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篇1

一、从看图写话入手

作为选编入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编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都在每篇课文旁边配备了精美的图画。这些图画不仅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图画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图画为媒介,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用写话的形式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话水平定会得到极大提高。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认识“练书法、弹钢琴、下象棋、拉二胡……”等等生字词,教材意为这些词语配备了几幅相关的情境图,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借助这些情境图来识字,那么,将是对语文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画,并且根据图画内容写上几句话,这样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而且也把语文教材中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到了极致,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教材中识字学习的相关插图入手,极力挖掘插图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写话,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写话的过程中,学生也真正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无限快乐,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二、从随文写话入手

选编入低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在用词上,语句组成或者段落的构成上大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不乏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而这些内容教师如能利用的好,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此为范例,进行随文写话,那么,学生的写话水平在具体参照素材的影响下,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柳树醒了》一课时,课文主要以拟人化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随着春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快乐。在课文中语言的表达上非常有特点,每个小节都是以“……给……,说着说着……”的结构形式进行描写,在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此为范例,让学生想一想,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结果怎样,然后,再让学生仿照着课文中的格式进行写话,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仿写中,学生的写话水平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主要鼓励学生以文本中的结构样式为范例,并且鼓励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而且学生的写话由于有了明确的例子作为基础,也就会显得更加从容,有效。

三、从续编写话入手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课文中大都编排了各种各样,形形的小故事。在这些小故事中,作者常常会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让读者去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空白的地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样教学也可以使学生的写话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小松鼠找花生的事件的描述,使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在这篇课文的结尾处,为了给学生留下大量想象的空间,文中对课文的结尾部分并没有明确交代,课文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文章至此结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留白部分,让学生通过想象续编故事,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而且学生的写话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极大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针对文本故事中的留白部分,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去续编故事,这样教学,可以极大调动起学生的写话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写话水平在续编故事中得到明显提升。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 趣味性 效率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66

随着新课改的迅猛发展,小学语文面临着重要的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语文教学。低年级小学生刚才幼儿园迈入到小学校园还有很多习惯要慢慢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也比幼儿园要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小学生识字是为了深入学习做准备,只有认识更多的汉字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同时识字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识字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识字兴趣不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到厌烦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是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我认为采用趣味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识字兴趣,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下面,我通过教学案例来谈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上应用趣味教学法。

一、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识字量少,所以很多语文课文或者课外书都不能顺利读出来。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优化语文识字教学方式,通过识字和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产生主动识字的意愿,这样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增强小学生识字的效果。小学生有很多优势,他们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能够很快地记住一些生字,因此,语文教师要巧妙运用趣味教学法激发小学生的意识,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在语文识字课堂上有所收获。

在识字教学中,我会采用做游戏与讲故事等方式来与学生互动,得到他们的信任,在识字时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让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比如,我会在课前准备许多带有汉字的纸帽子,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戴上。当我喊到其中一个汉字的时候,戴着相应帽子的学生要站起来才算获胜。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抓住小学生好胜的心理,会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汉字,争取当老师叫到自己名字的时候能够获胜。我还会给小学生选择一些寓言故事,先让他们自己去读,有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画出来,最后再统一讲解。这样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学习识字的同时还提高了阅读能力。由此可见,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是非常实用的。

二、开发学习识字的资源,使识字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学生识字的资源越来越丰富,相对于传统的只靠课本识字的教学方式来说,现代化识字教学有许多优势。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有限,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识字量,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外书中的汉字给小学生讲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让他们更加喜欢识字,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的时候会主动请教家长或者教师。在低年级小学生识字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在家里多与孩子互动,开发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识字习惯。

网络的应用使得很多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如我会在备课时通过网络查找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在上课的时候给小学生播放,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汉字的魅力。比如,在讲课文《金色的草地》的时候,我会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蒲公英花朵开放和合拢的视频,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黑板上写出课文中要求掌握的汉字,并在讲解的时候穿插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内容,这样会使小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识字,他们会觉得识字原来这么好玩。

三、培养独立识字习惯,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识字的时候还是存在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意识,锻炼他们去自主学习识字,这样才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在识字方面得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汉字的特性和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去教学,辅助利用声音、动画、图片等方式给小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还要教给小学生识字的技巧和规律,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意识。

在教小学生识字过程中,我会根据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去给小学生带来趣味化的教学。我会把生字编成儿歌,这样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比如“一人躲在门里面叫做闪”“四四方方一个口,小小十字在中间叫做田”,等等。这样的识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识字。在教学中,我还会找出日常用到的汽车站或者公交站的名称、商场名称、建筑名称等,教会学生认识这些汉字,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学生也愿意参与到其中,他们会自发的去寻找一些名称来跟其他同学分享。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识字的效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识字效率,要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校园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利用大屏幕和音响设备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全新的语文课堂体验,增加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家以后在父母的监管下在网上找一些识字的小游戏,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喜欢玩游戏的想法,还能够使他们在玩中学到汉字,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其实,小学生的心理很简单,他们认为有趣的事物就会特别用心。因此,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多运用生活化或者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就一定能够把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带入新的层次。

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趣味教学的同时,我会穿插着给小学生进行一些总结和归纳,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到“树、枝、松”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总结:这些汉字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木字旁,也就是说都跟木头有关。通过总结会提高小学生的记忆效率,让他们以后再遇到类似汉字的时候能够联想起来当时老师讲过的话。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小学生识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任海燕.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8).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写话能力;写话教学;问题;措施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比较幼稚的发展时期,也是其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小学生正确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的关键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从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抓起。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写话兴趣,打好语言基础,为日后的写作教学做铺垫。

一、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小学生没有写话意识,缺乏写话素材;没有写话意识,不了解写话的意义;缺乏系统性的、有梯度的、经常性的写话练习训练,直接影响着学生写话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写话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写话教学单纯注重应试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写话规范和写话技能,忽略了学生写话兴趣的培养。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忽略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话教学目标,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目标不明确、具体,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对写话产生抵触心理。

2.教师对教材使用不正确,大大浪费了写话资源,导致学生失去了常态化的写话训练计划,直接阻碍了小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制度不健全。新课标对中高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次数要求,每学年要求16次左右,教材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有相应的写作要求,但低年级的教材中写作的部分不固定,没有具体的量化要求,教材中对写作的要求很少,导致学校不能合理安排低年级小学生的写话课程,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话教学,影响了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教学改进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写话教学理念

树立以生为本的写话教学观。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小学生从小就会使用电脑,虽然识字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做到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紧跟时展的趋势,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1.丰富写话教学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写话教材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感染和熏陶作用,将阅读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例如,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诗歌,节奏感强,文笔优美,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学完这课以后进行部分内容的听写,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丰富写话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写话教材开展写话教学,也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游戏活动,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庆祝活动,使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实施,并进行才艺展示,随后可以让学生根据今天的活动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不断从生活中积累写话素材。

(三)培养学生写话素材的积累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写话素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注意将观察和体验相互结合在一起,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会观察。在观察时要注重观察事物的外部环境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事情,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课外时间可以督促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学会对阅读内容的积累和运用。

(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1.合理安排写话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应该加入说话和写话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语言的规律性和正确的书面表达方法。在写话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学习借鉴写话经验。写话教师可以交流写话的心得体会,尽可能多地阅读写话教学资料,注重自身语言的示范性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教师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学校应该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写话教学的具体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例如写话教学案例评比、写话教学设计竞赛、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等,加强教师对写话教学的研究意识。

综上所述,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写话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案例回放

《借生日》识字教学片段:

引入

师:(播放《生日歌》)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可要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哦!边听边想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齐答):生日歌。

师:一般什么时候会唱呢?

学生(甲):吃生日蛋糕的时候。

学生(乙):过生日的时候。

师:生日可以借给别人吗?

生(齐答):不可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8课――借生日。

学习生字

师:下面请小朋友打开书125页,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好,现在我们看黑板,这些生字大家认识了吗?跟着老师读一遍。

师:会读了吗?一起读一次。

师:哪个小组愿意开火车读?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全班再读读课文。

逐段学习课文,课堂上不再学习生字了。

二、原因分析

以上的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学习生字,学生就会认了吗?笔者认为不行,原因有三:

1.备课肤浅,蜻蜓点水

上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课备得深入、细致,课上得就有深度;备课下的工夫深,课堂上的办法就多,上课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如果课备得不好,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备课上必须要肯下工夫。就本节课来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在备课时教者要很好地思考: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要重点解决音的问题?哪些要解决形的问题?哪些要突破字义的问题?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对这些问题没能深入地思考,没有明确让学生识字该识到什么程度,弄不清教学的目标,没有进行充分地备课,处理教材简单化,蜻蜓点水,应该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体现。

2.忽视学情,学不扎实

作战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也如此。教师不仅要精通教材,知道自己教些什么,也要深知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六七岁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刚刚入学几个月,还没有形成识字的能力。所以,教师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乐于识字。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识字教学,教师没能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使得单调的复现成了索然无味的“炒剩饭”,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得不到关注,导致学生对本课的生字未能扎实掌握,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未能得到激发,识字能力也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3.识字匆忙,重点不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与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但从这一案例看,识字、写字并没有摆在突出位置,老师仅仅教读了一遍,就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最后开火车读一遍,读的形式单一,识的方式单一,没有放手让学生拼读,没有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更没鼓励孩子运用独特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仍停留在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教学上。这样的识字教学成了课堂的点缀,还没有落实好识字的任务,就急急忙忙进入课文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分析课文上,识字、写字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由此可见,重视识字教学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话。

三、改进策略

小学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重视。那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

1.钻透教材――寻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大师于永正说过:“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都没有法。”这句话道出了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如果钻透了教材,教学方法就会了然于胸。例如《借生日》一课共有“放、布、熊、快、怎、饭、班、拿、正、礼、物、今”12个生字,对这12个生字在课前可做如下分析:

在读音上:南方人对平翘舌音不容易读好,如“怎”(平)、“正”(翘)。三拼音对于刚刚学完拼音的孩子来说较难拼,如“熊、快”;后鼻音、第三声读不到位,如“礼、放”等。对这样的字要重点进行读音的指导,切实让学生扎实地读准确,做到在书上认识,换个地方也能认识;全班齐读时会读,自己单独读也能读。

在字形上:如“熊”和“拿”,字形较为复杂,学生比较难记,教师可做恰当的点拨,那些只要求认,不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运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猜字谜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字的记忆就行了。

在字义上:学生不易明白意思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如“拿”。当然有些字词必须放入具体语境中才能去理解的,那就到学习课文时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教师只有对本课的各个生字特点了然于胸,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多种形式――激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正音,提醒读准翘舌音和三拼音等音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检查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检查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小老师教读、去掉拼音读、在词语中读、在句子中读等。最后通过让学生读整篇课文,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体会识字的快乐,感受识字的成功。通过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这样识字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体验成功――自主认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知识由学生发现。在识字教学方法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还会记哪些字,怎样记住它。本课生字中,“布、放、快、怎、礼、今、熊”等都可用熟字加(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教师重点指导认记“饭、物”,随生字认识“饣”,尽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记忆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找到适合自己识记字的方法。对于孩子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孩子说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对他们的方法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篇5

——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每当面对一年级小朋友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就觉得像是沐浴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觉得他们脸上写满说不完的快乐,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的生气。觉得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的小天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与主动性。可就是这样的一群孩子,每天必须写那么多的作业,无休止的读,十几遍的写那些枯燥的方块字,一双双清澈的明眸常常被疲惫所掩盖,真让人心痛。

可是 就新课程标准而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新教材虽然课文趣味性浓。但是面临的具体教学情况却是识字量多,教学课时紧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最短期限内掌握所学生字,为提高阅读和写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真担心前面提到的一幕在自己的眼前重现。听了我校一年级孙仕兰老师教《口耳目》一课后,觉得她 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是孙老师教《口耳目》一课的一个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和蓝精灵玩闯关游戏有意思吗?

生:有。

师:还想不想玩?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请出蓝精灵。

蓝精灵(放录音):嗨!大家好!你们又想玩闯关游戏了,是吗?通过上一节课我发现小朋友们果然是特别聪明。如果这几关都闯过了,你们可以得到我送的智慧魔法石,首先请大家闯第一关:请用多种方法认识智慧树上的六个生字。

师:蓝精灵为什么鼓励我们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呢?因为上节课,我们在学习这六个生字(口耳木日月火)的时候,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生:(抢读生字)

师:读得真好!老师和蓝精灵都知道同学们是因为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才把这几个字记住得又准又牢,后面听课的老师也很想向你们学一学识字方法。现在,我们就从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六个生字中找出一个一起学一学,给在场的各位老师展示一下好不好?(羊鸟兔木禾竹)

生:好。

师:这个字笔画最多,我们就先把它所表示的实物请出来(兔子的彩色图片)先看一看,它怎样读?

生:(齐读tu 兔)

师:怎样记住它?

生:上面像兔子的两只耳朵,中间的口像兔子的头,下面像兔子的身体和爪子,一点像兔子的短尾巴。

师:嗯,是对着动物的形状来学习的,真不错。

生:免费的免我认识,加上一点就是兔。

师:和自己认识的字对比着学,这个办法真好!能告诉大家“免”是怎样认识的?

生:前几天,妈妈带我去新沟卫生院,门口写着“免费体检”。

师:在生活中都非常善于学习,真能干!

生:我能给它找朋友,兔子,小白兔。

生:我能说一句话,我家有只小白兔。

师:我们都知道兔是一种动物,那你对兔子的了解有多少呢?

生:它爱吃萝卜爱吃菜。

生: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没看见,后面的老师和我一样不停的向你们翘起大拇指,那剩下的5个生字打算怎么学?

生:自己学。

师:行!你们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学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问同学。

师:好办法。

生:问老师。

师:如果我知道,我一定告诉你。大家还等什么呀?5个生字可不少啊,抓紧时间学吧!

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究学)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这五个字我都认识了,还能领大家读呢!

师:好,老师把位置让给你。

生:(领读生字)

师:真像小老师!

生:我能帮大家记住“羊”字,“羊”字的上面是羊的两个角,三横是羊的眼睛鼻子嘴巴,一竖是羊的胡须。

生:我能给羊找朋友 ,山羊,绵羊。

生:我知道它们爱吃草,叫声咩咩的,我在东荆河堤上见到过。

生:我记住了“木”字,“大”加上一竖就是“木”。

生:还有“十”字加上一撇一捺就是“木”。

师:采用了熟字加笔画的方法,真聪明。

生:一横像上面的两个树枝,一撇一捺像下面的两个树杈,一竖像中间的树干。

师:也就是这个字很像图上的实物,是吗?

生:我能帮它找朋友,木头,木材。

生:我知道木头可以做家具。

生;我们上课用的的桌子凳子就是木头做的。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再接着说一说。你还学会了哪个字。

生:我学会了鸟字,鸟字的上半部像鸟头,下半部像鸟的身子,一横像那根树枝,一点像鸟的眼睛。

生;我喜欢小鸟,我家还养了一只画眉鸟。

师:小鸟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我们应该保护小鸟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想怎样保护小鸟?

生:我想把画眉鸟放了。

生:我们再也不吃“顾雀子”了。

生:我知道麻雀最能吃田里的虫子,禾苗才会好好的长。

师: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这真有一株禾苗,说一说你怎样记住它?

生:木字加一撇。

生:禾字的一撇是禾苗上面穗,下面“木”是禾苗的“杆”。

师:办法可真不错。看看还有哪些字咱们没说到?

生:竹子的竹。

生:我家的后院有好多竹子。

师:怎样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生:两个“丁”字各加一撇,左边“丁“勾去掉。

生:竹字的上面像竹叶,下面像竹竿。

识字教学记字形是难点,这个教学片段中,孙老师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一个生字,渗透了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其它几个生字,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无论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教师都给予鼓励。学习中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孙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识字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较好地记住汉字的音、形、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从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能从抽象的文字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具体事物,说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学生能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反映出学生已具有分析、综合、类比等能力。学生能够独立找出字的难点、解决难点,能想出独特的记忆字形的方法,这说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学生回答问题或叙述自己自学生字的方法时,语言清楚明白、比较简练,这标志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识字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孙老师教学时从一年级小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乐学、会学,就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引入课堂。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

篇6

一、种土春风里 天暖自生根

“问题”即“课题”,在教研的氛围中我们种下“问题”的种子,在每个教师心中萌生我们这个阶段教学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课题的方向。就如竹子一般,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1.“问题”促研究

课堂是“根”,所以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基于“根”的研究,学校教学研究部要求申请的所有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必须植根课堂,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在每学期初学校教学研究部会组织一次校本科研培训,帮助教师确立课题研究思路,引领每个教师从自身课堂实际出发选准问题,发现问题。在校本培训之后,我们开展教科研活动,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互相启发思路,共同商议备课组的课题研究方向。如英语教研组,学科分管领导会解读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最前沿的教学理论,随后所有英语老师围绕这些前沿的教学理论对比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从教师和学生两头共同发现教学瓶颈问题。在议论过后,各备课组组长会整理大家讨论中列出的问题,梳理主要问题所在,随后和组员共同商议决定备课组所要研究的小课题方向。又如,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学情主攻识字教学,备课组经商榷确立了四个小课题,即“小学低年级情境化识字教学初探”“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探究”“低年级语文在阅读中提高识字量的探究”“低年级语文识字兴趣的培养探究”。通过对同一研究主题多角度的探究,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呈现“立体式”的研究思路。

2.“群研”促互补

由教研组长带领备课组进行同一方向的教学课题研究,同时备课组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形成同一方向不同层面的多角度学科教学研究,以每个老师不同的教学探究来完善同一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变“独研”为“群研”,“群研”可以弥补教师个体思维的不足,充分展示教师群体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群研”也便于学科组开展立体式的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形式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研究。例如:英语组的课题“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辅导策略研究”已经被立项为2012年的上海市级规划课题,围绕这一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确定了七个子课题,如“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英语语篇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文本再构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汉语拼音辅助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外来务工子女英语阅读水平提高的策略方法研究”等多项子课题。从语音、词汇、文本、阅读等方面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辅导的有效性,从案例中研究出对英语学习上各个薄弱环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及辅导策略研究,为改善学校英语面貌而努力。从横向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从纵向看,所有老师的小课题研究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的探究,这就是“群研”的意义所在。

二、随雨夜夜长 向阳日日新

教师提出个人小课题申请后,教学研究部会经过审核,公布被立项的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科组通过备课、磨课等逐步展开小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就如破土而出的春笋,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新竹就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竹子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

1.“备课”重实效

课堂是“根”,那么教师的备课就是“养料”,教师必须储备好的“养料”去灌溉幼苗,备课必须重实效。为了确保“群研”形式深入化,近两年,学校教学研究部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突出“单元备课”特色,做到“把握单元重点,突破单元难点,设计单元亮点”,同时做到“一人主备,他人补充,教案详尽,提倡特色”。集体备课作为“群研”的主要形式,能够弥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独立思维的不足。单元备课活动以四个阶段推进,即组内说课、教学研讨课、同步单元练习、单元反思等。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坚持做到“组成一个教研团队,建构一种教研文化,健全一套教研制度”。组成一个教研团队,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形成实践性学习共同体,学科分管领导下设有学科大组长、备课小组长;构建一种教研文化,每周教科研活动主讲人提前准备好材料,其余老师同步深入钻研教材,相关学科分管领导参与每一次集体备课,有时还聘请教研员和外校学科专家,把集体备课活动引向高效;健全一套教研制度,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安排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实践,推出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比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磨课”出精品

磨课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利用集体备课开展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围绕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寻找解决研究问题的途径。通过多种磨课形式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例如:语文组开展的“同课异构”,聘请外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本校青年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分享两校教研组不同的教学思路。数学组开展同一教学问题在各年级段的磨课,如“小统计”这一数学问题,在三、四、五年级开展磨课,探究如何有效搭建促进学生知识发展的梯度,做好知识链接。英语组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构建与实施,全面把握单元备课,根据学情构建单元教学目标。反复推敲单元整体设计,推出同一单元的二至三课时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磨课,近两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形成了教学优质资源库。同时也在师徒结对,名师带教等制度下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在反复磨课中推出了许多精品的课堂,参与区级教学新秀、中青年教学评比、骨干教师风采展等。

三、经霜才得悟 历雪始知魂

暑尽寒来,竹子变得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随着备课、磨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的推进,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积极的反思者。

1.“亮课”促提升

因为“研”扎于“根”,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堂中碰到的真问题、真困惑,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结果在于突破教学瓶颈。所以“亮课”是教师对前期探究的实战演练,是对自己课题实施中的探索与尝试。近几年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学节系列活动,给予全体教师一个“亮相”的舞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风采展,让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上好引领课,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透彻理解,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新秀比赛,在与结对师傅的切磋和团队的互助下亮相,呈现出了团队带教的智慧结晶,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真正将“教中研”“研中教”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牢牢确立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同时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行为成为自觉行为。

2.“研修”重自主

具有明确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进行研究学习的前提,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方能高瞻远瞩地研究。为此,在常规教科研活动中,我们要求备课组要两周必须进行一次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绿色指标”,以十大指标作为教师“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理论支撑,从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先行学习,随后分享学习感悟,然后通过教研活动的部分时间带领教师学习并分享感悟,以专题论坛的形式交流学习和实践感受,如何在绿色指标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生源特质,走进学生,研究学生,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喜欢学校。此外要求备课组教师能不断充实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利用“文献综述”法为课题寻找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学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学会运用、推广,当然更重要的是求异创新。学校为每个教师征订学科杂志,办公室设有书报栏,图书室学习资料一应俱全。学校还组织教师前往上海图书集体购书,营造了浓郁的研修氛围。

四、推窗见玉秀 拨雾是金门

尽管竹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正如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唯有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用课题研究激发潜在的憧憬,成就自己教学生涯的拔节。

1.“沙龙”促交流

一味地教研活动、备课磨课,有时教学研究会有刻板与沉闷,为了点燃教师思想的火花,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各种形式的教学沙龙则是一种新模式,也是具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教师交流活动。教学沙龙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组共读一本书”活动,畅谈读后体会,分享读书乐趣,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提升。学校还组织了“萌芽社”青年教师论坛,让新入行的教师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一讲述,也是新教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师徒磨课的成长历程。英语教研组为大家呈现了现场教研活动,并以沙龙的形式对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通过评课将一节研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课题实施等进行了精彩了大串烧。学校也推出了“骨干教师论坛”,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了精彩的教学片断,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骨干教师们在课堂中如何解决教学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和新方法。沙龙呈现了学校教师在分享教学智慧中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也成为学校促进教师思想交流的“茶话会”,更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大盘点。

2.“分享”存智慧

沙龙是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交流带来了智慧的分享。我们追求的智慧分享是希望能打破学科的界限,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围绕同一研究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畅谈研究的心得和体会,让教师全面审视自我,弥补“闭门造车”的缺陷。在实施小课题研究的几年实践中,我们收获的是在广大的普通教师中建立一种教科研的氛围,确立一定的研究意识,开展一些“草根”的研究活动。而这些研究活动是我们全校教师真实的研究与行动,我们可以分享的真智慧。学校创立了校刊《叶小教苑》,定期将教师的教学点滴思收录起来,同时也将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征文向区级以上刊物推荐,我们也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了多次组稿,例如:如何开展有效辅导,我们组织了《叶小教苑》有效辅导专刊,其中4篇论文也被发表于《现代教学》刊物。我们开辟了校园博客,在博客论坛中我们开展网络教研,进行网上跟帖评课,创新了教研模式。

篇7

【关 键 词】 教研;教育教学;文化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规模大如国家的课程改革、省级的试点项目,精品小巧如学校的校本教研、个人的小课题研究等。在如此滚滚洪流之中,作为教研最基层的学校如何避免随波逐流,做到自我定位准确、突出自身特色呢?

一、文化自觉,沉淀教研的厚度

一所学校的教研文化氛围是否浓厚,教研风气能否长盛不衰,和这所学校倡导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们朝夕沉浸其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对个体的教研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汇聚教育科研的正能量。如漳平市实验小学在教育科研方面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90年代开展的“在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课题研究,到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至“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系列研究,再到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深化研究”教改项目的试点工作。

二、制度创新,增强教研的力度

(一)加强试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

今年漳平教育部分实施“一校多区”体制,实验小学和原桂林中心学校本部组成实验小学“一校两区”。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教师队伍变动(城乡交流、校区互动)等因素的影响,确保试点项目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研管理力度,确立试点项目工作基本思路,以创新课题管理机制迎接新的挑战,保障试点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试点项目工作的管理机制

实小“一校两区”教研活动以省级教改试点项目为统领,以子课题领衔小组为单位,以月教研活动为平台,以案例研讨为载体,扎实稳健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探索“常态化”的教育科研道路,打造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保障试点项目工作的重要进程

各级领导、试点项目主管部门十分关心试点项目工作的推进情况,对工作进程可谓了如指掌,保障了试点项目工作的重要进程。课题组成员每天都要登陆“福建省教改试点QQ在线研讨平台”,了解课题资讯、交流心得、向专家咨询等。每个月都要向省课题中心、龙岩市普教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学期末要专门上报试点项目进展情况,内容涵盖试点进度、改革措施、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市教育局、进修学校和学校定时召开试点项目会议、出台相关文件保证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团队合作,挖掘教研的深度

(一)抓子课题领衔人研究制度

为了扎实推进课题实验工作深入展开,学校组织课题组专家,对“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的基础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学校教研团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以语文、数学、英语为基础学科,下设“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低年级如何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等十四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由一名学科带头人领衔担纲,3~5名成员组成子课题活动小组。

(二)抓月教研活动平台

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和星期五定为月教研活动日,各领衔小组轮流开设课例研讨活动,按照子课题研究对象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先在小组内进行研讨(试上),然后由专家组验收后在月教研活动日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在月教研活动日上,通过课堂展示、阶段成果汇报、课题研讨等环节,对领衔小组的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研讨和评估,每学年每个小组要负责完成一份子课题实验报告和两节的课例。

(三)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是我校承担的试点项目核心任务。学校课题组坚持“重点研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策略,扎实有效地推进试点工作。

1. 案例先行。课题组从理论培训与案例设计两个方向入手,再通过课堂教学验证把二者统一起来。学校有专门机构聘请我市教育专家开设《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专题讲座,详细阐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提出了构建“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的共性与自身的特点,明确现阶段实验教师应该结合理论学习和自身的经验,大胆设计以教学案例的主要步骤为雏形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初级模式。每位实验教师撰写一份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设想。学校组织专家对这些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设想进行评选,评出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模式设想若干篇,为课堂验证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结构或形式。

2. 课堂验证。预设的教学模式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得知它是否可行,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解构与建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在课堂验证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示范引领、同伴互助与反思的作用。

3. 理论提升。按照《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论述,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一种系统的概括。

四、专业引领,提升教研的高度

(一)专题培训

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得到专家的引领和指导。自承担课题实验以来,学校先后派出60多位教师到福州、武夷山、厦门、山东等地参加省课题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听取了余文森、王敏勤、梁秋莲等专家们的讲座。学校根据试点进度适时举办教研培训,强化课题实验的基本活动要求:即准确把握“指导―自主学习”的魂:以学为基础,为中心,为主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高质量为目的,为导向,为归宿(教学合一、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关注”:指导先学,关注“会读”;课堂交流,关注“会学”;教师指导,关注“反思”(教师指导,核心是方法和思维的引导,做到导读、导路、导疑、导思)。

(二)网络平台

学校教研有三个网络平台:福建省教改试点QQ在线、“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组博客和“漳平市小学第一教研共同体博客”。前两个平台职能是分别实现学校及实验教师和省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联系,提供信息报送、专家咨询和校际交流服务。第三个平台的职能是漳平小学第一教研共同体成员学校教研信息、共享教研资源、进行互动交流等。

(三)青蓝工程

我校有58名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名师),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中青年教师都有参加过市级以上的评优课、示范课和教师技能大赛的经验,专业素质普遍较高,教研能力强,有10多位教师在历次的课题研究中获得过省级“优秀实验教师”的称号。学校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把子课题领衔小组的成员组成、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结对子等活动统筹安排,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对中青年教研力量的培养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创新学校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与发展空间,需要为学校和教师量身定做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科研”,才能让教育科研更好、更长久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娜. 深化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J]. 山东教育(幼教版),2013(4).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人文关怀;童趣;多元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26-02

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以下结合几个实际教学案例,来说明自己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看法。

一、关注学习兴趣,童趣评价

教例:识字教学《心里的世界》

师:(课件出示隐去情境图的带拼音的词语)你最喜欢哪种景物或水果,挑一个拼给大家听。(生自由拼读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

师:(学生拼读后,教师适时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说出果园这两个字,果园里的苹果高兴地出来跳舞给你看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你是不是正确地叫出了其它景物或者植物的名字呢?快来试一试吧!(点击相关植物或景物的图案,相关的图案闪一闪)

如果学生拼得不正确,则说:“唉呀,小草不愿意和你见面,是不是你叫错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他哪儿错了?”或是“海浪连动也不动,是不是你拼错了它的名字,它生气了?”(课堂上出现了踊跃发言、积极拼读的场面,有学生拼读错误时,“小老师”热心地帮助纠正。)

评析:六七岁的儿童都是喜欢童话的。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当小朋友拼对音节时,教师给予充满童趣的语言评价,再适时辅以小动物欢叫、水果闪现的动画,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学生处于这样一个童话世界里,唤起了主动识字的情感,始终处在“我想读”“我要读”的状态。在这种情感刺激下,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

感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低年级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会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春风。可以说,这种别致的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一个个教学的正是如此形成的。

二、关注学生个性,多元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感受、理解和价值的差异性;“有创意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和再创造。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往往以“读得好”“真不错”一概而论。这样泛泛的评价,学生听起来茫然不知所以然,而一些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狭隘的“尊重”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

教例:《爸爸,你知道吗》教学片断

师:(投影出示句子:爸爸,你知道吗?当我亲眼看见你击伤一只快乐的小鹿,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这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读这句话?

生1:(皱着眉头,很伤心地读起来。)

师:哦,你看到快乐的小鹿受伤了,很难过!

生2:(一脸怒气,气愤地读出来。)

师:是呀,可爱的小鹿被爸爸的猎枪击伤了,太不应该了。真让人生气!

生3:老师,我和他们读的不一样。(读句子。)

师:哦,你看到可爱的小鹿受伤了,心里真着急!

师:同一句话,小朋友能读出这么多的意思,真不简单哪!

评析:朗读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读正确;二读流利;三读出感情。如果学生朗读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及时纠正。读得流利与否,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但读得是否有感情,却难有明确的标准。有感情朗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化认识的表现,因此有感情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也有不同的方式。再则感情本身有一定的直觉性、模糊性。这一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情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将内心对小鹿受伤或气愤、或着急、或难过……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和融合于朗读之中。而教师的评价语言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这样,朗读不再是机械僵化的套话,而是学生个人情感自然真实的宣泄。

三、关注学困生,真情评价

案例: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竟然在迟疑之下举起了手,老师微笑着鼓励她站起来朗读课文。这是一个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当她生生的不太流利又不够准确地读出指定的段落后,小朋友们早就纷纷高举小手要给她指出缺点(有个别性急的孩子已经叫出口:“她读错了!”)。认识到自己要成为小朋友们批评的众矢之的,她是那样局促不安。这时,老师没有急于让小朋友们评价,而是走到她身边,抚着她的肩,亲切地对大家说:“在小朋友提意见前,老师先要表扬刘丹小朋友。(小朋友们满脸的疑惑)今天她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的面前勇敢地站起来发言,大家觉得她是不是很有勇气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当小朋友们真诚地为她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时,她已没有了刚才的难堪,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学的帮助。最后老师又不忘鼓励说:“老师相信,有这么多小朋友的热情帮助,再加上刘丹自己的努力,她一定会进步得很快,下次她一定会读得更好。”

评析: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愉悦地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篇9

我们始终坚持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学生座谈、校领导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全面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希望学校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提出问题,详细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研,应该能较好地反映我县小学起始年级新教材实施的具体情况。现在我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一)各校领导普遍重视

凡调研过的小学都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绝大多数学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制定了课改实施规划,这些规划基本上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绝大多数学校能保证一年级教师的培训和科研经费,一些学校在财政不十分不足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的经费,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有的还专门为一年级教室添置投影设备、配备小平台等等。

绝大多数学区主任和校长比较关注新课改。有的始终坚持和起始年级的教师一道参与课改培训(如:鹤盛学区主任李建荣、花坦乡中心校长王国孟等);有的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始终跟随教研员一起共同探讨教改问题(如:桥下学区主任戚海平、应坑乡中心校长麻向前、张溪乡中心校长张连光等等)。然而,一些学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课改调研工作不问、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了取得社会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学校用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广泛传播课程改革的信息,让家长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改革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接受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为课改营造积极而主动的外部环境氛围。在调研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做了这方面的宣传。有的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办好校内外黑板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对课改在理性感受的基础上有更直接的认识。但是,因新教材识字量的大大增加,由于对生字的要求“认写分开”,家长对孩子的“只认不写”表示担忧,因而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再说这套教材给农村的学生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二)师资队伍富有活力

在调研中发现,各校领导对一年级任课教师的配备都有明显的倾斜。我们所调研的近100所小学,看到的都是身体健壮,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有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或者是基本素养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几乎是很少很少,据我估计平均年龄不会超过30岁,这些教师大都处在教学生涯的成熟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年轻化是课改实验教师队伍的一大特征。这些教师对执教新教材充满激情,一些青年教师就是主动要求执教新教材的。普遍发现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或通过网络查阅备课资料,对下发的教案研读、修正,并坚持不懈地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像制作生字卡片,自画插图等等。特别从去年12月4日新上岗教师的“补培”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本来“补培”对象不会超过100人,结果到会人数300多人(这次培训没有给学分的)。又从今年上半年案例评比的情况来看,共收到新教材教学案例193篇,这是历次案例评比篇数最多的一次,大多案例都很有见地。可见教师投身教改的热情是多高啊。

(三)学生学习充满乐趣

我们每到一所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生活是比较开心的。在座谈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绝没有发现像以往的学生那样胆怯,他们普遍反映喜欢小学学习生活,觉得小学比幼儿园有乐趣,这与以往的新生入学开始产生的恐惧情绪大不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师语言亲切,关心学生;校园很大、很美,下了课有很多可活动的地方;小学可以交很多的朋友,有很多的 老师来上课等。可见学生对学习兴趣高,无压力,不惧怕。对所学的课程,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能认字、能画画、还可以唱歌做游戏、动手做实验等等这些都成了他们喜欢的理由。

作业负担普遍较轻,基本不留课外的书面作业,除了少数学生反映回家要写几个生字外,一般均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给家人听,给父母讲故事等等。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考

(一)成绩是可喜的

1、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其乐融融。

课堂上,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及亲切的目光关爱学生。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巧妙地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尽可能把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在读读、说说、玩玩中快乐地学习,使一年级的新生始终在兴奋、主动的状态下学习,能较好地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主读书的机会多了。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在读中玩,玩中读等等已成了课堂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教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课堂纪律也基本能得以调控。学生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气氛中乐于学习,思想得到了放飞,个性得到了张扬,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学习过程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能从过去的重答案、重结果到现在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体验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试图能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尤其是大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环境中识字的良好习惯。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识字有兴趣,有较强的主动识字的欲望,这是相当喜人的事情。

(二)现状不容乐观

下面,笔者着重把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罗列出来,以求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1、课改---游离文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许多学生连生字还不会认读,连句子还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想像;有的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等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说出图中的事物名称,意在引出插图下面的词语。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很快地把八个词语分成动物和水果两大类,然后老师问:谁还能说出一些表示动物和水果名称的词语吗?不少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或几个,整个课堂看起来学生都说得很热闹,但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10多分钟。接下去,又急于学习后面的儿歌。结果是仅让学生自读两次(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读流利),教师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带拼音的儿歌叫学生读,意在拓展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学习“词语”的教学目标是认读生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位教师却忽视了,重点放在“还能说出几个词语”上。学习这首儿歌应该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积累阅读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案例中的教学却是文本中的儿歌没有读熟、读好,文本外的儿歌仅仅当做了课堂上的“商标”--拓展课程资源,这岂不是“荒了自己的园,种了别人的田”吗?将会给我们追求的“实实在在”的新课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要求我们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偏不颇,才能在课堂上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好学生,真正使这次课改顺利实施。

2、民主----追求热闹

新课堂主张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实效。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让学生带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表演,你一言,我一语,仅仅停留在“闹哄哄”的层面上,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半节课是常见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明显特点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相当被动的学习状态。现代教育观倡导“民主”,是强调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追求低效率的“闹哄哄”课堂。而是要求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进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和文本对话,积极自觉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合作----放任自流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时展的需要。然而,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就急于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前排学生“呼”地转身,整个教室就“嗡嗡”一片。有的小组像南郭先生在“装腔做戏”,看似人人在张嘴,细细观察谁也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有的只是小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陪客,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把此作为做小动作的大好时机等等。老师站在一旁无所事事,几分钟过后,教师一声令下“停”,全班同学“肃然起敬”,紧接着是一个个优秀生“我读懂了……”“我发现了……”等等,一次次“精彩”的合作学习就此结束。下面是《四季》的一个案例。在初读课文学习了几个生字后,老师就急于说: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一个不同的季节,请喜欢同一个季节的同学坐在一起合作学习。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喜欢春天,其余三个小组的学生三三两两,很不成气候。接下来就是几个优等生代表发言……

上面案例中,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既没有初读的整体感知,也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合作学习”吗?显然不是。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从表面上看起来自主组合小组伙伴,合作学习也很投入,但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交流过程中,发言的是优等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没有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和他人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合作协调的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思维的空间;

(2)分工要明确,使每个学生各负其责;

(3)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各抒己见;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讲究实效;

(5)有教师的亲临参与,适时指导。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方式的决策依据,并恰当地加以运用。

4、探究----放弃讲解

当前,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怪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该给学生引导的不“引”,该给学生讲解的不“讲”,恐怕别人冠以“理念不新”、“教法传统”的帽子;有的教师往往是游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让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发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菜园里》一课学习儿歌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同桌,可以自找伙伴,也可以自个儿),说说你在朗读中发现了什么?顿时,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相当活跃。接下去就是学习成果的交流,甲生说:我发现了豆角;乙生说:我发现了黄瓜;(教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后面的同学自然就是:我发现了茄子、辣椒……。

这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有思考价值的,遗憾的是在于他没有把握好文章的精髓,学生的“发现”不应该停留在某一种蔬菜上,而应该着眼于从朗读中发现了某种蔬菜的什么特点,在朗读中学会识字。这里关键就是取决于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所谓 的“探究”,就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通过探究,必须经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该讲的十句不多,不该讲的一句都是废话”。我们的老前辈,著名语文大师袁瑢老师也曾经告诫过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表情的变化,捕捉其思想动态: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该鼓励时就鼓励,该讲解时就理直气壮地讲解。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探究”,意在摒斥繁琐的分析、满堂灌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笔者认为: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和讲解是相当必要的,不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体现呢?

5、尊重----盲目随从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已越来越受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因而,课堂上经常看到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表扬:“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新精神!”“你真聪明,老师佩服你。”老师对学生只是一味表扬。这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对一些错误的结论不加纠正,对模糊的概念不可置否,甚至对学生的一些偏见还推波助澜,搞得学生在空中飘浮,云里雾里。这实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篇10

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浩友慧全

一、课题提出

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地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不灭的精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社会上重理轻文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民族的文化传承产业断层。而丧失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很容易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而诵读经典古文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理智和诗情的融合,会塑造出有教养的人。有了根源性的文化素养,很容易开发个人的理性,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一生受用无穷,直至生命升华。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从1994年开始,有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经典背诵”活动,目前这一活动的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1)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

(2)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语文程度提升。

(4)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5)培养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

(6)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宗旨,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经典诗词诵读”教学为核心,从语言教学的改革出发,进而迁移到其他科目的教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通过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最真、最善、最美的性情,防止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养性、养正、养志、养德的目的,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三、研究对象、实验时间及诵读选本

1、研究对象:五年级在校学生

2、文选读本:《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

3、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早读20分钟、第二节课预备铃响后的10分钟、下午第三节活动课35分钟进行诵读,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每天晚上回家后,再与家长一起诵读20分钟,复习巩固当天诵读的内容。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们打好传统的根基。探索开展经典文化诵读和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2、诵读经典文化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经典诵读的形式与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培养学生热爱和诵读经典诗词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

2、诵读优秀经典对提高儿童智力,发挥学生潜能的研究。

3、对做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六、具体方法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运用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对实验班级进行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运用激励法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尊重孩子对优秀经典理解的方式,培养孩子创新和想像的思维品质。

(二)、具体措施:

1、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2、教学方法:

(1)、采用“跟我读、听录音、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导读老师。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二十三至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一百遍为度,通过如此教学,80%以上的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80%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潜移默化中,亦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2)、“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时间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增加学生负担,受到诵经之乐,使诵读活动成为课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活动课分几个时段诵读后,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3)、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模糊教学法、情景设计法、鼓励与表扬、让儿童在生活中感悟经典。

3、诵读原则:

儿童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师长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4、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教学的学生成绩的评价与测量:

学生的经典双语文化诵读成绩以鼓励为主,应采取“每天评量”及“百分主义”结合的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如下:(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学习内容(或几天来的复习,由教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自习时间。老师用几分钟,检查几个学生,他们会背了即可得一百分,作为当天的诵读班长。让他们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查其他的人。不能通过检查的人,记下名字,交由老师处理。(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检查的,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读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所以凡是“经典双语文化诵读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情况:

参与实验的56名学生基本完成了《古诗绝唱100首》《宋词绝唱100首》《唐诗绝唱100首》中的86篇的诵读任务。

参与实验的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1、自信心增强了,厚厚的一本书背完了,并且有的能做到随便抽一章都能背诵,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些原来比较内向的孩子,眼睛里也充满了自信,学习质量、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个别的孩子在诵读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想偷懒情绪,经过与家庭的及时联系,及时调整,孩子坚持跟了下来,战胜了自己,这些孩子的意志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提升了孩子的记忆力,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的记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对比,他们背诵的速度都要快好多。

4、提高了孩子的阅读速度,这些孩子的语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比没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要快很多。一本杨红缨的小说《贪玩老爸》,参与实验的孩子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其他的就要慢一点。

5、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参与实验的孩子在书面表达上,能准确形象的使用词语,做到有条理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文采。

(二)、具体的背诵方法:

“同学们!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箴言。这是进行经典文化诵读的基本方法,是让儿童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熟读,是一种在唱中学习的方式,以此为基本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