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木嫁接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果木嫁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果木嫁接技术

篇1

关键词:水果苗种;如何进行嫁接管理;要素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1 查看存活率

对于进行嫁接后的苗木存活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查看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往往有些时候有些不同。关于树枝嫁接,一般是在树根嫁接的苗种后的20~30d才能查看树木是否成活。假如嫁接的穗上的嫩芽出现或者是即便没有出芽但是仍然没有枯萎、水分充盈,嫁接的伤口处已经愈合,就可以视为经过嫁接的苗木是成活的;相反,如果嫁接出的接穗枯萎了或者是已经霉变,就可以视为已经死了,嫁接工作也就是败了。对于通过芽来进行嫁接的情况,通常是在嫁接后7~15d就可以进行检查。假如,嫁接处水分保持良好,还是绿颜色并且还有光泽,可以用手触摸叶柄,一旦脱落则说明植物嫁接成功;相反,如果出现枯萎,出现萎缩的叶柄,用手触摸也不掉就视为嫁接失败。当然,一旦嫁接失败,在母体还能够离皮时要及时进行再次嫁接,如果时间晚了就不可能再成活了。用枣树来进行举例说明,一旦芽接后可以在10d时候就进行查看,对于苹果树来说一般可以在15d就可以查看,对于梨树来说,在春季嫁接后一般可以在20d就可以进行查看是否成活。

2 去掉薄膜并且进行剪接砧

对于解膜来说,要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一般根据嫁接的办法,树木的生长情况和特点来确定。先介绍一下春天的树枝嫁接树木。通常是在嫁接的绿芽刚刚开始生长时,用小刀在绿芽的眼地方划开薄薄的膜,长度是0.5~0.7cm,等到首次新的树梢进行木质化、出卖苗种时就可以彻底解膜了。一般对于秋天做的腹部嫁接的树木来说必须要在第2年的春天树木发芽时,根据发芽情况进行解膜,还必须要求在剪砧时一气呵成,只有这样做才可能保证树木生长速度快,而且长势整齐。进行解膜时,一定要在芽眼的地方进行,这样做是避免小芽难以出来。对于在夏天进行嫁接的树木来说或者是同一年就要进行销售的苗种来说,一般在嫁接成功后,可以进行折砧再剪砧的办法,用此来保证苗木迅速生长。

3 抹除萌蘖

对于树木的嫁接工作做完上面工作后,会在砧木的基础部位长出很多的萌蘖。萌蘖长势很迅速,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和水分,假如不在第一时间内把它处理掉,就会影响树木的生长,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嫁接的失败。所以,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它处理掉,用此来保证进行嫁接的树木快速生长。萌蘖的处理要进行很多次才行,首次进行铲除的时间一般在嫁接完后的7d完成,在后面就是随时发现随时铲除。一般情况就是,铲除进行了3~4次后,植物的嫁接口才进行快速生长,在这个时候砧木的萌蘖就不生长了,也就不会在影响嫁接后的植物的生长了。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一点就是,在进行对萌蘖铲除时千万不能伤到嫁接地方或者接穗,一旦碰到这些地方就会引起植物的死亡。

4 设立支柱来保证苗木直立

进行嫁接后的树木根部一般还不是太深,树枝一般太细、太嫩、较脆弱,也就是说抵抗病灾的能力还太弱,很容易被风给折断或者是被其他东西伤到,所以,尤其是在风大的地方,一旦新树枝长高了以后,就必须要栽种立柱,必须用东西把苗木和立柱绑住,还要随时调整,树木长高就要增加捆绑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保证大风不会伤及树根,不会造成死亡。以银杏树来举例说明,银杏树的新枝生长至20cm左右的时候需要立桩,而苹果或者是梨树一般要长到30cm左右时立桩才行。

5 去掉叶子和摘掉中心

嫁接植物在高度达到一定时,就必须要进行去掉中心整理形状的工作,保证树木的生长,促进树木进行分支生长,保证良好的长势,保证早早结果。考虑到有些树木的抵抗力太差,利用这个办法可以保证其停止生长,减缓它的顶端的生长优势,保证枝叶丰茂,线条优美、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比如说苹果树,它的枝叶长到10~15cm时就必须要去掉中心,还要去掉一部分叶子。

6 病虫害防治

嫁接成活后,病虫害会随之发生,因此,果树苗木嫁接后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在北方果树病害中,以苹果的腐烂病、轮纹病,梨的黑腥病、锈病,葡萄的白腐病、霜霉病、桃的萎缩病,枣疯病为常见。虫害以食心虫、蚜虫、毛虫、金龟子、潜叶蛾等为最为常见。腐烂病可在发病初期扑菌净400~500倍液,施5%菌毒清水剂50倍液防治;轮纹病可用灭菌宝800~1000倍、扑菌特800~1000倍喷施;黑腥病可用药剂富力脱1000~1500倍,施力科1500~2000倍液防治;白腐病可喷施富米多1000~2000倍,百菌清600~800倍;萎缩病可采用病毒立克600~800倍液、斗毒800~1000倍喷施防治;枣疯病可用斗毒、霜力克以及四环素族的药物治疗;防治食心虫可用20%除虫脲悬浮剂或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毛虫、潜叶蛾等害虫可在幼虫取食初期用20%杀铃脲5000倍液喷雾防治;金龟子可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 朱启远,彭建勇,郭炳霞.果树嫁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篇2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有2到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嫁接对一些不产生种子的果木的繁殖意义重大。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

嫁接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一、嫁接

自4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到9月上旬砧木离皮期都可进行嫁接,采用劈接、皮下接、带木质部芽接三种方法,春季嫁接的,在嫁接后立即套袋。通过嫁接成活率调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枣树发芽期皮下接成活率达92%,生长量为103.9厘米,二次枝平均16.4个;6月至7月皮下接成活率达95.9%,生长量为72.3厘米,二次枝相对减少。3月下旬至4月中旬萌芽前剪接成活率81.9%,生长量、二次枝与枣树发芽期皮下接相似;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用带木质部芽接,成活率达80%,其间生长量低,仅为30厘米左右,越冬能力差,易冻死。夏季皮下接与劈接成活率在90%以上。

通过实验,酸枣嫁接冬枣的最佳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佳方式为皮下接。好处是嫁接时间长,接穗容易采集,砧木选择不严格,便于大规模嫁接,从而见效快。

关键技术:一是“平”,即把接穗削平滑,达到穗皮不皱、砧皮不裂;二是“齐”,即插接穗时,砧穗形成层对齐;三是“净”,即砧穗切面干净,不沾上泥土;四是“紧”,即绑扎紧,不松动;五是“快”,即操作迅速。

二、加快嫁接树的管护

嫁接树的管护,主要为地上管理,清除萌蘖促生长,春季嫁接的,当接穗芽长到5厘米时,将套袋穿孔,炼苗24小时后去掉套袋。当接穗长到15~20厘米时,用立杆绑缚支柱,以防风折,同时解除接口塑料薄膜带,以免妨碍加粗生长。

三、保花保果

嫁接冬枣当年即可开花,但自然坐果率很低,需人为提高其坐果率。

通过加喷赤霉素、硼砂及稀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冬枣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一次赤霉素效果最好,要求浓度为10毫克/千克,坐果率是只喷清水的24倍。

四、增进果实品质

(1)树盘覆草:树盘均匀覆盖15~20厘米厚麦秸或玉米秸,在麦收后进行,以后每年补充。

篇3

实践证实,社会实践活动对推动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自己的耙上柴火。”因此,我们农村小学应根据本地本校情况,避虚就实,创新举措,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

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农村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农业生产劳动,这些都可成为学校所利用的实践资源。我校就把学校的花园、村民的果园、老农的养殖院、村委的文化大院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充实壮大师资力量。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的关键在教师,为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需要提高辅导教师的教学素养。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学习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有关交流研讨或听取专家报告。学生家长有的开养殖场,有的种植林果,有的经营花卉,有的种植蔬菜等,这些家长称得上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其中不乏对教育热心的人士。我们就邀请这些学生家长担任实践活动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循序渐进开展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循序渐进,内容要有层次性,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种植实践活动为例:针对三年级学生,我们进行“分辨蔬菜和杂草”、“分辨茎叶花果”、“蔬菜的根茎叶吃什么”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关注花草树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其社会实践的兴趣爱好;到了四年级,我们安排“找天敌”、“给蔬菜治病”、“除草浇水施肥”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植物和昆虫相互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田间劳动,同时开展读有关的常识类书籍活动;五年级时,学生实践活动经验和能力日趋提高,我们就安排“蔬菜的种管收”、“给果木剪枝”、“给果树进行人工授粉”、“进行嫁接扦插”等主题探究实践活动;六年级时,我们主要安排学生进行有关小课题研究,如开展“改变花的颜色”、“根的向水性”、“开花与结果”等课题研讨。这样,通过循序渐进、日益深入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12.6)

篇4

像梁敬昌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并非孤例。近日,民众镇的农业孵化基地充满了忙碌的身影,35个不同农业项目的大学生团队手抱蘑菇、灵芝、阳台蔬菜等果木蔬苗进驻园区。未来三年,他们将在人均三亩土地中亲自“耕作”,在农业领域进行各种大胆尝试。

大学生耕田备受质疑

近日,毕业5年的尤建文为进驻孵化基地而忙碌,从搭建大棚、购买种植灵芝的原材料到走访市场,马不停蹄。经过一番努力,下个月,他将可顺利进驻基地,在分得的三亩地上开始多样化种植灵芝的尝试。

去年,中山在全省设立了首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并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农业大赛,挑选了35支创业队伍优先进驻。

每个进驻园区的创业者,首先赢得了三亩地的限期免租权,获得了农业致富路中的第一步资源。在孵化基地里,他们还可享受一系列政策的红利:可免费使用期限1-3年的农田3亩及孵化基地内的设备设施;自入园之日起,连续经营3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扶持资金奖励,给予最高10万冗贷款额度的利息补贴,贴息标准为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此外,还有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从白领工作中辞职而来的。”一位进驻园区的创业者表示,他们大多是非农业专业出身。

在他们向亲戚朋友介绍种植的近况时,一些亲戚会不理解:读这么多书,怎么回来耕田了?更有父母提出了明确的反对,不支持他们投身农业。

研发创意种植方式

在克服种种不理解后,他们开始了各种的突破:将创新想法融人“耕田”生活中,邀请掌握种植技术的农户加盟,并开始正式进驻孵化园。

其中一名创业者梁敬昌毕业两年多,他坦言,过去对农业种植并不是十分了解,如今已在一步步学习苗木的种植嫁接,也可以自如地拿着长长的水壶一棵棵地浇灌苗木。

在这35个大学生团队群体中,他们在选择回乡“耕田”前都经过了长期的调研和准备,也带来了很多相当有创意的种植方式和销售方式:有大学生选择种植小巧的蘑菇,以营养价值切入栽培特色品种。有大学生研究种植灵芝,为了让灵芝顺利生长,废寝忘食地照料,并细心观察灵芝的生长状态,研究新的配方。也有大学生以新时代的饮食方式切人,推出阳台蔬菜、无公害蔬菜的项目。

农业种植利润高

“我这灵芝种植,前期已经投入了20多万元了。”一位创业的大学生介绍。除了亲力亲为,这些大学毕业生也相当舍得投入资本。走访多个种植园区发现,不少大学生的种植项目前期投资超过5万元。

篇5

一、基本情况

谷庄村位于大义镇西南部,254省道东侧,距巨野县城约10公里。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镇因地制宜,加强谋划,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规范升级、乡村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美丽庭院”建设,以谷庄村为试点,着力打造“村庄院落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7月16日,全县“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在谷庄村召开,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能感受到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干部带头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一直坚持村干部作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坚持村干部包片包街制度,村干部带领党员、保洁员在清理地表垃圾、治理沟渠污水、进行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建设。并一次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指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逐渐由“要我做”逐渐改变为“我要做”,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上面喊破嗓子,不如底下甩开膀子”。道路硬化时,村民主动承担自家门前路面的硬化建设,增加了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达到了现在“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的美好局面。

二是培养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一花引来百花开。”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为了工作中“好学”,如果靠政府“砸钱”搞千孔一面,只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谷庄村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寻找村里热爱种植花草果木的农户作为先进典型,重点培养,以示范的成功效果拉动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引领群众主动创建“美丽庭院”,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进度。“美丽庭院示范户”王宗梅,喜爱种植各种花草,了解情况后,村支部专门为王宗梅申请了花草种植培训,并提供多种花草供其种植,王宗梅小院的美丽风景吸引了邻居的注意,周边邻居纷纷向她请教种植技术。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她将嫁接的花草赠送给周边邻居,并指引邻居进行花草选种。示范引领之下,“美丽庭院”建设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村内迅速扩散。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实效。“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环境的保持,离不开长久的坚持。谷庄村先后建立了《干部包片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季度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群众持之以恒的保持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干部负责村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村民负责自家屋前屋后卫生,每季度对村民进行考核,考核前十名奖励稀有花草一盆,后十名取消“美丽庭院示范户”资格,并进行全村通报。良好的制度确保了谷庄村美丽乡村的长效,创造出了现在“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风文明有待提高。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村庄还普遍存在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不正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问题,造成了农村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农民法治意识不强,封建迷信活动、人情风依旧,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依然在蔓延。

二是资金、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除了政府部门在投入外,并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多形式、多元化的共建机制没有形成。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是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的。目前我省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三是创建美丽乡村的合力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各部门大多是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就导致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而且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配合。省市层面上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意见建议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涌现出的新典型,努力凝聚助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服务农业

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城镇,面向工商业、服务业,还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服务“三农”是大有作为的。园艺专业课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要适应社会需求,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送教下乡,真正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地“三农”嫁接服务的问题。

一、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特色农业服务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普及和推广适合本地特色的种植、养殖或其他项目的相关科技知识,用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致富,助推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以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推广南国梨的种植技术为例,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地处朝阳市建平县山区,本地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极为适合南国梨的生长,南国梨色泽金黄味美,经济收益高,南国梨的种植也有相当的规模,因此本地有南国梨之乡的美誉。但是当地很多种植户并不懂得的南国梨种植技术,南国梨的田间管理仅是简单借用其他果木的经验,产果率不稳定,经常欠收,渴望得到系统的培训。同时还有很多农民担心亏损而不敢种植。过去职校的课程设置当中没有涉及到南国梨方面,现在考虑到农村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外聘专家、走访农户,外派学习等方式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南国梨的种植知识,专门编写出校本教材《南国梨种植技术》。该校本教材在本校园艺专业的常规教学和专门针对周边农业知识普及的送教下乡活动中作为正式教材推广使用,参加本校送教下乡的农民学员每期多达800余人,已经持续举办了6期,由此使得该技术能够广泛传播。乡亲们利用学到的技术发财致富,然后做大做强,南国梨成为品牌,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技术支持下,建平县南国梨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二、追踪专业前沿动向,把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和果农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正在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这是新时期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做为园艺专业课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生产手段和方式,把最前沿的生产水平和技术传授给学生。

我国民间早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的农谚,即指枣树栽植当年就能开花结果,同时枣进入盛果期也较早。建平县近几年将发展大枣产业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每年发展枣果在万亩以上,依然采用传统而相对复杂的整形修剪法,。现在我们倡导和推广的是建平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正高教授级园艺师任宝军发明的简易整形修剪法。笔者特地向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孟师傅请教这种整形修剪方法,在上课时向学员讲授。此法简单易学,作业量少,花芽易形成,分布较均匀。在修剪时不必考虑花芽的培养、花芽数量布局,只考虑枝条的布局即可。日后坐果的数量略有减少,单个果实体积生长很大,总体产量将会不降反升。由于多年的传统经验已根深蒂固,在刚开始推广的时候,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仅仅讲理论数据是无法让人信服的,必须要看到实在的效果。恰好学校有枣果园实训基地,在实训果园划出一片区域的圆铃枣果树用作对比试验,冬季采用简易整形修剪法修剪,经过第二年春夏季的管理,到秋季时收获了可喜的结果。采用这种修剪法的枣树的产果数量少于传统修剪的枣树,但果实的个体都很大。个体越大市场售价越高。学校的实验枣树上有90%的苹果直径达到3厘米以上,大家信服了,开始纷纷效仿。现在简易整形修剪法已经在本地广泛采用。

在讲植物保护中的农药品种时,教师要随时关注生产的新药及国家新禁止上市的药品名称;在介绍某种花卉品种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该花卉最新培育的品种。通过对内容的更新,使教材更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前沿。

三、转变学员思想,倡导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果品生产已由产量效益型已悄然转化为质量效益型,质量高绿色无公害的果品尽管价格稍高,但也广受消费者欢迎。为了纠正农民朋友在果品生产中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误区,学校在送教下乡的授课实践中,加强对农民学员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农民学员的道德素质。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些地区,农药的销售管理还不到位,比如为防治果树食心虫类害虫,还有人为了成本和效果,偷偷使用地下黑工厂生产的剧毒违禁农药进行防治。这种违禁农药杀虫效果很好,但是生态危害却是毁灭性的。针对这一现象,在授课中和与农民朋友的交谈中,耐心地讲解这些禁止使用农药的危害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农民朋友的认识水平。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

传统教材的内容在编排上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秋季(9月份)入学的新生,此时正是枣果直径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需水高峰期,应灌一次透水,减少落果现象。而按教材的编排应讲授枣树的生产基础――生物学特性。如果按教材要求讲,学生们下课后摘着果实要想着花的功能,死记硬背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园艺植物的生长的先后顺序,根据生长的各个阶段的非常重要的生产技术要领等规律安排授课内容,编写校本教材。笔者在进行枣树种植技术的教学时,根据农时和这一时期的管理任务,将教学内容灵活地划分为6个项目,比如在春季的时候讲枣园的土、肥、水管理,6月初讲保花保果,夏剪和幼树整形,12月中旬讲冬剪和整形等,并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内容直观,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和农民朋友愉快地接受与掌握,教学效果很好。

五、学校要成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般来说,学校受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成果,知识技术更新滞后。同时学校的实践较少,很难获得最直接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馈。所以学校应向上连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向下沟通广大农民朋友,起到技术知识传播反馈的桥梁作用。在目前与学校合作的院校或专家当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原建平县果树局副局长曾调林先生,他最早把南国梨引进建平县,在讲授南国梨种植技术,在南国梨推广和教学当中,曾调林先生不遗余力:沈阳农业大学的王久兴教授,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县农业局正高级农艺师张青狮,讲授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还有当地的农民土专家张庆元先生,讲授五色韭菜的种植技术,如此等等。

学校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本校开设有普通的园艺专业课程,招收普通的应届学生。同时还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教学活

篇7

一、“双轨”俱进——常态化实施的主渠铺设

(一)由上而下的推进策略

1.教育行政部门实行整体推进的策略。市教体局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一改、二派、三兼、四聘、五培训”等方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教研室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开发、教研活动等工作;教科所负责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课题研究、理论构建、制度完善等工作;通过“基地、资料、师资”三大开放政策,实现了资源共享。

2.教研科研部门实施分类指导的策略。首先,狠抓师资,形成常规化的教研团队。市教研室组建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探索小组团队,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其次,健全组织,组织常态化的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取得实效,教研室针对性的对综合实践骨干教师每学期确定主题进行培训。再次,投身科研,开展课题式的研究活动。在总课题下分设子课题,由综合实践探究小组的成员围绕主题自主认领并进行研究。最后,开通网站,组建“小学综合实践探索组”QQ群,进行现代化的网络服务。

(二)由下而上的推进策略

1.从学生的活动喜好出发——活动地点的拓展。社区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学校应优先考虑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教体局与团市委联合开展“快乐星期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的青少年宫以流动的形式走进城乡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体验“盛宴”,这种活动方式既拓展了市青少年宫的活动空间,提高了社区资源的利用率,又保证了青少年实践活动真实有效的展开。

2.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活动内涵的开放。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于社区、社会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3.从学生的支持需求出发——活动视角的延伸。为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实践素养培育之重视,嵊州市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校,又分支到各班再设家长志愿团。学校也积极探索家长会变革模式,变老师“一言堂”为家校互动交流的“沙龙式”家长会,转变成“育儿经验的交流会”、“家长困惑的解答会”、“育儿方法的指导会”,形成家校合作共同发展模式。学校有了家长这个后盾的保障,搞起实践活动就得心应手了。

二、“三足”鼎立——常态化实施的基地保障

(一)德育实践基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这里有有著名的革命老区,激情岁月的体验营地;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革命教育意义。可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景观、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纪念碑、大的工程建设成果、风景旅游景点等建立教育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必要的仪式。让学生寻访红色印迹,寻访战斗青春,以充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优秀的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劳技教育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前培训。这里有市级观光农业园区,一年四季农作物从不间断;这里有校级果木基地樱桃、石榴、板栗、李、桃、冬枣等六大系列十多个品种,有2200多棵果树。春天里孩子们在果园里杀虫除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嫁接的技术;秋天里孩子们拿着刚发明的采摘器快乐地收获着。果园里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三)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主要以当地大的企业集团公司、小康示范村、示范社区等聘为教育基地。旨在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学生挂职锻炼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三、“四轮”驱动——常态化实施的运行模式

(一)统筹安排,中心带动。嵊州市教体局每学期有组织地安排高段师生到实践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活动项目。实践基地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

(二)协调互通,城乡联动。挖掘区域教育资源,市区学校与多个乡镇学校建立了优势互补的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各自不同的生活场境为合作学校提供崭新的教育资源。乡村的恬静秀美、农村人的淳朴勤劳,城市的热闹繁华、城里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互为填补了孩子们不同的生活经历的空白。以各自的家庭为生活基地,以不同的场境为课程资源,以不同的阅历互为老师,实现了城乡联动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得结对学校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本土挖掘,学校自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我们要求各校根据校内资源和传统特色,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以综合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和大量非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优势互补,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四)探究发现,学生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摄取身边的学习资源,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品尝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激发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初步经验。

篇8

一、充分了解和认识树的基本形象特征

盆景的表现对象是自然界真实的树木景观,它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根据艺术创作规律和基本的艺术实践要求,作者要首先对自己的表现对象进行深入、仔细的观察研究,并与之深入沟通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审美的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认识过程,作者将表现对象的真实形象特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提炼,最终将经过审美分析的对象进行选择。

大自然造化的树木有千万种。形态各异,美不胜收,但它们是同类物种,基本形象特征是有共性的,根、干、枝、叶组成了一棵树。根部生长在地面以下的土壤中,坚实的根盘联系着高大的树干,树干自下而上、由粗到细(盆景术语称树干的过渡),然后分出枝干、枝干由粗渐细以次过渡到小的枝干(枝的过渡)。树叶有大有小、形状各异,花果千姿百态。树木种类不同,但各有天性、各有形状特征。树皮、树叶、花果的性状差异很大。它们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盆景家在观察树木时不但要认识它的外在象形特征,还要充分了解该物种的内在的生理性能。例如,植物的生理构造,皮层、生发层、导管层、木质层等部位的纤维构造特点和生理机制。树木生长对环境、湿度、光照、土壤结构、营养元素和PH值的要求等知识。对树木的综合知识掌握的越多、认识的愈深,这对盆景的选材、造型技法的实施应用,种植方法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知识。就盆景选材来讲它实际上是作者综合知识的体现。

二、对盆景素材的基本条件要求

确切的说,树木盆景的艺术表现是择取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可以表达作者审美情感和审美欲望的树种为对象。这些鲜活的树木,有的是以观叶为主,有的花、果俱佳,有的是树皮肤色、形状好。还有的是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后的木质风化现象显的极耐观赏。树的形象更是各有姿态。一般来讲,乔木的树干性直、古老树形象高大,有的端庄大方、有的舒展豪放,各显神采、各有气势。灌木树的树型矮小,枝干多而形状复杂,如有奇特怪异之象使人惊叹不已。面对众多的树种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才适合制作盆景呢?

(一)、盆景素材对品种的要求

“小中见大”是盆景艺术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手法。在咫尺盆钵之中种植树木并施法造型,那么对树的实际尺度大小就要有一定的限制。限制树的大小尺度并不是难题,难的是我们对真实树象的审美要求。树虽不大要具备古老之象,要有自然大树的姿态和气势,树干的粗细过渡比例要自然协调。树叶的大小、形态不但美观耐看,而且叶性稳定才适合造型表现。如果叶形过大,它与树木的整体比例失调就不适宜制作盆景。目前,我们常用的杂木类树种有:榔榆、雀梅、枫树、榕树、九里香、福建茶、红果、朴树、柽柳、小叶女贞、对节白蜡、鹅耳枥、瓜子黄杨、博兰等几十个品种均为小型树叶,其中有的品种成为公认的优良品种。柏树常用的有:圆柏属、刺柏属、侧柏属的一些品种。如:国内的桧柏(圆柏)该品种变异较多,由于是两性叶故也有刺柏之称。引进品种有日本的“纪州真柏”、“系鱼川真柏”(为日本的高山圃柏品种)、“台湾真柏”(为圆柏品种,原产地目前不清楚,最近在国内发现有150年树龄的传世圆柏盆景与台湾真柏品种相同。另外,在浙江地区有批量园艺培植的盆景素材,树龄在30年以上)。缨珞柏、杜松为刺柏属的品种。缨珞柏为我国常用品种。侧柏为独属独种,国内现已广泛应用。常用松树有:日本五针松,其针叶短小、品种多,是经久不衰的至爱品种。黑松、赤松、黄山松(天目松)、马尾松都是优良品种。针叶各有长短,但可以通过人工短针法将其变短。罗汉松又分为大、中、小叶多个品种,其中以小叶为佳,它是国内人气较旺的树种。我国南方广东一带则以海岛产的长叶罗汉松为贵。松与柏是我国极具文化内涵的名树,自古到今它都是制作盆景的首选树种。观花和观果的树种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杜鹃,其中以夏鹃为佳。它叶形小色泽好看、花色品种多,因此国内外都是热门品种。梅花是我国的名花,制作盆景它是以树干和枝的变化来反映古梅的特征,加上花的魅力特别诱人。海棠也是优秀的观花品种,常用的有贴梗海棠、日本海棠、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冬红果海棠既能观花也能观果也是好的树种。其次还有观花的迎春、迎夏、金雀等品种。观果的品种有金弹子、老鸭柿。老鸭柿有不同形状的果实,秋后极耐观赏。日本人从我国引种制作盆景已有三十年左右,现在是极具人气的观果树种。我国南方近年来引用红果制作盆景也受到众多爱好者的青睐,已故陆学明先生的红果盆景最具艺术表现力。其它还有北方的石榴、木瓜、枸杞子等观果树种。

在选择品种时除了重视叶、花、果的性状以外,还要善于观察树皮的性状、色泽以及不同树种的木质结构特点等。不同的树种,其树皮的形和色都有所不同。就松树来说:五针松、黑松、赤松、黄山松、马尾松其鳞皮的大小、厚薄、颜色看起来似乎一样,实际上还是同中有异,行家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观察这些细节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鉴别品种,它还是盆景审美的一个主要内容。一般来讲树皮苍老、极富年代感者为佳。松的鳞皮结构紧密、层数多有纵裂者为上乘。榕树的皮色十分讲究,将它培养出老树相来十分困难,具备古老树相的榕树价值倍增,皮层光润透出绿色者为嫩皮,其资格年轻价值不能与前者并论。每个树种的皮色和结构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谁高谁低只有欣赏者用审美的眼光去识别定论。不同的树种木质结构也不相同,同样的树种,不同树龄时期其木质结构也不一样。一 般来说稚嫩年轻的树木质结构疏松,俗话说“筋少肉多”。老龄的古树木质结构排列紧密,致密度越高木质越硬。如果木质结构含油脂和色素量大,它的纤维坚韧度和比重就高。像柏科植物的圆柏、刺柏、侧柏的纤维细胞就是油脂性的。松树类的木质也含有大量的油脂,它的纤维粗致密度不如柏树,有软有硬,针叶和果实都有树脂道,油脂都具有流动性,它的耐腐蚀性比柏树要差的多。柏树的老化木质耐腐蚀,在自然环境中老化的柏木经千年不烂,故有“千年松万年柏”之称,世人称它为长青、长寿树种,用来比喻人的精神能够永世长存。现今我国具有千年以上的老松、古柏都特别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自然界的树木有不解之缘,先人们寄情于自然山水树木并与之求得和谐共存。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强化传统树文化的审美观,在盆景的审美和创作表现上展现传统文化之精髓。

(二)、要认识基本树型的生成原理

树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的生成极有规律也有共性。按常理来说,植物的自然生长没有外加因素的影响。能反映其植物学特性的现象,我们将这一类称为正常树型或者说是标准树型。例如:松树性本直,形象自然直立高大。树的根盘稳健,树龄高的树冠会自然封顶,周边的枝叶向四周伸展,形成巍然屹立的壮观景象。这就是松树具有共性的自然树象。每个树种都有它的天性形象特征,但是自然界也将树木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奇特现象。树木生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异常的变态发育,结果出现了众多的怪异现象。所谓的奇树异木、奇松怪柏就是畸形生长的结果,我们从审美欣赏的角度去观看这一怪异现象时所产生的想象是什么呢?是赞美和感叹!人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谢它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美好的享受!所以在挑选素材时,奇特一类的树形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也最容易让人心动。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对待这一个奇特怪异现象还有一个传统的审美理性原则“凡形象奇异不具有常形者,其本性不移、常理不变,和自然天性者谓之超凡脱俗的奇特”。意思是说凡事物之变是在情理之中,没有超越其本质范围,是顺其环境条件而变、是适应特殊条件下之变。其结果是自然天成,究其内在是其生命力的自我表现,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自强的精神。可见这是道家崇尚自然法则、主张超凡脱俗的精神体现。

正常树型也好,奇特之材也好,它们均为自然造化之物,树就是树,根、干、枝、叶缺一不可。我们在观察自然树木景观和挑选素材时不难发现,大凡树的形态变化多数是树干和树枝的变化。抓住这一变化特点有助于开阔选材视野。造型时可以理推理,观其形定其势,熟其性巧施法,这正是“观物取象”的法则妙用。

三、影响素材质量的客观因素

我们将树木盆景素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工培养的素材(园培或称田培)。另一类是来源于野生的山采素材。它们各有特点先分述如下:

(一)、人工培养的素材。

人工培育盆景素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更为兴盛。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资源优势不同,其品种的选择和造型要求也不相同。其从事素材培养造型的技术人员的艺术素质和造型能力不同,其素材质量的差异也很大。下面我们将园培素材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园培素材的优点有

1、有目的的面对市场需求精选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所以园培的树种大多为盆景人喜欢的树种。

2、园培数量大具有可挑选性,如是有水平的专家培育的素材其出材率更高。

3、园培素材最适宜盆中培养,买回的素材成活率高。

4、园培素材大多数为半成品或者是桩坯,作者接手后具有后期培养造型的空间。高水平的园培素材追求天然,力避人工匠气痕迹达到顶级标准者其价值甚高。

园培素材的缺点有:

1、园培素材多数因树龄年份不足显的稚嫩而年轻,缺少老态树相而降低品质。特别是松柏类素材选材时要慎之又慎。近年来台湾引进不少园培柏树素材,大多数为商品化的具有规则弯曲变化的年轻素材,木质还没有老化。如是经过商品化的工艺雕刻其80%以上的树皮被剥去,白色的木质,没有几年其根部的木质即可烂掉。但在引进的圆柏素材中也不乏有园培树龄在30年以上、行家培制的高水平素材,其木质老化坚韧,树型富有天然野趣,这类高品质的素材是非常受欢迎的。国内培养的五针松也正是因为树的老化程度不到位而降低身价。

2、园培素材是人工定向思维的程序化过程,所以在造型上容易出现类型化和模式化的倾向,这是国内外素材培育者的一大通病。日本人在百年以来培制了许多的标准树型,不分树种、树性模式都一样。前面提到的台湾的商品化真柏均属此类产品。这类素材在创作家手上虽说都有改造之术,但其可塑空间已经不多了。目前国内已有专业园培的场家把目标放在自然式盆景素材的培制上,面向高档素材发展。我相信他们将会得到良好的回报。

(二)、山采素材。

山采素材是由野外荒山采挖获得的,目前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时下一些不法的挖桩者不顾社会环保的谴责,仍在偷挖树桩破坏生态。这种行为我们不主张也不提倡。

山采素材的优点是:

1、山采素材为天然的自生树,大多为自然造化的树形,极富有天然野趣。也有经人为破坏后形成的素材,多为山农砍柴、放牧,虽经破坏而又能自生的不成材树,这类素材形状复杂,常有奇特怪异的另类现象能让人难以想象。由于形状多种多样所以可以挑选的空间比较大,对于选材者来讲,山采素材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

2、山采素材苍老古朴,野趣横生,具有丰富的耐人寻味的天然美特征。苍老的疤结、奇特的树瘤、美好的线条都极耐观赏。中国文化在美的特质认识和欣赏方面是非常有趣味的,也是非常独特的。欣赏美玉要洁白无暇,白而似羊脂者为上品。玉石外皮有红、黄、黑等色泽者,本来可视为石之外皮将其剥去,欣赏玉的标准却把它视为难得的优点,并冠以黄金皮、枣红皮之美称反而价值级别攀升。中国的端砚有“端限”、“蕉叶白”、“鱼籽纹”等名砚之分,实际上它是石质不纯。看来只要附于它文化内容、寄予它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其价值就自然提升。品味盆景亦是如此。诚然,这就是中国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审美价值观吧!

山采素材的缺点有:

1、山采素材具有野性,树干的杂乱现象比较常见,有时让人理无头绪。选材时虽有难度但它确实能考验和挑战作者的实战能力。

2、山采素材多有截锯伤疤,直接影响树干的完整性。这种人工锯痕是明显的缺点,选材时要 重点注意锯断面的大小以及所处的位置。锯面周围的皮层是否健康成活?是什么树种有断面々断面小可以通过雕刻技法将其变丑为美:断面大且所处位置不好,就是经过处理也是一个缺点。山采的柏树造型上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过雕刻表现枯干(舍利干)之美,这是树种的天性优势。其它木质性能不好的树种就不能同等对待了。

3、十全十美的素材难得。山采素材多有不尽人意之处,所谓的上乘素材也能找出毛病来。只要不是大忌讳、大缺点,优点会将小毛病遮盖起来,有时候局部的一些丑反而会衬托出整体的大美。如是碰到倒根(萝卜根)树、葫芦腰(树干粗细过渡失常,形似葫芦状)、树干对称粗细相等的缺陷,那只另当别论了。

4、山采素材的品种特性比较稳定,对于好的品种自然是好事。对于叶性和花的性状不好的品种,我们要利用好的桩材进行品种改良。嫁接法是更换品种改造素材质量的常用方法。

5、山采素材存在着盆养困难的问题。有些树种的适应性很强,很容易服盆。有些树种是“下山”种活难,种活后移栽上盆难。其原因一方面与树种特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与素材原生地生态环境有关,原生于海拔较高的山崖、石地的树种“下山”后就很难适应。这需要针对品种改善条件、环境,方能安然服盆。

四、影响选材质量的主观因素

素材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它不会表白自己,美与丑、品质的优劣是由人来评价决定的。所以,盆景作家的审美认识和鉴别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一位成熟的作家不但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鉴赏能力,而且还具备一身高超的造型技能。在实战面前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对于那些不利因素胸中自有改造之术。所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到选材的质量。

1、对山采素材的美与丑、优点与缺点认识不足。所以,识别能力就差,选材时就会失误。面对典型的优良素材一望便知,即可定论。如有复杂因素,例如:树干纵横、难理头绪的素材就会犹豫不决。有时会因为一个局部现象而忽视了整体,有时会只看整体而忽视了局部的致命缺陷。

2、创作能力不足或者不懂创作原理,面对素材不会取势、定势、胸中难以产生意象,也可能会因错误的意象方案而导致选择失误。

3、造型技术能力欠缺,技艺不全面,直接影响选材。艺术家是应该具备创造能力独具技能的人,具备技能者可以变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从而提高树的价值和素材的利用率。在创作实践中成熟的作者往往选择看起来很普通的材料,或者一般人看起来是有许多缺点的素材,一般人会撒手而去,独具慧眼者会“如获至宝”,这就是“不同凡想”吧。

篇9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自然气候条件:我县地处滇中湖泊高原区与哀牢山地的接触带,全县最高海拔为北部乡镇哨冲尼白木克山2551米,最低海拔处在县城东南部元江江边259米,县城海拔为1420米。全县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占83.8%,其次为紫色土、水稻土等。县内主要河流属红河水系和南盘江水系。全县四季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923.1毫米,北回归线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达307-310天,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林业资源优势:我县现有林地面积349.5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7%。其中,国有林面积133.5万亩,集体林面积216万亩。截止20*年,全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权面积245.1万亩,确权率达100%;全县目前种植杨梅5万亩,柑桔2.25万亩,竹子5.57万亩,核桃11.13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162.27万亩,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70.27万亩;全县已建农村户用“三结合”沼气池2.05万口,占全县农户数的28.8%,沼气示范村237个;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1.52%。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全县杨梅、柑桔、竹子、核桃等林果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群众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已成为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在近350万亩林地中,除已划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条件不适林地,可规划用于发展林产业面积超过90万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林地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规模布局及效益:*年,我县制定出台《*县山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县山区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了六大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使山区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好培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朋、新城为主的竹产业,以异龙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异龙、宝秀、坝心为主的杨梅产业,以牛街、龙朋为主的核桃产业,以采伐林场、牛达林场、龙朋林场为主的云南松用材林产业,以采伐林场为主的优质梨产业。规模接近和超过5万亩的有竹子、杨梅、膏桐、柑桔等;接近和超过10万亩的有核桃、桉树等;超过100万亩的有云南松。20*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实现2.1亿元。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

三是林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央和省、州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的扶持,但还存在项目资金配套少,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加快林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习惯于平均分配,投资效益不明显,回报率不高。加之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木林地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社会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受阻。如20*年我省确定发展核桃产业,掀起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热潮,但每亩核桃的项目经费仅安排30元。我县是省级确定的核桃基地县之一,但我县县级财力薄弱,无力从县财政资金中专项安排核桃产业发展扶持经费,我县发展核桃就靠省级配套的30元来运作,产业发展经费压力过大,困难不小。据测算,20*年核桃育苗成本每株为4元左右,每亩仅苗木就需投入40元,加之肥料、农膜、打塘等投入,每亩核桃造林成本就需100—150元。我县今年在牛街镇扯直村委会建立的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共投入200余万元,每亩投入超过150元,造林质量得到必要的经费保障,各项造林指标完成较好,该基地已被列为州级核桃生产示范样板林基地。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宏伟蓝图。根据我县自然气候条件、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国家及省州重点扶持项目、国际国内林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县干部群众认知程度,建议全县重点抓好核桃、油茶、膏桐、竹子、速生丰产用材林及林下资源开发六大林业产业,力争到2012年发展特色林90万亩,人均拥有3亩特色林,林农从林业产业发展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推进以核桃、油茶、膏桐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牛街、异龙、龙朋等6个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从2009年起,年均发展核桃6万亩以上,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35万亩(其中美国山核桃15万亩);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抓好膏桐种植,使膏桐面积达8万亩;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从2010年起,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使其面积达10万亩;积极推进林(竹)纸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桉树、杉木、竹子等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和笋材两用林生产,使其规模达到40万亩(其中竹子10万亩),着力打造全县重要的林(竹)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坚持“长中短结合,以中短养长”,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禽、林果、林花等林下经济,充分开发林下资源。

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三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20*年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2000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