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

篇1

爱读书却无书可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让人忧

记者采访了分布于同一县区不同地域的两所农村小学,对近2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喜爱阅读,90%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之内,80%的学生阅读仅限于学校中午休息时间,90%的学生阅读书籍来源主要是在学校图书室借,阅读内容仅限于《学生天地》《少年文摘报》《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作文》等,可读的书籍和杂志太少,课外阅读量小面窄,现状不容乐观。

武威市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凉州区城区80多里。

六年级的小娜是一位活性开朗的女孩,今年12岁,喜欢唱歌。在课间,当记者问到是否喜欢课外阅读时,她兴头十足,告诉记者说:“我喜欢读课外书,因为阅读可以扩大我的视野,增长好多的知识。”

当记者问到她从哪里获得课外书时,她回答说:“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买一些,现在我家里有5本书,分别是《谜语大全》《格林童话》《成语故事》《中华圣贤经》《增广贤文》。”

问到希望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为她看课外书做些什么时,小娜说:“我希望学校能全天开放图书室,希望老师能够推荐好书给我们看。”

武威市中坝镇上坝小学地处凉州区城郊,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明显好于远郊农村小学。小凯元是该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12岁了仍读四年级,他性格有些内向,见到记者显得拘谨,问到他的爱好时却一点儿都不腼腆:“我爱看书,爱科学。”

记者所采访到的情况与问卷调查所显示的基本一致:孩子们喜欢课外阅读,课外读物对他们的诱惑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也无书可读,这便是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亟待加强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和几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交谈。

今年32岁的王老师是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说:“作为老师,要能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合的书刊。”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王老师不无忧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太乐观,其中资源短缺和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

有着23年教龄的张老师是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教师,他表示,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课外阅读时间少,再加上农村受经济条件制约,学生可读的课外读物少得可怜。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张老师提出:“建议国家加大农村学校图书馆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边远地区学校阅读资源建设的扶持。”

而中坝镇上坝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则认为,学校每年都要有购书计划,增加藏书量,延长学生借阅图书的时间。为孩子提供阅读的条件,还可以动员村委会为孩子们开放农家书屋,方便在日常节假日时间的课外阅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决不仅仅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到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依赖于家庭,希望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做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等。

改变课外阅读现状,出路何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90%的农村小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是从学校图书室借阅。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杨天波校长对记者说:“去年‘两基’国检期间,学校通过自购、上级部门配发、捐赠、向师生借等方式,添置了11725册图书,学生人均23.5册,但是这些图书尚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一方面是书目过于陈旧,可读性不强,另一方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期刊和杂志较少,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面窄和量小的问题。”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自主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49-1

一、让家长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启蒙老师

1.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执教过程中,曾经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家一有时间就看课外书,让他多看看教科书,怎么说都不听,家长非常着急,并让我批评孩子,教育他多看教科书。这让我意识到,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新生入学后不久,我就让每个小朋友带回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我向家长阐述了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短期目的、长期意义,和家长达成共识,并真诚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更快地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我后来的课外阅读工作开展中,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2.“亲子共读”,让孩子由扶到放对阅读产生兴趣。

由于刚入学不久,小朋友的汉语拼音还没有掌握得很扎实,看拼音识字读书的速度很慢,存在一定阅读障碍,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我向家长提出了在课外阅读初级阶段“亲子共读”的建议。建议家长可以利用每天睡前时间,从一开始家长讲生动的故事给孩子听,到同读一本书,再到由孩子读故事给家长听。不急于求成,也不指望孩子一下子就爱上读书,慢慢引导由扶到放,让孩子对书中的精彩故事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再放手让孩子自主地去读书。

二、让班级图书保有量最大化,图书资源共享最大化

1.每学期制定“课外阅读推荐目录”。

为了使班级图书保有量最大化,让每个学生花最少的钱,看到更多的书,每学期开学,我都会事先到新华书店进行考察,将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拼音读本,制定成“课外阅读推荐目录”,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照目录到书店购买两本课外读物。制定表格的时候,我尽量推荐每个小组的学生购买不同的课外书,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就可以只买两本书,但是可以看到班级20多种不同的课外读物。

2.设立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看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漂流角。同学们把自己的图书写上名字参加漂流,同时也可以借阅到其他同学的课外书。我设计了一张“图书漂流记录表”,并自主申报了两名小图书管理员,对班级的图书图书进行管理和借阅记录。后来我发现,借阅别人的图书,孩子们读起来更加兴趣盎然。

三、改革评价机制,让课外阅读没有负担更轻松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要把阅读习惯的形成当作评价的重要导向。只要学生喜读、乐读就要及时表扬。刚开始的时候切忌提出过高的要求。许多家长和老师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复述故事或者背诵其中的优美段落,让孩子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写读后感。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厌恶阅读,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任务和繁重的作业。所以每次学生读完一本书很高兴地拿来给我检查阅读情况时,我只是提两个书中的小问题,只要学生能答出来,我就会在他的阅读记录上盖上一个笑脸,并夸上他两句。只有让课外阅读没有负担更轻松,孩子读起来才会更有兴趣,才更积极。

四、让课外阅读充满“诱惑”

1.读片段给学生听。

午休阅读的时候,我经常从班级的图书角上抽出一本书,选一些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孩子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每次读完一段打住的时候,孩子们总喊:“老师,再读一段嘛!”接着我手中的书就成了孩子们的瑰宝,当我把书再放回图书角,往往孩子们都会抢着要看。

2.讲故事给同伴听。

班里总有几位家庭教育良好的,早就与书为友的“读书迷”,教师可以多开展几次“好书介绍会”、“精彩故事会”等,让那些早“富起来”的同学讲引人入胜的故事。听了同伴的介绍,孩子们会激起强烈的读书欲望。一时间,互相借阅的读书热潮便会勃然而起。

3.开辟“阅读之星”评比角,奖励课外阅读“表扬信”。

我在班级的图书角旁边开辟了一块“阅读之星”评比角。每个学生读完一本书,我就让他在自己的名字后面盖上一个笑脸。每积满5个笑脸,我就会在全班小朋友的掌声中,给他发一张小小的“表扬信”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他的阅读成绩,让孩子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篇3

正基于此,我们对上海市普陀区内部分中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形式、阅读时间、阅读原因等方面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来探讨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各方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1年上半年,我们对区内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有二:第一,通过调查,了解普陀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第二,根据调查结果,在区域层面上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调研的范围为普陀区内2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0所、初中7所、高中3所。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基本题型为选择题。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83份,有效问卷1945份。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学生课外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一)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

我们对学生最常用的阅读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纸质阅读依然是学生比较喜爱、比较常用的阅读方式。不过高中生的纸质阅读率明显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基本不阅读的学生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学生阅读的时间

我们对学生每周平均的阅读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纸质阅读时间呈递减的趋势,而上网阅读的方式更被高中生所接受。

(三)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

我们对学生阅读新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3):

本题是单项选择题,对学生阅读新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阅读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并占主导地位。而受教师推荐、同学介绍、家长指定等外界因素影响选择阅读的学生呈递减趋势。

(四)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我们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4):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表4显示,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仍以课业负担重居首,其次为没有自己喜爱的图书、教师家长不支持阅读等客观因素。

二、情况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悲观,不喜爱阅读的学生仅占10%左右。

在阅读方式方面,传统的纸质阅读依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方式。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看纸质图书才是阅读,上网浏览文学作品、看电子书刊也应该算作阅读,它是纸质阅读的延伸。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选择上网阅读的学生逐步增加。当然,这也与小学生家长害怕上网影响孩子视力、担心小孩受到网络负面影响而不允许孩子上网有关。

在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或报纸杂志50分钟左右,而初中、高中学生每天书面阅读平均少于40分钟。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网络浏览时间呈明显增长之势,高中生上网浏览时间与书面阅读时间相差不多。如果不是课业负担较重的因素,此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在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方面,小学生受教师、家长、同学的影响较大,自主阅读需求并不强烈。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最为必要与关键的,因为此时学生的可塑性最大。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外界的影响趋弱,受自主阅读需求或媒体推介的影响更趋明显。因此,此时通过媒体的推荐,效果可能更加好。

在影响学生阅读因素方面,仍以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主因。但是,在初中、小学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年段,教师、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与缺乏学生自己喜爱的图书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向学生推荐好书、师长鼓励学生阅读显得十分必要。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发现,90%左右的学生还是喜爱阅读的,只是在阅读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在呼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并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生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助推学生阅读

作为学生在校课外阅读主阵地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我们希望学校图书馆在配置图书前,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组织师生代表一同前往书店选购图书。或者通过校园网购书意见征询单,满足学生自主选书的愿望,以此提高藏书的质量,吸引学生前来图书馆阅读。

同时,学校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欢迎学生前来阅读图书。图书馆要尽一切力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美雅静的环境、优质充足的藏书吸引学生,以热情周到的态度服务读者,同时,适当调整开放时间,特别是延长放学后的服务时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学图书馆“学生上课我上班,学生放学我下班”的矛盾,也解决了某些小学取消晚托班后学生无处去的难题。

(二)通过网络平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建议负责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教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简称:图工委,下同)利用区内“教育情报网”推动、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转变家长、教师观念。

我们建议图工委在“教育情报网”上及时介绍新版图书的梗概,并附上教师或学生的读后感,供学生参考。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荐书者既要介绍清楚所荐图书的版别、出版日期、定价,还要写出简明的荐书理由。区图工委经过筛选、评比、整理、加工、编辑后,通过网络及时予以介绍。通过图工委、伙伴的图书推荐,学生读者会有一种亲近感,选择阅读的可能性也会大为提高。

我们建议图工委要结合形势或教育重点工作,推荐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图工委要抓住节庆、纪念日等契机,结合时代热点,趁热打铁,大力鼓励学生阅读。同时,也让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态,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阅读指导

我们建议图工委定期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开设趣味性的读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热情。在深入基层学校开展阅读指导时,图工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召开相应的读书指导会。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零距离”地向学生推荐图书,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供学生参考。同时,通过“教育情报网”将每次阅读指导的内容、形式、安排等一告知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互动形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阅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欢迎学生主动地参加读书活动。这种互动的阅读指导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我们建议各中小学图书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做学生的“阅读指导者”。定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阅读。通过校园网加强新书宣传,让学生了解馆藏资源的更新,知晓图书发行动态,从而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及时选择书籍阅读,提高阅读率。

(四)开展丰富的读书互动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我们建议图工委可以每学期根据德育工作的重点,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团队组织协调后确定一个读书活动主题,然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增强阅读的生命力。我们认为以下的活动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且有一定的实效,可以经常组织开展。

1.开展学生自主荐书活动

让学生向同伴推荐书籍,可能更具有亲和力。因此,建议图工委每学期组织开展学生荐书活动。在荐书活动中,学生用精练的语言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的梗概,并写出推荐的理由。图工委经过筛选后,将学生的荐书文章公布在“教育情报网”上,既可供爱书的学生参考,也可作为学校图书馆选购图书的依据之一。

2.组织读书征文评比活动

我们建议图工委利用假期组织开展学生网上读书征文活动。征文形式既可以是不加重学生负担的“读书一得”、“百字书评”,也可以是学生有感而发的网上读后感交流。对于有一定质量的征文小作者,区图工委经过评选后给予表扬、奖励。同时,为鼓励学校领导、教师关心、支持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区图工委还可以每年评选区级的“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与“优秀指导教师”。

3.“读书小报”展示

我们建议图工委每年进行1~2次“读书小报”评比。小报制作可以以班级或小队(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阅读后通过书面语言展现集体阅读的状态。小报一般设置“好书推荐”、“阅读风貌”、“一句话书评”、“阅读明星”等栏目,以此反映出团队阅读的风貌。在“读书小报”的评比过程中,图工委可以根据小报内容及该团队日常参与读书活动实际情况,授予“书香班级”、“书香小队”等称号,从而调动一个集体的阅读热情。

4.阅读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比

我们建议图工委每年度对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小学生进行评比表彰。在学生本人申报、学校推荐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年度区“书香少年”。为激励以班队为单位的阅读群体,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每年可以评选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小队”,调动班主任支持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在面上形成“书香校园”的氛围。为鼓励图书小管理员更好地为学生读者服务,调动他们宣传读书活动的积极性,每年可以评选“优秀小管理员”,并通过教育报刊或教育情报网进行事迹介绍,激励更多的图书小管理员热心为小读者服务,使他们成为宣传、参与读书活动的中坚力量。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篇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这本书中,就指出课外阅读十分重要,“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也就没有风和帆。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课外阅读的根本目就在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呢?我的四点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课标中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此作了初步尝试,也得到一些心得。

1.营造阅读的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为了营造班级学生的读书氛围,我在班级前面建立了图书角,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事实证明,那些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书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向学生提供的儿童刊、报,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等作品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利用硬环境熏陶的同时,在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更加强软环境建设,比如:提倡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 “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2.让学生自主阅读

有人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为此,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同时,要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书香之中,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适时的表扬激励,以及认真地组织指导,在孩子中间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参与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地充满乐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童话色彩。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必须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除了在阅读材料上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时间自主确定之外,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因此,我觉得只要是有益的图书,学生只要喜欢就鼓励他们去阅读。

3,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体验的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要坚决抵制将别人特别是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二、教给方法,变“无从读起”为“读有所获”

篇6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月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四大古典名著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著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著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篇7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要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同时又不能与父母进行及时的交流,课余时间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去课外阅读。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够,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小学留守儿童本来年龄就小,又贪玩,很少去课外阅读。这些因素造成了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提升小学留守儿童的素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探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兴趣。

1 举办 “如何认识课外阅读”的主题班会

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要读什么样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鼓励每一位同学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什么样的感受就说出来,积极展开讨论。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要读那些既感兴趣又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益的书,如《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精选》、《小故事大道理》、《三字经》等。每位学生制定了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计划,相约相互监督。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对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是提高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

2 利用晨读时间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

每天晨读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晨读发言的同学完全出于自愿,根据学生的自我推荐,提前一个星期安排好晨读交流的同学。交流的同时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尽量说出好在哪儿?分享自己读后的收获。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描述最精彩的地方写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赏析,以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

3 举办课外阅读交流会

笔者每两周举办一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交流会,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课外阅读的感受、心得、体会。通过交流,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比如说一位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小龙人的秘密》中说道:他们天真无邪,有的几十岁却拥有一颗无瑕、圣洁的童心……这个王国里只有“小孩子”虽然他们的身体是大人,但是却拥有一颗童心,永远也不会老。另一位同学介绍说《会做梦的狗尾草》里面包含了许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如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心田,每一个小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笔者给予适当的点评、鼓励,引导学生认识到既然课外阅读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知识和乐趣,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我们要扩大阅读量”“我们要继续阅读”“我们要让课外阅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听着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喜悦,笔者很欣慰。

4 建立班级课外阅读作品展

在班级的文化墙上建立一个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园地。展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并向大家推荐一些自己看过的好书,鼓励留守儿童看更多的课外读物,并积极把收获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5 建立班级流动图书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有书读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书的价格昂贵,爷爷、奶奶基本上不舍得给孩子买,农村居委会又没有图书馆,孩子们可读之书少之又少。除了学生自己从校图书馆借的书外,笔者又以班级为单位,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些图书,这些图书一个月更换一次。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带到班级来,以充实班级的图书架,根据所带课外读物的多少做好登记,学期结束评选所带图书最多的同学为“课外读物贡献之星”。所有的图书都要做好登记放在教室的书柜上,每十本书交由一个同学负责。别的同学如需借阅要做好登记,并及时归还。

6 积极与家长联系,构建家校共建平台

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让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课本的学习上,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归结到看课外书上,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认真交流,告诉家长我们推荐学生读的课外读物,都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作品,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让家长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了解一下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发现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有收获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与孩子一起分享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实践证明,家长的认识提高了,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了,孩子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7 利用多种资源,拓宽阅读渠道

篇8

一.阅读引路,培养习惯

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首先一定要像黛玉一样,先推荐书目。黛玉告诉香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尚少,可引导学生选择以绘本图书、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为主要阅读对象。其次指导学生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引导他们自由选择阅读空间,还要经常开设阅读指导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二.推荐经典,提高品味

北师大版语文课本有配套的《阅读文库》,文章很精彩,但精彩的不一定都适合孩子的阅读,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部分即可。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架构尚浅,因此教师在引导时还要帮助孩子选择书的类别、篇目。正如黛玉把诗集交给香著作时说:“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低年级的课外阅读中也可以涉猎名作家名作品,配合课文的单元主题,延伸阅读课文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者同步阅读相同主题的佳作。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统一,方能如香菱学诗,终有所成。如一年级学习课文《我的家》时,可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图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我妈妈》。

平常,我把我喜欢的一些名篇佳句教给学生。一次,孩子们上完体育课回教室了,一位孩子说:“老师,我很热。”另一位孩子马上接过话:“很热的是你的心(选自诗歌《谷子成熟了》)。”我听了,心里不禁发笑,虽然有些辞不达意,但孩子已将课外阅读中的文本语言化为己有。

三.重视积累,保卫兴趣

熟读成诵是达到积累很有效的方法。香菱送还《王摩诘全集》给黛玉想换杜甫的律诗时,黛笑着问:“共记多少首?”当然熟读成诵是在喜欢的基础上多读数遍的结果。其实在课外阅读中并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要背诵,只要学生感兴趣,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或者一个自己学会的标点都行。最重要的是保卫孩子的兴趣,让他喜读,好读。

我们语文老师很时兴让孩子做读书笔记。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荷,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一些老师在下午孩子到校时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要求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抄写若干个好词好句,更有甚者,还要求要写从这篇文章中读懂了什么之类,据说:“这样做,安安静静,多好!”不难看出,让孩子们做读书笔记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保持安静。我认为这样做违背了课外阅读的初衷。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为什么非得让他读到精彩处就要停下来做笔记,为什么就不能让他延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有的人会说,只读不记,那么在考试中他怎么会把好词好句呈现在作文中呢?是啊,为了考试,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重写轻读,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今天不情愿的写会使他将来不情愿读了,那样的损失太重了。这又犹如橡皮筋理论:把课外阅读看作这条橡皮筋,做读书笔记犹如增加负荷,有一天,皮筋断了,他的课外阅读兴趣就没了。

做读书笔记的最佳时机我认为应该是在小学高年级时,学生有了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对自己的课外阅读方向有了认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做读书笔记,但还是不能强迫。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方法,面向未来的课外阅读应当是个性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任何与之背道而驰的因素都要及时扼杀,毕竟学生将来要一生阅读,阅读一生。

篇9

一、选择读物,指明阅读航向

从第三学段的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看,全部用经典作品来要求他们阅读,则要求未免为时过早。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让无序低效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提供合适的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导航。我根据《课标》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书目,既有泛读书目,又有精读书目;既有诗歌、寓言,又有散文、小说;既有中国名篇,又有外国名作。如杨沫《青春万岁》、高尔基《童年》等作品节选、冰心的《繁星》《春水》、雪莱的《西风颂》、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有了这些推荐书目,孩子在阅读时就有了“航向”,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就逐步从低幼年段时的无意识阅读转到高年段的有意识阅读。

二、编写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作品的导读,不但能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还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我们在组织学生阅读讨论课外读物时,可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兴趣,关注个性体验,关注情感的熏陶,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

上学期,我校的陈老师借我班学生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爱的天使——走近冰心、泰戈尔》。老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深切感悟,紧紧围绕冰心作品的主题,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设计了“倾听爱的声音”、“了解爱的天使”、“感悟爱的真谛”、“感动爱的呼唤”、“让爱充满生活”五个环节,和学生一起聆听冰心对母爱、对童真的呼唤,一起感动冰心对泰戈尔的仰慕崇拜,一起回味冰心小时侯的逸闻趣事……当时听课的所有老师都被深深感动了,其中有一位学生动情地说:“真的太美了!想不到文学作品竟有如此魅力!”这就是作品导读带来的无穷魅力。的确,这些经典作品已走入孩子们的心里,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冰心的作品,而且在平时的日记、作文中,经常能读到这样的句子:“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我想,这样的导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如果我们老师也能精心设计导读,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三、经典诵读,感染熏陶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里,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许多孩子宁可每天花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电视,却不肯用20分钟的时间来读书;许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孩子居然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书……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着的深思。

近两年的低段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收效明显。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从长远来看,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在小学低段就开始扑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时常针对教材实际,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完《春到梅花山》一课后,我给学生推荐了王安石的诗《梅花》和的词《卜算子?咏梅》,让学生朗读、背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梅花的品质和精神。正如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言:如果把教材比做树叶,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将学生的阅读局限于课本;而要一叶知秋,以教材为依据,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汲取文化养料。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段教学中就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课标》中也提到: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度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教师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训练分三阶段进行:①指读,动唇,不出声。②指读,不动唇,不出声。③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逐步达到“一目数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当然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一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以身作则,与生同读。

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经常读书给学生听,或把自己的读书收获、体会讲给学生听,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与书为友,与生同读应当成为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机会,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班级小书库”,发动每一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有专人管理,并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物阅读。长期以往,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3、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要尽量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我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语文活动”课定为阅读指导课,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四、家庭氛围,保障阅读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有统一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内的阅读指导和在校有限的阅读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所以课外阅读更多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监督。因此,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以专题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听读”也是“阅读”。

低段小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一是识字量很少;二是阅读技能还未很好地掌握。我们这时可以多让学生“听”书。事实上,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要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以听的方式早“读”书、多“读”书。

2、带孩子去书店。

我们要建议家长时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最好是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书店,刚开始看不看书、买不买书都不重要,只是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置身于知识的殿堂,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时间一长,孩子一定会被那种氛围所感染,进而喜欢书、喜欢读书。

3、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为了避免学生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和推荐相关读物,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二千字,但掌握不够熟练,还需借助拼音来阅读。所以,学生对有彩图的,注音的读物较喜欢。一学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这时候,可逐步向学生推荐那些没图画、没拼音的短小故事。另外,推荐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低年级学生对模拟社会生活的动物世界的故事书、童话、寓言、卡通等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推荐,提供这类读物,以满足其阅读的欲望。

4、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长要在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还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一节书柜、一个抽屉均可),每月增添一本新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有空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五、坚持阅读,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