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问题整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问题整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院建立、健全完善的四级病案质量监控组织,保证病案质量监控工作落实到实处。有人管、有目标、有检查、有结果、有奖惩。
(一)科室一级病案质量的自我监控
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士组成一级病案质量监控小组。每周自查自控本科或本病区的病案质量,不断提高实习医师、进修医师、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科室应有病历质控记录本,每周一次,要求有具体病案质量问题以及分析,改进措施及实施回馈记录,责任人及质控员、科主任要有签名;建立每月病案质控分析记录本及整改意见报病案科。
一级质控小组是源头和环节管理最根本、最重要的质控组织。
(二)病案室质控员二级病案质量监控
病案室对病案归档、整理、编目、录入、病案质量检查,有严格检查把关的责任,发现资料缺失,主要诊断选择填写错误,手术名称不全面等质量问题的病案,立即通知临床医师,限定在24小时内补写和修改。病案质控员定期将检查结果向医务科、质控科汇报,建立奖惩制度,与科室及个人的奖金挂钩兑现。要有每月病案质量检查记录本以及检查结果、科室病案质量分析说明汇总后,备案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要建立病案质量控制分析记录本,具体要有病历号,质量问题说明,通知责任人的签名,以及整改后符合要求的备注,以及处罚奖惩记录。
(三)医务科、护理部三级病案质量监控
医务科是医疗行政管理主要部门,护理部是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其日常检查和抽查带有权威性。医务科、护理部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定量或不定量地抽检各病区和门诊各科病历。每月依据病案科的检查结果分析,要有全院病案质控分析记录本,提出整改意见及具体处理办法备案并有整改实施方案记录本,提交病案质量委员会决议。
(四)质量管理委员会四级病案质量监控
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最高权威组织,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应不定期或定期,定量或不定量,普查与抽查全院各科病案,审查和评估各科的病案质量,特别是内涵质量。抽查可以侧重重大抢救、疑难病案、死亡病案、手术后10天之内死亡病案或有缺陷、纠纷、差错、事故的病案。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高内涵质量。
建立健全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并由分管领导安排相关人员负责落实,使该项工作常态化,要求各科室每月对出院病案进行质控自查、登记、形成报告表,每月对现症病案、归档病案进行抽查以及医务科、护理部的整改意见作出通知性决议,并向科室以书面形式反馈,并有整改责任人、科室负责人、具体实施情况反馈记录本;每季在医疗质量分析会上对病案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要有每季度质量分析会议记录本。
甘谷县中医院病案质控流程图
质控记录;
每周一次。
质控分析;
每月一次。
临床科室
病历
检查
质控记录本
质控分析记录本
病
质控
整改
病案质量检查记录本,每月一次。病案质量质控分析记录本,每月一次。
出科
实施
病案科
案
质
量
上报
反馈
病案质量控制分析本,每月一次;病案质控整改实施方案记录本,每月一次。
管
医务科
护理部
理
体
系
意见
决议
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
病案质控整改实施方案决议记录本;(每月一次)。病案质量分析会议记录本;(每季度一次)
—
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安全文化
随着先进医疗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1提高认识,强化安全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她们在医疗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护士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证据意识不强。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的改革,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使得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老化,理念更新缓慢,对职业安全知识不了解,对一些错误习以为常,为此,我院在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强化安全意识开展了以下活动:
1.1医院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护士的法律知识、护理安全现状以及应对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等,并定期考核,要求每一位护士认清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受到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在工作中必须提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同时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在本科室进一步安排相关内容的学习。
1.2自查自纠: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分析讨论实际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强化护士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等,使她们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教育转变为自觉维护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1.3进行总结:确保护理安全,护士必须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懂得自我保护,用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零缺陷”的专业服务,才能使病人安心、放心,减少医疗纠纷。
2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重危病人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病人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的心血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医嘱、病历的处理,都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安全护理制度[1]。如查对医嘱制度,由原来手工医嘱到现在电脑医嘱,查对方法及内容就需要修订。为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新建了十五项护理突发事件紧急风险预案和工作流程,以供护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工作。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对护理管理工作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专科护理常规进行纠正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管理的落实,把好环节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3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层层把关
医院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护理人员为主体,人人参加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部监控、科室互控、科室自控的监控体系,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具体做法:①护理部及医院质控组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三查七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药品、设备、抢救物品、病人安全等情况,并结合提高安全制度中应知应会内容,督查各病区的护理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制度整改措施。②护士长组织科室每周自查并做好记录,每月护理部召开一次护士长例会,加强医患沟通,对存在的护理质量及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讲评分析会。③科室人员积极配合护士长负责检查,定人保管相应的药品、器械。定期组织公休人员座谈,坚持护士继续专业教育及培训,加强医疗废物及一次性医用品的管理。
4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既往出现护理缺陷和不安全事件往往责任都落实到个人,从中找出根本原因较少,罚而不改,使当事人及当事科室采取消极态度应对,现在要求注重每件事件的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其效果,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安全隐患要注重分析原因,制订出整改措施,并在措施落实上下功夫。护士24小时连续在病人身边,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心理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有时会导致工作中的失误,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启动护士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调控负性情绪等营造人本安全氛围,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促使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5思考
5.1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质量的保证:护士缺编是目前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护理人员紧张,工作繁忙和超负荷,造成身心疲惫,难免忙中出错,服务不到位等护理安全隐患。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认真研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科学配置护理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应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5.2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可促使护理人员安全行为的形成,安全行为是受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态度所影响的,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护士达到“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
5.3努力探讨护理安全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目前滞后的医疗管理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医学技术不相适应,潜在许多隐患和管理盲点。依法行护、依法治护、依法维护的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尚在萌芽阶段。
参考文献
篇3
一、2018年度质量管理总体情况
1、强化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安全优质医疗服务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基础。
(1)严格依法依规执业。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做好医师注册和变更注册工作,《放射诊疗许可证》通过校验。
(2)强化日常督导检查。一是坚持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分管领导每月两次深入科室进行工作督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围绕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到科室检查,指导质量分析评价及改进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围绕如何“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展开讨论,制定并印发了《重汽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制度,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三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定期检查麻精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对住院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每月排序,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进行专项点评。定期公示我院基本药物常用药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及整改措施,根据临床需要调整了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并上报卫计委备案。2018年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使用比例为55.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均符合二级医院目标要求。四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血液净化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其次,做好院内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检测,定期分析、通报。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讲座、微信交流平台、)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全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从性。
2、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完善护理质控标准,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按照《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重新完善制定护理质控标准,并从护理质量总目标、院科两级重点监测指标、PDCA项目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科室护理质量,全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2)加强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全年高危压疮管理52例,无院内压疮发生,院外带入压疮32例,治愈好转13例;跌倒7人次,跌倒率0.27‰,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效果显著;危重病人管理14人,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外科开展了包皮微创手术,采用一次性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由于创面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患者较易接受;12月,在省立医院整形专家指导下,完成我院首例乳房再造术;中医科利用专业优势,采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开展“三伏贴”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新业务;康复医学科针对脑血管意外病人开展OT康复治疗新项目,较好地改善脑血管意外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妇科开展的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和LEEP刀宫颈修复术新项目进展顺利,无不良事件发生;口腔科开展了种植牙新业务;检验科开展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血清载脂蛋白A、血清载脂蛋白B、血清胆碱酯酶等项目检测。以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丰富了我院医疗服务内容,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效率
进一步完善门诊管理制度,强化诊疗服务管理,优化了门诊流程,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门诊预约管理,增加微信预约,强化节假日值班医疗服务;加强了专家门诊管理工作,增加省立医院口腔科专家来院坐诊,使患者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强化导医台的服务功能,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强化窗口科室服务,相关科室上午提前半小时到岗;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尽量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增设银行POS机,方便了患者交费结算;进一步优化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认真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使患者及时了解诊疗费用情况;认真做好医患沟通,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多方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患者诉求;铺设了部分沥青路面,更换了卫生保洁服务公司,医院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5、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一是积极落实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实现药品零差价。二是加强对外合作,与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缔结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三是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继续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改进服务,扩大查体业务。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业务。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七是做好社区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2018年度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一)医疗质量
1、康复科医师在为患者康复治疗中造成其左上臂骨折。造成患者治疗六个月基本痊愈,赔付病人28000元。经院办公会讨论,决定对中医康复科处理如下:考核中医康复科1400元,考核责任人1400元。
针对康复科出现的问题,医院质量委员会于2016年5月25日召开了以“防范医疗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首先做了关于《患者安全》的专题讲座,讲座包含“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完善”等内容,强调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存在病历书写不合格、疾病诊断不准确、辅助检查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等现象。主要原因有:(1)各种医疗制度的执行不够,如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2)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不够,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做的不够,缺乏认真思考分析,有凭想象下结论现象。(3)门诊时常有推诿病人现象,留有医患矛盾的隐患。(4)出现风险后缺乏查找根源、认真总结、加强防范的意识。
处理结果:(1)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按照标准化建设,医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各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同时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临床典型案例,从医德医风方面、廉洁行医方面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要求各科室加强医疗管理,增强安全意识。(3)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如举办讲座、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4)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和鼓励取得高一级学历,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二)工作质量
1、个别药品缺货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配送企业联系不及时,督促不够,影响了临床使用。(2)据药品供应公司反映,个别药品因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底等原因,停止生产或减少产量,造成医院药品缺货。
处理结果:(1)采购中心严格采购流程,做到早做计划,及时采购,并在多个医药公司合理调配。(2)对确实因生产原因造成的缺货,及时告知药剂科和临床医生,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3)对投诉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可以告知先用其他药品替代。
2、门诊统筹费用超出定额。据财务科提供的数据信息,今年1-9月份门规统筹费用超出定额51.4多万,如果全年算下来,超出部分返还60%,那么仍有一部分收不回来,给医院造成了损失。主要原因:(1)临床医师对费用控制出现了思想上松懈,意识淡薄。(2)有些药品使用不正常,病人用量大,存在大处方。(3)医德医风方面存在一些不良风气。(4)病人主动要求,为减少医患矛盾,医生不得而为之。
处理结果:(1)经过医务科对门诊统筹使用的分析,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占比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有关科室进行严格考核,经统计,9-11三个月考核临床超定额共计近5万元。(2)对个别药品使用不正常现象,采取适当控制的办法。(3)在医疗过程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2019年度质量管理提升方案
1、严抓核心制度落实。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加强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强化患者入出院指知道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一级随访。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及时分析临床不良事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篇4
一、社会评议是民意表达的直通渠道
评议满意和不满意单位是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派人士、领导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七个层面的评议人,被评对象涵盖了市直机关、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市直事业单位和省(部)属在温单位,由七个层面组成的评议人对被评单位给出一个满意度的直观评价,在各评议人独立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计算出被评单位的满意度。评议人的组成非常广泛,共一万多人。在评议中不仅仅是对被评单位一个满意度的测评,更重要的是评议人可以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前两年的评议中,共收集到3289份意见表,意见和建议共计7100余条。
从对所提意见建议内容分析来看,社会各界突出对以下四大问题的关注:一是突出对社会公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分配、一次分配公平等问题上。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是否做到平公赋税;一些垄断行业部门工资奖金过高,一次分配显失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各学校收取高额捐资费、择校费等教育乱收费的关心。二是突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企业后续发展上。如城市规划滞后,前瞻性差,随意性大;城乡违法用地与违章建设的现象多;工业用地批拨不规范,对被征土地缺乏跟踪管理;全民健身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少,市民健身活动场所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三是突出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方面的意见。如批评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对油烟排污、噪声扰民等现象治理力度不大;对重污染企业处罚不及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市容市貌较差,占道经营、无证小贩太多;交通管理重罚轻管;对外来人口、出租房管理不严,街头行乞人员较多。四是突出对民生民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安置房建设、医疗卫生、食品质量、社会保障、关心弱势群体等方面。旧城危房改造力度不够,城市拆迁范围大,但拆迁安置建房的进度十分缓慢,房价节节攀升,加大了居民和企业生活生产成本的压力;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对医疗单位监管不严,对某些医生收受红包、拿药品回扣的违规行为处罚不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淡化,医托、虚假医疗广告泛滥;对百姓密切关注的食品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公告,在生活中经常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医保普及面不广,看不起病仍是低收入群众的心头大患,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可以说,评议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是全方位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见的表达是直观的,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客观现状和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而且市民代表和中小企业代表非常积极地提出意见建议并献计献策,市民代表与企业代表分别是评议活动中回收意见表数和提意见率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大市民和中小企业主是很重视和珍惜在评议中表达自己意志与利益的机会的,社会评议为市民和企业开通了表达意见建议的又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为民意表达的直通渠道。
二、社会评议是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在民主监督方面我们过去曾采取过多种措施,如设立各种投诉信箱、投诉电话、意见征求信等,这些措施也曾取得过一定的作用,但相比于社会评议,它的范围、力度和作用等都不及社会评议这么广泛和深刻。“对干部实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干部监督所作的一段重要论述。作为文明古国尧舜之治,曾有如此之说:“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这欲谏之鼓、诽谤之木类似于现在的意见簿、投诉箱之类。投诉也好,意见箱也好,总之是广开言路的一种方式。相比于举报、投诉之类,社会评议要光明正大得多、广泛得多、深刻得多。评议不仅具有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功效,而且在目前民主制度正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评议活动起到了民主监督的作用。在民主制度还不完备的体制下,行政主管往往乐于接受歌功颂德之辞,难于接受批评意见,甚至于拒谏饰非,往往因个别意见的不太准确而成了诋毁的口实,扣上诽谤污蔑的帽子。在社会评议中各界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就无此顾虑,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言之所想,想之由衷。意见只有在充分的宽松环境下表达,才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信息,也才谈得上真正的民主监督。
目前对县以上领导干部民主选举还处于间接选举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让社会各界来评议机关部门与机关干部的好与差,说说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与群众的要求有哪些距离,最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做起,未尝不是民主监督的有力举措。因为有了下一年度再次评议的监督机制,评议过后市直机关各参评单位都非常重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针对评议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整改措施,狠抓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并着力从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做起,提升群众满意度,这充分反映了民主监督的力量和作用。那些群众意见相对较多、满意度相对较低、评议排位比较靠后的单位,更加重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整改取得实效,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正因为群众切切实实看到了整改的成效,这些单位在第二年社会评议中群众满意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没有下一年度再次评议的压力,整改的力度不可能这么大,整改的成效也不可能这么明显,这正是社会评议发挥民主监督的威力之所在。
那么整改又从哪里开始入手呢?从分析前两年评议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看,既与群众更加注重民生问题解决有关,也与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有关,既有历史累积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难以协调的原因。为此,各被评单位更加重视对民计民生问题的解决。为了寻找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案,一些职能交叉的相关部门主动地加强了联系、协调与沟通,变部门外部运转为部门内部运转。对反映在我市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于我市的经济发展,政府在运用公共资源为社会群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不足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引导职能部门集中大量的公共资源注入到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中去,变生产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也是因为有了社会评议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了对意见建议回应的有效性。
三、社会评议是民主决策的有利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强调决策过程要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虽然作为个体的评议人所提的意见是个例和个案,但是由七千多条意见汇集起来的建议,就不是只解决个别的问题了,而是要解决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了。因此,对评议中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责成社会评议的组织牵头单位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类和分析,既要忠实于原意见,又要有所提练和归纳。对整理出我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组织人事和平安*等七个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参考对策和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呈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单位,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建立解决民生热、难点问题协调机制。在当前政府机构职能划分过细的情况下,部门之间的协调比较困难,在继续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部门职责明确的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新机制,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探索新的路子。
其次,提出以“结果倒逼过程”的理念,要求各职能部门由过程导向的管理方式向结果导向、顾客导向、绩效导向的管理方式转变。对民众所提的意见建议要求列出解决问题时间表,曝光那些不实际解决民众意见的部门,对没有解决民众意见问题的部门要给出具体原因的解释和交待,并督促其再次解决,促使部门为解决群众意见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为此,各单位围绕民声认真研究,寻找症结所在,采取对症下药,制订制度实措。对一些热、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纷纷重拳出击,狠抓工作落实,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篇5
【关键词】 PDCA循环; 感染管理;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98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诊疗项目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医院感染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运用PDCA循环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
1 PDCA循环的定义与特点
1.1 PDCA循环方法 该方法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又称戴明循环,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以上4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1.2 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实行医院感染管理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管理模式,把体现科学认识论的PDCA循环圈运用到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整改”转移到“事前防范”,实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循环反复的科学工作程序。把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有机地结合,使感染管理水平呈阶梯式上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更高目标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Plan) 每年的年终,依据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等,制定下一年度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为更好地应用PDCA循环圈管理开好篇、布好局。
2.2 实施阶段(Do)
2.2.1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交叉渗透于各种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通过培训使全院医务人员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从而克服医院工作与己无关的思想,提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关口前移,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培训形式采用医院集中培训、科室组织培训、送出去培养等多种方式。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感染管理队伍。
2.2.2 明确职责,细化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分级管理,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医院层层签订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其职责,细化其分工,充分调动全院人员积极性,体现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环节质量,注重细节过程”的管理特色,把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营造了全院上下一心的管理氛围。
2.2.3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应用 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指导小组,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前十位排名,对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实行奖罚结合。将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纳入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目标性管理。
2.3 检查阶段(Check) 督导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一个评定,只有不断地督导检查,才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的行之有效。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强化,可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感染管理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感染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到各科检查、督促、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指正,每月书面汇总反馈一次。各科感控小组自查,每周1次,督导检查科室本周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实行感染管理科与各科室的感控检查双向反馈,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管理,避免出现工作漏洞。有利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不断持续改进,体现了“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出的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精神。
2.4 处理阶段(Action) 通过各级各类的检查,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将每季度的监测结果以“医院感染简讯”的形式向医院领导及各科室各部门进行反馈,并在每季度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进行反馈,对于检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照感染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扣分,并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制定整改措施,确定下一轮管理目标,作为下一循环评价依据[2]。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是对这一个循环经验、教训的总结,不合理、不规范操作的纠正,改进措施的制定,再落实到下一个循环,如此不断循环,不断的提高工作质量[3]。
3 讨论
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新兴的管理学科,在过去和现在的医学教学中,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各级医护人员对其管理理论、实践不够重视和理解,其执行力不高。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成效,是一个现实问题,而PDCA循环管理方法更能提高成效。经过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与检验,PDCA循环管理模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医院感染率从2010年的3.07%下降到2011的2.45%,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5.90%下降到43.73%。笔者所在医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对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循环,不忽略医院感染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呈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
PDCA循环的基本原理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的实际运用,不但为医院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使医院感染管理目标更加具体化。从根本上摆脱了靠经验管理的传统方式,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由事后整改变成了事前防范,将结果控制转换成了过程控制,充分体现了现代医院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参 考 文 献
[1] 潘绍仙.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2] 许燕卿,罗盛鸿,左亚沙,等.PDCA循环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702-1703.
篇6
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工作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丰卫[2009]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1.加强提示,凡医生特殊要求的药物滴速,一定要在输液瓶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
2.加强责任心,严格履告知制度。
3.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十一.加强对药物质量的检查。
具体措施:
1.治疗室配备合适的灯光,便于药品质量的检查。
篇7
重庆市卫生ⅷ项目办公室:
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根据《重庆市卫生ⅷ项目办公室关于认真开展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工作的通知》,结合贯彻卫生部关于“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我区于XX年4月开始对原天城区4个中心卫生院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制定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操作指南》工具,认真开展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开展此项工作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今年是卫生部开展的医院管理年,也是市卫ⅷ项目办卫生服务质量新一轮评估,为了把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与新一轮卫生质量服务的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两项”工作开展的领导,成立了万州区卫生局卫生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小组,由局长欧序生同志任组长,副局长何登阔同志、农村卫生科科长张乐同志、规财科科长方华洲任副组长,卫生局各相关科室人员及a3、b1领域专家和官员为成员,负责全区卫生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各中心卫生院也相继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及卫生信息统计人员为成员的卫生服务质量管理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自我评估工作;由业务院长为组长,相关专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小组,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措施、步骤和方法,并具体开展质量改进工作。
二、精心准备,确保质量
1、4月份的基线评估实施过程中,四个中心卫生院对该项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应付了事,未严格按评价原则及方法开展评价,评价指标理解有误而致评分不准确。为了认真、持续地开展好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工作,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的手段达到促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的目的,并将此项工作向我区非项目乡镇卫生院延伸,我区于8月3日至5日举办了全区14个中心卫生院院长、分管医疗质量的副院长、开展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的工作人员、片区综合督导员、项目办b1、b2领域专家官员共62人参加的卫生ⅷ项目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培训班。重庆市项目办b1领域专家王邦金同志亲自来万专题讲解了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实施,参加培训的同志都认识到了开展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决定于XX年10月开始对非项目中心卫生院进行第一次评估。
2、各中心卫生院参会人员回院后对本单位评估小组进行评估技术培训,重点是学习和研究评估方法、资料、数据的收集技巧;并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学习,主要内容是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卫生服务质量的改进方法,最终达到人人参与卫生服务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的目的。
3、各中心卫生院建立了评估质量考核制度,根据卫生院实际印制了调查表、评分表,以确保评估质量。
三、坚持原则,严格评估
1、各中心卫生院按照评价指南对XX年5月—8月服务质量进行了认真自评,评价结果见附表一;
2、区卫生局组织项目专家及官员于XX年10月分别对四个中心卫生院进行了外部评估,评估结果见附表二。
四、认真分析,查找问题
1、通过各中心卫生院自评及卫生局外部评估,第二次外部评估较第一次基线评估情况较好,但仍然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水中心卫生院中级职称仅占9.6%,余家中心卫生院中级职称占12.%,职称结构比例不达标;
(2)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率低 ,四个中心卫生院平均住院分娩率为54%;
(3)0—7岁儿童体检率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儿童体检率平均为55.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平均为53.1%;
(4)消毒执行规范上,对一次性用品的处理仍欠规范,一次性用品销毁登记不全;
(5)用药规范性:通过5-8月份自评情况及8月份外部评估资料显示,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
(6)各种医疗文书书写上均欠规范;
(7)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费超标,次均门诊药品费用为22.7元,次均住院费用为716.2元。
2、改进情况
(1)由于区项目办制定了统一的自我评价表,把外部评估各项指标分解,自评及外部评估细致,结果较规范,有利于横向比和纵向比。
(2)通过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的培训,各中心卫生院人员对统计指标掌握情况较基线评估好。
(3)基线评估过程中外部评估只对服务可及性和操作规范性中的一项指标进行抽查评价,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在第二次评估时,区卫生局将服务可及性和操作规范性各项指标均做了细致评估,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服务质量。
五、制定措施,全面改进
1、加强领导和督查,明确职责,区卫生局卫生服务质量评估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各中心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评估的督查,逐级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通过培训,加强院长的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提高院长的管理水平。
3、树立全民质量意识,加强服务质量考评,让职工主动参与,提高卫生院整体服务水平。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1、将卫生服务质量外部评估工作延伸到万州区所有中心卫生院。
2、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整改措施的落实。
3、外部评估指标中的“质量评价与改进”,自评结果与外部评估结果之间的差异不能客观反映质量评价与改进,只能反映自评与外部评估之间统计指标掌握是否一致,建议将该项指标从“质量评价与改进”提出,作为一项独立指标考核。
篇8
通讯作者:桑姆
【关键词】 护理; 管理; 质量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护理缺陷、减少护理差错、满足护理需求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加,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待值也在不断增高[1]。因此,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护理部必须严格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圆满完成护理工作任务,防止或减少差错的发生,杜绝事故的出现,这就要求有各项健全的规章制度,用于指导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意识
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护士岗位职责。(1)制定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图,要求各位护士认真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2)严格查对制度,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防止减少差错的发生,杜绝事故的出现;(3)严格无菌观念,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制定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4)制定病房管理工作制度,严格加强病房管理,为患者创造优美的修养环境;(5)坚持护士长查房制度,提高全院护理管理水平;(6)制定各种紧急状态下应急预案,各类考核标准;(7)设计制定了护士长工作手册,该手册涵盖护理质量管理内容;(8)制定疑难危重患者的报告制度、护患沟通制度、护理病例讨论制度等等。使全院护理人员能时刻以制度和标准对照自己的工作,时刻规范护理行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乱,将各种差错和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护士的独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护理内容的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对护士有着较以往更加多元化的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争取为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2]。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从提高思想素质入手,突出思想素质教育,解决服务质量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新的护理质量观,用全新的护理观念指导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展开主动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服务。
3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护理水平
成立了以护理部为核心,科室质控人员组成的二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进行分组管理,质量管理控制组由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组成,每季度按照质量考核标准对全院各科进行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估[3]。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统一规定,体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理念。护理部每月定期针对某一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业务查房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切实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4 层层把关,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采取不同形式检查,如护理部不定期查,每季度质量大检查,每月重点抽查,节假日天天查,每周2次护士长夜查房,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都及时将检查结果作出统计、分析,反馈给相关科室,每月召开了护士长例会,进行分析讲评,把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督促加以改正,同时,科室之间还可以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以落实。各科每月组织2次业务查房,根据每位护士的特点、能力,成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案管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护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从根本上提高和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专病、新技术的认识。
5 强化“三基”训练,保证护理质量落实
建立各级人员培训目标,完善培训体系,区分不同层次人员,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并对各级护理人员提出要求。各科采取个人自学、专家授课、早交班提问、特殊患者现场教学、外请专家讲课、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培训年轻护士,护理部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指导,坚持常抓、常练、常考,做到科室考核,护理部统一过关的办法,层层把关,严格岗位练兵。
总之,护理工作千头万绪,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护理部必须严格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广大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整体素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圆满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郑建萍,高玉华.调整质量管理思路提高护理管理实效.护理研究,2007,21(3):729.
[2] 李瑞兰,刘宜谦,潘宝玉,等.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8,5(8):27-29.
篇9
1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因素
1. 1 专科护理知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针对精神障碍这一特殊群体,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多重因素去研究的。在校生对精神病护理领域内容认识不深刻,未形成一个系统化服务理念,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有一定困难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1. 2 社会因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以及《精神卫生法》草案的颁布,加之整个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社会压力增加,患精神疾病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床护比明显不足,致护理工作量增加,使护理质量下降。
1. 3 管理模式引发的负面因素
目前,国内精神病房多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对控制病情、减少意外事件起到积极作用,大多数患者对这种病房模式不满意,易影响自尊心而诱发抑郁情绪,甚至发生意外而引发医疗纠纷。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前期否认患有疾病而不配合治疗,产生厌恶、敌对情绪。
1. 4 护士因素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多为聘用制,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护理经验,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认为患者无躯体疾病,对患者态度冷硬,对合理正当的要求置之不理。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求饮水、进行大小便时,护理人员担心解除约束后患者冲动、伤人,不能及时给予满足而造成患者身心不适等,易使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上升。
1. 5 护理记录
自取消一般护理记录以来,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相对较少,护理记录量大大减少。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虽进行了相应处理,但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认为记录与否无所谓,忽略了精神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记录质量不高,往往漏记、少记或缺乏真实性。精神病患者多无家属陪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易引发医疗纠纷。
1. 6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爱护、尊重人。大多数精神患者自知力缺乏,由家属哄骗住院,由于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及环境,往往感到茫然、无助。患者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的关心与重视,而精神病特殊性会使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缺乏人文关怀,忽略患者感受。
2防范措施
2. 1 加强岗前培训
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素质、精神面貌、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医德医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带教是获取良好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对新招聘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岗前培训,着重讲解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性,沟通交流技巧等。此外加强带教老师的业务能力训练及评估,护理部多开展科研理论及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掌握最新的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奖惩制度,培养新进人员敏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2 实施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逐步发展,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护理服务理念,使用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首先加强知识学习,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循证护理指引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从“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
2. 3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由于精神疾病特殊性,护理安全是精神科病房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等。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定时查看约束情况,防止约束过紧、时间过长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破损、神经麻痹。建立保护约束、巡视记录登记本,改变以往护士 15 min 巡视为不定时巡视,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部可根据情况安排护士长轮流值班,实行夜间查房并定期考核,护士长建立科内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并拟定整改措施。
2. 4 加强护士法制知识教育
精神科工作较特殊,护理行为涉及的法律问题广泛,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发生的赔偿问题,也将会责任到人,所以精神科护士要学法、守法、懂法。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时,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2. 5 加强护患沟通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首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想法,适当的满足患者合理需要; 避免与患者直接争论或指责患者。沟通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减少冲动、逃跑行为发生。保证护士每天至少和患者交流一次,把与患者沟通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2. 6 尊重患者权利
精神科病房别注重人文关怀,要以平等心态接待刚入院患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帮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维护个人形象。对于有吸烟依赖的男性患者,可适当放宽对吸烟的控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丰富的工娱疗活动,特别是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以减轻心理负担,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同时利用探视时间多与家属沟通,使其认识病房管理
及治疗特殊性,避免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篇10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质量;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00.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55-02
1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
1.1专科护理知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针对精神障碍这一特殊群体,是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多重因素去研究的。在校生对精神病护理领域内容认识不深刻,未形成一个系统化服务理念,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一般性护理有一定困难性,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1.2社会因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举证责任的倒置以及《精神卫生法》草案的颁布,加之整个社会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发生医疗纠纷时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社会压力增加,患精神疾病的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床护比明显不足,致护理工作量增加,使护理质量下降。
1.3管理模式引发的负面因素
目前,国内精神病房多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对控制病情、减少意外事件起到积极作用,大多数患者对这种病房模式不满意,易影响自尊心而诱发抑郁情绪,甚至发生意外而引发医疗纠纷。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前期否认患有疾病而不配合治疗,产生厌恶、敌对情绪。
1.4护士因素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多为聘用制,进入临床工作后缺乏护理经验,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认为患者无躯体疾病,对患者态度冷硬,对合理正当的要求置之不理。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求饮水、进行大小便时,护理人员担心解除约束后患者冲动、伤人,不能及时给予满足而造成患者身心不适等,易使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上升。
1.5护理记录
自取消一般护理记录以来,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相对较少,护理记录量大大减少。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虽进行了相应处理,但护士由于工作繁忙或认为记录与否无所谓,忽略了精神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记录质量不高,往往漏记、少记或缺乏真实性。精神病患者多无家属陪护,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易引发医疗纠纷。
1.6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爱护、尊重人。大多数精神患者自知力缺乏,由家属哄骗住院,由于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工作人员及环境,往往感到茫然、无助。患者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的关心与重视,而精神病特殊性会使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缺乏人文关怀,忽略患者感受。
2对策
2.1加强岗前培训
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素质、精神面貌、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医德医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带教是获取良好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对新招聘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岗前培训,着重讲解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性,沟通交流技巧等。此外加强带教老师的业务能力训练及评估,护理部多开展科研理论及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其掌握最新的护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奖惩制度,培养新进人员敏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施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护理工作模式的逐步发展,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护理服务理念,使用循证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首先加强知识学习,运用循证护理理念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过程,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循证护理指引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从“要我做”转为“我要做”,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
2.3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由于精神疾病特殊性,护理安全是精神科病房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等。如使用保护具约束患者,要定时查看约束情况,防止约束过紧、时间过长致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破损、神经麻痹。建立保护约束、巡视记录登记本,改变以往护士 15 min 巡视为不定时巡视,便于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部可根据情况安排护士长轮流值班,实行夜间查房并定期考核,护士长建立科内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责任护士并拟定整改措施。
2.4加强护士法制知识教育
精神科工作较特殊,护理行为涉及的法律问题广泛,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发生的赔偿问题,也将会责任到人,所以精神科护士要学法、守法、懂法。医院定期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利时,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2.5加强护患沟通
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与患者沟通、交流技巧。首先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想法,适当的满足患者合理需要; 避免与患者直接争论或指责患者。沟通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负性情绪,减少冲动、逃跑行为发生。保证护士每天至少和患者交流一次,把与患者沟通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
2.6尊重患者权利
精神科病房别注重人文关怀,要以平等心态接待刚入院患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帮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维护个人形象。对于有吸烟依赖的男性患者,可适当放宽对吸烟的控制。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丰富的工娱疗活动,特别是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以减轻心理负担,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同时利用探视时间多与家属沟通,使其认识病房管理及治疗特殊性,避免封闭式管理带来的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2.7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首先护理人员应认识到精神科护理记录重要性,其次护理部加强精神科护理记录规范培训,要求书写遵循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认真的护理体格检查; 对患者带入的烫伤、烟头自伤等,应认真记录切口范围、创面、有无处理等,避免家属误认护士工作不认真而导致患者受伤。护理人员应与医生随时沟通,避免出现遗漏、偏差,以达到医护记录同步。
参考文献
[1]吴建红. 现代精神障碍护理学[M]. 北京: 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 -6.
[2]李金惠,方喜玲,呼亚利. 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 15) :73 -74.
- 上一篇:新媒体营销策划书
- 下一篇:城镇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