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课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类比法是概念学习重要而有效的方式,通过相似物质的类比实验,突破原有物质进行实验的局限性,获得更显性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概念。例如:我在教学“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内容时,问:“同学们,食盐是怎么在水里溶解的呢?”激发探究热情。为了显性地了解食盐的溶解过程,就需要找一种可见的溶解物质,进行类比实验。将食盐换成高锰酸钾投入水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高锰酸钾在水中逐渐消失的过程,而液体的颜色逐渐从无色到红色,颜色由淡到浓,并不断地扩散直至均匀地分布的过程。学生由此形象地感受到物质溶解的过程及溶解后的分布情况,于是学生自觉地同化或顺应了相关的新知,在动态的实验中构建了科学的概念。
二、开展语言交流,理解科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科学概念积累的有限性,我常常发现同学们的语言表达用词不专业、不准确,逻辑上缺乏严密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术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用语的科学性。
(一)培养准确的用语表达意思,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科学概念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用语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思维的正确与否。例如:《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中,对于“导体”这一概念的表述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能导电”与“不能导电”这样的用语来表达导体与绝缘体的本质区别。如果教师不注意纠正学生这样的用语,就容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概念,认为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质,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质这样的思维,造成概念掌握的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改变学生不科学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与汇报。语言是思维外显的工具,交流汇报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例如:在上三年级《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些小蚂蚁、蚯蚓、蜗牛等。在课上,学生分组观察,并由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各种实验,在实验中注意记录观察实验得到的结论。结束观察后,学生收起小动物,然后分组讨论,将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和汇总,并为在课堂上汇报做好准备。讨论结束,学生派代表在课堂上汇报。这样的实验和汇报模式,学生不仅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并将思维用语言进行表达,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概念学习的效率。
三、凸显主体作用,发展科学概念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为此,在科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指导学生注意科学概念的相关属性。事物本质是通过现象外显出来的,观察现象是认识事物本质的途径,但有些现象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擦亮慧眼”,分辨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时,学生往往会观察果实的颜色、形状、质量、体积、口感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透过这些表象,从果实的内部构造方面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而排除非本质的属性。
(二)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得到的科学概念必须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本质属性,才是达到了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往往是比较浅层次和不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规范,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例如:要掌握“鱼”的概念,教师出示多种鱼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探究,指导学生从外部结构、身体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方面归纳鱼的特点。在学生得出了初步的概念并表述出来后,教师再提供一些是鱼非鱼的水生生物,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化对鱼的概念。然后,再通过几种比较难界定的水生生物,让学生从鱼的本质属性上进行判断,根据学生判断中的情况进行点拨和指导,巩固对鱼的概念的理解,在动态中构建鱼的科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反复的比较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讨论中,否定自己原来的错误认知,发展对概念的科学认知。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江耘(1970-),女,江西婺源人,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74-02
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具有实践性强且不断发展创新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也需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创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整个电子商务专业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课程,属于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它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思考来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应该选择哪些案例,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电子商务案例,又怎样对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成为一个教学的难点。如只是简单地将案例的背景内容进行介绍显然没有意义,而东拼西凑地堆积一些内容也缺乏条理性,不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真正理解[1]。因此,怎么组织电子商务案例的课堂教学也成为一个难点。要改变老师按照书本内容满堂灌而学生难以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就要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案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学习自主性增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知识的灌输,主角是老师,而案例教学会改变这种状况,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角。
首先,可自主的选择案例分析内容。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商业模式涌现,所以,案例分析内容要紧扣现实发展的脉络。在老师给出大的前提框架下(如B2C,B2B等)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要分析的案例,自己查资料,组织材料,利用分析工具将材料进行组合;从零散性、个案性、非结构性材料出发,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到商务、管理知识,体会到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它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带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能摆脱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持续的学习能力是经营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在做案例分析时,会在课下查找很多资料,自学很多知识甚至包括老师从未提及的知识,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当前,各地高校为了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纷纷实行“多课少时”的做法,如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快了学生跟不上,讲慢了时间不够,而案例教学可解决这一矛盾。它通过学生课堂下面的自学来带动课堂的理论教学,任课教师可在开课之前针对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布点”,借以实施以点带面的教学安排。
(二)可增强学生互动性和参与性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案例教学的规则,每个案例小组分析完案例后,别的小组一定要就案例内容进行提问,而且提的问题的深度、广度是关系到自己小组提问环节的得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提些肤浅的问题而将讨论流于形式。同时,案例分析小组和提问小组需要对问题展开争辩,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话题、进行必要点拨。这样可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并保证学生全程的参与性,达到通过一个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习,让大家相互启迪,共同思考,分享体会。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一)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开学之初就在班级上划分案例分析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如果专业班级总人数小于25人,则每个人就是一个案例小组;如果专业班级人多,则每个小组3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要特别注意避免规模过大造成有的学生“撘便车”。老师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布置案例分析内容框架,但不指定具体的题目,如老师可指定某小组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但不指定选用哪个具体的网站。老师在开学之初需用大约6个学时的时间讲解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分析架构;讲解如何收集素材、整理材料、处理数据并制作PPT演示文档。老师指定的案例分析内容有:门户类模式案例分析、网上商家模式案例分析、内容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交易中介商模式案例分析、市场创造商模式案例分析、服务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社区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等,其中门户类模式又可细分为水平门户、垂直门户和搜索门户;网上商家模式则包括网上虚拟商家、传统商家的网上商城模式、生产商的网上商城模式等三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典型案例做分析。
其次,在剩余的学时内安排学生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组需要制作案例的PPT演示文档,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讲解。每次案例分析通常是两组上场,一组为报告组、另一组为提问组。提问组最少需要提2个问题,以所提问题质量给成绩;案例分析组当堂回答问题,并就问题同提问组展开辩论,按答辩结果给成绩。课堂分析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组长需要对每位成员的参与情况作出详细说明(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还是制作PPT)。最后,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提交案例分析体会报告,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这些做法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走上前台的机会。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首先是对班级结构进行解构,将对某些领域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变个体分散学习的“乌合之众”为由学习小组联结起来的“目标群体”,将“行政班级”真正改造成为“教学班级”,这是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的“组织保证”[2]。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由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场所变成群体性的感悟知识和分享体会的场所。其次,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整合的基础是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验”中发现和感悟知识。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中就是践行这一做法,将搜集材料、撰写报告、制作PPT等行为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门功课的学习计划中还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验,这样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完成B2B、B2C和C2C三个实验。学校的实验室有“电子商务应用”模拟软件,可模拟现实中的B2B、B2C和C2C环境,学生在这三个实验中需要同进扮演平台服务商、银行、消费者、卖家,支付担保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来回跳转,从而能够深刻的理解电子商务实际的运作方法。
(二)评价模式
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案例教学的评估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核办法。这门功课不再采用传统的标准题型卷面考试办法,以平时的案例分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将目标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平时上课出勤占10分;每小组的PPT演示文档制作10分(小组成员共享相同的分数,因此可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将文档制作好。);讲解表达10分;回答问题10分;给别的小组同学提问10分(分数依据问题的质量给出);实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使用)20分;案例分析体会报告30分。
这种评价模式将期终考试转变为过程评价,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按时出勤;认真搜集资料并制作PPT文档;勤于思考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动脑筋回答问题;概括总结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结语
学生在分析案例问题时,会在课下查找许多资料、自学很多知识甚至包括尚未讲到的章节,对有关知识理解会更深、掌握更牢。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很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算法 案例分析 循环结构
一、算法概述
1.算法的定义及其现代意义
算法(algorithm)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的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明确、有效、有限)顺序,是算法的核心。
2.算法在构造性数学中有重要作用
证明一个方程有解,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构造的方法,直接构造出该方程的解;另一种是用反证法,先假定该方程的解不存在,然后推出矛盾。但后一种方法无法知道这个解是什么。算法给出的是第一种方法的解。由于算法能够构造出方程的解,所以算法在构造性数学中十分重要。
3.算法的基本思想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指按照确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去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化思想。在数学中,完成每一件工作。例如,计算一个函数值,求解一个方程,证明一个结果,等等,我们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就是算法的思想,即程序化的思想。
二、算法的作用
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思维”。算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数学曾经以算法为特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算法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课程中的算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算法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思考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不论是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算法框图可以准确、清晰、直观地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程序可以借助计算机帮助我们具体地解决问题,得到需要的结果。一个算法常常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因此,算法,一方面,具有具体化、程序化、机械化的特点,同时又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精确性。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整理成算法的过程是一个条理化,精确化和逻辑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1:写一个算法让计算机来解方程:ax+b=0,其中参数由键盘任意输入,让计算机输出结果
分析:我们能说凡是这样的方程就让计算机输出:“x=-b/a”就可以了吗?显然,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当a=0的情形下,这种输出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
(1)输入a,b;
(2)若a≠0,则输出x=-b/a;
如果a=0呢?实际上方程变成了b=0,这样的方程的解又是什么呢?看来还要看看参数b,若b=0,则方程为0=0,若b=5,则方程为5=0,这两种情形显然是不一样的,前者的解是任意实数,而后者则是无实数解,因此继续我们的算法:
(3)若a=0(还要对b进行讨论):
()若b=0,方程的解是全体实数;
()若b≠0,方程没有实数解。
为什么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方程还有这么多门道呢?因为,作为一个算法必须是精确的,任何人按照(包括计算机)这个步骤执行都能得到这个问题的求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书写一个算法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整理过程,是一个精确化、条理化的过程。给出一个算法,实际上是给出了一种实现的方法,就是一种构造性的证明或论证。因此,算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算法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运算
每一个算法都是一个证明――构造型的证明,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提出的“机器证明”就是通过算法实现的,在信息时代,这种证明将会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运算”是实施这种证明的手段,只有这样,计算机才能帮助我们。
3.算法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已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而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则是算法。因此,算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算法的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的算法的操作顺序是按照书写顺序执行的。
案例2:设计一个算法,以确定给定线段AB的4等分点。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如下:
(1)从已知线段的左端点A出发,作一条射线;
(2)在射线上任取一点C,并作线段CE=EG=GD=AC,那么线段AD=4AC;
(3)连接DB;
(4)过C作DB的平行线,交线段AB于M,这样点M就是线段AB的4等分点.
像这样的算法就是一个顺序结构的算法,只要按照书写顺序完成以上4个步骤,就能得到线段AB的4等分点。
2.分叉(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的算法是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由判断的结果决定选取执行两条分枝路径中的一条。
案例3:求三个数的最大数的算法就是选择结构。
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如下:
(1)输入变量:x,y,z;
(2)max:= x;
(3)比较max和y:如果max
(4)比较max与z:如果max
(5)输出max.
在这个算法中,我们根据与变量max比较的不同的结果决定后面的操作。
3.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的算法要根据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中的操作。比如,上面求三个数中的最大数,我们进行了两次比较,假如我们要找出100个数中的最大数,按照上述算法就需要比较99次,算法步骤就是101步。既不便于书写,也不便于阅读.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利用循环结构了,对于求100个数中的最大数的问题,相应的算法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像这样的算法控制结构,我们称为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中,函数思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Mark Allen Weiss.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财政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优化
哈佛医学院最早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法探索,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国最早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是管理教育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内容、方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政府各种政策组合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宽度和广度,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媒介,并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迫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使相关人员能借助案例这个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案例具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功能。案例中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阅读来了解某一国家、地区、行业的大量背景知识。
(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方面,课程学习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课程所涉及理论派系多,且各派系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大相径庭(如对财政的概念就有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社会关系论等不同的定义)。另一方面,课程的应用性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能力。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带入模拟的具体情景中,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是参与者,甚至是案例情景中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教师的担子是轻了,但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想要扮演好启发、诱导角色,首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反复钻研案例材料拟定讨论题或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持好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等。要完成好这些工作,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要懂财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不是担子轻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教学与实际接轨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实例
案例教学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首先在于它有被用于案例教学的“实例”。但“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案例必须由实例构成;另一方面,教师举例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比如,教师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摘用的有关介绍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的文章或者一段报道,虽然揭示了某些财政理论问题,但它并非专门为案例教学所写。尽管以这些资料为媒介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所达到的效果同案例教学是有差异的。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是具有特定的问题和写作规范的,案例应有标题、摘要、引言、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其中主题内容应由具有启发性的、可供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构成,其所运用的案例应符合案例教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功能需求。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堂讲授时所举的零星短小例子,当作案例教学。
(二)案例素材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但我国高校财政学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案例库建设问题,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财政学案例库,出版的财政学案例教材也比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案例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实例,缺乏深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理论”。二是案例老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缺乏代表性。一些财政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形势。财政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国家、地区颁布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财政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良性的案例开发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通过专业教师的高投入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案例开发,但是我国目前未把开发案例列入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案例开发的动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案例开发合作机制,也导致开发出来的案例覆盖性和应用性较差。
(三)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法需求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人,一个好的财政学教师不但要对财政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部门工作经验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比如经常下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实岗挂职等。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粗糙,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功效。
(四)学生学习观念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来理解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课前熟悉案例,否则在课堂讨论时容易陷入沉默寡言或偏题的困境。但很多本科学生特别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满足于哑巴学习,导致案例教学课堂发言、讨论不充分,课堂沉闷,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不到既定的案例教学目标。
三、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和充实案例库建设
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必然带有国家具体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和地方特性,要使财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际所用,它所涉及的案例就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研究、介绍财政,也需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来研究财政的一般规律。所以,财政学专业课程设计的案例种类就比较多,一般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说明型案例,主要是介绍理论和观点的背景和对理论的补充说明;二是政策介绍型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介绍,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等;三是分析型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财政案例所涉及的财政政策、法规和实务内容多,而且多变。单靠一个教师推动全国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多种类案例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高校管理学院设立以共享为目的的服务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模式,通过虚拟联合的共享模式,根据“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公共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实现建立财政学科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共享平台,来推动我国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1.探索构建“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建议由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章程,各高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共享中心”,凡是成为“共享中心”会员单位的高校每年均须承担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任务。“共享中心”每年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维持“共享中心”的日常运作。入会会员可共享“中心”的案例,案例库应以教学案例数据库为主。2.明确“共享中心”规范案例编写的程序。“共享中心”根据“统一规范,分散开发”的原则,给各个会员高校下达案例编写任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际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开发原创性典型管理。案例开发按照统一规范程序进行,即按照确定主题、编写计划—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素材加工构思写作—形成案例正文、使用说明—“共享中心”确认评审入库的程序进行案例开发。
(二)努力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一堂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估三大环节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能力水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针对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团队建设和实岗锻炼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1.组建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并由课程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相对稳固的案例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公开备课、共享案例、教学观摩等方式,达成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组织形式等共识,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组织引导和课后评估能力。2.推进实岗锻炼,提高案例教学水平。针对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实岗挂职,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
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转变观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分步来组织:第一步是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要求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第二步是课堂讨论,由学生围绕该案例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第三步是课后评估,在课堂讨论后,每个小组结合本案例撰写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总之,在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案例,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改进,探索出适合实际的财政学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
[2]关慧,.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4)(中)
[3]汤凤林,邱向宁.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0(15)
[4]匡萍.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新课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关于地球和宇宙环境的、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对具体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此过程中实现传授学生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
1.以学生为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
案例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将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放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讨论,在贴近生活的实例中促进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和解决地理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地理案例具有直观的特点,能帮助助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讨,进而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兴趣和能力。
2.促进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实际状况,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围绕某个地理案例,主动收集信息资料,而后进行必要资料整理和分析,进而解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可以该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中主动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一方面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思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改学生坐等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习惯,大大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
3.注重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运用源于现实生活的高中地理案例,例如社会热点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已有经验分析案例,而后教师根据案例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法,鼓励学生将个人看法表达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讨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述能力。
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通过系统性的课堂授课,促进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而案例教学通过富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而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通过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职业技能要求较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职业技能不足,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准备组织,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启发和点评不够深入,对学生不能形成启发,不仅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厌恶感。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思维敏感才能达到地理的案例教学效果,然而学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3.案例质量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中,良好的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高中地理的知识属于综合性质,而高中地理单一知识点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案例难以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
三、提高地理案例教学效果的策略
1.做好地理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选取地理案例是,要合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其次是具有较高的客观性,符合客观实际,只有实际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求具有较高适时性,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实例,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思考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是要求实用性,案例与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选取促进学生参与。
2.合理有效的运用地理案例
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是提出地理案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出地理案例,可以采用教师学生描述、印发地理文案材料、现场参观考察等方式,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然后是分析地理案例,将案例与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紧密联系,研究讨论其发展规律[2]。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形成开放式课堂环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后是评价地理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并表述之后,教师对地理案例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小结。新课标对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同时还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
篇6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习评价 认识 案例分析 思考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当前新课改深入发展的阶段,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理论和实践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落实教学理念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什么要进行评价?评价应该发挥怎样的功能?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缺少统一的认识和界定。20世纪30年代,泰勒提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过程。”本文所说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1]
1.教学中学生评价情感性处理策略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最近笔者阅读了上海师范学院卢家楣教授撰写的《以情优教》一书,该书以教育科学规划“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中学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四个层面上论述了基于情感维度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深感数学教学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做到与时俱进。
所谓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维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2]
2.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教学案例来阐明情感性学生评价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师A与教师B是我校两位青年教师,分别任教于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同。下面是两位教师讲授同一内容的教学片断。
从上面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分析,可以看出教师A与B的课堂教学的不同之处:
同一授课内容,教师A与教师B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评价观念,教师A比较注重认知性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而教师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运用了情感性的积极评价、特色性评价、主体性评价、象征性评价策略,注重激励学生学习的情感,在每位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都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说得很好”等。这种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和自信,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3.1 评价不仅要关注认知,更要关注情感。
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曾经是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人们真正关注的是学生认知性目标的掌握,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完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在学习评价中关注认知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从认知维度评价学生,更要从情感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2 评价主体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主体。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新课程的改革,使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不仅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也是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提高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也就是新课程所强调的通过“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例如生B对生A的评价。
3.3 评价需要激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着重指出其身上能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和优点,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也可以采用象征性的刺激物来强化学生的正确反应,以增强其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实践
1 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达到4.57亿,居世界首位,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年增长率为45.8%和48.2%,我国网络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报告》显示,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尝试进行“网络营销”;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大规模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接近100%;有43%的企业拥有网站或建有网店;有57.2%的企业在网络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
2 网络营销教学中存在的困局
《报告》显示,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营销”将会是企业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企业对“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已意识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潜力,纷纷开设《网络营销》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营销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理论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但在教学中,网络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2.1 《网络营销》教材内容的更新水平远落后于网络营销的实际发展情况。教材所列举的案例多为国外的例子,或是多年前的案例,或是大型企业案例,让学生感到这些案例与现实相差太远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教材理论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教材的实践方面却是以一个个不相联系、片面的案例作为指导,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掌握完整或系统的网络营销的实践技能。
2.3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沟通、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重视,使得部分性格内向或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缺乏学习进取心,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改革措施
为改变这一现象,采取网络营销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3.1建立好团队机制、设立创业经营项目。在讲授《网络营销》课程前,第一任务是建立团队,将学生按不同的性格能力组合成多个小组。然后,通过多项训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团队基础。
团队组建后,下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转变身份。强调学生的身份要定位为企业的经营者或销售人员。明确提醒学生,社会需要的是未来的企业家和营销精英,而不是只会读书做题的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成败的关键之处,教师必须要选好队长,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市场调研,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小组内有哪些成员的家庭或亲戚朋友有企业或产品可以运营,让学生尽量用现成的资源来作为团队的运营项目。
3.2 设立运营项目成果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如下思路设立运营项目:(1)建立好企业网站、产品数据。(2)在淘宝等C2C平台及阿里巴巴等B2B平台建立网站。(3)进行有效网络营销,宣传企业网站和产品。对于运营项目的成果,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量:(1)网络的访问量,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各大论坛、博客的跟贴或回复浏览量;(2)在C2C平台(例如淘宝、拍拍、有啊)和B2B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企业和产品信息,收集客户反馈和评价信息;(3)营销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
通过对网站的建设与运营,对平台的开设、装修、产品上传、定位、定价、推广及与客户的沟通等多种实践操作,从而让团队掌握好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3.3 打好网络营销基础,提高学生网络实践技能。网络营销实际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既需要市场营销理论的支撑,又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后盾。在网络营销实践中会涉及到多种技能实操,例如图像处理、网站建设、软文编辑、SEO和营销工具的应用等。作为教师,在案例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这些方面的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3.1 建设好网站。网站是运营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营销的阵地。由于学生网站建设水平有限,所以要预先下载一些网站模板,让各团队选择建设,并在网站上加上数据专家代码,以了解网站流量情况。
3.3.2 建好淘宝店铺。通过对淘宝店的申请认证,让学生了解网银以及支付宝等知识。网站的建设和淘宝店的开设均需要图片处理,这也促进学生加强学习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
3.3.3 网络营销常用方法与工具的使用。网站以及淘宝店、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后,就要在平台上作进一步的实践,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应用适当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方法与工具是网络营销的实践重点。
3.4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创业意识。在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中,笔者结合现时最流行的方法与工具进行讲授。常用的几种方法为:(1)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基于网络论坛所进行的口碑性营销。在论坛营销中,教师要强调写贴子的技巧与方法,并结合论坛营销软件,如论坛自动发贴顶贴机、流量精灵等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对软件的运用,能快速并有针对性地在各大有影响力的论坛中大量的贴子,并让贴子处于版块首页,扩大宣传效果。(2)博客、微博营销。博客营销是通过利用博客文章传播企业或产品信息的营销活动,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注册一个博客,上传营销软文,然后教师再以超级、所立得等博客营销工具为例进行教学;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并即时分享,这种新鲜的营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3)百度贴吧、百科、文库。百度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三个工具,这有助于产品或企业在百度中的收录,从而提高企业网站的访问量,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4)网络视频营销。通过录制企业或产品的宣传视频并配合适量的娱乐成份,上传到优酷、酷6网、土豆等视频网站,这些网站流量大,PR值高,用户数量庞大,能达到相当大的宣传效果。(5)SEO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了解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律,对网站进行合理优化,使网站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高,让搜索引擎带来客户,促进企业或产品宣传,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教学中,要理解SEO的规则,做好几大搜索引擎的网站登录、关键字的优化工作、建立适当有效的反链接、增加外链,还重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EO工具。(6)其它的一些营销方法,如电子邮件营销、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广告、QQ旺旺群发、阿里妈妈平台等,教师可根据课时需要适当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4 成效和总结
篇8
[关键词]会计 教学 案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各层次会计教育的大幅度扩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很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计工作经验和安全性。所以我就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初浅的见解,以备大家共同探讨。
一、目前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课堂模拟度不够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岗位胜任能力强、具有较好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在现在的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课堂教学讲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后专门安排一至两周的模拟实习,这种教与训相脱节的课程设置方法,使学生在“学”时难理解,不能很好掌握就理解掌握的内容,在“训”时初步接触大量原始凭证,不知所以。 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实物比照,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理论依据,这正是我们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为了分章讲解,小型案例引入较多,学生无整体感
在会计学原理课堂讲授中为了配合各章内容,所举实例多为小例子,非常零散,没有一个连贯性,而且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让学生无整体感。如:讲成本核算时,原材料领用分录为: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而在讲管理费用时,领用材料为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原材料;在讲解销售费用,领用材料分录为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原材料,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这是同一笔业务,在月末我们应根据领料汇总表做一笔分录就可以,这样人为分解的讲授法使学生头脑中无整体感。
(三)课程体系性不强,使学生学完后对做账全过程体会不深
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分章节介绍各部分知识,而对流程性内容介绍较少,学生的直观性接触差。比如在讲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介绍了未达账项的四种类型,讲解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调节原理,但恰恰就是如何查找未达账项这一块,因实例不典型使学生在拿到银行的对账单时不知从何查起,也不能找到相应的技巧。
(四)会计师资在实践能力上普遍存在欠缺
有不少会计学原理的老师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只能就书本讲解,老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最后考试就是机械地记忆,有些学生学完会计学原理课程后只晓得借贷,为什么借贷,如何正确的借贷,期末如何主动进行账项调整,都不得而知。
二、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会计人员如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最终如何对外传递会计信息也即形成财务报告的过程。学生在初接触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有些“晕”,主要原因就是会计的思想概念还未形成。会计案例是根据会计目的和要求,对各种类型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重现,并加以综合整理,选择出生动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编写出的具有典型性的会计实例。把这些会计实例应用到会计教学中去,它可以让学生以会计人员的身份考虑问题,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会计的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熟练掌握进行会计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技能。案例教学就象一座联系社会生活和会计学课堂的桥梁,它能使鲜活的社会生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较大的变化。
三、会计学原理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步骤
(一)树立以老师这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主休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按照不同的课程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
(二)循序渐进引入案例教学法
为达到培养动手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职校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应进行调整。在简要讲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后,建议引入全套某企业的模拟账务资料,采用真正的账证资料,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工作步骤,讲述会计期初的各种建账建制工作、日常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期末账项调整工作及后期结账方法,将各类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融入各操作过程中,在每一过程中插入介绍基本概念和方法。
1、高效的教学组织
由于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通常是在师生热烈的相互讨论和正反方激烈的争辩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有必要对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鉴于此时的任课教师只能定位于引导者、备用信息库等角色,所以应该将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定位于活动的中心。使其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能够最佳地接受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所传输教学信息。
2、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会计学原理课程所涉及的会计案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会计实践里通常只有同一趋向的近似答案,而不具有绝对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组织每次课堂的案例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应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认识问题可能存在的差异,巧妙地提示:学生应关注各单位财务活动具有差异性,如运输劳务收入的取得,对一个制造类企业而言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对一个物流公司来说则应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3、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
会计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任课教师能否将其科学开发出的典型案例提供于课堂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是任课教师将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政治、经济事件或法律案件,通过科学地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使之可用于课堂介绍、分析、研讨的过程。开发典型案例最忌粗制滥造,因为粗制滥造的案例不仅会导致课堂研讨的混乱,而且会引起参加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的厌学、抵触或反感。
4、改革考核方法,实行过程式考核
篇9
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要“使学生具备档案管理员职业岗位基本素质,熟悉档案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掌握档案工作流程及档案管理技能”。为此,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在充分分析企业档案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一结合”、“两对接”的指导思想,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与档案工作标准规范对接、与实际岗位对接。
1.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档案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结合岗位能力分析,合理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课内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具体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为主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及时的实践操作,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与档案工作标准规范、实际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档案工作行业标准、制度等,一方面增强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和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实际档案工作的认识,实现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和实践与实际岗位的对接。如开展档案统计工作,借助学校档案全文数据库平台,以档案馆统一编制的《档案室保存档案情况统计表》、《档案文件级数量统计表》等为基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档案统计课内实训;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某某省示范数字档案室建设测评标准》,掌握数字化档案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实践与标准规范、实际岗位的有机结合。
二、基于岗位分析的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分析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基础。按照教育部“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精神,构建基于企业真实档案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1.以档案管理典型任务分析为前提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并明确工作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八个工作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既相互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有各自的操作程序和要求。根据企业档案工作流程,可设置系列工作任务。同时,企业档案室多为综合档案室,保存的不仅有文书档案,还包括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及各类业务档案。结合企业调研和与企业一线档案人员的交流,整理分析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10个典型任务。
2.以岗位任务设置为主线开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带动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的完成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和核心。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教学环节设计除明确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以外,还包括任务准备、任务分析、任务过程管理、任务评价、延伸巩固等。任务准备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条件保障,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制订可操作的任务实施方案,做好档案文件、工具和设施、有关参考资料等准备工作,以档案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场地,以真实的档案文件和创设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任务的真实性。师生通过共同讨论、示范等形式开展任务分析,明确任务的目标、操作步骤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加强任务过程管理,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实施任务,自主讨论、思考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案,在探究中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在档案分类任务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要点,认真梳理档案分类工作步骤,具体分析每份档案的内容、来源和形式等特点,根据档案分类表确定每份档案所属类别并进行归类。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任务评价,重结果评价更要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意志等的评价。鼓励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在评价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觉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为稳固和提升学生课堂掌握的能力,还需在课后加强延伸巩固。学生实现档案管理知识、操作技能的主动建构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完成课后练习、参观档案馆(室)、邀请行家专家作专题讲座、参加实训实习等,巩固档案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体验档案工作职场,感受职场文化。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以任务驱动开展档案管理课程的教与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实践操作为重心,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学习和体验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来看,随着角色的转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从被提问者成为了主动提问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
4.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保障开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简单教学模式,为确保每项任务的顺利开展,教师都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档案课程教学资源库,才能有效保障各项档案管理任务在课程教学上的实施。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括收集各类档案文件资料、企业档案管理有关制度和档案管理行业标准、档案工作案例、各类档案和档案工作图片与视频、档案管理相关软件(如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数据质检系统、光盘校验软件等)、档案馆(室)网站目录、档案用具设备设施等。通过建立完善档案教学资源库,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篇10
按照县委实践办的安排,结合学习,我围绕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作一个初浅的发言。发言从__海水污染的基本情况、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得到的警示、__县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作一个基本的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__海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情况
20__年9月,__海水质开始出现波动和异常,但未引起政府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据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20__年10月至20__年5月,砷浓度均值在0.005至0.036毫克/升之间波动;20__年6月,砷浓度值上升到0.055毫克/升;至9月16日,便急剧上升到了0.128毫克/升,最终给__海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并造成沿湖近2.6万余人的饮用水无法饮用、水生产品无法食用,将__海变成了一个十足的“砒霜湖”。早在事故初期,__海水质的异动就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但最终还是造成了严重污染。__海水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______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自20__年以来,先后因环保问题被要求“整改”,并被有关部门处罚过6次,最高罚到了10万元,但仍未停业、搬迁。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差距,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__海水污染事件发生后,______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3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逮捕,并先后有2名厅级、9名处级、15名科级及以下共26名干部被问责。
二、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得到的警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我作为县环保局的主要领导,反思__海水污染事件,初浅有三个方面的警示。
(一)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决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积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发展,更要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重视质量和效益,又要重视节能减排、发展的社会成本,重视资源环境代价。仅从__海水污染事件造成损失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到严重污染事件造成的重大损失。举一反三,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迫切需要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牢记践行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__海水污染,影响了__海沿岸2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影响了近4万亩农田的灌溉,影响了沿湖世代以渔为生的渔民生计,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利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既要从战略高度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善于把握和处理好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重大关系,又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生__海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急于求成,急于事功,其结果是危害严重,并十分的有损于政府的公信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__海水污染事件早有苗头,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白恩培书记早在20__年1月18日和20__年8月16日就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但在我们贯彻落实的实际工作中,不知轻重,不以为然,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以致发展成为今天的__海严重污染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三)要始终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且要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恩培书记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既要重视经济发展,又要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科学发展的物质成果,又要重视和谐发展的精神成果。”__海水污染事件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在处理__海严重污染事件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企业要把承担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既要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要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作表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县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发展的整体。在这样的现实生活中,导致当前我县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大部分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长期靠山吃山,就地取材,使资源大量消耗,再加上文化教育滞后,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差,科技成果推广难度大,山区生态环境出现“人口膨胀,过度开垦,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是水污染加重,水环境恶化。来自县域的工业污染(矿山、胶厂及其它工业企业),城镇生活污染,农业污染使一些河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饮用水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三是水土流失客观存在,局部地方隐患依然未除。历史上森林严重砍伐,毁林开荒,导致生态破坏加剧,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损失,直接威胁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要使生态真正得到恢复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是采矿区环境问题日趋突出。__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为__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不同程度的破坏,首先是不可再生资源逐年耗竭;其次是开采、开发区植被破坏严重,地表陷裂,采矿剥离土石、尾矿等固体废物随意堆弃或简易填充沟箐,到了雨季,受地表径流的冲蚀,容易诱发崩塌、滑坡、小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五是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县乡(镇)财政困难,环保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薄弱。正准备建设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因水功能区未调整迟迟不能开工建设;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尚未提上议程,县城及各乡镇的垃圾处理场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排污企业治污设施老化,工艺简陋,导致了 “三同时”制度难以执行到位,环保治理设施长期滞后,污染治理进度缓慢,个别地区环境容量超载,各类污染纠纷呈上升趋势。 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对策
环境保护工作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前和下一步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努力:
(一)突出治理重点,改善环境质量。一是要突出水环境整治。加强重点污染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监测,对污染严重、限期治理仍达标无望的企业实施有计划的搬迁或责令其停产或关闭。二是要突出矿山水土流失的综合整治,做到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要优化矿山开发方案,强化矿山水土流失的综合整治,加快矿区拦渣坝工程和矿区植树绿化、植被恢复建设,努力遏制矿区水土流失的趋势。三是要突出抓好大气污染的整治,要依法取缔关停采用小作坊式生产、生产工艺落后,能耗、物耗高,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的厂矿企业。四是要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县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针对一些污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治污设施不配套的状况,加大对现有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老污染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尽快完善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治污设施。
(二)依靠科技进步,控制污染源头。项目审批是防止新增污染源关键措施,在兴办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规定,做到“三个不办”: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办,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办,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当地环境容量的项目不办。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做到“三个不批”:项目环保情况不明不批,污染防治方案不行不批,项目选址不当不批,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 上一篇:商务管理综合应用案例
- 下一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