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

篇1

一、节能减排意识不强。雅安能源以电力为主,供应情况相对省内其它地方较为优越。电费成本不高,对企业生产影响不大,企业的主要精力未放在节能上,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薄弱,难以将节能工作放在首位,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节能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节能工作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它贯穿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能源购销、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然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和销售,而忽略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没有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能源统计制度不完善,能源岗位不稳定或缺位,人员变动频繁,企业能源数据收集不准确或不全面,为了应付交差,乱填乱报,上报的能耗数据不准确,完全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能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节能指标的完成,

三、节能监管不到位。目前科学统一的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完善,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人员配备难以落实,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对企业是否合理有效使用能源或浪费能源的情况无法实施全面的跟踪监察,同时全面实施节能降耗困难较多,各级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也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节能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四、激励政策不完善。由于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全面被接受,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使用节能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不高,只重生产,忽视节能。另一方面政府在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不够,直接影响

到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五、科技投入不足。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同时科技投入必不可少。目前我市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施节能技改的措施不足,资金投入不够,装备水平和工艺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耗能企业普遍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节能减排的推进速度。

六、宣传培训力度不够。节能减排不应仅作为政府考核目标,应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现在我市企业在宣传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大,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没有把节能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教育职工和进行广泛宣传,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只停留在完成每月下的达指标任务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对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的认识不足,节能创新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较差,一些企业怕花钱,不愿送出去培训,企业自身也难进行能源统计和节能岗位培训。

三、加强节能减排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能源统计的依法管理工作。重点用能企业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配备能源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各区县和企业要严格按照统计部门的要求,如实上报能源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加快上报企业能耗动态。二是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计量制度,企业要不断充实能源计量器具,合理使用计量器具,确保能源计量的准确和完整。三是企业节能部门要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实行目标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随时掌握企业能源使用情况,定期分析能源利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国家确定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企业,全省确定200户,我市按照全省要求,确定了70户省市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五年内实

现节能1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为此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对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同时按照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对7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总量实行严格考核,并抓好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五、狠抓技术进步,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有效途径,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进行技术创新,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和落后生产能力,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每年从工业发展资金中给予专项补助,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关范文行政论文:论文:节能减排是把双刃剑

篇2

 

省通信行业协会会长胡立志在致辞中指出:协会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常规工作,最大化服务会员单位;今后,协会将重点围绕节能减排咨询、服务,节能减排先进单位评选,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经验与成果推广,号召各会员单位发挥行业作用,着力带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等几个重点开展工作。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梁作君到会讲话,并对我省通信业今后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提高认识,迎接挑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通信业绿色发展;

 

三是注重创新,强化引领,加强新产品应用和新方案推广;

 

四是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五是提升通信业服务水平,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本次大会是黑龙江通信行业第一次集中、大规模举办的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对推动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走向深入、开创节能减排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7月,为有效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中梗阻现象,全面掌握全省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开展了以“稳增长、促发展、做贡献”为主题的调研督查月活动。活动成立了由局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组成的3个调研督查组,分片对全省通信行业进行调研督查活动。

 

此次调研督查活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包括省政府支持信息通信业发展的专题会议和文件的落实情况,行业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的“宽带中国”战略、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市(地)通信管理办公室的运行情况,深入调研、查找、分析全省通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二是范围较广,调研督查组深入全省23个市(地)县及6个乡镇,对70余家基础电信企业所属分公司、6家建设类和互联网企业以及150余个营业厅、渠道代办点和手机卖场进行调研走访;三是形式多样,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个别约谈等

 

形式,共召开各类座谈会30余次,接触企业干部职工600余人,摸清了情况、宣贯了政策,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企业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进行了抽检;四是作凤扎实,各调研督查组到基层调研督查时,务实高效开展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律在企业食堂就餐,住宿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受到基层企业的好评;五是成果显著,调研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和企业反映的问题79件,经归纳整理后形成25条问题和建议,要求各责任处室跟踪落实,限期整改,并就各地开放公共设施和基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后统一报省政府企业投诉热线,协调解决。

篇3

关键词:节能减排 单位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主要污染物排赦减少率

一、浙江省节能减排的成效变化

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法规政策,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倒逼机制。例如,2006年以来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等近20个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了电力、建材、冶金、轻纺、石化等5大行业19项高耗能产品能耗强制性地方限额标准,了《浙江省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浙江省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指导意见》等35项产业节能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加强了对节能的综合指导和监督管理。

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法规政策的有效作用下,浙江省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的年度目标和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节能方面。从微观来看,淘汰大批落后产能,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关停15家企业100万吨炼钢能力、13.2万吨炼铁能力;关停小火电机组344.51万千瓦,完成“十一五”关停计划的105%;实现2007年底前基本淘汰水泥机立窑和3年关停50%以上粘土砖瓦窑的目标任务;积极运用差别电价、差别电量计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等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和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关停和转产29家企业,促使35家淘汰类企业转变成鼓励类企业,淘汰类企业累计用电量下降了40.4%。此外,浙江省重视科学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利用生活垃圾、粉煤灰、冶金炉渣等固体废物约7000余万吨,有19家企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26.7万千瓦,年可处理生活垃圾370万吨。可发电18.7亿千瓦时。

从宏观来看,浙江省2006、2007年两年累计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7.55%。共节约1100万吨标煤,两年的节能量超过整个“十五”期间的节能总量。2008年全省万元GDP能耗0.7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初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任务,能耗水平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3位。就能源经济效益来看,2008年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GDP约12.8元,比上年上升5.8%。

(二)减排方面。在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浙江省近年来的污染排放量也得到明显控制,相关工作也取得较大成效。2002―2008年,浙江省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如表1-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废水排放主要是工业废水排放(约占总量60%左右),而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率在大多数年份都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也由2002年的33.2%提升到2008年的62.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02)的排放总量已由2005年的83.1万吨逐年降至2008年的71.5万吨,年减排率达6%以上:在固体废物生产总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相应的废物排放量却基本逐年下降(6年间下降66.6%),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逐年提高(6年间提高132.1%),从而呈现良好的减排趋势。

二、浙江省节能减排的主要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任务基本完成。但节能任务依然任重且困难有所加大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考评指标,即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10%。从“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方的中期评估成绩单来看,截至2008年,浙江省节能目标完成率约为60%(见表4),未来两年的年度分解目标将为4.10%左右。因此,在节能方面还任重道远。而且难度也逐渐增加。

(二)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浙江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也不利于节能降耗的持续深入开展

由于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特别是在目前金融危机这样一种“大气候”下,有的地方打着保增长的旗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为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放松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进而影响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鼓励停产歇业的小造纸、小煤窑重新开工,以防止经济下滑为借口,对企业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拉动内需为名义。乱铺摊子、乱上项目。

(三)企业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面临的现实阻力较大

从浙江以及全国的情况看,节能降耗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阻力大主要表现在:1.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不够,普遍缺乏核心技术。由于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投资大、收效慢,加之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造成节能减排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缓慢。2.基于初始节能降耗设备投入成本较大,企业产品和工艺技术推广应用落后。节能降耗技术开发落后已造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率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3倍。3.目前市场上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产品价格普遍偏高,造成消费市场疲软,没有形成从研发到推广再到研发的良性循环。客观上阻碍了节能降耗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广泛应用。

(四)从公众或社会层面来看,各地区节能减排的合力尚未形成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企业的任务,而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但从已有的调研数据来看,很多人对节能减排方面的认知较为缺乏,而且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自己没有义务去节约资源;有人认为个人的力量太薄弱,“不屑”节约。所以,要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和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一)明确地方政府责任,消除节能减排的体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次使节能减排目标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并要求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基于此,浙江还须加强工作。狠抓落实,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方和重点企业,

切实将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班子政绩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对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容除能耗排放水平下降的定量目标外,还应包括地方政府加强社会性管制等方面的定性目标,严格实施节能减排“一票否决”的问责制。

(二)优化政府调控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增加节能减排投入

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在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可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促进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具体包括:1.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收费标准。2.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3.各级政府适度加大对节能减排财政经费投人。与此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节能减排项目。

(三)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主要包括:1.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例如,杭州市政府已提出2010年前关停城镇、风景区、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所有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关停除特种纸外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关停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生产企业;2.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3.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资源、固体废物、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篇4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 现状 建议 激励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建筑业在快速发展、成为该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并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不够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现状阐述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政府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希望能给与安徽建筑业发展相仿的省份以借鉴。

1.安徽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安徽的建筑节能起步并不晚。早在1992年,合肥琥珀山庄就曾进行过5种墙体、6种屋面的节能试点,受到过国家建设部的肯定。安徽省建筑节能工作始终坚持“政策为导向,设计为龙头,标准为支撑,组织为保证”的工作思路。建立专门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构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初步建立了建筑节能的政策支撑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1.1建立安徽省地方法规和规章

2003年6月下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废除传统耗能墙体材料,积极推广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2005年9月印发了《安徽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用于指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做好建筑节能审查工作。2005年11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住宅建设项目和新建商场、宾馆、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在方案审查、立项审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方面加强节能管理。2006年1月《进一步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管理若干意见》,加强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审查监督管理工作。

1.2推进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建设

2001年1月,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建设厅联合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SF防水保温屋面构造》、《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等节能图集和标准。

1.3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

结合安徽省情,制定和实施了有关建筑节能工作的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如《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建科[2006]7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建设[2006]115号)、《安徽省关于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007] 号)、《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

与此同时,各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工作办法和意见,如合肥市制订的建筑节能规章《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合政[2006]27号);铜陵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意见的通知》(铜政[2004]11号)、《铜陵市“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蚌埠市建委制定的《关于推行应用建筑节能设计软件的通知》(建政秘[2006]185号)等。

2.安徽建筑节能政策面临的问题

2.1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亟待创建

安徽省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除了认识不足、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难以规范和制约。一是缺乏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至今仍然缺乏鼓励企业节能、节材、节水、节电、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做了一些节能等方面的尝试,但都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仍缺乏国家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三是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予以配套,但各地落实建筑节能各项费用的情况并不太理想,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目前针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是以财政补贴为主,受财政预算额度影响较大,不够稳定,建筑节能税费优惠等稳定、长效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

2.2建筑节能长效机制未建立

从安徽各地建筑节能进展情况看,针对“十二五”期间更大规模、更长时期节能改造的财政政策、融资模式尚未确定。在法律层面,《节约能源法》已经修订并颁布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也开始实施,但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使这些法律制度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目前,这方面工作还处在刚刚启动阶段。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不足,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影响了业主节能的积极性。

3.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建议

目前安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完整的激励措施,建立以经济激励措施为主,以加强行政管理和完善节能服务机制为辅的建筑节能激励措施体系。

3.1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的立法研究

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法律法规具有全面性、操作性、前瞻性,使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能在法律框架内找到节能减排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建立起一套长效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安徽省在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尽快完善本地的节能减排地方法规体系,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继续抓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抓好《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部分)》、《安徽省民用住宅太阳热水器一体化建筑设计、安装标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及《安徽省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规程》等标准制定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建设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安徽省节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及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建筑节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强化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力度,实施建筑节能闭合管理。

3.3建立建筑节能激励政策框架

理顺节能管理及能源费用征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的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明确各方责任,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使节能与各方利益直接挂钩来促进各方的节能积极性;加强限制性政策:对建筑物、能源系统(设备)的能效水平及节能管理(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强制性要求;加大鼓励性政策的力度:对高效的节能技术、产品(建筑)给予经济激励,抵消部分由于采取高效节能技术而带来的增量成本,并支持中介机构参与建筑节能的活动。

3.4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要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根据《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研究制定节能经济激励政策,从财政投入、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建筑节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和经济上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

3.5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有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贴息补助,即政府用财政收入或发行债券等收入支付企业用于节能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二是直接补贴,即政府以公共财政部门预算的形式直接向节能项目提供财政援助,如对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项目和能源审计项目等的补贴。

3.6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应列入安徽各地方科研计划

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入强度,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同时实行精神奖励与经济激励并行的节能激励政策。要研究制定对经认证合格的节能产品和材料减收产品增值税的相关政策,鼓励生产、采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建筑节能器具的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通过节能改造、电费降低而产生的收益,实行按比例分成;改革有关建筑奖项的评审办法,把是否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作为重要评审内容。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与导向研究”,编号10030503044。

参考文献:

[1]赵凤.科技创新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安徽省阜阳市绿色建筑发展调查[J].安徽科技,2010,(6):43-45.

[2]赵凤.绿色建筑发展与科技创新[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5):60-61.

[3]赵凤.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中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0,(1):40-42.

[4]何长全,李国昌,陈莉.节能建筑推广动力及激励机制分析[J].工程质量,2011,29(11):5-8.

[5]陈莉.节能减排政策与合肥科技创新环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44-48.

[6]陈莉.基于博弈论的建筑节能政策导向分析[J].商业时代,2011,(18):116-117

[7]俞越能,王琴琴.芜湖着力健全墙改政策配套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2):18

[8]汪青松,陈莉,陈二祥等.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的推广――安徽省安庆市绿色建筑建设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08,(5):115-119

篇6

为了全面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营造浓厚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氛围,增强全县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根据省、市安排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合理消费和提高资源效率为核心,全面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加大宣传强化管理,健全体制,创新机制;以节电、节水、节油为重点,在机关工作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节能降耗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推动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二、活动主题**年XX县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范围活动时间:**年6月1日至30日。活动范围:XX县公共机构。

四、活动内容

(一)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为体验能源短缺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增强资源危机和节能意识,6月10日(星期三)全县公共机构统一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各公共机构、单直各单位要及早宣传动员,认真做好准备工作,6月10日全天,各单位要倡导干部职工绿色出行,停驶公务用车和私家车,采取步行、公交车、自行车等方式出行;办公楼6层以内不使用电梯;办公室禁止开空调;当天晚上全县公共机构办公区域内关闭景观照明。同时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同媒体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举办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节能降耗,科学发展”征文活动。各公共机构单位围绕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建设节约型机关中好的经验做法、建议、想法、经历、体会和国内外资源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等,通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字数在1000—1500字,题目自拟。各单位将稿件于6月24日前报送至县节能办。县节能办将从中推荐优秀稿件5篇,报送至市节能办,优秀稿件将刊登在“**省公共机构节能降耗网”上。

(三)主办节能宣传图片展。各公共机构要在宣传月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次节能板报或图片展,内容包括: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和节能小知识,本单位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节能降耗的重大战略意义、“xx五”期间尤其是后两年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目前节能形势,掌握节能常识和方法,增强对节能工作的信心。

(四)开展青少年节能降耗活动。县公共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级教育系统要大力倡导节能降耗,以“节能降耗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树立节能降耗思想”为出发点,在全县中小学校内掀起一股节能浪潮,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活动。

(五)悬挂节能降耗宣传标语。全县公共机构在活动月期间要在办公区内悬挂2条以上宣传标语。建议使用以下宣传标语:1.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2.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依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3.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机关做起4.从我做起争创节约型机关5.节能减排机关先行6.节能减排人人有责7.节能减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8.节能珍惜资源减排保护环境9.能源连着你我他节能减排靠大家8.节约眼前一度电点亮后代一盏灯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县各公共机构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活动月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详细活动方案,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

篇7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保定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保定市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将节能减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即到2010年和2020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近年来,在政府节能减排目标指引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节能减排方面,保定市限制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并重点关停了一批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全市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依托保定市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全力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品牌,并建设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等7大产业园区。在环境质量方面,通过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计划”、“森林固碳”等工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在低碳经济立法方面,2008年底出台《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2009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促进建筑行业低碳目标的实现,同年,为保定市民印制《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倡导低碳生活。当然,保定市低碳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较为缓慢。从相关数据来看,保定市经济增长依然依赖于第二产业,且重工业比重较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其次,能源行业管理体制仍不健全。目前,保定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缺乏对宏观问题的调整,而局限在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层面。尽管2009年河北省能源局成立,并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但保定市能源行业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次,低碳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低碳技术水平落后,尽管保定市能源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仍有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网的难题和成本的难题没有解决。此外,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保定市属于探索期,还需要大量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打破保定市经济发展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低碳服务业。主要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现代商贸业、扩大居民服务业范围、推进医疗保健服务和体育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现有第二产业的企业中,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主要是在化工行业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在汽车制造业中加快引进吸收发动机系统、电池能力及电控系统等相关的汽车节能技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着重发展低能耗、污染小的新型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此外,通过在保定市周边乡镇试点工程,逐渐整合小微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形成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保定市具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低碳实验项目,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成果转化。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继续研发煤炭加工技术、洁净燃烧技术,逐步攻克建筑节能、照明节能、工业节能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篇8

低碳经济最早是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的,其含义主要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金融手段是发展低碳经济最为有效的途径。在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入了银行的日常业务中,突出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建立了在碳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支持山西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相继出台了《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努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淘汰焦炭等行业落后产能等。山西金融业也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推出了以金融支持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的“138”金融工程,即:出台了“一个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制订了“三个指导意见”——《关于金融促进消费需求的信贷指导意见》、《金融支持山西薄弱环节发展指导意见》、《金融加大支持“三农”发展指导意见》,实施了“八个重点推动”,即: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妇女创业就业、棚户区改造、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大学生村官创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下岗再就业、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建设;山西银监局制定了《关于打造低碳金融区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督促金融机构树立服务低碳经济意识,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机制,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努力打造低碳金融区。

一是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如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节能技术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等方面作为贷款的主要支持方向,把好项目入口,审慎贷款决策,严格贷款发放,做好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

二是健全“绿色信贷”机制。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积极拓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绿色信贷市场。建立企业环保信息库,将企业按产业和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类,按照分类情况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坚决退出技术装备落后和高环保风险、高政策风险的企业。

三是完善授信管理办法。各金融机构把主力装备和工艺水平、新上产能合规性手续、环评审批、能耗和排放达标等情况作为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环节的考察审核重点,列为授信分析报告、授信审查意见的必要内容。把环保部门验收意见、能耗和排放标准执行、资源节约落实等情况作为贷后监控的重点,将节能环保政策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信贷工作的全流程。

四是积极创新低碳信贷产品。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为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金额1900万欧元的对外预付款保函业务。该笔保函业务用于该企业与爱尔兰来宝碳资产有限公司签订的CDM减排量购买协议,扩大了企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融资来源。金融机构通过银团贷款等融资方式,支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煤—煤矸石—煤烧结砖、燃煤电厂—瓦斯发电等链条化生产,促进煤矿废气、废渣梯度循环利用;支持企业煤基多联产技术的“煤变油”项目,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清洁化利用,减少煤炭废弃物、伴生物。

二、金融支持山西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一)金融资源向第二产业过度集中。山西省凭借资源禀赋所特有的比较优势,大量的投资集中在资源领域,从山西省历年投资情况看,“六五”至“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例分别为87.09%、87.97%、85.41%、86.93%、78.95%、80.56%。从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看,2000年为9.7:46.5:43.8,2010年则转变为6.2:56.8:37,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中的重工业,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比为95%,煤、焦、钢、铁行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合计约83%。2010年城镇工业投资完成2526.19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3.4%,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完成投资1996.93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的比重为79%。这种资源型经济依赖型的增长模式是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

(二)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的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仍然以传统业务为主导,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产品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期货服务、债券、风险投资、利率及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明显不足,节能减排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到金融机构的业务规划、业务比重以及最后的考评机制当中。比如,山西省吕梁市成立了我国首家节能减排项目交易服务中心,但全部由地方资金投资建设,没有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三)民间资金投资渠道窄、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值得关注。我省民间资金规模庞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山西大约积累了1万多亿元民间资金,仅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从煤焦等传统产业退出的民间资本就将近2000多亿元。民间融资对银行信贷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投资准入方面存在限制,导致民间资金在省内的投资环境欠佳,利用率不高,大量资金流向省外消费或投资于房地产等行业,而省内急需资金支持的新兴行业、低碳产业等却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获得民间资金的支持。

(四)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大部分低碳产业都是新兴产业,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如部分低碳产业的扶持政策及激励措施的力度还有待明确和加强,部分低碳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和持续产业化能力,关键设备、材料和技术对进口依赖强,低碳产业的高新技术可能具有替代效应等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一些环保型项目中,投资期限长、管理成本高,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迫于盈利和市场份额的压力,可能会选择那些污染企业作为业务对象。

三、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发挥中央银行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一是加强信贷政策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和新能源开发项目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煤化工业、材料工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加速山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进程。二是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完善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考核体系。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跟踪监测,量化评估指标,定期通报相关考核结果。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全方位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p#分页标题#e#

(二)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一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把握好信贷投向,重点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资、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生产与使用等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低碳经济建设中来。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持推动。根据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鼓励参与能源工业项目融资、重组并购等,真正使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拳头项目和产品获得金融支持,同时加大对中小能源企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山西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三是加快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大力扶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合作化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进入市场,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覆盖面。

(三)创新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开展企业应收账款、企业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的抵押放款,对资源开发信托产品、运用融资租赁方式等,丰富碳金融产品。推动资源类企业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产品,吸引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大、综合效益较好的低碳经济项目中。设立“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筹措资金。探索山西现代服务企业集合债券机制,促进全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鼓励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参与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主板、二板市场认购低碳型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等形式参与低碳经济投资。

篇9

【关键词】鄂尔多斯 节能减排 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在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特别应当注重的是,辉煌的经济成就背后是环境与资源所承载的巨大压力。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在逐渐接近极限,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在经受着能源资源供给不足、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困扰。可以说,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影响下的资源环境已经无法有效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于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鄂尔多斯来说.由于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主导地位.因此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近些年来,鄂尔多斯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采取了一些列节能减排举措.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对鄂尔多斯的节能减排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鄂尔多斯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

鄂尔多斯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能源型城市。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石头。到2010年,鄂尔多斯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了292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6%。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全区的首位。但是,由于鄂尔多斯是一个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较多的地区之一,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该地区正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

伴随着人们对环境、能源与资源三者关系认识的深入,鄂尔多斯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知道思想,在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它省市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得发展战略和政策.并采取多项举措保证能够切实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在当前情况下,鄂尔多斯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近几年来,鄂尔多斯政府逐渐认识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鄂尔多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研究与相关部署工作。可以说,在这样的宏观领导机制下,鄂尔多斯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领导机制.这样的机制为节能减排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强化监督管理,科学推动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力的监督与管理。为此,鄂尔多斯市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相关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的检查与督导,逐渐形成了由市政府牵头,环保局负责落实的监管制度。在这样的监督制度下,对减排项目采取不定期的,确保能够切实完成每一阶段的减排目标。

(三)突出重点领域,推进工程节能减排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鄂尔多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了领域划分,并将工作的中心放在部分重点领域上。例如,鄂尔多斯市政府以燃煤电厂脱硫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努力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四)严格环境准入,依法促进节能减排

要想真正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就必须有效控制新增污染源。为此,鄂尔多斯市重点强化了三种机制,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进而确保对污染源头的有效控制。

第一,坚持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即不受理那些未经规划环评工业园区及国家明令控制行业的项目环评:对一些建设项目与园区规划环不相符的,不予批准。

第二,严格落实新、扩、改建项目排放总量控制机制:继续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主要污染物替代排放量审查,组织开展增减平衡项目专项检查,督促等量置换措施落实到位,对存在较大差距的区县给予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实施“区域限批”。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项目环保管理机制。严格涉及重金属等环境敏感项目的准入门槛,探索适合本市重点行业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指导意见.出台环境影响轻微项目豁免目录.进一步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事实上,鄂尔多斯正是凭借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削减;与此同时,鄂尔多斯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也基本达到了345天以上.单位GDP能耗也由2005年的3.18万吨标准煤下降到1.47万吨标准煤。也就是说,鄂尔多斯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基于鄂尔多斯特殊的性质,要想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进程,还需要付诸于更多的努力。

三、对鄂尔多斯加快节能减排进程的途径

鄂尔多斯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要想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进程,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型节能减排模式。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与引领作用

事实上.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主要是针对政府的职能特征而言的。在加快节能减排的进程中,鄂尔多斯政府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节能减排政策和监管细则,尤其是对于那些恶意耗能和恶意排污的行为一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将政府的主导、引领和监管作用切实落到实处。

(二)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节能减排进程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资源损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是加快节能减排进程的重要举措。为此,鄂尔多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努力:

首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那些能耗低、污染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产业;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果能够大力发展那些能耗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不仅能够加快节能减排的进程,同时也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燃料电池、太阳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发展生态工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环境、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为紧张。要想有效改善这种紧张的状况,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发展生态工业,尽快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对于鄂尔多斯来说,要想加快其节能减排的进程,要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不能等到全面实现工业化后再进行生态化改造,应该力求实现工业发展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对传统工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同时,加快发展以循环利用和综合

利用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化工业。

但是,要想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来说,要想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非一件易事。为此,笔者认为,鄂尔多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是以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包括回收循环、互利循环、反馈循环、链接循环、分解循环等;二是以多种方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包括对一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同时加以利用、对一种资源的多种有用成分分别加以利用、对利用各种资源产生的排放物连续加以利用、将几种相关资源的利用过程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提高利用效率;三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业。把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生产之中,使各种建筑物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循环运动.满足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的要求。

(四)进一步提高科技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

对于鄂尔多斯来说,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如何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节能减排的进程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的效用.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并进一步加强对于节能减排科技手段的研发工作。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应当加强与其它省市、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节能减排技术的共享,进而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局面。

(五)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因此,对于鄂尔多斯来所,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政府层面而言.不要因为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与突破而骄傲、自满,相反,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鄂尔多斯这样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来说,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只有具备了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付诸于有效的措施,才有可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进程。

其次,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应该继续加大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使民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应该通过自身的宣传工作,增加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到.使其明确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小举动也可以对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民众充分动员起来,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格局,加快节能减排进程。

篇10

一、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和时间

2010年,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攻坚全民行动”,活动时间为6月12日至18日。

二、节能宣传周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当前我市正处于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非常时期,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营造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按照5月5日国务院和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坚持把节能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要紧紧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主题,把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作为宣传重点,遵循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面广、与媒体紧密结合、活动集中紧凑等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

各项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把节能与企业增效、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节能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以达到宣传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推进节能全民行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的目的。

三、主要活动及工作要求

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主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具体安排是:

1、2010年6月7日前向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上报我市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

2、成立市2010年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组成单位由市经委、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统计局、广电局、商务局、国资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组成。并于6月13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节能宣传周专题会议,对宣传周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成员单位根据节能宣传周专题会议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3、2010年6月11日前将我市宣传周活动方案发至各县区、重点耗能企业。各县区及重点耗能企业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公众参与度高、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

4、2010年6月12日至18日,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张贴(悬挂)节能宣传标语,各部门网站打出节能宣传标语。

5、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播出、刊登倡导节能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并以新闻、专刊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节能宣传;手机信息利用中国移动短信平台发送节能宣传信息。

6、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商务部门进行高效照明产品及节能产品展示。

7、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经委、统计、昭阳区重点耗能企业召开能源管理负责人座谈会,在六月下旬举办一期全市重点企业节能培训。

8、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宣传我市的能源形势、政策、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宣传能源资源节约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9、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开展节能知识宣传文化活动,营造崇尚节约的校园文化。

10、科技部门结合科技活动,积极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宣传,运用多种方式推广先进的节能、低碳新技术。

11、环保部门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先进典型案例,促进减排责任的落实,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减排环保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2、建设部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建筑和节能小区,积极宣传节能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和成果,积极宣传《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培训,普及建筑节能基本知识。

13、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交通节能成效,推行节能驾驶和操作,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采取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消费模式。

14、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