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篇1

关键词:运营资金;概念重构;管理创新

一、引言

在各个企业的竞争过程中,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有效管理,不仅影响企业的收益性以及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为此,企业相关领导应加以重视,不断加强对运营资金的创新管理,以此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现阶段营运资金概念界定及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营运资金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都是在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营运方式基础之上,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对于相关债权人评价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资金流动性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这种方式在运营资金的实际运行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1束缚了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范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方法与模型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其中不仅包含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还包含短期融资、信用评价或消费者信贷方面的业务等等。因此,使用传统的模型与方法无法对现代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同时,还有部分企业不重视对于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融合管理,因此就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范围受到限制。

1.2不符合企业运营资金实际管理的需求。目前,受企业管理人员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营运资金概念仍停留在对流动资金的控制和监管上,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中营运资金的管理范围日益扩大,不仅包括对流动资金的监管,还包括对长期资金的监管。由此可见,传统的营运资金概念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样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从而阻碍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3导致了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短期行为。当前,在我国企业运营资金概念的界定中,对于企业流动资金的监管较为重视。虽然企业流动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资金管理十分重要,但是这并不是全部,一个系统、完备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还应该包括对企业固定资金以及其他资金的统一管理,同时流动指标在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所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对此更加重视,但是这种片面的重视就会使企业出现“长债短还”或者是“短债长还”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流动资金不足。就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十分普遍,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为企业管理营运资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企业在营运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和压力,同时、这种事情的发生,也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再加上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为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2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比较低。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的营运资金运转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就使得不良资产进一步扩大,从而极易发生相互拖欠资金的情况,为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运营风险。第二个方面是企业营运资金的应付款使用率存在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的融资渠道以及信用体系尚未完善,因此企业的应付款周转率就会相对较低,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第三个方面是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这样就会使企业借入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还影响到了企业的其他工作。

2.3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不够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分别是企业对现金的管理相对混乱、应收账款控制不到位、短期借款管理存在风险以及存货相对较多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使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不断下降,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关于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管理创新的有效建议

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过程中,提高相关企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不仅可以使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还能够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对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企业就应该积极鼓励相关人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意识,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向国外的先进企业进行学习,以此来构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联想或者是各种比例的组合类比,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培训,挖掘企业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深化营运资金概念再造工作。在实际的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要想使企业的营运资金概念界定更加的系统、全面,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深化营运资金概念的再造工作,以此来改善资金利用率低、营运资金概念与企业发展不符、营运资金管理视野狭窄等情况,从而使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做到有据可依,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帮助企业积极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挑战,为企业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监管力度。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流动资金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企业加强对于现金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保障企业经营项目的顺利实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最大限度避免因一些主观因素影响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实际资金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现金支付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的现金支付数值范围,同时还要做好一系列的审核工作以及评价工作。此外,政府方面需要规定促进企业融资发展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各类欠款问题,帮助相关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不仅如此,各大金融机构也应该要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拓宽金融信贷的业务,从而更好的管理流动资金。

4.加强库存管理能力。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零库存一直是我国企业库存率的目标,但是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零库存的目标很难实现。低库存率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以此来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的相关部门就应该不断完善企内部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加强在仓储、保管、采购、验收、入库等方面的管理,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5.对营运资金进行预算。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营运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使企业的营运资金按照相应的计划进行投放,最大限度避免企业运营活动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投资结构。为此,企业应该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筹资方式、成本以及渠道的分析,实现最佳的筹资组合,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比如,根据相应的营运资金预算,对应收款项进行合理压缩、控制库存水平等等。由此可见,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追求单一的市场份额已经无法确保企业的盈利,企业利润也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衡量标准,而现金才是企业必须要拥有的。为此企业就应该对营运资金进行预算,从而为企业稳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综上所述,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企业在营运资金概念界定以及营运资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通过深化营运资金概念再造工作、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监管力度等方式,创新了营运资金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作者:张宇 单位:嘉科米尼采暖制冷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广迪.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2]张先敏.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李文妍.基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篇2

企业要想稳步运行,就需要有充足的营运资金作为基础。只有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才能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而营运资金在企业资金中具有最高的流动性,所以对其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内,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本身的获利水平。然而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对其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给企业的获利及其经济效益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采取措施解?Q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了促使其良好发展的关键。。

二、运营资金的概念与特点

营运资金也称为营运资本,其在概念方面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在狭义上,可以称作净营运资金,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从广义上讲,它指企业在流动资产上所投放的资金。营运资金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的偿债能力。这个数值越大,则表明它偿债的能力越强,当营运资金成为负数时,则表明该企业可能会随时因为周转不灵而中断正常的运营活动。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最具获利、流动性最强的一部分,而根据其本身经营与发展的实际要求,现有的房地产营运资金管理所存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其资金的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由银行等机构的贷款来支撑,自有资金比较少;其次,其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其他企业高,这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业不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厂房等资产;最后,其流动负债在总负债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业可以进行预售,而企业为了尽快的使资金回笼,很大一部分都采用了预售的方式,所得的收入都计入“预收账款”之中。从而使得流动负债比大大的提高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特点是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中产业链长、资金的循环周期长和资金的回笼速度慢等。

三、房地产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阻碍着其稳定发展。

1.房地产运营资金的结构不合理

通常来讲,企业的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合适的负债可以增加企业运营资金的数额,节约税金,从而为企业带来财务的杠杆收益。但是若是负债率太高,则企业随时可能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会有较大的破产风险,而在近几年我国35个大中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4.8%,比计划高出近25%,如此高的比率非常不利我国从房地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2.房地产运营资金的周转率较低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房地产企业的日常经营变得越来越复杂,需求与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我国资金控制的技术手段落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低,而房地产企业中存货周转虽在不断加快,却也抵不上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因此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也不断降低。

3.房地产运营资金的控制不足

由于我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营运资金控制意识不强,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性,甚至一些企业连预算概念都没有,对于资金的使用都凭借自己的经验,更加影响管理人员整体把控营运资金的难度,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改进房地产资金管理的相关措施

1.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房地产企业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需要在管理层面加强资金管理理念的融合,还需要将控制成本、降低投入产出比的思想向全体员工进行灌输,将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作的所有环节中贯彻。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提升资金运动与流向的实时动态掌握水平,能够尽早发现资金流动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2.改善资金管理的环境

房地产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应首先从房地产投资的决策入手。这是房地产营运资金管理的起点。对于其投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是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完善房地产的金融市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也是改进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相关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原本的融资渠道基本都为银行贷款,导致企业一旦周转不灵,就有可能偿还不起银行的本息,使企业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所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积极地拓宽融资渠道也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而多渠道的融资可以通过创新的组合形式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加强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

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金营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统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企业的流动资金与经营绩效明显呈正比,对于房地产来说,流动资产由应收账款和存货构成,并且存货占了极大的比例。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增加销量、防治囤积,同时鼓励客户在消费中提高投入比例,并鼓励贷款的消费者积极还款,增加流动资金量。例如,可开展相应的优惠活动,或一次付清享受折扣等促销方式,使应收账款的周期缩短。

篇3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对策分析、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当前,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仅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安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就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 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其特点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 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由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而产生的。 

3.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一般表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过程已完成。 

4. 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记账。 

5. 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1、 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 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3.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也就是赢利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风险,企业应积极建立合理完备的应对措施,但是在此之前,只有找出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 

1、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 

从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要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意识,他们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企业经营者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有的企业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无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了。 

(2)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在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就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2、商业信用不发达因素 

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3、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 

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 

篇4

关键词:连锁企业 财务管理 重要性

1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1.1 连锁经营的概念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分为三种形式:直营连锁、特许经营连锁和自由连锁。连锁经营是通过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的,它是将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同商业经营的特点相结合,运用到流通领域,即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流通的系统化和规模化,达到了规模效率与灵活方便的统一。连锁经营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上。

1.2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是指连锁企业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商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进行财务决策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2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市场呈现国际化的竞争态势,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内外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供了经济实力。据此我国连锁经营将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2.1 多行业、多业态的发展趋势

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将从零售领域向批发领域、生产领域和服务领域不断发展。在零售业中,连锁经营将会迅速从超级市场向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购物中心、折扣店等业态发展。

2.2 连锁经营将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实质性突破

一些连锁经营方式导入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沿海城市的连锁企业已经开始规模化开拓国内市场,发展连锁组织。连锁店的业态也将主要选择超级市场、以实现这些连锁企业在业态上向周边地区和内地的梯度转移,在新市场上取得追加效益。

2.3 连锁经营方式将有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连锁企业运营方式的成熟化和社会对连锁经营规模利益认识的提高,连锁经营的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特许连锁和自由合作连锁方式将得到重大发展。

2.4 连锁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我国由于连锁经营是由政府推动的,因此会在短期内形成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在一些沿海大城市和主要城市中,超市连锁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成为我国商业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锁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将迫在眉睫。

3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实物的管理。每一个连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利用财务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做出正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3.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连锁业迅猛发展,而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也迫切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制约。在商业连锁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用财务督导和激励手段进行人员管理,明确具体的账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关键环节控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化管理。

3.3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连锁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管理这一问题。目前,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现金收付业务和货物的流动,因此流动资金管理也是其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流动资金的管理又侧重于货币资金和存货的管理,这便要求各连锁企业对商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督、认真检查与有效控制相结合。

我国的连锁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只要这些企业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苏同华.连锁店经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篇5

为什么当初做一个品牌赚钱,增加了很多产品却赔钱?为什么砍了可部分产品又赚钱呢?

让我们用一组简化的数据,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阶段:起步期

在起步阶段,这个经销商只经营一个在当地非常畅销的产品A,该品牌由于多年形成的消费习惯,有一大批忠诚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大。作为该品牌最大的经销商,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就已超过30%,尽管销售量大,在终端也做了相当大的投入,但综合营销费用还不是很高,15%左右,而净利润率只有5%,也不算高,但由于年销售额不低,超过了2800万元,一年还是能赚近150万元。另外,由于出货快,经销商平均10天左右补一次货,资金周转较快,其中产品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平均只有80万元左右,加上其他50万元用于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周转,这样,年资金回报率也非常高,达到了110%。

明星产品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高的“双高”产品。很有发展前途,—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对于这类产品,企业要在人、财、物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巩固,以保持其现有的地位和将来的发展。

金牛产品是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增长率低的产品。这类产品能带来很大的利润,是企业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阶对这类产品应采取努力改造、维持现状和提高赢利的对策。

幼童产品是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高的产品。这类产品在市场中处于成长期阶段,有发展前途,但企业尚来形成优势,带有经营风险,也叫风险或问题产品。对这类产品应该集中力量,消除问题,扩大优势,创立名牌。

瘦狗产品是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都低的“双低”产品。说明产品无利或微利,处于衰退期了,它是企业的衰退或失败产品,应果断地淘汰并作战略上的转移。

充分了解四种产品的特点后,还需进一步明确各项产品在公司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其战略目标——发展,保持(维持)、收割(收获)和放弃。

波士顿矩阵法的应用可以产生许多收益,同时它还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帮助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来看问题,使其更能深刻地理解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联系。但波士顿矩阵不是万能模式,如果评分等级过于宽泛、评分等级带有折衷性、加上对经营单位的定位想当然,则会导致严重后果,需要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二阶段:扩张期

随着资金的积累,加上成功带来的自信,经销商做出了快速扩大经销范围的战略决策。首先,为了更密集的布防市场,并分散经营风险,他接了品牌B,由于该产品在当地没有品牌基础,所以经销商需要投入巨大财力去打造品牌,并利用自己已建立起的终端和分销网络进行销售。通过他的努力和大力度投入,该品牌在当地很快占领了超过12%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注意力转移到了产品B上,产品A出现了近30%的下滑。虽然,两个品牌的综合销售额由原来的2800万元提升到了3200万元,市场份额也由此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使该经销商成为当地最大的经销商,但是,巨额的投入,却使该经销商在推广新品牌上出现了近150万元的亏损。

另外,在增加新品的同时,经销商还接了外地中档产品C、一款低档产品D和当地低档产品E的经销权。其中,外地中档产品C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市场投入相对不小,出现一定的亏损,但销售增长不错,利润潜力很看好;一款低档产品D单价低,消费者对品牌敏感度也低,所以推广难度不大,费用率还可以接受,因此利润率不错;而当地低档产品E的销售量虽然很大,但利润太薄,加上很低的经营与管理费用分摊,该产品实际上也亏损。

产品组合的调整给经销商的业绩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具体来讲,尽管所有品牌的销售总额加起来,由原来的2200万元上升到5500万元,几乎翻了1.5倍,但其他所有财务数据均出现严重下滑:首先,市场费用由1 5%上升到22%,增加了近50%;其次,由于除当地低价啤酒外,所增加的产品均为新品,走货很慢,导致年资金周转次数由36次下降到28次,下降了近1/4,这使投入经营的资金由原来的1 30万元左右猛增到超过380万元;最后,年净利润率由5%下降到负1.2%,年利润额由原来的140万元恶化为亏损60万元以上,年资金回报率也由原来的180%严重下降到负14%。

第三阶段:调整期

经营状况的严重下滑使经销商慌了手脚。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办?为此,他找到了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咨询公司经过调研和分析后,提出了“放弃两个品牌,全力打造三个品牌”的产品调整方案。经销商接受了这一方案,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情况果然出现好转。

虽然砍掉了两个品牌,使这两个品类的市场份额和总销售额出现下降。但是,产品A的销售额却由2000万元恢复到了2800万元;产品C的销售额也翻了一番;而产品D销售额更是由500万元上升到了1200万元,增长近1.5倍;此外,由于更加专注有限的产品,费用管理得到改善,费用率出现一定下降。调整后的净利润率由负1 .2%恢复到了4.5%,总利润额由亏损60多万元大幅上升到盈利200万元以上,资金占有额由原来的380万元下降了100万元,使资金回报率由原来的负14%大幅提升到61%。

分析三个重要概念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怎样布局产品,对经销商的经营影响很大。那么,应该怎样组合产品?在谈产品组合策略之前,先让我们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经营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经营风险雠”。经销单一产品有很大的风险,就像把所有鸡蛋在一个篮子里,篮子掉到地上,所有鸡蛋就都没有了。所以,经营数个产品,可以降低经销风险,就像把鸡蛋分散到多个篮子里,即使一个篮子掉到地上,也不会对全带来毁灭性影响。另外,多品种经销,可以分摊固定支出,如物流配送费风、人员费用和各种管理费用,降低单位产品经销成本。同时,把生意不断做大,这本身也是经销商的重要目标及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然,产品多样化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度,经销商必须结合自己的综合实力来把握这个度,否则,会因为其他资源不配套,如资金不足、人员不够、管理跟不上、物流能力有限等,反而降低效率,使单品成本上升,甚至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概念是“产品寿命周期”。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从新品入市,到快速增长,再到市场成熟,最后开始下降甚至到退出市场,就像一个人由出生到长大,又到进入成年,最后到进入老年并逐步死去一样。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销售额、费用投入、资金、利润等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新品上市阶段——导入期,销售额小,投入大,资金周转慢,利润低甚至赔钱;在快速增长阶段——成长期,销售额开始快速提升,但投入还很大,资金周转还比较慢,利润还很低甚至还赔钱;到了市场成熟阶段——成熟期,销售额已上升到最高点,这时投入小,资金周转快,利润丰厚;最后,进入老年阶段一衰退期,销售额开始逐步下降,这时投入非常小,资金周转很快,利润也很好。

经销商必须动态地看待自己经经销的产品,在对经销的产品进行组合时,既要有能养活自己的利润产品(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品l,又要培育新产品(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一旦今天的利润产品死亡,起码还有能够取代它的新产品,也就是说,即要兼顾今天和也要考虑明天。

第三个概念是“流动资金管理”。流通资金对任何企业都至关重要。许多企业倒闭,不是由于经营太差,而是由于扩张太快,资金链出了问题。对于经销商来说,经销产品越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就越大;产品组合中处于培育阶段(即“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越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就越大。

如果让我们用以上三个概念对前面例子做-个评价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个阶段,他经营的是一个“成熟期”的产品,销售额大、费用不高、资金周转快和利润非常好,但问题是,产品过于单一,经销风险大,并不利于长远发展。

第二个阶段,他增加了经销的产品,降低了经销过于单一带来的风险,但一下增加的产品过多,并且,增加的产品在当地市场又多为新品,需要投入很大联的前期费用去培育市场,所以占用资金过多,利润因此变为负数,最后导致公司的严重亏损。

第三个阶段,经销商歇掉了两个亏损产品。这使亏损面有所减少,同时由于对保留的产品更专注,所以很快就扭亏为盈了。

四大考虑

现在让我们回到主题:经销商应该如何组合产品?

第一,一个产品组合

无论你现在经销的品牌多好,都不要只做一个品牌。对于经销商来说,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例如,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加大营销力度,厂家调整策略等,都并不是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永远不要把自己只捆在一辆战车上,你需要的是一支战车队。同时,经销商最大的资产是网络,如果建了网络,又没有去充分利用它,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费。通过一个很好的产品组合去谋求发展、巩固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分摊固定费用、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提高利润率,是经销的战略性目标。

第二,产品周期衔接

如前所述,产品存在寿命周期,要兼顾今天和明天,平衡好利润产品和需要利润来养的产品。如果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比较保险的经验值,那就是,在产品组合中,新品为10%左右,成长品为20%左右,成熟品为50%左右,衰退品为20%左右。

第三,产品协同性要高

要尽可能做到“通通路”,也就是说,所经销的全部产品应适用于自己擅长的销售渠道和终端网点。经销的产品要有利于“摊费用”,即所选产品的品类可以利用已有的内部资源,如现有业务员和促销员、办公场所、仓库、物流车辆与路线等,这样,同样可以分摊固定费用,提升利润率。另外,要尽可能做到“补季节”,也就是说所经销的产品要在季度上形成一定的互补,只经销单一季节产品(如夏季或冬季旺销产品),就很可能会在淡季消耗掉旺季赚到的很大—部分钱。

篇6

服务多样,贴近需求

特色一:衣物香熏

所谓香熏,最早出现在美容行业,最大的功效是通过植物提炼出来的精油,达到抗菌、杀菌、排毒的功效,从而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衣物香熏服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在洗衣过程中用植物精华液为衣物香熏。

特色二:纳米镀膜

这是一种在衣物表面进行处理的服务,主要是使衣物表面形成一个均匀厚度的气雾保护层。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使油滴、尘埃、污渍和细菌难以进入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表面。适合高档服装、鞋、皮具等。

特色三:皮革制品的美容护理

对各类皮鞋、皮衣、真皮沙发、汽车坐垫、箱包皮具等真皮制品进行专业清洗、美容、护理。

特色四:事故衣物染色救治和衣物改色服务

对于各类衣物由于清洗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自己的心爱衣物出现色花、褪色等问题,有效进行专业的色泽事故染色救治服务。对于还有些消费者单纯希望通过色泽改变衣服风格的需要,也能通过这项服务予以满足。

利润不低,客源稳定

据行业人士介绍,该类干洗店的利润比较高,平均毛利润率能达到80%。如果一件衣服收费12―36元,而物料成本不超过1元,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洗一件衣服人工成本不变,物料成本增加很少,而收费可增加5―20元。这个行业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消费具有固定性特点,如果没有特别大经营问题,客户资源一般不容易流失。

经营这种洗衣店的最低投资约20万元,其中设备的费用约10万元,流动资金约10万元,店面面积至少要达到50平方米。流动资金包括了店面装修和租赁费用,辅助设施和用品等。一件衣服的利润大约在15元/件,一天店铺的固定成本约在700元/天,核算下来,需要平均每天收47件衣服保本。

做好选址,年内回本

篇7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对策分析;商业信用

1 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其特点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1)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由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而产生的。

(3)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一般表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过程已完成。

(4)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记账。

(5)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2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1)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3)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也就是赢利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2.2 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

从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要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意识,他们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企业经营者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有的企业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无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了。

②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

③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在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就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2)商业信用不发达因素。

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3)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

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

(4)市场竞争因素。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作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与他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相等,甚至更优一些。货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3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对策

(1)要引起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高度重视。

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使企业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长期工作。

(2)要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联合制度,明确分工。

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不仅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且与销售管理、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责任的观念。要加强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促使职工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同时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哪个环节、部门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部门的责任,从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以此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

(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

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但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而且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和评定。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4)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应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任。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的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政策。

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相反,则会使企业损失大量的客户,造成产品销量的下降,如若赊销成本的增加大于所得的收益,将会削减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等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比率,以此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估量应收收款价值,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

(6)开展信用保险。

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同时,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在国外,企业为了避免在提供赊销时遭受意外的坏账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险。而目前,我国大多保险公司尚未开展这项业务。但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这项业务一定也会开展起来。在投保时,应在坏账损失和保险费之间进行权衡,以使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7)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刚发生,有的已经超过信用期限很长时间。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比较直观,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有多少账处在信用期间内,这部分欠款未到偿还期,是正常的;至于到期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但及时的监督仍是必要的。有多少账超过信用期,超出多长时间,超过信用期较短的这部分欠款收回的可能性较大;超过信用期较长的这部分收回的困难较大;超过信用期很大的,这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市场经济;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在当今理论界,对财务风险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观点,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这个定义是得到普通接受的。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现阶段,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过快、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人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赊销、垫资比重加大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和产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和垫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承揽工程。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和垫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四)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

企业在不同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则说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六)企业理财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和方法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设计如何应对方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订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

要有以下几种:

1 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 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得到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篇9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也提供了数以亿计的就业机会。即将出台的国家十三五规划顶层设计中强调,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都离不开建筑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的营运资金是潜在的资金源泉,它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施工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因此,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资金运作可持续,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积极构筑行业壁垒,为建筑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定义

营运资金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全部的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存货等项目,也称为营业周转资金,是企业资金中流动性最强、周转速度最快的部分,是企业正常运转和获得利润的根本保障。狭义的营运资金是个静态数据,是指在某个时点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所谓净流动资金。净流动资金的多寡代表企业拥有的流动性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越多,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狭义的流动资金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流动资产管理,另一部分是流动负债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流动资产管理主要涉及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而流动负债管理主要涉及到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项目。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营运资金管理。

3 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垫资现象普遍,流动资金压力大

建筑业本来就属于竞争性行业,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当前经济下行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是一种不受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施工方是价格的完全接受者。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或者获得更多的工程份额,垫资施工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也成为一种行业常态。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垫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投标期间垫资:投资方在发出邀标书时,要求竞标单位提供投标保证金,投标结束后,投资方会退还未中标单位的保证金,而对于中标单位,保证金被计入签订的正式建筑合同中,以工程进度款等形式返还。

2)项目启动垫资:对中标单位,投资方要求施工方提供保证金作为工程项目启动资金,保证金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返还,造成垫资施工。

3)工程期间垫资:对工程进度款的不足额支付,造成部分垫资施工。比如在双方的施工合同中约定承包方报送的月进度报表经发包人确认后,于次月支付确认工作量的70%,这样的付款条件造成承包人对当月已经完成工作量形成100%的垫资,在次月对上月已经完成工作量形成30%的垫资施工。

4)按约定形象进度垫资:在双方的施工合同中约定,如基础全部完成且发包方检验合格后开始支付进度款;或者结构封顶后按一定比例支付工程预算价款等,使得建筑企业承担垫资。

5)全额垫资施工: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发包方不向承包方支付任何工程价款,承包人自行负担工程期间的所有资金费用,只有工程项目建设完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方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3.2 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三角债严重

应收账款是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表里位列货币资金之后,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优于其他流动资产,但实际运作中却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变现,给企业增加了资金压力。由于建筑业社会生存环境较恶劣,应收账款的数量和所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几乎都高于其他行业,也是三角债的高发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应收账款数额和所占比例大。我国建筑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每个建筑企业为了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或者争取较高利润率就必须采用激进的营运资金政策,往往采用垫资方式承接业务,增加了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

2)应收账款账龄长,三角债严重。由于对投资方的资金实力调查不充分,工程竣工之后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给建筑方,进而导致了拖欠工程款。但是政府多次出台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政策,施工企业为了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不得已向银行办理贷款或承兑汇票,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施工企业拖欠工程物资供应商的款项,供应商又拖欠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又拖欠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了社会资金的恶性循环,因此,建筑业成为典型的三角债高发领域。

3)忽略应收账款的合同管理。在建筑合同签订前,缺乏对合同关键条款或内容的严格把控,一般按投资方起草的法定合同范本稍做改动就签订合同。在建筑合同签订后,未设置专人和专门机构对其进行保管、收款统计、收款登记、收款对账、收款进度对比、收款的全面跟进,出现收款条款的缺失或收款条款不执行等情况,尤其对工程尾款数额或工程质保金的确认,需要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价或工程监理部门审核确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对合同的严格管理,否则由于拖欠时间太长,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碍于情面或考虑到以后的长期战略合作,采取先施工后签订合同的作法,造成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投产后在预决算金额、工程量的认定等方面产生分歧,引起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和官司,但是很难清偿甚至无法追款的结局。

3.3 营运资金内部监督机制较薄弱

监督机制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固有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中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我国建筑业在营运资金内部审计方面,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在不少的建筑企业里,由于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公司营业执照年检时的需要,因而存在随意撤并或精简内审机构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置内部审计部,只在财务部门下设内部审计,或者设立一个内审室,或者临时抽调财务人员应付检查。凡此种种,使得建筑企业的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常常流于形式,被管理边缘化,或者受控于管理层,缺乏独立性,难以获得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2)内部审计质量差。内审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该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只重视事后的审计结果,忽略在项目的运行前期和整个过程中,内部审计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导致内部审计的质量较差,无法达到治标与治本的效果。

3)对外部审计的抵触情绪。虽然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都要进行外部审计,且理论上来讲对其监督是客观的,但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外部审计存在抵触心理及其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对管理者预期的监督、提升和改进效果。

4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

4.1 加强建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是建筑企业的癌细胞,将直接减少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使得现金净流量减少,严重加大了建筑企业营运资金风险。因此如何减少、盘活、优化应收账款就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头等大事。建筑企业要切实把工程项目作为管理重心,着眼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抓好资金营运特别是抓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承接项目前,管理层和法务部应该仔细研究工程合同,尤其是涉及工程价款的支付进度和方式、工程施工工期、工程尾款支付时间、违约解决方式等关键环节的合同条款。企业坚决不承揽价格偏低又没有资金保障的项目,规避可能的大量应收账风险。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承包方要及时向投资方报告工程进度,办理工程进度结算,结算工程价款,比照工程进度与资金结算的匹配,严格关注投资方的财务状况,使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有可靠的保障。如果出现投资方有严重违反合同,无法按照进度支付工程价款的问题,应该立即进行协商并关注事态的发展,避免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在工程施工完工后,积极办理完工决算报告和相关签证手续,对形成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款力度。要与投资方充分沟通、谈判和协商,对于处于资金困难的投资方,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应对,采取债务重组、非货币资产抵债、应收账款保理、债务转股权等方式,消化应收账款,盘活营运资金。

4.2 加强建筑企业商业信用筹资能力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者预收款项而形成企业间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属于自然性融资,一般都无息,具体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商业信用筹资具有容易获得、一般不提供抵押物担保、无需办理繁琐的筹资手续、企业具有较大的主动权等优点,因此建筑企业在诚信、确保如期履行各种契约关系的的基础上,谨慎使用商业信用,全面提高商业信用筹资能力,进而减轻营运资金压力。

1)充分考虑商业信用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结合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正确评估商业信用筹资风险,对商业信用筹资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信用政策,避免发生无法按期偿还的信用风险。

2)充分认识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外在性,影响着其它信用的发展。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商业信用管理,使重视信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理性选择,为企业信用筹资提供良好的保障。

4.3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

1)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包括:做好前期营运资金计划和预算、中期的营运资金控制、后期的营运资金考核机制、年底的营运资金反馈和修订等,目的是做到对营运资金规范、合理和有序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资金统一结算中心。建筑企业的资金分散是导致建筑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建筑企业应该建立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统一资金调度,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发挥资源配置优势,增强集团融资与偿债能力。

3)提高资金财务部门人员素质。人才是企业的发展根本,不少建筑企业的领导依然保持着陈旧观念,认为财会人员只是出纳和管钱,资金财务部门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随着我国的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网络银行、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财务和资金部门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建筑企业应该通过积极培养、内部选拨、对外招聘或者培训人才等措施,提高资金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修养,以应对我国不断发展的网络结算的快速变化,进而保证企业营运资金结算往来的安全。

4.4 加强建筑企业营运资金的内部审计

1)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只有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作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审计评价。要做到内部审计完全独立于企业经营,首先应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从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当前建筑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不一。我国有些大型建筑企业或上市公司几乎都设置审计委员会来指导审计部的工作,审计部都是由监事会、董事会或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而现实中,大部分建筑企业只设立了审计部且审计部等同于一般行政职能管理部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董事会或者企业最高领导机构,审计人员的工作为审计委员会负责而不是为总经理和管理层负责,以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2)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已经完成上市或者正在申请上市,有的已经走出国门,成立了海外子公司分公司或者项目部等,因此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要实现相应的转变: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预算审计、决算审计转变,积极开展关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内的资金流动、营运资金管理、资本运用、负债状况等的管理审计和评价,进一步丰富内部审计内容,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和扩展内部审计职能。

3)提高营运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能否有利于建筑企业加强管理和防范风险,能否改进经营与内部控制的分析与建议,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并改善组织运营的目标,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只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结合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恪守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职业道德,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紧紧围绕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主动行动有所作为。

篇10

关键词:应收账款 融资 保理 质押贷款 资产证券化

一、 应收账款的概念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应收账款被列入了金融工具一类。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应收款项主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向购货、接受劳务单位所收的款项,应收账款产生的基础是赊销。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1、正面影响——赊销行为促进了企业的交易

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方式,企业客户的取得货物或接受劳务时无须立即支付货款,这使得实行赊销的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额。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经常以赊销方式吸引客户。

2、 负面影响——影响企业资金供应,存在坏账风险

赊销将企业商品、劳务转化为现金的周期拉长,企业资金周转变慢,经营成本加大,甚至会发生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时间跨度拉长,发生坏账的机率增加,不能收回账款的风险增大。

二、 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的意义

(一)保持资金供应、改善财务结构

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能够在应收账款到期前取得现金资产,为正常的生产运营提供现金支持,同时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二)减少坏账的风险

企业的应收账款存在着客户不能支付的坏账风险,在采取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模式下,保理商将买断企业应收账款,收款风险大大降低。

(三)使得企业融资方式有更多选择

企业的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房地产、大型设备用于担保的融资虽然比较普遍,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这种符合条件的抵押品。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规模超过50%,实现应收账款的融资对改善企业和资金状况意义重大。

三、 应收账款融资方式及比较分析

应收账款融资,是利用应收账款来为企业融通资金。目前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证券化。这三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要求较高,下面将对该三种方式进行逐一分析:

(一)应收账款保理

1、 应收账款保理的概念

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以获得流动资金方面的支持。在《物权法》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实施以前,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的渠道主要是银行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形式多样。以有无追索权来区分,可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以是否通知债务人来区分,可分为明保理和暗号保理;在进出口业务中,以保理商向出口商支付货款的时间和进度来分,可分为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根据《国际保理公约》,当债权人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后,保理商要提供至少以下两项服务: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而在国内,目前经营保理业务的主要力量主要是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国内保理业务较大部分是有追索权的保理。债权人选择保理业务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短期内融资以及对财务报表的改善。

2、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的实现方式

银行审查企业拟用于保理的应收账款;企业与银行签订保理合同,银行就受让的应收账款进行登记,企业在银行开据保理专户;银行根据保理的额度,扣除保理费后将资金支付给企业;应收账款到期后,客户将应收账款付至保理专户,银行进行收款。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也纷纷拓展与应收账款保理相关的新业务,笔者所在的企业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以保理的额度开据银行承兑汇票。具体方式:企业在银行取得授信额度,开立应收账款保理专户;将符合条件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企业根据转让的应收账款的额度,开据银行承兑汇票,无需存入银票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时间晚于应收账款的约定清偿日;应收账款到期后,客户汇入保理专户的款项用于清偿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

3、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的优缺点

(1)优点

手续相对较为简单,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获取资金。

对于无追索权的保理,可以防范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2)缺点

对于无追索权的保理,由于保理机构直接取代债权人,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相对较高,收取的费用也较高。

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对保理条件要求较为严格。

(二)应收账款质押

1、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质押是指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债权向银行等信贷机构提供质押担保并获得贷款的行为。

谈到应收账款质押,不能不提及《物权法》。根据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物权法》第十七章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出质给债权人占有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第十七章 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一)汇票、支票、本票;……(六)应收账款;……

第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权利质权除适用本节规定外,适用本章第一节动产质权的规定。

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中,结合上述条款可作如下理解:为对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取得担保,企业将其应收账款出质给银行占有,企业不履行到期还款义务的情形,银行有权就该应收账款优先受偿。

2、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实现方式

《物权法》第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八条: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根据上述规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步骤为:企业与银行订立借款合同、质押合同;银行就接受质押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登记;银行向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后还款。

目前,在部分商业银行也具有将应收账款质押为担保方式的开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3、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优缺点

(1) 优点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留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融资成本较低主要是银行贷款利息。

较之应收账款保理,银行对进行质押的应收账款的要求较低。

(2) 缺点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中,应收账款是作为流动资金贷款的一个担保,所以对于应收账款本身的管理成本不能减少,不能清偿的风险也不因此而有机会降低。

(三)应收账款证券化

1、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概念

应收账款证券化就是将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进行融资。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经过信用增级后,以该应收账款未来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发起人获得资金,投资人获取回报。

2、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实现方式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操作比较复杂,由投资银行将发起人、SPV、投资者这三个交易主体组织起来。主要步骤为:确定可以用于证券化的应收账款;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将应收账款出售SPV;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管理应收账款资产;清偿证券。

在国内企业中首先进行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中集集团2000年3月与荷兰银行签署了总金额8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协议。中集集团将应收账款出售给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资产购买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公开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和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货款到期后客户将货款支付给资产购买公司。

3、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优缺点

(1)优点

采用发行证券的方式,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较大金额的资金。

在发行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低,加上支付的利率较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必然大幅度降低。

可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

(2)缺点

由于金融市场上公开或定向筹集资金,该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有一定知名度、信用评级良好的大型企业。

应收账款证券化涉及的主体多、发行的环节多,办理的时间较长、复杂度较大。

由于在国内操作的实例较少,所以目前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并且仍有部分限制。

参考文献:

[1]法规应用研究中心.物权法一本通.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