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培训的收获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培训的收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培训的收获

篇1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

中图分类号: 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39-1

1 玉米收获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适用性不强

我国幅员辽阔,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区域差异性较大,种植行距不统一。从种植范围看,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六个区,东北、华北北部有春玉米,黄淮海有夏玉米,长江流域有秋玉米,在海南及广西可以播种冬玉米。不同种植品种对株距、垄距有不同的农艺要求。目前使用的玉米收割机对行距要求较高,机械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

1.2 作业效果不理想

大型玉米收获机的收获行距无法低于70cm,与现阶段的玉米种植行距不吻合,而55cm行距以内收获又会造成倒伏,导致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降低,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果。少数自走机型剥皮不净、分离不清、损伤果穗,作业性能不稳定,传动部件故障率高,堵塞现象严重。多数机型无法收获倒伏玉米,有的无果穗剥皮装置。总的来看,玉米收获机质量差强人意,农民使用普遍心存疑虑,质量纠纷时有发生。

1.3 销售价格偏高

目前,四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价格在28万元左右,享受政府补贴也还需要20万元左右。背负式收获机价位在6万元左右,享受补贴后4万多元。背负式收获机每天收获1.3hm2左右,自走式每天收获2.7hm2左右。东北地区玉米最佳收获期限只有20d左右,机具使用率低,单机收获面积小,再加上功率消耗大,直接导致作业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影响了用户的经济效益。农民是农机投资的主体,其购机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减少劳动强度,而是经营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价位高的玉米收获机市场份额会很小。

1.4 售后服务不到位

农机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分布于各地的农民,点多面广,零星分散,给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带来诸多困难。售后服务网络覆盖面如果铺开,一些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导致区域内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比较少,售后服务跟不上。培训环节十分重要,但时间短,且大多为理论培训,实际操作培训较少,机手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培训效果很难保证。待秋收大忙时节,一旦机器出现问题找不到服务人员,会贻误农时,损害购机户利益。

2 对策

2.1 试验示范要充分

玉米收获机能够一次完成摘穗、集粮、自动卸粮、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作业,比人工作业提高效率近30倍,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农机化发展的热点。各级农机部门不仅要在量上做文章,更要在质上把好关,在引进、试验、示范方面下足功夫。农机管理、农机科研、农机鉴定、农机推广紧密配合,与生产厂家一道,共同解决好玉米收获机存在的各种问题,把先进适用、工作可靠、服务跟得上的玉米收获机推介给农民,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2.2 种植方式要统一

推广玉米收获机必须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各地农业和农机部门携起手来,制定农业规划,规范本区域内玉米种植方式,尽量统一行距,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玉米收获机需要兼具秸秆粉碎、摘穗、输送、剥皮等多功能,结构变化空间有限,收获行距很难低于60cm,因此,农机部门要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协作,找准农机与农艺的最佳结合点,把粮食增产与农机增效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科学技术和现代装备在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贡献率。农机设计者和生产者要根据农艺要求,努力提高适应性,满足农民的种植要求。

2.3 产品质量要保证

生产企业一定要从长计议,在产品设计优化上做文章,向农民提供先进、可靠、适用的农机产品,再利用农机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把产品做好做精,把企业做强做大,绝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提供标准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让农民买得起、用得上。

2.4 补贴政策要继续

从提升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角度,玉米收获环节是短板,需要各级农机部门大力推动;从玉米收获市场角度,农民依靠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农民购机用机热情还会逐渐高涨;从当下农民的购买力角度,玉米收获机的造价还是让众多农民吃不消,需要继续在补贴政策的制定上给予适当倾斜。此外,农机管理部门一定应加强宏观控制,绝不能让一些产品质量差、故障率高、使用效率低的玉米收获机进入补贴目录,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补贴目录的严肃性,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执行好、贯彻好。

2.5 售后服务要跟上

农机生产厂家和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培训效果。农机有关部门要抓好组织管理,建立产品质量追踪和召回机制,及时解决农民使用农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有问题的机具,坚决从农机补贴目录中取缔,并要求生产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生产厂家、销售部门等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既重视产品销售,又重视售后服务,组织好易损件的供应,及时解决出现的故障问题,减少机手用机的顾虑。

参考文献

[1] 李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1):101-102.

[2] 张玉秋,李立新.玉米收获机在辽宁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119-120.

篇2

1项目规划

玉田县建立5个1000亩小麦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生产区,遵化建立5个1000亩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片。

2项目内容

2.1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小麦,机械深松、免耕播种(同步施肥)、移动式灌溉、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收获、秸秆切抛还田(压捆)、烘干;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精量播种(同步喷除草剂)、移动式灌溉、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压捆)、烘干。2.1.1技术要点推广小麦秸秆粉碎抛撒覆盖技术及机械压捆技术,杜绝秸秆焚烧;推广小麦和玉米机械化统防统治、玉米精少量免耕播种、小麦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及还田、卷盘式喷灌技术。2.1.2机具选配示范区配备3行自走式摘穗剥皮玉米联合收获机5台、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5台、玉米免耕播种机11台、自走式植保机5台、植保飞机1台、小麦秸秆压捆机3台。2.1.3服务主体及方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服务方式以全程托管为主要形式。2.1.4技术指导农机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玉米机播、机收技术服务队,在玉米机播、机收过程中,深入各示范基地作业现场,做好小麦秸秆粉碎器、玉米免耕播种机、玉米收获机械的调整、维修和作业指导。

2.2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机械化深松、机械化统防统治、花生精少量铺膜播种、卷盘式喷灌、配方施肥、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花生秧机械化回收青贮、花生无菌营养压榨。2.2.1机具选配示范区配备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4台,40马力拖拉机6台,花生精量铺膜播种机16台,深松机4台,自走式植保机6台,花生秧回收青贮机1台,花生联合收获机4台,花生剥壳机10台,花生无菌营养榨油机10台。2.2.2服务主体及方式以农机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全程托管为主要服务方式。2.2.3技术指导农机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花生机械铺膜播种、机械收获技术服务队,负责花生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服务、培训与指导,做好机械的选型、维修使用及保养服务。

2.3宣传培训

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以及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玉米、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召开动员会议,召开全市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各项工作措施;三是集中培训,由市农机管理站、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并邀请相关农机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对参与项目实施的乡镇、村领导干部及农机、农艺管理技术人员、参加项目作业的农机合作社社长进行集中培训;四是分散培训,由市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组成粮油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小组,深入示范区所在乡镇,对乡镇农机、农技管理技术人员、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进行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

2.4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部门牵头,乡镇密切配合,引导农机合作社与示范村进行有效对接,签订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合同,示范点实现“六个统一”生产模式,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农机深松、统一机械铺膜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统一秸秆、花生秧回收利用,保证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稳步推进。

3经济效益

以提高产量与降低成本支出合计作为经济效益统计方式,玉田县产生经济效益165万元,遵化市产生经济效益158万元。

4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技术操作水平,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速全市的小麦、玉米、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农艺结合,从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5生态效益

篇3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S2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23

1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不申请落户

根据调查摸底,多数县市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有将近50%没挂牌就投入作业,给农机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现实中有相当比例的农业机械不申请登记直接参加作业,分析原因:一是养机户法律意识不强,认为自家买的机械主要从事农田作业,相当于牛马一样,没必要挂牌;二是农机管理人员少,面对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养机者实施管理力不从心;三是执法难,农业机械作业季节性强,时间有限,加之在田间作业,执法时驾驶员不配合,又没有强制措施保障执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执法效果。

1.2驾驶操作人员无证操作现象普遍

根据国家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操作人员应先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驾驶操作证才允许作业。实际情况是一半以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没参加过培训,无证操作。究其原因:一是很大一部分养机户认为农业机械操作比较简单,且在田间作业事故率低,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财力参加培训,农忙时一家老少齐上阵,全家人轮流操作,不可能每个人都办证;二是养机者之间互相攀比,在农村个别村农业机械数量不少,但驾驶操作者都没有参加培训,都无证操作,形成了你不办证我也不办的不良风气,导致不参加培训和无证操作现象普遍。大量没经过培训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从事作业,给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1.3缺少农机检验设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检验率低

《道交法》和农机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年度检验,检验合格后从事作业。实际工作中受人员、经费等条件限制,加之养机户不配合,年度检验率不足50%,许多技术状态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仍在从事作业。农机管理部门由于经费不足,没有标准检验设备,大部分靠人工检验,检验结果不规范。

1.4收获机械增幅快、事故率增加

发生的农机事故拖拉机所占比例较大,但从近两年所发生的农机事故看,秋收季节收获机械发生的农机事故直线上升。主要原因是: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调动了购机者积极性;还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连片经营、农村劳动力减少、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秸秆还田等因素,导致收获机械保有量剧增。某县2012年各种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00台,2014年增加到1000台以上。大量收获机械购置后立即投入作业,而操作人员培训却没有跟上,常见的无证驾驶、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的连使用说明书都不看就上岗作业,安全隐患突出。了解到一起玉米收获机作业时发生事故,机主在没有切断动力的前提下违规排除堵塞故障,被机器搅入致死。据说该人新买一台玉米收获机,为着急挣钱不去培训,只是到邻村养玉米收获机的朋友处咨询一下操作技术,便驾驶自家车给他人作业去了,最终酿成惨剧。2014年秋天此县收获机械发生致人死亡事故三起,伤残两起,给当事者经济、精神造成了重大损失。

2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营造遵章守规的氛围

农机安全生产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贯穿整个农业生产活动。要实现生产全过程安全操作,安全宣传工作必先行。县、乡、村各级政府及农机管理部门从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投入,除开展常规宣传教育外,针对农时季节特点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工作要长期坚持,面向所有参与农机作业人员及家属,不搞一阵风,不留死角。宣传要采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有说服力。通过宣传教育达到农机作业时人人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杜绝违法违规现象。

2.2提高挂牌率、持证率、安全检验率

农机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养机户家中,通过宣传法规,细致工作,周到服务等便民措施及国家给予相关政策,使购机者配合办理相关手续。如当前实行凡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必须注册登记;参加驾驶操作培训通过阳光工程财政补贴不收培训费;实行免费安全技术检验等,有利于提高挂牌率、持证率和安全检验率。

2.3加大田检路查执法力度

篇4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9-1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近2500万公顷。但是机械收获率仅5%,发展速度比较慢。当前虽有不少玉米收获机械已经应用于生产实际,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1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我国玉米生产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同时也是玉米最大的消费国。玉米用途很广,可作为粮食、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上升,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问题。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玉米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很大,农民劳作非常辛苦,亟盼通过实现机械化改变生产条件;同时玉米收获用工多,成本高,使用机械可以降低生产投入;在人工收获玉米时有的农民为了减轻劳动,玉米秸秆选择焚烧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产业,人工作业已经很难满足农忙季节抢种、抢收的要求。因此,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 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瓶颈

2.1 种植模式因素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一般是根据固定的某种农艺耕作模式(如行距、株距)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多数要求对行收获,但是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的各不相同,有垄作、平作、套作等形式,且种植的行距差异很大,收获时玉米茎秆和籽粒水分也有较大差别。行距的不规范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2 农机产品生产水平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化由于起步比较晚,产品的生产、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都存在着性能和质量问题;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可靠性比较差;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很多存在着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

2.3 经济因素的制约

2.3.1 投资见效晚 由于作业时间短,效率低,购机户收入不高,玉米收获机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制约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这是阻碍玉米机械收获推广的最大障碍。

2.3.2 资金限制 玉米收获机械属于大型农业机械,价位比较高,多数农民资金有限,没有购买能力,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推广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也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2.4 国家政策的制约

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高。近年来,国家虽然逐渐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扶持,加大了粮食种植、农机购置等方面的补贴力度,但是在农机的选购、应用以及农艺、农机结合方面对农民的引导、示范、扶持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3 未来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玉米收获机械化,且逐年加大了对玉米机收的科研投资和购置的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收获机械性能日趋可靠。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3.1 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和农艺的结合

在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应积极培育、引进成熟度、结棒部位一致,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良玉米品种;引导农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机播与机收行距要相适应;倡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2 做好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

尽管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新型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设立科学规范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园区,强化试验、示范作用,降低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风险,辐射带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从而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健康的发展。

3.3 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农机部门要从服务环节加强技术保障,及时提供气象、地理信息,使作业避开阴雨天气,积极组织引导玉米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同时理部门要结合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经验,切实加强对玉米机械收获的组织和引导,开展有效的跨区流动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缩短机械投资的回收期,增加农民收入。

3.4 注重机手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的售后服务工作

篇5

1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阿荣旗农机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机械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阿荣旗总人口32万人,土地面积31.4万公顷,农机具拥有量134512台(套),拖拉机驾驶员23400人,其它机具操作人员1763人,农机专业合作社130家。随着各项先进适用的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的应用到农牧业生产中,农机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我们的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监理等工作多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市农机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我旗农机人虽然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但还是有偏远山区的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安全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只在田间作业不上道路行驶,不愿参加技术培训,不懂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懂违章载人,人货混载的危害性,导致无驾驶执照,无牌无证行驶,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农机培训采取的措施

2.1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我们阿荣旗的农机培训工作,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都为农民举办多次多起农机各类培训班,如拖拉机驾驶员、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机修理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了方便群众我们有时将学习班办到乡镇、村屯和农户的炕头上,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讲农机安全法规、机械常识、还聘请有关专家讲土地流转知识、务工常识、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等,以及新机具的安全操作、修理,拖拉机故障分析等。

2.2建立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我们的农机推广机构是受自治区农机化局认定的,我们的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责,是国家推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承担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等公益性职责,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无偿农业技术服务。我们推广站公益性地位明确,有培训教室、仪器设备、示范样机、交通工具、运行机制完善。建立推广人员知识更新长效机制。我们农机推广员农闲时是教员,培训各类农机技术骨干和拖拉机驾驶员,农忙时就是农机推广员,辛勤工作在备春耕、抗旱、春播、秋收的第一线,我们推广员首先掌握机具操作、保养、维修、机械性能等,我们动手能力强,理论不脱离实际,能高质量的完成农机培训和推广任务。

2.3发挥农机培训的作用我旗农机化程度发展较快,由于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解放大批农业生产劳动力,农民为了发家致富也知道玉米、土豆等作物,投入少、产出高,但是由于秋收时太费工费时,听说有玉米收获机械,土豆收获机械,但不知道效果如何,还不懂技术,通过我们大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知道购机国家给补贴,参加技术培训不花钱(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优惠政策扶持),我旗在,旗委旗政府的关怀下,在各农机厂家的支持下,旗农机主管局和农机培训推广部门十分重视农机培训推广工作,每年春季都开机具展示会,将真实的多种机型数据展示给农民,将机具的性能特点介绍给农民,秋季到田间地头召开农机收获机具现场会,我们单位自己购买推广样机,由我们教师(也是农机推广员)亲自驾驶,在各村、屯的田间里,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农民从现实中了解农用机械的真实性,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使用的交流农机运用技术场所,促使他们学习农机技术的热情得到进一步发挥,把农机培训同农机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对学员进行现场演示,试验示范,技能实习,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充分地融合起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技能能力,进一步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样让农民心理有了底。在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动下,几年来我旗,玉米收获机械,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等保有量大量猛增,这样就出现了劳动力剩余问题,在农机事业快速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思想下,农民不满足一家几十亩土地的收入。他们有的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别人,有的联合其他有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更多的土地,有的人外出务工,有的给有机户打工(因为自己有技术,有能力),这样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农民;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分析;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31-02

春油菜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栽作物,也是该区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本着因地制宜和实际、适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知识培训,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入户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掌握和获取当地主导产业的丰产栽培技术[1-4],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系到春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为了深入了解高寒山区春油菜生产发展现状,掌握农民在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种植、科技服务和培训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农业科技培训方案,笔者对参加青海省农牧厅举办的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的33名鲁沙尔镇白土庄村的农民学员,从油菜种植品种、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等重点生产环节的技术选择和应用状况进行了需求调研和分析。

1 基本概况

鲁沙尔镇白土庄村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俗称脑山地区),海拔2 700~3 200 m,绝对无霜期110 d左右,年降雨量500 mm左右、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全村共208户,808人,劳动力527人。耕地面积128.4 hm2,人均近0.16 hm2,人均纯收入2 313元。农机拥有量235台(部),其中拖拉机171台、联合收获机2台、旱作沟播种机22台,免耕播种机1台、马铃薯种植机6台,马铃薯挖掘机1台,综合机械化程度43%。2011年种植油菜66.67 hm2、马铃薯33.33 hm2、小麦20 hm2,其他8.4 hm2。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 690、33 255、3 420 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2.1 现状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

2.2 存在的问题

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 500~3 150 kg/hm2,最高的单产达4 275 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3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

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4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4.1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渠道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 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 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 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 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 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

4.2 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5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需求与启示

5.1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按照“一村一品一校”的农业科技办学模式,围绕以下5个方面在村级建设农民田间技术学校。一是提高学员科技意识。讲授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农业高效安全种植技术。二是提升学员主动意识。学会与相关部门、机构的联系技巧,学会主动搜寻科技技术信息。三是畅通技术服务和信息渠道,方便科技服务部门对农民及时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和答疑解惑,方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信息。四是培养农村专业技术能手和乡土专家,依靠身边的能手和专家进行带动,给农民传经送宝贵经验。五是以点带面,以面辐射,带动和促进全村乃至整个地区油菜产业的发展。六是各有关涉农部门间相互协调和配合,积极推进春油菜这一当地主导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2 集成农业优势资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

一是发挥农业部门的人力科技资源优势,组织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术需求对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二是发挥好农业科技相关政策性扶持和奖励,使更多农户享受农业科技惠农政策,如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等;三是通过科技入户项目培育科技示范户,提高其技术传播和示范能力。种子、农资部门增加和扩大优良新品种、新农药的供应网点和供应范围,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和高效、广谱、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新农药、新技术;农机部门增加油菜机械化播种、收获机具的保有量和按时到位及其技术应用;农技推广部门组织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综合节水、植保、田间管理等配套技术,以提高高寒山区油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6 参考文献

[1] 农业科技培训应对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2(14):5.

[2] 滕卫双.河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思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44-22745.

篇7

一、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状

__市辖7镇3个办事处,405个村,共有耕地面积6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20__年,全市完成机耕地55万亩,机播42万亩,机收71万亩;全市小麦生产的耕、耙、播、收、植保机械化作业面积均达到98%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81.6%,率先在全省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山东省农机化示范区。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全市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花生4103亩;大蒜4844亩;大葱2680亩;大姜475亩;马铃薯3361亩;地瓜201亩。但由于我市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起步较晚,加之农民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使用认识不够,机械化生产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要。目前,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共有马铃薯种植机械两台,其中,开沟机1台,覆膜机1台,马铃薯机械种植面积150亩。部分镇曾对花生收获机械进行过试点推广,由于效果不理想,花生收获机现都已报废,无法正常使用。

二、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过低的原因

1、研究推广资金不足。科研生产推广部门,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很好的研发和推广,而一种机械的研制生产和试验示范推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需要大量的开发经费,靠科研生产推广部门自筹很难解决。

2、机具的适用性不强。我市部分镇曾对花生收获机械进行过试点推广,由于花生收获机械的性能效果不理想,导致收获破损率较高,效率不高,费时费力而效果却不好,不能满足种植户的要求,示范推广不成功,农户都不愿购买使用,连已购机械也都停用报废了。

3、农民认识力度不够。我市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分散,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较小,习惯了传统的耕种收方式,认为没有使用机械的必要,对经济作物机械的了解相对较少,造成农民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认识不够,仍沿用传统的耕种收手段。

三、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不仅能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省工、省时,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各级应高度重视经济作物机械化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投入,加大机具科技创新力度。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化前期投入大,发展初期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必须有资金支持和鼓励引导才能发展起来。建议:一是争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发挥农机部门的主导作用,组织科研、生产等单位,针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科技攻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重点是引进机具并消化吸收及关键机具的开发研究。二是依靠政府对机具进行补贴,扶持引导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种植、收获机械,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或示范点,带动辐射附近组织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三是注意培养经济作物机械生产龙头企业,为机具的研制开发提供生产保障和物质保证,并保证机具的社会需求。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230-01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在玉米摘穗后将秸秆切碎直接抛撒在地表,通过进行旋耕、深耕等方式将玉米秸秆翻入地下或覆盖于地表,实现改土培肥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措施。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措施之一。应用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夏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促进下,夏县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3714kW,拖拉机1457台、收割机763台。夏县农业机械化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①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46.941万元,扶持农户735户,补贴机具871台。②在农机监理方面,完成检验机车701台、机车报户93台,办理农机驾驶证227人。③在农机化生产方面,春季投入4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1300台(套)配套农机具参加春耕春播生产,完成旋耕整地面积达2133.33 hm2,深松作业面积达666.66hm2;“三夏”期间共投入42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拖拉机参加全县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完成小麦机收面积达2.13万hm2。玉米播种面积达2.46万hm2;“三秋”时节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项目,完成面积0.6万hm2,补贴资金270万元;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达0.2万hm2;全县机械化收获玉米面积达2.46万hm2,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98%。④在农机深松整地方面,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面积达666.66hm2,补贴资金25万元。⑤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新增农机大户5个,并对原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将原有的35个合作社进行了整合,充实完善了全县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基础设施、制度机制、台账管理等。⑥在农机推广方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机推广服务网络,特别是每个行政村都确定1~2名村干部专门负责农机推广工作;新增小麦收获机35台,玉米收获机30台;推广了电动农机和农用植保无人机械新技术。

2 夏县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2.1 夏县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夏县成立2016年中央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机局。承担项目任务的乡(镇)政府、村委会责成专人负责此项目工作,落实作业任务、组织农机户、农业作业服和组织进行作业和面积核实工作。(2)搞好技术服务,加强宣传培训。夏县农机推广部门根据2016年中央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实施需要,做好项目实施人员的技术培训和项目管理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和优越性,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科普单行材料,及时发放到种植户手中。(3)严格资金管理,认真监督检查。夏县农机部门建立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贴档案;财政部门建立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作业补贴资金使用台账,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区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的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2.2 夏县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认识不够。目前,农民对收获兼还田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不是很了解,认识不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农民乱堆乱放玉米秸秆,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如果焚烧秸秆,就会产生大量的浓烟,造成或加重雾霾,污染环境,使人感染疾病,或引发交通事故。(2)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质量不可靠或售后服务不到位。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玉米联合收获机质量不过关。②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经销商不重视售后服务,不能及时供应零配件或提供“三包”服务,从而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③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多数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从而给机手维修机具带来不便,增加维修费用。(3)玉米根茬出现残留。目前,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只是把地面以上部分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撒在田地上,而地面以下的根茬仍然保留着,从而造成玉米根茬残留,粉碎的秸秆翻埋不深、覆盖不严,影响机械播种作业,也影响农民应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积极性。(4)玉米秸秆还田质量不稳定。玉米秸秆还田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玉米秸秆还田深度不够、抛撒不均匀、长度太长。这样,不仅会导致玉米秸秆与土壤融合效果不好,影响后茬作物播种,而且导致种子与土壤接触不良,影响养分的供应,使作物后期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作物减产。(5)政府对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扶持力度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推广应用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投入机制不健全,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相对不大。(6)播种行距影响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尽管各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可实现不对行收获,但是,由于农民种植的土地大多是小块地,甚至是不规则的地块,所以播种机播到最后一趟必须对垄重播,打乱了种植行距,导致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法插入行内收割,影响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3 进一步促进夏县机械化玉米秸还田技术推广的对策和措施

(1)加大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扶持力度。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新技术。为此,政府应当健全投入机制,对推广应用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实施优惠政策,把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工作作为考核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2)提高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质量。农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好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械质量关,让农民能真正买到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产品。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械销售部门要在玉米收获前,配齐、备足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械零配件;在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中,要提供高效、快捷的“三包”服务。及时向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还田机械生产企业反馈产品使用情况,促使其改进机械结构,提高结构部件的互换性。(3)完善玉米秸秆还田机械以及配套机械技术。针对玉米根茬残留,粉碎秸秆翻埋不深、覆盖不严的问题,生产厂家要研制玉米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具。同时,目前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同步发展与其相配套的深耕和破茬机械化技术。例如,配套缺口圆盘耙用来破茬,切碎残留的根茬;配套深耕犁进行深耕,保证玉米秸秆实现“翻埋深、覆盖严”的效果。(4)加强农机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要加强玉米秸秆还田新机具选型引进,搞好演示及作业现场会,对机手做好技术培训,提高其应用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水平。(5)完善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要把握“秸秆细碎、混合均匀、适时提早、耕深适宜、覆盖严密”等实施要点。“秸秆细碎”就是均匀粉碎玉米秸秆,使玉米秸秆的长度达到3~6cm的要求。“混合均匀”就是将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好,尽量达到均匀一致。“适时提早”就是适时提早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以充分利用玉米秸秆中的水分。“耕深适宜”就是翻耕玉米秸秆的深度以25cm左右为宜,可与机械深松结合,深松应每3年实施1次。“覆盖严密”就是适时进行镇压,将土壤中的大缝隙消除,严实土壤。

篇9

2009年,青海农机化工作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关怀指导和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机化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六个持续快速增长”、“三个不断提高”和“七个方面亮点”。

——六

个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二)大中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三)小型拖拉机持续快速增长

(四)特色产业机械持续快速增长

(五)农机配套机具持续快速增长

(六)青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机械快速增长

今年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较上年分别增加798万元、76万元和52万元,增幅分别为193.69%、108.57%和61.18%。补贴资金的加大,将促进青南地区农业机械的快速增长。

——三个不断提高

(一)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

——七方面亮点

(一)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0.81达到1:0.85。农业机械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功能结构、区域结构、经营结构明显改善,大中型、优质的农业机械增加较快,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资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务功能在扩大。

(二)加大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力度

油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一项工作。针对我省杂交油菜面积大,收获难,浪费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机械化收割难题,加大技术推广力度。今年,我们配合企业在互助县举办了油菜收割机现场观摩会,为今后油菜收割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购机补贴中,我们将油菜收获机械的补贴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获机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

(三)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加快推进

今年采取累加补贴的办法,将马铃薯机械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到50%,重点补贴发展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已补贴该机具199台。预计今年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面积将达到5万亩。

(四)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促进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全省现有经工商部门批准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协会)21个,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就有9个。为了加快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按厅里要求,今年省农机部门派专人领办门源县北山农机协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牧业的生产。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二、三

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农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

(六)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展顺利

今年安排省财政资金50万元,开展平安农

(七)我省农机企业的农机研发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乐都光明农机公司在开发马铃薯、大蒜收获机的基础上,今年又研发了起垄机,适合山地的小型履带式马铃薯收获机和玉米脱粒机;民和县农机厂生产出了手扶拖拉机带动的免耕播种机;青海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了环保灭鼠器。

二、2009年农机化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

主要特点:一是动手快、起步早。今年2月份,我们就对春播较早的12个县提前启动了购机补贴政策,4月份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比去年提前了1个多月。二是购机补贴目录的制订更加符合我省的实际。今年的购机补贴目录中,对挤贮奶设备、保护性耕作、卷帘机、马铃薯种植收获、微耕机等机具给予了累加补贴,加大了这些适合我省农牧业发展机具的推广力度。三是加快了资金结算进度,加强了信息上报进度。今年我们平均每月结算一次购机补贴资金,按农业部要求每半月报一次资金结算表、购机补贴进度表和购机补贴信息。四是加强了监督,督促经销商做好售后服务。今年我们到湟中、化隆、互助、门源等地检查购机补贴工作,及时纠正了一些地区不正确的作法,并对农民的所有投诉事件,均给予了解决。对购机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五是今年的购机补贴工作向各农牧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各农牧场今年享受补贴资金500万元左右,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六是为进一步做好农机补贴工作,规范经销商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青海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经与省农牧厅相关部门商讨并征求了财政厅和经销商的意见后,已印发全省贯彻执行。七是在四月份召开的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认真总结了几年来全省购机补贴工作,肯定了成绩,交流了经验,对前三年购机补贴实施好的先进县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抓好农机新技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三)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经营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空壳”问题

(五)认真抓好机械化田间生产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农机管理、推广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重心下沉,努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是今年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全省2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机具全,技术精,组织有力等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区服务,不仅作业质量好,而且效率高,在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六)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集中优势推广重点技术

随着我省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们在继续抓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入少、收效快的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蚕豆点播、垄膜沟植、旱作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点播等技术推广的同时,加大了保护性耕作和结构调整之后形成的主导农作物杂交油菜、马铃薯、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现代农机装备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发展、重点突破。

(七)加快了温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

(八)充分发挥职能,搞好农机质检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对农用挂车、犁、播种机、脱粒机、旋耕机等9类产品61批次,105台农牧机械进行了检测,出具鉴定、检测报告61份,检验合格率100%。对初次进入农机补贴目录的部分农机产品进行了地区适应性鉴定,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进行了质量、价格、服务跟踪,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专项质量调查,调查机具46台,走访用户133户。

总的来看全年农机化工作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贫困地区农民购买能力有限,农机购置补贴比例较低,有的地区工作经费不能保证,影响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二是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偏低,使得地方选择补贴的如脱粒机、小四轮拖拉机等产品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累加补贴量偏少。三是农用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上升。四是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五是农机维修管理工作落后,差距很大。

三、2012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一)发展目标

(二)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争取更多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狠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一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化品种结构。二是着力调整农业机械品质结构。三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狠抓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一是抓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农机手培训,搞好机具安全检查、维修保养及服务,大力推广普及节本增效和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搞好农机化生产。二是抓好信息服务,重点抓好农机跨区作业等。三是积极抓好农机化生产。四是积极培育新兴农机作业市场,引导开展马铃薯种收、油菜机收等作业。

3、围绕提高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狠抓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一是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技术。二是抓好湟中、互助两年部级农机示范区建设。三是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四是支持机具研发工作,对我省的农机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提高其创新研发能力。

4、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抓好全膜玉米、马铃薯机械化技术推广。

5、围绕提高农民素质,狠抓农民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和农用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尤其是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各项农机化培训工作,强化各地农机学校培训主阵地作用。

篇10

1适合黑龙江省的农机化新技术

农机化新技术是根据农业具体生产环节的需要,研制新型适用的农机具及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满足广大农业需求者的需求。

1.1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

针对我省大豆生产模式,在推广大型拖拉机精细整地、大豆精播单粒下种、药剂灭草免中耕、机械收获等重点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技术、垄三栽培技术、气力式播种技术、覆膜播种技术的推广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大豆规范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新模式。

1.2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针对我省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种植制度,推广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水稻规范化育秧及机插秧技术,水稻机械除草技术,水稻联合收割机械化技术、产地烘干与加工机械化技术。

1.3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结合我省玉米主产区不同品种、种植制度和生产条件,推广玉米免耕深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设备。在大力推广悬挂式玉米收获机的同时,搞好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不断完善我省玉米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各环节配套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应用,逐步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4甜菜生产机械化技术

甜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整地、播种机械,育苗移栽及中耕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其中育苗移栽技术是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量的方法之一,开展甜菜移栽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5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

针对马铃薯生产条件及特点,重点推广适宜的薯类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与配套作业机械。

1.6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黑龙江省旱作地区,大力推广以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深松、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装备。积极探索适宜黑龙江省的技术路线及主推机具产品,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机制。

1.7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对靶喷施、弥雾施药、无滴漏喷杆喷雾施药等新技术与配套机具装备。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优势农产品产区,重点推广精密喷洒、雾滴防漂移及智能化施药技术与装备。

1.8农机节能技术

宣传农业机械使用技术,增加农机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增强农机手科学的维护保养技术和知识,使广大农机手掌握节能技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推进农机检测技术,保持农业机械良好的技术状态;制定农业机械能耗标准,积极开发普及精量作业、变量作业和多功能作业农业机械产品和技术,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减少作业中的能源消耗。

2推广探索

2.1农机化新技术推广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先进适用的农业装备及配套的机械化工艺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通过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新技术推广的探索

2.2.1建立新技术推广的投入机制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农机部门承担的购机补贴、优粮工程、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科技示范场等中央及地方资金项目,开展新机具选型、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2.2加强新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

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模式,改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提高人员队伍素质,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场、农民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体系。结合黑龙江省特点和区域优势,拓展农机新技术推广领域,探索和创新推广机制。

2.2.3推进农机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

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为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服务。

2.2.4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服务水平

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2.2.5组织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和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切实发挥农机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人才、技术、设施等优势,开展适应农民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