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推广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推广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鲁锦;文化创意;手工艺;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68-01
一、鲁锦文化产业开发价值
鲁锦的研究从其历史渊源开始,经过历史的发展与积淀形成现在的鲁锦文化,详细分析研究鲁锦的图案纹样、组织结构、织造工艺、名称寓意、色彩风格等的特点。重点研究其造型、色彩的视觉艺术特点与构成规律,这是鲁锦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及艺术特征。
鲁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独特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技艺。原产地、纯棉用料、手工织染、图案设计是鲁锦之所以成为鲁锦的四大要素。鲁锦工艺繁杂多样,图案细腻别致,色彩艳丽明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相关产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鲁锦织造技艺面临消失的困境,鲁锦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探究鲁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运作,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同时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播的作用。
二、鲁锦手工技艺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通过笔者深入郓城调查研究,分析了现有鲁锦技艺传承、保护的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鲁锦的抢救整理和生产性保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鲁锦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鲁锦保护和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在不违背鲁锦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纳入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产业转型和品牌运作管理,推动鲁锦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鲁锦的生产性保护,赋予鲁锦产品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促进鲁锦的传承与创新。
从目前国内对鲁锦的研究看,没有将鲁锦作为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去进行创意开发及作为民族文化去传播和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鲁锦的研究开始趋向产品的设计开发、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鲁锦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实现、推广,需要结合产品从维护手工技艺的独特性与创新发展的角度进行实际应用研究,使研发的鲁锦产品既保持传统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与时尚感,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功能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鲁锦文化系列产品和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统一。
对以鲁锦为代表的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有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立法保护等方式。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概念、基本内涵、保护模式、实践方式等方面。非遗生产性保护,主要是指在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产、开发,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利用和发展。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鲁锦创意产品设计开发
鲁锦织造技艺在保存、记录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技艺传承人的带动,进行有组织的生产。但销售渠道有待调整和拓展。鲁锦作为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技艺,活态流变性是其重要特征,其技术内涵、文化属性和功效价值,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在不违背其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将其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鲁锦生产性保护,实现现代工业生产与鲁锦手工织造之间的平衡。
针对鲁锦产品存在问题,重点从设计着手,对产品进行分类并进行系列化、风格化、细节化设计,力求根据设计方案实现真实的产品样品,进行鲁锦产品的产业转型与生产推广。产品文化创意的设计开发既要保持鲁锦的民族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在研究开发鲁锦新产品时,如何找准契合点,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开发的新产品既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又保持原有特色,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四、总结
通过对鲁锦的艺术特征、发展规律及传承保护模式等理论研究和对产品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等实践研究。将鲁锦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在不违背其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纳入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探索鲁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应用运作模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促进鲁锦的生产性保护和现代应用;深入研究产业和品牌运作管理,赋予鲁锦产品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促进鲁锦的本真性传承与创新,推进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等,使鲁锦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
本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文化创意背景下鲁锦手工艺产业转型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2012146);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文化创意背景下鲁锦手工技艺传承与现代工艺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结果(12-ZC-WH-14)。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文化艺术;文化产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使得文化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引擎[1]。但要实现文化产业能够保持良好态势发展需要对文化艺术管理加以重视。
一、文化艺术管理简述
人们在进行一项文化艺术活动的时候会预先设立理想的目标和最佳的效果,然后根据预设的目标使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活动的实行。与物质化的商品来说,文化艺术产品的意义更显深刻。营利性的艺术产品依旧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尽管具有盈利的目的,但是文化产品在生产、销售及管理等方面与物质化商品都具有区别。文化产品还可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涵养,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的意义。因此文化产业管理具有切实意义,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化艺术管理地位
1.文化产业的特性
由我国文化部在2003年出台的规定文化产业的具体范畴。将之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根据这一规定,让文化产业更加清晰明辨,使得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发展。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积极推行文化艺术管理,大力推发具有产业特性的文化艺术产品。当前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拥有的产业类型比较丰富,还包含了文化服务等行业。如果没有实现有效的文化艺术管理,在资本等各因素的刺激下有可能会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需要对文化行业加以规范,才能使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重视文化艺术管理要素
文化产业的产品与工业商品的营销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工业产品可以凭借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获得利润,但这种方式在文化产品的销售中却无法行得通,低劣的文化产品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无法进行销售。在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要想获得成功,推出文化产品,需要有质量优良的文化产品,策划可行的销售方案,借助新媒体进行产品宣传,使文化艺术产品可以为大众所知并吸引他们进行消费。以《阿凡达》为例,这部作品以新技术作为噱头,未来科幻等富含想象力的内容牢牢抓住了大众的眼球。因此,文化艺术管理不仅是艺术一方面内容还涵盖了管理的要点,二者在文化产品的创造和推广中发挥作用。
三、提高对文化艺术管理重视度
1.形成重视管理要素观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历史都非常久远,但是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各国开始加大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视度,并且由于他们的前瞻性发展推动了他们文化产业的兴旺,有些国家的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周边的日韩两国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产业之繁荣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对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进行思考分析,在文化产业管理中使生产要素的能量得到释放,运用先进管理推动产业的良性长久发展。
2.逐步落实专业科学的管理
我们国家不缺乏高水平的创造团队,但是和国外同类型的团队相比较起来,却拥有更低的收入,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为艺术寻求资金的方法,也就是没有好的管理。要想扭转这个不良局面需要落实专业科学的文化艺术管理。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制度转变后遗留下来的人员安排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解决,对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加以改革,采用任命市场职业经理人的方法,以这些人才为核心进行专业的集资、规划、宣传、销售,激活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重要因素。
3.民营企业需要进行管理改革
美国的百老汇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他们的文化产业全部由市场进行调控,所有文化产品都是具有营利性的商品。他们在进行剧本主题的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市场运作模式。由制作人通过对受众群体的审美趋势、票房走向分割市场要素进行调查后确定主题,以此提出策划方案吸引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资金落实后再聘请作家完成剧本或聘请作曲家完成曲目的制作。一个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是多方面力量的合作,与市场密不可分。市场调研、专家评估、资金准备、聘请艺术创作者、销售、售后统计等具体节点的筹备依靠一个普通企业是不能完成的,需要专业的管理队伍进行统筹规划。这将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精的发展。民营企业应当舍弃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管理团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
4.创造引进先进管理要素环境
国家需要出台更多积极有效的法规政策来激发文化艺术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执行力。美国的文化管理力量不仅是自身的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还调动的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如迪士尼电影中不仅运用了欧美文化,还运用了中东的文化已经我国的文化。根据电影衍生的各类周边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获取了超高的效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这暴露了我国文化管理层面的漏洞。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的竞争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护好自身文化产业资源,创造多种条件发挥文化艺术管理优势。
四、结语
我们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获取利益的同时不难遗忘社会效益,应当做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将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对于国外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取其精华,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不可轻视,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虽然比较晚,规模还不够大,但是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科学管理,可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 发展特征与方向 策略分析
体育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文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而就精神教育方面而言,体育文化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意义,同时也具备了科学教育的内涵,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建设开展,能够有效提炼集体精神、培养团队配合意识。通过体育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能够将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形成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链条,能够反作用于体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从而助推体育文化事业实现新的发展。现阶段,竞争逐渐复合化、多元化,而体育文化也成为国与国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建设方向,并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就现阶段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而言,更需要正确认识发展状况,并结合具体发展形势和需求,为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拟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1 关于体育文化及体育文化产业的认识分析
1.1 体育文化的定义及内容分析
从体育文化涉及内容而言,体育文化涉及与体育发展相关理论、有关体育道德建设、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体育宣传事业发展、构建系统化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创新、体育活动对外交流与沟通以及体育文化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内容。而从体育文化包含层次而言,主要涉及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通过制度层次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方向保障,而有效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物质文化层次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关键,精神文化则是整个体育文化发展的内涵和实质。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建设和发展,构成了完整的体育文化体系。体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体育文化产业的定义和认识分析
体育文化产业主要指的是与体育文化和与体育文化相关的其他产业。这一产业主要包括提供体育文化产品、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服务等,这一系列活动在构成整个体育文化产业的同时,还涉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用品和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过程,而这一些内容则有效构成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补充部分。结合体育文化的三个层次,那么整个产业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也就是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关键部分、体育文化产业的其他部分和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其他产业。整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离不开体育活动的包装与销售,更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所谓体育文化产业具体指的是:在向广大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其产业内容主要涉及: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体育活动表演与推广、体育建筑与设施完善、体育中介服务与广告服务、体育金融业与产业链条化发展等一系列内容。整个体育文化产业的有效开展与完善,不仅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量的收入,同时也能在完善体系建设的同时,助推体育文化产业实现新的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2 现阶段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及特点分析
2.1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认识
体育是一种强身健体活动,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的体育活动开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整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代表和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而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体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载体是体育活动,文化理念是体育的实质和内涵,而文化也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体育活动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活动形式都有自身极强特殊性,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极大不同,体育文化产业既需要一定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同时,又需要大量劳动力。体育文化产业是一种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整个产业投入量小,但收获大。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涉及材料制作,还关系到整个产业链条发展规划,因此,整个体育文化产业是涉及面广、影响力极大的新型产业。
2.2 现阶段体育文化产业的认识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深厚。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而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优化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同时也能丰富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也是现阶段国际竞争的需要,通过加强建设完善的体育文化产业,能够为国家综合竞争提供强有力支持。而体育文化产业的内容关系到物质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就更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重视发展体育文化产业建设。
2.3 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与缺陷
结合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具体而言,指的是体育宣传推广不足、体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体育文化资源与体育文化产业结合率较低,大多数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体育产业效率低。同时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力低,整个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合理性差,体育物质与体育文化精神匹配结构不合理。
3 提升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分析
随着体育文化在国家竞争之间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因此要充分重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一系列有益措施和策略,提升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具体而言,主要策略有:
3.1 提升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一系列经济发展状况证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阶段,体育文化发展的竞争力更是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才能为未来竞争提供更多优势。而要想更好发挥体育文化产业的优势,提升竞争力,就需要做好体育文化产业规划,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制定有利于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略。
3.2 加大政府倾斜力度,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市场化运营
体育文化产业要想实现更好、更优发展,就需要做好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倾斜力度,通过相关财政支出,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实现体育文化产业更好发展,离不开产业市场化这一具体要求,通过市场化运行,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市场形势中,检验产业发展态势和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方案,实现体育文化产业新的、更好的发展。
3.3 加快构建体育文化产业链条发展,发展建设体育产业文化体系
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提升体育文化产业,还需要提升体育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而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建设有竞争力的体育文化产业,需要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体育产业文化体系,构建有利于体育文化发展的环境氛围,助推体育文化产业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有效提升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4 结语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样有内涵的文化产品,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国家间竞争不断加剧,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不仅成为衡量国家间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成为影响和发展国内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亚太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5-0092-03
亚太地区创意产业以日本、韩国为代表,其创意产业以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为主体,兼顾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个层次。
一、日本创意产业发展
1 发展概况
日本的创意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创意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日本在制作游戏软件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日本的动画片和漫画也遍布全球。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中排名第六的支柱产业。目前日本共有235家动画片制作公司,市场规模约为1,519亿日元,如果加上与动画相关的产品开发和销售,整个市场规模约为1万亿日元。
2 日本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方便,并制订相关鼓励政策,是日本创意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日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日本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主导的特点也很明显。…日本于1990年成立了由专家学者和艺术权威组成的文化政策促进会;1996年,文化厅正式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2000年确立了《基本法》;2001年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并开始实施新的《著作权管理法》;2002年小泉政府针对数字内容产业提出施政方案,相关产业政策便陆续出台,如2002年《知识产权基本法》,2003年《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4年《内容产业振兴政策》等。
(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订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日本又制订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
(3)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的,文化产业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日本也依靠市场化运作。在日本,各大报社都设有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部门和中心,其文化中心经常邀请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讲座面向普通百姓。收费很低,内容涉及高雅表演艺术、美术、书法、摄影等,很受大众欢迎。
(4)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05年公布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创意人才的培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各大学府和职业学校都开设有关创意产业的专门学科。此外,日本政府还举办各种评奖活动,奖励和表彰创意人才,调动创意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韩国创意产业发展
1 发展概况
韩国的动漫业和游戏业是其创意产业的特色。2003年韩国动画的销售规模为3,200亿韩元,加上卡通等衍生品,总的市场规模为7,700亿韩元(约2.7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4%,每年向海外出口额达0.8亿~1亿美元,动画产值一跃而居世界第3位,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数码游戏作为科技发展的附加产业已被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认可并加以大力发展和扶持。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下属游戏产业开发院发行的《2004大韩民国游戏白皮书》数据显示,2003年韩国游戏市场规模创下了30,009亿韩元记录;2004年为45千亿韩元;2005年、2006年分别达到51千亿韩元和50,007亿韩元,呈持续增长趋势。韩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游戏强国,并使游戏业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韩国游戏业奇迹般地发展进程背后,韩国政府的作用极为重要。
2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韩国政府营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对于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政府从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园区建设、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营造着良好的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从而使自己的创意产业走在世界前列。
第一,政策和法律法规
韩国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做了完善的制定: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这个方针重新界定了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1999年2月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围,确定文化产业是经济产业。1999年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确“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另外成了“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2002年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的法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改善。如从法规上支持游戏产业的发展。从1995年起修改音像法,奠基了游戏产业的发展和支持条件,并根据“音像一影像法”的实施,在1996年确立了游戏产业振兴推广发展的基本计划。为了游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韩国还强化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对从事游戏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免除两年的兵役;完善游戏产业各行业代码制;对游戏企业实行各种税制优惠政策,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收。
第二,资金支持方面
韩国政府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产业预算、专项基金和投资组合三个方面。2000年首次突破国家总预算的1%;2001年又上调9.1%,达到了1万亿韩元;2003年达到11,673亿韩元。韩国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也很多,包括:文艺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等等,这些专项基金对于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经济上的空间。关于投资组合方面,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于2000年至2001年两年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2亿韩元(政府350亿,民间1,723亿)。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些资金的强大的支持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展得如火如荼。
第三,文化创意管理方面
政府为了营造更有秩序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专门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来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994年设立文化产业局,主管文化产业。1999年设立了游戏综合支援中心、游戏技术中心、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分别主管政策和规划、游戏产业技术开发、负责创作。2000年设立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设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方向、发展计划及文化产业振兴基金运营方案,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开展有关
调查研究及其他相关工作。2001年设立文化振兴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培养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韩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意阶层的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创意人才营造宽松的创意环境,为此韩国政府建立了创意人才培养机制――“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加强院校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和其他教育机构作为培养基地,鼓励人民创新。
在游戏产业方面,韩国很多大学开设了游戏专业课程,涵盖游戏内容情节设计、图像声音处理、软件编程等各游戏生产环节,并设立了相关的短期教育课程和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在288家设有IT相关学位的大学中,其中10家大学的游戏专业和研究院是由政府制定赞助的。韩国还建立了游戏学术学会,游戏产业人才流动机制。
第五,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开拓
韩国政府不仅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还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他们主要瞄准了国际市场,以中国和日本为重点的东亚作为登陆世界舞台的第一步。韩国对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韩国形象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文化出口地区建立“前沿据点”;通过前沿据点进行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跨国合作,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例如,韩国设有六家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专业游戏频道,政府积极推动多个城市举办游戏展览会和游戏比赛,组织游戏企业产品参加美国、英国、日本国际游戏展览会。韩国政府还效仿美国、日本,用发行游戏专题邮票等方式来告诉全世界,游戏是现代的文化范畴,并为其辉煌引以为荣。
三、日韩创意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 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重视产业发展政策
纵观其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韩国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陷入经济困境。为了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中国经济发展到“十一五”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差不多到了极致,接下来的就是要从制造提升到创造,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就是自主创新。创新离不开创意,自主创新从技术上讲是创新,与文化结合就是创意。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中国有很强的优势,因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从现阶段来讲。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
2 成立专门机构,构建服务平台
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它更加强调个体的创造力、灵感和技能。基于该特点,创意产业中有很多门类如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绘画艺术等行业中的从业者多以个人或创作小团体的形式存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类具有创意才能的小团体和个人提供信息、交流、展示、设计、交易等中介服务,使这些创作个体通过该平台找到适宜的合作伙伴。促成创意产业成果向创意产品转化,进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大力培养创意人才
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而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是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培育。人才的开发需要针对产业链上不同人才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培养创意人才的关键所在。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快带动了人才需求的膨胀,而国内创意产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改革教育体制的束缚,加大社会宽容,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促进创意人才的培养。我国应该重视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把设计师和全国各地的学校联系起来,连结学校与文化组织成为创作伙伴,在各大专院校开设创意方面的课程并形成相应的院系,以及设立基金为创意产业创业者提供创业计划训练或创意奖项等,使产、学、研有机结合,缓解创意人才荒。
4 打造和完善高效产业链
从日韩创意产业成功的经验来看,其产业链是创意产业成功的关键。和传统产业的产业链相同的是,创意产业链的形成,同样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参与协作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突出的核心专长和核心技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应。
完成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需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创意人才往往习惯于把精力集中在原创创意上,对于市场推广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兴趣。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意产业管理团队中也往往缺少营销人才。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市场中介体系,通过中介组织把创意和市场连接起来。是一条重要的渠道。
篇5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我国虽然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在世界上只能称得上是“文化资源”大国,还无法被称为“文化产业”大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也刚刚起步,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多年努力,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全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6.59万个,从业人员36万人。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10亿元,占gdp总量的2.1%,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为黑龙江文化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依然不能忽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往往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文化就是教化”,人们很难把文化和市场联系起来,更不会意识到我们应该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就缺少对市场的研究和发展产业的思路,对文化产业重视不够。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就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思想决定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发展意识,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投融资渠道不畅是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作为政府的国有文化产业投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等原因,无法保证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第二,作为银行的信贷投资,由于文化产业的高风险性以及文化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表现出“惧贷”心理,导致银行门槛高。第三,民间资本进入不畅,民间资本的准入制度不宽,享受待遇与国有资本相比还有所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三)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文化产业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和经营活动的领域。目前,由于我省处于边疆高寒地区,长期以来人才的短缺一直难以解决,我省文化领域不仅缺乏既同时具有高文化素质和精明头脑的管理人才,而且技术人才短缺,我省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6万,相比之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超100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6%,成为服务业中仅次于金融业的新兴支柱产业。人才缺乏原因主要是:一是单位所有的人事制度、一定终身的就业方式阻塞了人才正常流动的渠道,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与成长。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引不来人,也留不住人。三是人才使用不合理。闲置人才和用非所学人才在文化产业领域并不是个别现象。
(四)缺少大企业集团的支撑
近年来,我省的一些文化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做了许多探索,但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普遍弱小,竞争实力不强,发展进程要滞后于一些发达省市,尤其是受体制制约,已经成立的集团实力仍然比较弱小。如新闻出版业,虽然产出规模比较大,效益也很可观,但是,基本上是靠广告和辅助教材支撑。我们可以学习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例如,2010年安徽出版集团重组科大创新,成立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安徽出版集团输出版权项目286种,居全国第一;其在俄罗斯兴建的新时代印刷公司,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走出去”发展的印刷企业。
(五)文化产业政策相对滞后
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成为支柱性产业,其完善的产业政策支持是重要前提。例如,日本不仅在政策上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且早在1996年制定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文化产业振兴法》等。十七大以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被看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但到目前
为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可具操作性的支持措施较少。大背景如此,我省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虽然我省出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但是没有形成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约文化产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挥作用。
二、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必须在观念上实现“三破三立”。第一,破除将文化作为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公益性事业的思想,树立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的新认识。第二,破除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思想,树立以充分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为标准的市场效益观念。第三,破除把发展文化产业看做只关系到文化系统的事的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新认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我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增加文化产业资金投入
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我省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江苏省对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或者新办文化企业,在税收、职称评定、市场份额、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所以我省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争取社会资本投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要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基金,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动员和吸收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1、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在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对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利用系统培训、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支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例如,四川美术学院现有“动画教学实作基地”、“影视特技实验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以“以学带产,以产促学,产学并举,双惠互动”的模式,使影视动画学院学科专业的教学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文化生产力,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影视、动画产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2、完善人才流动和人才激励制度
在人才培训流动方面,例如,湖南出版集团与圣智、麦格劳?希尔、英国《卫报》等世界领先传媒集团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送十余名优秀骨干去学习,加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在激励人才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薪资激励、股权激励、福利激励等等,并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四)打造龙江特色品牌,发展民营企业
我省应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龙江品牌。一是要大力发掘冰雪文化产业。冰雪文化旅游是我省特色,海内外游人到我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欣赏奇特的北国风光。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办的冰雪活动,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常常以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胜。所以我们要继续在冰雪品牌方面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二是开发民风民俗文化,发掘和推广少数民族工艺品制作技术。我省有10个少数民族长期聚居,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积淀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别是“北方渔猎文化节”是我省文化的一个强势所在,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省应该继续不断丰富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内容。三是要把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音像业和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率先发展,同时要大力扶持文艺演出业。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名人、名牌、名企” 战略,组建一些有竞争力的文化为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五)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根据我省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文化产业实行支持、保护和倾斜的优惠政策。如财政税收、市场份额、土地征用等方面都要有优惠政策。还要针对全局必须长期执行的政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篇6
文博会,不仅仅是一场盛会
近年来,文博会成为了文化产业项目交易的重要平台,成为文化企业推介产品、获得订单的主要途径。山西省已有连续8年组团参加文博会的经验,2012年,仅深圳、北京两地的大型文博会,山西省企业签约总金额已突破128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2013年,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山西签订了26个项目,协议融资总额为52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手工艺品、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旅游、新闻出版等多个文化领域。
首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展示山西、推广山西省文化企业和产品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引进优秀文化人才、文化项目和战略投资的良机,是提升文化晋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盛会,也是山西会展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在5月9日召开的首届山西文博会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说:“产品交易、项目签约是文博会的重要功能。举办文博会就是要为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文化人才提供一个博览、交易的平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省委宣传部改革与产业办主任胡彦威分析,举办山西文博会将有助于山西的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有利于壮大产业规模。通过文博会的聚气、聚势、聚资效应,能够吸引优秀文化人才、集聚文化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壮大产业规模。二是有利于形成产业发展升级提速的新平台。文博会为项目、项目签约、招商融资等搭建了展示、交流、交易、合作的高端平台,兼具了产业升级集聚和扩散的双重效应。三是有利于引进一批优秀文化人才、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文化晋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譬如在深圳,文博会这个平台不仅为全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深圳吸引来了更多的优秀企业。在参加文博会的同时,不少外地企业感受到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肥沃土壤,于是就在深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山西的文化品牌
如果说文博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与客观环境,那么文化品牌就是文化产品发展的基因。品牌是市场经济的入场券,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培育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国际的文化产业企业都通过建立品牌来树立符号意识。
美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绝大部分是由“迪士尼”“好莱坞”等具有品牌优势的公司所创造;德国的会展占据了全世界会展的三分之二;日本的动画片占据了全球动画片的60%;韩国的网络游戏占据了中国游戏市场56%以上的份额。电影、会展、动画片、游戏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品牌。
现在,山西已经有这样几大文化品牌:名列前茅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各式各类的文化产业园区、晋醋晋酒等重大文化品牌、众多山西特色的文化企业……这些都是具有山有的文化品牌,也是在国内外不可替代的文化标志。
亟待开采的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山西突出的文化符号、山西丰厚的精神财富,更将从文化旅游、演艺、休闲、会展等方面推进山西的经济转型。组建六大文化集团,文化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对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改造、扩容,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譬如太原长风文化岛,有助于改善城市文化条件。举办各种会展、文化节庆活动,地区的文化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形象也将得到提升。
当然,还有一批山西本地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也树立着山西的文化品牌。如英语周报社有限公司、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晋阳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水塔老陈醋等,还有太原晋商文化产业区、晋阳湖滨水创意产业区、山西(徐沟)文化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
记者从山西省委宣传部了解到,本次山西文博会将展览来自省内外的文化企业约1000家,省内企业占80%左右。其中,太原的参展企业最多,运城、忻州两地的参展企业数量也紧随太原之后。
资金的灌溉
从世界范围看,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一般占到GDP的10%-12%左右。目前,山西文化产业已占GDP比重达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连续5年超过25%以上,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12月末,据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文化产业驱动力指数排序中,山西位居第六。
这样的经济活力,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山西近三年在文化产业的投入总额达到2500多亿元,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产业将达到千亿规模。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山西文博会中,主题展中就有一项“金融支持文化专区”,展览了包括金融、非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若山西文博会能够将投融资机构紧密结合,形成一项定位于文化产业投资的专项基金,山西的文化产业将在资金方面有强有力的保障。
在这方面,国内已成立多只文化产业基金,有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福建省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大摩华莱坞基金、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
篇7
创新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具有多种学科的交叉性,注重视野拓展,跨越文、史、经、管、法等多个学科边界,同时有选择的实时采用不同的学科专业方向构建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设计人才需求层次,笔者按需要掌握知识结构和经验的程度分为以下三种层次:
(1)高层次设计管理人才:这类人才要求懂得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既要能够把握从创意到市场整体运作,协调整个策划中的不协调的部分,又要懂政策、经营运作、项目价值,懂得艺术设计、创新产品的品质,是建立在创意的策划、设计、实施和市场运作基础之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务实性的人才。
(2)中层次的策划创意人才和设计人才:前者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设计水平和长期的艺术实践,更需要具有敏感的洞察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具有对未来发展前瞻性的决策能力。策划运营主要包括目标市场的定位、设计师的选定、创意概念的设定、设计的定位、成本的运算,以及推广过程中的市场营销、传播拓展、衍生产品的开发、售后服务等。后者要求对项目具体的实施保证。包括管理、和技术的实施(设计概念的抽象、对某各领域跨学科的掌握、基本成本实施;人力资源的调配。
(3)较低层次的实施人才: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种工艺制作技术,能够较快的领会设计意图,实现创意设计方案。这一类人才具有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高校现有的课程的体系必须重新调整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缺少了发达国家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环节,艺术设计专业也是照搬过来,各个院校一直以来一直延续的是“纯美术”式程式化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50%来自学校的培养;10%来自自我学习;40%来自社会化的学习。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学习基本是基础知识的训练,总是处于混沌状态,似是而非,深入学习只有靠学生自己悟和摸索,严重影响了人才供给速度。
因此,我国高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必须了解学科相互交叉的问题;产业流程的过程;产业流程里所必须配备的人才结构,根据这个结构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做整体调整,从基础训练到设计训练,再到最后实践环节,课程训练的内容都要目标明确,逻辑关系清楚,每一门课训练达到的目的、掌握的知识点要有严格的标准,始终保持各环节训练的顺畅衔接。
(二)打造适合创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由于体制的原因,优秀的教师资源不能流动,现有的高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产业”的概念,学术带头人“形式化”,一帮蒙着眼的“盲人”,如何能担当得起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俗话说“师傅不高,教的徒弟落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想发展,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层次的人才,必须突破教师人才的“瓶颈”。一所学校风气正与不正不是教授的多少、研究生、博士生的多少,而是学术带头人水平的高低,和其起的作用;学校的领导层是否拥有开放的心态,拥有拥抱各方优秀的发展的胸怀。
由此看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各个层次创新产业的人才,必须首先突破优秀人才的流动这一关。
(三)添加与创新文化产业配套的技能训练课程
创新文化产业是一门涉及到多种工艺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产品价值。因此,各高校应该添加与创新产业配套的技能训练课程,有设备缺教师,可以外聘教师;没有设备的,可以考虑和工厂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灵活处理。
(四)加强学生对市场、对产业的认知度
创新文化产业是和市场、产业结合紧密的一门学科,学校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技能训练上,要加强学生对市场、工艺、材料、技术等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市场调研、材料成本、市场价值、政策法规的认知度。
篇8
以项目规划为引领,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夯实基础。推动项目前期论证报批大提速,提升园区总规、控规、详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工程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献礼工程建设进度,到2017年6月底,腾格里广场、崇天门、元大都、北方民国城全部建设完工,元上都、哈喇和林主体工程完工。推动招商项目建设大突破,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及《灵魂之旅》水上实景历史舞台剧计划投资2亿元,公安专项影视基地计划投资1.5亿元,草原夏都旅游区天下第一包计划投资7900万元,铁木真营地计划投资4000万元。加快滑雪场、蚂蚁王国、元源营地的后续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完成投资530万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景区运营模式,加快推进“旅游+”行业融合。制定以元大都和民国影视城为核心的景区运营方案,规划好游客线路和VIP精品线路,安装启用门禁系统,开始景区运营。规划园区休闲娱乐体验项目,筹备大型实景演出项目,推进“旅游+文化、影视、体育、教育、养生”等旅游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全年力争游客突破27万人,旅游收入达到3000万元,园区从业人员达到500人。严格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出入口旅游商品售卖点和厕所设施,合理设置乘车点和游客临时休息点、标识标牌、马道和步行道。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导游队伍扩大到30人以上。推广智慧旅游,安装广播、语音导览系统,主要景点实现“WIFI”和安保监控系统全覆盖。
以营销推广为抓手,突出蒙元特色,塑造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注重品牌保护,申报注册“蒙古源流”商标。注重旅游产品开发,与国内大型礼品销售公司和民族食品、手工艺品企业合作,开发韵味别致的景区纪念品、日用品。注重活动营销,确保月月有特色活动,以活动“聚人气、汇商气、树形象”。注重景区评级和品牌创建,全力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工作。
以项目库建设为保障,创新理念和方式,掀起招商引资新。抓好项目库建设,对接公安专项影视基地等已签约项目,对企业有投资意向的天阳・鸿雁生态园、元曲峡、哈喇和林娱乐互动中心等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完善,对元朝小镇、电影文化基地、阿勒腾斡儿朵等重点项目进行打包包装。重视产业链招商,加强崇天门、元大都周庑、北方民国城等建成区的招商工作,形成“民国特色一条街”等产业聚集地。在PPP模式上实现破题,争取元朝小镇、蒙古源流文化艺术展示馆、元曲峡等2.8亿元PPP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以文博展示为支撑,构建蒙古源流博物馆场馆群落,加速园区文化底蕴沉淀。利用大明殿一层的空间,建设蒙古源流历史文化艺术展示馆。通过“政府投资布展、民间提供文物”的合作模式,与民间文物收藏家邱锁则合作,利用周庑等空间建设邱氏物语博物馆。
篇9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用10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精心制定了12项重点工程: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首都名师教育家发展工程、首都高层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优秀企业家聚集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首善之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首都青年人才开发工程。
其中,“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扶持和引进聚集一批在人文和社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和知名度的理论家、作家、艺术家、出版家、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工艺美术大师,到2020年,得到社会广泛公认的名家大师达到500人左右。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到2020年,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造就不少于100位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和科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都市绿色农业等产业中,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持续提供绿色创新产品的高层次人才,为北京抢占绿色经济发展制高点提供人才保证。
海外人才聚集工程计划到2020年,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民间投资
国务院明确20多个部门任务引导民间投资进入九大领域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文,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20多个部门分别承担相关任务。
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九大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每项具体任务少则有一到数个部门负责,多则9个部门。九大投资领域包括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教育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日,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提出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根据《纲要》,我国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高技术服务业
国家发改委要求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拟在北京等14个省市先期开展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工作,为今后全面部署高技术服务业工作奠定基础。
《通知》表示,工作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服务,包括发展面向市场的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服务、开展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服务、促进软件服务化发展和引导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二是生物技术服务;三是研发设计服务;四是技术创新服务。发改委表示将及时总结先行先试地区的工作经验,推广成功模式,逐步形成政策措施建议。并将视情况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重点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文化产业
文化部出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工作,文化部近日出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指出,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园区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原则。《办法》明确,文化部负责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省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管。
生态公益林
北京市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的通知》。从2010年起,市区财政每年将按照1:1的比例安排资金4.04亿元支持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对经区划界定的山区集体所有生态公益林按照每年600元/公顷,每年4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用于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和森林健康经营管理。其中: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生态补偿;森林健康经营管理资金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林木抚育、资源保护,生态用水保障、作业道路修建等林业建设。
今后,根据山区生态公益林的资源总量、生态服务价值、碳汇量的增长情况和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核定生态效益促进资金增加额度,每5年调整1次。
专利商用化
北京市财政投入500万元资助专利商用化
为了促进北京市知识产权的权利流转和实施,市知识产权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对本市专利权人在专利商用化过程中符合特定条件的专利转让、许可行为进行资助。市财政今年将投入500万元用于资助,该办法于8月1日起实施。
《办法》规定市级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通过专利转让、专利许可等方式实现专利商用化的突出项目进行资助。申请资助的专利转让、专利许可应当依法签署合同,并在专利合同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手续等。
创新联盟
北京将出台政策促创新联盟发展
“积极促进北京地区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形成重要力量。”在近日召开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新闻会上,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表示,下一步将推出促进北京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前,北京地区有超过100家产业技术联盟,成员单位超过5000家,首都工程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网融合
北京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初审通过
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近期召开第二次会议。会上,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了三网融合工作进展情况和北京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市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38家成员单位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据了解,试点方案由《北京市三网融合试点总体方案(草案)》及8个实施方案组成,下一步还将报请市委、市政府专题审议。
篇10
5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全印展首次新闻会在京隆重召开,2018中国国际全印展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女士、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春亮先生、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武文祥先生、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耀德先生、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晓霞女士出席;来自德国、印度、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协会组织和支持单位,中国内地各省、市印刷协会的领导,30余家海内外专业媒体代表,来自惠普、柯尼卡美能_、理光、富士施乐、兰达、爱普生、高宝、曼罗兰、小森、北人、冠华、联强集团、中德集团、耀科、旭恒、国望、华夏视科、吴泰集团、WH、东洋、海中辉等近40家领先企业的代表,百余位嘉宾出席,共同见证了2018中国国际全印展的盛大启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褚庭亮先生主持本次会。
会伊始,王岩镔理事长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她指出:当前,在国际经济和制造业下行压力尚未明显转变的状态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市场潜力,中国印刷业的规模效益也是稳中有进。第七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印刷业重要的品牌项目,将全面反映国际、国内印刷市场的发展脉络和创新水平。中国印协将充分联系各省、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协会、专业分会,共同做好展会相关组织工作。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春亮先生随后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全印展成为促进印刷业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也将为印刷行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链接和渠道。
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晓霞女士带领现场嘉宾回顾了2016年展会盛况,了2018展会全新主题――开启印刷智能时代,并全面介绍了2018展会的创新亮点;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耀德先生分享了全新升级的展会全球推广方案;展会支持单位代表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德鲁巴展总监Sabine Geldermann女士、全印度印刷商联合会主席Kamal Chopra先生、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先生也分别介绍了他们与全印展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并表示将更大力度支持2018年展会的举办。
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国际全印展已经成功举办6届,在全球印刷业拥有广泛的知名度。第七届全印展规模将再次升级,9个展馆,11万平方米,2018年10月24~28日,中国国际全印展将以空前的规模和卓越的品质,再次与您相约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上一篇:精准医学的概念
- 下一篇:商务管理综合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