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金如何缴纳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保险金如何缴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增收节支
一、前言
当前,国内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以五险一金的形式存在,比较国外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征收比例较高,严重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当前国内外市场行情不好,如何给企业减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应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减负”与“增加保险金负担”势必相悖,这就给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
1.人口老龄化严重加大基金缴纳负担
自2000年中国即迈入老龄型社会,而在随后的几十年,老龄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截止到2019年,老龄化更是达到18.1%。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直接增加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金额,间接给企业养老保险金造成巨大的“缺口”负担。
2.不规范缴纳养老金增加企业支付风险
作为一项民生政策,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必须要缴纳养老保险金。而且,按照现行制度的设计,一般至少需缴纳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才能享有养老金的待遇。2010年前后,各地为集中解决部分群体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不能享受退休待遇的问题,出台了各类补缴政策,超领补费、即补即退等现象带来一时基金收入猛增,同时带来更长时间的基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
3.企业养老金支付标准提标速度较快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为了维护退休职工的利益,使退休职工的收入增长和在职职工能够保持一致,我国从2006年起开始大幅度调整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标准。当年增长23.7%,以后每年都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15年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从2016年以后尽管增长幅度降为个位数增长,2016、2017年仍然保持6.6%、5.5%的连续增长。“以收定支”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基础,持续的提标必然会出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现象,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转。
4.企业养老保险金配置存在区域差异
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省级统一调剂的省级统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直接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各地不一,风险各地不同。一些老工业基地,原来的经济基础好,企业退休职工规模大、比例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困难就多,风险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而一些新兴的城市,经济发展快而人口又年轻,退休职工的比例低,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好,基金的结余也多,抗风险的能力就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就强。
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
1.开源增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
(1)严格地方养老保险征收比例关于养老保险基金,企业需按一定工资比例缴纳,但是各地做法又有出入,有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有意调低征缴比例;有企业为规避缴纳金额,则调整标准。这些有意为之,直接影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来源,造成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亏空。为此,为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的严肃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其一,各地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比例、统一养老保险金征收标准,统一规范要求,加大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公平性。其二,政府做好监管工作,督促企业按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企业一方,要意识到: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关系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关系到己方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严肃认真对待。
(2)多渠道增加企业养老保险金来源为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在保持企业缴纳保险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开辟多个路径增加征收源头。其一,按适当比例提取国有资本收益,以对冲企业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随国企、私企改革的几十年,私企养老金缺失与国企制度改革不无关系。当前,到了国企还现的敏感期,有必要做出姿态,拿出适当比例的利润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其二,酌情增加土地出让金比例,以增加企业养老金缴纳金额。国家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适当提取土地出让金,用于补充企业养老保险金。现阶段,考虑到大量农民失地进入企业务工,在提取土地出让金比例方面必须要较之前做出大幅度调整,以补充企业不堪重负的养老保险金缴纳比例。其三,提取适当比例的民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承担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成立彩票公益基金的目的,原本就是用于社会福利事业,那么,在彩票公益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补充企业养老金的缴纳即有现实的必要性。为此,政府要做出表态,以政策引导将适当比例的彩票公益金收益引流到企业养老金缴纳中去。
2.节流降低企业养老金支付增长率
(1)小步不停步提高养老金标准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关系到员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而缴纳养老金的标准,同样会跟进生活成本而逐年做出调整。而中国的养老金,也连续十几年做出提标,如果持续做出高幅度增长,势必会远远超过现有支付能力,诱发更大的政府财政风险。前不久发生的欧债危机,同样给我们以前车之鉴。对此,合理的提标,应做到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相一致,坚持“不停步”、“迈小步”的逐步提标,以保障养老金支付,规避支付风险,维护企业员工的权益。
(2)延迟退休增加缴纳年限缓解养老金支付困难方面,延迟退休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增加了个人缴纳的数额,另一方面推迟支付的年限,有利于增收节支。实际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国民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切实为延迟退休创造条件,民众也开始慢慢接受。但是,延迟退休不能搞一刀切,所有行业一律延迟5年,社会层面恐难以全部接受,尤其那些特殊行业,比如: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建议暂缓推行、区别对待。除了行业外,性别也应该有所差别,区别对待。
3.增效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1)正视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义务规范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根源上,要重塑“权利义务对等”的理念。简而言之,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是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而退休后享有养老保险待遇则是应有的权利。这样,不履行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也终将不享有养老保障制度的权利,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城镇一体化发展,由此而造成的农民失地问题突出。对此,要意识到这部分农民对城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征地补贴方面有针对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其余部分必须要足额交齐。绝对不能享有养老保险待遇,作为推进征地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工具。其他因国家政策调整要进入养老保险序列的,同样要以缴纳足额的养老保险基金为前提,绝对不能以权利、义务对接为跳板,将缴纳金的风险转嫁给企业。同时,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态势,今后还应逐渐延长养老保险金缴纳年限,以填补养老金要承担的交付缺口。
篇2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单位更应当做好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质量,坚持走“高覆盖、多元化、保基础、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工作目标。各部门更应当将创新养老保险工作内容与方法作为新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工作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2完善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使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加上计划生育的政策和一些其他的原因,使中年人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女。这就给不少的人们造成比较严峻的养老问题,同时养老问题也是目前社会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只有不断做好养老保险工作,才能提升养老保险的工作质量,提升养老保险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完善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1)对于稳定社会整体有着积极的作用。养老保险工作是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维护社会整体安定的重要措施,在经济新常态模式下,养老保险工作已经是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经济新常态下,养老保险工作可以将工作重心放在整合与提升阶段,只有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使社会整体变得更加稳定,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目前的养老保险工作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也不够规范,个别人员的养老保险意识还没有跟得上时展,这些问题都是继续整合和完善的内容。因此积极做好养老保险的缴纳及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养老保险的社会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使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化,一部分人员退休,而作为新鲜血液的年轻人能够马上到社会中,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使社会的就业结构更加具有科学性。
(2)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养老保险工作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是社会经济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环境下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这样就给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加强养老保险工作的完善与推广工作已经显得非常迫切,不仅是为了社会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是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带来新的可能性。养老保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涵盖的人数非常众多,这也使在养老保险工作中筹集到的资金数目非常庞大,能够为社会经济市场带来更多的经济资源。通过对资金的有效整理和使用,能够提升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的调控。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工作,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
3养老保险工作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工作是由政府进行介入并参与管理的一项工作,强制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要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费用。一旦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时,就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定期养老金。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能按照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缴纳养老保险,这样就保证了养老保险工作的普及性。同时强制缴纳养老保险也是有效解决目前消费短视的问题,如果没有重视未来消费,很容易导致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而给社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负荷。
(2)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养老保险是为法定退休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一般会要求领取养老保险的人们曾经缴纳过养老保险并且达到一定的年限,同时已经达到了符合退休的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不是按照曾经创造的最高价值进行发放,主要是为了平衡社会的经济,避免社会面临比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过高的退休金也会给部分在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通常情况下,养老保险是面对全部劳动者开展的一项社会工作,无论劳动者从事何种工作,工作性质及个人岗位高度如何,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可以进行缴纳养老保险,这样就体现了养老保险普遍性的特征。同时养老保险也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保障工作内容,它还具有一定的全球化特征,因为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难题。
4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1)适当调整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标准。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一直是企业与职工个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一部分群体会由于难以承受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标准,给企业和职工个人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负担,这样就容易导致养老保险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应当适当调整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标准,无论从短期的工作要求上看,还是从长远的养老保险发展上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社会的稳定性与市场经济的稳定性。调整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应当从调整缴纳方式、缴纳基数以及缴纳年限上入手。一般的养老保险缴纳标准是要求职工在符合退休年限时,已经缴纳20年以上的时间,同时基本的养老金发放数额也应当在该地区社会基本工资标准的20%左右。在缴纳方式上,可以按照按月缴费、按季度缴费或者按年缴费等方式。如果缴纳年限不足20年或已经超过20年,应当适当对养老保险金的领取标准进行调整,以保持养老保险金的缴纳与支付的平衡关系。
(2)完善相关养老保险法律法规,突出职能作用。为了做好养老保险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应当突出自身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现阶段的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如果在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作中,企业存在不按照法律进行合法缴费或者逃避缴费,应当依法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能够提升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工作中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在履行法律职能的同时,应当提升执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相关执法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远发展。
(3)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工作体系。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养老保险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要有一切利益以劳动者的角度出发,保证劳动者个人权益的合理性。劳动者为社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利益是养老保险工作的主要内容,尤其对于一些中青年劳动者来说,更需要带动这部分人员积极参与到养老保险工作中,不仅要从实际工作中进行引导,还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只有在完善的养老保险工作体系中,才能实现劳动者、企业以及社会三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
(4)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养老保险工作质量。为了提升养老保险的工作质量,养老保险工作还应当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养老保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养老保险工作已经逐渐向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整体业务系统的操作难度比较高,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也更具专业化。因此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单位应当建设一批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队伍,既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又要使服务人员懂得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建设完善的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实现养老保险工作的精细化发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要有做小事、干大事的目标,从而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服务能力。
(5)建设多元化养老保险工作机制。新时期的养老保险工作,应当将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为职工养老保险的主要参与者,同时稳固原有私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主要地位,加快个体经营者和社会自由职业者参与到养老保险工作中,同时还要将外出务工人员培养成为参与养老保险的主要力量,从而使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者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篇3
欠下外债无奈打工
刘香和丈夫张波是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人,养育有两个子女。夫妻俩务农为生,家境虽然算不上富裕,日子还算过得下去。作为一个普通农妇,刘香对生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家人健康平安,两个孩子日后能够考上大学,做城里人。张波则与妻子不同,一心期盼能够发大财。
刘香朴素的愿望很快被现实击碎。
1998年年初,张波吃过晚饭后,打开电视收看省台,立刻被正在播放的致富经栏目吸引住:“养兔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养一组四只(一公三母)640元,一年可实现毛利6480元……”
真是财神来了,张波喜出望外。第二天,他就拉着堂兄,前往广告中所登的养殖合作社所在地考察。一番走访下来,再加上销售人员的推广,他当即敲定主意加盟养兔,并交了5000元定金,回家后,又找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资金,凑了上十万元钱,同对方签订合作协议。对方很快帮他建立起一个养殖基地。
没想到,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半年下来,张波的兔子死了一大半,剩下的要么染病,要么营养不良,张波无奈,只好将剩余的兔子低价处理。最后算下来,他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好几万。
当初刘香就不同意丈夫搞养殖,结果张波一意孤行,将孩子们的学费搭进去不说,还欠下几万元外债。刘香气不打一处来,同丈夫大吵大闹,家里再无宁日。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端又多了数万元外债,刘香夫妻俩终日都在为钱发愁。无奈之下,刘香只得离开家,来到庐江县城打工,希望多挣一点钱补贴家用。
刘香在县城辗转做过服务员、保姆。她为人吃苦耐劳,深受雇主喜欢。1999年3月,在一家雇主的帮助下,刘香进入庐江县一家医院,从事清洁等后勤服务工作。作为一个农妇,能在医院上班,相当于是“吃皇粮”,刘香很满意,工作起来勤勤恳恳,一干就是上十年。在她工作期间,院方一直没有和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给她办理养老保险。
工作11年被辞退
2010年7月,刘香听说医院想辞退自己,心里一慌,忙向后勤部主任求情。主任说院方已经决定,他也无能为力,劝她同医院谈好条件,拿一笔退职金回家算了。刘香想了半天,虽然万分不舍这份工作,但事已至此,也只好认命。
7月8日,经协商,刘香和医院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协议约定:双方从2010年7月10日起解除劳动关系;刘香工作年限为11年4个月,院方一次性支付刘香补偿金6190元(含社会保险),双方的权利义务就此终止,一方不得要求另一方承担任何费用和责任。
一周后,医院按约支付刘香一次性补偿金6190元。
刘香回到老家。邻居听说她和医院签了退职协议,连说她傻,她在医院干了这么多年,医院都没有和她签合同,连保险都没有给她买,应该赔给她更多钱作补偿。
刘香一介农妇,哪里懂这些?听邻居这么说,她越想越觉得委屈,自己辛辛苦苦为医院干了十多年,院方几千元钱就将自己打发,也太说不过去。
2011年3月,刘香向庐江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医院缴纳应为她承担的社会保险费;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额外支付她一个月工资。
同年4月,庐江县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医院为刘香缴纳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由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费;医院支付刘香2008年2月――2010年6月期间的双倍工资34000元,剔除刘香已领取的工资外,医院需一次性支付她工资17000元;额外支付刘香一个月工资500元。
医院对此裁决不服,于2011年8月向庐江县人民法院提讼。
法院审理认为,刘香自1999年3月起即在医院工作,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医院应依法为她办理在职期间的养老保险及落实相应福利待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医院未与刘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法应支付她双倍工资。双方于2010年7月自行签订的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法院予以确认,但协议中就经济补偿问题所作的约定,内容违反《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民事权益,该项协议内容无效。
刘香要求医院为她缴纳养老保险费、支付双倍工资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医院依据《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要求法庭确认院方不应为刘香缴纳养老保险费、支付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刘香要求医院额外支付她一个月的工资,因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她的请求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条件,不予支持。
2011年10月,庐江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医院为刘香缴纳自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由医院承担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交费金额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为准);医院支付刘香自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双倍工资34000元,剔除她已领取此期间工资外,医院应一次性支付她工资款17000元;医院不需再额外支付她一个月工资。
一审宣判后,医院与刘香均不服判决,分别向巢湖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
医院称:双方系自愿协商并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依据该协议,医院不应向刘香支付双倍工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尚未出台,原判医院为刘缴纳养老保险费缺乏政策依据。在协议中,医院已向刘支付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的养老保险费1360元,法院又判医院再为刘香缴纳养老保险费,应属不当。
刘香上诉说,她自1999年3月进入医院工作,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医院应从1999年3月为她缴纳养老保险,一审判决医院仅为她缴纳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的养老保险不公平;她要求医院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有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本刊援助
养老保险金要缴,工资双倍补
虽然一审法院判自己胜诉,可对方是一家大医院,财雄势大,所谓钱财能通神,万一对方从中做点手脚,那可怎么办?刘香越想越担心。2011年11月,她拨通本刊司法援助栏目组电话,寻求帮助。
本刊初步核实后,派出特约记者前往庐江汤池镇调查。记者采访了刘香及其家人,又来到庐江县当事医院了解具体情况,掌握一手材料后,与本刊律师援助团律师――湖北聚力律师事务所马修家律师取得联系,为当事人咨询。
律师详细研读相关资料后认为,此案的焦点在于医院应否为刘香缴纳养老保险费?缴纳期限如何计算?
刘香在医院从事清洁工作11年,月工资5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与刘香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为5750元,双方协议约定6190元,仅有440元作为养老保险金予以补偿,不足以缴纳养老保险金。因此,一审法院认定协议对经济补偿的约定违法,该项协议内容无效正确。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二十世纪末逐步推行的,首先从企业的在编正式职工开始实施,不包括长期临时工。2005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刘香系医院长期临时工,符合上述决定的就业人员范围,医院应从2005年12月起为刘香补缴养老保险金。因此,医院提出不应为刘香缴纳养老保险金以及刘香提出医院应从1999年3月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上诉请求均不能成立。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该法实施后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系法定权利。医院上诉提出不应向刘香支付双倍工资的理由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一审判决医院支付刘香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的双倍工资属于适用法律不当。因该医院自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刘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符合该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不满一年”的条件,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因此,医院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超过一年未与刘香签订劳动合同,符合上述条例规定,医院应向刘香支付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双倍工资。
记者将律师的专业意见转述给刘香。刘香认真听完,向记者表示感谢,说自己这下可以放心了。
篇4
关键词:双轨制;并轨;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76-04
随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日益迫近,养老保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期的“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差异,体现了国家对于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保障的不平等,造成现实中,企业单位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金金额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激化了不合理性与不公正性等弊端,已经成为阻碍了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在2015年1月,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并轨制”的养老保险机制改革。此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使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公平基石具有制度上的保障,适应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原来实施的养老金双轨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特殊转型时期,我国在1995年开始实行了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双轨制。所谓养老金双轨制,就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实施的养老金制度在企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两个不同的轨道上实施。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退休制度与针对社会企业单位实行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金另一套退休制度并行的养老金体系。在这样并行的不同的两套养老制度运行方式下,导致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的人员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出现差距差异,据统计,平均差距大约在3到5倍左右,不同行业产生的差异有些可以达到月差异额10000元,标准实在是悬殊。
二、现行养老金并轨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养老金并轨制改革,有效缓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出现的养老不公的问题。从此次养老金并轨制改革的目撕突本原则不难看出,通过此次改革,遵循的“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基本思路实施后,将使我国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独立的优越的退休保障制度,转变为统一的社会公众公平的基金化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次,实施养老金并轨制改革,可以逐步有效化解因为退休金待遇差异导致的社会矛盾问题。再次,实施养老金并轨制改革,可以促进我国人才流动合理化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逐步实现。最后,实施养老金并轨制改革,可以有效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弥补我国日益严重的养老金的巨额缺口的难题。
三、养老金并轨制实行中的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滞后,阻碍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多年至今,我国也没有在社会保险立法方面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因此,至今我国在养老保险方面的立法依旧不够完善全面,这样就自然会导致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管机制。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险机构的职能多重,不但要对本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督与管理,还要对其他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因为我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对外公开制度,因此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方面的监督也是欠缺的。
(二)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遭遇的思想观念障碍
长期的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带来的特权、养尊处优的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而此次并轨制改革的主要实施对象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金到必须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养老保险金的缴纳金,导致实际收和待遇会有所减少,在职人员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此次改革,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积极性。势必使得此次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遭遇来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阻力。
(三)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待遇差距与转制成本的问题
在此次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也是必将遭遇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平衡改革实施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问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支付压力如何缓解等难题,这些就是所谓的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待遇差距与转制成本的问题。首先,平衡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养老待遇,尽管我国已经引入了企业的年金制度,希望通过此举措从制度上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不会降低,但年金制度实施毕竟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在退休后实现,而目前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言,因为需要支付养老保险费用减少了实际收入,怎么解决?于是,在2014年底以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许多地区的公务员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都进行了一定的上涨,但事实上并未大幅度的上涨,去除需要扣除的养老保险金以外,平均工资的涨幅约为300元左右,而这个数字很显然与这个群体原来的预期差距非常大,故而可能会造成一些原来福利较好待遇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满以及对未来待遇的忧患不安心理,使得并轨制度的实施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其次,此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制改革带来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所构成巨大的转制成本。因为在此次养老金并轨后,在实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前提下,将对己经退休的员工保持原有的养老金领取方式。而对于新入职的职工,实施新的并轨制度进行供款,而这二部分带来的转制成本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更多的在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来说,其并轨制改革以前的养老保险金缺口需要由国家财政将之补齐,并提供相应的财政预算进行养老保险的支付。那么等该部分人员退休后,在养老金中间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填补,这部分转轨后形成的潜在的转制成本巨大,也必将大大增加了各地级政府的财政负担。
(四)养老金并轨影响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人才流失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国家的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给予的特权优待,使得此次养老金并轨制度实施后,许多国家公职人员由于需要与企业职工一样,进行个人承担部分养老金费用的缴纳,导致每月都需要从原有的工资里扣除缴纳的费用,而且在其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大不如前,这种由于并轨制带来的巨大的待遇差异和心理落差将会严重的影响这些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部分人员因为追求高收益高待遇,离开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跳槽到企业单位,导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失现象发生。
(五)“隐性双轨制”可能出现
实施养老金并轨制度以后,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需要为自己单位的工作人员设立职业年金,国家引入这种强制性的职业年金制度,是希望通过年金的设置,从制度层面给予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利益保障。但是,在我国的企业单位,实施职工的企业年金制度,事实上无法做到保证在每个企业都能够按规定施行该制度,由于企业员工的用工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自身利润追逐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这种年金制度都是形同虚设的,因此出现的年金制度上的“隐性的双轨制”,而这种隐性双轨制演变的后果则是,在退休之后出现真正实施年金制度的单位员工与没有实施年金制度的单位员工的退休人员因为这种年金制度的“隐性的双轨制”所领取到的养老金,依然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导致最终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公平还是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四、推进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实施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尽快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环境是对持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因此,此次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制改革的推行更加迫切需要可靠的健全的,甚至是专门的立法保障,在此次改革中涉及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能够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之下有效实施,更是约束涉及到劳动者行为,强制其履行在此次改革中应当执行的直至和义务的有利法律依据保障,避免出现利用法律的漏洞甚至瞒报虚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额的现象发生,在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要保证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改革顺利有效的运行下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制度,同时一定要加大此次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的力度。此次改革中在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将其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地建设账目,保证这部分基金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别开进行管理。其次,要改变原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险机构的多重职能,单独明确各地各级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专项监督与管理范,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基金设立统一的财政专户进行单独管理,确保基金的专款专用。
(三)改变并轨制改革实施中公众的思想障碍,提升公众对改革的认同
在此次并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通过合理的工资改革相挂钩,确保并轨制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个人收入不会出现大幅的下降,通过合理的工资调整覆盖其涉及的个人缴费部分,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以减轻改革阻力,积极配合并轨制的发展。为了建立多重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实施并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短期看,也许会暂时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分析,更大范围的广大民众依然是最终受益的。此过程中,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同时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来及时了解改革中广大公众的利益诉求,并及时进行回复解答,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的同时,通过扩大公众对改革的参与和认识,认真解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内容与目标,化解公众的思想障碍极其对改革的质疑,提升公众对改革的认同。
(四)实现新老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衔接,降低转制成本
在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制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中,新旧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对接和过度是否平稳,是决定转制成本高低的关键问题。如前所述,首先要确保在并轨制转制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待遇不能因为转制而降低,同时提升全社会范围的保障标准。其次,解决降低转制成本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一些新的补偿方式,除了借助国家财政的直接支付填补并轨后的转制成本缺口之外,还需要依赖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自行消化,可以尝试通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金额进行转制成本的填补。
(五)健全年金制度杜绝“隐性双轨制”
在养老金并轨体制实行以后,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加强相应的并轨制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之外,要加快推进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设立,通过立法给予年金制度有法可依的保障,并且实现在并轨制改革的原则中的“五个同步”基础上,渐进式的成为一种在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通过年金制度的补偿来稳定民心。尤其注意监督企业单位年金制度的落实实施,不能仅仅在体制内为公职人员设立职业年金制度,而忽视企业员工退休后的年金保障,避免在年金制度上出现再次的隐性双轨制,真正实现未来养老金制度的平等性。
五、结语
总之,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展实施的养老保险金的双轨制开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双轨的分轨制度,这种区别性的双轨制度造成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人员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待遇上的不均等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公众不满,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实施养老金的并轨势在必行。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进行并轨改革进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困难和阻碍,但是只要排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思想障碍,保证并轨制度实施后不降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实现扭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在待遇上差别,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有效地运转。同时,在法律法规上,给予并轨制度实施有力的保障,促进确保年金制度的真正实施,必将可以排除万难,共同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
参考文献:
〔1〕胡海春.浏丽霞魔,婷.统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l0(3).
〔2〕郑秉文.新一轮养老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田比较公共行政,2014(2).
〔3〕苏明,杨良初,张晓云,等.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2):23-25.
〔4〕苏卫东,郭建民.职业年金:成功破冰值得期待田中国社会保障,2011(6).
篇5
在外打工8年,我的养老保险如何转移?
问:我在深圳打工8年。近日,家乡某厂聘我当技术员,我在打工期间每年都交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听说养老保险关系可跨省转移,我不知怎么办理,哪些缴费归转个人?
答:依据《暂行办法》第5条、8条规定:参保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就业参保的,户籍所在地的相关社保经办机构应为其及时办理转移接续手续。参保人员先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然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审请。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向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发出同意接收函,原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函的15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哪些缴费归转个人?依据《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一)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计算转移。1998年1月1日后按计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二)统筹基金(单位缴费):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就业中断2年,我可否要求“续保”'
问:4年前。我从外地打工回乡后。因为没能找到合适工作,先前的养老保险关系处于停滞状态,最近我在县城某企业上班。我不知可否续保。能连续计算吗?
答:此情况可续保,累计计算。《暂行办法》第9条规定: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没有继续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农民工返回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的,无论其回到原参保地就业还是到其他城镇就业,均按前述规定累计计算其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储存额,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与城镇职工同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不再返回城镇就业的,其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豁有效。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转入新型社会养老保险。
转换3地,我该在哪儿领养老保险'
问:我老家在吉林。我曾跨省先在广东干了6年,后去北京干了5年,最后在辽宁干了5年。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领取年龄薹求,我不知应在何地领取养老保险金。
答:此情形分两种办法处置:一是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领取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那么,这3地社保机构应把相应的资金转到你所在的吉林省。二是如果在达到领取待遇条件之前,已把户籍转到了最后参保地辽宁,那么就由辽宁省负贵发放基本养老金,其他两省应按规定把相应的资金转到辽宁省。
此外还应注意两种情况:一是未达到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二是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回乡务农,我可否要求退保?
问:我在外打工12年后,准备回老家务农。我听说,已经缴纳养老保险的,可以退保退费;我也听说下一步农村也要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打算退保。不知可否?
答:“办法”第3条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可见,从今年1月1日《暂行办法》实施后,一律不可以。虽不能退保,但属于你的养老金不会消失,或在其达到规定领取条件时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转入新型社会养老保险。
早已退休。能否办理“转移”?
问:我曾在北京打工5年。如今我早已在辽宁退休并在当地按月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最近我打算去北京投奔女儿,我可以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北京吗?
篇6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个人帐户;给付标准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滞后,不仅对农民有失公正公平,而且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真正建立起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只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农民的社会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农民才能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一、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基本前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赖以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物质基础,它对整个社会劳动产品的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构有直接影响,其规模决定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进程和保障水平的高低。
1.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只对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基本上没有考虑农民这方面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为维护农民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必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将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按照一定比例在城乡居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2005年为例,当年我国财政收入31628亿元,假定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若以财政支出的20%(发达国家平均为35%)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6326亿元。再按城乡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即使按2010年我国城乡人口各占50%的比例计算,也能筹集到3163亿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考虑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部分,从3163亿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中拿出80%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筹集到2530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这是从静态上分析。如果进行动态分析,以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为基数,只要平均增长速度保持现有的20%左右的水平。到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将达68702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重提高到25%,届时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17176亿元。若仍以50%的比例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可筹集8588亿元。再按80%的比例,筹集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便是6870亿元,即使按那时6·5亿农村人口平摊,人均也有1057元。以2010年的68702亿元为基数,只要我国财政收入每年增加10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财政收入将达168702亿元。按上述方法计算筹集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可达16870亿元,以那时5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计算,人均约3374元。这笔巨额资金,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
2.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直接从各类工商企业积累中提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我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基础上的,是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农业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农民生活还不富裕,应该说与农业“失血”太多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对待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政府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失时机地实施发达国家早已实施并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从工商企业积累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弥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不足。可考虑按一定比例每年从各类工商企业利润总额中提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2005年为例,当年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159603亿元,假定利润率为10%,全年各类工商企业实现利润是15960·3亿元,只要从中提取l%,就可筹集到约160亿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因提取比例较低,不会给企业发展构成太大的影响,但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说,能产生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筹资效应。
3.通过降低行政成本、堵塞漏洞、充盈国库来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1)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家财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国家财政支出,除进一步推进政风建设、降低各种会议经费和出国考察等行政事业经费外,还应精简机构,裁减行政人员。我国现有4000多万行政人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仍比较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实行政府机构撤并、减员节支的条件已成熟。(2)堵塞漏洞,增加财政收入。据统计,我国每年税收流失约4000亿元以上,公款吃喝和公费旅游费用也比较大。要堵塞税收漏洞,必须加快税收立法的步伐,实现税收征管的有法可依,依法治税,从而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其次,要狠刹公款吃喝玩乐歪风。长期以来,公款吃喝玩乐之风屡禁不止,与几千万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形成强烈的反差,必须坚决杜绝。如果能把降低行政成本、堵塞漏洞而相应增加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将进一步缓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足的压力。
4.集体负担和农民个人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体负担部分,可在乡村所办企业的利润、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中提取。虽然因地域的差别,农村经济状况差别较大,但凡有集体经济的乡村,必须承担为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没有集体经济的乡村,要根据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原则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来解决农民缴纳一部分养老保险费的问题。特别困难的农村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集体负担部分应由地方政府财政解决。为便于操作,集体缴费数额要有一个起码的标准,而且要求全国统一。农民个人也要承担一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受保个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这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通行的做法和原则。缴费比例应根据农民的收入水平确定。2005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将至少以5%的速度递增。因此,以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作为农民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比较合理。考虑到农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确定的缴费比例不能太高,以3%为宜。这样,农民每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是120元,这是绝大多数农民都能承受的。
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根本保障
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必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主要解决目前已达60岁年龄农民的养老问题,而个人帐户的建立,则是为解决农民未来的养老问题。从操作简便、易行的原则出发,可将基金中国家财政的补贴部分作为社会统筹,集体和个人缴纳的部分作为个人账户储存额。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首先必须确定哪些人应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年满25周岁,在农村有固定场所,并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居住达6个月以上的农村居民,必须参加当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定投保的初始年龄为25周岁,因为达到这个年龄的农村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要小一些,有利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建立。(2)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达6个月以上者,原则上应由雇主为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雇主未能为其办理的,只要能提供由雇主出具的相关书面证明,亦应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3)参加兴修水利、铁路、公路和国防建设等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村居民,施工单位不能为其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的,应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应为实账户。实账就是账户实记,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个人账户持有者的缴费及国家、集体按一定比例给予个人账户持有人的补贴情况,必须如实记录。(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规模。一是缴费年龄和年限的确定。凡年满25岁的农村居民,必须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时间为40年,按年度一次性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二是个人账户基金水平的确定。个人缴费部分,可考虑以上年度公布的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基数,按3%的比例确定。集体缴费部分,可考虑确定为个人缴费的50%。集体缴费确有困难的,可申请由地方财政解决。国家补贴部分,其数额可按个人缴费的50%确定,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应以5%的实际年利率递增。我国目前利率水平低,利率市场化将提升我国的利率水平,甚至不排除若干年后利率会提高。(3)个人账户缴费额随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账户的缴费额也应增加,这是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的根本保障。为操作简便易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不实行按一定百分比递增的办法,而是采取每隔一段时间增加一定数额的做法。初步考虑可按每隔5年个人缴费部分增加10元,集体补贴和国家补贴部分也各增加10元的办法来操作。上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都是每年以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3%为基数设计的,这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每年以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作为个人缴费的计算依据,养老金的积累额还要高一些。
三、合理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是保障老年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
合理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关系到老年农民的切身利益。养老保险金给付标准,取决于缴费年限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两个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凡从2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农民,缴费满40年,到65岁后,所领取的养老金为同一标准;在特殊情况下,缴费年限未满40年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愈低,给付的标准也就愈低。将农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规定为65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为扩大养老基金的筹资规模和缓解养老金给付压力,都已提高退休年龄,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这些国家不分性别,都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以上。其中以美国最高,为67岁。二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根据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而提高。城镇职工现行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确定的,那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而现在延长到72岁以上,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城镇职工和农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应提高。
1.投保时间满40年,且按时缴足了养老保险费,达到65岁的农民所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从25岁开始投保,缴费满40年,达到65岁的农民,个人账户累计余额为25231.90元。假定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风险由政府承担,仍以5%的实际年利率递增),又假定养老金的平均支付年限为10年即120个月,按平均支付10年养老金计算,年资本回收额为3268.66元,个人账户持有人在达到65岁以后的10年内,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72元,这与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差无几,即使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时,养老金替代率也高达64.80%。投保人领取养老金超过10年保险期后仍健在的,可继续按以上标准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投保人未满65岁或领取养老金后不足10年身故的,个人账户中属于本人和集体缴费积累部分的余额,可由继承人继承,国家财政补贴积累部分的余额,归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无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丧葬费,冲抵丧葬费后仍有余额的,一律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收入。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满65岁人员的养老金给付标准。考虑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己达65岁的农村居民没有承担缴费义务并且社会对他们以前的个人收入分配作了必要的扣除这一点,已满65岁的农村居民,可直接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部分中领取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的60%。这样规定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是虽然社会对这部分人以前的个人收入分配作了扣除,但他们毕竟没有承担缴费义务,养老金给付标准应有所区别。二是为与越来越接近65岁的农村居民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相衔接。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未满65岁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后的给付标准。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未满65岁而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达到65岁领取养老金时,以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的60%为基数,再按缴费年限的长短确定养老金领取标准。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所领取的养老金在162元的基础上,按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样,就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老人员的衔接问题。
4.投保人因患严重疾病要求提前领取养老金的给付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投保人因患严重疾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要求提前领取养老金的,必须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并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做出鉴定并同意后,方可提前领取。领取标准应根据投保年限的长短,参照未满65岁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后的给付标准来确定:一是投保时间未满15年的,不能提前领取养老金。二是投保时间满15年以上因病要求提前领取养老金的,以162元为基数,投保时间每增加一年,按个人账户领取标准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养老金。
总之,按上述思路设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规模偏小,保障水平偏低,但维持农民起码的生存需要还是可以的。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保障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它实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J]·劳动保障通讯,2003,(3)·
[2]李迎生·市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展与偏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4)·
[3]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06-03-01·
篇7
一、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企业责任意识淡薄,无心缴纳保费。部分企业领导受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域条件的限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无所适从。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一个字钱,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钱转,忽略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尤其忽略了社会保险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没有把参保缴费工作摆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去认识。基于这一认识上的错误,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恶意拖欠养老保险费。个体私营企业老板认为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出于利益考虑,对缴纳养老保险金持消极、观望态度,得过且过,致使扩面征缴步履维艰。加之部分单位把应负担的部分转嫁到缴费职工个人身上,加重了职工的负担,收缴过程中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原因之三:缺乏有效机制措施,无法征缴保费。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障部门对养老保险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有部分职工没有完全明白养老保险与自己老年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和保险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部分效益较差企业的职工,由于工资收入偏低,目前生活困难,加之所在单位的诱导性宣传,在缴纳养老保险费上表现消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认为打一天工就拿一天的工资,只要暂时有钱收入腰包,哪还管得着以后有无养老待遇;或认为老板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哪敢督促老板为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费,从思想上剥夺了自己应有权利,更谈不上维权,甚至为了眼前多一点收入反而支持帮助欠保企业规避政策,千方百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企业有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也有对不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处罚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难的问题。目前,正值我县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部分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钻我们发展环境宽松的空子,拒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拒不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投机钻营意识强,动则以增加企业负担、企业生存环境差为借口,软拖硬磨,拒不参保,导致征缴机构即使摸清了情况,纳入征缴计划,依然无法收缴保金,强制执行困难,局面十分被动。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扩大养老保险影响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向社会公开咨询和监督电话,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人社部门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参保单位经营状况,特别是对各单位负责人的宣传工作要做实做细,增加参保单位的缴费自觉性。相关部门可以共同组织召开欠费单位负责人和劳资负责人座谈会,扩大养老保险的影响面,协调保费缴纳事宜。可以建立统筹地区养老保险指标定时通报制度,对缴费自觉性差和欠缴情况严重的单位要抓典型,定期在各种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通报批评,把各单位的缴费信息及时向社会反馈,利用社会监督来促进缴费。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清欠工作。摸清单位经营状况,进一步了解欠费信息,全面开展企业养老保险清欠工作。坚持分类实施和重点突破原则相结合,对不同的欠费单位采取不同的措施,将工作重点
篇8
,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3月,经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现已发展成为拥有6500名员工,集采、选、冶、炼、轧、发电为一体的中外合资大型一档股份制民营海外上市公司。2004年,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年产钢坯338万吨、铁304万吨、轧材132万吨,销售收入93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第325位。公司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是与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分不开的。可以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直接促进了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下面将我公司是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简要汇报:
一、强化基础工作,深化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由于近两年企业技改建设发展较快,中宽带、品种钢冶炼工程项目相继投产,增加了许多新员工,同时公司又执行了人员差异化动态管理。用工结构上存在员工和季节工两类工种。为了强化管理,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公司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针对钢铁行业特点,每年进行一次特殊工种认定,将认定表格及时归档,为员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奠定了基础。为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在2002年我公司把所有原厂内合同制、临时工1800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缴纳范围,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04年公司制定出台了季节工转员工的条件和标准,有22个重点岗位季节工经两年期考核转为员工,全部纳入公司养老保险缴费范围,扩大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也使员工爱岗如家爱企如家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政策,积极履行企业义务,进一步将社会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养老保险是企业员工老有所养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足额的按时申报上缴养老保险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2004年为使养老保险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使用了企业版微机化管理软件,并录入了每位员工的基本信息,随时掌握员工的增减变化情况,提高了办公效率,公司年末缴费人数为4379人,申报缴费金额850万元,实际交纳养老保险费用共1280万(包括2003年度欠缴部分全部还清),未欠缴当年的养老保险金。同时,对94、95年公司所欠的176万元的养老保险费,力争在2005年全部缴清。在此基础上公司根据国务院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落实工伤待遇。根据河北省医疗保险规定,2005年公司将改革现行医疗制度,参加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向劳动部门按时申报缴纳医疗保险,对公司骨干员工申报补充养老保险金,真正作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三、正确处理企业与劳动部门的关系,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公司在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政策按政策落实待遇的基础上,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如在劳动合同签证管理、高级技术人才流失的劳动仲裁、劳资双方矛盾的解决、劳动法规等政策的咨询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工作,都与劳动部门及时沟通,防止侵害员工利益事件发生。特别是涉及到政策的工作都严格按照劳动部门的意见不折不扣的去抓好落实。
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外引内培,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篇9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流失原因;对策分析
养老保险基金是为兴办、维护和发展养老保险事业而储备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退出社会劳动后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费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养老保险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规范管理,严防不必要的流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现状
养老保险金的收入主要依靠上级拨款、企业缴纳和职工、安置人员、自由职业者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等途径,其基金的合理使用是做好养老金发放工作的基础。可是现在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企业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相对松懈,导致了养老基金流失问题已成为养老保险管理上的一项弊病。对退休人员的普查无法到位、异地管理体制滞后、对人员信息的掌握不全面、动态管理困难、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都是养老基金流失的原因。面对这样的现状,要全面防止养老基金的进一步流失,就要在目前社保机构人力、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具体的核实,花费时间、人力、物力来大范围地确保养老基金的稳步发放。
二、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流失原因的思考分析
1 缺口太大
目前,一些地方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还不能到位,这是制约养老保险工作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少缴漏缴养老保险的现象还很严重,根据国务院文件规定,从2006年起,个人养老金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样一来一些人就以“不合理”为由而有意少缴或者干脆不缴养老保险。其实,这样的现象不是国家的财政问题,而是全国人民要面临的一种社会现实。由于退休人数在不断增加,基金的收支缺口正在逐年扩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收入和发放就不能协调一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必然会有一些新的举措。无论如何,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因此,退休人员应该积极配合一些基金调整变动,进一步做实个人缴纳工作,堵住养老金支付的缺口,缓解由此带来的严重隐患,确保在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今天,企业养老制度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 冒领问题
近年来,离退休人员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养老金也实行社会化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工作已全面展开。但是一些人员频繁更换居住场所,甚至跨省、跨市居住,这就使得退休管理工作很难开展,有关方面对他们的生存状况难以得到及时、确切的掌握,造成了一些冒领问题十分严重。掌握退休人员的状况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地发展不平衡,要掌握其动态现状的确有较大困难。各地应该以街道为中心,贴近那些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较为清楚地掌握那些退休人员的现状,杜绝冒领现象的发生。
三、防止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对策
1 从制度人手
要掐断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源头,就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制度的完善才能保证规定的合理实施。制度要严格规定参保人员退休时只能享受一个地区的养老待遇,以此来杜绝跨地区重复享受养老金的不合理现象。还要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衡量各地经济发展、财政负担差异的情况下,应允许不同区域的退休人员进行个人账户的转入,以此来保证退休人员可以异地享受养老基金,同时,也防止了一些冒领现象。最后,还要建立法定退休年龄的核查规定制度,对户口进行核查和必要的异地管理,确保过早享受养老金的现象不再发生。
2 从管理人手
退休人员脱离了原单位进入了社会化管理。社区管理就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积极作用,把劳动保障事务机构的管理职能做到最佳。社区要利用其方便条件对退休人员的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掌握,要根据每家每户的特点建立“退休人员变动情况报告”,以便加强管理制度,随时了解退休人员生存变化情况。社会保障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做好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的掌握工作,要协调多方面的力量进行领取养老金的认证工作。总之,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管理全面才是保证养老基金合理发放的有效措施。
3 从技术手段人手
篇10
一、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置不合理。在制度模式的设置上采用了诸多商业保险的做法,社会保险特征不明显,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现行的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水平偏低,达不到“老有所养”的初衷。该县2006年底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为209人,月平均养老金只有73.72元,远远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每月135元的标准,最低的仅为1.2元,根本起不了养老作用。
2、政策作用不明显。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的原则。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乡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集体补助部分可税前列支,而大部分以种田谋生的农民,则享受不到这一待遇。目前,有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积累实际是“空壳子”,即使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其公益金积累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农保中“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是句空话,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当初养老金给付利率较高,1994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结付年复利率为12%,后经4次下调,从1999年起至2006年底仅为2.5%,仅靠农民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积累养老,政策作用不明显,致使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这一制度的持续实施。
3、监管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实现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现行基金增值渠道单一,存银行和传统意义上的买国债是各级农保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而基金存银行增值利率明显低于结付利率,其结果是保险费征收的越多,基金收支赤字就越大。为了实现基金收支平衡,迫使基层单位自行动用资金进行各种投资来实现增值,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造成基金违规动用,甚至出现基金被骗状况。审计发现该县在异地存款过程中已造成被骗损失170多万元。
4、领取年龄不明确。民政部《关于印发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通知》(民办发[1992]2号)第二条“……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后”的规定。而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印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培训教材》在保险金给付管理中讲到:养老金领取从60周岁以后开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早到50周岁或55周岁开始。但对特殊情况未作出具体说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随意性。审计发现该县也有50周岁、55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5、统筹层次不够高。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县(市)为单位实施基金统筹,政策自行制订,基金自求平衡。由于统筹层次过低,各地在制定政策上有所偏离,擅自扩大了参保范围;在基金筹集上不能足额到位,存在领导随意减免应缴的保险费,造成基金风险;在基金运作上难以保值增值,甚至违规操作造成基金损失。
二、改革完善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到农村家庭收入的不平衡性,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实行多档次,使保险对象可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自行选择参保档次。
2、政府扶持激励原则。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个人缴费为主、单位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激励”的原则。既然将农保界定为社会保险,就应按照社会保险机制来运作。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使参保有足够的吸引力,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投保。
3、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社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要实现基金收支平衡,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是解决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的关健。一方面国家要制定一个比较稳定的利率政策,使参保农民有安全感和放心感;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拓宽基金增值渠道,提高运营效益,在增收上下功夫,确保农保基金收支平衡。
4、社保之间可融通原则。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性增加。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应能互相融通,相互衔接,并在制度上有过渡通道,即在设置新制度的框架中留有“接口”,待条件成熟时,以便与城保制度相对接,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
5、规范管理原则。加强和改进农保管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农保事业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农保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才能切实维护好参保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不论制度、政策和各项业务操作都要规范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农保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思路
1、实行缴费与人均收入挂钩。参保对象个人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按5%、10%、15%等多个档次比例,由参保人员根据缴费能力,自行选择缴费档次参保。
2、实施财政补贴激励。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对参保缴费人员按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给予直接补贴,个人没有缴费的不享受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当年有效,不实行追溯补贴。对低保对象个人缴费部分也实行全额财政补助。
3、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将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均记入参保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别记录和计息。国家要制订一个比较稳定的利率政策,确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财政补贴部分只能用于计发本人养老保险金待遇,而不予继承。
4、规范养老金计发标准。参保缴费人员男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可办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手续,并从办理手续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直至亡故。待遇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可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计发月数办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