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

篇1

从2009年开始,公司开始逐步实施积分制管理办法和多项目经营的管理理念,几年下来,公司员工人数从最初的五、六个人裂变成为现在的近百人的团队,公司经营范围从最初的广告制作发展成为一家集广告、装饰、展览、庆典、演艺、传媒、影视、杂志、高端婚庆、培训、房地产营销策划等11家业务分公司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化传媒服务机构,2012年公司的营业额近2000万,真正验证了积分制管理创始人李荣说的“广告公司年营业额3年过千万”的事实。

2009年开始试行积分制管理时,当时员工只有6、7人,业务也只是单一的广告制作和安装,自我学了积分制管理后,有了多项目经营、打造一站式、全方位、集约化、规模化文化传媒服务机构的构想和信心,当时我就意识到做这些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才能复制和扩张。于是我开始在单位进行宣传、发动,制定公司积分制方案……2011年6月,我带着管理团队一行四人再次前往湖北群艺学习,成立了积分制实施小组,7月正式启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逐步全面复制群艺积分制管理模式。2011年11月,公司开始实施全面的产值量化管理。到2013年6月底,积分制管理在添彩传媒已经卓越成效,解决了管理上的很多难题,用积分进行引导,最后成为了员工的好习惯、好思想、好风气,逐渐形成了健康的企业文化。

通过积分制管理办法:一、解决了公司内部卫生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公司行政部制定了个人办公区卫生标准、办公区卫生标准、公共卫生区卫生标准,同时规定相应的责任人和奖扣分标准。二、 提高了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积极性,解决了管理增加的工作量。通过积分制管理的实践运用,公司也在积分管理上创新。三、解决了公司公共事务无人管的问题。四、提高了公司员工业务接单和催款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发展哈铁站车经济 企业形象 创意策划 专业网站 专卖店 市场营销 列车媒体销售 广告 文化传媒

哈尔滨铁路站车集团与哈铁文化传媒集团的合并方案使新公司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灵活的机制、更丰富的渠道、更优秀的人才。作为集团的一员提出发展哈铁站车文化经济的六条途径。

1 树立站车集团对外的统一企业形象

发展站车文化经济目前首要任务是打造集团统一对外的企业形象。集团的六大主营业务分别是:站车商服、广告传媒、火车票务、兼业保险、有线电视、汽车驾校、出版物发行。企业合并前各个业务部门是独立、分散的,有各自的企业形象与标识,已经不适合新站车集团的发展需要。新站车集团应该从三个方面树立企业形象:

(1)统一的企业形象策划。应该从企业主营业务角度出发,结合相关附属业务,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可识度强的、视觉冲击力好的企业标识。从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职场、车辆使用、车票代售所装饰、业务介绍、企业合同文本、对外宣传等各个方面统一企业形象。

(2)统一的企业服务标准。应该制定一套统一的企业服务标准,解决集团合并后标准多、要求乱、界定概念不准、执行规则不清的问题。应该从业务实际出发,结合新站车集团的服务理念,梳理服务项点、细化服务步骤、确定服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

(3)统一的企业核心文化。应该打造一套以服务为宗旨、为客户创造价值,突出企业活力、鼓励人才开发、激励业务创新、突出团队合作、协调发展的企业核心文化。建议集团设立一部免费的客户服务热线,由客服人员在线服务。集中解决广告招商、商服招商、票务销售、电视收费、客户投诉等相关问题,打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壁垒,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2 创建站车集团第一家创意策划工作室

利用现有人员优势,成立一间创意工作室,为他们创造一个发挥特长的舞台,为集团闯出一条以脑力劳动获取超额利润之路。

集团拥有专业的摄影师,屡获国际国内金奖;有成功开设摄影工作室的职工;有专业的国画师、专业的油画师、专业的舞美设计师、专业的动画设计师以及众多的平面设计师。这些人是集团的财富,是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创意工作室主要以商业摄影、人像摄影、婚纱摄影为主,以广告创意、精细雕刻、商标标识设计、效果图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为辅,同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绘画展销活动,用设计、创意和作品去闯市场。

3 运营站车集团主营业务的专业网站

集团主营业务很多,都需要开展业务和对外宣传,建设一个集团主营业务的专业网站显得尤为重要。

网站可以宣传本集团的广告业务、保险业务、商服招商业务、汽车驾校业务、火车票销售业务、设计制作业务等,可以展示宣传其他同行业的业务,收取会员费,可宣传客户的产品,可在线销售商品,可收取网站广告费。

“做专业的事”,这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理念。集团的专业是“广告”,所以建设一个广告行业的门户网站属于专业对口,不会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可凝聚业务人员士气,对媒体销售起到积极作用。先期网站以自身广告资源宣传为主,同时展示和宣传其他公司的闲置媒体,力争做到资源全、信息准、价格低、成交快。

集团建设网站,首先要在广告企业内做出影响力,逐步发展扩大,争取将网站做成商家、同行、消费者都关注的大型专业广告门户网站。网站越火爆,广告商越是趋之若鹜

4 开设站车集团在哈西站的手机及电子产品专卖店

现在开手机专卖店是不是太晚了?这要看谁开?怎么开?开在哪?那么由谁开?集团开。怎么开?自营为主,合作为辅,高低结合,由内向外。开在哪?哈尔滨西站的经营商服柜台及场地。

哈西站非常适合高端产品的销售,建议集团开设两家专卖店,主要销售三星和苹果的系列产品。从手机到平板电脑,从配件到耗材,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包罗所有产品线。

可先以铁路市场为突破口,充分挖掘铁路市场的潜力,发挥铁路电视台电视广告、铁路报纸广告的优势,充分利用集团闲置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口号可以定为“铁路职工自己的专卖店”。

在同质、同价几乎无差别的电子产品销售中,可以采用购机增礼的优惠政策,赠送一些礼物、站台票、纪念卡等,形成一种找铁路上的认识人买手机更值得的概念。在铁路系统内创出口碑,创出业绩以后,再逐步面向市内所有消费者。

5 利用集团500家售票点优势进行市场营销

目前集团的500家客票代售点大都位于当地比较便利、繁华的位置,都非常适合终端销售。首先集团可以通过客票代售点销售图书;还可以宣传集团的广告业务;同时集团可以成立一家专门的市内快递公司;可以帮助本地的饭店、宾馆、旅游景点进行业务宣传;可以代订飞机票、公路客运票;可以销售手机卡;可以代购龙江特色的面包、红肠、木耳、土特产品等;开展多元经营,绩高为雄。如果能够配合哈西站高端电子产品的远程销售,还会创造更高的销售奇迹。

每家客票代售点都是集团的一个分公司,都会为集团创造价值,集团当务之急是为这些优质的触角创造市场机会。

选准项目,利用好这500个网点,相信集团能创造一个经营奇迹。

6 扩大集团在列车媒体上进行销售的经营范围

集团在列车上销售最重要的是要做两项工作:(1)在哪些车上销售?(2)具体销售哪几类产品?

篇3

关键词 广播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发展措施;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49-01

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仍在迅速发展,因此促进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行业不仅对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1 ]。面对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媒体行业,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将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经营模式进行彻底地分析,并判断其优缺点,同时提出科学、健全、有效并适合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才能继续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我国广播电视传媒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不健全的经营体制。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属于政府的管制范围,该产业具有相当滞后的管理机制,不仅对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而且还对技术、人才等方面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 ]。

2)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目前的播出量仍未达到理想目标,而且不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进行满足。虽然现阶段已经出现了较多的电视节目,但是这些节目在质量、技术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难以满足节目制作的各种基本需求。而且,各种节目之间具有极高的相似度,一旦某一类节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后,则会立即涌出大量相似的节目。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若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其内容与类型也较为单一,则会对我国广播电视传媒的受众率产生巨大的影响,还会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不能将受众的需求进行满足。另外,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数量有着许多各种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在发展时缺乏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2 新媒体对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生的冲击与影响

1)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广告发行产生影响。在传媒业中,广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传媒业的收入中,广告收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达传媒行业总收入的80%以上[3]。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广告大多具有较强的盈利性。相比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新媒体的则更具多元化,广告覆盖率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新媒体广告具有覆盖率广、多元化等优点,因此,目前各大广告企业均将广告的媒体选择为新媒体,该现象能够直接击垮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一旦丧失大量的广告客户,传统媒体则会流失大量的收入。人民群众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新媒体具有无比巨大的发展价值、潜力、空间以及市场,从而成为现阶段许多广告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热点之一。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地加快,并会对传统媒体进行不断地冲击。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进行积极地创新改革,并将其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改变,则该行业的广告收入会越来越少。

2)大幅度减少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互联网、PC平板以及手机等高科技信息技术是新媒体所依赖的传播载体[4]。采用以上信息传播载体传播的信息不会受到时空的影响,而且,其具有相当快的信息传播速度,较为广泛的信息内容传播范围,能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起到帮的作用。相比于广播电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创新与改革做的相当彻底,并且从根本上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与依赖。有相关调查数据说明,依赖网络获取并传递信息的人群主要是“90后”的受众群体,而新媒体的诞生正好满足了“90后”受众的各种需求,所以,“90后”与“00后”对新媒体的喜爱程度相对较高。正是由于新媒体灵活、广泛、快速、不受时空限制等方面优点的影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才会不断地流失。

3)严重地威胁着传统媒体的地位。现如今,新媒体已经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传媒行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进行打破,并在当今信息传媒领域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5 ]。近年来,新媒体对我国正在进行改革的广播电视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的诞生严重地威胁着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地位。由于新媒体受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主流媒体的称赞,并十分符合社会广大受众对信息的各种需求,且该媒体形式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媒体之一。因此,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地位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3 在新媒体影响下,广播电视传媒应如何改变经营模式

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且其经营模式将产业、视野以及行政等方面进行同时兼顾,因此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自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传媒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然后选择并实行能够使广播电视传媒业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才能使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地位得到保障。

1)运用技术差异。传媒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过硬的技术。只有将过硬技术进行充分地掌握,企业才能保证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广播电视传媒业应灵活地运用技术上的差异,为不同受众提供不同于新媒体的特色服务与产品,才能对客户起到吸引作用。

2)实行多元化经营策略。在当今受到新媒体不断冲击的社会中,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将自身的经营范围进行明确,并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同时不断地寻找新利益点,再与几个不相关或相关的企业进行同时经营,这样能够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风险共担进行实现,还能够将自身规模进行扩大,从而使自身在现代传媒业中的地位得到有效地提高。

3)提高经营模式的信息服务性。广播电视传媒业具有服务性,并能够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社会信息均是由各种传媒载体进行传播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社会信息掌握社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能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传媒业对人们的便利生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广播电视传媒业应提高其自身经营模式的信息服务性,并利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将具有广泛内容的信息进行传播,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捕捉,才能将自身地位进行提高,并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4 结论

传媒业在我国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该产业是我国的“绿色产业”“无烟产业”以及“朝阳产业”,还是一个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任何一个庞大的产业均需要一个有效的经营模式。将服务群众定为传媒业的根本目的,并开发各种具有新特点的信息产品,同时将新传媒技术进行大力地发展,才能使广播电视传媒业多元化的产业形势得以实现。然而,将以上目标进行实现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相关负责人应根据传媒领域的内外部环境,并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政策与措施,使广播电视传媒能够更为长远地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慧敏.新媒体影响下的广播电视经营模式[J].管理观察,2014(9):172-173.

[2]陈静.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传媒的经营模式[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2):41-42.

[3]曲莉.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经营[J].中外企业家,2014(36):246,249.

篇4

本文以出版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后转制时代出版企业融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融资策略,希冀对后转制时代的出版企业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后转制时代 出版业 上市 资本运作

2012年7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实现营业收入14 568.6亿元,图书累计销售100万亿册,期刊出版9849种,报纸累计销售470亿份,电子刊物11 154种,数字出版实现营收1377.9亿元。[1]整个出版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动以及出版企业市场机制和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版企业的上市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截至目前,A 股出版传媒板块共有传媒类上市公司48家,其中,专门从事出版业务的上市公司13家。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种种迹象预示着后转制时代,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出版产业融资工作也将迎来新的。

一、后转制时代,加强我国出版企业融资必要性分析

从2007年转企改制工作开始,部分率先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出版企业已开始了融资发展之路。因脱离了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出版企业须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竞争与威胁。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生存法则并不会因出版企业初涉市场,没有过多经验而有所保留。出版企业唯有做强做大做稳方能继续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自身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出版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政转企”,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品牌化经营,需通过大量资金帮助企业完成由内而外的结构优化。融资作为企业盘活资金、优化资源、完善配置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惯用方法。

后转制时代,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个个出版巨头已粗具雏形。但仍需看到我国的出版业与国外出版业的差距。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A股文化传媒板块,从事出版业的13家出版传媒单位总营业额约为3000亿元,而世界知名的出版企业贝塔斯曼出版集团年营业额在400亿美元,约合2500亿元人民币,表明我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基于此,我国出版业必须尽快加强关于对外融资的方式方法研究,了解融资信息,掌握融资手段,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后转制时代,中国出版企业融资的问题

2012 年 5 月,我国出版产业转企改制工作结束,581家出版单位分为公益性出版单位和经营性出版单位。公益性出版单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部转成企业,大多数出版企业以地域为界成立出版集团,成为市场主体。后转制时代的出版集团完成了自身架构的重建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转向具体实施阶段,融资成为践行企业宏图的首要工作。融资需求巨大,呈几何增长之势。但由于出版业转企时间不久,且对于金融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观念影响出版企业上市进程。进入后改制时代,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经营范围所受限制逐渐减少。就目前来看,各大出版集团都在积极筹备上市融资工作,但进程并不顺利,这与出版单位的市场观念两极化不无关系。

沿袭几十年的事业单位运作方式,使得出版企业即便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日常运作中依旧难以摆脱事业单位的诸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有些出版单位,在转企后,依旧将事业体制时期的指导思想视为工作观念,将政治属性作为考量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忽略了其文化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另有一些出版单位,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刻意忽视其社会效益和政治属性,什么话题“火”就出什么题材的书,什么图书畅销就跟风出同类型的图书,力求在短期内获得最大收益。

以上两种出版理念阻碍了出版单位的上市融资工作。前一种出版单位虽然因重视文化价值和明确政治导向,而获得了业内外的良好口碑,但经济收益的弱势,使之通过证监会上市资格审查的可能性是零。后一种出版单位,虽然上交到证监会的财务报表会很漂亮,但核心品牌价值的考核却成为“短板”,依旧不能完成上市融资工作。

2. 出版企业资产评估难界定,缺乏长效吸引力。资产评估主要包括单项实物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以及产权资产评估等内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工作都是较为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双重属性决定着采编分离,即编辑内容与经营业务相分离。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私募资金使用权与占有权的背离。

以上市为例,募集资金的使用者并不是上市公司主体,而是其下属的子公司、出版社,这种使用权的转让和分离,使得投资者不知道钱的去向,导致出版企业集资吸引力大大减弱。此外,导致出版企业资产评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无形资产的核定与评估。大多数融资企业是通过其产品和资源来吸引投资者的,而出版单位用于吸引投资者的资源是诸如图书著作权、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对于那些唯利是图的投资者来说,这些虚无缥缈的无形资产,远不如实际产品和资源更具吸引力。

3. 缺乏创新,效率低下,发展模式高度雷同。目前,物流建设、数字化产业基地建设、数字项目建设等数字化相关领域的项目已成为众多出版单位融资的重要筹码。几乎所有的出版集团都在建设与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施,但从具体的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些大型项目的投建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2011年,某传媒集团募投的“出版创意策划项目”预计募集资金3亿元,实际募资2.9亿元,但一年时间过去了,该项目至今仍没有列出详细的策划实施方案,募集到的资金也没有明确的分配方案。资金使用率和资金循环利用率的缓慢和低下可见一斑。

另外,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的高度相似也是阻碍其融资的因素之一。翻开一个个出版单位的简介,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拓展领域、经营目标、资金投向等大都类似,甚至相同。即使有一些出版单位结合新的经济热点提出新的发展观点,最终的结果也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更多的勃发之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业自身还是外力所致,需业内人士深思。

4. 融资方式单一,不利于融资工作长远发展。企业筹措资金的过程被称为融资,从筹集资金的角度讲,大致有内源型融资和外源型融资两种。我国出版企业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内部融资、行业外融资和证券融资三种,其中证券融资是最受出版单位青睐的一种融资方式。但单一的融资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从企业融资架构来说,偏重某一种融资方式会使企业发展后继无力。因此,出版业应多开拓其他领域、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

三、后转制时代,出版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进入后转制时代,出版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更为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更为高效,资金运作能力有所提升,融资工作也将根据时代变化变革创新,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转而向更多更广的投资领域迈进,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投资者。

1. 通过政策助力,实现融资跨越。随着出版产业转企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及各级单位对于出版产业的融投资政策也在不断放开和完善。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签署合作备忘录后;与各家银行开展了又一轮新的合作。2011年2月16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代表双方在京签署《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工商银行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据此,中国工商银行将在未来5年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少于6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3]

一次次的融资、注资事例表明,政府支持出版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出版单位深入学习、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融资手段,通过融投资办法获得资金,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012年11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交通银行在京签署协议,交通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提供5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4]

2. 提高效率,强化运作,形成规模效应。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通过外部资金的不断注入、积累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形成的,出版企业也不例外。进入后改制时代,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加强出版企业的资本运作成为实现出版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在具体的资本运作过程中,需注意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协作和互补,如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行业内融资与行业外融资、国家注资与企业筹资等。融资的金额和资金使用要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划,建立完整的融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尚不具备上市融资条件的中小出版社及其他出版单位,在多层资本市场吸纳风险投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资金的使用流向及风险承担,避免因为资金使用率不高或者现金流供给出现问题给企业带来资金损失和声誉损失。

负债融资方面,出版企业既可以利用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还可以使用商业信用方式融资,如使用票据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等。只要企业条件符合《公司法》等关于企业融投资的相关规定,这些债券融资方式都可以尝试。[5]

3. 建立完善的出版单位融资制度。无论上市融资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融资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如前文提到的,在构建企业资本运作架构之初,就须考虑到完成融资工作后,在资金运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有相关规定和办法进行协调和处理。在这个融投资管理架构中,需要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及投资方代表为出版单位的发展指明方向,做好助力工作。同时,架构中还需设立监事机构,当企业发展面临重大决策时,不仅要听取投资方和控股方的意见,还要参考监事方的提案。

此外,鉴于出版产业的双重属性,其企业架构需要区别于其他企业。所以,某些关乎社会效益和政治导向的重要部门和业务,需要独立运作,保证其正确地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出版企业在进行融投资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如果融资议案中有涉及相关内容者,一律不得通过。

4. 人才引进成为提升资本运作率的关键。目前,人才流失、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时代及后改制时代的到来,精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于企业管理的经营性人才需求量日渐增加。人才培养远不如人才引进来得有效和快速,因此,后改制时代,人才引进成为出版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出版企业引进这类经营性人才之后,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其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专长,在使出版企业自身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加强对融资资金的管理和利用,确保融资效果最大化。

结 语

后转制时代,我国出版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政策的利好,将会给予出版业融资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参考文献:

[1]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百度文库.http://.

[2]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N/OL].新华社.http://,2012-11-08.

[3] 出版业将获600亿意向性融资支持[N/OL].http://.cn 2011-02-17.

[4] 刘江啸.传媒行业周报:500亿融资支持助力出版业[N/0L].齐鲁证券有限公司.http://.cn.2012-11-12.

篇5

关键词:新形势;钢材贸易;转型

一、市场需要钢贸企业,不能因竞争激烈为转型而转型

一个激烈竞争的年代到来了,随着市场透明度的增加,再加上钢材贸易从业人员水平的局限,使得这两年钢贸行业成了微利,甚至是亏损的高风险行业。全国各地不断传来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跑路事件,很多贸易商感到很迷茫,选择了退出或者转型。有的钢贸企业老板转型去开饭店、卖红酒、搞房产、炒期货、涉股市,有的从事金融业、文化传媒业等。近来,钢贸企业的转型成为业内一个热门话题。那么钢贸行业真的无法维系了吗?真的没有发展前途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钢贸企业是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目前钢厂所生产的钢材,至少有60%~70%是通过钢贸企业这一流通环节销售到终端用户的。其存在和职能发挥对钢铁企业来说,具有以下有利作用:一是缓解钢厂资金紧缺的矛盾。钢贸企业向钢厂订货,通常是先付款,后拿货,有的钢厂还向钢贸商收取一定量的“押金”,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些资金沉淀在钢厂,为钢厂减轻了资金压力。二是为钢厂开辟销售渠道。目前,全国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有近20万余家,钢厂的直销功能还不足以替代钢贸商的中端流通作用。三是有利于钢厂排产,以销定产。钢贸企业向钢厂订货,都是在当月底之前向钢厂确定订货合同,钢厂签订合同之后,掌握了下个月的销量,便于合理安排生产,实现以销定产。

所以说,钢铁贸易行业不会更不可能退出流通领域,在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钢贸行业只会越来越成熟.首先,要实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之前有量就有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盈利就必须对每一笔业务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的算计, 资金利用越充分,效果就越好。增加资本周转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积少成多不怕单笔业务利润低,只要周转快。其次,经营规模的合理化。眼下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一心把企业做大不是明智之举,目前的形势是做工程又拖欠货款,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合理调整自己的经营规模甚至适当缩小规模,尽量避开风险大的经营范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集中自己的资金,巩固自己的市场,只要不被别人蚕食,渡过难关前景就是光明的。最后,经营心态的平和化。要做好市场长期不好的心理准备,切记不要因急躁出现“赌”的心理,用平和的心态来操作,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努力把握每一次市场机遇。

所有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钢铁贸易行业,都将会遭到市场的淘汰,钢贸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二、钢贸企业的转型是经营模式转变,更是服务的延伸

钢贸企业跨界转型和“空壳化”现象的集中显现,对于钢厂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事实上,这一影响和损失已经显现。如今,不少钢厂面临销售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紧缺等重重压力,与钢贸企业减少或不向钢厂订货直接相关。同时,部分钢贸企业围绕钢贸主业转型,提升钢贸业的集中度,改变散、弱、小、乱的现状,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不少钢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一个钢贸群体,发挥资金、资源、渠道等优势,与钢厂争夺话语权;再如,部分钢贸企业在营销谋略和策略、销售方式和理念上创新,形成了多元化的钢铁物流发展模式,包括贸易+物流的模式、物流+金融的模式、贸易+流通加工的模式、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等。

这些年,凯通公司做为钢贸行业中的一分子,也在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制度改革等多方面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偿试和实践。正在逐步从钢材贸易商向流通服务商转变,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将产业链延伸到加工配送、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在未来的钢材贸易行业格局中,市场将更偏爱资金雄厚的大型钢贸企业,而中型公司的发展显然要艰难得多。相比之下,市场反而给小公司留出了发展空间,因为这些公司往往可以提供大、中型公司不可替代的特殊产品或服务。大中型企业无法满足的个性化需求,规模较小的单子,本地化的客户,也给小贸易商留出了发展机会。这就要求凯通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要么变大,要么变小,要么出局。”不论做大还是做小,都需要做强,这是凯通公司的必然选择。

做大与做小其实都只是量的概念,而真正做强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在一次行业协会组织的市场研讨会上,一位同行讲了一个上山卖水的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在一座名山脚下,有很多人在向游客卖水,尽管水的品牌有很多,可由于卖水的人多,竞争激烈,水的价格也不高。很多游客坐车刚到山脚下,或是不渴,或是不愿意给自己增添爬山的负担,没有买水。这时,个别卖水的商家,挑着水向山上走去,有的在山当腰停下卖水,有的把水挑到了山顶去卖。尽管他们卖水的价格是山下的几倍,游客们还是不顾高出的几元钱,不断的买水。年复一年,这些商家挣了钱。在山上建起了饭店把经营规模做的更大了。而山脚下的人依旧在山脚下卖着水。

通过上面卖水的故事,我个人对“转型”大家一直在讨论的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做为钢贸企业的凯通公司转型一定要围绕钢贸主业转型,以提升采购的集中度,改变散、弱、小、乱的采购现状,与上游厂家和下游施工单位合作结成联盟,形成同一个利益群体,发挥资金、资源、渠道等优势,去和其他同行争夺话语权;转型的重点是逐步从钢材贸易商向流通服务商转变,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将产业链延伸到物流、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的转变。2011年,我们承接了局沪昆高铁的全部隧道钢拱架加工合同,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必要的设备和人力,建立了凯通公司钢拱架加工厂。进行了从厂家订购工字钢到铁路运输至冷水江再汽车短途到运输至工厂进行加工的全部采购、物流、加工的延伸服务。由于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采购优势,利用了厂家与铁路的物流资源共享,投入了专用设备和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模块化的生产,即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局指的加工合同,也获得了业主的好评,业主多次组织全线施工单位来工厂参观,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下,所有跟不上时代步伐,不愿锐意改革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未来的凯通公司需要具备资金充足、快速反应、精准的行情研判能力和一群高素质的团队,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否则,在钢贸行业日趋成熟、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都将会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凯通公司必须立身自我,从组织结构、经营品种、经营思路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摒弃落后的经营思路和不合理的企业文化,跟上时展的潮流,全方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钢贸企业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正在生变[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年06期

[2]陈植.钢材熊市,贸易商巨亏的身后[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制约因素;外部机遇;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郑元凯,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7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73―04

当前,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更成为了财富与价值创造的生产力之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间接的生产力又是直接的生产力。文化首先是由知识、价值观、信念、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间接生产力,当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传导方式融入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中去,并通过人力、物质资本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时,它便成为直接生产力。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经济主体,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进入21世纪后,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年前曾经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文化产业注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总体概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培养与发展文化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充分显示了文化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行业增加值逐年递增。截止2005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7.44亿人)的1.7%、城镇从业人员(2.56亿人)的5.O%。实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11.69万亿元)的3.1%。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资产1.83万亿元,个体经营户拥有固定资产235亿元;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其中个体经营户收入426亿元。

2.我国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2004年我国首次公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活动的集合,并将文化产业界定为核心层、层、相关服务层三个层次,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文化用品等十几个行业(如图1)。

从内部结构上看,文化产业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文化产业层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文化产业相关层有从业人员629万人,实现增加值1858亿元。核心层、层和相关层的从业人员之比为17.5:33.1:49.4,增加值之比为24.7:23.3:52.0。

3.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从消费角度来看,在美国与西欧一些国家,文化消费已占到家庭消费的30%以上,而在我国,家庭消费支出仅有14.8%用于文化消费。从生产角度看,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0%以上;在英国,2001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l 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日本文化产业的产业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2000年达到85万亿日元,占GDP的17%,仅动漫业的年产值就在国民经济中占到第六位。而我国文化产业(包括相关产业)总增加值仅占GDP的4%,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也相对落后,不仅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即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差距。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见表1)。资料来源: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结构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由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属于高级的消费形态,对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很大,因此,与经济发展相同,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首先,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态。从消费水平来说,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进人人均GDP3000―50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文化需求旺盛。如北京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0%,已接近发达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人均GDP500~1000美元的起步阶段,消费需求还不旺盛。从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与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上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国的66%、69%与78%。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仍有60%的农村人口,而农村的文化消费需求始终无法有效发展,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下,恩格尔系数相对城市家庭较高,消费结构仍然处于食品支出占主要地位的阶段。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受到社会传统、思维方式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受全球化影响较大,对以文化产品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有天然的接受与认知能力。相反,农村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关于勤俭、质朴的非正式规则对其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抵制作用。

2.外贸逆差的制约。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外贸顺差。然而,在文化产业领域,却呈现出明显的逆差。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快我国文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建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进口,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文化产品的品质。10多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然而,对文化产品进口的依赖性仍然十分强烈。

以书报期刊市场为例,2004年我国出口1700多万册书报,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

0.16%。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1。2004年我国从新加坡引进版权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为5:1。

从电影市场看,2005年我国电影的票房收入仅为15亿多元人民币,其中绝大多数票房收入被好莱坞进口大片瓜分。在国产电影中,除去少数几部知名导演参与的大片之外,其余300余部影片合计票房不过千万,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大约仅占国内电影市场总收入的1/10还不到。面对国外文化传媒产品的巨大冲击,我国本土文化产业显然在技术水平上还是管理经验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文化产品的外贸逆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3.政策法规的制约。我国文化产业体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首先,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事业性质,经营方式以事业化管理为主。即使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大规模企业化改制之后具有一定企业性质,但其高层管理人员仍由原来政府一级官员担任;在经营方式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仍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无法真正实现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的民营化程度较低,投资主体单一。特别是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诸如通信、互联网、传媒等产值较高的行业,大多处于政府垄断的状态,市场壁垒极高。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室内娱乐等低层次的行业,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最后,我国的文化法制建设刚刚起步,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足,文化法制建设十分薄弱。如在音像制品方面,虽然国家下大力气治理音像业的盗版,但据统计,我国盗版音像制品占整个音像制品市场的90%左右。

4.人力资源的制约。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一直不高。特别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且劳动力结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1)技术型人才普遍缺乏。以科学技术包装文化艺术是文化产业当前的发展趋势,于是大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利保障。然而,由于教育结构的弊病,我国的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普遍短缺,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在与被高科技包装加工过的国外文化产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实力相形见绌。这大大不利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只重视内容创作,不重视管理营销。我国的文化企业普遍重视文化产品的内容创作,积累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却忽视了文化企业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基本人才,即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文化企业正面临来自跨国文化企业巨头的竞争压力。因此,不仅要在创作内容上更进一步,更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人员配置,培养国际化战略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等等。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1.人均收入提高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发展区间内,而在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经进入3000―5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10000元大关,人均收入的增加必然伴随着消费支出增多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有资料表明,我国当前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下降至2004年的37.7%,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降至47.2%。消费结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有形物质消费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无形消费,其中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产品必然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lO.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38%,达到1032.77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3%,达到247.63元,文化娱乐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由此可见,人均收入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文化产品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三网合一”引发广电行业积极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首次将“三网融合”这一重大技术动向写入其中。这一举措将对未来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动向带来深刻影响。随着我国广电、通讯、网络“三网合一”的逐步展开,广电业和电信业分业经营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使得处于核心层的广播电视产业与处于层的电信产业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广电业内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兴创意行业不断涌现。其中,数字电视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新增长点,已经形成了以青岛、佛山、杭州、大连等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断推出无线、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创新的盈利模式。同时,电视台也充分利用“三网合一”的发展契机,不断整合移动通信资源与电视节目资源,推出了许多全新的营销手段。

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吸引更多跨国眼球。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内容的载体,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文化底蕴以及国际地位。我国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并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特别是我国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地位的历史遗址,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名人故居与遗址,以及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名山大川(如泰山)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全球的游客。另外,具有中国古典神秘元素、特别是描绘中国功夫的影视作品、戏剧也颇受国外观众,特别是好莱坞的青睐。《功夫》《英雄》等影片在北美地区都创下了不俗的票房佳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外华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文化不断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与关注,必将带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开辟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建立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产业集聚区,信息流、物流、人力流、资金流大进大出,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充分释放。规模化、专业化,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消化能力、化解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与传统产业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因此,各地应根据自身文化资源的禀赋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中心文化区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与扩散作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与大型的文化集团企业,以此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北京市在广播影视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市区内拥有许多优秀的高校,其中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都是国内著名的影视专业

院校,可以发展成为以影视院校为中心母体的“簇状”集群模式。在中心院校的周围聚集起一批投资家、编剧、导演、演员、各种专业公司和大大小小的制片商,形成颇具规模的电影产业集群。可以这样说,产业集群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文化产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投资渠道。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具有明显的事业化性质,民营企业比重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鼓励部分有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民营大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民营企业可以弥补文化产业的资金不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帮助改制中的国有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化中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介入的形式可以采取对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购买、参股、控股的形式,也可以是直接兴办各种类型的文化企业。关键是以资本和知识经济为纽带去整合现有的文化企业,扩大其经营范围,使其增值。同时,国家应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培育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并加快本土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的合并,培育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增强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抵御国外企业的冲击,为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做好准备。

3.加强区域协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与城乡差距成为制约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当前,东部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以替代传统产业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应该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战略,作为“新兴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选择。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区,文化产业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特点,如果成功替代传统产业,将改写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和路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十一32"规划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4.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堪忧,表演型人才相对过剩,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保证重点人才的培养。重视对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同国外知名文化企业的交流学习,并定期选派优秀人员赴国外学习深造。同时要加强文化企业营销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建设,各个文化艺术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在重点培养传统文化表演素质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文化企业管理素质的培育。其次,为了适应未来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加速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训与选拔,迅速积累一批具备外语能力、谈判能力、法律知识、金融知识、旅游知识的外向型、创新型人才,使文化产业的人才结构多元化、高度化。

[参考文献]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 项目教学 重要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编号为SGH12571,项目主持人李录成,这是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都是第一年基础,第二年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年是综合应用和社会实践,实习一般只有半年或8周左右的时间。但是通过我们课题组调查以及从反馈回来的信息资料来看,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依然不能较好地对接,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技能和材料的应用依然是很陌生,并且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普遍性。这就说明我们的培养计划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最为突出的是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滞后,综合起来有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⑴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设置专业缺乏特色,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雷同。

⑵所有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不够密切,课程设置过于庞杂和范围过大,而主干课程特色不够鲜明,教学针对性不足,专业理论课程没有以市场为依据,大而空泛。

⑶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技能不够突出,学生对于该专业领域内典型工作任务缺乏明确认识,以致于学生走入工作岗位明显感觉经验不足。

⑷“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导致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不能实现无缝对接,使得企业还要花费一两年时间对学生进行市场与企业的培训,实质问题根源还在学校的教学上。

⑸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所学专业技能难以得到实际检验。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形式上看,学校给广告和文化传媒公司挂了牌子,每年也安排相应的学生去实习。但是从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这种实习没有相应的工作任务作向导,也没有承担一些工作责任和任务,企业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只是干一些简单的手工和体力作业。主要原因是企业考虑的首先是经济效益,学生实习在安全和材料损耗方面必然会带来一定影响,所以,校企合作是学校方面很热而企业很淡,校企合作基本流于形式。

2.高职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学的定位,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使学生与市场“零距离”对接,所以,以项目和任务来驱动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通过项目和任务来实现,是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产品目的的工作任务”[1]。项目教学的内涵就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项目标化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具体项目相融合,教与学有机融合,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进行知识构建。

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以项目为导向,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途径。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与优化

1.以项目为导向,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2]。而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趋于本科专业的简化版,应用型人才的技能主干课不够突出,基础理论和主要实践环课程脱节,学生对于成品设计的制作、生产和市场的营销状况了解极少。所以以项目为导向,就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项目合作关系。

根据艺术设计主要的特点,最终是设计的产品要用市场来检验,所以设计教学课堂必须进行延伸,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就要到广告公司、印刷厂,甚至婚庆礼仪公司和会展中心的产品展销活动现场,对于一个广告设计的创意、产品、展销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特别是广告材料及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熟悉过程。

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参与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从设计创意、到可行性的论证和项目立项以及工程的招标、材料的选定、施工单位的信誉度,每一项都要认真理性分析合理应用,还有工程管理,质量监控,安全责任,一直到工程完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参与实施,这样也会把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学生自己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对课程及时进行开发和设计。

2.基于项目驱动,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分层化

项目教学过程,不但可以调整课程,更重要的是可以重构和合并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分层化。项目教学中我们采用分组、分类、分层教学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项目实训课程,按照学生实际水平分组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强项,虽然有些学生学习差一些,但是组织协调能力却很强,显示其管理才能,而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各方面人才,所以分层管理会把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发挥出来,这实际也是职业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地组织好一个项目教学团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如果在一个项目任务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这个项目也能够做好,教师主要是组织协调、项目进度的检查和引导,学生分组按照难易程度和项目工作任务的主次相互对应,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一个互动关系,扬长避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项目设计工作室体系的设置

工作室体系的建立是目前高职教学体系的一个方向,艺术设计更应该建立设计工作室,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专业领域的特长,建立多个相互联系的设计工作室,然后根据专业性质,确立行业典型工作任务,逐步建立项目工作室,让学生按照所学专业的任务、计划内容和方式,进入项目工作室学习。这种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变成主动接受和互动,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室中成为项目学习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共同承担一个项目,逐步形成“专业+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项目工作室设置实际相当于一个企业的产品设计室,是通向生产车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工作室都有其主要的工作任务,通过一个项目的带动,使学生能够比较完整的熟悉工作流程,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标准的作业指导标准书,形成接近企业管理的教学模式。

4.项目教学使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成为可能

目前校企合作是高职教学唱的最响亮的一个调子,但是在实际当中存在许多问题,譬如校企合作的机制问题,广告装饰公司都是私营企业的运营模式,在设计研发和生产都有各自的特点,许多广告企业不太关注职业教育,只顾企业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加之目前缺乏国家政策扶持和法律制度保障下的制度保障,学校有积极性,但是没有主动权。学生实习过程也存在违规操作、材料消耗等安全隐患,所以目前校企合作没有深化或者说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进展。如果把一个项目作为桥梁,构建一个由设计创意到产品的合作研发,最后投入生产的一个过程,一是学校能够发挥产品项目设计思维新,创意观念超前的强项,企业也能够通过项目合作,完成这个项目提高其产品艺术设计的水平,从而使产品更新换代,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企业效益的优势,形成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学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企业设备,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节约教育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从而从本质意义上使校企合作成为可能。

5.重新构建教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项目教学就是对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的一个总体考核。对于一个学生最终的评价要从过程到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全面考核,重过程而轻结果,如项目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勤、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业、技能操作及协作能力设计比例全面考核。

对于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师把好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关口,逐渐形成以指导为主,监管并重的监控体系,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成绩,都要建立一个科学化和人性化并重的评价模式,实现实践过程实行动态管理,逐渐形成集体评议,分段答辩,注重项目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模式。

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1.以就业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要,就是要把以前单一设计人才的培养向综合性营销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等综合艺术设计方向发展,从单一的艺术设计向综合的复合型职业设计方向发展。例如,广告设计专业中的户外广告制作,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与广告生产的企业进行新型产品开发的合作项目,进行作业训练按照阶段进行安排,第一阶段一般为广告设计的基本概念、经典作品设计讲评以及小型案例解析和作业安排,第二阶段就要与厂家合作,搞一个项目开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搞市场调研,另外一组搞设计业务,教师对整个项目作一个计划与指导。第三阶段就要求学生按照市场需要完成设计初稿,接受广告客户验收。最后一个阶段就让学生下到车间,在师傅指导下完成最后设计的产品的喷绘和运输安装,最后还有环境处理和户外的保修。整个教学过程,从基础理论到项目设定,再到市场调研,从客户交流到制作完成,使知识活态化、科学化。

2.项目教学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

项目开发是企业发展的契机,学校在这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企业主要是生产,在人员设备,材料应用和生产制作上有较大的优势,而且企业发展与市场导向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项目开发会深化校企合作,会逐步建立产学结合的合作机制。

项目合作,市场是导向,通过项目合作,会激发企业合作的主动性、转换校企合作的机制,逐步为完善和建立校企合作的各种规章制度提供依据,体现平等合作的办学关系。

项目教学也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变被动为主动,其表现为学生思维敏捷在设计创意方面是一个优势,而市场会使他的创意思维更加理性化,合理化,项目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技术和成本的核算,会出现商业化的问题,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过程,反馈知识信息、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整体,从有用、会用到实用,知识结构都是一个最大的培养,项目完成会带来相应利润,教师可与企业商议,建立项目完成基金,对于过程中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达到企业与学校“双赢”,对于学生参加项目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实质意义上的提高。

3.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双师型人才的构建

项目教学需要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社会需求,才能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策划课程的项目合作方案。所以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实际额情况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对于企业从设计到运营制作过程,作全面了解,特别是熟悉公司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把名家、民间艺术大师请进来,现场讲解和示范技艺制作过程,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指度,专业教师必须每年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3]。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有力保障,现在由于诸多原因,教师基本来源于普通高校,而且许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高学历,这些教师虽然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基本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往往在教学中沿用本科教学模式,这样明显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的特点。另一部分是中专升格教师,沿用比较老化的中专教学模式,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匮乏。所以,选用和招聘企业的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其次与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也是一项有力举措,学院要建立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学习的准入制度。同时学院要在校企合作方面力争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学院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人员需求已在拉大,特别是对于有实践经验的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加之我国目前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于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空间也越来越大。同时,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是实现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途径,这样使实现无缝就业才能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97.

[2]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Z].教育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