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的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的笔记

篇1

1.客观条件的需求

在国内缺少英语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要迅速地增加英语词汇量,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班级人数多,课时有限,在学生中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显然是有很大的困难。学习语言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因此听和读就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输入推动输出,因此,我们要尽早地强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打好阅读理解的坚实基础。

2.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只通过阅读教材来提高语言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学会在课后去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

3.利于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他才能独立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学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在阅读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己查字典,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培养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能

对中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对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任务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

策略1: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束手无策,首先想到问老师或同学然后会查阅工具书,而很少会根据上下文、文章的背景知识、文化意识等去理解猜出词义,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限制学生查阅工具书,鼓励学生大胆猜词,平时还应注意多做些猜词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阅读能力。

策略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

阅读时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去,而是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主题句,不去纠缠某些细节,否则会影响掌握全文的大意。学生要学会找主题句和关键词,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大意。

策略3: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英语文化的过程。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还能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技、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东西文化的差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策略4:材料的选择

选材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文章的长度宜短不宜长。过长的文章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而且读起来学生会感到吃力乏味,容易失去兴趣。而短文章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完成,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激发起他们的成就感。

策略5:教师的指导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设想自己的大部分学生能在没有严格而明确的教学要求下自觉进行学习,完成规定作业,安分守己地接受考核,这只是生活在幻想中的教师的向往。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要有计划性,要有目标。而且还要在阅读技巧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比如说:不要反复回视已读过的句子;阅读要计时,要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不要马上查字典,而可以根据构词法的知识,根据文章上下文的推断来猜测词意。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课堂腾飞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的教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注重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教育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得到了教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教学处在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学工作者要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其对语文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将就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展开讨论和研究。

一、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手段

1.为学生营造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

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合适的读书环境及氛围。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作品展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间分享自己近期所读到的课外读物,能够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各种具备激励和警醒作用的名言、诗文和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来营造较为浓厚的读书氛围。

2.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真正地投身于课外阅读中去,需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若处于较为自由的状态下,能够产生更好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讲故事、读书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演讲比赛等诸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在一种较为感兴趣的环境下掌握各种课外知识。

3.给予适当的指导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阅读各种形式的课外读物,然而,他们仅仅是想通过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其所涉及的故事情节,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其他内容仅仅是左进右出,毫不走心,也就涉及不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内容和写作技巧了。若是学生一直处于这样的阅读状态,那么,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将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有效地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4.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小学生中开展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够将阅读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呢?笔记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教学工作者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多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进而来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小学生所能接受的读书笔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样式:(1)提纲式读书笔记,注重作品内容的记录和总结;(2)心得笔记,注重心得体会;(3)摘录笔记,注重文章所涉及的好词佳句。

二、开展课外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教学任务中占很大份额。因此,教学工作中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为科学地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方法,此外,还要尽最大可能地达到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要求,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真正地融入阅读中去,而不是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学习负担。教学工作者为学生安排的课外读物,要充分考虑其故事性和生动性,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讲述的形式将自己所读展示给大家以及对特定作品进行集体阅读等,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注重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

进行课外阅读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一样,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课外阅读角度而言,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较为欠缺,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鉴赏和辨析能力差,所以,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学工作者应该给予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还应该传授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具体的办法是:(1)传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正确步骤。在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学工作者应该适当传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技巧,即先大致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再进行较为细致的阅读,而且还要适当地思考和做读书笔记。(2)鼓励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的最为关键的环节当属能够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学工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有效地提升阅读效率。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较为重要的一项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在整个素质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的开展,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红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课外阅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9):43.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篇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怎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行为习惯、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时间相互交流,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故事书里还有比这些更离奇、更有情趣的故事,只要自己去看书,你便会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一、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读书方法大致为精读法、略读法、浏览、做读书笔记。

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注重文学和思想内容。

略读即先看序言,作者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

浏览法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运用此方法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快速浏览之中了解文章大意。

常言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要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学生在做读书笔记过程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教师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鉴别能力。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向学生推荐读物。小学六年,不能一刀切,可采用分年段推荐读物的方法。

1.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低,喜欢童话故事,可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叶圣陶童话》、《三字经》等。

2.三、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向他们推荐《绿野仙踪》、《昆虫记》、《千字文》、《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皮皮鲁传》、《寄小读者》、《名人传记》、《张天翼童话》等。

3.五、六年级学生推荐《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格列夫游记》、《西游记》、《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表现欲强,课外阅读后总想把感想、体会表达出来,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可不限范围、不拘形式,可相互交换、浏览积累资料,可以讲故事、演讲和即兴表演,也可以谈体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读书的益处。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置作品栏,用来展示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等作品,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40-02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明确两点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简单来说,课内阅读就是上语文阅读课;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现行的语文课本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阅读量有限,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养成越早越好。叶老曾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培养阅读习惯所要达成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对课标的解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还包括有目的、有质量、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

二、教师推荐阅读材料的依据

1所选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质朴、活泼、好动、富有幻想,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发展还不成熟,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习惯于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监督和帮助下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性来选择阅读材料。

2材料的选择要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甚至会渴望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关注和喜欢的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阅读的书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材料,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图书。优秀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上具有人类美好情感共性的著名作品。每学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目,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意义。对此,我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订了一个课外阅读书目表。(见下表)

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习”与“惯”的有机融合。习者,实际操作之义,惯者,一如既往之义也。所以,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班级读书会――激励孩子持续阅读。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因此,成立班级读书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固定的班级活动尤为重要。学生每天的阅读在时间要求上应保证有10至20分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请家长负责督促孩子阅读并签字,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每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名单。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还可以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一颗星星、一朵小花等。通过这样的“比一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内举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摘抄比赛、剪报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促使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但是,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仅限于“摘抄好词佳句”上,局限性比较大,缺乏阅读思维上的指导。也有的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更高要求,可苦于大部分学生懒于准备要求较高的读书笔记摘抄本,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费劲。对此,笔者建议学校统一印制《读书笔记摘抄本》,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去填写读书笔记,这样就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摘抄本》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篇目、主要内容、好词摘抄、精彩句段、感想收获等。

3学校读书活动――营造开放、和谐的读书氛围。营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是很多学校的愿望。有的学校还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来逐步推进本校学习型校园的建设进程。例如,我校就开展了各种校级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读书氛围。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增设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内课外诗文的集体诵读。在语文学科范畴内,举办读书日活动、读书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在少先队活动方面,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活动和读书作品展,还在学校广播站开设“好书共读”“好书推荐”等栏目,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在阅览室,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轮流组织各班的读书小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此氛围中慢慢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4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又一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很多父母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仍然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促使亲子阅读活动能在家庭中推广,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情。比如,可以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逛逛,还可以在班里举办各种亲子读书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分别谈读书感受,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篇6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写作水平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加强课外阅读入手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我对四、五年级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种课外书?”在5个备选答案中,90人中有32人选择故事书,占35.6%,而其他均不足25%。由此可见,故事书是学生对课外书的首选,所以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组织一次名为“故事会”的班会,让学生人人准备故事,在“故事会”上带有表情、动作、声调地来讲故事,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应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儿童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王子与乞丐》的故事,讲到王子为了好玩,与小乞丐换了身份,在外面过着辛苦的流浪生活,受到其他人的欺负,而且经常受到小乞丐父亲的虐待,而小乞丐却在王宫里过着小王子的生活,受万人景仰,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出示《王子与乞丐》一书让学生课外阅读。

二、师生共读,营造氛围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的先锋,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阅读滋养底气,阅读能让教师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教育境界,更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也是老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寻求教育思想,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语文课堂不再僵化、刻板、生硬和枯燥。但据调查,教师中每天读书2小时的人不足20%,一些小学老师的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一本教案走天下的语文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思想还非常普遍。很多教师还是在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和书本内,把学生关闭在乏味的说教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而使他们感到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调动自身阅读优势,打造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用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倡导良好阅读风气,用课堂的阅读引领课外阅读。有的教师就以评书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常常让学生舍不得下课,进而引领他们走进四大名著,欣赏和品味名著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指导方法,强化兴趣

1.多读

读有三种方式,一是泛读。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或报纸,可采用这种方法,只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还可以在其中寻找一些知识点记下来。比如:指导阅读报刊,可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对价值不高的内容只要看看标题就可以了,而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仔细看看,并简要地做些摘记。二是速读。我们看书只要看有价值的书,而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也有很多,因此要快速查阅资料,必须“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节约时间。三是精读。对于名篇或者名著等阅读价值高的作品,我们要静下心来细读,体会其构思,欣赏好句,体味其意境,使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

2.多思

读完书,我们对书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因此,我应采用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等形式进行训练,目的是使自己多思考,以便真正了解这本书。

3.多记

即多做读书笔记,笔记随时可记,好处很多,又可分为许多种,如:疑问笔记,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可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疑问等记下,以后再看这本书时体会就更深了;摘录笔记,可将读书时发现的好的词句整理成册,时常阅读,其好处不言而喻;创作笔记,即在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写读后感等形式的创作。这样不仅能读书,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四、展示成果,巩固兴趣

1.读书笔记展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小学最为常用的是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我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要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阅读的方法,把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为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获胜者和进步较大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并把得奖的作品贴出来,在班级中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学们能够向获胜者看齐;还可评出最佳改写作品、最佳扩写作品、最佳读后感等单项奖,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奖,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继而不断提高读书兴趣。

2.开展游戏表演

篇7

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

高中语文教本《说明》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课本中要得什么法?就是得分析要点之法,得统摄全篇之法,得咬文嚼字之法,得写作技巧之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把语文学好吗?不可能。要学好语文,还得利用这些方法去广泛地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能表现的能力,方可以说好了。所以,有人说语文在于积累,在于长久地感悟。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很努力,书本上的内容记得很熟,但是一到写作的时候,思路总打不开,例子少得可怜,每次作文只能将老掉牙的材料捡出来重新装潢一番,没有一点新鲜生动的例子作为支撑。遇到像辩论,演讲这样的活动,而这样的学生大多犯愁,难以开口,而爱读“闲书”的学生却有较好的表现,这其中有学生课外阅读量多少不同的原因。

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每个学生都要牢记一个不等式――语文≠《语文》,即语文这门功课不等于《语文》这本教材,语文的天地要广阔得多。所以,要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课内,一只眼睛看课外。例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洋脂球》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学习的《雷雨》节选,我们就可以课外阅读《雷雨》原著。比如结合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守财奴》,可以阅读《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的有关内容、果戈里的《死魂灵》中写泼留金的有关情节等,以加深对“吝啬鬼”这类艺术形象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可以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说它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不过分。语感是讲不出来、教不出来的,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如何训练和培养语感呢?最主要的一条是读书,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语感。在语言的海洋里学会游泳是培养语感的根本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学生去读书而非在课堂里听阅读分析,更不是做阅读练习题:正如游泳要下水,打网球要挥拍子,教练的分析指导决不可代替运动员的实践。

可以说,任何人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靠自己的大量实践,而主要依赖课堂上教师的教是做不到的。古人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包含着一个量的问题。吕叔湘先生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学生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学生喜爱看的一些杂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

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靠实践,重视感悟。我们平时追求的“悟”,正是大量语言实践和积累基础上的一种悟,它是靠智与心的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的运用语文这个生活的工具,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课外阅读在促进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考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难点是认知学习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正是在不断克服学习难点的过程中,知识获得长进,能力得到提高。而广泛阅读有关知识有利于解决学习难点。通过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断被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所顺应或同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原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况,这样就会缩小学生原有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智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四、课外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学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的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这是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用笔记下来,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篇8

一、基于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首先应当从课标着手,将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拓展,再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根据相应的目标与标准为学生们推荐合适的优秀课外读物。

例如,在教学《香菱学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们粗略地阅读了一下教材课文,待学生大概了解文章内容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中的相关细节内容。如文章中对香菱作诗时的神情、动作等的描写部分,如此便引导学生们精读文章,品位文笔的妙处,最后,笔者再讲了李纨开诗社的部分内容,引发学生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与欲望,并推荐学生们在课后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精彩章节。如此一来,课外阅读便与教材教学相关联,并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稳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结合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层次化、差异化的阅读计划,并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稳定、不打一丝折扣的落实计划内容。另一方面,在计划定制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文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双重发展。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时,教师便给学生制订了这样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两篇《青年文摘》中的文章,并写出相应的阅读感悟;每个月至少阅读一本名著。如此一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便得以提升,同时,定期、定量的阅读计划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定期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展自身的语文阅读面,还能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提高阅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开展有质量的阅读。这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重点关注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某一固定思维方式来进行阅读讲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阅读分析方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时,先讲文章结构,再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内涵,然后概括文章主旨,最后再对文章精彩例句或要点进行分析。通过先整体后部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阅读文本内涵,如此一来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阅读技巧,更丰富了学生阅读思维,有利于课外阅读质量提高。

四、 引导学生阅读分享与交流

通过分享阅读心得,学生能够观摩他人优秀的阅读方式、阅读技巧,了解他人对阅读文本的内涵看法,通过交流阅读见解,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学生在分享中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从而促进课外阅读教学发展。

例如,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后便将阅读体会、心得以及阅读文本中的精彩段落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读后感,然后再将读后感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召开学生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们分享心得。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自己阅读《简爱》的一些心得与感悟:“我觉得简?爱是一位坚强而自尊自爱的女生,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向苦难低头,她身上的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位学生还朗读了《简爱》书中的精彩部分。

五、重阅读内容的输出

知识的输出能够巩固和活化知识,从而产生知识的内化效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收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知识的输出,那么这些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被遗忘,导致阅读的知识转化率很低。阅读知识的输出可以通过黑板报、读书笔记、读书分享活动等。

譬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茶花女》后,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每个人做一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是对内容的简要介绍,也可以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或者对里面人物形象的评价。然后综合优秀的读书笔记,做一份以《茶花女》为主题的班级报纸。里面涵盖了内容简介,优秀的读后感,其中还有一个女生从玛格丽特(《茶花女》女主人公)角度写的自传,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茶花女》。

篇9

一、营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力量。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围。

二、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导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的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注意课外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这样,学生的阅读内容便做到了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调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强调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不能忽略让学生做笔记,不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是因为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教师可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相关知识要点摘抄下来,并写一写由此生发的感想,这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巨大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视野的开阔、学生对阅读的感情将与日俱增,为提高学生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篇10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