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接纳 团体心理辅导 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21-02

自我接纳是指一个人可以对自己所具有的一切特征乐意去了解、面对和无条件接受,并能够承认自我的客观存在,关注自己的正面价值。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般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人常会表现出自卑、自我否认和自我排斥。《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显示,有45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而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问题。自我接纳水平低会带来低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自我接纳水平,故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出“大学生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团体辅导活动目标

(1)促进成员的自我觉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

(3)挖掘自己及他人正向特质,提升成员的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

(4)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培养积极自我评价的习惯。

二、团体辅导的性质

根据此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参与者的特点,本次团体设计成封闭性、结构式、发展性的同质性团体。

三、活动对象

团体成员主动自愿参加,并且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或困扰,想通过团体更好地觉察自我,提升自信者。通过面谈结果,确立团体成员。面谈内容为:(1)参加团体的目的;(2)怎样看待自己;(3)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成长性团体以8-12人为宜,以保证活动效果。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次活动15-2个小时,共8次活动,每周进行一次。

五、活动方案

整个团体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导入阶段是形成团体,通过活动让团体成员彼此认识,建立团体规范,创立和谐、温暖、安全、理解的团体氛围。实施阶段通过较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团队活动,进行更深入地分享讨论,促进成员的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进而获得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注重成员的正向行为认知的建立。结束阶段是协助成员对自己的团体经验作归纳总结,巩固咨询效果,将在团体中所收获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使个体不断地获得改变和成长。同时处理分离情绪并向团体道别。

(一)第一单元:相逢是缘

目标:协助成员彼此认识,明确团体的目标,形成团体氛围,确定团体规范活动进行方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接纳。①热身活动:大风吹。以轻音乐营造气氛,每位成员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指导者站在中间,喊“大风吹”,其他人都要齐声问“吹什么”,指导者回答吹部分身上具有共同特点的成员,要求这部分成员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互换位置,指导者也参与抢占位子坐下,没有坐到座位的成员站在中间继续大风吹的活动。通过热身获得对成员的初次认识,建立轻松活泼的氛围。②认识我: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介绍内容为“我叫***,认识我是你三生有幸,我有以下优点:一,我是一个……的人,比如……(事例),二,我是一个……的人,比如……(事例),等等”,哨声响起换下一个人,交换所有成员后回到团体,并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最后一位朋友,如这是我的朋友,他的优点是……分享自我介绍和被别人介绍时的感受。通过活动展示自己,促进成员之间互相了解。③建立团体规范:和成员共同讨论制定保密、真诚、尊重、中立、遵守纪律等规范,保证团体活动安全有序进行。④组员心声:在纸上写出对团体的感觉、担心和期望并进行讨论,促进团体认同。

(二)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①热身活动:口是心非。成员口中说出的行为和自己作出的行为不一致,下一位成员要作出上一位成员口中所说行为,依次类推。目的是使成员注意力集中到团体中来,激发活动热情。②猜猜“我是谁”。在纸上写20次“我是谁”,要求写下来的要尽可能地反映出你的特点和个人风格。把纸团放一起打乱,每个同学抽取一张,然后大家对该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试着猜出该生是谁,得到确认之后,大家对该生进行评价,如他的优点、缺点等,如此直至每一份答案都经过分析,每一个组员都被评价。此活动目的是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并接纳自我。③画出心中的自己。通过画“自画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通过交流使成员读懂你、我、他,促进彼此的理解。

(三)第三单元:觉察自我

目标:加深对自我的觉察,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过去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并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评估。①热身活动:互助互爱。大家围成一个圈,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 然后向后转,双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目的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拉近心理的距离,使人放松,感受到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②画大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一棵大树,并在纸上画出这棵树。并且分享:这是一颗什么树、长在什么地方、一棵还是几棵、天气如何、有没有风、树龄、活树还是枯树、什么季节、大树还是小树,这棵树让你想起谁、像谁……③我的生命线。由我的生命线了解过往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觉察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承认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接纳自己的悲哀和沮丧,认识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认识到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是由自己书写的。

(四)第四单元:悦纳自我

目标: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及不完美,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积极地悦纳自我,并学会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来调节情绪。①暖身活动:爱的抱抱。目的:活跃气氛,使团体进一步融合。②看图想象。看图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目的是让成员认识到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 同时,正确看待来自外界的不同评价。③积极赋义。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不好的性格特征,然后对这些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团体进行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极作用。目的:悦纳自我,认识到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④情绪ABC理论:学会用积极的信念来自我调节情绪。

(五)第五单元:肯定自我

目标: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信,发展自我。①热身活动:人椅。所有的学员围成一圈,每位学员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学员的肩上;听从训练者的指挥,然后每位学员徐徐地坐在他后面学员的大腿上;尽可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②自信百宝箱。在卡片上写下在自信心方面,自己做不到的是什么,或者说在什么时候感到自卑。大家全写好之后把卡片放在一起,随机抽取,请大家共同帮助写卡片的同学。目的是通过别人成功的经验给予自己帮助。③优点轰炸。小组成员被其他成员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注意:赞美必须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正面的),把在小组中了解的、观察到的、想象中的其他成员的所有优点都说给他听。目的是使成员认识到自己未曾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获得肯定,提升自信。④天生我才。填“天生我才”练习表:A.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B. 我最欣赏自己对朋友的态度是 C.我最欣赏自己对求学的态度是 D. 我最欣赏的一次学业成绩是 E. 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 F. 我最欣赏自己对家人的态度是 G. 我最欣赏自己对做事的态度是――目的是学会欣赏自己。

(六)第六单元:笑迎未来

目标:觉察并分享自我的成长,处理分别情绪。①自我寻宝。寻宝方式:我开始喜欢我自己,因为……②回顾我的收获。回忆这几次团体活动并讨论,最喜欢哪一个单元、心得感想最多是哪个单元、哪个单元帮助最大……并说出参与团体后的改变或收获。③反馈与祝福。团体围圈而坐,轮流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反馈参加团体之后的变化。反馈结束后,在纸上写下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最后团体成员围圈拥抱,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与信心。

六、团体效果评估

(1)在团体进行中,从团体成员的参与状态进行评估。是否坚持出席,是否遵守团体契约,是否对活动积极反应以及对活动的反馈等等,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评估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

(2)团体结束后,从团体成员的活动反馈来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访谈和开放性问卷的形式获取反馈,包括他们喜欢的活动、不喜欢的环节、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自己的改变及团体中其他成员的改变、问题的解决程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标准化量表的形式,比如《自我接纳问卷》来测量团体成员在参与团体前后的变化,并设置对照组进行评估。

(3)团体结束一段时间后,可以用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时一刻的,最主要是看能不能内化到团体成员的内心,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在团体结束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成员自己及周人进行评价,看看成员对自我评价是否变得更积极更客观,对自我接纳的理解是否从认知层面深入到情绪体验层面,并影响着平时的行为表现。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困扰之一,有的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大学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1.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31人参加系统的培训,其中男生16人,女生15人,城镇学生16人,农村学生15人,独生子女18人,非独生子女13人,曾经谈过恋爱19人,未恋爱过12人。

2.方法:本次辅导进行4个单元(每周1单元)的团体辅导,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15-20小时。为评估辅导的效果,本辅导设计还包括对参与者的前后测。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4)程序: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取记名前后两次团体测试,每次完成时间大约30分种。所得数据由SPSS18.0进行处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结果,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的两性关系认识是各有不同的,并且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都存在着不同因子的差异。而被试在团体辅导结束后,两性关系的认识与参与之前明显有所改善,差异也都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以两性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调节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是有效的。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调节大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3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色教育模式的研究,制定出适合高职大学生需要,适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环境,轻松走入职场。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4年在校的2012级、2013级、2014级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3个年级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研究,探寻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特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版),由各个二级学院在网络机房统一组织开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及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简称:UPI),并使用心理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测量所采用的SCL-90量表为最著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主要针对受测人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受测人是否存在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心理健康评价工具,能够直观有效的综合掌握受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UPI量表是针对已经被发现存在早起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制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该量表的测量对象主要为大学新生,对新生中存在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进行了解并填写调查表。该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用方法简便,能较快地判断出结果,是当前各个高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的先进的调查方式。

本次2012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389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75人;2013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76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075人;2014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35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53人。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状态积极向上。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心理,悲观,心理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为自己的毕业、就业问题深感忧虑,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同时,高职大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都存在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社会交往需求迫切,人际关系敏感,存在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2 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1 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特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学生录取成绩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开设理论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程,播放心理电影、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防御心理问题的出现。

2.2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针对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发展性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团队训练、挫折考验训练等方法,通过早起干预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打消心理困惑,从源头上防止学生因此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体现时代精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要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在各种形势下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对出现的个别及集体心理问题进行引导。

篇4

关键词: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4-02

1 团体辅导的概念

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主要是从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和团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衍生而来的。基本上三者有着相通之处,尤其是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至今还难以区分。这主要是由于英文的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翻译成中文其实有多种译法,比如可译为团体咨询、团体咨商、团体辅导等等,台湾地区多用团体咨商或团体辅导,香港地区多用小组辅导,而大陆则多用团体咨询。[1]

2 团体辅导内容

回顾一学期转瞬即逝的课程,我对人际交往训练团体辅导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体会到团辅这种形式带给大学生心理的成长。

2.1 寓教于乐,引导示范

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组织松散的一群人成为一个集体。每节团体辅导课我们都会有一个小活动,或者是小游戏。大家围坐成一个圈,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课上的活动,当时我们大家都不认识,钱老师先让临近的两个人互相自我介绍,然后扩大圈,两个组合并在一起,四个同学再相互介绍,然后相邻的圈融合在一起互相介绍彼此熟悉的成员。最后大家分成两大组围成两个大圈,里圈的同学和外圈的同学随着圈的转动相互认识。同学们都非常热情,甚至有同学帮助另一位同学开发出如何轻松记住名字的好方法。很快,大家就适应得很好。此后,我们在每节课都有一次跟所有同学一起接触的机会,在游戏中,即使还不太熟悉的两位同学也能互相拥抱,开心地笑。

很幸运当初选择了这门校选课,遇见了钱老师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钱老师非常地随和亲切,就像我们的老朋友一样,跟她在一起可以让我把烦恼暂时忘记。同时我也知道她是一个真心爱学生的好老师,是钱老师帮助我们营造了一个我们印象中的大学的气氛;是钱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欢乐与笑容的团体,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放下烦恼和忙碌;是钱老师教导我们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非常幸福,也很庆幸选择了团体辅导课,选择了钱老师。

2.2 发现自己,增加自信

在“发现独特的我”的课程中,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从前一直觉得我就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丢在人群中找不出来,同时也没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而这节课带给我全新的认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戴高帽的游戏,我认识到自己是个很受欢迎的、善解人意的孩子,我也有独属于自己的闪光之处。一直以为认虻男愿袷亲约旱娜毕荩想着怎样改变,努力成为别人眼中外向活泼富有生气的同学,也许这样会使自己更受欢迎。而这节课上,同学们说他们很喜欢我沉稳的性格,总是有自己的主见,不会盲目跟风,虽然大部分时候在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我总是带着微笑和所有人打招呼,感觉沉稳中有独属于自己的力量。而且我比想象中的自己更活泼一些,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他人去刻意做显得活泼的事情。除此之外,我还在大家的夸赞中更加认同自己平时微小的善意。整个课程中我感觉到,别人眼中的我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认同感加深了一个层次,也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做了进一步简单的相识工作,仅仅是不说话按生日排序的环节就出现了小的惊喜。比比划划过后,有的同学惊喜的发现和自己生日相邻甚至是同一天的同学,有人甚至表示这是在人生历程中第一次遇到生日相同的人,这份感动确实留在了他们心间。

2.3 团结合作,放飞理想

“团结合作,放飞理想”的专题中,我们分小组画出各组心里的家。原打算画一个房子的截面,里面有各种精心布置的家具装饰,我们觉得整个创作过程和装修房子一样可以真正体会到为一个家带着爱意乐意花费心思的感觉。最终考虑到透视等的专业画法,小组成员在协调商量后做出了新的方案,决定绘制家的外景图。小伙伴们一笔一划中充满着对未来的希冀,也勾勒出了大家心中理想的家。平时我不太会画画,很担心因为我的几笔毁坏了整张图画的构图和意境。但伙伴们都鼓励我,说我们是一个团队,首先应该拥有团队信任和自信,他们相信我,同时也接纳可能的不完美结果。于是由我率先勾勒出远处青山的轮廓,由最初动笔时的胆怯担心,到后来收笔时的自如充满信心,这是团队带给我的力量。团体辅导在团队合作中借助大家的力量给每一个成员前所未有的新感觉,这也正是它的神奇之处。

2.4 学会思考,了解自己

随后又陆续做了以“与压力共存”、“大学生爱情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为主题的团辅课程。每一次都会让我有独立的思考,那些一直以为很常见的问题,而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它的时候还是会有全新的体验,从而会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

在“爱情”课程中大家提出了,大学生爱情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敢爱敢恨是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同时也希望班里的同学珍惜这段美好的校园时光,谈一场对彼此都有成长的恋爱。“职业规划”中经过团队思考,我们认为还是要结合实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已经确认了什么是自己的最爱,就必须要早作打算,提前做规划和前期的准备。从小事着手,一步一步走向理想的未来。

3 团体辅导独特的影响机制

与个别咨询相比,采用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时,团体的互动过程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治疗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机制。[2]

3.1 提高抗压能力,重建理性认知

当代大学生面临适应、人际、情感、求职等各方面的压力、比如,我一直觉得压力的可控性比较低,当它突然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的时候就是出现了,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我从没有想过如何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早日转变自己的心态。而课程中我们以竞赛的方式,全班同学一起努力提出了好多好多的解决方法,这个对将来遇到的压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转移注意力,去旅游甚至争取交换生资格在陌生的国度体会全新的生活。又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当自己的能力足够应对生活中现在的困境,压力自然会小一些。

心理适应不良的人,往往只看到事情悲观失望的一面,和同龄人一起的沟通交流会发现,换个角度看问题,焦虑抑郁的情绪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3.2 懂得感恩生活,尝试积极体验

“感恩”为主题的课程中,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个习以为常的话题。从小就写各种感恩的文章,被鼓励着去表达。而每次大家的感恩点都是相类似的老生常谈的话题。而这节课过后,我们有了更具体的体会。我发现自己真是一个幸运的人,我的祖国没有战争并且日益强大,家庭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而我的领悟学习能力很不错。生活中还会有很多陌生人给我们最真诚的善意,也有萌萌的小可爱们。当感恩和生活化一点一滴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是它真正被感悟到的时候。

在团体中,成员能觉察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自己感受到爱与温暖,以及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为化解矛盾,增进了解,提供了良好的契C。

3.3 收获同学友谊,获得情感支持

很幸运在大二选修到“人际交往训练团体辅导”这门课程,它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不同于其他选修课即使到了结课的时候彼此之间还是不熟悉。但这门课程真正把大家凝聚成一个友爱的大家庭。就像最后分别的仪式上大家所言:“这是大家的小确幸”。

整个课程的最后,当我们围坐在一起的时候,心中有满满的感动和祝福,一些同学表示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曾经有过缺课记录。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收获,也许是感悟,也许是朋友,也是是来自团队的善意。

团体能让团体成员获得参与感、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团体就是小社会的缩影。

4 结语

团体辅导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是以团体为对象依靠团体动力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自90年代以来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团体辅导能够针对一个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对多个人同时进行干预,使个体在群体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 在团体咨询方案设计中,确定采取哪一类型的团体心理咨询来改善团体成员的态度 认知和自我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干预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成员的筛选和组织者的风格也会对团体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高校中可以普及推广团体咨询的形式,并进而发展朋辈团体让大家在真诚、信任美好的环境中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增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将有很大的助益。[3]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 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

[3] 王丽萍,曲海英.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及其治疗性因素探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6).

篇5

关键词:团体辅导;性别角色;双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489-02

性别角色是指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态度和情感。1974年Sandra Bem编制了第一个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测量工具-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将人的性别角色类型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以及未分化四种。此概念一经引入便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当前普遍认为双性化比例会随着个体的年龄,也即社会经验的丰富而增多,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调和不同社会角色,顺应社会发展要求[1]。而未分化是最差的性别角色类型,心理健康水平不高[2]。

依据精神分析原型理论来看,人格发展上出现的双性化其实就是潜意识自性对意识自我逐渐统一和整合的过程。具体到性别角色发展方面,就是不断整合各种原型,形成适合的内在需要,又适合外部要求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3]。如"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但是当人格面具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之间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时,可能会引起两者的反叛,如男人会变得过于阴柔,女人会显得极为反叛[4]。顺应或者说达到原有的平衡需要推进个体积极处理二者关系,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促进个体的双性化,外界要注重性别的自然发展,尊重个体差异,不给予太多限制,内在要引导无意识的异性特征在意识和行为中显现而非单纯的压抑、抵触,促进性别心理健康发展。

反观当前的中学生群体,中性化、异性化及性别倒错心理现象如暗流涌动,为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观带来不利影响。当前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的研究多为综述、普查、相关分析等,虽然有学者注意到性别角色对中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却从未以实证的角度探讨是否有恰当的培养方法来完善个体性别角色。鉴于此,在教学中使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中学生澄清误解或偏见,了解性别差异及优势,发展双性化特点,做到接纳自身与他人性别角色。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初调结果课题组在思明区某中学,筛选不同性别角色类型高中生各12人,进一步通过面谈,确定知情同意及参与团体辅导的意向,确定11位研究对象。仅有一例在后期的团体辅导中流失。其中男6人,女4人,平均年龄16岁。

1.2研究方法

1.2.1测评工具。采用由刘电芝编制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16项),女性量表(16项),中性量表(18项),中性量表不计分,起干扰作用。施测时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计1分至7分。男性和女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0.89和0.86,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以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为效标,得到的效标效度分别为0.84、0.83。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按男性化分量表得分(M)和女性分量表得分(F)的中位数(男性4.8分,女性5.0分)将性别角色分为四类:未分化,M

1.2.2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第一阶段以建立团体、明确目标为主题,具体目标:(1)引发成员参与团体的兴趣,消除陌生感、焦虑情绪;(2)探索并交流成员对团体目标的看法、期待,订立团体规范;(3)创造开放的团体气氛,建立初层次的团体互动关系。活动步骤:第一步、热身游戏"大风吹",活跃气氛,消减陌生男女生间的约束感;第二步、名字"叠罗汉",促进相互了解;第三步、自我拼盘,初步引入涉及性别角色的话题,如最希望和异性说的一句话、与异性相处的最愉快经历等内容帮助成员明确问题视野,形成探索期待;第四步、协议团队工作方式、讨论形成团体规范。

第二阶段主题为深化团体关系,促进对自我性别角色的了解,具体目标:(1)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角色特征。(2)协助成员澄清非理性的异往期待,改变性别刻板印象。(3)促进团体成员间敞开心扉,体悟自身性别角色。活动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松鼠与大树",活跃气氛、敞开自我;第二步、最佳男女生,探讨受欢迎的男生、女生特质;第三步,男生、女生上黑榜,讨论不喜欢的异性特质,并提出如何接触;第四步,男女有别,成员自评与反思,协助成员认识自身性别特质中的不足,说明两性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五步、难分胜负,以变化拔河比赛规则暗喻男女性别角色的界定也有后天性、社会性的特点。

第三阶段,以透视自身具有的不同性别角色面、促成初步接纳为主题,具体目标:(1)成员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及异性性别角色。(2)协助成员合理看待性别特质不明、倒错、混乱等现象。(3)了解、接纳自己的异性特质,并建立性别角色认同,逐步达到性格的"自性化"[6]。活动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三五成群";第二步、人格脸谱:制作脸谱将自己不同的男、女性特质写在对应一面,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①你的男性特质有哪些,女性特质有哪些,哪种多,与你的性别角色相符吗?②令你满意的特质有哪些,带给你什么好处?③你认为自己欠缺的特质有哪些,它属于哪一类别,如何培养?第三步、心路探索,男女搭档完成"盲行",问题引导:如何有效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现实交往中如何打破性别角色界限自在交往?

第四阶段主题为正视异往的禁与欲,明辨各类情感,学会尊重与接纳,具体目标为:(1)协助成员以健康、理性的态度面对异往。(2)了解友情与爱情的分界,能尊重、接纳不同性别角色的个体。活动步骤:第一步、情感擂台,体验男女交往的舒适境界;第二步、说情论爱,通过心情故事,理清爱与喜欢的区别;发放友谊期待卡,写下对理想异性朋友的期待;第三步、距离男女,在"同舟共济游戏"中引导成员思考合宜的交往距离及向异性表达尊重的方法。

第五阶段以深化的性别角色自我认识与接纳为主题,具体目标是:(1)通过他人的角度认识自身性别角色;(2)肯定自我价值,深度启发处理与看待的方式。活动步骤:第一步、热身游戏"棒打薄情郎",温暖分离气氛;第二步、整容日记,以假设方式引导成员思考,跨越性别的先天局限,怎样更好的发挥不同性别角色的优势,塑造更好的自己。第三步、分离祝福,总结自己活动中所思所感所得。

2.研究结果

性别角色量表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的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发生了积极的改变,JT(女)从未分化转向双性化、YP(男)从男性化转向双性化、JQ(女)从双性化转向女性化。而未发生类型转化的个体在中位数对比分析中发现,有5人接近转变临界点,仅有2人未到临界点。进一步对自编的访谈问卷分析发现:对自己性别角色的喜好及认同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提升;成员对异性化现象能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一个宽容开放的接纳态度能明确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所拥有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促进自我的完善、参与到不同性别交往中。

3.讨论

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的整理发现:成员对本次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并非常期待有后续的辅导跟进。有学员对第二单元的"最佳男女生"、"男女有别"、第三单元的"人格脸谱"、第四单元的"距离男女"、第五单元的"整容日记"等印象深刻,反响强烈。由于团体辅导方法本身具有的优势,可以为参与者提供安全、信任的环境[7],并在领导者对规则、习惯的阐释下营造出真诚直言、尊重友善的氛围,成员可以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有效缓释误解与偏见,在不解与困惑中探索自我认识与接纳,在热身与分享中加强与异性的沟通和交往,有助于性别角色类型的修复与重塑。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化观察行为示范原型过程,树立学习的榜样,可以引起群体成员的认同和模仿[8]。在团辅活动中的榜样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不仅行为举止可表现出与自身性别相符的气质特点,又能够根据情境、场合的变化适度调整出非自身性别所具有的角色特点,而且也能理解异性化[9]、性别倒错[10]等非常态化现象,对人的认识甚至可以跨越性别的局限直指性格、秉性等。这就给了这些有相似的年龄、爱好和教育背景的同龄人潜移默化的启示,他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异性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异性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异性对自我局限的了解,开拓了视野、强化了感受,以至更新了观念。

同时,有效的团体辅导离不开明确的理论支撑。之前对人格双性化现象的研究大多为量表检测范式,论证双性化个体客观存在,同时根据双性化人格与心理健康指数的分析论证其存在的意义,并提出影响因素及形成的一些途径、方法,却从未以理论验证或实践的方式加以研究探讨。本研究创造性的依循了荣格原型理论,充分发掘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的内涵与外延,有效结合在不同的游戏、活动、话题中,调集参与个体"自我"的高度参与,重新检视意识自我、人格面具以及自性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自我反思[11]、自我定位、自我验证[12]等功能在性别角色化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进而达到了性别角色的修复或重塑。

总之,经过以荣格原型理论为核心的团体心理辅导后,部分成员的性别角色类型发生了质的转变,大部分成员的性别角色意识更清晰,削弱了性别角色偏见与误解,提升了自我性别角色的接纳水平。在高中生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其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小学开展性别教育的重要手段,建议多开展此类团体辅导或者具有相似效果的专题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楠.性别角色的性化程度概念及研究[J].文史研究,2008,2,76-77.

[2]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7-88.

[3]李曙光,郑艳.荣格原型理论对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008,21(4):148-150.

[4]林超.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解读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18-20.

[5]龚茜.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社会心理学,2011,26(121):335-342.

[6]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93-197.

[7]周平,白涛涛.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2014,8,130-140.

[8]段雨吟,陈娟等.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110-114.

[9]王金生,刘电芝等.大学生性别角色异性化现象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3):228-232.

[10]李霞.大学生性别倒错成因探析[J].考试周刊,2014,4,201-201.

[11]孔明安,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J].江海学刊,2006,2,42-48.

[12]辜美惜.Swann自我验证理论及实证研究简介[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4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