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豆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豆栽培技术

篇1

一、品种的选择

大豆栽培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优质高产抗倒伏的品种。在太康县种植大豆品种有周豆9号、周豆12号、中黄13号、中黄19号等品种。

二、栽培技术

(一)播种。大豆根系发达,地块应该选择在土层深厚、并且有排灌条件、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壤种植。麦收后抢墒播种,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作为基肥,三元复合肥10千克和磷酸二铵15千克作为底肥,要避免化肥与种子接触。然后深翻,耙平地块,耕地时,耕16~20厘米,耕后立即耙平。地整好后,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精选,除去病斑粒、霉变粒、杂质等。在播种前5~15天,天气晴朗时,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3~5天,暴晒时,要经常翻动。然后适时播种,可以选择穴播,每穴播种2~3粒种子,株距20厘米。要求每667平方米留苗1.8万株左右,并且在行间播种少量的预备苗,以便以后补苗用。穴播盖土不要太厚,不然容易腐烂种子,不易出苗。也可以用机械播种。

(二)田间管理

1.定苗:大豆苗出齐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匀苗,每穴双株,要均匀等距,不缺苗断垄。如果有缺苗,要及时补种或者移栽。

2.水肥的管理:大豆田要做到能灌易排,苗期要以排为主,在其生长的中后期,特别在结荚鼓粒期间如果土壤偏干时候,要傍晚灌水,白天排干。在出苗后一星期内施第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施碳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混合均匀,在两行之间浇施。施第二次肥,每亩用碳铵20~2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混合均匀也在两行之间浇施;在苗后始花期每667平方米要施尿素6千克左右,复合肥15千克混合均匀进行中间撒施。然后再看苗势适当补肥,每次施肥后应该灌一次水。

3.中耕培土:在施肥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防倒伏。出苗后长到第二片复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以便促进根系生长;分枝后期结合培土进行第二次中耕。

(三)病虫害的防治:大豆对农药比较敏感,用药不当很容易引起药害。病虫草害防治要选用专用农药。

1.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霜霉病、紫斑病等。大豆立枯病俗话叫“死棵”“黑根病”。立枯病只在苗期发生。立枯病发病初期可以用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起到防治作用。霜霉病大多发生在鼓粒期间,严重时候可以引起早期落叶、叶片凋谢、种粒霉烂。此病大多发生在多雨、高湿情况下。霜霉病的防治可以用20%的甲霜灵或者75%百菌清600倍液,或者72%的克露7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大豆紫斑病主要危害豆粒和豆荚,也可以浸染叶和茎,豆粒上的症状大多呈现紫红色,变得粗糙。

2.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地老虎俗话称为地蚕,食性极杂,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可以将幼苗从茎基咬断,所以苗期要防治地老虎。地老虎的防治可以用90%的敌百虫800~9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篇2

【关键词】大豆;行间覆膜;技术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提高地温、抗旱保墒、保肥、控制杂草、改善品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增效十分显著的大豆栽培新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新技术采用“平播行间覆膜”的方法,即在上一年秋整地、施肥的基础上,选用优质适宜品种、平地播种不起垄,然后用六行或八行大豆覆膜机械将地膜覆在苗带与苗带之间,而不是直接覆盖在苗带上,易操作、实用性强。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膜内施肥、膜外播,防止化肥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水分从膜边处进入膜内,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采用该项技术,可使土壤温度提高3-5℃,增加有效积温300℃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大豆单产提高30%左右,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脂肪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

1.大豆平作行间覆膜栽培增产机理

1.1保墒、提墒、增墒

覆膜后首先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量,起到了保墒作用,另又因为覆膜后白天膜内增温快,可拉动地下水不断向上输送,便于作物利用;所谓增墒是指当降雨量较少时,雨水可沿膜面汇集到两侧进入苗带,被大豆根部利用,使无效降水变成有效降水,而裸地栽培水分很快就蒸发了,变成无效降水。

1.2 增温

覆盖地膜后,土壤热量散失小,当夜间外界气温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土壤温度,据田间调查,覆膜大豆比裸地大豆耕层内(按70天计算)可增加地温218℃。这样即可早播,加快了大豆生育进程,使大豆出苗较裸地提前7天左右,植株生长快,株高较对照增高20cm左右,主茎节数较对照增多3节,提前5天进入分枝期,使单株有效分枝增多。从而使大豆单产得到提高。

1.3 改善土壤环境

覆膜增加了土壤温度,保持了适宜的水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了土壤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经田间调查,大豆根瘤菌形成早,数量多,为大豆生产提供了较多的速效养分。

1.4 抑制杂草危害

覆膜后,膜内温度高、湿度大、杂草萌发快,当杂草幼叶靠近膜面时,因温度过高而被烤死,有效抑制了膜内杂草。

1.5提高肥料利用率

覆膜后减少化肥的挥发,淋溶的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加大土壤养分释放,促进大豆生长。

2.行间机械覆膜的技术措施

2.1良种选用

选用主茎发达、中短分枝,茎秆直立,单株生产力高的,秆强抗倒伏的当地正常成熟的品种。种子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达到97%,发芽率达到95%以上,种子包衣率达到100%,保证种子质量。

2.2精细整地

通过耕整地,创造一个深厚疏松的耕作层,为大豆根系的顺利伸展和下扎提供有利条件。而耕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大豆覆膜质量及后期栽培管理。一般深松深度达到25cm以上,地块要整平耙细,符合播种、覆膜要求。

2.3播种、施肥

选用优质喜水喜肥品种,每公顷播种量55~66kg,每公顷施磷酸二氨120~150kg、尿素30kg、钾肥50kg做底肥。种子用种衣剂包衣,播后封闭灭草。

2.4覆膜

采用800mm宽地膜,膜厚0.008mm,覆膜后宽度为600~700mm,施肥位置在膜边内50mm左右,离膜边处50mm播种,地膜要紧贴地面,膜边盖土严密,地膜接头处和有孔处必须用土盖压严密。覆膜的作业标准,要求覆膜笔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厘米,两边压土各10厘米,风沙小的地区每间隔10-20米膜上横向压土,风沙大的地区每间隔5-10米膜上横向压土,防止大风掀膜。并要使膜成弓形,以利于接纳雨水。

2.5防治病虫草害

通过综合技术,有效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食心虫等。在化学除草方面,坚持以苗前土壤处理为主,以苗后茎叶处理为辅,不使用任何高残留化学药剂,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常用药剂药剂有:都尔、乐丰宝、乙草胺、噻吩磺隆、广灭灵等。

2.6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前期管理主要目标是抓全苗、促壮苗、保匀苗。田间管理措施主要有补种、间苗、查膜、中耕、化学除草、人工除草等。大豆行间覆膜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通过生长调控措施保证植株生长稳健,后期田间管理措施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常用措施防病、虫害防治、拔大草、喷洒生长调节剂、揭膜等。

大豆行间覆膜技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便于残膜回收,避免白色污染。最好在大豆封垄前也就是7月初进行,将残膜全部清理、回收。最好使用起膜中耕机进行残膜回收,随起膜随中耕,防止后期杂草生长并接纳雨水。起膜后覆膜的行间进行中耕,可防止后期杂草生长并接纳雨水,防旱防涝。

2.7适时收获

大豆直接收获的最适宜时期是在完熟初期。此期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茎、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原有品种的色泽,籽粒含水量已下降到20-25%左右,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实行单收、单脱,单储、单加工,确保行间覆膜大豆提高等级,确保作为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3.大豆行间覆膜使用机具

大豆行间覆膜机主要采用黑龙江省嫩江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MFB-4A型大豆覆膜机,该机是以“垄面栽培和垄间覆膜”两大部分组成,一次可平播8条垄、4个垄间覆膜。

4.经济效果分析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机械化技术和常规种植大豆相比具体体现:

4.1用种少,用药少,产量高

覆膜栽培出的苗体发育较好,单株发育健壮,每亩可节省种子1公斤左右。地膜覆盖部分无需施药,可节省农药50%,由于提高了积温,亩产可达到180―200公斤以上,亩增产20公斤。

4.2肥量少,机械作业费少,品质高

覆膜后地温高,可使土壤温度提高3-5摄氏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肥料转化快,肥在膜下,减少挥发,利用率高,可节省化肥20%左右。大豆覆膜不需起垄、镇压,又减少中耕次数,每公顷平均节约资金128元,由于有效积温增加,可使大豆成熟度得到充分保证,大豆的品质得到明显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脂肪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提质增效,每公斤大豆销售增加收入0.05元。

【参考文献】

[1]徐高云,王殿君,赵国发.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示范总结[J].大豆通报.2005,(03).

[2]姜世波.行间覆膜条件下大豆高产施肥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篇3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84-1

1 选用良种

我们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吉林省应选用的优质高产品种有:吉林21、吉林35、吉林39、吉林47、吉育57、吉育58、长农13、长农15、长农22、吉科豆1号、黑农35、黑农38等品种。

2 精量播种

2.1 播种期

大豆播种时期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苗不壮,易造成徒长。大豆最适播种期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

2.2 播种量

确定播量应以每公顷保苗株数为基础,应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播种量(公斤/亩)=亩保苗株数×百粒重×(1+田间损失率)/净度×发芽率×100×1000。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

杂草是大豆的天敌,如不及时消灭杂草可使大豆严重减产。田间除草的方法有:(1)合理轮作。(2)中耕培土,可结合铲地、施药、追肥进行复式作业。(3)化学除草,一般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3千克,加5%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水在播后3-5天喷雾处理,也可用大豆专用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处理。

3.2 施肥

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性措施,为了长期高产必须结合耕翻土地大量施入有机肥,培肥土壤,恢复地力,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施。(1)增施有机肥:秋季翻地前每亩施腐熟好的人畜类粪便2吨以上,均匀洒施于田间,拖拉机深翻时将肥料翻到深层,整平耙细。(2)配施化肥:大豆化肥施用可结合深松和播种集中于垄底分层施用。以“垄三”栽培法较好,它可以配合垄底深松深层施入大量底肥,也可在播种时施入较深层的种肥。这种作法集中于垄体不同层次施肥,促进肥料的有效利用,又保证大豆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3.3 灌水

大豆灌水必须根据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土壤含水状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适时灌溉才能确保大豆增产。生产上常常凭借经验和观察确定应灌溉时期。灌溉的指标和依据是生理指标和土壤水分指标。生理指标是指生长速度减慢,叶片老绿,中午高温时叶片短暂枯萎,甚至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都是缺水现象,有条件的地块应及时灌水。还可利用土壤水分指标判断灌溉时期,在黑土地区每公顷获得3000公斤大豆必须满足的水分条件是:在开花鼓粒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土壤水分应高于24%以上为宜,低于21%时必须灌溉。大豆灌水时期一般认为开花盛期至鼓粒初期灌水增产效果最显著,但生产实践表明,在播前灌一次透水增产幅度最大。实践证明,大豆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影响产量,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适时灌水,才能保证高产。

4 病虫害防治

4.1 大豆主要病害

4.1.1 大豆霜霉病 该病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生系统侵染,但子叶不表现症状。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沿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至半个叶片,有时整片叶子发病变黄,天气多雨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多个病斑汇合成大豆斑块,使病叶干枯。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4.1.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叶柄、茎、豆荚及豆粒。叶上病斑初呈褪绿小点,半透明水渍状,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种子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上附一层细菌菌浓。茎和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条斑。

4.1.3 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型有:黄斑型,受害植株叶片皱缩,褪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色坏死。芽枯型,病株茎顶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枯死。重花叶型,病叶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缘向下卷曲,植株矮化,结荚少。

4.2 大豆虫害

4.2.1 大豆蚜虫 大豆的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部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布满上部株茎、叶及荚,使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4.2.2 大豆食心虫 幼虫侵蚀豆荚和豆粒,轻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重者将豆粒食去大半,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严重时达30-40%,甚至高达70-80%。

4.3 综合防治

篇4

关键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否则就会发生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悲剧。东北地区需要考虑的则是其高寒的天气,宽广的土地,短缺的水资源等客观条件。根据这些选种,尽量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二、深层施肥

1、施肥方式

第一种机械深施肥就是指在较为平坦的土地上将肥种分离,将它放在种子旁边四五公分的位置,可以自己调节化肥的用量。在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千克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到7公分,施肥量占三分之一;底肥深度10到16公分,施肥量占三分之二。

第二种破垄夹肥或老沟深施肥指的是在没有耕翻的原茬地,选择用耕犁来进行耕翻,破开原垄台,在破开的地方施入有机肥料或化肥后,再将原垄合并。破茬深度在18公分左右。同时要注意随破随施肥,随合垄,随镇压,以保住底墒第三种是翻前施底肥:在春季耕翻和秋季耕翻时的地块在农作物收成后,再将已经发酵好的化肥平均的播撒在地面。之后再用工具将化肥弄到土地里。将化肥与土地进行混合。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三、实施精细播种播种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垄上双行精量点播;二是垄上等量穴播;三是“三垄”栽培法第三种方法比较适合三江平原这种地势较为低平水资源充足的平原;四是“广两垄一沟”栽培法,在70公分的垄作基础上,每隔1垄就在垄沟增加1行苗带较大的行距为一米四,较小则为半米,垄台穴距离15到18公分,每穴3到4株育苗;垄沟穴距20到22公分,每穴2到3株育苗;五是窄行密植栽培法,采取平行的播种方式,间距为30到50公分,通过农作物播种机或改良播种机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

播种的条件

(1)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2)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翻的深度在22到25公分之间,要求在翻土时不要出现颗粒较大的土块。要进行平行播种,播种的百米内直线误差不应大于20公分,在地表10米内的高度差不能大于15公分。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公分,单位平方内3到5公分见方的土块不得大于10个。耙深10到15公分。并且为了加大播种的数量与美观,希望地头是整齐的。起垄要直,50米长直线误差不超过5公分,垄距误差不超过5公分,垄台误差不超过5公分,垄幅误差不要超过5公分,起垄后镇压。

选择土壤水分适宜的土地播种,最适合播种大豆的含水量是百分之二十二左右,,在这个比例下大豆的种子会迅速健康的发芽。 一般是当种子在土壤5到7公分处时,地表温度在8摄氏度时进入播种期。

四、田间管理

锄地与中耕

首先用锄头进行第一次耕地,将田地内的杂草除尽,为二次耕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再把表层的土壤疏松一下有利于耕种。在大豆苗大概高度10公分的时候开始进行第二次锄地,这次需要更加小心不要伤到已经开始成长的育苗,并且再将长出的杂草清理干净。在第二次之后的10天左右再进行第三次铲趟,这一次要采取深度松土的方式,用大铧带培土板趟成方头垄,培土不超过第一复叶节。

除草工作首先应该在春季播种时处理土壤,最佳时间是播种前的5到7天。需要均匀要除草剂喷洒在田地里,尽可能的精确。喷后顺、斜各耙1次,施药混土复式作业,混土深度7到10公分。注意春季土壤水分呈现不正常的数值时不要对土壤进行处理,以免耽误播种期。

在大豆生育之前,天地会产生许多杂草,这时应选择大豆生长环境好的时候进行化学处理,除杂草要趁早。

五、虫害防治

影响大豆健康成长的一大重要虫害就是大豆蚜虫 因此我们需要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将大豆蚜虫赶尽杀绝,防患于未然,防治办法一般是用4成的乐果乳油800倍液,4成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用2.5%的敌杀死乳油、5%的来福灵乳油、富尔3%啶虫脒乳油,每667平用药15到20ml,对水40到50千克喷雾。

六、苗后除草

在除草剂的应用上随着大豆生长的不同时期选择也有所不同。在刚刚出苗时最为常用的是普诗特。在杂草刚刚出现时就可以选择它来除草,一般不晚于大豆2片复叶期。这个时候的用量是5%的普施特水剂每公顷1到1.5千克,最好不多于1.5千克。最适宜喷洒的时间段是雨后较为湿润的天气。尽量不要选择干热的天气。出苗后期适用的除草剂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春季土壤水分好的年份,施药可适当早些,一般时候喷洒的药量是最低标准,既节省成本也不会破坏土壤。春季干旱,施药可适当晚些,这个时候则选取可使用药量的最大值。

七 结论

我国作为大豆的生产大国想得到高质量高产出的大豆,就要从播种开始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加强播种期间的防护工作,加强护理,除杂草防病虫害。

参考文献:

[1] 赵景娜. 大豆高产栽培巧施肥[J]. 河南农业. 2008(11)

篇5

一、增产机理

提高光能利用率。首先是增加了叶面积。在开花和结荚期,窄行密植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其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据调查统计,在结荚期窄行密植矮秆品系的叶面积指数超过了三垄栽培,尤其是每公顷63万株密度的矮秆品系的叶面积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增加叶面积,持续较长时期的绿色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

二、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品种有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北丰14、北丰11、红丰11、黑河22等。

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良种以上。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成苗率),含水量不高于13%。要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药剂拌种。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地下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和根蛆,可选用35%的克多福种衣剂等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75~100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L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9拌种方法进行防治。

三、精细整地

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耙深12~15cm,耙平耙细。

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均应在伏秋整地的基础上起垄,进行伏、秋翻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大垄窄行密植可用做台机打成90~140cm的大垄,龙高15~18cm,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18cm,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犁打45~50cm的小垄,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四、增加肥料投入

首先是增施农肥,中等肥力地块公顷施用量22.5t以上,化肥要氮磷钾搭配,施用量要比常规垄作增加159以上,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25kg、硫酸钾或氯化钾60~75kg,用生物钾肥拌种的可不施用钾肥,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其次,农肥和化肥必须做到深施或分层施,大豆在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氢钾1.5kg,溶于500kg水中进行喷施。对未施用微肥作种肥或没有微肥拌种的地块可加入微肥喷施。

五、播种

大垄窄行密植,机械垄上按行等距精量播种,三垄变二垄的垄距为90~105cm的大垄,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等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二垄变一垄的垄距为120~140cm的大垄用桦川的桦丰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播种6行。45~50cm的小垄可在原机型上进行适当调整,垄上植2行。

六、田间管理

化学除草

一是播后苗前施药每公顷用50%乙划胺乳油2500~3000ml(或90%禾耐斯1560~2200ml)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g或加40%广灭灵乳油800~1000ml或加75%广灭灵粉剂15~25占,或用72%都尔乳油每公顷1500~3000mg对水200kg土壤喷雾。

二是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500mi,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00nl,或用10.89高效盖草能乳油450ml,或用6.9K微霸浓乳剂750~900ml,或用12.59拿扑净乳油1250~1500ml,兑水20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25%的氟磺胺草醚1000~1500ml,或用24%的杂草焚水剂1000~1500ml,兑水200kg喷雾。

篇6

一、窄行密植的增产机理

1.增加了叶面积。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大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增加了叶面积,使之持续较长时期的绿色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

2.改善了光的分布。由于窄行使植株分布的更均匀,克服了宽行的大行距、小株距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因此单株受光更均匀,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条件。

3.增加了单位面积根瘤数和根瘤重量。由于增加了密度,单株的根瘤数和重量减少,但单位面积根瘤数在结荚期和鼓粒期均与密度呈正相关。

4.增加了干物质重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尽管单株的干鲜重下降。但在不发生严重倒伏的情况下,群体的总干鲜重呈增加趋势。

5.充分利用地力。窄行密植栽培法,由于行距缩小,株距相对加大,使植株根系的营养面积长宽比例缩小,改善了营养条件。增加了根系吸肥能力及吸肥范围,因而提高了产量。

二、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管理措施

1.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按当地生态类型,因地制宜选择适宜高产、半矮秆、秆强抗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

(2)种子精选。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3)种子包衣。用种衣剂拌种,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种衣剂。

2.轮作与换茬。

采用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3.秸秆还田与培肥地力。小麦秸秆全部粉碎,秸秆长度不超过10厘米,均匀抛洒田间,翻压入土壤。耕翻前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15~30吨。

4.化学除草。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法主要依靠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大豆除草剂品种较多,要根据当地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种类,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掌握施药适期。

(1)土壤处理。播种前将药液喷施土表,施药后进行浅混土。可用48%氟乐灵乳油,于播种前5~7天施用,每667平方米用药60~100毫升,可防除大部分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2)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好应采取土壤封闭处理,可用72%都尔乳油每公顷1500毫升加水200千克土壤喷雾。施药后不要在地里乱踩,以免破坏药土层。

(3)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1000毫升,或用12.5%拿捕净乳油1200毫升,加水200千克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可用25%的氟磺胺草醚1000毫升,加水200千克喷雾。

4.造墒与整地。

麦收后及时造墒或抢墒整地,耙地与平地联合进行,以圆盘耙耙地与耪地同时进行。

5.播种。整地后,及时抢播。于6月20日前播种。平作窄行密植播种可采用24行播种机,另外播种齿改为斜齿能增加均匀度,有条件的可把播种齿改为斜齿。除采用以上机械以外,也可用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依靠小四轮拖拉机驱动的1.4米播幅的精量点播机。播种行距15~3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每公顷种植密度可在30万株左右,秆强的品种可增加播量的10%;各方面条件优越,肥力水平高的,要降低播量的10%;整地质量差的.要增加播量的10%。

6.病虫害防治。

(1)大豆花叶病:病原为病毒,发病初期用植病灵1000倍液,或用20%病毒宁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

(2)大豆霜霉病:病原为真菌。可在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大豆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苗。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喷液喷雾,隔10天再喷一次。

(4)大豆蚜虫:可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5)豆荚螟:可用21%增效氰马乳油500倍液防治,也可用晶体敌百虫800倍液防治2~3次。

(6)大豆卷叶螟:可用20%三唑磷700倍液或40%的灭虫清加水喷雾,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一次。

(7)豆天蛾: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可用1.8%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或用4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乳油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克喷雾。

篇7

一.土壤深松技术

深松是指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一般深松的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根据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垄体深松、垄沟深松和全方位深松等三种方法。

①垄体深松也称为垄底深松。有两种方法:―种是整地深松起垄,这种方法是结合整地进行深松起垄,如搅麦茬深松和在已经耕翻或耙茬的基础上深松起垄都属整地深松范畴。另―种垄体深松也称为深松描种,使用大型“三垄”耕描积在垄体深松的同时,进行深施肥和精量播,这种方法是三种技术一次作业完成。②用深松铲对垄沟进行深松。根据深松时期的不同,可分为播后出苗前垄沟深松和苗期垄沟深松等。也可利用小型垄三耕种机在播种的同时进行垄沟深松。③全方位土壤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对整个耕层进行深松,可以做到土层不乱,加深耕作层,深松深度可达50厘米以上。

二.化肥深施技术

化肥深施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重要技术措施。化肥做种肥,施肥深度要在10厘米以上,即化肥施在种下5厘米处为宜。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15~20厘米,即施在种下10~15厘米处为宜。

三.精量播种技术

精量播种是实现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克服缺苗断空,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目前除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农民采用人工扎眼,人工手摆等精量播种方法外,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已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等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缩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

四.其它技术措施

1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并严格进行种子精选。

在推广大豆“垄三”栽培技术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秆强。主茎发达、抗逆性强的推广品种,并做到合理搭配。种子要定期更新更换,不要年年都用自留种。

由于实行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要求严格,所以种子必须经过精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种子大小均匀。提倡以村为单位统―供种。

2 实行伏秋精细整

“垄三”栽培技术对整地质量要求很高,要做到耕层土壤细碎、地平、提昌深松起垄,垄向要直,垄宽一致,努力做到伏秋精细整地,秋施农家肥,有条件的也可以秋施化肥,在上冻前7~10天深施肥较好。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年年都大搞翻,耙、压的整地做法,大力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松,耙、旋、翻相结合的整地方法。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整地方法主要有:①伏秋翻耙深松起垄,有的同时施入有机肥和化肥做底肥。②伏秋翻耙,春深起垄,结合直垄施肥。③搅麦茬深松起垄。④伏秋翻整平耙细。待春天随播随起垄。⑤秋或春破茬深松施肥起垄等。

3 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要做到适期播种,―般在5月10日~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25日至5月10日。在能解决种子下窖,并取得深松描种经验,春播时墒情又较好的地方,可以采用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种方法。但在春旱较重,种子下窖现象严重,又没有深松播种经验的地方,不宜使用这种播法。精量播种要根据株数,计算好播量,然后在垄上进行双行精量描种,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机械垄上等距穴播,穴距―般在18~20厘米,每穴3~4株。播种深度以镇压后4~5厘米为宜,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4 增施肥料并合理施用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为了满足大豆高产的需要,应增施肥料。根据各地经验,―般亩施二铵10~15公斤,尿素7.5公斤左右,硫酸钾5公斤。提倡施用大豆专用肥、生根粉、硼钼微肥等。有条件的地方,要亩施农肥1~1.5立方米。目前,钾肥较紧缺,价格又高,建议积极示范推广生物钾肥,即硅酸盐细菌溶液或固体菌肥。亩用生物俐巴100毫升拌种,其增产效果相当于亩施硫酸钾4公斤,亩成本1.1元,比施用硫酸钾成本6元,减少了4.9元。利用大型“垄三”耕播机深施肥,可做到分层施入。施肥数大量,第一层施在种下4~5厘米处,占施肥总量30%~40%,第二层施在种下8~15厘米处,占施肥量的60%~70%,在施肥量偏少的情况下,第二层施在8~10厘米就可以了。施肥量低于5公斤,就不要进行分层沏巴了,可集中一次施入做种肥。

5 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期收获

篇8

一、选用良种

根据海拔、气候、土质、地势、肥力、灌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良种。适宜不同海拔种植的良种有中品661、巴西大豆、中黄13、开8157、世纪一号、铁丰系列等,农户应结合卖青、收干籽的适情,选择适宜的良种种植。

二、合理密植

以套作为例,株距为30~35cm,行距40~45cm,即每亩播4100~5500塘,每塘播种4~5粒,折合每亩种植1.5~2万株。以黄金梨地内套作为例,以1.6~2m开墒,种4~5塘,退步行为30cm为宜。

三、适时播种

在南方大面积生产播种应在5月份,不宜过早或过迟。立夏至小满初是理想的播期。

四、保证全苗

保证全苗是大豆生产的关键。因此在播种时应注意土壤墒情适时播种,一般应在下透雨后趁土壤潮湿抢播,保证一次出苗。播种后土壤水份不足的,应视墒情补水。为提高种子顶土能力,保证全苗,盖土不宜过厚,播种时种子不宜分散,并与底肥稍隔开。

五、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是高产的前提。大豆出苗后应视苗情、墒情及时进行查苗、间苗、补苗、定苗,从而保证每亩的合理种植密度。并结合苗情追肥,注意害虫防治。

六、中耕除草

大豆全生育期一般进行三次中耕培土,分别在齐苗期、定苗后、花芽分化前进行。化除可用杀草胺、杀草醚、旱草克星等农药。

七、水肥管理

大豆种子发芽、开花、结荚和鼓粒期四个时期是需水量较大的关键时期,应注意水分补给。施肥以每亩用8~10kg三元复合肥做基肥,定苗后用10~15kg三元复合肥追施,开花结荚期再视苗情用15~20kg做追肥,同时在开花结荚期增施锌、硼等微量元素。

八、综合防治

大豆主要病害以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为主;虫害以小土蚕、蚜虫、食心虫、卷叶螟为主,在整个生育期除加强病虫害防治外,还应注意防鼠害。也可喷施增产灵、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增产增收。

篇9

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株型收敛的多花多荚高产等适宜当地栽植的良种。播前进行种子筛选和晾晒。选种时要选粒大饱满、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采用药剂、根瘤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时,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以防治根腐病。拌种随拌随播,处理后的种子不宜过夜。

二、培育壮苗

足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长健壮,植株积累充分的养分,以供应花荚发育的需要,减少脱落。夏播大豆多为麦收后抢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力争4月25―5月15日播种结束。推广机械条播,利于苗全、苗匀。播深以5 cm为宜,播量45~75 kg/hm2。一般采用宽窄性条播,行距40 cm,株距12~14 cm。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对土壤墒情差、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垫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水补籽。大豆3叶进行中耕灭茬,一般中耕2~3次,锄深度不超过3 cm。大豆3~5叶时要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和杂株,单株留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均、苗壮。留苗密度早熟品种留苗22.5万~27.0万株/hm2;晚熟品种留苗18.0万~19.5万株/hm2。

三、施肥技术

1、基肥的施用方法

通过多年试验,大豆基肥的施用量为磷酸二铵225 kg/hm2、尿素75 kg/hm2、生物钾肥30 kg/hm2,其中钾肥也可施用磷酸钾150 kg/hm2。将施肥总量的2/3破垄夹肥深施;将施肥总量的1/3施于种下5~6 cm处。这种分期分层施用化肥的方法有三大好处:一是克服了因施肥量大而造成的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的现象,提高保苗率50%以上。二是1/3量施于种下5~6 cm处,既不烧种,又能保证前期幼苗对养分的需要;2/3量破垄夹肥深施能保证大豆后期不脱肥,又减少了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三是可以合理地增加化肥用量,延长供肥时间,能更好地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2、追肥的施用方法

大豆苗期及花荚期叶面喷施锌肥、硼肥。大豆花荚期追施尿素75 kg/hm2,在大豆完熟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3、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方法

大豆施微肥最好是在播种时以种衣剂的方法施用,这种方法比较经济。如果在苗期发现缺微量元素时,则应采叶面喷洒(又叫根外追肥)的方法。如缺钼元素时,用0.1%钼酸溶液在大豆开花前喷洒,喷施600~750 kg/hm2。钼肥的施用方法有2种:一是拌种。用钼酸铵20~30 g,先加少量温水,使之充分溶解后,再加水1.0~2.5 kg,制成1%~2%的溶液,用喷雾器喷在50 kg种子上,边喷雾边搅拌,待搅拌均匀、溶液全被种子吸收阴干后即可播种。二是喷洒。在大豆开花期进行喷洒,一般50 kg水加钼酸铵2~25 g,制成溶液,喷施375~450 kg/hm2。锌、锰肥宜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或农家肥时混合施用,锌肥一般用硫酸锌15~30 kg/hm2,锰肥一般用硫酸锰2~4 kg/hm2。硼肥可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用硼砂4.5~7.5 kg/hm2(但不要离种子太近,以防烧苗)。硼肥与锌、锰肥也可在苗期、花荚期作喷施用,喷施浓度为0.1%~0.2%,一般喷施2次效果较好。

四、科学管水

依据大豆生育特点,大豆对旱涝灾害都比较敏感,花荚期旱时要灌水,涝时要及时排水。花荚鼓粒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的时期,对水的需求敏感而强烈,干旱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花荚期保持田间持水量达到80%,鼓粒期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时浇水,可以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在防旱的同时也要注意排涝,尤其是大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积水过久伤根。

五、化控与化除

大豆的生育前期若出现营养过剩,喷施生长调节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状况,可减少花荚脱落。对8―9月盛花期长势过盛的大豆,特别是降雨后,及时用多效唑等控制营养生长,防止落花、落荚。一般使用15%多效唑600 g/hm2对水600~750 kg喷雾。为防止大豆田间杂草,可在播种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375~1 125 mL/hm2对水675 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使用乙草胺根据墒情严格控制药量和用水量。如未喷洒封闭除草剂,也可于杂草出土后进行茎叶处理,于大豆二至四片复叶期、杂草三叶期用10.8%高效盖草能900 mL/hm2或8.8%草威特525 mL/hm2,对水600 kg喷雾防除单子叶杂草。

六、病虫害防治

大豆锈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后用三唑酮675 g/hm2对水1 125 kg喷雾防治。危害大豆的害虫种类很多,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要根据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大豆食心虫于8月中下旬危害,在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用敌敌畏熏杀是防止食心虫的有效措施。花荚期防治豆荚螟、造桥虫、豆天蛾幼虫,在3龄前用4.5%氯氰菊酯375 mL/hm2加辛硫磷600 mL/hm2,对水450 kg进行喷雾。红蜘蛛、蚜虫用1.8%阿维菌素225 mL/hm2加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均匀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

篇10

【关键词】黑龙江;大豆;栽培技术;演变

黑龙江省是大豆生产大省, 我国大豆总生产量的1/ 3 源于这里,而其种植面积仅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 4。近20 年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了 150 多个大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近60 个。优良品种必须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使品种产量潜力充分发挥,因此研究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及其机理将有力地促进大豆产量提高。建国50 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和丰富, 包括大豆施肥技术、 共生固氮和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都比较广泛和深入,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 对大豆需水、需肥规律的研究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 据许多学者研究,形成1g大豆干物质需水580~744 g。从1982 年开始,尹田夫等在人工模拟旱境实验室中,进行了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际干旱锻炼处理,跟踪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系统地分析各生理生化和形态性状胁迫指数与大豆抗旱性的关系;90 年代初,有人分别从水对大豆的生长、根况、植株以及生理和品质面进行了研究;90 年代末, 研究了白浆土条件下大豆喷灌技术,提出土壤含水量较低情况下, 大豆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并依据此规律来确定节水灌溉时期和数量。通过对大豆各生育期需水量的研究,并经过多年的灌水试验和大面积的喷灌示范, 已初步探索出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水预报方法,对垦区大面积推广喷灌下的高油大豆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对大豆固氮作用的研究

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进行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从80 年代起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在随后的短短 20 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果。1950~1955年黑龙江省在克山农业试验场进行了大豆根瘤菌菌种选育和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在生产上小面积试用,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许忠仁等对大豆根瘤着结状况与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早熟品种的单株固氮量和占全株氮素比重均低于晚熟品种;磷钾肥对根瘤着结和固氮能力均表现有益影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肥,由于氮量的不同,根瘤固氮效能反应不一, 低量氮肥促进了根瘤着结, 增加了固氮量,高量氮肥抑制了根瘤的着结, 也影响了固氮能力。通过3年( 1983~1985 年) 多点研究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可增加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N 量、根瘤固氮酶活性以及籽实蛋白质含量;对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动态进行了研究。90 年代以后,对黑龙江省土著大豆根瘤菌数量分布接种菌在土壤中生存定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暗棕壤、黑土中的根瘤菌数量高于白浆土,说明土壤基础肥力与理化状态对固氮起重要作用。研究了微量元素钴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试验用硫酸钴拌种,经测定,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大豆株高、干物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收获后大豆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了根瘤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大豆根瘤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剂拌种根瘤多集中于根上层,施用颗粒菌肥根瘤多集中于根下层;施用颗粒菌肥在大豆生长后期根瘤数量及干重均显出优势,且大豆产量高于液体菌剂拌种处理。

3 重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大豆连作在黑龙江省尤为突出, 从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豆根病发生轻重与茬口关系大,合理轮作的地块发病较轻,重茬发病重。90 年代初,对不同重茬年限大豆土壤取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N、 全P 和全K 的含量变动不大,但速N和速K、微量元素Zn、B的含量降低,速P的变幅不大。而对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连作使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转化。重迎茬可导致土壤和根际环境变劣,土壤中速N、K和微量元素Zn、B、Mo的含量减少,土壤酸度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另外,在大豆种衣剂拌种、重视并改善重茬大豆施肥技术、推行土壤灭菌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连续8 年的深入研究,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的减产明显, 且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加剧。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现在大豆根系分泌物、残茬腐解液的自毒作用已成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的热点。

4 大豆的规范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