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策略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研究 概念教学 思维 兴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教学策略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计算能力的主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立足于更高的教学制高点,囊括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各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策略主要是从一个具有策略性和主导型的大方向出发,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教学方向。它包括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制定的主要教学方针,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即研究教师如何更好地“教”,也探究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学”。教学策略是凌驾于一般性的教学方式之上的,它以统领性的教学纲领和教学目标,使得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的、适宜的教学方式,帮助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师的具体教学需要,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策略:一是针对于理论知识教学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二是与数学教学思维相关的思维启发式教学策略;三是针对于小学数学的计算和解题部分,教师可以采取的探究式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案例,分别讲述这几种教学策略的应用性。
首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遵循“言之有物、述之有理”的原则,必须加强实证和案例的作用,来增强数学概念的说理性,确保学生了解到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是所有数学解题方式的本源依据,重视数学概念教学才能扎实小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为更长远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们吃透数学概念,透过各种实证和案例的探究和认识,深刻理解到概念的本质。比如说,教师在讲到分数这个概念的时候,不能仅仅用文字描述来解释分数的意义,而是要在小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案例中举出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实证,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分数”、“分子”、“分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情境,如平时家里的水果是如何分的。教师可以从“切西瓜”的歌谣中让学生们明白分数的含义。比如说,“一个西瓜圆又圆,一半给你,一半给我”。那么,每个人都得到了两份之中的一份,即我们都得到了二分之一,两个二分之一相加起来,又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西瓜。正如将被切成两半的西瓜合起来,又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西瓜一样。那么,以此类推,西瓜可以被切成四份、八份,每个人可能得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或者是八分之二,而八分之二又等同于四分之一,因为它等同于两个八分之一的西瓜合并起来。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分数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数字,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相关的教学工具帮助小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比如说,教师可以用PPT演示“切西瓜”的动态或者静态演变过程,每一刀都可以改变分子和分母,或者让小学生们用撕纸片、切苹果、分橘子等方式感受分数的数学概念和生活意义,让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掌握这个即简单、又有趣的数学概念。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和规律,这些数学规律的教学一般都采取启发式的探究教学策略,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探究环节中,教会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重点和客观的数学规律。比如说,图形教学中,我们知道数学的三角形具有很多性质,如“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即“勾股定理”。另外,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性质也是重要的 图形性质和特点。教师要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性质,并且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就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遵循相关的教学要求,以一种探究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学生们带入到奇妙的数学世界中。以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明确教学探究的“点”,即三角形的各个性质,然后以案例引入的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接着让学生们在教学探究中体会三角形的性质,不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总结探究结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比如说,教师先让学生们对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木架结构,试着移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条边,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在外力情况下改变原有形状,而三角形则会保持稳定的形状,说明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角,对比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是否拥有相同的内角和,验证结论。“勾股定理”的验证也是如此。最后教师应用课本知识,带领学生们走入课堂知识探究环节,共同证明“勾股定理”,并且对于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想法都作出一定的解读和评析,激励小学生们对数学探究式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开创新思维,学习新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采取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增强小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计算和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之一。教师采取探究式教学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们在探究具体的教学情境过程中,掌握笔算、口算和心算等计算能力,并且将计算能力运用到具体的题目情境和生活情景中,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霞.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2
一、“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必须摒弃“教师讲解,学生应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教学,教师应该加强课程内容方面的决策,不再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刺激和激活创新思维的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活动。首先,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保持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以深化和实践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双主立体互动” 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
(一)“双主立体互动”教学的含义 《管理会计》课程“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互动理念和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按照知识性、实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相互反馈信息、相互督查改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见图1。
(二)“双主立体互动”教学的模式 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1234’”:“1”指一个核心,即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2”指二个互动主体,即学生和教师;“3”指三个教学策略,即立体互动中的问题教学策略、启发式讲授策略和案例教学策略;“4”指四个教学设计要求,即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依据以下四个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脑与外界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不仅是行为的变化,也包括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需要考虑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来驱动和维持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更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而获得。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和教师探索协商,彼此互动,突出强调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解决问题,以获得管理会计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种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即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即激励所发挥的力量取决于效价(对奖酬价值的认识)和期望值(对努力、绩效、奖酬之间关系的认识,即通过努力达到绩效和该绩效导致个人所需特定结果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M= E×I×V,即:激发力量=绩效期望×奖酬期望×奖酬效价。因此,构建“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绩效的关联、强化绩效与奖励的关联并提高效价。
(四)教学互动理念 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理念。
三、“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管理会计》课程“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相互督查要求,形成一种循环双赢多向的“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导互动关系最为关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学习效率的评价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导、疏导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应突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优势。
(三)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关键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和出发点,否则教师准备得再好、具备再好的物质条件,其结果都要打折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已成为摆在许多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调查,并借助各种理论来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以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帮助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因此应尽可能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教学策略 即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进展中的实际情况精心、灵活地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强,但当前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会发现问题。因此,应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首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每一章都应该是以问题开始,先通过不起眼的生活问题以小见大,延伸到企业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二)启发式讲授策略讲授教学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才能使讲授成为“启发式讲授”。在启发式讲授中,教师通过讲授教学,重在引导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新旧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使教师讲授的内容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启发式讲授时首先需要注重知识的合理组织。管理会计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内容繁杂,这就要求讲授时,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突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生长点,以此为基础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和已有知识去生成新知识,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新知识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自然生长,从而自然形成组织良好的知识结构网格。启发式讲授还要非常注重过程教学,恰当把握过程教学的实质。“过程教学”是摒弃仅仅以获取静态的结果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是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必要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体验过程对自己的思维启迪,感悟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因此在管理会计核心知识讲授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暴露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以及形成问题、寻找方法的思维过程。通过启发式讲授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教学无疑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使各种知识的运用相互交融,通过知识的整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案例往往来自生动的实践,有情节、有细节、有现实,能够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此外,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相互之间的观点交流和争鸣,可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是首次涉足该学科领域,以掌握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知识面较窄,因此,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选取不易过难。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及与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衔接,采取先易后难,先专题型案例后综合型案例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案例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研讨,让学生根据有关的理论、规则和知识等进行案例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表征案例反映的问题,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运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准确表述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广泛存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既对学生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又是检查课程计划、教学程序以至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双主立体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中,评价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热情,学习方法和处事能力,以便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在考核形式方面要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基本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实用型、开放式、一体化的考核体系,以增强成绩与个体努力的关联性。具体做法是,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70%)和学期平时成绩(30%)构成。理论考试成绩采取书面闭卷考试方式取得;平时成绩取决于出勤率、课堂表现、个人所提交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小组内发言讨论表现及案例讨论表现等。具体来说个人提交资料与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占10%、出勤率及课堂表现占10%、发言讨论及案例讨论表现占10% 。整个教学体系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外社会实践。因此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培养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具备一定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建设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0QG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策略 案例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袁振国,1998)简而言之,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不同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较之教学模式,有更大的灵活性,下面谈谈我在课堂中是如何应用教学策略的。
一、情境教学策略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在教学活动中,我曾经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进行教学,但发现这样往往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情境教学却能改变这一困境。得当的情境把生涩的生物知识溶解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另一方面,拉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案例:必修Ⅰ模块“细胞分化”的教学。
新课伊始,采用多媒体课件,借助细胞分化的Flas,让学生体会分化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形象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这比照本宣科地背诵书本上的分化概念更行之有效。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联系生活,把细胞分化比喻成社会分工,旨让学生体会分化后细胞结构功能都有所改变,但其本质遗传物质未变,类似社会分工,通过与现实的联系及多媒体的视音频功能,共同创设逼真、吸引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整个课堂气氛一改之前的沉闷,变得生动活泼。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教材更抽象、概括和综合,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通俗地说就是找“共鸣”,即从已备的知识经验出发理解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我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有着深刻感触。
案例:《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摇 ?摇?摇蛋白质》的教学。
对于这节内容,我总觉得无从下手,特别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每次讲解这一知识点,总有学生眼神中流露出疑惑:似乎对我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曾经使用多媒体辅助,但收效甚微,回顾之前失败的经验,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法为学生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相关、一种共鸣。于是我想到项链的制作过程与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把氨基酸比喻成珍珠,把蛋白质比喻成珍珠项链,把肽键比拟成珍珠之间的连线,之后我改进方法,让学生扮演氨基酸,用互相牵手的过程代表其脱水缩合过程,让学生通过平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感知与新知识产生共鸣。当然先行组织者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教学前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选择的“先行者”要恰当适宜。
三、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遁之于无形。在生物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将其穿插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塞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有当学生出现“愤悱”并提出求教要求时,教师才实施启发。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资料分析“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
当题目抛出来后,学生无从下手,都在思考到底用什么知识解答?这时我把握学生“愤悱”的时机,提问:“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并及时让学生回忆作答――主动运输,接着提醒:“那这题与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是否有关联?”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待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请学生作答,学生仍然没有思路,我继续引导:“主动运输的特点是?”学生作答:“能量与载体。”这时候很多学生茅塞顿开,我请学生回答:“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有关:水稻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多,而番茄细胞膜上运输Si4+的载体蛋白少。”这是我课堂中的一个片段,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当然使用启发策略时教师应把握启发的度及提出问题的时机和学生的状态,使启发真正行之有效。
四、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案例:探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教学
首先向学生介绍DNA复制的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式复制;创设问题情境,逐渐缩小探究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随后让学生分为三组,利用三个模型分析实验结果,再与真实实验结果比较,得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最后进行整合与应用,及时进行习题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如DNA复制n次后最后形成几个子代DNA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
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明确学习任务,适当给予指导,并对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千万不要为了“自主”而“六神无主”,使整个课堂成为一盘散沙。
五、动机教学策略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影响对知识的汲取。因此,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教学重点所在。
案例:植物向光性现象的教学
课堂中首先向学生展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黄山的迎客松),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提问:“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随着知识的讲解,学生逐渐明确向光性的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时及时进行课堂训练,以各种处理后的胚芽鞘为实例,让学生判断其生长状况,学生十分踊跃,答题正确率很高,这时对学生加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内驱力,在课堂中不断增强其学习动机,使学生喜欢学习,乐在其中。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尝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驾驭它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但没有一种教学策略是万能的,因此一方面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等,另一方面面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应对。
参考文献:
篇4
1.学生学习目的不相同,学习的主动性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喜欢小孩子,对幼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因此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总是希望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还有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兴趣甚至对小孩子十分反感,但在家长的坚持下才不得不选择这一专业的,因此她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充满敌意,别说主动学习,就连必须上交的作业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完成。
2.学生缺乏教师的认可,自信心明显不足。有的学生一直以来被扣以“差生”的帽子,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法继续升学而不得不就读中职院校的。她们往往认为自己天生就不聪明,无法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因此不会用心读书、学习知识。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1.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种专业领域的科学,其研究涉及认知、行为、人格等多方面,目的是为了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同时还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相对实践课来说,显得枯燥,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因此,她们常常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中职生现状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如下策略:
1.启发式教学策略。填鸭式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就长期效果来看优势远不如启发式教学。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一种方式是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写出在你心目中小孩子有哪些独特的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既可以了解到她们对问题的认识情况,又可以调动她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另一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开发区”,同时训练了她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例如,在讲解时间知觉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新入园的孩子哭着问你“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时应该怎样回答。这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大多积极动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我问:“小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该怎么回答?”学生答:“妈妈四点钟下班。”我问:“小孩子继续问什么时候到四点钟,又该如何回应?”学生答:“……”此时,学生没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引导道:小孩子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清晰,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们有时间有大致的概念呢?学生们答道:“他们熟悉的事情。”随着引导和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了“吃完晚饭妈妈就来接你回家”这个比较恰当的答案。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讲授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现在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的特点,比起传统的讲授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学生实践经历较少,对幼儿的了解不够,只依靠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她们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况,笔者播放过一部叫做《幼儿园》的纪录片,该片呈现出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在看过此片之后,很多学生表示之前对于幼儿和幼儿园的认识存在误差,通过看片自己对幼师这份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表明了自己会避免片中老师的错误做法。角色扮演教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在扮演不同角色(幼师或幼儿)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幼儿的各种想法、反应。
篇5
一、高职医学生生理课程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医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下针对高职医学生生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教材建设单一。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医学生生理学课程运用的教材比较老旧,大多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第六版《生理学》[1]。在这本书当中,针对生理学核心内容与理论体系描写的比较详细,但是由于教材的大同小异,体现不出学校的特色。加上教育部门评估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资格时,也喜欢要求选择水平比较高或者获奖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材料建设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没有创新,影响教学质量。第二,教学方法落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氛围不高。高职院校医学院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成分比较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加上教学手法呆板,学生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自主性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很难将生理学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起来,教学效果不佳[2]。第三,课时安排不合理。医学院的专业课程数量比较多,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生理学教学当中,匆匆忙忙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很多知识和内容在日后的医学工作中将会发挥十分大的用途。在这种不合理的课时安排下,师生之间互动少,学生课外练习的机会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样很少,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严重
下降。
二、高职医学生生理课程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合理化
生理学教学中,基础性、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很容易对生理学学习失去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3]。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保证教学内容合理化、趣味化非常重要。传统的章节讲述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胖发与压缩过快的矛盾,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凌乱,难以形成标准的知识结构,自身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也不高。加上统编教材理论性比较强,教材中具有很多不易理解、抽象化、陈旧的内容,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医学院教师在开展生理学教学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深浅得当、科学合理,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兼顾实验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强学生记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高职医学生生理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采用多样化教学,将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起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传统讲授法。在有限的时间讲授生理学知识是传统讲授法的主要优势[4]。生理学课程中理论性内容相对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传统讲述法时,就需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充分抓住教学重点,确保教学内容少而精,使课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系统连贯、深入浅出,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想要做好这些,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在讲述过程中,结合教具和板书,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遇到抽象性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功能”相关内容教学中,由于章节内容涵盖比较广泛,名词和概念繁多,加上又是生理学的基础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认真研读内容,通过精心地讲述,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理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第二,启发式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掌握知识[5]。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应该注意如何才能设置有效的问题,才能保证启发式教学效率。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分联系生活,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治疗等,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动脉血压”相关内容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包括如何测定血压?为什么急性失血后通过缩血管药物、?液、输血等方式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为什么剧烈运动时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更加明显?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且推断出解决对策等[6]。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内容。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选择新颖、典型的案例,最好来源医院,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明确基础知识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身临床适应能力提升。
例如:在“ABO血型”相关内容教学当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先分析介绍血型,在讲述输血与血型之间的关系,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但是,如果选择医院中因为工作人员疏忽导致输血事故的案例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快速被激发,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第四,比较总结法。所谓比较总结法就是指在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让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巩固记忆,加深理解[7]。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在“神经中枢”相关概念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相似或者关联性比较大的概念提到一起讲解,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相关概念直接的差别与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第五,趣味教学法。生理学理论性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与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趣味性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从而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M受体的作用”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将M受体的功能体现出来,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篇6
关键词:基础写作课;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34
高校基础写作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写作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对其择业以及人生潜能的发挥,均有着不容低估的现实作用。因此写作课就应该不是理论知识型的,而是规程训练型的。【1】写作课的前景应该寄托在强化实践方面。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力求不断从写作课的教学模式上大胆思考,锐意创新。
一、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学习写作课的现状,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笔者对本校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和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993 份。在"你喜欢的课堂案例类型"这一问题上,有56. 3%的学生选择社会热点,有30. 9%选择生活事例,有9.3%选择人文历史。
由此可见,基础写作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防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脱节,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充分理解生活。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要引导学生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花草树木是有情的,天上云霞流动是美丽的,风涛虫鸟的声息是和谐的,大地上每一株小草,小道上每一粒石子都是鲜活的,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妇就不愁无米炊。同时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把他人眼中有而笔中无,或者他人未见之事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质疑力和分析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且老师要通过客观的实际分析和理论的深刻讲解,引导学生做种种假设,举一反三,反复对照【2】,让学生对写作课充满兴趣。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当前我国高校基础写作课教学,教师们大多用比较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没有关注到不断变化着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也没有关注大学生所想了解的实际问题,最后只能以一种传统说教的面目出现,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1、专题讲授法
讲授法是高校基础写作课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怎样改,课堂讲授仍然是基础写作课的基本的重要教学形式。专题讲授法就是打破教材章节壁垒,适当归并相似章节内容,结合实际选取一个专题完成授课。专题授课避免了基础写作课高校与初高中课程讲授的简单重复,有利于将一个问题讲精讲透,更有利于一个问题的深入浅出,使高校的基础写作课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专题授课中可以多设置难易适中的提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实现专题教学的任务目标。
2、巡回授课法
就是除绪论外,将十个章节分成三个部分,1、2、3 章为一个部分,4、5、6 章为一个部分,7、8 、9、10章为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由一位老师固定完成,定期换班串讲。老师长年专攻一个部分,内容熟悉,案例丰富,对某部分内容做到专而精,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视野面。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颇受学生喜欢,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向三位老师学习,欣赏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实践效果较好。
3、课堂片断训练法
在片断训练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其做法:一是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常用文体的名篇佳作,引导他们找出作品的主旨,明白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并领悟作家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提高自身艺术感受力。二是指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关注现实生活,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并把自己熟悉的场所,如,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校园等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和积累生活素材的能力。三是建议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阅读当日报纸,浏览当天网上新闻,把重要的内容记录在素材收集本子上,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另一有效途径。
4、课后专题训练法
在课后专题训练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独立文体创作训练,即训练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常用文学体裁。这个阶段的训练,安排学生课后进行。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专题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自如地撰写出常用的文学体裁作品,锻炼了他们选题立意、结构文章、驾驭语言、表达技巧等综合能力。每一个专题训练结束,学生都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自己的原创作品传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网上评阅,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按着教师的修改意见、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后再传给教师,同时学生也提出自己的修改想法,与教师共同切磋,直到教师和学生都满意为止。另外,要想上好写作课,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写作能力,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3】
三、 教学手段要网络化
建立启发式多媒体课件设计体系。所谓启发式设计就是将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融入多媒体教学过程,探索和创造出适合多媒体教学特性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深化多媒体教学。【4】多媒体课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扇窗口,它应具有施教与促学的功能。如在"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即教学手段使用"这一问题上,有71. 1%的学生选择课件图文并茂,适当增加视频素材,仅有8. 5% 学生选择把课本内容直接搬到屏幕上。可见学生们非常渴望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授课手段,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高校基础写作课教学。
总之,基础写作课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更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资金扶持以及老师丰富的课程底蕴、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以及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白坚:21世纪写作教学展望[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3)
【2】宋玮:: 高师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原则[J].周口师专学报:1997(1)
篇7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 高职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当前,在高职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如数学知识的起点高与学生数学整体素质低的矛盾;教学内容的含量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矛盾。针对存在的这些矛盾一些院校(包括我院)对大学数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多是集中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方面。也就是说课堂上除了粉笔、黑板外,有的只是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这类视听类媒体。尽管这类媒体也能做到图文声并茂,但是师生间仍缺乏互动性,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难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研究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深刻变革。所以它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意义要重大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因此,大学数学教学改革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一个大学数学新的教学模式。
2 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在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过程中,传统教学的优势仍要继续发扬,网络这个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也要发挥,如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且又形象化,同时要注意贴近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融知识传授、建模能力和实验意识于一体,建立起具有前瞻性、形象性和开放性的大学数学网络教育新模式。在教学理念与风格上要注重启发式、案例驱动式、互动式教学,探索并实践“抽象思维形象化”的解决方案,这对其他课程开展网络教育也具有先导意义。通过多层次、多向性辅助教学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全方位强化应用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借助开放性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虽然网络这个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高等教育有着正面影响和推动,但我认为应该始终把握住大学数学网络技术教育研究的实质,即:数学知识是基础、网络技术是手段、应用数学能力是关键、培养数学素质是根本,努力促进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由于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为推进这项改革与创新,我认为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试着构建大学数学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观念只是把数学作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这种相对狭隘的定位,没有看到它还是整个大学教育的一个基础,甚至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因此,在进行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过程中,我认为要在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上进行新的突破,即重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如学生最为头疼的不定积分部分,可打破其表面化、形式化的大量形式训练,可深入的讲解微积分的思想以及它作为数学工具的实用性,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积分表,对于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这一内容,在计算器普及的今天,可直接删去等;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环节和手段上要与现代网络技术相适应,因此,我认为应试图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验、教学测评等整体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考虑了大学数学与其系列课程的“三个结合”和“五个关系”,“三个结合”是指:基础内容与综合提高相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应用知识点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能力相结合;经典内容与数学技术(理论、模型)相结合;“五个关系”是指:正确处理系列课程内部的关系;基础知识与建模及实验的关系;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与教师网上答疑的关系;课上引导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认为还可试着建立基于网络的大学数学试题库,这可与大学数学网络课程形成纵向总结性教学测评,横向诊断性自主学习测评的密切关系,也拓广了传统试题库的测评资源与测评功能,这不仅支持了教学活动的各种考试测评,而且支持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自主练习、自测、提高的学习要求。
2.2 注重启发式、案例驱动式、互动式教学,为学生独立思维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感到数学知识枯燥难学并与实际生活无多少联系,建立的大学数学网络课程不仅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也可提高学生应用综合性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数学课程的推理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拓广学生的独立思维空间,可试着在数学网络课程中设计一批数学实验案例,当然,案例可从教学、实验、应用这三部分收集整理。其中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问题的分析与数学知识应用来支持教学讲解与演示,使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的涵义,如地球表面明明是一个球面,但常人看到的却是平面,其理论依据就是一条弯曲度很小的曲线可认为是直线,即局部曲线可用直线代替,依次推广到局部曲面可用平面代替,实例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学生也直观理解了知识点;实验案例则是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直接动手验证的,即对同一问题不同条件下,观察、检验、解决问题的结果不同;而应用案例是在教学、实验案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拓展为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学习,通过案例的问题可变、条件可变、方法可变,观察案例问题解决结果的可变性,从中把启发式、探索式、互动式、讨论式有机结合,达到扩大学生独立思维空间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多层次多向性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全方位强化应用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训练
建立大学数学网络课程可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把单向的“教”与“学”变成了多向的“教学互动”。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问题的归档中、教学过程的跟踪中,使教与学具有多层次的沟通。可通过设立“虚拟教学研讨室”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研讨的重要阵地。学生也可以在此提出问题,评论讲课老师的讲课内容,漫谈学习心得,请教疑难问题,并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讨论及时作出回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这里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及习作。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有了更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询文献,发表见解,开拓思路。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多方位的教学辅导,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从单纯的讲授逐渐过渡到辅修、讨论的转变。
2.4 科学的教学质量测评,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与传统的试题库系统相比,基于大学数学网络的试题库首先要题型多样、题量丰富,而且该试题库要定期更新,以保证其生命力。在试题库中每个试题要有相应的项目参数,如知识点类别、难度系数等,这样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侧重及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试卷的生成主要是通过试卷生成系统,按照专家(或考试管理者)认定的逻辑关系而自动完成的,可根据题量的多少和难度情况,设定好网上答题时间。学生可通过预约,在得到考试管理者的认可后,即可进行网上考试。当学生输入自己的密码(如学生的学号),经计算机识别后,计算机将自动显示试题的总体信息(包括漏答提示等)。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根据计算机提示逐一作答。如果某一题不会作答,则跳过该题转到下一题。在提交前学生可以对每一道题进行检查,答错则允许其修改,确认无误后提交,一旦提交后就不能再修改。
为了防止考试作弊,可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试题难度相对容易,但题量偏大,这样学生(或答题者)就来不及翻阅查询书籍;二是可以同时生成两套(或更多套)试题,只允许某类学生做其中的一套,而另一类的学生只能做另一套。如只允许单号的学生做甲卷,双号学生做乙卷,这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实现的。
在提供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试卷同时软件还应支持对提供的有关内容、难度、题型、时间、分数等进行质量评价,以评分的形式来展示组成的试卷合理性,这样试卷的质量评价可使传统的试卷成卷质量从考试信息统计反馈的“事后控制”转化为“事前控制”,软件的支持可使学生测试出阶段的学习效果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构建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模式可改变以老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它构建了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重构者,教学媒体既是辅助老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亦不是唯一获取教学内容的学习材料,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从其他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上获取大量知识。
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已构建出,我认为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唐剑岚、胡建兵.《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网络环境设计》.现代教育技术,2003.6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Fishbein认为[6],有两个基本因素会影响个体履行某特定行为的行为意向,即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所以理解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是理解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第一步。行为态度是人们基于一定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的判断和选择,外在表现为行为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情感和意向,它是由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基本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预期和估计所决定的;主观行为规范定义为个体对他认为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完成某行为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行为意向,最终引致行为的改变。
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TRA认为[6],人的行为意向直接决定其行为,即:B≈I个体的行为意向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为:I=ABw1+SNBw2其中,I表示行为意向,AB表示对行为的态度,SNB表示对行为的主观行为规范,w1和w2分别表示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的权重系数。行为态度是对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对行为的信念(behav-ioralbelief)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判断(eveluationofoutcome)。个体对行为的信念、对行为结果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态度的关系如下:AB=∑pi=1biei其中,AB表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bi表示个体对行为的信念,ei表示对行为结果的判断,p表示相关的条目数。由于该理论假设个体对行为的信念和对行为结果的评价是内在的而且是行为态度的决定因素,所以通过∑biei可以间接对行为态度进行测量。主观行为规范包括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normativebelief)以及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moti-vationtocomply),三者的关系如下:SNB=∑qj=1nbimj其中,SNB表示个体对行为的主观行为规范,nbj表示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mj表示个体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q表示相关的条目数。由于该理论假设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以及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可以决定其主观行为规范,因此通过∑nbjmj以间接测量个体的主观行为规范。
TRA可以引导护理教育者设置启发式教学策略
EdwardS.Casper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教育者的教学策略,特别是教学沟通技巧,会影响护生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又是影响其学习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7]。TRA可以引导护理教育者设置有效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例如:(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护生积极思考;(2)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等[8]。通过上述策略,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变护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创造性地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TRA可以预测护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情况
随着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远程多媒体教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护生而言,掌握网络这个学习工具就显得非常有必要。Tung,Feng-Cheng等[9]的研究发现,方便、可及、易于操作的网络资源、经济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影响护生使用网络资源的主要因素。周岩[10]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学习行为意向需要良好的使用情境配合强化,才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网络学习行为。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内容,进一步加强护理专业课程网络课堂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课程,提高护生使用网络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网络学习,提高学生群体文化。
TRA可以预测护生照护病人的行为意向
有研究者发现,个体过去的行为可直接对其行为意向产生影响[11]。个体下意识的行为能够体现其过去的行为,例如习惯性反应等。护生过去的行为和经历会影响其现在甚至将来照护病人的行为意向,所以护理教育者应注重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学习经历的设计,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不仅可以使学习具有趣味性,更可以使护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TRA可以预测护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离职意向
篇9
1.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分流教学。所谓“和而不同”,个别化教学,不是取消差异,相反,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首先应分别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借助权威心理测验评估手段,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描述和评价,包含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信息,静态指个人基本情况、受教育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动态则指个人智力和情商方面的信息,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等等。在教学策略上,针对个体差异,分流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如,把知识基础层次相同和志趣相投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选择学生一致或接近一致喜爱的方式教学;把学习能力相似的同学分为一组,便于教师把握改组整体学习水平、进度,以采取更为合理的激励强度、频率;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排除单一地从学习成绩评价学生智力高低的唯一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照顾一些需要更多关爱、激励和赞扬的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举一反三———案例教学,启发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案例教学,相对枯燥的讲解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故事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耐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情感变化,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应当强调的是,期间,教师应多作肯定性的评价,注重教学策略,运用启发式教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思考、想象、表述以及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
3.克己内省———异步教学。中职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毕业后就离开学校,教师永远寸步不离地指导学生解决漫漫人生会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是不现实的,且踏入社会的他们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异步教学,给学生自由自主的空间,停止灌输和说教,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特征
1.教学目的明确。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个别化教学方式建立在对学生个体信息,尤其是心理现状情况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这种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便于采取最为妥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受伤害、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心、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提高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等。
2.组织形式灵活。个别化教学方式倡导“互动教学”、尊重个性,因此,组织形式多样,有集体的、有分组的。如在情景化的组织中,每个学生分角色扮演,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教师针对每组具体情况,以不同的方式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多变。个别化教学方式一反传统偏于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尊重个性,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方式,如互动教学、分流教学、案例教学和异步教学等,不断创新了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为以后积极探索更加科学、严谨、高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篇10
关键词:Flash;教学方法;探究
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优秀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主要由简单的矢量图形组成,通过这些图形的变化和运动,产生动画电影的效果。Flash广泛用于创建吸引人的应用程序,它们包含丰富的视频、声音、图形和动画。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Flash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生活化,广告、电影、MTV随处可见。基于上述Flash的特点, Flash的学习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对他们以后的升学和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至少能够掌握一种应用软件。然而,中职学生其生源跨度大,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不强,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差。针对实践操作性较强的Flash课程,就要寻找适合中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好Flash?
一、利用精彩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门难。几乎现在所有的教材的第一章,都是安排Flash的界面介绍。然而,界面介绍最难讲,不可能通过某一个单一菜单制作完整动画,学生觉得枯燥难学,也就很难产生兴趣。所以,在Flash入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案例丰富,跳跃性强,生活性强等特点,采用案例、情境、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演示电视广告,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实例,让学生先见到一个Flas,了解Flash的生活性、重要性及趣味性。例如,第一次上课,先播放Flash制作的MTV,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接着,慢慢引出Flash界面的基本概念及功能,逐帧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的概念和功能,等等。这样,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明白Flash的基本功能、一些比较简单的动画制作过程。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感到有趣了。
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flash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同的章节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在介绍操作界面内容章节时,采用说教法。以说教为主,演示强化为辅,学生边学边做。补间动画教学时,运用实例教学法。它不再是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现在常见的广告案例或网络动画为中心,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具体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提高到实践阶段。并不是传统的一味从书本上死学,而是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出真知。到逐帧、引导动画,对于中职学生,想让他们直接自行创作,一步到位,恐怕望尘莫及。这样不仅打击学生积极性,也得不偿失。所以,可以先仿照教师的方法制作动画,强化自信,等基本操作和创作环境都熟悉了之后再自行创作。比如,先选用课本上的引例,教师演示完全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仿照制作。当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级动画功能并熟悉了环境之后,就可以把功能进一步完善,再进行创作,例如加一些旋转、声音、效果等。遮罩动画教学时,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因遮罩属于高级动画,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案例、情境、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情景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挖空的纸片与学生进行现场模拟遮罩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遮罩的层次与出现的形状有着直接的关联,提醒学生注意层与层的位置,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为以后的讲解打下伏笔。然后,通过案例演示动画制作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主动练为原则,通过以上几种教法,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从而达到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
三、分组教学
面对中职学生生源跨度大,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大这一特点,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就是将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平均分组,让学生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增进师生感情,一举两得。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这样不仅促进同学关系,也是一个督促学生复习的手段。分组教学也适用于项目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设计作品方案、进行动画具体创作等,教师根据完成作品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作,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创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在分析比较中获得创作的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过一个动画的完整创作过程。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
四、教学情感
中职学生的教学,一定要有充沛的教学激情。学生理解力差,课堂气氛难免受影响,此时不但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他们,还要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吸引他们,让他们学一门课,爱一门课。由于学生自制力差,课下一定要耐心辅导,通过课后练习,让他们完善知识体系。
根据现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源跨度大,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等情况,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章节,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另外,除了教学方法得当外,还要有良好的师生交流,情感沟通。这样,就为整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flash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龙天才.Flash CS3中文版动画制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黎清苗.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