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综合治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生态综合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生态综合治理

篇1

项目开展抓住影响流域生态建设的主要矛盾--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并存,植物生长可利用水严重不足,以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为核心,实行治理措施网络化布局,依据小流域各景观斑块异质性,布设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式”、坡耕地“宽带式”、沟壑“全方位式”、河道“双龙”式相互连接、网络化治理体系,形成了一个高效、多层次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系统,提高了治理措施的群体功能,为水土流失区的生态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造出诸多有推广价值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建设模式

本项目在对小流域进行治理的同时,将其作为基本开发单元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建设(见图2)。在实践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小流域高效开发模式,为本项治理开发建设树立了样板,典型模式有:1)以经济林、果为主导产业的建设模式;2)农、果结合型建设模式;3)资源高效利用型建设模式;4)农、林、牧、副综合发展型建设模式等,这些模式为今后我国北方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区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的信息化管理。

为适应新时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FoxPro)、灰色系统和动态规划等先进信息科技理论和方法,以“流域动态监测系统”和“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为指导,按照信息系统设计流程研制,建立了“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治理区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完成大凌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工程提供了先进的、系统化决策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水土保持技术水平的整体跃升。

生态经济型流域治理成效

1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开展20年来,对该流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凌源市、喀左县、朝阳县、北票市、阜蒙县、义县六个行政区县200余条小流域展开连片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00多km2,年拦蓄地表径流量达16231.79万m3,占年径流总量的75.1%,土壤侵蚀模数由3410t/km2.a下降到720t/km2.a,保土效率提高到79.5%,年保土量605.07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旱、洪灾害明显减轻,为植被恢复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林草覆盖率由16.3%提升到40.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项目开展以来共修建梯田25946.01hm2,保土耕作5842.2hm2;挖环山水平槽142607.58hm2;修建土石谷坊29376座,建塘坝25座,小河道治理457.26km,修作业路1354.25km,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生产率提高到10.13万元/km2,粮食总产量由治理前的53914.13万kg增加到现在的78044.01万kg,人均粮食增加468kg。

3农业生态产业基本形成,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篇2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乾佑河沿线绿化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动员大会,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绿化行动,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不断改善乾佑河沿线面貌,打造适合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刚才,世民县长宣读了《实施方案》,春茂书记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迅速行动,抓好落实。下面,我就乾佑河沿线绿化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讲几点意见,希望大家一并抓好落实。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乾佑河沿线既是外地游客进入柞水的第一站,又是人流、物流、车流最大最多的地段,更是我县向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地带。当前,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正处在绿化造林的大好时节。因此,扎实做好乾佑河沿线绿化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无论是从为沿线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树立柞水与国家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相符的良好形象来看,还是从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县城方面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彻底整治生态环境,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共同的社会责任,也是老百姓的强烈愿望。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从加快柞水发展、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高度出发,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扎实搞好绿化造林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在这次乾佑河沿线绿化暨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中,要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因地制宜与适地种树、高档次高标准建设、一次成形管理并重、绿化美化同步、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并重的原则,按照规划的树种,精心挑选苗木,精心运输保管,因地制宜栽植。林业、公路、交通等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抓住当前植树的大好时节,精心把好各个环节关口,力争尽快达到绿化、美化、美观的目标。绿化工作的重点是: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二是精心选苗,确保质量;三是加强指导,科学整地;四是标准布点,合理栽植;五是加强检查,确保质量;六是精心管护,确保成活;七是加强协调,确保安全。各乡镇要密切配合绿化工作,做好环境保障,并动员引导乾佑河一河两岸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春季绿化行动,把村庄院落和各自辖区内绿化好、美化好。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县城是核心、乡镇是基础、道路是名片、村庄院落是关键,将营盘街道、下梁新城、石瓮街道和县城作为整治重点,切实解决“脏乱差”及路边白色垃圾、违规建设等突出问题,重点是全面清除道路两侧的垃圾,全力清除土堆、沙堆、石堆、柴堆等杂物,坚决治理乱挖乱采河道、乱挖乱开山体、乱占乱建房屋等现象,彻底改变一河两岸的“脏、乱、差”面貌,促进环境卫生秩序根本好转,创造一个环境整洁、河道清洁、道路洁净的新面貌。

同时,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坚持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民间资金,加快推进城乡基础和配套设施、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建设。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快农村公路、城镇街道、停车场(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好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坑)、垃圾桶、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抓好公厕、水电管网、路灯等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实施好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水平。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乾佑河沿线绿化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抽调得力人员,配合参与县级有关部门开展的绿化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绿化工作以县级部门为主,环境综合治理以乡镇为主进行。县级牵头领导及县直部门要按照县上统一安排,切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县级牵头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县直牵头部门要做好任务分解工作,明确归口各部门的责任区域,加紧实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各自任务,迅速落实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将乾佑河沿线绿化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大胆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随时解决绿化和治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决不能讲在嘴上等待观望,更不能图形式、走过场。联合执法工作组要下定决心、狠下心来,严厉制止和打击“六乱”行为(乱采、乱挖、乱堆、乱倒、乱排、乱建),当好综合治理先锋队。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做到治理任务未完成不撤离、工作不到位不收兵。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加强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主动参与、全面支持此项工作,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扎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这项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宣传发动越深入,群众参与越广泛,治理效果越明显。各有关乡镇、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精心谋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抓好宣传教育和群众动员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真心支持、真正参与、真情维护的良好氛围,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这次绿化和综合治理活动,由宣传部门牵头,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标语标牌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弘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并从严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特别是严厉打击乱挖河道、乱开山体、乱建房屋等违法行为,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处置,要重处重罚。要通过正反面宣传,充分发动群众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乾佑河沿线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为开展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深入持续开展居民自我教育,引导城乡居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要健全长效机制。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关键要做到“标本兼治”,我们必须要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效监管结合的原则,在重治理的同时,更要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乾佑河沿线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并长期保持。一是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科学界定各单位的职能、职责和工作范围,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目标管理,建立干群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把短期突击变成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努力维护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二是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完善巡查督导制度、有奖举报制度,大力开展明查暗访,定期在电台、电视台、网络上公布治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曝光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及时、快速抓好整改落实。三是要有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作为干部表彰奖励、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该表扬的表扬、该通报的通报、该查处的查处。四是要有良好的包抓机制。对绿化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要建立包抓机制,由相关乡镇负责,县直包抓单位配合,落实常抓责任,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确保绿化、美化、净化到位、成效长远。

篇3

网络文艺机遇挑战策略

我国网络文化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和知识、方便和丰富人民的生活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网络文艺生态的状况

1、网络文艺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艺术产品参差不齐,有些品味不高甚至低俗的作品也随之出现,这就和传统的精品文化产生了冲突,网络文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显露出低俗,粗糙及娱乐化的特点。如何权衡处理娱乐与发展的,消遣与教育的关系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网络文化改变舆论生态布局,不仅冲击主流文化,还导致价值观的多种变化。网络是一个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它既可以传播传统的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也可以传播肤浅的,甚至暴力的消极的价值观,如何实现有力监管成为一个关系到全社会的问题。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个体消费的关系。处理好整个消费系统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协调。

3、网络为艺术品的传播和消费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但给有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建设良态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当快速,一个信息可以在一秒之内传遍全世界,再加上微信、QQ群、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存在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

二、建设良好的网络艺术生态的策略。

网络生态改变了文艺作品的生存方式和存在形态,文化消费市场强化了文艺产品的经济价值和商品属性,形成文艺生产快速发展中的多而不精的现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文化生态的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和公共文化建设、提高文艺产品的品位,增强文艺生产者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促进文艺生产的“绿色、环保”,这既是文艺生产的文化使命和自觉追求,也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良性文化生态建设的历史使命和终极目标。

1、手机一簇越来越多,传统的新闻媒体已经很难满足当今人们的文化需要,因此政府应把监管一大部分精力的放在网络上,制作适合手机和网络传播的精品佳作,改善文艺生态系统、规范文艺消费行为。一方面要发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重视人们文化素质、审美追求在文艺生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负面文化、负面信息,进行文艺生态建设首先要弄清生态污染源头,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彻底杜绝,至少是在可能限度内最大程度地减轻文艺生态污染。

2、发挥政府主导与民间监督的双重功能,加强对商业网站的监督与管理。

长期以来,面对文艺生产、消费中的种种不良行为,人们倾向于期望政府和法院去采取措施,扫黄打非,而没有充分重视发挥民间文艺消费者团体、在优化文艺生态环境方面可能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逐步组织和健全文艺消费者团体、个人在网络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将国家和政府在网络文艺消费活动中的角色由监管、监督转变为执行者和组织者,扭转文艺生态治理中被动、低效的局面。同时建设完善网络文艺消费保护系统还需要充分调动各个文化管理机构、民间文化团体、网络专家群体、网络媒体与文化产业公司、网络出版机构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手段规范和监督文艺网络消费活动,建设和优化文艺生态环境。同时充分重视和发挥文艺市场的竞争能力强化文艺生态系统、文艺消费系统的自调力、净化能力。

3、完善网络文艺法规,规范网络市场秩序。

个体消费者的不健康的消费需求固然直接影响着文艺消费的状况,为伪劣的文化产品和文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土壤,促进了它的泡沫式繁荣。但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积极引导和法律的、伦理的、文艺批评的、生产消费管理监控制度的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和有效的限制手段可以使这种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文艺生产、消费市场的良性运转并不是产生精神文化生态污染的根本原因所在。根本上的问题在于产业社会自身的生产消费机制出了问题。产业社会的拜金、实利、和利润至上的生产主义、发展主义、世界观。要进行文艺生态建设,促进文艺生态的良性发展,就必须清醒认识产业社会文艺消费的双重效应和过渡性特征。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创造条件克服产业社会运行机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篇4

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的讲话,指出了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善的现象,蕴含着对广大网民的期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秩序。我们要一手抓正能量传播,一手抓网络生态治理,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建设网络城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数据等系列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促进互联网向更高目标、更深层次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任务。我们要全面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实施“提速降费”行动,创建“全光网”城市,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光纤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100M光纤接入能力覆盖城市家庭比例,提升4G网络服务能力,率先引入5G网络部署,推进IPv6在LTE网络中的部署应用。推动区域通信网络资费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宽带建设运营,促进良性竞争,提升宽带性价比,加强电信资费公示和监测,进一步完善流量跨月不清零、流量转增等服务,让用户享受更多优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建设

篇5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困扰着社会各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灾害,降低出现山洪的概率,使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因此,很多地区都已经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工作。

1 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1 结合实际情况,恪守自然规律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对自然河道进行改造,因此,必须秉承自然生态保护的原则对河道实施科学的改造,避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首先,要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并根据客观环境的实际特征对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管理,例如,我国陕西等地区农田道路和河道的搭配比较完善,因此,对这些地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采用较为常用的技术,不能为节约施工成本或缩短施工时间,擅自改动施工方案,尤其是不能对技术标准和相关参数进行过大的改动。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要做好应急准备,不必为自然灾害设置较高的防范标准,避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费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要对需要进行设防的流域和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并在进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之前,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设定,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具体实施,实施过程必须遵循该地区客观条件,并且在保证流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成本的降低。

1.2 实施多项施工技术搭配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分为很多种类,只有将各项技术和方案进行科学的搭配,才能够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要将沟道同坡面综合考虑,实现河道治理效率的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还需要将植物栽植作为重要的措施,将施工工程配合植物工程进行实施,在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升小流域治理水平。如果需要进行治理的流域存在较多耕地或者存在生活密集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稀土整治等级进行提高,在这一阶段要尽可能高的提升工程资金成本,在工程竣工之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对周边的耕地进行妥善的维护,避免水土流失灾害影响耕地的质量,并且提升当地居民的安全等级,提升当地自然环境的美观性,促进当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需要对小型沟道进行治理,则需要对周边是否存在居民生活密集区和是否存在大面积耕地进行植物栽植前的调查,使植物可以替代人工工程起到加强沟道坚硬度的目的。植物措施的实施还能够降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成本,并且植物的生长相比于人工工程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从提升植物栽植比例的方面提升植物的栽植率,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预防举措

首先,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必要的宣传,使相关人员都能够掌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将预防措施制定成视频资料和图片并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要增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周边地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并且对相关管理责任实施科学的配置,要重点保护河道周边的经济作物,并且邀请植物专家对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分析,制定保护经济作物的方略。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农田小型灌溉设备管理制度,尤其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要提高农田小型灌溉系统的质量检查频率,并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及时的修缮,水源区域的保护等级必须随着小流域治理工作的推进而提高,要制定水源地周边地区工程废料处理制度,保证废弃土壤和废弃施工原料不会影响水源质量。

最后,要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而且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 “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施工措施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截排水沟渠施工措施

要根据坡面的长度对截排水沟渠进行处理,不同截排水沟的间距对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要将不同截排水沟渠间隔设置为20m-30m之间,要使用沉沙的方式对渠道底部进行处理,并且将比降控制在5%以上,要将U形渠作为重要的排水管线,并且着重在乡村和人员密集区域进行U形渠的设置,保证截排水管线能够在U形渠的控制之下进行水资源的有效控制,要将截排水沟渠的应对暴雨能力作为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保证截排水管线的整体控水能力在24h以上,保证流域周边居民的安全。

3.2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道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流域治理工作必须配合道路建设工作进行,在梯田密集的区域和流域所在村庄之间,要进行村庄之间交通路线的设置,要在田地之间进行人行通道的建设,并且保证与灌溉和排水渠道保持联系,管线的宽度要保持在3m以上,并将比降控制在15%以上。要将砂石作为路线的主要施工原料,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用具可以在砂石路面上通行,农田之间的人行通道宽度要保持在1.5m以上,并且科学的配置路面的砂石和田坎施工所用的浆砌石,如果流域所在的客观条件允许,可以适当使用混凝土材质进行渠道施工,切实保证渠道具备良好的灌溉性能,保证农田之间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是避免水土流失灾害,保证流域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工作,深入的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制定出治理工作具体实施的策略,对提高流域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卜崇峰,蔡强国,袁再健.三峡库区等高植物篱的控蚀效益及其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4(4):14-18

[2]焦居仁,史立人,牛崇桓,等.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4(5):1-6

[3]朱保华.欠发达地区振兴县域经济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4,266(1):33-35

[4]党维勤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28-36.

篇6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以下五大发展态势:

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

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

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

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

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报告指出,2018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六个方面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

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升级将加速。

三是新场景,数据与服务开辟未来消费新场景,共享服务更加智能化和全球化,智能化赋能更多平台场景。

四是新体验,智能交互催生消费新体验,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新体验升级,AR有望重新定义移动交互体验。

五是新挑战,勒索病毒攻击类或将成为常态,个人信息保护将面临严峻挑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将不断攀升,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将大幅加强,企业拓展国际化市场将面临激烈竞争。

六是新生态,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建设将日益完善,平台经济创新与协同治理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数据权属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将加快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将深度变革。

篇7

XXX市矿场资源丰富,前期矿山资源开采相对粗放、无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生态修复起步晚、进程相对滞后。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方法有稳定化处理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法(直接植被、覆土植被)两大类。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方法与生物修复法结合方式进行,首先在生态重建的前期,采取物理方法对场地的稳定性处理、后采取熟土覆盖、采矿场的填埋等方式创造生态修复条件,后期采取生物修复法进行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我市矿山大多采取最简单、成本最低的直接植被或直接覆土植被的方法进行生态修复,其中直接植被成活率低,恢复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20年,覆土植被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见生态修复方法,更易被大多数矿山企业采纳。

一、调研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整治力度,建立市级领导巡山责任制,市级领导定期、不定期逐矿实地检查,将矿山生态该修复列为全市34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矿山修复及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听取专题汇报、安排部署工作,深入解剖问题,破解整治难题。出台了《XXX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人,跟踪到位和落实到位,市有关局委落实分包县(市、区)督导制度,实行驻地督导、捆绑问责。全面落实“三级”包矿、“两级”包片责任制,实现无死角管控,开展联合督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取得实效。

按照“取缔关闭一批、停产整治一批、修复绿化一批”思路,实行露天矿山“一矿一策”,分类治理。目前,我市共有73座露天矿山,其中有23座处于原始地貌未开采,6座在生产,44座停产进行生态修复整治。采取覆土植被方式现已完成10座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完成治理非法开采、关闭及废弃露天矿山50处;对全市55处采矿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通过移除、覆土绿化、浇水喷淋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27处;全市共完成恢复治理面积3.1万余亩,植树290.5万余株,累计投入3.67亿元;对短期内无法综合利用的废石废渣,特别是煤矸石山,开展环境影响和安全评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土地损毁和产生安全隐患。

(二)取得的成效

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其中,XXX县实施“区内修复、区外补偿”双轨制,要求所有持证生产矿山矿区内无条件修复,矿区外延500米无条件修复。同时常绿树种必须在80%以上,成活率必须在70%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恢复治理(含生态补偿区)2.16万亩,植树200余万株,其中区内修复523亩,无主坑口修复632亩,区外补偿20452亩,区内和无主坑口修复率85.2%。XXX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督促企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要求,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体责任,对全县14座持证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总治理面积2406亩,植树14.86万株,硬化道路1020米,投入资金4900万元。通过铁腕治矿、铁腕治污,全县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19年4月21日,“生态文明媒体行”采访团到我市进行专题报道,27家媒体已累计刊发各类正面宣传报道200多篇。4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来自14个地市和72个县(市、区)的202余名代表到XXX县、XXX县进行现场观摩,对我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目前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欠账多。处于停产整治的露天矿山较多,在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方面,历史欠账过多。

(二)整治资金不足。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矿山企业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上规模、有实力的矿山企业能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多数矿山企业整治速度缓慢。因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无主矿山需要属地政府来“买单”,市、县、乡政府财力有限,治理投资短缺,严重影响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三)破解难题办法少。大部分县(市、区)对无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的治理还存在畏难情绪,整治模式和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对新机制、新模式的探索和创新。由于人、财、物等因素制约,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矿山整治工作的新需求,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等有待提高和完善。

三、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整治进度。督促停产整治及其它有责任主体的露天矿山企业按照“一矿一策”整治方案,及时完成整治任务。同时,打造一批矿山治理与修复示范基地,将我市废弃矿山打捆申报一批国家、省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政策,通过示范性综合整治,新增一批林地、耕地。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各属地按照“一县一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绿化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和抑制矿山扬尘。

(二)拓宽资金渠道。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废弃无主矿山,整治资金需求列入市、县财政预算。二是增加土地收益注入。将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与土地复垦挂钩,使矿山废弃地复垦成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土地收益优先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三是撬动社会资本。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凡被批准治理立项的单位和个人,优先享有土地使用权,并减免与矿山治理有关的收费项目,本着“谁修复、谁收益”的原则,配套制定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四是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及时、足额收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篇8

铁炉沟小流域位于丰都县新县城所在地,地处三峡库区中段腹地。根据该流域治理前的1994年统计数据显示,流域总人口17034人,土地总面积35.5km2,其中水田916.47hm2,坡耕地662hm2,林地775.6hm2,荒山荒坡347.87hm2,水域168.6hm2,其它679.46hm2,森林覆盖率为21.85%。该流域原有水土流失面积19.9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6.17%,其中轻度流失5.32km2,中度流失7.94km2,强度流失5.9km2,极强度流失0.74km2,剧烈流失0.04km2。年土壤侵蚀量8.93万t,侵蚀模数2864t/km2·a,直接入库泥沙量约3万t。

铁炉沟小流域新县城建设区规划用地9.3km2,建设用地6.56km2,人口7.9万人。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534.21万m3,工程回填利用土石方量454.17m3,弃方80.04m3,工程水土流失总量达163.56万t。该区以主体工程冲沟改造兴建的排洪渠为轴线,以后缘截洪沟构筑“围城”防护屏障,以弃渣挡墙、冲沟治理、道路防护和建筑组团的点、线、面以及拟建的长江防护大堤相结合建成综合防治体系。

以丰都县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为中心的该流域新县城建设直接影响区,位于建设区后缘至450—520m的高程,主要冲沟上游源头的单面坡集雨区,面积8.46km2,人口4056人。出露地层为砂溪庙组,以紫色土壤为主,风化严重,地表物质松散,地面坡度多为15°—20°间,水土流失强度高,直接威胁新县城的安全。该区以坡改梯、植物措施和坡面截面排水工程为主,实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后缘坡面水土流失对新县城建设的影响。

铁炉沟小流域农村综合治理区面积17.74km2,人口8512人。地表岩性松散,地形起伏变化大,山高坡陡,坡长1km—3km不等,前缘坡度3°—8°,后缘坡度10°—20°,植被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207.8mm,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该区以水系道路、坡改梯工程为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并重,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含义

“三位一体”解决“三大问题”,是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最显著的特点,即对该流域新县城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和农村综合治理区进行分区治理开发,解决泥沙、移民和环境三大问题。新县城建设区以预防为主,依法编报城市建设水保方案,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施工期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结合拟建的长江防护大堤和包括滑坡、崩塌点在内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共同构成水土保持综合体系,并形成以滑坡、危岩体为主的预警监测系统。直接影响区以水保生态区为核心,全面治理该区水土流失,使之成为建设区有效的安全屏障,同时考虑丰都县有着“世界鬼文化中心”地位,以此带动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丰都新县城的后花园。农村综合治理区以治水为先导,水系、道路、坡改梯并重,推进生态林建设。

三、具体技术措施

(一)组织实施情况

铁炉沟小流域从1994年开始实施以“长治”第三期工程为主的综合治理,1999年实施以“长治”第五期工程为主的精品小流域战略再次配套完善。采取“长治”、“移民”、“国债”、“生态”等项目资金打捆组装,充分发挥各项目资金投入到一条小流域的优势。在具体施工中,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按照水土保持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以铁炉沟小流域为代表的丰都县“长治”工程深受好评,该县于2001年被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授予“长治”工程样板县称号。

(二)具体技术措施

1.新县城建设区

按照《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对新县城建设中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进行了及时治理。

该区弃方80.04万m3,工程水土流失总量达163.56万t,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公路坡面治理工程、弃渣拦挡工程、截洪沟护坡工程、植物工程和建设期临时防护工程,治理程度达100%。公路坡面治理工程共增加重力式挡土墙5131m,工程量为7183.4m3,增加护坡措施的坡面长4507m,面积2.25hm2,其中浆砌石护坡面积0.69hm2,工程量2070m3,植物护坡面积1.56hm2。弃渣拦挡工程共布置挡渣墙长4500m,工程量18000m3,弃坡面种草面积5.51hm2,造林3.9hm2,沿江挡渣带用编织土袋固脚长2200m,工程量660m3,种草面积3.2hm2,采石场拦渣采用临时拦渣编织袋长1200m,工程量360m3,2m高浆砌石挡渣墙1100m,浆砌石工程量1540m3,植草皮护坡0.41hm2,地表恢复植被造水保林5.75hm2。截洪沟护坡工程布置浆砌石挡土墙3642m,工程量4480m3,植物护坡长2437m,面积1.24hm2。植物工程草皮覆盖面积73.0hm2,建设绿地119.0hm2。建设期临时性防护工程种草202.3hm2,用于临时挡护开挖土、石渣的编织土袋916m3。

此外,该区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地质条件简单,但崩坡集中,多卸荷松动,共有崩、滑体及变形体等地质灾害点7处。该县实施了包括滑坡、崩塌点在内的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滑坡、危岩体预警监测系统。

2.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位于建设区后缘主要冲沟上游源头的单面坡集雨区,秦家湾、三合浩两条冲沟共有三条沟源,集雨面积350.1hm2,坡度陡峭,汛期流量大,行洪断面小,地表物质松散,对城区防洪构成很大威胁。该区以水保生态园区为中心,主要进行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形成城区安全屏障,同时依托该县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

该区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沟道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坡面截排水工程、生态造林工程等,治理程度达100%。沟道治理工程浆砌石排洪渠长1.8km,沉沙凼13个;坡改梯工程面积73.38hm2,工程量3.9万m3;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小型水保工程85座,其中沉沙凼74座,截排洪沟渠7.25km,道路7.35km;生态造林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疏幼林补植面积122.79hm2。同时,为使新县城相互衔接构成整体防治体系,还在其间的沟谷岸坡营造了水土保持林82.7hm2,疏幼林补植81.4hm2,封禁治理169.5hm2。

3.农村综合治理区

该区从防洪抗旱、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进生态环境性循环的目的出发,按照“山、水、田、林、路、能”等方面,以治理水土流失动力——水为先导,构筑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治理程度达85%以上。以该县弹子台水库干渠为中心向分水岭两侧辐射,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道路骨干网络,路渠并列布设,减轻了汛期洪水威胁;在水系道路周围分层、成串布置蓄水池,汛期蓄水、旱季抗旱;根据该区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实施坡改梯工程,土坎、石坎相结合,降低了治理成本;山丘顶部普遍实施退耕还林以涵养水源,改善微气候,促进生态林建设。

该区截至2001年底,共完成石坎坡改梯102.4hm2,土坎坡改梯117.6hm2,水土保持林162.3hm2,经济果木林137.4hm2,封禁治理360.3hm2,整治山坪塘13座,修建蓄水池32口,沉沙凼509个,灌排水渠16.25km,拦山堰20.5km,田间便道18.06km,累计完成工程量43.67万m3。

四、效益分析

(一)保水保土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铁炉沟小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47.57万t,其中工程水土流失量减少40.64万t,直接入库泥沙量减少16.56万t,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到1267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5.69%,对改善新县城及三峡库区生态条件具有显著作用,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效益

根据抽样调查分析,改流域粮食产量由治理前的3945㎏/hm2上升到治理后的5400㎏/hm2,增长36.88%;粮食总产量由治理前的6227t上升到治理后的6533t,增长4.9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675万元上升到治理后的1324万元,增长96.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320元上升到治理后的1750元,增长446.88%。此外,由于水保生态园区的建设,带动了该流域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三)社会效益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搬迁,铁炉沟小流域土地承载力由治理前的480人/km2上升到治理后的2580人/km2,人口环境容量显著提高,同时,工程建设征用该流域土地9.3km2,其中耕地达279.53hm2。通过对该流域实施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开发,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允许人口环境容量,促进了该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丰都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9

涵养生态环境

五城市都把修复生态、涵养环境作为一项全面性工作来推开,湖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2004年启动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2010年又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目前,所辖德清、安吉、长兴三县均已创建成为省级的生态县,国家级生态乡镇目前已达到31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9%。启动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今年成为浙江省森林城市,到2012年成为国家森林城市。苏州近年来着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清淤。为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2010年,苏州提出通过5到10年时间,逐步把苏州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群”。已建成常熟市尚湖等3个国家城市湿地的农园,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公园等2个国家级湿地农园,苏州太湖湿地农园等5个省级湿地公园。无锡市全面启动环太湖重点区域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完成贡湖湾湿地一期、长广溪一期、尚贤可湿地一期等项目。2010年成功创建为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市,2011年3月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常州市开展了湖泊清淤,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生态防护林体系。嘉兴市启动了石臼漾和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建设项目,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控制污水排放

认真实施环境污染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水污染排放,努力培育绿色企业,这是环太湖城市在源头上治理太湖的重要举措。湖州市2010年共对2800个建设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无重大污染项目。严格执行新增主要污染物项目总量替代削减制度,制定和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产品和产能,努力腾出更多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苏州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关停污染重,工艺(设备)落后企业1653家,关闭化工类企业1007家,同时培育了一批绿色企业。苏州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9007.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6%。在推进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方面,苏州的成效也较为显著。无锡市累计建成覆盖所有城镇的6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超过200万吨。常州市通过网络加强污染控制,全市135家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实现联网,监控装置的联网率、运行率达到100%,完好率达90%以上,下辖的二市五区全部建成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嘉兴实现分类审批,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2010年,除三产外,全市批准建设项目2468个,否决不符合环境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227个,中策橡胶等一批重大项目因环境问题被否决和劝退。对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实现污染替代和排污权交易,并将投资排污强度纳入环境评估体系。

水环境全面治理

篇10

【关键词】靖边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益。靖边县属于黄土高原区域,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部,地处无定河上游,属于黄河流域。全县地貌主要包括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地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地势南高北低。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靖边县水利水保部门的全面管理以及全县人民的不断努力下,靖边县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通过相应传统水土保持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林业、牧业、交通等多个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取得相应成效的同时,靖边县的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我们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才能将靖边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做的更好。具体说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加强水保法制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当前,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防洪安全,甚至已经成为阻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也正是为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要保障该项措施的顺利实施,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条例,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并实施,有助于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领导干部、相关管理者和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意识,使得他们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规的自觉性,必须要求我们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宣传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水利水保部门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首先,应该加强水利主管部门的全面学习,也只有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宣传法律法规。其次,充分应用各类媒介,包括报刊、杂志、电视以及网络等来进行法制宣传。最后,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通过宣传教育,惩处违法行为等的全面开展,让广大干部群众逐渐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当中。

二、加强水保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就是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有效防治由于开发建设项目、乱垦滥牧、毁林开荒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群众性的技术措施。当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我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用。虽然,靖边县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技术要求,针对自然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状况,采取了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促进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但作为水利部门,不仅要结合当地实际,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对水保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创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这样才能够全面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比如,我们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投入足量资金,进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取得成果后及时推广。

三、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实际效应

结合靖边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实际,要定期制定相应的规划,按照规划来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我们应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整理等内容。首先,我们应按照水利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符合工作实际的组织体系,严格按照组织体系来开展工作,明确组织体系内相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责权利一致的制度。其次,明确工作的程序,对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应该按照相应的工作程序来开展。再次,对于水利水保工程和造林种草工程建设,应充分结合实际,与其他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并注重检查效果。最后,应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性,在合理规划的同时,要与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密切联系,通过全面合理的规划,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力争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投资的有效性

每年政府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为了能够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杜绝资金的流失,必须加强监督检查。首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在主管部门内部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程序,严格监督检查和审计,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其次,对于已经投资建设的工程,从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都应该加强管理,做好投资控制,在有效保证进度的同时,全面做好质量管理。再次,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做好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全面实施规划,在各个部门的共同监督努力下确保投资的有效性。

总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不仅关乎到靖边县经济能否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更重要的它是国土整治、河流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务必从当前开始,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认识,加强法制,研究应用新技术,合理规划,最终才能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礼先.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张文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探讨.环境科学导刊,2008.S1.

[3]宋继峰.搞好水土保持 促进人水和谐.山东水利,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