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22: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科普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全面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鸣羊嘴社区开设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班,社区科普大学是各级科协组织面向城镇社区居民开设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科普组织,鸣羊嘴社区以科普阵地为平台,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努力做好科普大学教学班的建设工作。
1、班级规模
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入学”的招生方式,开班人数不少于30人。
2、教学周期
每个班每年招生两期(春、秋季两期),每学期12节课、每次课时不少于100分钟。
3、课程要求
每期开班制定课程计划、内容,课程设置应以指导居民科学生活类的医疗健康、安全知识、节能环保、防灾自救等课程为主,适当辅以少量文化艺术类第二课堂课程。
篇2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篇3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各科室及社区居委会主任组成的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2、完善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制度,社区教育指导教师的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制度,经费、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教育活动的准入制度,使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发挥街社区教育优势,挖掘培养和收集优秀教育成果和先进经验
1、我街社区教育以“九校一室(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团校、残疾人素质培训学校、社区人口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2、以街科技园区为依托,开展好居民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的科普教育工作,使受教育居民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由街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发挥志愿者队伍教育优势,体现出本街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
三、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创造学习型组织
1、充分认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型街道和学习型社区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工作
四、调动街道各方面资源,共筑街社区教育平台
1、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街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逐步规范街道、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落实公共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制定规范教学社区工作计划和内容。
五、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1、我街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对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学习,写出几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沦文
篇4
区科技局、科协*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届六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农村经济以及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推进我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同时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做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重点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农村科普方法和手段,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
(三)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落实,抓好科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纲要〉〉落实的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纲要〉〉的贯彻实施中来,努力在社会形成一种重学习、提素质、促和谐的氛围。
三、重点工作
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科技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继续组织实施好“科技特派员”活动。
(1)重点抓好正在由科技特派员实施的“林地食用菌栽培”、“生姜新品种引进种植”、“有机奶生产加工”等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动态,对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做好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2)创新运作方式,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有效性。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农户,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机制,走市场化道路,实行效益共享,风险共担。(3)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业务技能,拓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思路,推进服务上水平,使“科技特派员”活动取得更好实效。
2、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示范
(1)继续抓好集发“农业科技传播站”试点项目建设。按照省科技厅建设要求,加强传播站软硬件环境建设,使之达到先进传播站建设标准;(2)引进推广农、林、菜、畜禽、观赏植物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3)引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加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重点扶持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的TLJ900吨架桥机和运梁车重大装备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落实上级科技奖励政策,组织申报年度科技进步奖和*年度获得专利权的专利权人申请省、市专利局的专利奖励,同时研究制定我区专利申请奖励政策,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抓好“林地食用菌栽培”示范项目推广。依托集发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重点搞好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与廊坊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合作,推进食用菌菌棒生产企业的建设,引进菌棒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考虑引进食用菌烘干深加工设备,解决好食用菌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系列服务,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扶持集发公司和戴河村进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支持和帮助基地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为我区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科协科普工作,促进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1、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建立区《纲要》落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定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省科协“七大”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研究制订*年度落实《纲要》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
2、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是搞好“科普影院进万家”活动,定期往各村发放科普光盘;二是与区文化宫合作,探索建立区科普放映队,定期在农村各村放映科普教育宣传片。三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科普基地、科技示范户的辅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户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行业特别是农口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送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同时,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农村科普大集,宣传科技政策法规,发放科技信息资料和科技书刊,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3、培养科普旅游典型,促进科普旅游工作。以市科协和市旅游局下发的科普旅游实施方案为指导,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主要环节,与区旅游局合作共同选择集发农业观光园等条件较为成熟的景点、宾馆、商店等进行试点,探索科普旅游的新路子。
4、进一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一是在适当位置建设一座长20米的科普画廊;二是维护更新现有社区科普宣传栏,发挥好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三是继续推进农村文明生态示范村科普宣传栏建设。
5、强化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集中精力搞好“科技兴农宣传月”、“城市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宣传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在全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气氛,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保障措施
1、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区科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科技事业大有作为的信心,增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
篇5
1、推动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推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按照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干部驻挂社区要求,加强对基层社区在生产、消防、食品、药品、交通、社会等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研解安全突出问题;结合安全“网格化”工作要求,夯实基础,开展每季社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强化末梢管理,接受上级季度考评,及时总结、部署每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安全形势分析工作会议,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辖区安全形势稳中好转。
2、安全生产监察工作。积极践行安监移动执法工作,熟练掌握安监移动执法系统的业务实操,不断提高适用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的执法监察能力,完成区年度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计划,确保街道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落实。通过开展对珠宝首饰、汽车修配、在建工地、专业市场等生产安全执法检查,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区安监局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安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通过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更好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建立健全区、街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
4、“__”行动。按照《__街道关于开展今冬明春安全隐患“__”行动方案》部署,以信息简报形式,动态跟踪8项整治行动,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照“一岗双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失职追责”的要求,齐抓共管,确保今冬明春安全隐患“__”行动取得实效。
5、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安全生产“三化”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监察执法专业化”、“主体责任制度化”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实施,提练经验做法,固化提高,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对2014、2015年已评审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开展“回头看”督导检查,消除达标企业在评审过程中仍遗留的安全问题,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符合“三化”要求。
6、消防安全工作。按照__区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协调街道消安委会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火灾防控工作,重点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三合一”现象的“三小”场所等区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整治,有效避免消防火灾的发生;同时,强化对城中村、插花地等7支兼职消防队的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辖区各物业义务消防队的组建及技能培训、应急拉动等综合能力的培育工作,不断提升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避免辖区出现消防火灾事故,提高社会全员自救逃生技能和应急处置的综合素质。
7、交通安全工作。按照市、区交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日常巡查工作,配合交警部门排查交通事故隐患黑点路段,适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非法营运、查扣摩的等联合整治等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客运站开展“春运”交通安全督导、校区周边及重点路段、路口的交通秩序疏导等工作,努力提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同时,参照《__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理顺安全管理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职能及运行机制的
通知》(__办函〔2014〕63 号)文件的精神,厘清权责,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移交回__交警大队__中队。 8、药品安全工作。按照区药监部门的工作部署,协助开展药品安全工作,配合加强药品安全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辖区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药品安全创建工作的基础上,配合区药监部门加强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安全用药和消费维权意识;加强协助对涉药单位的日常巡查,提高对社区违法行为的举报和协助查处工作。配合药监部门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主导下的药品市场检查和查处涉药违法行为;配合区药监部门开展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建设工作。
9、食品安全工作。根据区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结合日常监管任务,配合职能部门对辖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开展“文明餐桌”、“安全入厨”、“‘平安市场’创建”等正能量活动。加强协助对辖区食品、餐饮经营单位宣传教育、培训检查,排查上报无证经营食品加工、销售等违法行为。努力提高辖区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10、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联合市监__所等职能部门打击非法违法使用电梯、压力容器、起重设施等特种设备行为;重点责成物管单位与维保单位动态开展维修保养,确保辖区电梯安全运行,加强对企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在用叉车等特种设备操作规操、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杜绝违章作业行为。
11、股份公司发展工作。落实市、区《关于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各股份公司加强财务公开和资产监管,强化“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为股份合作公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2、经济促进工作。协助区经促局、区投资推广局完善项目规划与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机制,致力改善辖区营商环境,提升辖区物业利用率和收益水平,推进更新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以及电子商务等工作,促进珠宝产业聚集发展,为辖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服务。实现产业规划引领项目规划。
篇6
1998年以来,中国科协开展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示范城区的创建活动,对推动县(市、区)科普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的科普工作,中国科协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科协发普字〔2005〕32号)。按照工作部署,中国科协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名额
按照“广泛发动、分层指导、阶段推进”的原则,到201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要达到800个左右,约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30%左右。第三批创建工作计划总名额200个左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依据总体计划安排本地第三批创建名额。
二、创建周期
第三批创建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到2007年8月结束。
三、创建依据
开展创建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科协下发的《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标准》(科协办发普字〔2004〕16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各县、市、区参加创建工作。以农业和农村人口为主的县、市、区参照示范县创建标准执行;农业和农村人口比例较小的县、市、区参照示范城区工作标准执行。同时,各地可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创建工作内容和标准。
四、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服务
1.培训与经验交流。对创建单位科协骨干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活动。中国科协将在科协公务网()上设立《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专栏,搭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交流的平台。各创建单位可通过该网站反馈和交流创建过程中的工作信息。
2.提供科普宣传资料。根据中国科协年度科普宣传重点内容,定期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及创建单位免费提供科普挂图;为开办《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的县电视台免费提供科普声像节目。
3.组织实施科普项目。近期,中国科协将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在有关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以及参与创建单位中组织实施“会会协作”项目(涉农学会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结对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培训项目、《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推广项目等,以此引导和推动各地的科普工作。
4.定期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县(市、区)效果评估和检查监督工作。
五、创建期间重点工作
1.根据本地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组织编制《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方案》,并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当中,纳入党政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推动科普工作制度化。
2.按照上级科协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有关科普活动,实施相关科普项目。要重点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组织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当地的贯彻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教进社区”等重要科普活动;努力争取在县(市、区)电视台开播《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实施“会会协作”项目,积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六、创建申报
为了鼓励更多的县(市、区)参与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将采取“广泛发动,自愿参与,制定标准,总结检查,动态管理”的方式。在申请创建阶段,不分配参加创建单位的名额。
(一)申报条件
创建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建单位应为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
2.当地党政主要领导重视科普工作,能够按照《科普法》的要求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工作。
3.科普工作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特色,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具有明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有专门的科普机构和科普队伍。
(二)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市、区)由当地党委或政府提出创建申请,组织制定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方案,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代表中国科协对创建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后,提出推荐意见,报中国科协备案。
3.中国科协对各地的创建申请进行正式批复。申报截止日期为2005年7月30日。
(三)申报材料和接受申报
1.申报材料应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的审查推荐意见,县(市、区)党委政府的申请创建报告,县(市、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工作方案(编制指南见附件)。
2.接收申报材料的单位是中国科普研究所。
七、要求
篇7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范文1 为了认真贯彻公安部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社区安全保卫工作意见的紧急通知》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精神,做好安全工作生产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一方平安,维护社区稳定,社区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特制定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认真学习和贯彻安全生产的一系列责任制,在依法行政、后勤监督、等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精神。对安全生产要有高度的认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不能在发生事故后才去找原因,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落实、完善安全制度。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成立以社区书记、主任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社区安全员及辖区单位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略)
三、加强日常检查、增强责任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大部份的事故不是突发的,他们事先一般会出现征兆,这些征兆是可以发现的,我们将会加强日常的检查,对有隐患的店面,单位给予整改,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基础上,不断增强责任感,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利用辖区宣传栏板出宣传板报,悬挂红布条,张贴安全生产画册。
2、发放安全生产材料,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图片展览及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活动,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
3、召集辖区中小学生、楼梯长、店面负责人、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碟片。
4、要求辖区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5、组织楼梯长,店面负责人,举办一场安全讲座及安全会议。
6、每月坚持对辖区所有店面进行安全大检查。
7、做好安全生产月及“11、9”消防日的宣传工作。
四、做好公众集聚场所安全的整治工作,对社区厂房、公寓、店面、出租房、坚决给予制止并责令限期整改。
五、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会议精神,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及存在的缺点与问题,布置本月的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条有理,坚持每月出板报,张贴宣传图片,发放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材料,让居民随时都能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六、社区将全力支持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认真组织、配合领导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使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并体现到社区的方方面面,保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范文2
20__年,我们_社区在区政府、综治办、司法局的领导下,在海兰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我社区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20__年度开展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将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措施到位,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将安全工作深入到辖区各个楼区,一抓到底。与辖区单位签订责任状,完善制度,做到月访,每个节日之前,查隐患、做到以防为主、重点治理的原则。如:电线老化,安全用电,门市房的用火用电地段进行加大检查力度,以强化安全工作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基础性工作和日常安全监管。加强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要提高监管效率;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督查。
三、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公民的自救能力,预防事故或减少火灾发生。继续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横幅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减低意外风险。
5月12日,是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为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社区于5月12日开始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截止到13日,社区共出板报8期,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动员鼓励社区成员参与防灾减灾和工作,着力提高社区防范抵御各类灾害的整体能力。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师生的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增强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社区与辖区单位第二小学在5月7日—13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社区组织师生参加应急救助演练,包括逃生演练、防震演练,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护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月15日在中央街华富门前参加由区政法委组织的“共建平安黑河、平安爱辉、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大型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单千余份,社区还以出版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标语是“全党动手全民参与、全力创建平安爱辉”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四、深入广泛宣传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如:二小在清明节前夕,我们下委进行走访、检查,宣传不在街头烧纸,宣传文明祭扫,革除陋习。每半年检查二次,抽查四次,开安全会议4次。通过以上活动使辖区单位正确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鹿源春社区按照市政府应急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__周年宣传活动方案》的部署的要求,积极开展社区的宣传活动。
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社区安全骨干为成员的应对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处置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知识和安全知识,为建设“平安爱辉”、“和谐爱辉”发挥社区的积极作用。
社区利用宣传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作条幅悬挂于社区门前;10月22日,聘请海兰街道办事处主管安全的领导孙志宏主任和司法所韩江为居民讲授公共安全知识和防灾自救常识,增强居民群众维护公共安全和危机防范意识,努力在全社区营造防灾减灾的良好舆论氛围。
为了开展好安全活动,突出宣传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投身到安全生产活动中来,培育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文化意识,让安全意识深入到辖区的每个居民之中和每个家庭当中,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的安全意识。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范文3 为了全面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巩固XX-20xx年度绿色社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和建设水平,根据云南省省级"绿色社区"及**市市级"绿色社区"的考评标准要求,结合东门社区实际,在县委政府、环保局、建设局,卫生局的统一安排下,结合东门社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绿色社区"创建年度工作计划。
一、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结合"三项"整治,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营造整洁优美生活环境。
二、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管理方面
1、创建领导机构,社区分管领导抓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并有专人具体负责。
2、建有完整的环保档案、资料。
3、编写具体的绿色社区创建及发展计划和创建工作总结。
4、成立一支环卫工人队伍,能经常性地开展环卫工作,并在社区内设置环境监督员。
5、制订绿色社区公民行为规范,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
6、落实绿色社区环保活动的经费。
(二)、环境建设方面
1、尽可能杜绝噪声扰民现象,力争经治理使社区内固定噪声源达到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在小区内设置
禁鸣标志,车辆进入小区禁止鸣号。
2、争取社区内的餐饮业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油烟净化器和污水隔油池建造率100%。
3、新建小区绿地面积达35%以上,改建、扩建小区绿地面积达25%以上,无侵占绿地现象。
4、社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安全收集并处置废日关灯管等危险废品;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5、设立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产所及器械设施。
6、力争社区污染源达标排放,居民对绿色社区满意率达到70%以上。
(三)环境宣传方面
1、设立环境宣传橱窗、宣传栏、警示牌、管理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摆放环境报刊和环境书籍。
2、社区每年开展3次环保科普知识培训讲座。
3、社区居民对保护七彩云南和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四)环境行为方面
1、能组织调解环境污染矛盾纠纷。
2、积极推广居民使用新型节水、节电、节能技术以及绿色无氟冰箱等绿色产品。
3、提倡居民使用购物袋、无磷洗衣粉、拒绝白色污染和一次性餐具,倡导绿色消费生活。
4、引导居民关心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爱护社区内的绿地、树木和绿化设施。
5、培养居民不放养家禽、()不乱倒乱扔垃圾等环保行为习惯。
三、创建"绿色环保社区"活动具体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阶段:5月31日前完成。成立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20日前完成。组织实施工作计划,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县七彩办(县环保局法规宣传科办公室),统一研究解决,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三)自查申请阶段:10月20日前完成。社区自查合格后,向县七彩办(县环保局法规宣传科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
篇8
一、主要工作做法:
1、真抓实蹲,深入调研。驻社区工作开始以来各工作组吃住在社区,深入了解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工作组通过走村串户、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了认真听取广大村民对合村并建工作的看法和意见,为下一步科学的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百局帮百区工作开展以来,市、区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采取现场参观、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各工作组所在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到社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发挥各部门的不同优势,最大限度地支持社区建设。城区工作团制定“十个坚持”工作制度和“六个一”工作计划,并在各工作组上墙,严格按照计划和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现场会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各工作组把社区建设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帮助社区协调规划、计划审批等各项事宜,力争多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目前城区工作团所驻7各社区已有4个开工建设,预计下半年能够全部开工。
3、发展集体经济,确保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城区工作团所驻7个社区有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共同的特点。于赵社区自建车间50000平方米,每年租赁厂房收入200多万元;新华街道新园社区建设农贸市场1处,拥有民营企业40多家,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几百万元;其他几个社区也根据自身优势,开展多种新式的经营,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规模。各社区建设的先期投入完全有集体负担,大大加快了社区建设的步伐。
5、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社区建设。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各工作组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社区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经济、联系外出打工等,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为社区建设搞好服务。
6、高标准,低能耗是社区建设长远目标。各社区在规划设计中都以低碳环保为主题,全部使用LED太阳能路灯照明,墙体全部按照最新建设要求使用节能环保材料,供暖大都使用地源热泵,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社区皆有医疗中心、购物中心、图书室、娱乐中心、托儿所、小学等基本设施,最大限度地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篇9
一、从方案、章程和理事会入手,打牢试点工作的基础
一是高起点制定试点方案。加强调研,学习借鉴山西省科技馆、惠州市科技馆等工作经验,邀请部分专家、领导,召开数轮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印发《临沂市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的原则、目标、步骤、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界定。
二是高标准拟定章程。章程是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是理事会和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一是依法制章,严格依照法规和政策制定章程。二是与现有管理运行模式紧密结合,理顺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三是坚持强化公共服务属性,突出科技馆科普教育主阵地的功能作用。四是规范科技馆资产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终止、剩余资产处理、章程修改等,为社会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市科协审核,后报市编办核准, 完成了《临沂市科技馆章程》的制定。
三是高质量组建理事会。理事会作为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责任重大。临沂市科技馆紧密结合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理事的代表性,合理确定理事会规模,确保理事构成的合规性、科学性、代表性。第一届理事会最终确定由15名成员组成,其中7名是来自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分管领导,2名是来自科普志愿者协会和中医药协会的社会代表。
二、坚持边试点边规范,切实发挥新机制的作用
一是注重规范理事会、管理层职责。理事长由市科协分管领导担任,理事会负责重大问题决策、面上指导协调、政策解释咨询等宏观工作,同时负责对科技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层对内负责拟订和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开展馆内日常管理;对外负责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科技馆事业发展。通过对理事会、管理层职责的明确和规范,临沂市科技馆由“关门决策”变为“广开言路”,由自我监督变为公众监督,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为政府、科技馆、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了新模式。
二是注重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管控办法,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保工作预案、观众量管控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了运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通过不断创新展览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科普实践和各项培训活动,形成了以展教工作为中心、以市场营销为重点、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以后勤物业管理为保障的高效有序内部管理体系。
三是注重发挥理事单位和成员的作用。 临沂市科技馆的发展离不开各理事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参与治理的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科技馆发展出力献策。市编委将市科技馆调整为副县级,编制由12名增加到39名,加大了机构编制保障力度。市财政局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为科技馆的运营提供经费保障,助力科技场馆建设。市科技局从项目扶持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多举措支持科技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市人社局在职称评定方面进行政策倾斜。社会理事多方面反馈公众诉求,为科技馆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三、紧扣试点单位展教职责,社会公益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是手段,提升科技馆展教功能是目的。临沂市科技馆发展活力在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中得到激发,布展更加科学,展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建筑面积已达2.7万平方米,跨入了全国大型科技馆行列,社会各界给予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一)科普公益活动深入人心。发挥部门理事作用,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组织开展了万名沂蒙学子“科普之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科技馆体验,“大手拉小手、科学家进校园”,“红进社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民生科普活动,每年参加科技活动的青少年达100多万人次,公益科技文化服务的目标方向更加清晰,内容方式更加丰富,“科普惠民”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二)科技场馆“遍地花开”。市科协牢牢把握《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贯彻落实的机遇,总结市科技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整合工业、农业、国土资源、生态环保、气象、地震等行业现有设施资源,建设具有行业、资源特色的科技场馆,推动全市科技场馆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有县区科技馆5个,系统行业建设的专题科普馆17个,社区科技馆9个,校园科技馆54个,有力推动了革命老区科技场馆集群式发展。
篇10
一、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发展规划工作
从年初开始,我局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3月下旬召开“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把*-*年*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填报工作的部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动员力量,抓好任务落实。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区科技局相关人员的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考核材料的呈报工作。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00多页的科技工作说明说(证)明材料。考核申报材料已送达省科学技术厅。
做好迎接实地考查的准备工作,在8月17日接受了省科技进步工作考核组到我区实地考核科技工作。此项工作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到生产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区政协委员座谈,总结汇总意见,组织制定科教兴区战略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技术、观光农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和提高。根据省市领导到*调研的讲话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对规划草稿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点体现如何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港口优势,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技自主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实力。
二、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优化科技投入机制
今年区财政拨款1314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经费。我局认真开展*年度科技项目立项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了18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切实抓好项目的甄选工作,区科技局多次派人专门走访申报单位,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论证、评审。在项目的评审上做到精挑细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突出产业科技及科技创新,以科创中心、医药化工、农业生态及社会发展为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对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科技项目。科技突出本区科技工作特色,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用”。
9月份下达了今年第一批13个项目,共计科技三项经费891.5万元,其中无偿资助411.5万元,贷款贴息480万元。第二批计划项目将以支柱和新兴产业为主,拟在12月中旬前完成。
在去年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我局继续追讨逾期未回收的科技三项费用。经过积极追讨,今年共回收科技三项费用11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目前正由法院督促债务人还款。
三、推进海投科技创业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年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无偿资助400万元给予扶持。目前1#、2#厂房6月份已投入使用。3#、4#厂房已全面封顶。5#、6#厂房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12月投入使用。
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并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在我局的牵头下,目前已有凯弗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另有两家签订入驻协议,共完成厂房租赁面积约21587㎡,预计年产值达6.15亿元人民币。至此,海投科技创业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完成第一期招商目标。
结合厦门市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我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新阳公司认真研究和提出海投科创中心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科创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科创中心的管理。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型企业进驻科创中心,将拟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评定批准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区级5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区成立了*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发挥专家在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活动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作用,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在我区科技局的协助下,经专家评审,我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另外两家单位联合研制的SARS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高品质健康住宅浪琴湾工程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走访我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了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为加强我区制药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内技术力量的互利共享,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组织召开了“*区制药企业科技交流研讨会”。制药企业共有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都感谢我们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研讨获得很多同行的相关经验,效果较好。
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工作,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我局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各有关单位,今年共下达了*年度青少年科普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共计万余元支持7所中、小学的项目。我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区中小学生信息竞赛、*区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组织学校参加*年厦门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系列竞赛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培训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家庭网上行”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50多幅,共分发了120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前来科技咨询600多人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在东屿村开展了以农业、科技、卫生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赠送科普书籍1000多份,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200多人,并组织区疾控中心医生为社区居民作肿瘤防治知识的讲座及卫生下乡便民义诊,共有300多人参加讲座及义诊,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9.17科普日期间,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公众相对集中的地方散发“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科普资料2000多册。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向全区发放“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材料5000份。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0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00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科技部门的整体形象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制定了*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通“*区科技信息网”,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使*科技网成为*区对外的一个窗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八、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为高标准完成我区战时经济动员物资保障任务,保障战时各项科技装备、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由区科技局牵头组建*区建信息通信保障大队(包括电子通讯技术保障队及计算机网络保障队),我们积极组建了由三家通讯公司20人参加的通讯技术保障队和55位电脑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保障队,做好区科技动员办公室工作。
配合司法司法局做好“四五”依法、普法科普工作,配合计生局做好科技计生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双高普九”科技教育工作。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科技专项带动作用,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新的产业群体。在继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植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拟引进一家生物与新医药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依托,科技开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切实增强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业环境
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安排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产学研发展。加快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
抓紧落实建设*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鼓励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孵化、科技信息、科技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行政职能委托给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营造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创业基地。
制定、落实科技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我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奖励科技人才,制定区级科技贡献奖励方法,考虑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才。逐步制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三、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拓展科技融资渠道,做好科技项目的招商工作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体制。一是抓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择优立项,有效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科技制度,完善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围绕“制高点”和“增长点”,实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福建省、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组织和科技项目开通资金渠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三项经费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项目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科创中心;促进孵化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培育具有自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培育配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产业。
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和省级项目对接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在我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走访我区电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开展合作。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
充分发挥“*区科技信息网”的服务平台作用。已经建成的区科技信息网是是我区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它向全社会提供全天候、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区科技网络这一宣传平台,将科技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