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心理疏导方法

篇1

摘要:高中生日常生活习惯中的不健康因素将会对自身的身体及心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应引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及思想,消除这些不健康因素,从而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日常生活;生活习惯;不健康因素

1.引言

现阶段,高中生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心理上的障碍,而这些行为都是心理异常的外在表现。正所谓对症下药,所以,应从心理调节这一角度来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将高中生们的不健康行为消除,达到治根治本的理想效果。

2. 高中生日常生活习惯中的不健康行为

所有违背社会公德、团体纪律、家庭伦理以及自身健康的行为及言论,均被称为不健康行为,其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1]。

2.1逃避

逃学、撒谎、自行了断生命、抽烟喝酒等等,都是高中生们经常出现的一些逃避的表现。这些不健康行为主要源自他们自身的自卑心理。很多高中生逃学或自杀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说谎等行为是为了脱离社会压力;抽烟喝酒这种行为的出现源自于学生想获得一时的或成人感。从这些不健康行为的成因来看,可归结为,他们主要是为了逃避个人的社会责任,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将心灵上的或者肉体上的痛苦减轻。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来看,他们的非健康行为主要源自于心理压力过大,潜在的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而形成的。因而需要从心理问题上入手,对他们进行正确地教导,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2]。如果只是采用学校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来处罚他们,那么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最终逼着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

2.2侵犯

高中生侵犯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违背老师或者父母的意见,与他们顶撞。2、易浮躁,经常打架骂人。3、喜欢捉弄他人、破坏公共财物。4、小偷小摸等[3]。而出现以上的这些行为常常与以下的心理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2.2.1疯狂的破坏欲

处在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其情绪通常都是非常极端的,变化大,起伏大,当他们遇到刺激时便易做出一些意象不到的的事情,如将环境或教室故意弄脏,破坏公共物品等。

2.2.2畸形的自尊需要

一些身体素质稍差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且经常被大家忽略、轻视的高中生更加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大家的“重视”,便做出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恶作剧,来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同学以及老师的关注。

2.2.3童年的心理创伤

因为父母亲比较专制,造成孩子心中积压了大量的的怨恨,因此出现报复心理以及宣泄的要求。

2.2.4贪婪的占有欲

一些高中生偷钱、衣服、电子产品等东西,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质,还有些学生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偷盗行为被发现后,这类学生最多的回答是,虽然知道那些东西实际用处不大,但是看到他人有就非常羡慕,特别想占为已有。

3.高中生日常生活习惯中的不健康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近年来高中生自杀比率居高不下。在自杀行为中,高中女生的数量明显多于男生,也就是说高中生在这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而在尝试自杀方面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些数据与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道也是较为吻合的。有国外学者这样认为,尝试自杀属于一种潜在的意识行为,很有可能促成最后的自杀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无疑是一种危害,目前已把这种行为列入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监测指标中。

吸烟、饮酒、赌博等不良行为在中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开始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数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存在这些不良行为的年龄越早,发展为成瘾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要及时而有效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对健康行为的认识。

中学生的不健康行为还与自身的家庭、所处的学校环境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通常来说,父母的文化程度将会影响其对子女的养育方式,进而影响子女的性格及行为。再者,如果青少年长期处在不良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之下,就很容易生成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被及时缓解或者疏导,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健康行为。因此,如想促进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为其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4.实施高中生健康干预的原则

4.1交友性原则

作为一个心理辅导员,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来倾听干预对象,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干预对象的叙述给予相应的肯定来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要对干预对象表现极大的耐心,不可以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其给予不恰当的否定、批评和训斥。

4.2保守性原则

经过心理辅导员的循循善诱,干预对象很可能说出内心的小秘密,包括家世、个人经历、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对于这些非常私密的东西,心理辅导员必须要予以绝对保密,这样才能获得干预对象的信赖。

4.3助人为乐原则

心理辅导员通过心理干预来和干预对象交流,并不是强迫其改变什么,而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让干预对象领悟到自我行为之中的一些错误,从而改变不健康行为。

除上述三项原则外,还有整体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和循序性原则。

4.2.实施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

心理干预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恰当地选择。

4.2.1疏导法

所谓疏导法指的是,通过疏导,让有问题的学生不断倾诉出心中的不愉快,最终达到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压力、适应集体、适应社会的目的。

4.2.2行为修正法

所谓行为修正法就是针对一些有随地吐痰、乱扔脏物、骂人或说脏话等不健康行为习惯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治疗,主要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不断弱化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得知,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正负强化,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有一个明确且正确的认知。如果能够把行为修正方法运用到对班级的管理之中,那么,在修正学生的不健康习惯中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4.2.3视角法

所谓视角法就是通过转换视角来不断改变对象的态度,从而达到改变其行为的目的。主要是师生之间心与心、情与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老师以“过来人”或“精神导师”的身份不断向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疏导,改变其态度。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心理干预的方法,比如说厌恶法、转移法、音乐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方法对矫治高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施每一种方法的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具体的人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在矫治高中学生不健康行为的过程中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5.结语

教师,尤其是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对高中生日常生活习惯中的不健康因素进行透彻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作者单位:浙江杭州第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吕鹏俊,行为危险因索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10,14(4).

篇2

一、深入了解,握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高中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急剧变化的一个阶段。如果班主任不深入了解学生早恋的动机,握一把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任学生只顾眼前的快乐而我行我素,不仅仅在学业上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有部分学生会为情所困,出现种种极端行为。为此,我们应对高中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深入地了解。一般而言,高中生早恋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

1.爱慕心理。如果某位男生长得特别帅,或者女生长得特别漂亮,这对于性心理相对成熟的高中生来讲无疑极具杀伤力,会成为众多异性的追求对象;另外像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或者具有某方面特长的,这些都会引来异性的爱慕。这本来是高中生正常心理的体现,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形成早恋,好成坏事。

2.好奇心理。随着生理发育日渐成熟,高中生的心理会非常敏感,他们对于异性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结交异性,并逐渐地发展为“恋爱”关系。

3.从众心理。调查显示,受现在影视剧的影响,部分学生会模仿其中的故事情节,觉得恋爱是一件特别时尚、新潮的事情。在班里许多同学都“成双成对”的时候,自己单着觉得很丢面子,青少年自然是非常在乎面子的,从众“早恋”者不在少数。

此外,并不排除个别学生存有叛逆心理进行恋爱的,也还有特殊家境造成的补偿心理,还有病态心理等。准确问诊恋爱心理,会手握一把走进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对症下药的前提。

二、对症下药,持一把守护青春的利刃

专家表示,我们不应该诋毁感情本身,早恋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家长老师能够对症下药,影响就不会很大。每年高考结束后才浮出水面的地下恋情也说明,很多时候,是不是我们成人过于对早恋妖魔化了。但每年不时地见诸报端的高中生因爱生恨,割腕殉情等恶性事件无不提醒着我们,默默地关注并不等于要听之任之,唯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对症下药,才能持一把守护青春的利刃,还高中生一个纯美的青春。

班里有一名叫张培的品学兼优的女生,最近发现她课堂上的表情有所游离,无精打采,成绩也下滑不少,她应该是恋爱了。她是一名真诚懂事的学生,我开门见山,把她带到办公室后直截了当地问她是不是恋爱了。果不出所料,张培有一天在操场看男生打篮球时,暗恋上了隔壁班里一名吊儿郎当、痞里痞气的男生,但好像那名男生并不喜欢她这种踏实勤奋的类型的女生,更在意同样流里流气,举止轻浮,胳膊上刺青的女生。她每天胡思乱想的,上课怎么也不能集中精力,怏怏地没有精神,成绩便一落千丈。看到学生在初恋的泥淖中挣扎,我的心里闪过强烈的同情与不安,为平时有效引导学生理性面对感情工作的不足。

后来,通过查看相关书籍,我建议张培与其在暗恋中折磨,不如大胆地坚持写恋爱日记,详实地记录那名男生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包括见到的、听到了。不足一个月,在记录中张培便逐渐地发现了那名男生的种种不良记录,打架斗殴、逃学旷课、沉湎游戏等。张培还给我写了一个纸条,感谢我及时提醒他运用这种方式走出那名男生操场上投球的瞬时带给自己的假象,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善于疏导,开一剂放飞理想的良方

常言道,堵不如疏。简单粗暴的干涉和限制不仅无益于学生理性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感纠葛,甚至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善于疏导,给他们纯美的青春开一剂放飞理想的良方。

班里有一名单亲家庭的女生,叫小敏,成绩不佳,脾气古怪,将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同样施与了班主任,你越叫她往东,她越往西,还送你焦急的表情一个鬼脸,似乎这样她的心理才痛快一点似的。尤其最近,她和一个男生好像在谈恋爱,并且举止动作毫不顾忌同学影响。扪心自问,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必须得采取合适的疏导方法,否则这个学生将在错误的人生航向中愈走愈远。

偶尔的一次机会,我观看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觉得这部影片对小敏特别有教育意义,便带着光盘到小敏家里和她一起观看。明显地,我觉得小敏从中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还托我给她借了辛夷坞的原著,切实地从阮莞、郑微妈等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荒唐的明天,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开始。

篇3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工作;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90—01

高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学业教育的基础环节。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过度这种事对高中生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对德育教育有所放松,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现存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热衷于网络。资料表明,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通过手机移动上网的人数已经增至3.35亿人,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在人口比例中高达69.3%的人群通过手机移动上网。高中生作为上网的主流人群之一,早已习惯于把网络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他们还能通过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在日常学习和精神交流中缓解压力。然而,过渡沉溺于网络,自然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强调学业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心理疏导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取知识,高考中得到高分,而不存在贫与与否的区别,因此,很多学校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而忽视了心理疏导性效果。事实上,很多高中生目前由于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很多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及时、准确地洞察这些不良后果的存在,就无法对高中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纠正,从而也就无法保证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来获得好成绩。

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策略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充分利用网络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通过采用更多的有效途径并在及时、准确把握高中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趋势的情况下,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网络自由化和渗透性的特征,创建特色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可借助网络技术,在广覆盖的前提下实现点对点的个别化教育。例如,学校可定期对高中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并通过网络而非面授的形式开设相应的教学套餐,使心理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高中生能够给在乐于接受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第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利用闲暇时间广泛和深入阅读心理学经典理论,逐渐从穿套的“我讲你听、我令你行”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与学生平等“耐心倾听、互动交流”的双向反馈模式。这就需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业务爱好,并悉心建立健全相应于每名学生的QQ、E—mail、博客甚至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的信息库,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或者班级之间建立QQ群,从而能够更方便地通过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定期开展有效的思想沟通。

(二)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把心理教育与行为指导有机结合。如前文所述,自我封闭和人际关系紧张是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对贫困生适当的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并把树立良好心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贯穿始终,使广大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怀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来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效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第二,在学业之余适当建立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心理压力增大的时候,采取多种有效方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通过对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这一做法对心理障碍较大的高中生尤为必要。

第三,支持高中生群体专门组建心理研究协会。由他们广泛搜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材料,并在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下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高中生通过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系统掌握自身心理问题的产生前因以及不良后果,并掌握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彼此鼓励和帮助的良好氛围下增强受挫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在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第一,可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带动下,从学校的整体角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诸如师生座谈、跨校沙龙、校企联谊、时事讲座、心理游戏、足球比赛、音乐及舞蹈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且易于接受的活动,这一过程事实上也是形成校园文化的良好途径。在各种校园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把握好各种活动的目的、宗旨以及形式,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学生会、校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各种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面,可以发挥特闷参与意识强、具有朝气的特点,放手交给学生组织进行承办和协调,从而发挥出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的作用,并在组织活动的每一阶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正面评价,使他们的自信不断得到增强。

第二,从班级的角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班级是高中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及其重要的基本单元。一般而言,学生们与班级同学之间关系的好与坏,会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由于学生之间各自具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文化差异和兴趣爱好,从而会造成每位同学在价值观取向、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惯方面各有不同,一些学生在缺乏足够人际交流技巧的前提下,很容易在互相之间形成交流障碍,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太过压抑、情绪不易外露的学生,一旦释放出不良情绪,往往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的整体建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就由此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难。但再难的工作也必须有效的开展,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相关探讨。

一、浅谈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情而又奔放的同时伴随着沉默寡言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热情奔放而又充满了活力,但当前高中生的热情而又奔放的特点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谨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学校的交流范围较少,往往让别人误以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别的学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尴尬境地,最终内心感到孤独而表现出孤僻的性格。

(二)严重的依赖性使得独立性的缺失

当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习惯了家长对其的呵护,很多事情都依赖父母,一旦进入高中之后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很多时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弃,而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强烈依赖父母的同时也不把自身内心的矛盾告诉别人。

(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

当代高中生生活在经济发达和网络信息时代,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较为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能根据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发达,其具有的双面性,给尚未步入社会的高中生具有帮助也有负面影响,当前高中生的各种奇怪的心理和违法的想象均源于网络,而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使得其在热爱新鲜事物的同时也在受着新鲜事物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严重偏离轨道。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处于任何年代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但特点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的。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为背景,以素质教育实施为载体,以促进当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为目的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科学看待当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允许其个性特点的存在,对高中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和过的的性格特点,应采取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以平常心态看待阩的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方式,从而与学生在某些程度上产生共鸣,才能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学生表现出的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习惯,往往是源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之一,在日常教学和学习生活中,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习惯,这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规的课堂讲座、发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深入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学的行为习惯,早恋、逃学、打架等问题的出现,只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自身某些行为习惯和特点的危害性,引导和教给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和防范心理危机的办法,为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心理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还应拓展沟通渠道,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过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沟通平台,设立微博账号、建立QQ群等多种方式,着力拓宽沟通渠道,为学生心声的传达设立更多的畅通渠道。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分三个学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这三个学段的学生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为高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由于刚入学,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所接受的学习任务和方式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奥、更加多样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对于当代95后高中生来看,由于其个性化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麻烦,因而作为教师应对高一新生进校适应性的教育,例如对学习、生活的适应,人家关系的监理,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而对于高二的学生,应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而对于高三学生,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此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而应侧重升学辅导,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学,并做好高中生升学的心理辅导。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被纪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尤其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分析和科学看待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

[2]刘艳玲.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篇5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高中阶段要面临无限次的考试,学业上的压力加之自身、家长、教师对考试结果的态度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生渴望独立,加上受其教育水平、社会背景、自身个性及父母要求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一种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完美主义。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的核心特征是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评价,恐惧失败[1]。国内外对于完美主义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影响因素和与心理健康、社交焦虑、就业焦虑的关系上[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在完美主义各维度对考试焦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试焦虑是个体面对考试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反应,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2]。国内外学者对于考试焦虑的研究较多,研究重心多放在其成因和人口学变量等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现在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焦虑个体化的影响,如考试焦虑与人格的关系。韩磊[3]等人对于青少年人格特征?c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人格差异是导致同一考试情景下产生不同考试焦虑的内部因素,本文的研究就侧重于此方面。

国内外学者对于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多,多集中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以及完美主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上。如陈世纲[4]等人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张秀阁[5]的研究中以负面评价恐惧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为中介说明完美主义对考试焦虑具有预测效应。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高中生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状况及二者之间的相关。通过对完美主义的测量,可对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邹平一中不同年级的312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有效问卷为2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不记名作答,当场收回。本研究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用訾非和周旭等人(2006)对Frost编制修订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CFMPS共有27个题目,包含5个维度:担心错误,个人标准,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条理性[6]。每个维度的高分其更偏向于该维度的高完美主义。采用王才康翻译修订的Sarason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1978),TAS共有37个项目,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62,一致性系数为0.64。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相关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完美主义总分及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都与考试焦虑有显著的相关;个人标准与条理性维度与考试焦虑无相关。

(二)高中生完美主义各维度及总分对考试焦虑总分的回归分析

从表2可得出: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对考试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

四、讨论

总体上说,结果显示完美主义各维度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完美主义倾向越高,考试焦虑水平越高。从具体维度上看,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父母的期望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即使出现小错误也会使高中生产生未能达到规定标准的想法,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从而产生焦虑。当父母或者高中生为自身设立过高的目标,自感无法完成时也会产生焦虑。个人标准、条理性维度与考试焦虑无相关,这与程苏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关系[7]研究中结果是不相符合的,原因可能与收集的数据较少,研究群体存在差别,未能达到其显著性的标准有关。此外,高中生压力的来源主要是来于外界的家长、教师、与他人的比较;就条理性而言,与考试焦虑关系较少,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秩序的社会中;高中生是具有个性的阶段,渴望独立自由,厌恶被约束。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父母期望均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中生越是在行动面前畏首畏尾,对自己行为缺乏信心就越容易在考试中出现焦虑情绪。除此外父母对子女提出的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也会使得高中生产生不良情绪。所以,要从以上三点出发去改变高中生不合理的认知,使其在行动面前不要犹豫,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克服失败的恐惧;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都有助于缓解考试焦虑。

篇6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巳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某市1所高中2008年9月入学的体检正常的无器质性病变的高中生132名,男生46名,女生86名。

1.2 研究方法 描述性调查研究。在山东省某市1所高中2008年9月入学体检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高中生中随机抽查3个班,采取调查问卷式调查,在调查之前,调查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以明确各项指标。

调查问卷中包括8项基本情况的选项,如性别、年龄、独生子女情况、父母关心及理解情况、和同学的关系、在校期间的表现、家庭经济情况等;23项亚健康情况,其中12项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症状,如疲惫不堪、体力不足、精力不支、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心慌心悸、出汗多、腰酸腿疼、便秘、时有头痛、时有头昏和食欲不振等以及心理健康症状,如健忘、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易惊、烦躁、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资料经Excel录入电脑,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算亚健康情况发生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特征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况 山东某市高中2008年入学的高中生132人,平均年龄(16.17±0.82)岁,男生46人,女生86人。其中非独生子女占9.8%,虽然被调查者幼年均由父母抚养,但是只有51.1%的高中生认为父母能够关心并理解他们;自己认为和同学关系处理得好的有96.9%;但是认为能经常得到教师的重视和鼓励的却只有20.6%,对自己的在校成绩比较满意的也只有29.5%。见表1。

2.2 亚健康身体情况 在132名高中生中存在亚健康身体症状的有93例(占73.8%),存在不同程度的疲惫不堪、精力不支、胸闷气短、心律不齐、心慌心悸、出汗过多、腰酸腿疼、便秘、头晕头痛和食欲不振等,其中主要的是精力不支症状高达32.8%,体力不足、疲惫不堪、头痛头晕也高达25%以上;存在心理健康状况的有116例(占89.2%),表现不同程度的健忘、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易惊、烦躁、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其中注意力不集中相当普遍,占61.5%,健忘、记忆力减退分别为30.8%和26.9%;而且高中生的情绪也不稳定,有28.5%高中生烦躁不安,26.9%的高中生情绪低落,20.0%的高中生精神不振。男生和女生在头痛头晕(P=0.05)、烦躁(P=0.05)和易激动(P=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人类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具体原因及其机制还不太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平衡失调导致的。由于人体内部是一个多组织器官相互协调的有机平衡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自我调节功能与体外环境相互协调维持稳定状态,一旦内部或外界某些因素干扰就会影响或降低其协调能力,此时人体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改变。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等;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嫉妒、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等;社会适应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空虚无助,甚至冷漠轻率等。以往,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中年人群中,可是目前,备受此症困扰的主体人群开始向低龄化发展,近年来的报道,大、中学生已成为了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2]。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高中生的亚健康状态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学业负担重导致心理压力大。现在高中生存在学习负担重,面临升学就业等问题,本调查显示只有29.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成绩处于良好水平,学习竞争的激烈、对前途的担忧以及诸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给中学生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使机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导致功能失调。(2)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时间和机会不足。只有20.6%的同学认为能经常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3)家庭的影响。青春期的独生子女面对着父母长辈的过高期望和个性发展间的双重矛盾冲突,导致独生子女在这个年龄阶段常常与家庭对立,与父母对抗,认为不被家长理解,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本调查就显示学生认为被父母关心并理解只占51.1%,独生子女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家庭背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期望值等有关。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善待压力。要远离亚健康,就要学会善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确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的心理压力;还要防止社会变化和竞争过分剧烈所带来的内心恐惧;学会适度卸减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态,去除致病的因素。另外建议在中学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给高中生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导,以缓解和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2)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心,如果得到教师的鼓励,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调动,心情相应就好,自然也就对他们的健康产生正面的保护因素。(3)增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父母是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父母的关心和理解是学生最后的支持,对保持正常的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旭芳,连继勤.认识和预防亚健康状态[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1):76-78.

篇8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一、教学思路

立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实基础可以发现:第一,高中阶段具有特殊性;第二,心理教学课程具有独特性。基于以上两点,高中心理健康教学应采用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深入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中生一方面摆脱了中小学时期较强的依赖性和较差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又不具有与社会人一样成熟的心智。尽管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逻辑能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他们仍然具有行为能力不足、自我认识不够全面、遇事易冲动等不成熟之处。通过分析高中生心智特点可以发现,高中生处在一个“不破不立”的特殊时期――他们通过批判看待和评价前一阶段的自己实现自我认知,从而建立全新的人格。这一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无疑会为高中生带来心理(如性心理的产生)和生理(如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上的迷惑和烦闷。因此,教学思路应以高中生心理特点为立足点,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问题和弊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心理教育工作者应从总体和具体、当下和长远四重维度确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即面对某一类具有类似问题的对象所制定的宏观导向性目标,具体目标则更具有针对性,指希望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当下目标具有时效性和突击性,如“月考考前压力疏导”辅导;长远目标则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旨归,较前者的立竿见影更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使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具有导向性和规划性,这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应通过对授课对象的年龄阶段、理解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要点有三:其一,应不脱离心理教学理论与实践,保证活动内容设置的专业性。其二,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其三,应不忘设置评价反馈机制,注重实际成效。

二、教学实践

(一)互动式教学

将互动教学体验引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课堂中来,对开展高效教学和快乐教学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助益。互动式教学主要包含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当中的考前压力、时间分配、青春期叛逆、情感问题及事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对症下药,探寻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正确解决办法。在生生互动阶段,教师应在保证课堂秩序良好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围绕特定话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暴露问题,利用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坚持尊重原则,进而营造有序而真诚、和谐而开放的沟通交流环境,让学生在聆听与倾诉中排解压力,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二)“私人订制”化教学

立足于高中生所存在问题的共性,教师还应从具体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通过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进而实现对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时掌握。其次,学校应定期组织和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相关讲座,通过讲座普及知识;学校还应在讲座中增设举手提问等交流环节,专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再次,学校可安排心理咨询师并设置坐班教师,随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治疗;可以在图书馆、茶室等场所按周或按月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同时对心理社团类组织提供大力支持。最后,应充分发挥师长和朋友的安抚作用,对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撑,自觉自发地提供非功利性帮助,进而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家校一体化教学

通过分析生态理论可以得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二者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实现“家校一体化”才能更好地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家长应切实履行监护义务,切实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另一方面,学校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充分重视,并与家长随时保持密切联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单独约见家长、开设家长课堂等形式与家长加强联系,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切实掌握。此外,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进步,学校应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与家庭的通力配合,最终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教学评价

(一)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保证教师教学素养的专业性是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自我提升:其一,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意识,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应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获知外部信息。其二,教师应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辅导能力,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可供学生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二)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健康教育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在适当时机予以鼓励和支持,最终使学生在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此外,教师应注重表达的方式方法吗,在合理化的尺度之下对学生表现予以反馈。

总而言之,高中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康心理,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体育评价 终身体育意识

教无定法,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其在教学设计上和教学内容上逐渐贴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以此为前提消除高中生对参加体育训练的抵触心理,并更正学生“成绩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引导学生劳逸结合,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魄,为进行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1高中体育学科特点

高中体育学科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综合性、交流性、竞争性。高中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可以通过多种锻炼项目增强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使高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上的提升。高中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包括:交际舞的教学、篮球运动的训练教学,足球的训练教学,队列队形的训练等。因此,参加体育活动的高中生不但能获得知识上的体能又能得到心灵上的升华。所以,高中体育学科的特点之一为综合性。而它的交流性则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为学生,高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会通过交流与沟通来加深彼此之间的印象。而体育学科又是一种以互动为主的学科,许多的体育项目需要多人的参与。因此,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认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将互利共赢作为参加活动以及训练的信条。

高中体育学科还是一门竞技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会在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使高中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学科的竞技性。篮球赛、交际舞大赛等角逐出第一名、第二名,并对获得名次的班集体或者个人给予物质上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因此,各种体育比赛就从侧面显示了高中体育学科竞技性的特点。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分析体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内容,迎合高中生需求。

2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在内容设计上更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在形式设计上更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所提升。但是高中体育教学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为了提高高中生的体育成绩,增强学生体能。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消极对待800米、1000米测试跑,以及各种训练项目。例如,铅球、跳远等。教师将增强学生体能、增加学生成绩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发挥,长此下去就会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被动情况下的学习状态就会直接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度不够。这正与高中生的心理相悖。高中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在该阶段中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如果不能利用体育教学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就有可能再次增加学生的压力,恶化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越来越抵触体育活动。因此,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现阶段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师应通过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具体措施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转变高中体育教学观念

为了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首要引导转变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观念。主要包括:认识观的转变,课堂教学观的转变以及教师观的转变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知识的传授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认识观,认识到体育的功能与价值。体育的功能具有多种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等。当然,体育教师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他们需要在结合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改变知识结构,不单单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应该多角度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多层复合结构,像心理工作者一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改变教学观,教师不能单纯地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多角度创新教学方式来改变错误的教学观,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2丰富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合理制定教学方法,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彼此之间并不是毫无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寻找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的方法包括:讲解法;情境营造法;直观教学法。

讲解法是高中体育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师运用该方法需要将教材中的动作要领、获得知识的方法用生活化、形象化的手段传达给学生,培养高中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中提升能力。

当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传授的教材融入具体的情景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模仿某一运动技术。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模仿动作的基础上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本着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逐渐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3.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指引导学生终身有规律的参与体育运动,不把体育运动当作自己必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上的认识,将体育运动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为了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应该加大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增强宣传力度来在学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并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对终身体育意识的了解,并促使学生逐渐将体育学习与生活中的体育锻炼联系在一起,认识到体育对社会以及对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纠正高中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改变学生传统被动的学习观念,以此来实现构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目的,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构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是一项艰巨并且长期的任务。体育教师应该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通过调研学生的真实需求,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使高中生在参加体育课程时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中获取快乐,收获知识。

参考文献:

[1]艾永刚.高中体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思考[J].学周刊,2011,(8).

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兴趣;培养

兴趣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的有力法宝。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

直观兴趣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持续性最短的一种兴趣,犹如大家所提及的“一见钟情”,是一种最简单也最直观的感官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和蔼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鲜明的板书都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所以,提升个人魅力,是教师教学的先决条件。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自觉兴趣

在激发学生的自觉兴趣时,由于这种兴趣伴随着情感、思维活动而产生,是有着明确的追求目的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政治课堂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堂就是一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说评书,将新闻联播的常用词汇搬到课堂当中,或者就是将老少皆知的道德规范再彻头彻尾地复述一遍。有些政治教师甚至过于夸张地把高中生当成了三四岁的幼儿园儿童,嗲声嗲气地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高中生既觉得好笑,又在心里对政治老师产生厌恶之感,更加对政治课没有兴趣,不将教师放在眼里。如此,学生的政治分数一直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政治课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灌堂式”,真正将高中生作为政治课堂的主体,让高中生真正明白政治课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使其自主探究政治教育和政治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三、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潜在兴趣就是让学生永久地热爱这门学科。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播放纪录片、影片等。有时候,报纸上的一张图片,网络上的一段视频,微博里的一段文字,可以比书本上的上千文字更具有张力。比如在教学个人、集体与社会一节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增加了很多社会责任,就需要教师铺陈出新,将常见的功德意识讲出新意,在讲课中注意增加教学内容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听课的兴趣。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婴儿、幼儿、小学、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联系实际,看看自己的成长都有哪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找到自己除了相貌之外,更多的变化。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成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然后,再让学生回想自己父母的变化,学生想到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不再年轻,而他们一如既往地为我们的学业和生活操心。此时可以让学生集体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学生通过朗诵懂得感恩,利用放假时间帮助父母,缓解爸妈的压力。然后,联系语文《背影》,并在幻灯片上插入“父亲”的图片,播放《常回家看看》和《听妈妈的话》等歌曲,让孩子们在身心得到暂时愉悦的同时,也渐渐明白角色的转变:长大了,就要学会付出和感恩,学会理解和包容。之后,再播放电视上最常见的公益广告,让孩子们感到熟悉的同时,也在广告这种短小精悍的文艺形式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鼓励和指导

当代高中生心理素质差,遇事忍耐性差,情绪具有两极性,情绪犹如暴风骤雨,有时会热血沸腾,有时又会心灰意冷,反复性很强。所以,作为政治老师,我们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更有责任做好高中生的心理疏导,使得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使得他们心里只有阳光,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教师要多加强和学生的课余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课堂奖励机制。有效的鼓励,需要教师不吝啬溢美之词。在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评分很高的法国电影后,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和启示。奖励、赏罚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地娇惯、鼓励,让孩子认为教师虚伪,没有威严感,也不要任何事都批评,让孩子认为教师威严得不容亲近。

因为高中生天性善良,只是天生好动、顽皮,再加上他们处于青春的叛逆期,缺乏辨析能力,缺少正确的引导,再加上当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学校又过于压抑,他们很容易通过打架、斗殴等暴力形式进行发泄。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每一个学生,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去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避免他们随大流。比如说,班上总有一两个同学被当做大家取笑的对象,高中生在给这些同学编口令取笑他们时,教师没有惩罚学生,而是纠正孩子的口令,将其变成文学讽刺诗。高中生处在叛逆期,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否定多于肯定,所以,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电影《死亡诗社》当中,教师就敢于和权威挑战,尽量在自己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找到他们的个性和闪光点,使之追求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