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

篇1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人生 ;性格培养;发展;重要性

1 概述

幼儿是人生的开始,是走向成熟迈入社会的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黄金阶段,启蒙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心理,开发着幼儿的智慧,培养着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向着美好的人生迈进。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从幼儿游戏中可以捕捉到许多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并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让其去解决、观察周围的事和物,游戏会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性,并把其吸收的知识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出来。

幼儿启蒙教育期是游戏期,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其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兴趣,使得幼儿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作为启蒙教育在游戏中抓住其年龄特点,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2 游戏与启蒙教育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其本质说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

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启蒙教育动因,内含着启蒙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游戏、提倡幼儿启蒙教学中运用游戏,并把游戏提高到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中。

启蒙教育指导幼儿游戏还是幼儿游戏中创造出启蒙教育, 游戏是启蒙教育的目的还是手段?正因实践需要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某些抽象的理论并不直接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负责,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事实上应当是怎样的作出分析,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

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

3 幼儿的游戏

游戏可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游戏可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需要。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触发了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幼儿去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

游戏有: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现自我的自由活动――本体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育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手段性游戏。

本体性游戏:幼儿按自己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本体是游戏,有潜在的、可能的启蒙教育因素,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外的目的,是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其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它是重过程轻结果,是非功利的、没有外部压力的活动。

手段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学目标组织的游戏,活动本体是启蒙教育活动,有游戏体验和游戏般的乐趣,其本体并非游戏却体现了游戏特征的启蒙教育,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启蒙教育目的和任务,有一定的功利性,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的本体特征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成为教学,手段性游戏本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

4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人学习发展的一个开始点,是决定人未来选择与走向的一个开始,教育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素质、个人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对于幼儿来说无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能力深入事实与社会,处于被爱、被照顾、被关心的时期,也是学习与发展生存能力开始的时期,幼儿启蒙教育应认真、审慎地对待。

寓教于乐作为教学游戏化这一启蒙教育原则时,依据游戏和启蒙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执行时有很大的偏差,同时对探索、学习游戏与启蒙教学之间的关系看法不一;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转化为游戏?启蒙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游戏化?探索有自发和诱导探索,学习有发现式和接受式,游戏有本体性和手段性游戏,启蒙教学有启发式和灌输式等,这些概念交叉关系根据不同的内涵,游戏和启蒙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

游戏与启蒙教学的相通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即幼儿教师利用启发式的启蒙教育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让其发现知识,表现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合、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游戏和启蒙教育结合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启蒙教育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是启蒙教育的先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后启蒙教育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游戏是启蒙教育后继活动,启蒙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启蒙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5 游戏与启蒙教育的结合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就本质来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幼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活动方向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囊括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启蒙教育目的是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游戏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启蒙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果都是幼儿的发展。

从内容来看,游戏自发探索过程中所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动作技能、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同伴协作、交往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出现启蒙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与美育有关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与体育有关体现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与德育有关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与智育有关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等;正是游戏内容与启蒙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启蒙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据游戏特点设计的幼儿启蒙教育教案。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游戏与启蒙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完美结合。

6 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升华

幼儿教育如何实现启蒙教育和游戏的升华,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启蒙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升华,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要启蒙教育化和启蒙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启蒙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提出的,目的是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启蒙教育的服务功能;落实用启蒙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启蒙教育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符合启蒙教育的方向。

启蒙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启蒙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提出的,目的是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强制压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落实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启蒙教育活动,在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和启蒙教育诸多特性能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无意收获,关键在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导致的活动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游戏收获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结果,启蒙教育得到发展在于教师和幼儿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启蒙教育过程也能升华为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与启蒙教育的成功结合。

7 启蒙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和谐开展。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要求其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步,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就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进而提高自己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储备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等待、独立、合作、公平、自治、诚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忧愁的情绪会给孩子带去苦闷和痛苦。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教学游戏化活动要变得有更能吸引幼儿,让他们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的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在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可以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结束语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师把启蒙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中能给孩子带来启发,带来新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的性格有着很好的塑造作用。

幼儿启蒙教育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课题,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启蒙教育也是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起点,是幼儿通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驿站。

参考文献

[1] 《婴幼儿早期教育全书》―――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 2012年8月全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教研》杂志第4期

篇2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58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面对纷繁多样的幼儿启蒙方式和方法,选择何种启蒙方式和如何确保启蒙效果成为广大家长心中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将幼儿科学启蒙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科学启蒙的环境、内容和策略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幼儿科学启蒙与生活的融合。

一、科学启蒙生活环境生活化

在影响人生的多种因素中,环境无疑是一重要因素。幼儿阶段是人生最无知、最懵懂的阶段,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启蒙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注重生活环境的恰当性

在孩子的幼儿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选择和创造干净舒适、纯正美好的教育环境,这对于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我们应当改变自身的生活陋习,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示范,带动孩子的成长。

(二)确保生活环境的多彩性

对幼儿的科学启蒙不能偏爱某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帮助更大,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教师和家长的应该扩大孩子对于生活的接触面,不仅了解生活的美好,还要体验生活的艰辛,对生活产生更广更深刻的印象。

二、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会接触形形的人和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活教育资源,将科学启蒙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翻阅。许多家长盲目地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幼儿启蒙材料,却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库。将生活内容融入教育会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产生更大的帮助。例如,在下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当看到路边的小花的时候,可以给幼儿讲解小花的生长过程;在教孩子认识动物时,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真切地接触到动物,让幼儿将书本中的动物和实际的动物联系起来。

(二)将兴趣点融入日常启蒙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家长和教师应该从生活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幼儿阶段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将生活中孩子的兴趣点事物融入科学启蒙教学中。例如,很多小朋友喜欢看动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播放《蓝猫三千问》《海尔兄弟》等科普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科学启蒙指导策略生活化

幼儿科学启蒙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方式方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将日常生活经验渗透到对于孩子启蒙教育的策略中,使幼儿科学启蒙方法更加生活化。

(一)实现幼儿教育的区别化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征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在孩子的幼儿启蒙教育阶段,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学习,有的孩子在思维方法上更有天赋,而有的孩子的天赋在动手能力上,这时我们对于这两个孩子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分开来培养,对于思维天赋的孩子应该在思维培养上进行拓展,而对于手工天赋的孩子就应该在手工方面进行拓展培养。另外,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解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

(二)注重幼儿教育的过程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过程,学会耐心对待。现代社会往往趋于对最终结果的追求,而慢慢遗忘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耐心地、细心地将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总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所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生活本来就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将这一巨大资源与启蒙教育相融合,达到科学启蒙的目标。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将生活好好地融入启蒙教育中,使启蒙教育的效果更大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推动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雯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启蒙;有效方法

当前我国幼儿启蒙教育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匮乏、幼儿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还存在,使得幼儿启蒙教育显得困难重重。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劲烈。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整个国民科学素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显得意义非凡。

一、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启蒙教育,就是指在人处于幼儿时期时,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幼儿进行启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活动。人在幼儿时期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因素,幼儿在启蒙识字和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一方面,它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启动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在幼儿时期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启蒙教育能使孩子获得自我和主体意识,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接轨。

二、我国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幼儿的教育也有所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幼儿启蒙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经费不足

幼儿启蒙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政府来讲,对学前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到今天为止,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学前教育财政拨款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虽然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边会提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但是倾斜多少是没有保障,因为没有数字在里边去督导政府,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经费投入不足。

2.师资匮乏

在幼儿启蒙教育方面,不仅我国的研发队伍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师资队伍也是数量不足。在我们目前全国现在有超过14万所幼儿园,在教师队伍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素质低下。可见,幼儿启蒙教育这一块,师资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令人堪忧。

3.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一方面,在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创设符合孩子启蒙教育的课程、环境等,孩子的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足,导致幼儿启蒙教育效率低下。

三、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以上幼儿启蒙教育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提升幼儿启蒙教育质量的一些方法

1.加强幼儿启蒙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幼儿启蒙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扶持幼儿启蒙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投入是他们的义务。在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对学前启蒙教育的投入也应增多。应保证学前启蒙教育财政拨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随着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应不断扩大比例。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也应包含这项内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总体上解决幼儿启蒙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2. 提升幼儿师资的整体质量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研发,使其能满足幼儿启蒙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研发队伍的研发能力。其次,加大对幼儿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培养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幼儿教师。对于已经就业的幼儿教师,要不定式地进行再培训。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坚决不能让其上岗,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3.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在教师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4.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幼儿启蒙教育

首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生活化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在课上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在课前我会组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如某物体的形状、大小、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这样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顺利地进行。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幼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地讲、让幼儿枯燥地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上哪一节课我都能做到走近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物体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颜色,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时我就对她的兴趣作了鼓励,下课后幼儿可高兴了,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发挥想象能力。

育人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无法即时看到教育的果实,有待同行们去探索、交流。但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5.树立榜样的作用

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孩子来说都是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所以成人要起到典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遇事要持积极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教育的开始时期,位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给抓住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缓解幼小科学教育脱节现象,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创新优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启蒙教育多是以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地点、时间固定,所传导的文化知识单一,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应用的国学启蒙教育新模式,则接触了上述时空限制问题,其良好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完美的学习体验,是未来国学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国学启蒙教育现状

在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国学启蒙教育作为传承优良文化的重要方式,对提升孩童文化素养和行为素质具有显著作用,得到了广大家长群体的关注。科学发展视域下,国学教育不是跟风教育,对孩子记诵、认字并未有过多要求,其根本价值是塑造一种美好的语感语境,从而使孩子从中获得启示和愉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但是在国学启蒙教育实践中,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功能价值未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部分教师自身国学素养较低,对其内涵认知不清,启蒙教育组织活动缺乏目标性、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情感体验。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校国学启蒙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内容单一、方法落后等问题,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限制了其想象思维发展,使之逐步失却了国学学习兴趣。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基于其普范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为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重新整合丰富多样的素材构成,符合幼儿认知成长规律,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师资建设。正如国内知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述,教师有一碗水才能交给学生一杯水。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作为主导,是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综合素养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新时期,幼儿园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师资战略地位,总结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国学启蒙教育模式的要求,根据教师实际表现,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样化培训教研活动。在此过程中,可邀请专家来园,深度解析国学经典内涵,共享启蒙教育经验,及时更新教师理论知识及思想理念,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培育教师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同时,还需加强对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究,了解智能移动设备特性优势,探讨其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方式,促进业际交流。另外,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必须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完善,认清国学启蒙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式,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掌握尖端教育科技,为学生营设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

(二)丰富课程内容。教材为国学启蒙教育实践提供了材料支持,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教育成效。对于大多数孩童而言,他们尚处于成长发育初期,理解能力有限,对未知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就现阶段而言,国学启蒙教育塑造了一种与现代文化不一样的氛围环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欲望,但是教材设计却偏于落后,常常将经典著作照搬上去,忽视了幼儿认知成长规律,晦涩难懂的文字,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的参与持续性。因此,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应结合国学启蒙教育特点,根据幼儿个性差异及成长规律,开发校本教材,汇入多样化构成要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可充分利用智能移动设备,搜集与国学文化相关的素材,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形象地展示道德价值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叙述的方式,将其中知识传导给学生,并启示他们主动思考,组织协作讨论,使之知识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行为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三)创新教学方法。智能移动设备在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启示和引导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应将国学环境创设与幼儿教学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在课堂上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播放一些影音动画,以动态的人物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在观赏中得到熏陶和锻炼。例如,可以端午节为切入点,讲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由来,提高幼儿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基于此,组织亲子活动,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包粽子,增强其情感体验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智能移动设备在现代化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并日渐成为了家庭必需品。纵观幼儿成长的整个阶段,家长亦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基于智能移动设备良好的即时互动性,应加强家校联结,促进家庭教育参与,并推送一些有意义的国学经典,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智能移动设备,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成长表现,针对性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篇5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 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篇6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对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实际感受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作为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利用美术教学活动,将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融入到绘画、手工、美术欣赏这三大美术教学活动内容中,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能客观上使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学活动 中华文化 启蒙教育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连绵不断,得益于中华子孙对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对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将各类传统美术作品展现给幼儿,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等,幼儿通过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可以了解风俗人情,文化发展历程。幼儿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然教育;影响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的除了周围人赋予他们的文化知识之外,还有自然环境。在很多人眼里,自然环境没有什么可观赏的,它们那么平淡无奇,不值得留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就是天堂,就是一片纯净的乐土。他们喜欢在这片乐土上嬉戏、玩乐,并找寻自己的快乐。同时,自然环境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他们的眼界会从自然环境的学习中开拓,并形成了深切的启蒙教育。幼儿对自然有着莫名的情感,喜欢与自然进行交流,教师不妨合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最为合理的自然教育活动,促使幼儿得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幼儿教育的开展,使得孩子接受到最有效的教育。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然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展自然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许多教师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认为自然环境只是孩子们玩乐的一个场所而已,并不能实质性地对幼儿产生深层次的教育作用,更别说把幼儿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贯穿到自然教育中。但是,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进行着交流与沟通,而且幼儿对于自然的探究兴趣很大,经常会问一句为什么。许多的自然现象不需要大人引导,早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幼儿的脑海中,并切实地促进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实时开展自然教育,以综合性地培养幼儿的多方面素质。同时,幼儿教师必须切实认识到自然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1.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阶段是我们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所具有的认知水平是很低的,但学习起来又是最快的,能够迅速地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他们的认知一方面来源于幼儿园和家庭的知识引导教育,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然教育。幼儿能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产生强烈的反映,并渴求实质性地了解这个陌生环境中的事物,对于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往往比幼儿园所传授的知识更加强烈。同时,经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开展,幼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自然形成切实的交流,并从中发现乐趣,进而有效培育高效的探究心理,便于以后长时间地学习成长。

2.实时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切实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修养,而审美能力也是当前需要着重培养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能接触的美的事物很多,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自然环境。在幼儿眼里,自然环境中的花虫鸟兽、山川草木都是特e美的,而且每一件事物都有它自身的独特之处,幼儿能够从中体会到很多,这样的教育效果远远高于课堂,能够最为直接而切实地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自然教育在幼儿启蒙过程中的开展

1.积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现阶段的幼儿启蒙教育,几乎都是从游戏教学开始的,通过游戏的开展,幼儿不仅能从中找到较多的学习乐趣,提升学习的动力,还能适时给予幼儿表现自身的机会,促使他们获得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空间。而幼儿主要的游戏场所一般是幼儿园,长期地禁锢在校园内,很容易使幼儿失去新鲜感,进而降低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实时地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场所进行游戏活动。一方面能够为幼儿带来新鲜感,提升游戏教育的活力;另一方面,幼儿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和感知,提高启蒙教育的效率。

2.释放幼儿的天性,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

自然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在于能够全面释放幼儿的天性。在实际的自然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幼儿充分的学习时间,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地玩乐和涂鸦,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地释放天性,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幼儿对于自然环境中的很多事物不甚了解,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指导,及时为幼儿解决内心的疑惑,给他们细致地描述一些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提高他们对自然的认知,优化自然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科学的提升。

总而言之,自然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实际的引导作用,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自然教育,引领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同时释放幼儿的天性,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最终全面优化自然教育,推动幼儿接受到最为切实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分享阅读蒙教育研究; 教学质量; 教师与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语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9-001

幼儿园到底该不该主张幼儿识字?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得出结论,幼儿园是可以开展识字活动的。“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就是围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以快速识字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手段,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解决了幼儿识字难、阅读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下面就谈一谈我们在开展汉文化启蒙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具体做法:

一、家长与师幼同步,认识分享阅读的内涵

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内涵是什么,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等,这样使家园达成共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好汉文化。

1.通过多种渠道,达成家园共识

1.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习识字教学的想法。

1.2召开各种形式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分享阅读教学内涵。

1.3了解了家长的需求与想法后,我们又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家长会。

2.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为此,我们通过学习、与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理论认识,正确的认识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价值,充分领会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精髓,拓展教育教学工作。

2.1注意教材的把握。通过学习认识到分享阅读启蒙教育与其他识字教学活动不同,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注意每次授课的内容适宜。通过分享阅读教学,在不断识字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2.2注意教法的多样。分享阅读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领域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落实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我们在苦苦思索,寻找一条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分享阅读”的实验教材。

2.3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学习分享阅读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识字,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所以我们注重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的能力训练,抓住每一个环节,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积极开展教研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园里能够随时把握教师进行教学的情况,了解教师观念动态,另一方面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引领教师把握方向,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使幼小衔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确立教研组人员,定期开展研究

首先我们确定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并定每周四中午开展两次研究活动。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我们采取的是临摹的方式,即临摹课题组给予的教学指南中的教案进行教学。然后尝试书写教案,重点写出每个环节的目的与做法。

2.听取教师教学体会,了解教师困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开展交流会,谈教学体会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认真分析困惑的原因,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

3.加强实践观摩研讨,提高教师水平

3.1日常听课的指导:加强研讨后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听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教师指导与建议,使教师能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小组相互观摩: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并进行评析,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家园共育,学好汉文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幼小衔接工作,一定要家园相互合作,达成共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家长园地与博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不仅要及时将每日学习内容张贴出来反馈给家长,同时将教学的重点、幼儿园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给与家长的指导建议都要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及如何配合教师进行辅导。

2.开展亲子阅读与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分享阅读教学当中来,并能够与幼儿园同步教学,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好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参与方法。同时使家长更加了解了幼儿园课程与工作,促进了家园沟通,也提高了幼儿园的工作质量。

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是为深入贯彻《指南》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幼教工作的新渠道,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园沟通,使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了认识,能够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故事

一、幼儿启蒙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文学

1.幼儿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适宜他们接受能力、审美要求的这一类文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幼儿文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幼儿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启蒙教育意义

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性,除了在品质、思想、情操、道德的教育外,还有美感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也同样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例如:栓栓小朋友说:“我想到月球上盖好多的围墙”,姥姥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可以把我尿湿的裤子晾起来呀”。因为栓栓上小班时经常尿裤子。所以天真的发问,表现出孩子对这种美好图景的倾心和向往。

二、幼儿文学在幼儿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幼儿文学能够让儿童体会到愉悦与正面的情绪

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有一次,我们中班上了一节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我问道:“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心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艾博说:“是甜甜美美、特别高兴的感觉。”乐乐说:“是我想亲亲她的感觉。”听完后,我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2.幼儿文学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方面作用巨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节美术活动时,小石头小朋友的画让我大吃一惊:他的画平时完全不同。我急切地问道:“你能把你的画给我讲一讲吗?”他兴奋地看着我说:“我最喜欢坐在盆子里,让妈妈给我洗澡了。”原来他的妈妈不在奎屯工作,在乌鲁木齐上班,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平时都是奶奶照顾他。所以每当妈妈回来后,都会给他洗澡,他觉得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妈妈一起洗澡了。哦!我明白了,孩子因为在与妈妈一起洗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和妈妈的爱,所以才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如此丰富而美丽的图画。

3.幼儿文学在幼儿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教小孩要从小教起”,“一开始就要教好”,人们在幼儿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幼儿文学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教材。

4.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

幼儿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和其他类型的文W作品一样,蕴涵着情感的美、思想的美、语言的美,在幼儿审美的培养过程中,它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5.幼儿文学对幼儿是非观形成有巨大影响

记得有一次,我给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大家都听得很仔细,过一会开饭了,我给他们盛好饭小朋友高兴地吃起来,正在大家安静吃饭时,李×大声笑着说:“老师,闫×像你讲的大公鸡一样是漏嘴巴。”全班小朋友都看着他笑了起来。我走过去告诉闫×:“小朋友说的对不对呀,我们要从小节约粮食。但是小朋友做错了我们要给他机会改正,不能嘲笑他。”小朋友点点头。

三、幼儿文学的启蒙教学的策略

1.以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深化文学作品阅读

例如,对《拔萝卜》这一故事的讲解,我们就其内容和特色,开展了“拔萝卜表演区”“图书制作”等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相互友爱理解故事。又如,绘本《七色花》我们可以引出“各种颜色”“夏天到了”等活动。再如,在作品《拔萝卜》的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去欣赏、感受故事,在让孩子们去观察、认知、探究、绘画。最后让孩子们感受他们之间的友爱,体验情感。

2.为幼儿提供自由放松的环境

(1)在幼儿园创办书吧,以及各班的图书角都放一些幼儿文学读物。

(2)创办创意区,让孩子自己欣赏交流。

3.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形式并不是死板的。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平行阅读、集体阅读、开放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亲子阅读等方式。

四、幼儿文学启蒙教育中的误区

1.以成人的审美取代幼儿的审美主体地位

这个误区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出现以大人的审美要求为主来要求孩子,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成人为中心来灌输成人的思想。二是教师主观臆断去猜测幼儿的审美取向,并将这种审美方式强加给幼儿。

2.忽视幼儿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是成人从教育感化幼儿的方法,把审美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辅助手段,比较注重幼儿阅读作品中真善这一方面的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幼儿创造美、欣赏美。二是偏重对作品进行科学性分析。

应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里强调:“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由此可见,中外优秀的、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喜爱。

参考文献:

篇10

1.引发自由敲打兴趣,引导有意打击乐器。幼儿天性喜欢敲敲打打,对能发出响声的物品特感兴趣,每次敲响任何一件物品,他们就会发出一阵惊奇而欢快的笑声。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寻找周围的声音,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自己敲击的,让孩子们注意倾听,然后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孩子模仿声音的音色、节奏等,并让孩子们进行声音组合,两人、三人、四人……由少至多人慢慢增多进行合奏。渐渐的幼儿的无意注意得到巩固,有意注意慢慢持续。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乐器,引发其对这些乐器的打击产生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口吻:“我们听听圆舞板是怎样说话的?”以激发幼儿玩弄乐器的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器的活动中,初步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接着我又带幼儿玩听辨游戏,如游戏“听听找找”“听听做做”,让幼儿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帮助幼儿了解乐器的音色等特点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让幼儿在认知感受的基础上学习表达。再如玩大鼓和小铃游戏中,敲小铃时,他们就做小鸟飞、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而听到大鼓时,他们做大象、老虎、熊等笨重、凶猛的动物的动作。孩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更有利于引发幼儿对乐器的兴趣,提高了活动的注意力。

2.选择适宜教材,增强打击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纲要》强调: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我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节奏鲜明的、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愉快地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打击乐演奏,以此来调动、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

3.榜样激励,进一步激发打击兴趣,提高有意注意。“幼儿好胜、好强、好模仿,正确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表扬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注意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当幼儿学会一种节奏、创编出与他人不同的节奏或能与同伴进行合奏时,我就用手势、动作(伸拇指、摸头、亲亲、抱抱……)眼神、微笑对孩子的不同进步及时给以肯定、表扬,并注意树立榜样,让孩子感觉周围有许多学习的良好榜样,同时,也让幼儿相信自己行,是好样的,学习打击乐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在打击乐活动中,请幼儿轮流上台演奏乐器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演奏,由此锻炼幼儿的胆量,也鼓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在轮换角色、参与演奏中,有意注意得到强化与提高。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