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后的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篇2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植骨内固定术 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7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术后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0~54岁,平均37岁。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的及原则在于使下陷及劈裂的骨折片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纠正膝外翻或内翻畸形,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新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尽量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下,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并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坚强内固定,必要时予以植骨。新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特点主要是:直视关节面,可以准确判断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彻底开窗,可以将关节面最大程度地达到解剖复位;在关节面下有由松质骨紧压后形成的“夯土”,可以对关节面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并防止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复位丢失”现象。
胫骨平台骨折除及时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和及早进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对防止膝关节僵直、促进软骨的修复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篇3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篇4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骨折;护理
近年来,交锁髓内钉因其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小,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且能防止骨折旋转畸形,恢复肢体长度,广泛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计交锁髓内钉治疗1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0-72岁,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多发骨折1例.
1.2方法:术前常规牵引5-7天,待肿胀减轻,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辅以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训练。患者平均住院21天。
1.3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余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旋转、短缩、畸形,膝关节屈伸范围达90°-120°,踝、膝、髋关节基本恢复正常。
2康复护理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出血及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量、色和性质,注意患肢肿胀及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敷料干燥。
2.2心理护理 临床上常会遇到两种不利于患者功能锻炼的心理状态:一种是患者小心谨慎、怕痛或是害怕出意外而不敢活动。另一种是患者急于求成,不注意锻炼的方法而过早的活动或负重。这两种不利因素很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折延迟愈合或再次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方法,已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早期采取合理的锻炼方法,促进功能的恢复。
2.3预防膝关节僵硬 术后使患肢搁置于衬有软垫的勃朗架上,可使膝关节适当屈曲,有利于减轻肿胀和预防关节僵硬。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2次/d,每次10min。
2.4功能锻炼
2.4.1手术当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保持患肢功能位。麻醉过后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跖曲、背伸运动以及腓肠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辅助髌骨被动运动,坚持3-4次/d ,5-10 min/次。
2.4.2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行下肢CPM的持续性被动锻炼,CPM能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且患者无痛苦,乐于接受。活动范围先从0°-30°开始,每日增加10°,逐渐至120°止,同时加强下肢肌力训练及其他辅助运动。在训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个别不能耐受者,要减少活动幅度和时间,防止发生意外和损伤。
2.4.3 术后1-2周,患者可在床缘练习端坐,然后进行髋、膝关节的助力主动运动,3次/d ,10min/次。
2.4.4 术后3-4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床活动,健侧负重,患肢做屈髋、屈膝、踢腿、下蹲等动作,因该期骨折远端骨痂已形成,实施有效的活动和不负重锻炼,可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促进骨折周围肌力的恢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练习。4个月后可弃拐恢复正常生活。
3体会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与关节的长期固定,可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减少了手术损伤,控制了骨折成角,旋转,保证了骨折后的牢固固定,把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结合起来,促进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在功能训练中愈合,功能在骨折愈合中重建。
参考文献
[1]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41-346
篇5
关键词: 腰椎外伤性骨折 完全脱位 康复护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多由严重创伤所致,脊柱三柱结构严重破坏及失稳,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我科于2000年2月~2007年5月,用GSS系统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16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的康复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1例。腰椎均为完全脱位或侧方移位,L1椎体3例,L2椎体7例,L3椎体5例,L4椎体1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评定采用Frankel法进行分级:A级5例,C级7例,D级3例,E级1例。
2 康复护理
2.1 术后早期的观察护理
2.1.1 一般护理 术后按麻醉常规进行护理,去枕平卧6h,吸氧3L/min,24~48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1.2 护理 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翻身时患者双下肢屈曲,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双手协同用力更换卧位,保持椎体平衡稳定,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患者躯干成一线[1]。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卧位,主动做好配合。
2.1.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和衣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压迫、脱出,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1.4 伤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伤口疼痛是必然结果,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可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使用止痛剂。如果手术72h后,伤口出现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体温增高至38℃以上,应警惕伤口感染的危险,及时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周围有无波动感,并通知主管医师采取措施。
2.1.5 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由于手术牵拉,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于胸腰椎椎体上,易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手术后24~72h须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嘱患者做足趾运动,并与手术前做比较,观察双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若患者出现双下肢活动及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应警惕发生瘫痪的可能。
2.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2.1 肺部并发症 (1)常规每2h翻身、拍背一次,并协助病人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2)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3)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2.2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1)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次/d,每次20 min;(2)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纳肛;(3)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香蕉、蜂蜜等,以增加肠蠕动。
2.2.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清洗和消毒尿道口2次/d;膀胱冲洗2次/d。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约3000ml,增加尿量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作用;术后3d内开管,3d后实行夹管,每2h~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挛缩。
2.3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详细讲解疾病过程,介绍成功的经验及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在康复锻炼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日亲自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完成锻炼动作予以支持和鼓励,树立信心。
2.4 术后功能训练 无肢体瘫痪者,术后3~5d行直腿抬高及双下肢屈伸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具体方法为:(1)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s后再放松,两替进行。(2)屈肌训练:病人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以上训练均为2~3次/d,开始时每次做10~20个,逐渐增加锻炼次数。术后12~14d拆线,拆线后2~3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训练的基础上行腰背肌锻炼,具体锻炼方法为:(1)“5点支撑法”: 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坚持锻炼10次/d,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下地站立和行走。2周后改为3点支撑法:双肘屈曲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3个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坚持锻炼10次/d,最少坚持4~6周。(2)“小燕飞”: 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下床后仍应继续坚持锻炼,最少坚持半年以上。
有肢体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关节于功能位,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d,每次30 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术后1周鼓励患者端坐,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保护,折线2~3d后坐轮椅户外活动;指导和协助进行穴位按压、肌力锻炼,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肌力练习:肌力0~1级时: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配合按摩,被动运动肢体;肌力2~3级时: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负荷运动和助力运动肢体,但需注意助力不可太大,强调靠患者主观用力;肌力4级时进行抗阻运动[2]。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度。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2.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回家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至骨性组织愈合,3~6个月内需带腰围或支具进行活动,半年内避免过度弯腰、提重物和负重,避免坐软椅,防止腰部极度屈曲或扭曲,遵医嘱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不适及时来院检查;指导患者多摄滋补肝肾食物,如牛奶、猪蹄、排骨、虾类等,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3 小结
篇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70
临床路径是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骨折患者病种复杂, 病情变化快, 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 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上述研究背景下, 拟收集本院诊断为骨折患者,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骨折患者, 骨折类型为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胸肋骨骨折、盆骨骨折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4.6±15.4)岁, 男18例, 女1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7±14.2)岁, 男15例, 女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护理路径 有护士长负责, 选取科室5名高年制护士及5名实习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参与成员, 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组成[2]。以入院时间为纵轴, 制定以下护理路径。
1. 2. 1 入院时 ①患者入院后, 接诊护士首先询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 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②介绍环境:护士站、医生站、开水间、公共卫生间、安全通道、公共休息区。③陪护及陪护床管理制度。④安全管理:贵重物品的保管、防跌倒、防烫伤、防坠床。⑤作息时间及订餐方法。⑥护士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诊疗安排, 签署知情同意书。⑦饮食指导:不可暴饮暴食, 避免刺激性饮食, 戒烟酒、浓茶、咖啡。⑧设备的使用:床头灯、地灯、呼叫器、床档、床摇手、床头柜、陪伴床、窗户等。⑨探视及休息时间。⑩康复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执行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查看既往辅助检查结果。
1. 2. 2 手术前 ①讲解各项相关检查的时间、地点、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知识。②心理护理:消除恐惧, 稳定情绪。③饮食指导。④活动与休息。⑤药物指导。⑥术前准备:a.肠道准备;b.药物准备;c.皮肤准备;d.讲解各种管道的目的意义。
1. 2. 3 手术后 ①手术完毕及时把成功的信息传达给患者[2]。在患者进行输液、护理、伤口换药时, 病房内播放音乐, 以减轻患者护理时的疼痛, 消除紧张情绪。②疼痛管理。对于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 可以给予镇痛剂。③饮食指导, 首先给予流质, 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及正常饮食。④伤口及管道的护理, 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 引流液安放位置。在患者有自主排尿时, 及时拔出尿管, 避免尿路感染。⑤心理指导:术后护士要及时、全面、确切地掌握患者心理波动情况, 如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护士要服务于患者开口前, 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如心理安慰、口头疏导、行为动作等方式安抚患者紧张情绪, 避免血压波动。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⑥活动量指导:绝对卧床、可床边活动。
1. 2. 4 出院时 ①药物指导:遵医嘱用药, 详细交待用药方法、注意事项, 不可自行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②饮食指导:食用清淡低脂饮食, 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定时进餐、少量多餐,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③指导患者回家后以积极心态适应生活, 自理个人生活。④随访时间:给予患者医生电话, 告知患者随访时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2.6±6.8)d、(27.9±7.4)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7
【关键词】老年骨折后关节僵硬;康复锻炼;肘关节;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3-01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多指骨骼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关节僵硬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2]。本文由此出发,提出对我院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36例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骨折后关节僵硬,入组患者均获知情同意,排除有感染性疾病、高血压以及神经性疾病病史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4.4±3.6)岁;骨折类型:肱骨内髁骨折12例,肱骨外髁骨折1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7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病程2-9d。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僵硬关节进行推拿: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患者肱骨固定,手握住患者桡骨远端进行牵拉,舒展肘关节,另外一只手握住患者桡骨背侧,掌心向外侧推;然后扣合患侧手大鱼际,固定尺骨、肱骨近端,手掌向桡骨长轴发力;之后施术者一只手环绕其前臂固定尺骨,另只手环绕患者桡骨头部,向掌侧推桡骨头,同法施治桡骨远端,5min/次・d,3次/周,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指导:对于骨折严重患者,从被动运动开始进行指导,该活动需在治疗一开始指导家属进行,主要对损伤的关节进行屈伸活动,对上肢肌肉进行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3次左右,每次约半小时;之后逐步指导患者过度到主动伸缩关节,做前壁旋转运动,同时训练患者伸直能力,如:高空取物品、地上捡东西等动作;自身承受能力、康复进程、病情等多方面调整锻炼内容和强度,使训练保持持续性和规范性,训练时如果患者感到疼痛要及时停止此动作,护理人员要做好指导工作。
1.3疗效评定
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为评判标准[3],对患者关节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及特殊动作进行评价,满分100;采用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 ±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关节优良率为68.8%,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多指骨骼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关节僵硬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留下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骨折后关节僵硬属于气血壅塞、经络不通引起,患者经脉肌肉不能被气血濡养,使得肌肉失养萎缩挛缩,导致关节僵硬 ,本文利用牵引、摆动等技法推拿、松动关节,牵伸患者关节韧带,松解关节内粘连,促进滑液浸透、扩散,缓解疼痛,从而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并通过循序渐进康复指导,先行被动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肌力逐渐提高后,考虑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并鼓励患者用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运动,之后逐步过度到患者能够自理生活乃至完全恢复。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庞小萍, 莫显娇. 关节功能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 (11):144-145.
篇8
[关键词] 骨折术后;肿胀;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109-02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limb swelling after fractures
DENG Zhip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otanyan Southwest Hospital of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limb swelling after fractures. Methods: 84 patients of limb swelling after long bone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anti-swelling therapy and other drug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missionary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pressure bandage, ice and was guided with functional exercise. The limb swelling, pain and limb swelling tim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swell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7 days (P<0.05). 3 days after surgery,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time of swelling of study group was (5.8±1.5) days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9±2.5) day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limb fracture rehabilit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Fracture surgery; Swelling; Care; Rehabilitation
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影响患肢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不仅导致患肢疼痛,同时影响了骨折的愈合,甚至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深静脉血栓形成[1]。因此对于四肢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尽早消除术后患肢肿胀,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笔者对84例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2±8.2)岁;术后肢体肿胀程度:Ⅰ级12例,Ⅱ级24例,Ⅲ级6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4±8.5)岁;术后肢体肿胀程度: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并抬高患肢20°~30°,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炎、抗渗出、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①术前宣教:术前对患者讲解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肢体肿胀对骨折康复的影响,指导患者积极的应对肿胀。②伤口护理:患者术后给予冰敷,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当出现较多渗血、渗液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加压包扎。③疼痛护理:轻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功能锻炼可逐渐减轻,严重疼痛可影响患者肢体康复,可根据患者状况适当应用止痛剂。④红外线治疗:患者每日进行红外线照射患肢,时间30 min,每日3次。给予红外线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⑤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即指导患者进行小幅度四肢运动,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伤后5~6周,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后期则进行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以及肢体消肿时间。
1.4 评价标准
1.4.1 肿胀程度评价标准[2] Ⅰ级:较正常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Ⅱ级:较正常皮肤肿胀,且皮肤消失,温度稍高,但无张力性水泡出现;Ⅲ级:皮肤肿胀发亮,皮纹消失,皮肤温度明显增高,出现张力性水泡。
1.4.2 疼痛评分标准[3]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画一条长度为10 cm的直线,两端标明“0”和“10”,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4~6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10代表剧烈疼痛,让患者在直线上标明自己疼痛程度相应的位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肢体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第3天患肢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消肿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8±1.5)d;对照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6.9±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P<0.05)。
3 讨论
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可影响患肢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不仅导致患肢疼痛,同时影响了骨折的愈合。因此针对引起四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尽早消除术后患肢肿胀,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四肢骨折肢体肿胀发生的原因
①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加之手术操作,术后患者肢体静脉回流受阻,使肢体发生肿胀;②术后创口组织出血,体液渗出,患肢肿胀;③术后患者肢体活动减少,肌肉活动减少,静脉和淋巴回流不通畅,导致患肢肿胀[4-5];④术后包扎过紧或外固定不当,导致患肢受压静脉回流不畅;⑤功能锻炼过度或锻炼方法不当可加重患肢肿胀;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出现肿胀[6-7]。
3.2 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护理干预
①术前宣教:术前对研究组患者讲解术后肢体肿胀原因和肢体肿胀对骨折康复的影响,指导患者积极应对肿胀,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照组患者由于未采取护理干预,术后惧怕疼痛,不能主动的采取康复训练,对于肢体肿胀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消极应对,导致消肿时间延长。②伤口护理:术后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但冰敷时应注意局部疼痛消失即可停止,以免发生冻伤。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伤口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对渗血、渗液给予加压包扎,从而减轻了肢体的肿胀。③红外线治疗:红外线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和淋巴回流,保证伤口局部干燥,减少渗出和感染,促进肿胀的消除。④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改善骨折早期的微循环障碍,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缓解骨折损伤和术后疼痛,促进肿胀消除。
3.3 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效果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84例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第3天患肢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5.8±1.5)d,对照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为(6.9±2.5)d,充分说明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孟令霞,吴红彦,李春燕.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34-35.
[2] 林秋丽,梁燕,邓敏婷,等.中药制剂贴敷疗法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20-21.
[3] 张立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及康复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216-217.
[4] 李亚梅,胡玉杰,周凤吉.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08,29(2):110-111.
[5] 王敏芝,罗彩虹,肖江平.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8,8(12):67-68.
[6] 陈丹琼,谭晓珍,朱肖奇,等.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30-31.
篇9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髋部肌群退变,如受到轻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转时,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静养,易导致便秘、腹胀、褥疮、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发症,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1]。现对我院近年收治的5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和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干骨折及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龄60~95岁,平均(73.2±6.8)岁;开放性骨折118例,闭合性骨折122例。护理干预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61~96岁,平均(74.8±7.2)岁。开放性骨折134例,闭合性骨折1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 嘱患者每次进食后应漱口或饮水,以清洁口腔食物残渣;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时协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特别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会清洁干燥,不憋尿,多饮水,嘱患者每天清洁会1~ 2次。(3)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对牵引手术后及高危压疮患者予以睡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对骨隆突部位予以50%红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对会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4)功能康复锻炼 对牵引手术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动活动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动患肢足趾或被动活动患侧踝关节;2d以后即可逐渐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同时抬高患肢15°~ 30°,使其处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术后内固定坚固后加大关节活动,以促进患肢功能康复。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不完全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时常按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3.68,P<0.01)。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肢体需要牵引,又多为平卧,不能翻身。由于卧床和受伤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张[2]。骨科患者伤部肿胀,造成循环障碍,加之长期卧床,静脉回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动力和弹性的改变 ,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牵引和外固定,常无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压迫,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因动静脉管硬化,肾滤过率下降而致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经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肠运动减慢,胃肠液分泌减少,长期卧床、环境突然变化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可引起便秘[4]。
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罗俊霞等[7]研究发现,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闫云霞等[8]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全面科学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对重点问题反复讲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功能锻炼等,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9],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颖儿,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 现代护理,2005,11(6):461 -462.
[2] 门宏伟.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 -165.
[3] 刘素莲,王凤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要点[J]. 山东医药,2007, 47 (26):135.
[4] 沈承红,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学,2007,13(8):996-998.
[5] 吴继云.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26):130-131.
[7] 罗俊霞. 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21 -222.
[8] 闫云霞,郝晓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6,148.
篇10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