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技术培训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农业技术培训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农业技术培训内容

篇1

1、结合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搞好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由国家劳动与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在农村培养一批有学历的农民大学生。具体工作由佳木斯市技师学院负责,为了使农民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践经验,佳木斯市技师学院决定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选拔有经验的教师,利用农闲时间,到农村进行授课。全市共选拔了50多名教师,到全市部分村屯进行授课,已培训农民1.8万人,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2、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搞好培训

今年年初,按照省委组织部工作部署,我市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该活动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传播农业先进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响应,大力配合,开展了以水稻、玉米、大豆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传授理论技术活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深入农村一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开展对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现场观摩,实地指导,使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全市共有1.2万农村党员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接受了培训,全面提高了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

3、结合农业专家技术协会平台,搞好技术培训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专家协会是隶属于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社团组织,已成立多年,主要由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各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组成,会员达260多人,遍布全市各县。每年农闲季节,专家协会都组织专家深入村屯进行科技培训,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各科研单位也利用专家协会平台把自己研制的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提供给农民,让农民直接受益。全市每年通过组织各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在30次以上,培训农民1.5万人次。

4、结合植物检疫执法活动,搞好技术培训

每年植物检疫都要对全市种子市场进行检疫检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让农民购买到放心的种子。同时对种子经销商进行培训,使种子经销商能按植物检疫条例进行经营,保护农民利益。在检查中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解答农民提出的热点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农业科技直通车”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每年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150次以上。很受农民欢迎。

篇2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农民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民培训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推广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鉴于此,应该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1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

1.1 培训对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基层干部。

1.2 培训目标

帮助基层干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总体目标要求,初步掌握现代农业、市场与乡村治理等基本知识,强化其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带头人。

1.3 实施主体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农业院校的教师为主,也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选择一些了解农村实际、熟悉农民状况的人员担任老师。另外,一些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也可以现身说法,传授经验。

1.4 培训内容

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村干部和广大的农民的需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新编教材。教材力求切合实际,内容涉及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治理、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5 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讨论、村官论坛“四位一体”方式进 行。课堂教学中坚持互动式教学,保证每堂课都有一定的交流研讨时间。理论课之后穿插现场教学。举办“村干论坛”,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身说法,与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分享创业经验。另外,建立“训后服务”机制,建立村官个人资料及所在村子的基本情况、产业特点的信息库。学校开通了训后跟踪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专家、基地、政府和村干部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模式

2.1 培训对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对象包括县、乡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示范户和一些乡土人才。

2.2 培训目标

帮助培训对象成为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带动一般农户接受新观念,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培训层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层次为学历教育。对于参加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其获得成人大专学历。专业户和乡土人才以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2.4 实施主体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分布各地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

2.5 培训内容

主要课程设置有:①基础文化知识;②传播基础理论课程;③人文素质教育;④职业专项技术、技能课程;⑤体育与健康课程。

2.6 培训方式

由于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有不同的培训层次,因此,这种培训适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对于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习、互动交流与讨论等方法来进行。

3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式

3.1 培训对象

年龄在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农民。

3.2 培训目标

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该项技术的各个环节,完成培训后够能将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3.3 实施主体

实施机构主要是学校示范基地、试验站以及当地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试验站、示范基地利用自身的教室、实习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好地完成培训工作。当地政府原有的农业推广网络比较完善、健全,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4 培训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专业可以根据各地主导产业来确定。例如,在白水以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在阎良主要进行甜瓜种植技术培训,在眉县进行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在山阳则以板栗、核桃种植技术为主。

3.5 培训方式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更加多样化,集中面授、下乡入户、远程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实习等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从而可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4 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4.1 培训对象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有创业基本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和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服务企业负责人,也可以选择部分没有就业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

4.2 培训目标

通过创业培植,使受培训农民成长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

4.3 实施主体

农民创业培植模式的实施机构仍然是学校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以及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但是这种模式的培训师资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如市场学、销售学、会计学以及法律、工商、税务等。

4.4 培训内容

①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②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如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③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培训;④创业过程的指导。

4.5 培训方式

创业培植模式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以短期的非正式的培训为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等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5 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培训模式

5.1 培训对象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面向普通农民,但是要求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2 培训目标

使培训对象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现代观念,从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水平。

5.3 实施主体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的实施机构以学校为主,政府也负责部分培训任务,但主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调工作。

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通过培训需要和教师的参与意愿相结合,从农业院校的文、法等相关学科中选择培训教师。

5.4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法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和健康、卫生知识。

5.5 培训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地点在学校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培训教室以及各乡镇、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篇3

一、实行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为扎实有效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村支部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落实。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杨健为组长,支部副书记袁忠、成卫星为副组长,及其他村干部张红、宋李丹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袁忠副书记具体负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日常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整体联动,统筹协调。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二、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

针对我村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还有许多农民的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种植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按经验种植的观念十分普遍,科学的方法还没有得到有效重视。针对这些情况,我村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创新,采取了适合我村实际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培训师资上,我村聘请农业专家及有关农业技术能手,在培训方式上,我村采取了课堂理论培训,课外田头培训;由课堂的大集中到分片小集中,突出培训重点和培训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能人的讲解,开拓了参训实用人才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和致富本领。为了使培训工作不走过场,确保实效,同时我村按需施教,按照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行整体推进,转化培训成果

在培训工作中,我村结合乡情,以本地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实用人才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重点对葡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培训,依靠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初步达到了提高培训效益,转化培训成果的目的。同时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农为本,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打破他们单一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实现向有地方特色、有科技含量的规模化种植、养殖转化。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与市科协、市农业局及镇政府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专家,并与专家拟定培训计划,然后下发举办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的通知。通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整个培训过程都是为农村从业人员更好地、更舒适地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

篇4

1.1农民素质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居民6.7亿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a。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占40%,初中文化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一直采用着传统的耕种模式,且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使得其对高新技术难以接受。

1.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获取国家最新研发的农业技术渠道较少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专业农业学院、农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学习深造的机会很少。基层推广人员只能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获取途径也只有互联网、专业书籍、科教电视、农村广播介绍这几种。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学习和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

1.3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资金来源有限

政府对农业推广组织资金投入不足和县市级机构农业推广组织构成不够完善,制约着农业技术转化效率。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一般占到农业经济总产值的11%,且发展中国家平均农业推广经费也占到0.6%左右,但我国却不足0.2%,分摊到个地级市就更少了。且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有些地方政府未减少财政支出,将推广服务部门分散承保予私人、企业,有的甚至被拍卖或撤消,造成技术人员下岗、失去积极性,出现无人可用的被动局面。

2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对策

针对上述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做以下几点建议。

2.1做好农业技术推广配套服务

农业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业、分布广、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将农业技术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在产前,做好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工作,从而了解农民真实需求,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农产品收获后可以采取保价回购,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组织企业或带头人员开展深加工,产品推广、销售服务等服务,使得高新技术对农业产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

2.2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

根据目前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的现状,对于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应突出实用性和层次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针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科技意识,也提高了运用农民技术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

2.3提高工资福利,吸引并留住人才

建立长远规划,大力发展农业技术院校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加强科研机构与基层人员互动机制,为基层人员培训“建立绿色通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农村大承保户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入农业科技企业加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2.4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金融机构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

并且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专项补助基金,并统一下发各市直机构,且逐步制度化。加大农业高新技术推广资金在农业发展总投入的份额;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使农业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投入比例,提高推广人员工资待遇,实现农技推广部门有钱办事。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利用信贷资金、龙头企业支持资金等,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投资力度。

3结语

篇5

培训理念上求“新”

旬邑县农民培训中心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贴近民心的理念、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树立创业培训的理念、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理念,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2011年该中心共聘请教授讲课8场次,当年10月派5名职工参加了由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干部学校联合举办的“2011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培训班”,获得沼气建设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更好的进行沼气知识宣传、培训奠定了基础。

培训内容上求“全”

旬邑县农民培训中心通过对农民朋友的思想素质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对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把十七大精神、党的有关政策理论作为第一培训内容。使广大农民生活不能忘本,懂得美好的生活来自党,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

培训方式上求“活”

这个中心对长期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走出去的农民,通过调查归类,由他们选择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上门培训。

针对农忙时节,以县委党校、职业教育中心和村级夜校等场所为阵地,利用阴雨天和节假日组织农忙进行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技能培训。针对一些乡村居民居住分散偏远的实际情况,该中心利用逢集或走村入户的形式,深入各村进行田间地头和家庭场院培训指导。每年春、冬季节组织果树专家巡回讲课,指导果树管理。针对一些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收技术较慢的情况,在培训的基础上配送技术方案、生产规划、市场信息等系统资料,确保受训农民学得实,用的准。

培训效果上求“实”

为了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旬邑县农民培训中心把技术培训与党建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培训作为带动群众科技致富的主要手段,把事关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优势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作为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使大多数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

据悉,该地农民培训中心按照旬邑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把农民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上,去年共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1万人(次),创业技能培训205人(次),编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万多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60人(次),农民脱产全日制培训66人(次)。通过对农民种植业、养殖业、农村法规政策的宣传、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以及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等,下大力气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篇6

一、近年来移民培训工作情况

(一)培训内容和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这几个县在移民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具有共同的特点: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通过这方面的培训,使移民在农业生产中掌握1-2门符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农业实用技术。武宁县充分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函大等培训资源,利用农民学校、产业基地,面向从事种养的移民开展以油茶种植、水果生产、花卉苗木、茶叶低改、水产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分宜县主要开展优质水稻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西瓜、甜瓜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蜜桔种植等。宜丰县根据农事季节,开展以特色农业、规模养殖、反季节蔬菜、毛竹丰产技术的培训。南城县根据移民区主导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南丰蜜桔、麻姑仙枣、水库养鱼、养猪、养鸡、池蝶蚌养殖、大棚蔬菜、水稻等种植养殖方面的培训,同时还编制了一些技术培训小册子,送给千家万户移民。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相结合,实行三种办班方式:一是聘请有关专家单独举办培训班;二是与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专业协会联合办班;三是委托乡(镇)政府、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一般为3-5天;授课方式由课堂书面讲课和实地实践讲解相结合。

(2)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上犹县主要采取校企联动订单式培训模式,按照“劳动力输出基地+培训基地+劳动力输入基地”的方式进行,以茶叶种植和加工、农村妇女农家乐烹饪技术、油茶种植技术、脐橙种植管理技术、网箱养鱼等开展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移民的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南城县与县劳动就业局举办电脑培训班,委托县恒丰制衣有限公司、立敏门业公司各举办培训班,并在本企业就业。武宁县加强与深圳学院、县职高、江西丰良艺院、县工业园等培训机构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室内装饰、工程监理、车身美容、服装缝纫、电子工程等专业为内容,组织移民参加技能培训。

(3)自主创业培训。分宜、上犹县针对农民转移合作社自主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村自主创业者,开展自主创业培训和专题知识讲座,全面提高他们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使之成为移民致富的带头人。南城、武宁县根据产业特点,每年组织乡村组移民干部培训,聘请有资质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授课,培养从事经营、营销等农业产业管理的经纪人。宜丰县联合县劳动就业局阳光工程、创业移民培训、企业岗前培训,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县城集中培训、委托技术部门培训、乡镇请有关专家学者讲课等方式,培养自主创业带头人。

(4)职业学历教育。主要是对移民新生劳动力参加职业学历教育的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使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为自主创业或劳动就业创造条件。

(二)培训的对象

主要是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现状和移民培训意愿确定对象,组织开展培训。宜丰县培训对象为直补移民劳动力、移民家中新增劳动力。分宜县实用技术培训的对象为有劳动能力、不限文化程度和年龄的移民。技能培训对象主要是初中文化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移民。武宁县水库移民培训对象为,以水库移民为主和移民安置区和让迁区的农民为辅相结合为培训确定对象。上犹县培训对象为移民及其家庭成员,能带动移民发展生产的农村产业发展大户。南城县开展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乡、村干部,占参培人员的71%,其他为移民群众代表,占参培人员的29%。这些人员的年龄均在35-60岁之间。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对象主要为移民群众,村干部不到10%。在年龄结构方面,前者参培人员45岁以上占90%,其余10名为35-45岁,后者参培人员30岁以上占90%,其余10名为30-35岁。

(三)资金安排和培训标准

培训资金主要以县为单位,由县按省里下达的结余资金计划5%安排。由于资金计划是按人均标准,以各县移民人数下达。因此,各县的资金总量不同,所安排的培训资金量也不相同,但基本适应了各地开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培训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培训标准。由于开展培训的内容不一、形式不同,在培训的标准上,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培训的补助标准。武宁县培训补助标准有四种类型: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全脱产学历制)每人每学年补助1500元;二是进城入厂就业技能培训每人每天补助200元;三是干部培训(县、乡、村、组移民干部集中县城培训或外出考察学习培训)每人每天培训补助200~300元;四是农业科技培训每人每天补助80元。宜丰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每桌80-100元用餐标准,分宜县培训补助标准为:实用技术每期每人150元;技能培训为每期每人600元。上犹县短期培训按人均300元经费使用标准编制培训计划,职业技能资格等级培训按1200元标准补助到学员个人。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宣传了政策,提高了能力。通过开展移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移民创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证书培训,不仅把党和政府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的政策及时传递给了广大移民,而且使移民的农业生产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分宜县2010年至2011年安排培训资金59.5万元,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移民1462人,使69.5%的参培者掌握了实用技术,中青年移民群体创业就业率达49.1%。上犹县开展移民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移民321 5人,提高了移民农业生产和自主经营管理水平。宜丰县累计培训移民0.4万人,转移0.3万人,转移率达75%,500多人创办了各种实业,促进了移民的增收。

二是转变了观念,带动了产业。通过连续几年移民创业培训,使广大移民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清了“合作才能求发展,抱团才能闯市场”的道理,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宜丰县移民专业合作社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目前已发展到了8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该县潭山镇中兴村主任谢芳华通过培训,2012年带领移民在本地发展起了有机产业,引进了种植茭白500亩,今年又辐射周边村组参与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500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提高移民的收入打下了基础。南城县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创建了“南城柑桔协会”、“南城县洪门库区板栗协会”等8个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移民生产开发提供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移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武宁、上犹、分宜县的移民农业合作组织也得到蓬勃发展,兴起了一方产业。

三是培育了骨干,促进了增收。通过组织农业实用技术等移民培训项目,造就了一大批农村科技骨干,他们不仅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员、政策宣讲员、而且成为了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移民”的桥梁纽带。宜丰县通过“六大培训行动”已培育移民辅导员307人,移民技术骨干550人,培训示范户782户,直接带动培训移民6497人。武宁县五年多来,共投入培训经费356万元,举办移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转移移民近1320人。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86期,培训在家务农移民和农民6880人,实现了外出务工移民有技能、转得出、稳得住,在家务农移民有特长、兴产业,能增收的年度工作目标。移民郭平,24岁,全家五口人,初中毕业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出外谋生,2007年他在移民培训基地丰良学院参加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培训6个月后,经学院介绍,前往广东韶关担任室内装饰工程监理。经过半年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现在年薪可达40多万元。

二、当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训的组织方式有待调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逐步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逐步减少,且年龄较大。目前,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都是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中老年人,而且对象基本固定。随着年复一年的培训,移民群众基本掌握了1 2门种养业常规生产技术,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从当前培训工作实际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社会效果在逐步萎缩。据南城县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占移民总人口的45%左右,部分库区、深山区常住移民不到移民人口的10%。

二是培训的管理方式有待完善。当前县级移民机构人员少,项目组织管理任务重,基本不具备直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的条件。每年县级农业部门都要举办几次大型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同时还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到各乡(镇)开展科技指导及示范户、专业大户培训服务,并到生产示范点作现场技术指导。与农业部门相比,移民机构无论从培训体系、培训设施还是培训师资人员等都不具备直接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的主客观条件。

三是培训经费使用有待规范。一是补助标准各不相同。从这几个县的情况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每天补助80元1D0元不等。技能培训有按天补助的,也有按期补助的,为200-600不等。证书培训补助为1200-1500不等。二是经费开支五花八门,技能补助、物化补助、误工补贴等个人现金支出将越来越多。审计部门在培训资金使用范围上,一般只认可餐费、住宿、资料、授课费等项开支。此外,培训经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占、挪用,用于弥补移民机构工作经费不足的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移民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培训方式。面对当前和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加快的新形势,移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向技能职业教育和学历证书教育培训转变;由对农业生产人员为主体的培训向移民搬迁安置点和外出务工移民为主要对象的转变;由移民机构组织直接培训向做好培训的宣传、引导、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二)创新培训途径。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发展非农产业是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现在的移民青年,基本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开展移民技能培训,是加快移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移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自主创业提供了平台。要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指导移民根据自身条件、特长、需要及爱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技能专业。同时,以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依托农业技术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培训学习的效果。

(三)规范管理制度。一是统一培训补助标准。根据培训的类别、学时、对象困难程度、确定培训的补助标准,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对象,不重过程,只看结果,移民凭取得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证书和缴纳培训费时的正规发票,到移民管理机构申请培训补助。二是完善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培训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将培训资金与培训效果相挂钩,培训效果好的多补,差的少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对象认定、证书确认、补助发放、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年度考评、检查培训工作档案、抽取培训补助对象随机访问等形式,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确保移民培训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移民收入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篇7

引言

作为一名刚刚学习过农业技术推广课的涉农专业学生,寒假期间我回家乡河南做了有关方面的走访调查,访谈结果让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农业技术推广是双向作用的,推广人员向农民传播实用的、先进的、有益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技术、知识、方法等,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农民的反馈,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由此更好地开展下一轮的推广工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技术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和保障,作为一种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受到各方的关注,正因如此,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重视起来并早日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学者关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对策建议,但实际工作的改善效果却值得商榷。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员和农民的意见,笔者对目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

(一)推广服务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矛盾

目前,在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推广占绝对主导的体系下,自上而下单向的推广比较重视上级要求而容易忽视基层的需求,推广主要针对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传统农产品,但农户对技术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多元化农技推广内容才能满足生产需求。基层推广机构将农户的需求视为“同质性”的,从而提供统一的服务,主要着眼于节约资本提高产量的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较少涉及产前产后环节[1]。随着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技术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业技术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二)推广方式滞后于农业技术的发展

虽然农业技术已经向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局限于黑板报、上门咨询、现场示范、小册子等一些传统方式[2],不仅造成技术推广速度慢、成效低、缺乏时效性,而且往往形成入户率低、到田率低、技术推广率更低的“三低”局面,并且在某些地方即使是这些低效的推广方式仍然使用有限。目前,农村地区正在进行网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成效明显,但网络普及率还是很低下,而且农民没有途径去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需要的生产技术知识,农村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缺乏建立相应技术培训机构的意识。农业科技化、信息化的路子政府提了很长时间,但一直迈出的步子很小,这背后的原因需要深思,农村地区网络技术相关市场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如何挖掘这个巨大的市场来满足农民生产的需求、配合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和投入。

(三)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和考核激励机制落后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低,业务能力和培训跟不上技术更新发展的步伐,有些推广部门的人员几十年保持不变,队伍建设比较落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了长期的人浮于事,当前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行政执法、中介服务、经营创收、技术推广等四类职能[3],部门、地区之间职能错位脱节,推广员工作时间不达标,承担户数推广覆盖率低,服务创收工作主次颠倒。缺乏创新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造成种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奖惩措施也未真正的实施起来。目前推广工作的考核主要是内部进行,也即受众者农民的口碑评定,缺乏有效公正的外部评价。实际上农民的评价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可以促使推广员的工作精力放在农民身上而非领导身上。推广员工资水平低,收入结构不合理,培训机会少,晋升空间不明确,基层推广人员退休后缺少福利待遇,这容易造成工作懈怠。

二、改善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需求拉动”的推广内容与方式相结合

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是“科技需求拉动型”而非“科技供给推动型”(Marsh,2004)。需求拉动下的农业技术具有长久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农民作为最终的接受者具有不容忽视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推广内容要符合他们的生产需求,重点突破急需而又缺乏的技术知识;推广之前要通过各种有效而又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农户实地调查,了解农民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将经验和要点在选点示范后再进行线面的普遍推广,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馈信息,不断纠正补充。给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的机会,推广方式要跟随信息科技发展的步伐,现在的农民迫切需求信息、便利和效率,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还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建设

1.转变观念,对农技推广重塑认识

在农村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没有概念,甚至连乡镇推广站在哪儿都不知道,这种无认知的状况给推广工作带来的阻力不容小觑,基层农技推广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让农民切实意识到他们需要农业技术推广,这是一种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巨大力量;对于管理者而言,可以考虑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工作方法,如从工作绩效好、利用技术快的农民中选拔推广员。

2.重视农业院校在推广中发挥的作用

科研、教育、推广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教育的作用是基础,涉农专业学生是潜在农技推广人员的后备军,学以致用行万里路是学生的天然使命。面对在校大学生对农业推广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相关涉农专业学生不愿深入了解农村甚至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尴尬状况。为此学校可以将涉农、学习之余服务三农的表现反映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设立一些常规加分项目,与学生自身“利益”联系起来,逐步由浅入深培养起学生对三农的兴趣。

(三)资金投入抓效率,奖惩机制重评价

篇8

一、新郑市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情况

新郑市农广校是新郑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主体,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使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郑市农广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目标,以实用技术培训为基础,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退耕还林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为手段,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近3年累计培训阳光工程学员5450人,培训退耕农民6825人,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带动户21000户,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5060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549人。

二、当前新郑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培训对象上讲,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

新郑市地处省会郑州“南大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二、三”产业相对发达。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造成了农业生产需要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骨干农民过分外流,留在农村务农的那部分人员,由于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和认识守旧等问题,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最直接的表现是难以组织。

(二)从接收培训的途径上讲,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知识信息的渠道比过去更加广泛,可选择性增多,给我们农业部门传统的培训方式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民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除了农业部门外,科协、教育、广播电视、邮电、新闻出版、移动电信等部门为了拓展发展空间,都在通过服务“三农”来占领农村这块阵地。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新闻电视、上网、VCD光碟、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对于长期搞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的农业部门来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巩固这块阵地,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从培训主体上讲,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人员知识老化,人员素质低,技术培训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脱节,发挥作用有限

一方面,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造成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四)从培训手段上讲,农业科技培训设备落后、方法简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他部门已经发展到运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数码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来开展培训。而我们基层农业培训推广机构如农广校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设备还很不齐全,基本停留在“一张嘴”的阶段,我们以这样的条件和设备来从事农民教育、来搞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没有新颖之处,难以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兴趣。

三、今后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培训条件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公益性、基础性的社会事业。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强行政领导力度,提高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制定和完善各种扶持政策,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例如,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形成长期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编写农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的文字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及宣传工作等。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科技培训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培训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推广培训质量。

(三)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要紧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抓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围绕农民需求和致富愿望开展“订单式”培训,由农民“点菜”,培训部门“买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不断适应农民对科技需求的差异性,提高农业培训效果;三要运用电脑网络为农业科技教育服务,大力发展电化教学,做到图文并茂、声像并茂,不断培养农民的学习兴趣;四要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科技培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五要抓协会骨干和农村能人培训,通过协会内部会员互学促帮、信息共享和农村能人的示范带动,完成对周边农民的“辐射”培训。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途径;结束语

一、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宝应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等组成。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应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实现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综合性的,在农田基础设施上投入较大,在项目区核心农户培育上缺少应有的奖金扶持。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把造就农业生产第一线专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农民种植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世明.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0):31―33.

篇10

近年来,全市在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培训工程推进、基层推广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不断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科技贡献率为46%。一是在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方面,全市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育成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60余个,白葵6号、白葵杂6号等新品种已在吉林、内蒙古、辽宁、新疆等地广泛种植,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农民增收1.5亿元。“白粳1号”水稻新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占白城市水稻面积的42%。大田膜下滴灌系统、水稻机械化精量播种育苗机、玉米收获机等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4YW2型自走式、BYW2背负式和4YWZ型(适合小地块和半山区)三种玉米收获机,累计推广800多台,水稻机械化精量播种育苗覆土机累计推广200套。繁育各类新品种苗木40多万株,杨树品种推广面积就达1500万亩,经济效益达数百亿元。良种细毛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反刍动物全混合平衡日粮(TMR)饲喂技术研究、黄花苜蓿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等13项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深受农民欢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方面,针对全市农业技术需求,大力推广五大农业新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螟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保护性耕作推广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施肥水平,充分发挥了抗旱节水、保墒保肥、提高产量的优势。三是在培训工程推进方面,全市主要采取冬春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举办科普大集发放材料、进行点菜式培训、成立讲师团、利用传媒技术传播农业科技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平均每年依托市县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农业技术指导员600名、认定农民培训师资500名;依托科技示范户,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培训骨干专业农民2.17万名;依托各培训资源,培训农业生产明白人29.5万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各地建立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进一步形成“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

在看到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发展中的不足。一是科技支撑不强。全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跟踪式、模仿式,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二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民大多小学毕业,文化素质低下。三是推广机制不活,经费不足。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工作必须的仪器、化验设备也急需更新,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品种混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造成品种品质低、抗逆性弱、产量低。育种方法、技术急需改善。

2当前全市农村最需要的技术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及农民致富需求,重点需要种植业关键技术、养殖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技术。

2.1种植业技术玉米、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生物防治、农区统一灭鼠、地膜玉米、等离子种子处理、玉米、水稻、大豆良种和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旱作节水、玉米、水稻保护性耕作、绿色稻米综合生产、地膜植棉、地膜花生、烤烟、元葱、红干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2.2养殖业技术牛、羊、猪高效育肥实用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秸秆饲料配制技术、兽药质量识别与使用技术。

2.3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技术结合各地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等技术。

3提高白城农业科技水平的措施

3.1搭建科技协作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搭建科技协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一是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有效对接,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以股份形式引进科技单位、科技人员的新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支持其与企业联合创办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机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二是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效对接。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面向生产一线。积极推广专家大院、院县共建、科技特派员等农技服务模式,重点建设一批科研示范基地,提高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效率。积极深入基层,针对当地产业发展,结合农民需求,以主推品种、配套栽培和养殖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民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等。三是由政府搭建“白城市科技协作平台”,促进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对接。

3.2通过能人带动,发挥辐射作用市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启动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充分发挥能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利用科技致富,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使能人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农业技术推广员、农村种养能手、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遴选出100名乡土人才,建立以种植能人、养殖能人、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的农村能人档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为农村能人授课,做到分类管理、分别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在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每年都协调资金支持能人兴办产业。以能人实业为龙头,着力构建“能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创办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流动技术服务站,组织能人开展致富报告会、流动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搭台、能人唱戏、群众受益”的农村“能人”帮带的良好格局,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有效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3积极引进人才,推广农业技术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引导和鼓励高端技术人才、乡土人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机制,充分吸取多年来科技培训工作的经验,紧紧围绕“节本、优质、高效”这一主题,组织各地对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做相应的调整。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基础上,把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纳入培训的内容。采取科技示范户典型经验介绍、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代替以往的集中面授。立足实际,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常发性害虫如玉米螟、地下害虫、草地螟等实行定点调查,做到及时、准确、不误报、不漏报。认真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田统一灭鼠重大增产技术推广工作,同时正确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无残留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