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154-03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不仅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也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农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山东省蓬莱市按照“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时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农业广播学校为主体、技术推广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全面深入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1 培训形式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针对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而开展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等。二是以农广校为主体开展的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与技能培训,是针对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现状和文化程度而开展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以农业项目实施单位为主体开展的项目培训,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而对项目区农民开展的专题培训。其中农广校以其完善的体系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灵活办学的机制优势,已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

1.2 培训成效

蓬莱市农广校是全国农广校四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基层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坚持“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全国农广校的体系优势,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向下延伸农村,开展农民培训,向上联合有关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举办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现已发展成农民教育培训、大中专学历教育、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毕业中专学员3 836人,大专以上学员1 143人。

2002年,蓬莱市农广校加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从而使全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整体运作的轨道。组建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农民需求、农业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等。截止2011年底,共完成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 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5 100人、农民创业培训500人、职业技能培训获证578人、绿证培训获证1 943人。每年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0多场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

2 当前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知识来自大学学习和日常自学,没有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对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是基础条件建设缺位。农广校现有的校舍、设施等大多是建校之初建设的,多年来缺乏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硬件条件、教学手段亟待改善。

三是培训任务繁重。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主体发生深刻变化以后,现行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任务、教学模式、办学路径、方式方法、管理制度、教学质量都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是投入不足。农民培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一方面,公共财力有限,无力全面顾及;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愿自己承担教育培训费用,造成总体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3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常年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既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更要立足于更新观念、传播普及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农业的高度组织化,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办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深纵发展。

要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主攻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1 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育的财政投入,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采购、学校培训、农民自主选择”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2 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农业、人社、教育、科技、发改、财政、广电等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日常办事机构设市农业局。联席会议负责审查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教育培训资金;指导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协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3 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条件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硬件建设,体现农民培训的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建设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固定课堂”。二是配备“农业科技直通车”,建设“流动课堂”,将农民所需的教学资源送到农村,培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互动性的现场讲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建设,依托村级站点平台,组织农民收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山东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视频,建设“网上课堂”。

3.4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农村能工巧匠组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建立师资库,实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开展教师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通过选送教师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学、教研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和优秀课件评比,组织公开观摩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3.5 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采取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常规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与内容,让农民学到知识和技术,学到掌握市场信息的途径,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从就业型向创业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受体型向主体型的彻底转变。

3.5.1 开展学历教育培训 依托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百万中专生计划”,组织农村青年、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完善半农半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为农民创造方便的学习条件,确保培训效果。

3.5.2 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 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在项目立项时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通过招投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确定培训机构,按照项目方案开展培训,为国家涉农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5.3 开展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行业,选择有一定就业规模、有规范的操作技术要求、有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制定培训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按照培训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篇2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在2010年,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新生代农民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比例的61.6%,在2.3亿的农民工总量中,占据了近50%,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处理,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外,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而言,直接关系其长远发展。据国际银行的相关数据,一个国家劳动人员受教育年限每上升1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将提高9%,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能够全面提升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进而减轻就业压力、提升收入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其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明显提升,利润也会随之增加,整个产业结构因而会得到调整,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达到社会公平。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际上是近些年来,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开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福利项目。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讯息频频得到报到,不过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只是叫好但不叫座。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担心会上当、怕没有效果等;对于市场而言,培训机构很难准确账务,培训教材及内容过时,严重诋毁了农民工培训的声誉度;即使培训是无偿的,如果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在农民工看来,这就是浪费他们赚钱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好的消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1、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培训实质上应是优惠利民项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实施。现实情况是,部分地区对于宣传不重视,信息传播力度不足,农民工实质性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工不能真正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

1.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近几年“民工荒”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识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应该说,大部分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还是有强烈需求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计划推出。虽然许多劳务培训项目是免费的,但总体上却是需求不旺。许多农民职业培训班生源严重不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包括主观动力不足和客观的机制欠缺等,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均衡。

2、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原因

2.1、培训信息不均衡,培训环境不够浓烈

如今,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不过能让人们所信赖和认可的机构却比较少,多数农民工确实想学习技术,不过培训信息闭塞,缺少有效的指导,从而求学无门或是被他人所蒙骗。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原因是相应的培训部门宣传方式不够合理,未能和农民工及企业进行全面沟通。有的培训机构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很好宣传,但是多数农民工无法或不会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培训部门宣传的信息无法被得到。

2.2、培训主体不够清楚,培训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因为经费上的短缺,很多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师资团队不能落实到位。尤其两个关键性的培训主体,一个是职业院校;另一个是职业培训部门,都是独立进行运作的,整体优越性得不到体现。除了经费问题,对培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就是资源浪费现象。要保证良好的农民工培训工作,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3.1、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构建基础保障制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最根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改革制度,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框架,再加上其他教育、户籍、住房等制度的约束,严重影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以,构建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制度,成为目前农民工制度的关键创新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现代化的农民教育模式,这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有权利诉求,有社会、经济、生存,以及发展的权利,对于发展权利,现代化的培训和综合发展是其主要部分。

3.2、对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要做到全面改进

在政策法规层面,应当完善农民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目前,关于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各个部门还没有主动自觉提供教育机会。例如,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有责任对一线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很多企业只用人不育人,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强制和规范,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范。现阶段,可以考虑制定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指导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

3.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构建“立体式”的培训体制

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范围,保证农民工教育终身制的模式,离不开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持,以确保相应保障体制的建立实施。由政府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经费或是基金项目,在物质方面,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教育培训,另外,鼓励各行各业共同出资,扩大培训资源,丰富社会资源,针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培训,基于最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同时,不能担负培训费用的农民工,政府有必要对其承担免费教育的职责。以构建起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立体式”培训体制。

参考文献:

[1]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3]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72-75

篇3

【关键词】发达国家 农民 职业培训 现状

一、发达国家农民职业培训的特点

(一)法国

法国农业教育可划分为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3个部分?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农业经营者或具有某项专门技术的农业工人?高等农业教育则是高中后教育,主要包括2年制的高等技术教育、4-5年的工程师教育和6年或8年的研究生教育?农民职业教育面向农民,讲求实效,不拘形式?

(二)美国

美国农民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为农业领域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 “为养成勤俭耐苦、富有科学知识之农民”, 而不是培养升学者或专业研究者。因此, 学校对入学者的要求普遍比较宽松, 一般不对其进行入学考试, 小学毕业后欲学习农业者和年龄在14岁以上、曾经从事过或现在仍在从事农业工作且有志学习农业者都可以入学。

关于教学内容,从事中等农民职业学历教育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进行安排。从总体上来看, 它们的教学内容都很偏重职业课程的设置, 开设的课程中, 80%属于职业的农艺, 仅20%为普通教育课程。在农艺中, 又以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农场的经营管理等为主。讲授农业课的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 职业课程的比重比其他类从事中等农民职业学历教育的学校要少一点。实习是所有从事中等农民职业学历教育的学校设立的必修课, 且其所占教学时间也较多。学校4年的课程基本上以实习为主, 实习时间约占所有课程时间的一半。

(三)英国

英国政府在全国成立了16个地区培训中心。 并将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英国的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力量,再辅以高校及科研与咨询机构,已基本形成高、中、初三个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位证、毕业证、技术证等各种教育目标相互配合,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补充,分工相对明确、层次较为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

(四)日本

日本的农业教育层次丰富,涵盖了高、中、初等各个阶段成员的教育,且各个层次的培训对象、培养目标都不同。既造就农业高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人员,也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及对城市在职人员或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行的短期农业技术知识转岗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都道府县不管经济发展规模、程度如何,都设有1~3所农业高中、农业职业大学、综合大学农学部。农业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招生规模都不大,严格按实际需求和就业情况而定,并由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管理,经费、编制、设施有保障,与区域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教育市场化大潮中惟独农业职业教育是行业部门管辖并有财政、人事制度保障的。

二、我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很不健全,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职业培训无长期规划,无系统的组织。

目前我国的农民职业培训工作往往是以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出现,没有一个整体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和规划,没有按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工程”来开展。

(二)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可承担农民职业培训的机构主要有农业大学、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教中心等。然而,农业类高校大多在大中城市,且仅招收高考成绩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县级职教中心可算是贴近农村的合适的教育培训机构,却也只是仅招生初中毕业生,专业设置也与农业技术无关,而且仅些年县级职教中心的精力大多放在了学生对口升学率的提高上;而作为在基层的乡镇成教中心,却在人力资源、经费、技术方面远远不能承担起农民职业培训的重任来,只能流于形式的每年到各村放几场科技电影。

因为没有专门负责农民职业培训的部门和机构,自然就没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导致这方面的人才匮乏。

(三)农村职业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目前中央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自2005年起每年拿出100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这部分投入分配到基层用于农民职业培训的却远远不足,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投入还缺乏制度保障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渠道。

(四)培训内容不切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流于形式,农民积极性不高

有的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安排,不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使得培训流于形式。这样的培训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参考文献:

[1]田英,安宝洋.发达国家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农业经济.2015(01).

[2]刘艳珍.国外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6).

篇4

【关键词】陶行知 职业教育 农民工 职业培训

一、引言

农民工就业难,职业发展前景不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解决农民工面临的这种困境,返乡建设新农村给农民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职业培训是确保农民工拥有核心能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指导农民工返乡接受职业培训,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涉及多个教育领域,其中职业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提出推广职业教育的重点应在农村。陶行知于20 年代初从平民教育的实践中深深认识到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人口中为数最多的农民,教育应当下乡。早在1924 年,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一文中指出:“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他指出乡村学校是改变乡村生活唯一可能的中心。其次,他提出职业教育理论的核心――生利主义。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工具才能表现出来”。“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陶行知先生所指的生利有两种:一种为生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另一种为生有利之事,如通商,医生治病。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者所做的事情虽不相同,但在有利于集体方面都是一致的。所以,使有利的事物能“有利于群”,就是陶行知职业教育的宗旨。这就是要求人们应该有独立的职业,能够过独立的生活。所谓的独立的职业,陶行知先生其实就是指使人具有一种技能。最后,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即是指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事第一,知识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弊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这是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提醒首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求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目前,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管理相对较乱。各部门存在多头领导、交叉管理的现象。农民工职业培训机构主要有政府委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扶贫办、教育等部门进行,而这些部门往往从各自业务出发,开展活动。各部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严重,缺乏必要的统筹和协调。由于管理和实施部门过于分散,无论是政府还是具体的管理部门都很难较全面地掌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所以导致不能灵敏地掌握农工职业培训的需求,造成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不合理

农民工职业培训也存在着与中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通病问题,即专业的设置、课程内容不能灵敏的反应市场的需求。很多专业的设置和开课内容沿袭几年前的教育培训方案,培训机构没能做到实地、适时地考察。与农业生产种植、养殖密切相关的农业技术却没能切实开办起来。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抓住教学的关键问题,没能加强实践教学及动手做的教学环节。农民工很多自身缺乏普通基础知识,在接受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时,其理解能力有限,也影响其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这严重限制了农民工自身的发展。

四、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反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启示

(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视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深深认识到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人口中位数最多的农民。因此与农民工关系最密切的职业培训理所应当受到更多关注。首先,应规范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管理体制,消除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弊病。。其次,应该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法制的建设。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有利于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起到对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

(二)政府加大农民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管理

陶行知先生说“无农器不可以教农,无工器不可以教工”。因此加大对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经费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待培训资金使用问题上,政府应强化监管力度。规范用于农民工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同时严禁乱收费行为。政府应该积极同网络信息部门合作,研发出一套用于监管各地方主管部门财政的网络系统。例如效仿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和教育厅研制开发的基于广域网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它是以计算机辅助管理为手段,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方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申报、监管、绩效考核的网络监管系统。它不仅很好地起到了监管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和优化专业设置及培训内容

要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讲的教师应有“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常识”、“生利之教学法”,就必须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精力解决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对于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相关部门在招聘录用时应降低学历门槛,可以多引进一些在职的行业专家兼职参与到职业培训的工作中,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一些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培训。农民工培训专业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操作技能。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懂技术、可以带领农村人民建设家园的人才做后盾的。因此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内容一定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来培养。

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深邃而又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中国农民工返乡职业培训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工这个群体未来的发展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汲取前人的理论及实践成果,探索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冯锦英,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探析[J]. 福建陶研,2006,(Z1).

[2]王中华,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

篇5

(一)农民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度明显,土地农转非增速,土地征占规模不断增大。相应地,农村失地农民人数激增,这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却较短,他们较低的文化素质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或者城市生存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农民严重缺乏职业技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其职业技能也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农民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即使在政府扶持下,一部分农民勉强实现就业,但大多也是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行业,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工资待遇低且工作稳定性差。因此,农民亟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创造和把握再就业机会。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1、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条件差。目前,农民职业培训主要是政策导向性,一些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简陋,培训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象征性地完成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虽然国家对于农民培训方面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设施建设需求经费巨大,这些费用远远低于实际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目前,大部分农民培训教师缺乏相关信息技能培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够,缺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所需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政府部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农民培训教师工资拖欠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3、网络培训资源分散且不足。目前,针对农民培训的网络信息体系还不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少。目前,农民培训对象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在家务农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是新农村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二是打算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户籍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打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四是从事农、林、渔业、种养殖为生的农村居民。在对农民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和已有技能基础等个体特征而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培训课程也没有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导致农民培训项目基本雷同,均是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等脱离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与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

在农民培训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探索,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应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用到的相关硬件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问题。政府对农民培训要统筹规划,省农、林、渔业等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同时,整合农业职业院校、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在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农民培训机构中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农民培训班。应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农民培训效果建立奖励与考核制度。强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跟踪工作,加强培训的督查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二)建立农民培训专项基金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设施,而这些设施配备需花费较多的经费。参加培训的教师也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这些都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对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以,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地市级政府部门以及个人参与到农民培训项目中来,从而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可根据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资金投入。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进一步鼓励企业、民间团体作为培训主体,参与培训实施的全过程,以保障农民培训中现代教育技术人力、物力的充足供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河南的农民培训主体除公办培训机构外,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按国家规定也可参与农民培训,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培训教师包括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总的来看,教师层次良莠不齐。因此,应该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以及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应多渠道广泛吸收培训师资,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等兼任培训教师,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

(四)重视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民培训课程的有机整合离不开农民培训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农民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民工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并不断调整。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针对培训内容开发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应开发适用于小组协作学习及个人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

(五)加强农民培训的个性化与互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网络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农民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对农民进行培训,应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体现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以及培训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网络培训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农民学员还应树立较强的社会合作意识,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相互配合,不断调整合作方式以改善合作关系,以适应社会化职业需求。另外,网络培训平台还应开发网络辅导答疑系统,鼓励农民应用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博客等进行聊天、文件共享、文件传输等,随时与其他农民进行广泛交流,让农民通过电脑网络或手机网络随时都能方便接受到专业的答疑。

(六)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篇6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居住分散,面广量大,集中培训难,全面培训更难;职业农民,是务农农民,难以离家脱岗,需要半农半读、送教下乡开展培训;职业农民,专业、层次、岗位需求多样,师资、培训场地、实验实习实训基地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职业农民培养,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既需要各地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需要中央层面着眼现实与未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统筹兼顾,抓好顶层设计,创造性地建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力图费省效宏,不走弯路,扎扎实实推进。

信息化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窗,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必须与信息化发展同步构建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全国或区域性的开放教育中心平台提供了海量的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涵盖多学科多类型的高质量教师授课、实验实习、现场体验、学习测试和考核等各类优质的教学课件,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社区性的学习辅导交流中心为社区学习人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并由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学。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知识和运用的普及、宽带网络使用成本的降低和广泛运用以及教育投资的增加,开放教育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

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无处不在的网络有效消除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便捷的互动窗口可以满足学习者交流互动的需要,社区辅导交流中心可以满足社区学习者面对面接受辅导、进行人际沟通的要求,为在偏远地区、文化层次较低的学习者提供了继续学习的可能。

我们已经具有了在广大农村面向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开放教育的宝贵实践和一定的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运用广播、电视和卫星网等传统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面向三农开展开放教育,三十多年来系统培训农民数以千万计,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县乡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平台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村建立了接收平台。

但是,由于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度不够,运行成本较高,基层教师和广大农民不适应不熟悉使用互联网络,以及教育投资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基于现代信息化基础上的开放教育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不过,我们决不能由此否定开放教育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作用。更需要的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加大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投入,加大对基层辅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进而带动农民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适应和运用。

党的十作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实施的战略部署,农村信息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既是农民熟悉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过程,也为农民接受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仅需要立足于现在,调动各级各部门资源参与,采取送教下乡、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的方式,让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农民;更需要着眼于未来,适应农村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为农民送去电脑课堂、移动课堂和家庭课堂。

完善的现代开放教育体系建设,便捷、低成本的网络传输是基础。除此之外,需要三个重要条件:一是拥有海量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中心传输平台,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二是社区性的辅导交流中心,可供社区学习者接受辅导、相互交流。三是能够熟悉网络运用的学习者。结合我们的实际,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宽带网络的运用将更加便捷,运行和使用成本将更加低廉,以此为基础,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要建设好中央和省级职业农民教育资源收集整理制作和传输平台。广泛搜集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和教学课件,加大力度制作适应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需要的紧缺教学资源和课件,加以归纳整理分门别类上线传输,让农民学习者可以找得到、用得上、学得进。要特别重视“职业农民在线学习系统”建设,让农民学习有的学、可作业、可考核、可测试、能体验、能互动,实现一揽子学习服务。

要建设好县乡级职业农民教育辅导交流中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施,农民可以接受当地辅导教师的教学辅导和答疑,接受当地专家的现场教学,和其他农民学员交流互动、相互鼓励。

要切实加大对县乡级辅导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任何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有一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尤其是已经年届中年的农民。职业农民学习者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适应和运用,需要县乡级辅导教师的带动和鼓励,加大培训县乡级辅导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要特别培训和鼓励辅导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优质电视教学片和教学课件、运用互联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罗马非一日建成的。建立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教育技术手段的提升、学习者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增强,开放教育“开放的手段”、“开放度”、便捷性都将逐渐改变和提升,其优势将会不断显现。

篇7

 

纵观当前我国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总体状况,发现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技能水平也不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影响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因素中,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现场培训以及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手段与方式,能够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成效,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民职业教育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面广量大的优势

 

所谓现代远程教育,也可以说是没有校园、没有固定场所的社会教育模式,具有开放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教学资源。由于农民的数量比较多,居住的也不是特别集中,用电视、广播或者网络等形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具备容量大、覆盖广的特点,是农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机会均等的优势

 

由于远程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让农民共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参与学习的人员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性。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很多农民都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而远程教育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条件,这样能够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学用结合的优势

 

农民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接受到职业技术培训之后,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培训学习中解决了种植、养殖、烹饪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促进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四)学习媒体先进性的优势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来说,主要的平台是计算机网络,使得职业教育培训的信息呈现出的特点表现在:教学媒体交互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操作简便化等等,这种学习媒体具备很强的先进性,提高了农民职业教育成效。

 

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成效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主导。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加快农村地区的网路建设,提高宽带网络的普及度以及农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尽可能的减少农村宽带入网的价格。此外,还要尽可能的减免培训对象的学习费用,让农民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生存就业的能力。另一个方面是行政调控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教学计划编制、职业培训考核标准、职业教育证书的颁发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使这些环节越来越规范。

 

(二)培植和激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

 

人都有惰性,由于农民的学习习惯问题,加上本身的基础就不好,没有人约束与管理就可能难以完成受教育任务。所以,要不断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欲望,培植和激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不断改善营农环境,让农民明白进行农业生产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重要前提条件。把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向那些农业大户以及产业化经营者倾斜,这些领域需要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就会刺激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

 

其次,变农业培训为综合化培训,这是适应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形势的需求,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技能的职业培训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也是符合形势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进一步加大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课程建设,其中包括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名优农产品种植、传统工艺品制作等。

 

最后,为了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不断拓宽教育培训的领域,在农业培训的基础上开发文化课程,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远程教育培训能力建设

 

首先,在新时期,要积极优化教育培训对象,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乡镇干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的培训,然后是加强专合组织负责人等的教育。其次,要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来,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能够拓展投入资金的来源,还能提高培训的规模,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来。再次,在完成了教学计划之后,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民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培训内容,用远程教育开展特色培训。

 

(四)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

 

要积极转变农民职业教育理念,由原来的等着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送教育上门,远程教育要跟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园、养殖企业等对接,把远程教育培训搬到生产一线中去。积极依靠当地的农业教育资源,聘请优秀的农业技术专家以及熟悉当地实际的农技推广人员通过远程直播授课,也可以录制视频循环播放,把普及性质的培训跟专项性质的培训结合在一起,还要把技能培训跟职业教育培训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适应农民终身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形式,覆盖面广、教育质量高,是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主要模式。在当前形势下,要认清远程教育模式在农民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合理有效的安排培训内容,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8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1],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相比城镇新增劳动力而言,其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能在收人水平较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就业的不稳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步履艰难。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冷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从政府方面来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同时,政府理应努力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明显偏向城市,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长期发展滞后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7.11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63.56元,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74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5元[2];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与条件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导致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进而限制了农民工进城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往往被忽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低6973.89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低4057.14元[2]。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滞后,总体规模较小,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不适应[3];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其较差就业的稳定性,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他们转移性就业。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用工企业理应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受资金、人员、机构、生产状况等影响,开展农民工培训多为岗前安全及规范教育,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仅有的少量教育培训也只是围绕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职业技能展开,对农民工缺少企业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教育,未能从企业和农民工的长远发展来看待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从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来看,社会培训机构的快速成长也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培训机构的比例依然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拒之门外。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旺

职业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意味着较高的收益。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无疑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异常强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当多的实用技能培训收费较高,对于大多数进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济门槛;另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时间;另外,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职业技能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地点离农民工较远,进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水平的途径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未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它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因此,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布局出发,必须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与农村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输出地政府在引导性培训上的作用,强化输入地政府在办学条件、用工需求、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输入地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储备了大量人才;而伴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转移性就业能力增强,越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激励措施,如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或奖励等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之中;同时要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另外,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培训、就业一体化信息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培养意识,强化岗位培训责任,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企业要与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大中型企业还要联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培训机构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素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也要尊重农民工自身的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资助政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既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全国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工增加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不仅有利于帮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减轻个人培训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了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资助政策,建立农民工培训直接补贴的配套政策体系,实行社会统一的国家资助扶持政策,为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办理和发放农民工培训卡,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3],真正把国家提供的优惠和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4-05-12)[2015-10-30]..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5-10-13)[2015-11-02].

[3]韩俊,汪志洪,崔传义,等.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4]银平均.论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9):10-17.

[5]周小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及其提升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4(7):201-205.

[6]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5-217.

[7]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2):93-95.

[8]唐惠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及重塑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1-6.

[9]陶树果.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青年学报,2014(2):26-28.

[10]梁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4):74-79.

[1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6):6-8.

[12]范维.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125-127.

篇9

>> 昌九一体化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农民工生存伦理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研究 秦皇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长沙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初探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困境与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困境分析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现状及解决策略 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培训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

[3]袁红谱.论人力资本对武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协同关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96-197.

[4]赵曙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人力资本投资http:///trainning/mingjiazhuanlan/208655400.htm.

[5]学技术 长知识 存点钱http:///m/2010/03/19/08/m_233199.shtml.

[6]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服务城乡统筹发展http://.cn/2011/2011mdm/taya/201101/t20110117 _44 5262.htm.

[7]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N].人民网,2010-07-15.

[8]赵玉国.职业教育促进新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71.

[9]黄晓,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2010(34):69-73.

篇10

2014年,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元,一个里程碑!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启动,既凸显了涉农职教的重要性,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向农民敞开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知识技能,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方案》提出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既明确了农民职业教育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更指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方向和途径,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为“未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难题提供了现实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据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且素质堪忧。《方案》明确,中职学校可招收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中职学历教育。50岁以下农民“回炉”读中专,有助于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虽然宽进,但是严出。《方案》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让农民读中职,如果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拿学历,获得国家承认。这既可以满足部分农民的求知欲望,也能改善农民职业素养较弱的现状,提升职业技能。《方案》在制度设计中遵循“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思路。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农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集中学习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顺应农民学习规律;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为纽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方案》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在此基础上,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方案》致力于构建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方案》的出台,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尝试,一系列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措施,着实振奋人心!《方案》的试行,必将激励中职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层、热心服务,培养一批能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大规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由此拉开序幕!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