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在班级里进行环境布置,在教室设计一块交流展示牌,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校报上发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从我在班级设计了交流展示牌后,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了很快的提升。其次,制订班级阅读计划,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给学生推荐一定量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读过的书,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如,“三国人物评论会”“西游故事会”“我最喜爱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再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我校的每个班级配有书橱,但基本是摆设。我在班级里举办了“课外书展览会”“人人捐一本书”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二、选择有内涵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书籍,却忽视了书籍的内涵。又因为家长给孩子阅读的东西偏重于教辅资料,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读不到真正应该读的书籍。因此,指导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激发阅读兴趣,亦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如,根据课文来介绍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一部分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有趣味性的课外书。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五年级学生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进行积累。要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还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我们可以将自习课设计成阅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最后,要安排恰当的阅读量。每个学生的精力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肤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家人共同阅读,打造和谐氛围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课内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课外书;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花大把的钱去装修富丽堂皇的客厅,舒适豪华的卧室,却不为孩子提供一个宁静温馨的阅读环境;还有的家长为孩子选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只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针对以上问题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1.多渠道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益处的认识,将班级的阅读计划告诉学生家长,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益处。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从而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观看学生的读书成果,改变家长观念
邀请家长观看学生的“读书评论会”“我最喜欢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会”等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并非学好书本知识就可以了,从而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
3.“亲子阅读”,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指导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进行阅读。在阅读时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在阅读时,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在阅读时,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兴趣 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指出:“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的作用还大,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我校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1.不喜欢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112名学生中,69.6%的学生认为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占9.8%,不喜欢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但它们却一直堆在案头。有的还是崭新的,上面却积满灰尘;有的破烂不堪,却只看了前面部分章节,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动画片或打游戏上。据他们所说,看《西游记》的名著还不如去看电视剧,看儿童文学书籍还不如去玩QQ空间、手机微信、电脑游戏。
2.没时间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时读课外书的只有25%,每天能读一小时的更是屈指可数,还有31.3%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的时间竟然不足1.5小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甚至课后时间,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长培训或各科的课外补习上,孩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也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
3.看课外书的面窄
在被调查的喜欢读课外书的69.6%的学生中,情况也不理想。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称之为“喜欢”的却是一些不正规的漫画书、图画书,原因是不用动脑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说,小学生看一些健康的、图文并茂的书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法商贩出版的粗制滥造的小人书、日本漫画书。书中竟然把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社会笑话,语言既粗俗又充满暴力。孩子们常读这种书籍,久而久之,不仅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乐趣,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效仿书中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变得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听说要读课外书,就会说:“买了很多了。”其实他买的要么是作文书,要么是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以至于许多孩子到小学毕业了,也没碰过过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书。
4.看课外书囫囵吞枣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会关注文中的故事情节,读完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数学生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是只不过到《好词好句》中去摘抄几句应付老师而已,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书如果没有去精读品味,就领悟不到书中的奥妙,吸收不到书中的精华。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改变他们课外阅读现状刻不容缓。
二、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都是缺乏阅读兴趣,他们普遍没有感受到与文字亲密接触而获得的,更不明白看书所获得的知识、情操、趣味是看电视远不能比的。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与家长的重视度分不开的。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是你读他听。对于家长来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读给孩子听入手。孩子坐在那儿玩,或躺在床上准备睡,家长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悬念的长一些的故事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入神了,还想要听时,你借机抽身,告诉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会儿。慢慢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是创设氛围。家长们为了孩子,适当改变一些休闲方式。茶余饭后或做完家务后,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看报,可各自读各自的,读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读报心得。
三是选购书籍。家长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比如,女生比较喜欢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灵的故事;男生则更喜欢看侦破、探险一类的书籍。家长购书时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家长可以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孩子选购适当的书籍。低年级孩子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家长可以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选购《宝葫芦的秘密》《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注音版的书籍,还可以选购一些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书》注音版等。中年级可选读一些经典的有趣的叙事性作品,如:《皮皮鲁传》《草房子》《爱的教育》《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级可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儿版等。
(二)学校的影响
对于老师来说,应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师通过设置悬疑、引发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课堂上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课外的其它文章或书籍。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少契机。如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解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可趁机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相机让学生去读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可相机推荐学生去读英国王尔德的童话。
二是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教师在学校要制造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学习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浸染着其中每一位成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栏,譬如“我读书,我快乐”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走近鲁迅先生”、“我在童话中畅游”、 “祖国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悬挂著名作家、科学家等名人的画像;书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班级,每个班都要成立图书角,并派专人专管,鼓励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另外,还可在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 “课外知识竞答”、“三月书香月”、“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 “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小书虫”、“名著品评会“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授予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一年段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指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学会拼音和少量的汉字,“指读法”要求他们用手指指着文字出声地读。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读书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读不清楚。二年段的学生也不宜讲授过于复杂的读书方法,但要求学生能按词语或词组断句、停顿,而不要把一个词读“断”了。但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默读法、略读法。有的学生不会默读,要不就是小声读,要不就变成了“唇读”,即动嘴唇读。这都不对。默读,讲究的是“用心去读”,它是阅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最为广泛。默读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同学之间不用互相干扰,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阅读速度快,便于更专注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口渴,易于持久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用圈点和摘录的方法。主要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学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教他们精读法、跳读法或速读法等。精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心细致地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而对于那些长篇的文章,就可以摈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关键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或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行“跳读”或“速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鲁迅曾经也说过:“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写读后感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作品的内在涵义。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家庭校园方法
、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犹如:一株刚刚破土的幼苗,非常渴望吮吸知识一的甘露,以让自己能够茁壮成长。这就必须:要拓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邀游,快乐成长。作为在农村学校从教的一名教师。我就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抽丝剥茧――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只要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而农村学生由于以下原因导致阅读的兴趣不高。
1.年龄特点的制约。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
2.学生课业负担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为了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小学生们整天围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很少,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去阅读。根本不可能。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他们自己去领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本身就十分困难j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去阅读历史故事、革命故事。他们就会很吃力,越吃力,就会越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家庭是学生生长的摇篮。农村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受家庭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着种种不足。
1.家庭经济条件差。许多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持有阅读愿望的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因而就造成了他们的阅读量较少。
2.家长的意识落后,观念淡薄。农村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他们认为只要把老师教的书本学好就行了,读课外书简直是荒废学业,根本没有必要。
3.家长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力不从心。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更是无法指导。
三、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掌握科学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农村小学生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因而阅读的质量也不高。
1.在选择阅读书籍上十分盲目。课外书籍浩如烟海,鱼龙混杂,非每一本书都对小学生有价值,而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读书的效率也不高,容易吸收杂乱无章的东西。
2.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的记性好,但忘性更大,更应该做笔记。但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根本没有几人做笔记,他们都是随手拿来看了就丢了。读后问之内容,当时知晓,但过后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有些小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但是他们只是凭个人兴趣,想读时才去读,不想读时就随意丢在一边,没有制定读书计划,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就会是虎头蛇尾,阅读的成效也不佳。
对症下药――实施良好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现状,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学生享受自由愉快的阅读乐趣。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阅读的机会,从而增长知识。
1.启发学生阅读的萌芽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初,不要强求等生读什么书。当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后,他们就会很容易被书所吸引,产生读的愿望,而主动加入阅读的队伍中来,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设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许多学生对书本不感兴趣,就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抓住学生迫切想知晓答案的心理,趁热打铁,为学生推荐读物,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寻求答案了。
3.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与其在口头上大吹读书的好处,还不如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经典名著、好词佳句,随口道来,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由钦佩教师的博学多才而爱上老师。
(2)树立学生典范。随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坚持大量阅读,并且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同时还可以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自己的阅读体会,朗读美文,讲故事等,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个个都争当“小老师”。
二、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1.保证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保障。教师每天应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农村学生早晨到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会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校,这时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每天中午(农村学生大部分在校吃午饭)可以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这样相互竞读,借读,极易促进学生的阅读。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对学生全面开放,让学生把图书室、阅览室当成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组织与阅读有关的竞赛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不少好词佳句,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可以开展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大朗诵、演讲比赛等。当他们的阅读布线得到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阅读。
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因而,家庭的阅读环境。家庭的经济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
1.针对经济条件差的,鼓励学生借书看、换书看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低,农村学生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少之又少。面对着有强烈欲望却无书可读的学生,就仿佛看到了巧妇无米之炊的窘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向学校图书室或其他图书馆,向同学借书看。也可以在学生中建立“阅读伙伴”,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快捷地借阅对方的书籍,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读书交流。
2.开展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只有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强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活动,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转变家长服里只有分数的观念,转变家长眼里读书是老师教学生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益处。
3.开展家长培训班,教会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方法,与家长共同商讨,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书目,共同阅读,或者与孩子比赛读书等,让家长成为指导孩子的最好老师。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知识,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面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也不知什么书目适合自己,老师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书目。(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书目。低年级可以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等,中年级可以阅虞革命故事、儿童故事、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高年级可以选择历史故事、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读物。(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读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3)组织订阅少儿报刊,进行统一指导。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即逐字逐句地研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培养思维能力)、略读法(即翻看读物时大致看一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粗略地看一遍,力求快速地明确主要内容。)、批读法(即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体会,随读随写。)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好读书笔记
篇4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提高 能力 小学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在自由、轻松、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所以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和快乐。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从而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引导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让他们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慢慢滋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主要是由于心理需要而获得感官的愉悦满足引起的,满足于学生心理需要的刺激物最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于精彩缤纷的世界好奇心强,有一种要揭开其神秘面纱的愿望,一些课外读物能使他们找到许多未知的答案。若教师诱导得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先让学生喜欢上并读好几本好书,是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引导好这点的关键首先是要向他们介绍有趣的读物。为此教师应当是课外书籍的积极读者,特别应当熟知那些要向学生推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
2.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的读物,这些读物应当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读物,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始课外阅读时,不宜选择长篇的、厚本的书,应该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挑选浅显的、短篇的、有趣的故事书、童话、寓言等,这样就会逐步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读书的积极性和信心。
3.除了读物内容性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影响外,读物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对学生的阅读有影响。那种文字晦涩、内容深奥的读物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文字通俗,内容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小品、历史人物故事、幽默小品等读物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会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据有关调查,学龄儿童初期对形成的兴趣,最感兴趣的是连环画,其次是有插图的读物,再次是带有文字的读物。由此可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些封面装饰美丽,内配有强烈色彩插图的简单读物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语文教师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儿童自制力、持久力较差,喜性好动,喜欢变化式的活动,讨厌静止式的活动。如果教师单凭说教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去课外阅读,他们即使一开始“听话”去读几本课外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松懈厌倦,提不起阅读兴趣。所以教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将对他们身心发生重大影响。
5.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可以使课内阅读教学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课内语文教学又对课外阅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要能够从课内外的相互作用中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现在小学各年级针对课内课文配有补充课外读本,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提到课外补充的读物或与之相关的课外书籍,帮助他们回忆课内学过的阅读方法,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减轻阅读难度,引起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
6.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必须减少他们的课内作业负担,保证课外阅读时间。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心理诱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课外阅读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略读法。略读就是一个人以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速度应当是以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但略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普通阅读需要一字不漏地将阅读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籍和报刊。这种方法适合高年级段的学生。
2.精读法。精读法是指集中精力阅读书报上的一些重点文章,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思想深刻,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作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观其概貌。这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处理和消化所需信息。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速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默读法可以使学生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看到的文章中优美的、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这种方法行之有效,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写读书心得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说,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很快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篇5
〔关键词〕课外作业 创新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让学生的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在刻下创新的乐园。
1 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1.1 “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1.2 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1.3 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的原因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②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⑧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3 教师要树立好二种观念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二种观念。
3.1 学生是主人的观念。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3.2 作业即自学观念。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4 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现状的策略
4.1 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4.2 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①自我检测的习惯。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没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②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篇6
目前,学校教育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导致阅读量过小,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看书,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图书资源不足。更何况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既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又没有读好书的愿望和眼光,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基于目前中小学教育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阅读的新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心得:
一、给学生讲授一些课外阅读方法。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的指引才能取得预期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还要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因此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慢读法及速读法等方法,教师应教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教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鼓励阅读能力强、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流中做到妙语连珠,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其中,自然感受到阅读的精彩和魅力。如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述伟大人物和著名作家的奇闻轶事。学生对这些故事非常感兴趣,往往会渴求更多的了解,那么阅读相关作品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自然把学生引入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的境界中。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做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做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愿让学生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阅读,启动思维,激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在课外阅读中因为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使学生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之中。
三、向学生推荐适合学情的优秀读物,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余秋雨先生说:“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积淀不太多,课外书籍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老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刊,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资源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自愿捐赠优秀的课外读物,由班委保管,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这既加强了同学间知识的交流,又相互推荐,交换阅读,相互互换书籍,弥补书籍的短缺。
四、尽量营造利于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搭建有效阅读的平台。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计划与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
阅读课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整合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且对培养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阅读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十分注重阅读课程的教学,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参与大众交际。例如:在德国,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使用辅助工具独立地阅读,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能根据自身经验理解适合于儿童口味的读物,能分析课文结构和表现形式。同时,把朗读视为一种乐趣,能把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讲述给他人听,能够思考课文所反映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自己的评价。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从一开始就把阅读作为寻求意义的途径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通过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理解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文字,学会精确的阅读,并以自己的反映和读物的文学特点为基础,做出正确的推论。日本也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爱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强的承受挫折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生阅读量少,能够坚持阅读的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学生更少。据笔者对所带班级的5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完整通读过《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名著的学生很少,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下来,60%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亟待加强。
同时,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审美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推向两极,要么只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使阅读教学成了干巴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课;要么只注重文章的思想性,简单地用只言片语去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把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这两种倾向都忽略了阅读所包蕴的自然美、人格美、情趣美等内涵和本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来说,应该转变观念,首先应该培养语文课程的审美素养,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有资源,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一、从自我做起,努力培养任课教师必备的阅读审美素养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重积累阅读课的资料,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教师首先应该争取理解并背熟,并逐渐培养自身的阅读审美修养,获得符合美的规律品质,按照美的规律努力来塑造自身,并将这种素质慢慢培养、熏陶成学生阅读时所必需的感受、鉴赏及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并将这种能力发展成为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并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修养、道德修养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以达到“以己之美启发学生之真,以己之美展现语文阅读教学之美”的目的。
二、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自己应首先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不要只注重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其中蕴含的基础知识的灌输,或者仅针对考试的需要进行教学。而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无论对人的终身学习还是近期的应考都很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将课下阅读的材料整理成摘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汇总,集体创作文学阅读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浏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为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学习书籍,为学生列出好书目清单,张贴在教室里,注意在平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兴趣,并能够坚持一页一页看下去的书籍。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首先要阅读学生的书籍、熟悉学生的书籍,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学生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9-0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课外书籍当成一件乐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未接触过课外书籍,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籍感兴趣,要抓住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些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好书、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所得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阅读心得下来,这样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学以致用。这样的阅读才算是真正有用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可以是提纲式,侧重写作品的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此外,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也是一种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让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达到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朗读,怎样默读,怎样速读,怎样浏览,怎样复述等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做法如下:
1、读一读,圈一圈
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
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内容的书籍
篇9
一、民族地区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分析
1.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方式单一
在推行藏语教学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展“三语”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藏语水平。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行“三语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藏语水平,反而可能冲击汉语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本校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总是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太单一,很多学生习惯朗读或小声读文章,这样必然导致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读群文材料上,而减少了思考的时间。比如,我校在一次《群文阅读中的对比》的群文阅读课中,教师出示了一组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比较每个故事的共同之处和差异。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基本上是小声地、慢慢地把文章全部读完之后,再去思考问题,没有带着问题去浏览文章的习惯,更或者说是没有浏览文章的能力。学生没有掌握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文章的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文章的能力也很差,导致群文阅读教学举步维艰。
2.阅读书籍匮乏
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有充足的阅读书籍。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学校根本就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的学习环境,更别说图书馆了,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加上农村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把语文书、数学书上的知识弄懂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多读什么课外书。经过调查,本校一年读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不到10%。这就导致学生手中除了教科书以外,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
3.学生阅读习惯差,缺少指导
学生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学生不会读。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更多的只是告诉学生读书可以丰富知识,而缺乏具体的指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鼓励,无法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正确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批注阅读5种基本读书的方法。
2.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课外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每期都编排了一组群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另外,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类的、写景类的、写事类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资源。
3.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
要经常给学生上读物介绍课,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史地、理化、生物、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希望他们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例如,结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落叶》等课文,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常识、自然等课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各科知识互为促进,有机融合于一体。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引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129-01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通过阅读可以对前人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而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课内阅读学习,还有课外阅读学习,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帮助,要学好语文,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学生要学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2.要努力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实践应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让他们读有意义的书籍;要在时间地点精心安排,让他们品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是关键性的环节。我们应运用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笔者的这措施使很多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还可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件好事。
3.慎重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既要考虑阅读材料本身的价值,又要充分顾及学生的特点。最为理想的阅读材料应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能力的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阅读材料。一般来说,初中学生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各类图书。这些阅读材料包括: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4.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阅读不同书籍,提高阅读效率。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5.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由于其特点,比较自由,而且学生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影响,不能像课堂上那样集中精力与时间,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5.1学会精读与泛读。精读就是精心阅读,阅读材料的同时,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深刻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等。泛读就是简单粗浅地读,只需浏览即可,点到即止,不必深究。有些书需要精心阅读,有些书却只需要走马观花。如何选择就要看学生的兴趣与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的特点,给学生以建议,如在学生兴趣范围内,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精读一些名家名作,学习其中的遣词造句,文章内容的构思及情节的转折等,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喜欢数学的同学可以精读一些推算类的课外书,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相关学科的水平。
5.2多思考,勤记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还要深入思考,想让阅读给自己的学习、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影响,起到作用,就要多思考,思考好文章的内容、其表象、其实质,从中学到东西。俗话说得好:"好启发不如烂笔头。"好词好句好段落,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这里用这个词好一些?为什么这种说法就好一些?把这些好的词句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乃至语文能力提高。
6.帮助学生自评阅读结果
- 上一篇:儒家的美学思想
- 下一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