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篇1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在一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大部分学生按照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学生眼中相对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将圣诞节和端午节相比,一些学生更喜欢圣诞节。今天,部分年轻人不重视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不重视传统手工艺而崇尚西方的科技产品。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或听到这样的报道便很揪心。笔者不愿看到漠视乃至忽视传统文化艺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希望传统文化艺术只能成为人们脑海里的模糊记忆,而人们徒留悲叹和深深的惋惜。笔者希望尽最大的努力通过美术课的教学传递重视传统文化的信息,感染、影响学生,让他们在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有所作为。笔者认为,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应该从学校、从课堂抓起,让学生形成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识,尊重、呵护传统文化艺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应仅仅照本宣科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应该有所作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华被尘封在角落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时尚。而传统文化艺术很古朴、很稚拙、很耐人寻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国味道,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笔者认为,教育者有必要在课堂上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课本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长期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品德修养,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何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笔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师队伍中提倡再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一些教师从教后在具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已无心继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学识,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再加上本身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难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代表了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学习。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痴迷于中国的京剧、武术、书画、皮影、剪纸等文化艺术。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云“技进乎道”,对于教师来说,技就是教学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文化为基础。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只有这样,其才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二、在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文化艺术与教材相结合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们看到故宫的布局严谨、左右对称、色彩绚丽、庄严神圣、前朝后寝等,处处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还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过体量、布局、空间、色彩等体现了自然、等级、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比。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体现的是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具体表现有修剪得非常整齐、壮观的树木苗圃以及高耸入云的尖顶等,严谨的计算和度量也体现出他们严谨的思维与科学观念。这就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差异。教师在关于建筑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宽教材的知识面。

三、教材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篇3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学

工艺品在我国的存在已经上千年了。因个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具备手工艺的匠工通过他们精湛的技艺,按照现实的需要,将原材料或半成品改造、加工而成工艺品,再按它们的价值,用于不同的方面。直到今天,工艺品已是一组价值艺术的总称,它包括的种类杂多而有庞大,有漆器、陶器、瓷器、民间工艺、木雕工艺品等。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充分体现整个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工艺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朝气,有许多人在现实残酷的逼迫下,产生消极情绪,偶尔看到一件尚心的工艺品就像看到了希望似的;它的存在适用于全面体的社会,更适合于做教育事业的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太需要它们了。

小学的学生应年纪小不懂得工艺品的价值,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学者们心绪早就成熟,也有过很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生活阅历,那颗心可以说不会因外围因素有多大的改变了,他们也懂得心灵工艺品的自我装饰;反倒是正处童年期末成熟期出,并在两个界限中来回副摆的青年学生会因这些工艺品的出现改变很大,而处在这个年龄界限上的大批青年就藏身在各个中等职业技校中,急切又渴望的想学一技之长,故而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是一种符合学生们年龄期限与心态的教学方式;另外,工艺品在其教学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了。

首先,在职中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营造气氛,装饰环境;在校园中一个耀眼的地方要是摆上一瓶花,那这里的整片地方都会充满生机;在一家酒店的柜台上摆设几件名贵酒的木雕酒瓶,整个店面都会显的富丽堂皇,同样在中等技校生的课堂一旦出现实体性的工艺品,急时就能让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因为处在这个年界限上的技校生们情绪是最容易变化的,也最容易对他们长期接触的外界事物产生逆反情绪。工艺品的到来,立马会给他一个崭新的色彩,让他们从全理论中逐步进入到实践,也可以通过亲自触摸、体会,获得新的感受,再让他们心绪平静下,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此长时间的转换方式,将是很有效用的。

其次,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开拓师生们的眼界,启发人们的思维;我们都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发明水艇,是因为看着水中游荡的鱼类受到了启发;人类之所以能发明飞机,也是因为看着天空自由飞翔的鸟类受到的启示......。这群十七八岁的中职技校生们,此时正是他们一生中思想上最具开发潜力空间的时候,要是在他们的教学中,穿插一些与相关专业有关联的工艺品,或者是以展览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照着实物,边亲自遐想边沉思,再对着理论分析,理解。比如像艺术专业的中职技校生,学素描的,我们就可以带些西方和中国素描界的名画,让学生们看着名人们的素描品,体会他们的素描功底,联想自己的实际水平与名人的差距,这样更能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在自叹不如中找到动力,一步步奋发。

再次,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世界上的人都喜欢美,向往美好的东西,即就是再中心的人让他长时间看一件事物,也会感到厌倦的;何况那些最易产生烦躁情绪的中职技能生了,长年以来都要面对书本,早就对着平淡的生活没有兴趣了,现在,突然间在那白纸黑字的色彩世界中出现了其他的色彩,还有了替换书本的同等或是超出其价值的工艺品,那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故而中职技能生们就会以另一种心态对待,有时还会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会将自己所喜爱的工艺品带出教学中,带出课堂,带到宿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拿出来展示,既给足了自己面子,无声中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让自己的生活脱离了乏味,变得快乐,富有趣味。

再者,在中职技校教学中穿插工艺品,还可以给中职技能生们带来勇气,带来动力,和信心;许多来到中等职业技能学校学技术的学生们,大多都是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得到信息,在一时冲动下来到了这里,可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与自己当初想象的有差别,就再没有了信心,对专业也就没兴趣了。抱着书本老是学不进去,没有了一点精神;此时,教学中穿插一些别具风味的工艺品,在他们情绪刚有所改变的时候,教学中陆续出现各中相关技术专业的工艺品,可以是各个水准线上的,在他们亲自观赏、体会之后,学生们就能很明显的了解到自己的实力,感觉到自己所学技能的巅峰是什么样的成就,比自己水准强的工艺品,其心理定会产生一种不服输的想法,期盼有一天要以自己的实力超越他们,暗暗地就在心里下个狠劲,当做动力对待,然后不断的努力,实力不断提升,就会对未来越来越有干劲,越来越有信心。

篇4

1.1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1.1.1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发展艺术教育的形势下,由于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仍是统考成绩及升学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而艺术与统考、升学的关系不大,因此,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乐观,重视不够,音乐美术教育可有可无,认为艺术教育是“小三门”,既没有统考,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和影响,于是艺术课常被用来补语文、数学等。

1.1.2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认为农村孩子艺术素质差,搞全面普及没有意义,只要抓好几个音乐“尖子生”,为学校演出、比赛就行,违背了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一些教师还认为艺术教育是为学校德育教育服务的,只要教学生唱唱革命歌曲就行了。还有些教师认为“艺术是娱乐课”,是学生学习紧张时,用来调节精神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农村的小学艺术教育比较放松,致使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起不到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1.1.3家长认识不够,对子女学习不予支持

许多家长对艺术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认识不清,甚至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他们大多只从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认为农民的孩子要想学艺术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天赋,要想“跳出农门”,出人头地,只有通过高考上大学。而中招和高考又没有音乐素质测试,何必让孩子在艺术方面再浪费时问,那种“学会数、理、化,考遍天下都不伯”的传统观念在农村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1.2艺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农村的许多小学因资金不足,致使艺术方面的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甚致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设备。艺术课本来就不被重视,在加上教学设备又是“贵重物品”,需要大量资金投人因此,学校不可能末,在艺术教学方面花费大量资金,造成很多农村小学没有风琴,没有钢琴,更谈不上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及其它艺术教学配套设备。

1.3农村艺术教育师资不足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无论是艺术院松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是中师艺术班毕业的专职艺术教师大多不愿到农村小学任敦即使少数艺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由于职称评定、教学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也不愿担任艺术教师,而改行从事其它学科的教学。在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农村小学无法开展艺术课

2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措施

2.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注重普及

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关键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城镇学校的艺术教育比较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而对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还没有给予充分重视,致使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远远落后城市。笔者认为应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大力进行宣传,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宣传,让全社会了解当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存在资金不足,师资不足等问题,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农村小学改善教学条件,号召艺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去,积极投身到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中。

2.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确保农村小学经费的足额到位,并按国家规定划拔一定比例的教育经费用于艺术教育,这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能够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农村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要走出去,加强对外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动员和争取市、县级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捐赠一些教学设备,也可动员社会上的各界人士捐资助学,以解决教学经费的不足同时,农村小学和教师也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自制一些教具,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艺术教学发展

2.3.1拓宽师资培训渠道,扩充艺术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缓解农村小学艺术专业师资紧缺的现状“请进来”就是各县(市)教委可以与有关教育学院、师范院校进行合作,邀请他们的老师对现任的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现有艺术专业教师的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开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聘用本地具有艺术专业特长,又愿意献身农村、山区艺术教育事业的人员开展艺术教育。

2.3.2农村小学要改变策略,就地取材,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艺术专业进修

农村小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等待教委分配艺术专业教师名额的消极态度,应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挑选有一定艺术专业基础的年轻教师来担任艺术课程教学。然后,对他们进行定向培训,以充实农村小学艺术专业教师队伍。

2.3.3加强对现有师资的思想教育

篇5

论文摘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推进艺术教育的课改的要求,本文结合中外艺术教育对比研究,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开创我国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全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去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一2010年)》,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扭转艺术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质,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从中外艺术教育的对比研究看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差距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l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早已把学校艺术教育写进联邦宪法,承认艺术是一门核心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等同样重要的地位,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认为是对国家和文明的未来最佳投资之一,认为美术课是为全体学生开的,而不是少数爱好者。”法国在1987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并确定每年5月l8日至23日为艺术教育周。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学校艺术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还有相当距离,且区域差异也很大。

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美育”被列入教育内容之后,美术教育的地位被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许多学校对艺术课程不够重视,艺术教育手段跟不上,场地受限,设备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尤其是农村艺术教育仍十分薄弱,教师数量(主要是普通高中和农村)总体不足,地区分布严重失衡,许多重点中学只看重升学率,根本不重视艺术课程建设和投入,我们对四川20余所省重点中学进行调查,结果是高一之后普遍不再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只保留高考美术辅导班,艺术师生比大约为1000:1。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着高考方向开课,不考美术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美术课程,这些均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国家在近一两年内举办了大量新课改培训班,但仍改变不了许多中小学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全面实施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充分认识学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下大功夫,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从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比较分析认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体系探索方面与国际接轨,较原大纲有一个质的飞跃,更具高度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养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首先,在基本理念上,现行课程标准在认定美术为艺术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人文性质”,改变了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其课程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知觉和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而原大纲的价值观主要在以体现审美教育为主线。

其次,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上同样有较明显的区别。原大纲对目标的表述较为简明而全面,内容主要是知识点。新课标在对目标进行表述时,把教学方式的组织,教学方法,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具体、明了。在总目标下,按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个方面,分学段制定教学子目标,这是非常科学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根本的区别是:一是原大纲的门类(欣赏、艺术、绘画)是按学科的知识系统来确定,而新课标则变静态为动态,以教学活动设立学习领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综合探索”,不仅是对内容的拓展,而且是对美术目标和观念的突破、教学方式的突破。二是新课标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构建教学内容。三是新课标力求精简内容、降低难度,这一点以前同样提出过。现在再次强调,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有显著的成效。

最后,在评价体系等方面,原大纲主要是成绩的考核,而新课标用较大篇幅,说明评价的作用,强调评价的重要性。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兴趣的培养及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方面同样也迈出了很大一步。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艺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我国刚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提高现代人的综合素质。而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同样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也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重要阶段,在高等学校开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小学、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艺术教育既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延伸,也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普遍薄弱的状况下,加强高师艺术教育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更要深刻领会我国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的意义,自身建设要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由此可见,高师美术专业教师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体系及领会课改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其渗透到文化和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深刻领会中小学美术新课改精神,明确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本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的迫切要求。

我国已计划尽快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艺术系统教育体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明确提出了高校开设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对高校公共课艺术教师(普通院校)的要求极高,既要有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

在普通院校开设好公共艺术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探索和研究。借鉴中小学艺术教育课改精神,我院初步建立了高师美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素质,满足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和期望。实行必修和校级素质文化选修,纳入学分制,所设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尤其是校级文化选修,选择艺术课程的学生比选其它课程的学生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我院普通专业公共美术课程教学框架:

公共美术课侧重欣赏和评价,因而涉及内容多、信息大,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文明程度。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人格的完善均会起积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去年,几位非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课程,在老师指导下,考取了四川大学等高校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用先进的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虽被写进了教育方针,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教育界同仁对美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证明,认识问题仍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虽然重视艺术教育,但开展艺术的指导思想偏离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一些学校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为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高等学校对发展专业艺术教育非常积极,甚至不顾条件硬上马,但对公共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这就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及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全面认识美术的价值,着眼未来,把有利于学校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利用起来,起到相互协调的“合力”作用。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以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路相衔接,以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篇6

教育学理论。1988年,美国艺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认为,艺术教育能够赋予青年人以文明感,培养创造力,沟通能力。早在1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席勒说过:“我们听完一段美的音乐,读完一首诗,看完一座美的雕塑或建筑,感觉就活跃起来,想象力就恢复了生气,知性就苏醒起来”。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在艺术教育的推动下激活。

脑科学理论。大脑的左半球主管语言、计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主管想象、创造、形象思维。左右脑的使用是相互补充、协同工作的。目前,95%的人都是左脑使用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奥斯汀用一个特殊的装置研究了某些学生的脑电波,发现如果使用大脑的一个半球时,会或多或少地使另一个半球相对地表现出无能。当左右脑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并与较“强”的一边配合时,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大大加强了。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右脑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左脑的功能,使左右脑得到平衡协调发展。根据上述理论,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推行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艺术知识的获取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从而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启迪美好的心灵;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在艺术教育的激发下,开启创新潜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信,从而锻炼较强的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对部分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了解和调研,本人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艺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仍比较薄弱。艺术教育由于被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虽然从国家、各级部门到学校都一直在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素质,但是对各个学校课程的开设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有些学校将艺术教育随意置之,甚至有些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处于空白状态。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当前侧重文化知识培养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还没有看到艺术教育在培养情感、塑造人格及提高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艺术教育缺乏全面而充分的认识。

2.艺术教育投入资源不足。很多学校只是开设普通的音乐、美术、书法等简单艺术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本起不到原本艺术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提高能力的目的。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艺术教育体制,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不完整,无法对教育的效果和育人质量加以评价,整个社会的认同感较低。尽管素质教育实施了好多年,但是体制的建设问题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也缺乏监管部门良好的监管,以为学校开设正规的艺术课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4.学校老师及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大不如从前,是缺乏艺术素养的,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学生课余时间热爱艺术活动是对文化知识学习的松懈和不认真,而从学生自身来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只是注重文化的培养,导致艺术素养普遍匮乏。为此,本人对淄博某小学的在校学生抽样做了300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对艺术的喜欢程度方面,50%的学生很喜欢艺术,45%的学生喜欢艺术,剩下的5%对艺术的感觉是一般;在对艺术的了解情况方面,只有21.2%比较了解,剩下的学生基本不了解;在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方面,10.3%的学生认为意义非常重大,80%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剩下的人认为没有意义。这种对艺术教育认识的缺失,使艺术教育的实施重重受阻。

素质教育下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度,加强与人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每个人应该认识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人类的创造能力,必须转变艺术教育观念;其次,提高艺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思想转变以及学生的认同,达成师生共识。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广泛开展,才能形成良好风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加大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首先,要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要将艺术教育的经费项目列入其中,并且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各项活动、添置设施、奖励先进,建设固定的艺术教育场地,配备充足的器材;其次,加大艺术教育的调研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再次,提高艺术教师的素质,鼓励艺术老师进行深造,提高艺术老师的专业水平,以更充沛的知识和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教改实验中,同时适当提高艺术教师的待遇,提高其教学积极性。

3.完善艺术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首先,要设置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专门分管艺术教育的校级领导,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实施艺术老师奖励薪酬与考评结果挂钩的政策,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和教研员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从体制上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其次,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艺术欣赏分析与审美欣赏,淡化艺术技法、技能操作,强化感知、重视艺术教育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平衡性,开设艺术课程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篇7

关键词:民间艺术,初级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96-01

目前,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艺术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这不仅可以提高美观性还可以提高质量。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进程,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新课改上,它要求艺术在小学义务教育中应起的作用,同时鼓励艺术教师在教学规划部分有效率的完成。而有些可以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去实际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相结合,因此也要求艺术教学方法必须创新。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使用民间艺术资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提供具体教学资源。以达到促进创新教学的基本艺术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倡议,同时也提升和提高基层审美观。

一、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审美启蒙、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艺术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公众审美感知。对于艺术的一般作品,民间艺术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直观和易于理解。同时由于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所以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用来教化学生的审美观,让其承认民间艺术资源,同时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追溯民间艺术的发展,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中,其表现形式都是活泼的,不具约束力和过度的功利思想。简洁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中引进民间艺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主自豪感和民主自尊心。

2、有利于小学美术的多元化以及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民间艺术资源而言,它来自于私营部门。历史悠久,是属于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资源。因此,对于小学艺术教育,社区资源将被引入到小学教育计划,引进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怀有一颗好奇心,并且非常愿意去接受新事物。在小学艺术教导的过程中,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地的文化和艺术资源的结合,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同时还能提高当地人民的研究艺术的态度,并能开发出更多的民间艺术资源,让学生进行多样化和有趣的学习。

二、民间美术和小学美术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

民间自然事物和小学美术艺术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我们或许能看到从小学艺术和民间艺术这两个形状在特征上的内在联系。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著作的原始艺术中说到,民间艺术和小学美术书功能的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艺术与愿景”。他描述了艺术作为“自律”和“纪律”两种类型。除上述类型外第三种艺术类型是“自我调节”的艺术形式。可以直接说是三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和一个简单的原始艺术概念,因为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因此三种类型的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保持了原始的艺术状态。在艺术里面每一个作品灵感都是从个体生命里的冲动带来的。因此,任何的科学规律还是会影响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而这类作品也属于“纪律”类型,当然这类艺术不是真真纯艺术。从某种角度来看,民间艺术和小学的艺术都是属于“自律”类型的范畴,而也是占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孩子们接受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会有亲密的自然感。在孩子们的艺术教育中引入民间艺术更符合孩子学习艺术的方式。

三、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具体方法

1、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民间艺术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的作品,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艺术,如果再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尽量去尝试民间艺术的创作。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教导学生进行尝试艺术创作,比如制作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或是学生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还可以是学生自由发货想象的一些物品,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自己艺术作品。这样的目的是教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尝试,让学生大胆的去创作艺术。

2、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欣赏

民间艺术的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品,而且民间艺术很多都有很长的历史,并且一些民间艺术还是历史文化中的经典创作,让我们深刻记忆。在小学美术教导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了解这些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同时还要讲解这些民间艺术的历史来源,还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艺术作品。

3、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让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教育范畴,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明白有一个民间艺术资源,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导时,美术教师要根据国家民间艺术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并将一些地方民间艺术家应邀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或者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资源基地和重点领域。比如一些地方有很多瓷器制造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地方优势。让学校与瓷器制造厂进行联系,可以组织学生到瓷器制造厂观察瓷器的创作和烧制。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容易接受艺术,而这些影响是无法从课本里学习的。

总之,在学校艺术的教导中,让学生学会对艺术进行审美,将多样化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民间艺术资源转化为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播,也有利于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梅玉洁,徐 缓.山东省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篇8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儿童们的学习才是通过观看和制造某些美得形状进行的,无疑是通过感知进行的思维。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艺术就会被看作是随意性的副课,在课程的计划中,所占的比率太小,当孩子们踏入小学,这种对感知的训练便失去了在教育中的应有的位置,或许是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有关系。书中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教育薄弱的农村地区,另一种是艺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让我想到在少儿美术实际教育中得出的心得,我在云南连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志愿者身份在那成立了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班,就是上面提到的前者现象,由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小朋友的能力范围有限,每次都是带着一幅自己画的去让小朋友临摹,二十多次教学发现,小朋友只会照葫芦画瓢,表现欲望受到限制,还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后者,城市的条件较优越,但家长重视艺术的技能,而忽视小孩的艺术修养。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艺术欣赏。

二、第二章中通过例子论证艺术欣赏在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思维不同,考虑的侧重点不同;不仅要有技术还要用独特的思维,“智”思想的升华和独到的见解;如学英语要有语感,学艺术也要找感觉,即以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而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又是相互统一的。通过媒介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挖掘学生的欣赏潜质。

三、第三章中提出中小学艺术教学应该是艺术化的教学,归根结底还是以审美育人为中心,开发创新能力。

就艺术课开课的问题来说中国与国外比起上级规定的课时不少,而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是少之又少,只是一味地在追求升学率而忽视艺术课的教学;国外,他们注重课外艺术活动和动手能力。我认为,课外活动要比课堂上的理论来的更加实际,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折射出社会独特的信仰或传统习俗等,就是每个时代的人们对非物质的或是精神的追求,所谓“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假设在美术课堂上给学生看一张笑脸的照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起来,就是根据人的本能效应。

四、第四章讲的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是艺术教育家。

这是一个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为人师表,作为授教者的一方应该要具备的什么样的素质?作为一名专业的艺术教师,除了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外,还要精通艺术以外的人文学科知识,接通学生和艺术之间的情感桥梁,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鼓励他们切身体验中求真理。艺术教育是一门多维视角的学科,具有深度性和广度性。如果缺乏全面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感知的能力,没有艺术创作技能,没有足够高质量的审美意识,那么艺术趣味就无法培养。而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艺术课真正地“活”起来。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儿童教育出发点应该是自然和回归自然。孩子刚出生,还没接触到自然和真实事物,就被灌输“概念”和“公式”,死记硬背,学些华而不实的知识,来达到所谓的“博学”的头衔,不考虑真正的判断能力和实际智慧的教育。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我总结以下四点特征。首先,启发和培养创造力。在高科技时代,人从一出生就会接触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通过不同手段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思维。其次,培养丰富的情操。随着学生思想的不断完善,高尚而丰富的情操会是奋斗的目标,产生正义感、对生活的热爱等。为什么说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从小培养为塑造健全的人格魅力做铺垫。再次,是要培养造型的思考力。造型思考是美术教育知性活动的范畴,美术教育所追求的造型思考是联系实际以生活为源泉。所以,不管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应有把美术教育的课题形成一个规范化和系统化,做到这点很重要,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五、最后,培养实践力。

篇9

语文和数学相比,也许语文更具表演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把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把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艺术,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艺术必然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教师若把理论知识单一地传授给学生,那无疑是枯燥的,而对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能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这可以借助图画、幻灯、多媒体等手段直接再现形象,如《火烧云》一文讲“这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主要是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可找有关录像放映,真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夺目。也可通过教师的形象性语言的描述,使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如《长城》一文,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课始教师对学生讲解,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长城。由于古代的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使得长城被赋予了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护国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币,被写进了国歌,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自然而然地已投入到课文内容中去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是学生理解、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

(二)语文教学艺术必须用情感性去感染学生

一个演员如果表演没有感情,这个演员必定是不合格的,也必当受到观众的唾弃。那么,如果一个教师上的课没有感情,神情淡漠、语言乏味,也必然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抓好了课堂教学,教育就算成功了一半。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情绪饱满,激情洋溢,语调抑扬顿挫,学生的情绪情感才会被感染和激发,师生才会弹奏教育教学的美妙乐章。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要师生之间引起了情感共鸣,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愈讲愈起劲,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组织指挥能力,学生愈发愈有趣,就更能刺激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及调动原有知识的能力。师生间能如此默契的配合,何愁育不出良才呢?相反,如果师生间缺乏交流,缺乏搞好教学工作的共识,学生从内心里不喜欢你、不信任你、不尊重你,那么你的话学生就不会用心去听;你提的问,学生就不会用心去想;甚至连你所教的学科,学生都不会喜欢。如果造成这种局面,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又如何谈起呢?

记得我在刚接一班的时候,心中失望了好一阵子,简直没有信心能否把这个班带出来。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与关爱能创造神话、能变荒凉为绿洲,更能将“死马”医成“活马”,这个班46人,语文基础差,口语表达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在晚自习,节假日找学生谈话,进行家访。掌握全班情况后,我首先在班上培养正确的舆论向导——拼搏进取,遇难而上。把学生的劲先鼓起来,情绪先调动起来。然后利用空闲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学生看到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不计报酬,一心放在班级工作及语文教学上,自然人人非常感激,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有些生活上有问题、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也尽力帮助他们,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一块顽石,只要你诚心对待,以情换情,他也会被感化,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确定的目标去奋斗。

(三)语文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造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造。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才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闭幕式上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我们的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仍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我们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巨人的花园》、《狼和小羊》这些文章时,很多老师都让学生写了续编故事,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情境,给学生以想象的余地,记得我还让学生写了《小猫钓鱼》新编,结果新奇有趣,有的写小猫改正了三心二意的坏毛病后,钓鱼技术日渐精湛,去参加钓鱼比赛得了第一名;有的讲小猫和老猫回家进行了丰富的鱼大餐等等,想象力之丰富,让我出乎意料。可见,教师在教学艺术方面,稍稍注入一些新变动,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满意。

篇10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艺术 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育人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谨郑重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学科,研究其课堂艺术更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可谓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在中外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了相关的论述。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利用“产婆式”的授课手段,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艺术”这个词语多次被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前言的“致意读者”中提到。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学艺术的真谛在于探索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兴趣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C.斯特恩(H.H.Stern)模式提到了外语学习的过程需要融合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并结合课堂教学的条件,运用一定的策略、技巧和大脑活动,而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外语课堂上教学艺术运用的重要性和原理。

我国的教学艺术研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启迪式教学。目前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文献也不少,如陈捷创作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许迎军创作的《外语课堂教学艺术》等,对于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准备艺术、实施艺术以及创新发展艺术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讨。邓卉在其论文《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中指出: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关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偏重于理论,相关应用性研究也大多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关于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还少有涉及。因此,研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的现状

(一)高职教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不充分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大部分教师上课时还是教的多,害怕放手给学生自学,也不太想实施新的教学艺术手段。有的教师观点较为传统,觉得教师在教课时重点是“展露和灌输”,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由教师支配,教师与学生间彼此的配合仅仅保持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表面水平,很少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很少用英语和学生沟通,学生参加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是独自回应教师的提问,碰到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一般直接公布答案,没有清晰地对答案做出解释。总之,大部分高职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中还是扮演着比较单一的角色,不擅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不是很注重重要理论的了解和使用,教的方法理念单调,教法的相关知识不足。由此,大学英语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教得十分吃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自身视为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用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清楚教学实践不可局限在课本,需按照学习者与学习的氛围选择和处理教材;授课时不拘泥某些单调的教学方法,可按照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习得英语的兴趣。

(二)高职教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较低下

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功利性较强,缺乏兴趣,基础较为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强,意志薄弱,迫切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中学阶段,学生一贯依赖课本,依仗教师,总是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答疑,等待教师的指令。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厌恶“教师教、学生听;教师划重点、学生背”的“单调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也厌恶教师整堂的语法讲解课和语言结构处理课,高职大学生期冀获取不断提高的学习空间,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并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兴趣、 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上课时讲究方法,注重教学艺术。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普遍繁重 (以我院的英语教师为例,平均每人每周的课时量为 12~18节课) ,因此大多数教师更多的是忙于考虑如何讲解英语知识, 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往往缺乏认真考虑和对待,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较低下。

三、提升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运用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

高职大学英语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必须具有“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智慧与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不但要熟悉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了解所教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把握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样就能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新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给学生提供获取多方面知识的机会。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这样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就富有艺术的特征。我们设计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知识的呈现途径。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教教材。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就必须潜心于教材内容的深钻细研,既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做深入的挖掘,又要从德育目标上进行细致的探索,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了解教材的潜在功能;全面考虑问题,深入理解问题,从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整体功能上把握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展示人人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气氛的把握,用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的语言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仪容仪表、举止合体。

(三)合理安排课堂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切艺术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应根据教学的本质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教学的快慢张弛,使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内在的高低起伏变化。轻松、舒缓的节奏能够营造出活泼的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节奏。

(四)刻苦修炼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科学规范,思路清晰,恰当准确,情感丰富,生动形象,才能唤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语言艺术十分重要。只有基本功扎实了,语言表达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从实质上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在爱学、乐学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获取更多知识。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英语教师应熟悉英语母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了解每个词语运用的具体环境和特定的词语或句子的搭配,将英语和汉语对应融合,做到教学言语的规范化和准确化。英语老师应该意识到英语是一种广泛性、通用性的国际交流语言,需要练就准确、纯正的英语口语和标准化的发音,这样才能将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内涵演绎得丰满,诠释得丰富,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英语,在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

高职英语教师如能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就定会有益于愉快地胜任职务,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定能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都获得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因此,讲究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大标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