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培训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存在问题
目前兴城市农民科技培训主要存在投入不足,需求旺盛,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效果难以评价等问题。但是兴城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民在全市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农村耕地面积较大,农民大多数仍以农耕收入为主要生活保障,所以加强兴城市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农民的科技培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训模式。兴城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众多,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也不均衡,要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的相关内容,要避免培训模式过于单一,培训形式过于笼统。基于兴城市的基本情况分析,剩余劳动力要大量转移,可选择阳光工程科技培训模式与技术学校科技培训模式,例如海滨乡、大寨乡等;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的乡镇,且农民收入也较高的乡镇,例如南大乡、沙后所乡等,可选择职业学校科学技术培训模式;对于技术文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比较低的乡镇,可以选择培训卷培训模式,例如旧门乡、三道沟乡等;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多的乡镇,如高家岭乡,可以选择用工企业为主的培训模式。
提高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效果重点要掌握农民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农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来选定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的时间要根据农民生产活动的律来制定;培训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科技知识。
2 发展对策
2.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证培训经费支持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经费的持续投入来保障其发展。政府作为社会服务的主体,理所当然应该是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主体,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并且保证经费连年稳定增长。当然,培训的投入可以鼓励社会多元化,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等都可以作为投入主体,有针对性的鼓励和发展社会力量来进行农民科学技术培训经费的投入,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投资机制。
2.2 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科技培训效果
科技素质提升和农民科技培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素质提升,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所以,应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其按照良性的轨道交替式发展和互相促进。目前,由于我国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严重缺乏农村实用性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因此,培养“懂科学、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了重中之重。要多形式、多方位、多内容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生产工作,示范推广应用优良的作物品种和配套管理技术。通过远程及其他教育手段,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技术、信息和指导、咨询服务,从而提高兴城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科学技术水平。
2.3 建立健全制度规章,保障培训有序进行
加强制度建设,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监督部门,逐步加强规范农民科技培训的操作程序,在选择培训的专业农户、认定培训的机构、选聘培训的教师、资金的管理、监督检查管理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保障机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社会公布培训的内容、方式、对象等各种情况,建立信息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接受全社会监督。
篇2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初期实践
1. 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培训组织
为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崇明县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研室、发改委、财政局、人保局、农委主要负责人任组员,总体负责计划的制订、措施的落实,统筹出台相关政策,指导督促培训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实施工作的技术支持部门和学员组织部门,协助县农委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工作。根据产业布局和农民实际需求,崇明县于2013年度,开设了蔬菜、果树2个班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人。
2. 成立专家组,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县政府协调会议精神,崇明县就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技能证书、从业类别、生产规模、年收入等进行摸底调研,建立培训信息档案,制订详细的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最终锁定120名50周岁以下,达到规定的经营规模和产值标准且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协调组织和指导能力的农业从业人员作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从培训师资库中择优选聘20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导师并组成专家团对学员实施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培训。专家组的组建兼顾专业平衡,量化培训工作指标,由农民、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实行三方考核。
根据培训项目15天120学时的要求,制订培训计划。设置公共课、专业课和专家指导服务三个培养阶段,并以122的比例安排培训课时与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基地观摩考察、技能比武相结合的形式,分专业进行培训。2013年,崇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对象为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公共课以政策性课程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由县农广校统一组织实施,课程内容涉及农业品牌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实例等。专业课由行业分头组织实施,以关键技术、标准化操作、扶持政策等为主要内容。在培训内容和具体方法上,结合学员所种植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再进行小组细分,差异化施教。专家指导在各行业细分小组的基础上实施,由县农广校负责督查监管。以企业管理、产品包装、市场拓展、成本核算等为重点。由一名专业教学管理员和一名技术专家配合负责10~20名学员,开展面对面、小组型现场指导服务,剖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训考核综合运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生产经营水平考察等手段。培训证书明确记载培训内容、学时数、考试考核结果和培训机构等,作为将来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
3. 加强过程管理,丰富培训模式
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实施。培训班配备1名班主任、3名辅导员,按班次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培训计划、学员台账(出缺席情况)、考试考核资料等。公共课以会议纪要方式记录学员学习情况及反馈意见。学员手册中详细记录教学计划、教材教案、教师信息、学员分组和课件大纲等。专业课采用学员管理手册记录培训内容、课时、出勤、培训效果、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等内容。专家指导采用记录台账,记载指导时间、地点、内容、意见以及通过专家指导后,学员在生产、管理或营销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等。
丰富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效果。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专家服务团+县技术员+示范基地(示范社)”模式。由上海市农科院、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蹲点示范基地(社)指导。二是“以社带户,以户带户”模式。通过成熟职业农民的影响力,发挥他们的技术引领作用,如葡萄合作专业联社王相林已成为林果田间学校主讲老师。三是“科技下乡+入户指导”模式。农技部门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根据生产技术难点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读本,在关键农时组织科技下乡、入户指导。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职业农民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人走村空”现象愈演愈烈。更为严重的是大量新生代青年劳动力“脱农”。经调研,崇明县农业从业人员仅30317人,其中55周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5.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2.76%。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2.3%,其中经营型实用人才占40.1%;生产型实用人才占23.8%。职业农民可选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2. 职业农民培训层次不够丰富,培训能力不足
通过多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崇明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训模式上也有所创新,但现有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缺乏统筹协调,项目分散,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和综合培训规模不够,特别是高层次创业培训缺乏。此外,对培训对象的需求把握不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陈旧以及优秀师资匮乏、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基地缺乏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培训质量和效果上也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估及跟踪服务。
3. 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不明确,学员积极性不高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教育及后备农民培养,不少国家通过明确的法规、政策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如英国,明确规定农场经营合格证书是申请农业开发、设备安装补助(5600英镑)的唯一凭证,极大地鼓舞了农民学农务农的积极性。而崇明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十分明确,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对策
1. 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提高培训水平
首先,将农业职业教育由专门机构延伸到义务教育的各阶段,以加深青少年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激发其务农兴趣,扩大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基础。其次,整合农技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效率。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应以“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为平台,以提升农民综合生产技能为核心,整合协调各类培训资源,形成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教育载体上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的作用,教育手段上则要突出示范性教育的引领功能。培训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如“就地就近”下乡进村、进场、进社办班,“农学结合”分段培训等。
2. 规范资格认证,推行准入制度, 提升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必须明确条件、标准、程序以及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等,要重点考虑是否以农业为职业,是否具有一定规模,收入是否主要来自于农业等等。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应结合三个方面逐步实施。一是与农业技术培训相结合。把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作为基础条件,提升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二是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在政策上明确取得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享有土地流转优先权,为合格的职业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三是与农产品补贴政策结合起来,提升农民获得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3. 构建政策框架,加大对职业农民的扶持
将现有或即将出台的扶持政策向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一是在土地流转、基础投入、金融信贷、税费减免、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三是优先开展科技入户、科技培训和挂钩结对,农业科技项目、农业科技成果优先在新型职业农民中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四是给予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优先派遣。五是优先参加政府主导的市场推介活动。当然,在政策立法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同时还应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篇3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在2010年,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新生代农民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比例的61.6%,在2.3亿的农民工总量中,占据了近50%,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处理,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外,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而言,直接关系其长远发展。据国际银行的相关数据,一个国家劳动人员受教育年限每上升1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将提高9%,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能够全面提升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进而减轻就业压力、提升收入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其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明显提升,利润也会随之增加,整个产业结构因而会得到调整,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达到社会公平。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际上是近些年来,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开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福利项目。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讯息频频得到报到,不过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只是叫好但不叫座。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担心会上当、怕没有效果等;对于市场而言,培训机构很难准确账务,培训教材及内容过时,严重诋毁了农民工培训的声誉度;即使培训是无偿的,如果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在农民工看来,这就是浪费他们赚钱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好的消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1、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培训实质上应是优惠利民项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实施。现实情况是,部分地区对于宣传不重视,信息传播力度不足,农民工实质性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工不能真正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
1.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近几年“民工荒”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识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应该说,大部分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还是有强烈需求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计划推出。虽然许多劳务培训项目是免费的,但总体上却是需求不旺。许多农民职业培训班生源严重不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包括主观动力不足和客观的机制欠缺等,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均衡。
2、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原因
2.1、培训信息不均衡,培训环境不够浓烈
如今,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不过能让人们所信赖和认可的机构却比较少,多数农民工确实想学习技术,不过培训信息闭塞,缺少有效的指导,从而求学无门或是被他人所蒙骗。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原因是相应的培训部门宣传方式不够合理,未能和农民工及企业进行全面沟通。有的培训机构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很好宣传,但是多数农民工无法或不会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培训部门宣传的信息无法被得到。
2.2、培训主体不够清楚,培训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因为经费上的短缺,很多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师资团队不能落实到位。尤其两个关键性的培训主体,一个是职业院校;另一个是职业培训部门,都是独立进行运作的,整体优越性得不到体现。除了经费问题,对培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就是资源浪费现象。要保证良好的农民工培训工作,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3.1、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构建基础保障制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最根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改革制度,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框架,再加上其他教育、户籍、住房等制度的约束,严重影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以,构建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制度,成为目前农民工制度的关键创新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现代化的农民教育模式,这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有权利诉求,有社会、经济、生存,以及发展的权利,对于发展权利,现代化的培训和综合发展是其主要部分。
3.2、对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要做到全面改进
在政策法规层面,应当完善农民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目前,关于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各个部门还没有主动自觉提供教育机会。例如,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有责任对一线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很多企业只用人不育人,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强制和规范,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范。现阶段,可以考虑制定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指导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
3.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构建“立体式”的培训体制
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范围,保证农民工教育终身制的模式,离不开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持,以确保相应保障体制的建立实施。由政府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经费或是基金项目,在物质方面,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教育培训,另外,鼓励各行各业共同出资,扩大培训资源,丰富社会资源,针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培训,基于最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同时,不能担负培训费用的农民工,政府有必要对其承担免费教育的职责。以构建起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立体式”培训体制。
参考文献:
[1]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3]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72-75
篇4
按照《关于20__年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会议决定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的通知》(县委督查通知第8期)通知要求,现就我县20__年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__年,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26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总收入7.66亿元,纯收入3.68亿元。20__年春节前后,全县返乡农民工41360人,其中回乡过春节或因事返乡26080人,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返乡15280人占返乡总数的37%;失业返乡农民工中自珠三角地区返乡4988人,自长三角地区返乡4940人,其它地区返乡5352人。截止20__年3月20日,全县返乡农民工中已转移就业32745人(有序转移4972人,能人带动转移27773人),其中失业返乡农民工转移10887人,占失业返乡农民工的66%。目前,返乡农民工中有8615人尚未转移,培训转移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二、主要做法
针对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县农村人办资源开发办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工作意见》(鲁办法〔20__〕13号)等农民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全办人员为农民工服务意识,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三是从20__年12月起县人力办和乡工作站实行返乡农民工监测“十日一报”制,加强农民工回流监控预报;四是于20__年12月中旬选派骨干人员通过跨区域劳务合作与洽谈,对广东省东莞市龙华胜鞋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正大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好孩子集团、浙江省义乌市大和针织有限公司等15家用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签订劳务订单,收集了3000个就业岗位并在__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公布信息,到目前已收集到10000个省内外就业岗位;五是从20__年1月起,在全县12个乡镇进行宣传培训,发放“春节慰问信”、“务工服务卡”和“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31600份,接受咨询24000人次;六是在春节前及时召开返乡农民工代表慰问座谈会,邀请十余家部门领导和两家培训学校负责人与农民工代表面对面的座谈、交流,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意愿,为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七是在县内积极开设了十字绣技术、钢筋工、电焊工、电子电工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务工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截止3月20日,已培训5968人,经培训转移5512人;八是举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欢送仪式”劳务宣传活动,增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信心;九是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车票并派专人护送到厂,同时采取发放路费补助的方式,鼓励能人带动返乡务工农民转移就业。
三、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
篇5
(云南农业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在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应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了解、分析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结果与分析,从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性;改进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问题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5)04-0054-04
在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备受关注。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并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1]。农村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农村劳动力、贴近三农的教育,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2013年云南省总人口为4686?6万人,乡村人口为3705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181万人, 占乡村人口的58?87%[2]。乡村从业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转移[3]。当前,云南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农业现代化加快的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亟待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弄清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4]。鉴于此,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云南农村职业教育进行调究,以提出加快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建立云南农村职业教育情况样本,深入了解和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一)被试
1?云南农村职业教育调查问卷被试
农村职业学校校长是基层职业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和执行者,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013年对云南省15个州(市)66个县(区) 的78所农村职业学校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
2?农村职业教育访谈被试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难于量化的定性问题,设计制作访谈提纲,对云南省昆明、文山、楚雄、大理等四个州(市)的23名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二)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1?调查问卷
针对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设计自编问卷,包含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问题,并经专家修订完成调查问卷的编制。
2?访谈提纲
设计访谈提纲,结合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形式,对农民、农村干部、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分别进行调查。
3?数据收集与处理
研究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封闭式问卷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开放式问卷及访谈内容采用文本办公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目前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民接受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云南大多数地区的农民并不愿意送子女到农村职业学校学习,即使到农村职业学校学习,往往也选择非农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很低。问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的平均比例为88?1%,但是毕业生务农的比例仅为9?4%。由于受学生就业倾向的影响,云南农村职业学校所开设的涉农专业比例较低,仅为23?6%。与此同时,访谈了解到,由于当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往往认为种地不需要什么技术,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还反映,许多农村地区组织农民参加农技培训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还需要给农民发放误工费,方能组织农民前来参加。可见,云南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民接受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
调查发现,云南全省为农民提供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针对性不强。云南除了农村职业学校为农民和农村学生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外,还有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为农民提供着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均较为单一,内容主要是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较少涉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也很少涉及农民生活方面的所需知识,如医疗保健、烹饪等。然而,调查中却发现,有很多农民有学习这些知识的意愿和需求。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在形式上仍以传统的室内听课为主,辅以少量的现场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参加过培训的农民认为,室内知识传授往往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实用性不足,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帮助不大。他们更喜欢实用性较强的现场实践培训,尤其是一对一的在生产实践现场中的辅导,这样可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术。
然而,这样的职业教育形式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同时需要更多的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如在昆明市某县的访谈调查中发现,相关部门由于缺乏某些领域的专家,无法为当地农民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而仅能提供培训的内容和领域又不是当地农民迫切需要的。这足以说明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亟待改进。
(三)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亟需提高
目前云南农村职业教育亟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改进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5],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云南78所农村职业学校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缺乏双师型、专家型教师,而且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48岁,对年轻教师需求量较大。由于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致使农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缺乏各个领域的专家,所提供的培训往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这是云南农村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云南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78所学校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学都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基础建设薄弱,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访谈还反映,各级政府部门由于培训经费问题,一般把培训地点安排在县城,即使少量安排到乡村,培训也因经费限制普遍质量不高。
(五)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云南农村职业教育涉及高校、科研和农技推广等多个部门,包含研发、培训、推广等多个环节,虽然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但调查发现,涉及的单位部门虽多但相互配合较少。目前国家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和单位都在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蚕桑局、妇联和烟草公司等都为农民提供着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但是这些部门、单位、企业和学校均按照各自的计划来安排培训,往往“单打独斗”,互相配合较少[6]。可见,目前云南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三、加快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多种获取农村职业教育信息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民了解农村职业教育的真正作用,以及给他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帮助。在提高农民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获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选择度和自主性。这有益于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二)改进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深入了解目前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需求,及时调整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式也应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现场实践、一对一辅导的比例,采取农民更能接受的教育形式,让他们能通过接受职业教育真正获得有利于生活和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
首先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聘请双师型、专家型的教师,或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合作,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更好地获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他们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增加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
首先,应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规和政策。尽快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标准经费,建立地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等。第二,应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经费需求。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职业教育能深入到农村基层地区,为更广大的农民提供切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7]。第三,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农村职业教育。企业应在资金、实训平台上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教育培训活动应为企业的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人力资源。第四,应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及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
(五)完善云南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的相互配合,设立相应的机构,统筹规划和管理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并按照全省规划统筹发展云南的农村职业教育,将多个部门、单位、企业和学校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系统性的农村职业教育,使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8],逐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云南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
[
参考文献]
[1].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2014-06-23] http: //www.centv?cn/my/folder3995/folder4001/2014/06/2014-06-2381678html.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胡晓勤.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5]欧颖,杨锐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通讯,2011(7)67-70.
[6]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6
一、搞好技术培训指导
(一)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共召开大春技术培训会5次,培训村、组干部和农户3580人次,到各村组开现场培训会5次,广播讲座3次,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个,3550份。
(二)搞好技术指导。在各农时关键时期,农技人员都深入村、组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了搞好抛秧、旱育秧推广,农技人员到现场不下10次,特别是育秧阶段,手机成了“农技110”,农户有呼就到,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村已成片推广抛秧、旱育秧2100余亩,在全镇已成燎原之势,全镇共推广旱育秧、抛秧12500亩。
共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指导665次,通过门市接受技术咨询服务1510人次。
二、搞好试验、示范
做好示范。农技站共搞四个示范片。1、村抛秧示范片1500亩;2、村优质果树示范片1000亩;3、村三组优质稻示范片100亩;4、临江村8、9、10、11组薄壳核桃示范片500亩;农技站为示范片提供技术资料1500份,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通过努力,示范片的示范效应大大增强,起到了以点带面,树立样板的作用。
三、搞好常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示范,全镇优质稻推广达到13400亩,推广率达100%以上,水稻施用多效唑1850亩,达100%,一代螟虫防治达95%以上,地膜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地膜面积由全镇3000亩扩大到了6175亩,连续免耕达13000亩。优质油桃、薄壳核桃标准化技术推广达1000亩。
四、认真抓好以节本增效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技术推广,引导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坚持节本增效原则:全镇在大田作物上,大力宣传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证稳定高产的情况下,尽量让农民节约劳动力,节约资金投入,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全镇大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和抛秧12000亩。
(二)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大胆搞好结构调整。由于近年水源紧张,农技人员大胆向农户推荐走旱路,大力推广高产玉米3000亩;其他多经作物如:地膜西瓜、地膜花生、地膜蔬菜等3600亩,推广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3000亩,使农民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种植方式迈出可喜的步伐。
(三)组织好农民工培训工作。镇上成立了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全镇共进行引导培训520人,转移输出2972人次。
(四)做好沼气安全生产和维护工作,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1000户。
(五)做好果树管理的指导工作。镇上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特别是深入到各村的专业大户中指导他们搞好生产和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共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开现场会3次,新发展果树1000亩,其中新栽植核桃400亩,枣树100亩,技改150亩,种植蔬菜100亩。
(六)做好制种工作。全镇共在三渔村、临江村、酒垭村发展水稻制种600亩,在临江村9组发展油菜制种100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存在问题及下半年打算
(一)存在问题。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千家万户,人手少,工作面大。推广难度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2、认真做好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树立样板。
篇7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68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农民的各项要求也在提高,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共同来完成。在整个工作中,必须找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添措施,努力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突破。
1 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通过两年的努力,共举办新型职业培训12期,在农村农业各领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68人,使之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促进劳动者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2 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实际在家人员主要是老、妇、幼,有一定文化素质、相对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不愿意选择在家从事风险高、效益低、劳动强度大的农业生产,达不到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同一个培训对象不能在3a内重复参加培训,哪怕是不同科目不同类别的培训,否则在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平台无法录入,导致农民参与培训和掌握技能的单一性。对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大,申报难度大,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所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名额和经费由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统一下达和配给,地方政府投入能力有限,导致培训的面不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也很注重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因此种植业培训时间基本选择在生产季节,这样可以让学员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学员又不愿意在这期间参加培训,因为正是生产上需要管理和劳动力的时候,一旦离开会给自己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组织培训有难度。
3 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3.1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选拔机制
确定高学历回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进行先培训先引导,形成领军队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意识的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的人员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3.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县农业局、农广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协调好与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的合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产业培训相配套的方式,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人员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选择部分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高校和先进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培训,提升培养质量。
3.3 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联合辐射”。即联合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县内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 “校村互建”即培训机构与产业集中发展村联合成立生产实训基地,带动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中心依托”即成立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以培训基地、示范基地为中心平台,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电子教育课程,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跨时间、跨地域培育。 “跟踪问效”即开展后期跟踪走访,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跟进技术指导,搜集合理化建议意见,总结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薄弱环节,完善培育方式方法。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设培训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在上级下达的培训资金基础上地方政府配套一定的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专项和农业发展基金项目,并逐年增长。
3.4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种养产业,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采取“先缴后补、减免补助”的方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对高校毕业生新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牧场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积极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以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65-02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有学者指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大量的农民进城、就业,农村城市向城市的迁移来实现的。现在6.9亿城镇常住人口当中,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主要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可以说在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外来人口在城镇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经很高了。作为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要求。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作为重点。以健全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因此开展农民工培训,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中国推进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在2012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文中明确规定“要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民工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农民工培训工作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中国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民工培训宣传不到位
虽然各级政府大力宣传相关培训政策,由于农民工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不多,许多农民工不知道政府组织开展免费培训,更不知道如何参加培训。在日常的组织招聘、培训现场,向前来参加招聘的农民工介绍现在政府开展免费培训,有的农民工甚至对此表示怀疑:“天下竟有免费的午餐,不会是骗我们上课后再收费吧”。这表明我们的农民工免费培训的宣传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农民工培训没有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造成农民工培训年初无计划,年底无考核,农民工培训的执行也就有一定的难度。
(二)农民工自身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
一是虽然农民工有心参加培训,但是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培训内容听不懂又理解不了,使得农民工不敢或不愿参加培训;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到了城市首要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不参加培训照样可以找到工作,就是参加了培训得到了证书,也加不了工资,没有任何意义;三是培训虽然是免费,可为培训花费的时间、精力与培训后的收益比,效益不明显。因此,造成了农民工的培训意识淡薄。
(三)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动力。
一些企业认为培训工作时间长、费用大,培训后看不到直接经济,造成企业的相关部门不愿开展农民工培训。同时,企业也担心农民工通过培训提升了技能,获得证书后要求加工资,甚至担心培训后就直接跳槽,辛苦白费一场;再加上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的社会现象,使得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动力。
(四)培训机构、工种设置存在问题
农民工居住地一般都集中在郊区或工业园区等一些相对比较偏的位置,而培训机构大多在市区,农民工参加培训路途比较远。开设的培训工种层次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与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有差距。培训时间比较长,农民工完成整个培训有一定的难度。培训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有所脱节。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推动,营造农民工培训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已明确规定“要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从增强国民素质和提升产业能力的高度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入手点的角度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并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因素。要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民工培训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农民工培训的动力。
(二)加强政策宣传,普及政府相关培训政策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职业培训宣传,报道通过培训改变提升就业能力的典型事例,来吸引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同时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状况,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到农民工集中地、工作地开展有效的宣传,现场解答,让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农民工参加培训意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改变农民工“学与不学”一样的观念,引导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技能获取更好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当下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报道给予农民工这样一个结论:学习无用论。甚至农民工朋友自身认为找工作靠的是体力,只要有力气,肯干活就行的观念。因此改变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的思想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舆论引导让农民工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要认识到获得收入只是一时的,只有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是永久的;二是要树立长远的观念和大局意识,认识参加培训虽然暂时的收入有所下降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长久而言,却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最终是要让农民工要将参与培训作为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勇敢参与、乐于参与,形成一种人人学习、人人培训的良好氛围,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的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级劳动力。
(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转变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
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改变过去急功近利的观念,增强对员工服务意识,虽然员工培训需要各种成本,但是这也企业获得持久利润和长期发展的基础,员工的素质将影响到企业生产、服务质量与水平。通过培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能力,还能强化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助,也能够加强农民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用工关系,促进农民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发掘出长远发展的后备骨干力量。在江南某城市某铸造企业就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让员工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来稳定员工队伍,并对于培训考核优秀的给予晋升工作的培训操作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也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引入政府的免费培训起到了多赢的局面。
(五)优化培训机构与工种设置,增强培训服务功效
由于现实的原因,各地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与农民工聚集地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培训机构要采取便利的原则就近为农民工开展培训;同时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为企业所用的农民工开展培训,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在工种的设置:一要适应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的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民工掌握相关技能;二要针对企业所需的技能开展培训,为企业开展“定单式”培训,真正做到培训促就业。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中国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衡量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农转非”,即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规模。我们要将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调动农民工培训工作相关部门的积极作用,开展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实现培训提能力、培训促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韩俊.让更多的农民就近转移就业[EB/OL].http://.cn/hy/20120325/120811672029.shtml.
篇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因为农民使用机械时,没有全面认识机械的运行情况,加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造成农业机械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该文详细分析了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的特点,认真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关的解决措施,旨在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1 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特点分析
我的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特点主要有3个,分别为时间集中、技术要求高以及地位越来越高。(1)时间集中。因为大部分农业机械主要应用在农忙时,在该阶段,农业机械作业强度很大,极其容易遭到损坏。因此,农业机械的维修时间主要集中在农忙时节,并且通常在农忙前后半个月才对农业机械开展保养。(2)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我国农业装备地位越来越高,加上农业机械交易市场逐渐升温,农业机械的品种和性能等均有所发展[1]。同时,越来越多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使用在农业机械中,致使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需要应该更高的科学技术。(3)地位越来越高。由于农业机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了确保其性能与正常使用,应用相关措施开展保养非常重要。
2 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维修养护推广工作不到位
我国农村机械推广体系存在极大缺陷,加上推广机构没有完善,不仅影响农村机械化生产推广工作,同时阻碍农业机械发展速度。此外,再加上农村仅有寥寥可数的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对农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指导,大多数农民只可以自己摸索,在遗留安全隐患的同时,甚至还会致使人身伤亡事故的出现[2]。由于农业机械维修养护推广工作不到位,影响与其相关的维修与养护工作不可有序开展。
2.2 农民掌握的机械知识少
因为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由此造成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农民技术以及操作两方面的水平存在矛盾,机械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大多数农民缺乏有效的知识培训,不仅没有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同时没有掌握操作技能,一方面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3 维修养护费用过低
在国家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农机维修养护管理收费项目被淘汰,由此造成无法保证农机维修养护费用,经费问题越来越严重[3]。虽然最近几年正常不断加大农机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但是农机维修养护经费过低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由此影响农业机械维修与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农业机械维修与养护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大维修管理力度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加大维修管理力度,一边加快农业机械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另一边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以及技能审核才刚刚开始,因此加大各项业务工作力度,确保其落实到位,狠抓农业机械维修养护管理工作质量,保证措施可以有效实施,进而提高农业机械维修与养护工作的质量。
3.2 禁止自行改造农业机械
必须按照产品的有关使用规定对农业机械设备开展操作,禁止自行对农机设备进行改造,同时严禁随时将机械的零件拆除。不少农民为了增加机械设备性能,进而对农业机械开展私自改造,给机械装置不适合的零件,该现象是必须禁止。这是因为上述现象缺乏正规的改造,存在大量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以原机械产品为基础开展改造,一方面不断增加机械运行负荷,另一方面还能够缩减机械的使用寿命,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对农业机械保养进行指导
国家需要大力扶持农业机械保养指导工作,并且促使技术人员和农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由此确农业机械保养技术手段可以具体落实到位。政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1)给广大农户详细讲解技术指导的作用,使其充分了解对农业机械开展保养与维修可带来的经济效益。(2)将农业机械的操作、日常维修与保养以及驾驶作为重要指导内容,并且告诉农户根据机械使用说明书来开展操作与养护工作,预防由于平常养护存在问题而致使故障的存在,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不利于生产作业的有效开展。
4 农业机械维修与养护的有效方法
4.1 农业机械的维修方法
主要有两个方法,分别为:(1)购买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不断增加维修质量。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维修工作进行到中途时,缺乏相关的维修工具;农业机械产生大故障时,维修设备无法对其进行维修;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低,专业技能比较业余,缺乏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案,造成故障无法处理。所以,政府应该建议农民购买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一方面具备一个时间长久的质量保修期,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机械得到全面的维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维修质量。(2)按时对机械进行检查与维修。通常来说,农业机械工作环境多数处在山区,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农业机械的运作速度与负荷均有所提高,从而造成农业机械零件比较容易被损坏。所以,农户需要按时检查与维修机械。农业机械不再作业后,农民应该开展从局部至整体的检查,由此预防存在检查漏洞,对机械部件的螺丝进行检查,观察其有没有存在松动的现象,一旦松动,应该马上拧紧;同时认真观察轴承齿轮有没有受损,若存在受损现象,应该立即进行维修。由于农业机械的作业时间只在农忙季节,大部分时间均处于放置中,能够致使机械某些零件被损坏,因此在第二次使用时,应该涂上油,由此保证机械可以正常运作。
4.2 农业机械的养护方法
按时对不存在故障的农业机械开展养护,使用合理的养护方法增加农业机械的运作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农业机械作业的时间越长,其内部零件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若缺乏有效的养护,能够造成机械产生故障。所以,按时进行保养很有必要。农业机械处于放置状态时,应该按时对其开展调试、更换受损零件与清洗,保证其在农忙使用中运行良好。
篇10
按照区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通知》要求,现将我乡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1-10月份,我乡组织开展培训共培训创业农民工50人,开展培训项目主要有种植、养殖、商品营销、餐饮服务等,创业带动就业231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其中省内转移2500人,省外转移500人;有组织输出1390人,其中新型住宅社区农村劳动力转移34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90人;发放小额担保650万元,主要开展的自主创业项目为养殖业、服装零售、日用百货、电机维修等项目,相关企业带动就业400人,同时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进农村活动,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积极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认真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好我乡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为随迁家属提供城镇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稳定就业农民工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住房保障,有力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独立窗口,方便服务群众。二是积极配合推进农民在城镇落户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需要在当地落户的,协调户籍管理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对有意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的,符合条件的提供支持,维护农民工权益。三是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入村活动,每村每年一场电影,对留守困难家属进行慰问,确保农民工无后顾之忧。
二、存在问题及打算
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掌握人员情况不准确,管理难度大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民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农民工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综合平台管理,探索掌握农民工工作规律,实行动态管理,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尤其是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措施,配合上级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争议仲裁,为广大农民工创造良好就业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为目标,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 上一篇:线上教学课程案例
- 下一篇:焦虑心理症的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