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热身训练(利用课件十分钟休息时间借助多媒体完成)
1.学生跟着动画版“江南style”一起跳骑马舞。
2.由动画片“白雪公主”引入课题Lesson 8 In the library。
(成功的热身活动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目标出示(学生提前板书)
1.听懂、会说课本中的英文书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四会”词句的掌握。
a library card,borrow a story book,
return a book,Would you like...or...?
3.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对话。
(课堂教学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就是方向,它使学生不再盲目。)
三、检测预习(学生白板出示,教师评价)
1.试着翻译黑板上的单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试读单词。
(考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师生或生生间探讨交流。)
四、任务导学
1.自学词语:小组互学单词,小组长代表读单词。
Snow White
The Moonstone
Sleeping Beauty
The Arabian Nights
2.快速读课文,并把不会的单词圈起来。听录音跟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教师精讲点拨。
Librarian:What can I do for you?
Zhao Yu:I’d like to borrow a story book. Do you have Snow White or The Moonstone?
Librarian:Yes. The Arabian Nights is interesting,too. Would you like a Chinese one or an English one?
Zhao Yu:An English one.
Librarian:Show me your library card,please.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story?
Zhao Yu:Yes,it’s Snow White.
Librarian:Here you are. Please return it in two weeks.
Zhao Yu:Ok,I will. Thank you.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兵教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五、探究展示(学生讲演,教师补充评价)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同义句。
2.单词 borrow与 lend的区别。
3.给某人出示某物的短语是show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告诉某人某事的短语是tell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4.找出对话中的一个选择连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简单连词呢?
5.用英语怎么表达借书与还书?
篇2
关键词:教学案例;目标样题;教学目标;重难点
随着“三分教育”在我们开县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以及“课改兴校”口号的提出,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要求,鼓励并提倡教师作为研究者,开展校本教研。我校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的活动主题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时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科学计数法;第二个环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的学生数、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以此引入新课;第三个环节:介绍近似数的精确度并完成教材第32页的引例;第四个环节: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补充出示了五道练习题且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讲解;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含补充作业)。听完课后,我有许多疑惑,于是调查了该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效果欠佳。事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解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二是目标样题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三是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不强。所以导致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尚未突破。反思我们的教学,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用定量描述的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指导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目标;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提问同一优秀生的现象。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85%以上的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②70%以上的学生掌握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③95%以上的学生会将一个较大的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即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要突出落实这一重点必须精挑细选目标样题;难点是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以及怎样将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取近似值,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交流使难点得以突破。
三、精选目标样题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除了教科书第32页的例6之外,我认为只需再选择一道目标样题就足够了。
例: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4.8÷2.3(保留一位小数) 1.55÷3.9(保留两位小数) 14.6÷3.4(保留整数)
这道目标样题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且既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这道目标样题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典型性,从而使课时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四、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近似数,不仅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还会确定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借助从课堂引入学生所列举的数据和教材中的例6,介绍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即一个近似数,从左起第一个非0的数开始,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就是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然后出示例题中的(1),这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完成后老师适当地加以小结,这些近似数是小数或整数,其精确度的确定,应从精确到哪一位和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入手,在确定有效数字时,0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以从左至右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为界,左边的0不算,右边的0都要算。接着出示例题中的(2),老师讲解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即这些近似数都带有计数单位,其有效数字的确定与计数单位无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若计数单位前面是整数,它就精确到计数单位;若计数单位前面是小数,则整数部分的个位与计数单位相同,再根据近似数的位数,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数起,数到哪个数位,就精确到哪一位。采用(2)中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这些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其有效数字的确定只与乘号前边的部分有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就只需要把10的几次方当计数单位来理解就可以了。接下来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再适当地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再出示几个较大的数,先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大数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此时教师得注意一点,如将1789这一个数精确到十位,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是1789≈1790,认为近似数1790精确到个位,有四个有效数字或近似数1790精确到十位,有四个有效数字等错误答案。这时老师就得引导学生回归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中去,讲明后边的0是补位的,不表示它的精确度,因此不能算作它的有效数字。同时为了更好地减少这种错误的出现,还可以将例题中(3)的方法倒过来运用,把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可以先将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再按要求对乘号前面的部分取近似值。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介绍简便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商的循环小数的出现原因。
以上仅是我对这堂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供同仁参考。总之,“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时代意义的话题,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
篇3
一、建立典型教学案例,树立教育典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需要满足五个基本条件,才能够让小学数学顺利开展,完成授课目标。第一,小学数学案例的选取内容必须要包含所学的基础知识要点;第二,案例的选取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典型性,日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依靠这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第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案例必须要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第五,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谁的投篮准确度比较高?”这一个案例习题。“蓝队两名队员,他们分别是花花和飞飞,在体育课的投篮比赛中,花花投了10次,进球9次,飞飞投篮10次,进球一次;另一对为红队队员,他们分别是小王和小李,在体育课的篮球比赛中,小王投篮10次,进球5次,小李投篮10次,进球7次。请问,红蓝两队的投篮比赛中,哪一个队伍的准确度更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自由讨论,最后抽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来进行回答。一个学生代表认为红队的准确度高,因为他们投篮的总数比蓝队的要高;而另一个学生代表则有不同的发表意见,他认为蓝队的准确度更高,因为蓝队中的花花在投篮十次的条件下,投中了九个球,他的准确度很高。教师在两方代表的意见发表完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但是我们在讨论红蓝两队投篮的准确度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窃窃私语,回答出:“每个队伍都有两个人,我们在比较准确度的时候,应该每一个人都考虑在内。”教师点头,并引导学生:“那么,如何同时将两个人的投篮成绩都结合在一起,进行队伍之间的比较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平均数这一概念和具体的运用方法,学生们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平均数运算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二、正确引导优势发挥,教育由浅入深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提出案例、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
比如说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粉笔盒和一根丝带,给学生们展示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首先,教师用粉笔盒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请问这个粉笔盒上,有没有长方形?”学生们回答,有。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指出粉笔盒上存在的长方形。之后继续提问:“那么,我用我手上的这一根丝带,围绕着这个粉笔盒其中的一面长方形转一周,那么这个丝带的长度代表着什么?”学生们陷入思考,教师就可以公布正确答案:“这根丝带围绕这个长方形的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再让学生们看书中对于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学生们经过教师刚才的示范,已经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深刻的印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之后,教师再由浅入深地讲解相关的题型,有利于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一整套有规律的解题思路。
三、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创设情境,对于学生理解题目、解决题目,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比如,在学习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接近于学生生活的题型,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解题的情境中。“小花有一个书柜,书柜一共有五层,每一层的书架上都有十本书,请问小花的书柜里面一共有多少书?”在学习乘法之前,学生们只接触了加减法,教师出了这个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运算,耗费时间。教师可以等学生解出正确题目之后,说:“同学们,我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让大家能够马上算出小花书柜里书的数量,请大家翻到书的xx页,我们今天来一起走进乘法的世界。”由一个简单的小题目,让学生们迅速地投入思考中,然后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篇5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9-02
一、案例分析法与高职教学实践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最早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使用,之后经过哈佛商学院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培养教育实践的不断运用与完善,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分析法”。这种方法在各种院校中被运用,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仿真的教学实践,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言,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加重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生产工作中。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较大,教师的授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综合素质。因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研究和运用实践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案例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分析法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课程的设置既需要实践认知,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全真实践,这时案例分析法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仿真实践。以经济管理类的课程为例,例如在管理学基础中,很多知识点的的运用和实践都是基于公司企业的日常运营,这些知识点的实践教学由于商业机密、教学成本、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得到在公司企业全真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案例分析法将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对全真环境的讲解和模拟,让同学们最大程度的感受知识点的内容与运用。
二、案例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一)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以便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准备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首先要确定教学的具体目的、内容和范围,一般来说一次案例课的教学是对一个章节或者一个重要理论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在确定重点知识点之后,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案例的筛选;其次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计划,因为一般的案例可能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讲解分析重要的知识点,可能还要用到一些其它的理论和知识,有必要了解学生之前学过的核心课程和他们的知识结构;再次,应该考虑和设计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途径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应该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例如知识点的复习、分组分工、调查认知等。
(二)实施阶段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把握,一是详尽的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案例的内容和要求;二是调节和掌控课堂的氛围,随机应变,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教学按照计划进行,以完成教学目标;三是对每个小组或者成员的讨论结果,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其中的优缺点,然后将整个班级的问题进行汇总,把全面的、综合的结果分析给同学。
(三)课后回顾和总结
对于学生而言,一次案例分析课结束之后,他们的任务基本就完成了。对于教师而言,还要对整个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积累其中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给出一个总体分数,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项工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应该足够重视;第二是要对整个课堂氛围和学生们对案例的兴趣度进行回顾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分析和总结学生们喜爱哪种类型的案例,例如一般同学都对社会上当前发生的热点话题较为敏感,因此可以将这些热点话题作为一个引例,引出要讨论的案例和话题;第三,总结准备和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创新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状况,除了现场随机应变之外,还要总结和分析,以避免问题和不足,使用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法可能出现的问题
案例分析法在教学实践的优势和特点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理解案例分析法的运行规则,不能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缺乏合理的准备和实施,都可能让这种方法流于形式,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篇6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 案例教学法; 思考; 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与思考
所谓“案例教学法”[1],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让学生搜集与处理、分析与交流日常熟悉的生活案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提出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基于如下思考:
首先,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自主发展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的教学目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第二、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我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在设计这一教学方式时,我的基本认识是:
在教学理念中,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关注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关注作为自然人的学生的个人尊严。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1.新授课案例教学模式
在新授课时进行案例教学是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如下:
⑴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根据教学进度,在上完理论课的同时,提前把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要求学生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如在学习《基础会计》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时,我们挂出这样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分析;
暑假期间,在某大学教会计的刘老师遇到三位活跃于股市的中学同学。他们中一位是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第二位受资产经营公司之托任命于某上市公司的董事,第三位为个人投资者,当问及如何在股市中操作时,三位的回答分别是:
第一位:分析股价涨跌的规律,不看会计信息。
第二位:凭直觉炒股。
第三位:关键是获得各种信息,至于财务信息是否重要则很难说。
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并提出你的见解。
⑵学生小组讨论
在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互相启发、提高的目的。
如在学习《成本计算》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案例:
某公司精简机构。对于职员张山来说有三条路可供他选择:(1)继续在原单位供职,年收入30 000元(2)某快餐店愿以每月500元的工资待遇请他,收入打对折(3)辞职,搞个体经营。
结果他决定自己投资30 000元,开办一家酒吧。
下面是该酒吧开业一个月的经营情况:
(1)预付半年房租9 000元。
(2)购入各种饮料8 000元,本月份耗用其中的2/3。
(3)支付雇员工资1 5000元。
(4)支付水电费2 000元。
(5)获取营业收入50 000元。
试评述张山的选择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互动能有效地开展,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所反映或蕴涵的方法、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案例教学的成效起着实质性影响。在课堂互动中主要采取的是两种形式:一是对抗与合作式,教师不参与,由学生相互之间提出观点、反驳或辩解。二是角色扮演式,教师指定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然后令他们观点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账户与复式记账时,要求学生以同桌为组,一人负责出纳角色,一人负责会计角色完成各自的职责(完成后再互换角色):
某厂于19*1年1月1日开业。截止1月10日,该厂共发生了六笔经济业务,如下:
(1)现金 400
(2)银行存款 20 000
(3)材料 4 900
(4)固定资产 170 000
(5)应付账款 30 000
(6)营业费用 1 000
请说明这六笔经济业务的内容。(注意:这六笔经济业务入账后的结果必须产生题目所列出各账户的余额)
⑷总结与点评
这是新授课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进行反思、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对此次案例讨论作全面点评。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
1.确保课堂教学案例的来源。
“案例教学法[3]”是通过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多样化来支撑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学生课外时间去搜集案例是其中一个方法。同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班级或学生订阅《财会月刊》等财经杂志;第二,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上这些,保证了课堂足够的案例来源。
2.发挥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指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围绕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案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撒手不管,相反,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有所作为。
第一,按照学生自主组合、不同层次学生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立小组长,每节课的案例由一个小组提供,每组确立一个核心发言人,其它组员进行补充。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制作的课件、材料的投影、甚至学生的阅读,以小组循环滚动的方式进行。
第二,教师提前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小组点评的内容必须配合课堂教学进度,点评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遇到出现重大财经热点,教师就指定案例内容。比如,学习《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财政部关于会计工作改革的文件;学习《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会计法》制定过程的材料;学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要求学生搜集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备课,作好充分的课前预设。
四、“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首先,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认识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而形成的。这样就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枯燥,学生厌学的局面。
其次,较好地达到了“以生为主”[4]的目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只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领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感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中,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查找搜集相关材料,自主设置研究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主体,养成兴趣,体验探究,掌握方法。
第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案例,使学习过程达到自主化、活动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例如:在“会计的含义、特点”的教学上,学生从“家庭生活”这一常见的现象去发现、体验,使教学贴近生活,达到了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 对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是有效的,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案例教学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展创新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篇7
关键字:高校课堂;活动―角色;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26-04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课堂,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C.C.Langdell,1870)首创案例教学,随后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多哈姆(W.B.Doham,1919)继承并推动案例教学思想的发展。自1870年哈佛大学率先使用案例教学以来,哈佛商学院的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而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1]。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的思想传入我国,随后在我国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高校课程中广泛应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对我国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影响着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也为推进高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前期基础。因此,从总结当前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求模式创新的思路和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高校课堂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弊端
哈佛商学院定义案例教学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2]。在我国,案例教学已经不仅限于对工商管理案例的讨论,而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教师讲授型
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多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型,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理论内容的需要,自主选取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的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的一种模式。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模式实质是教师课堂讲授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的理论传授,增添了案例部分的讲解和实践的内容,意欲辅助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仍具有教师主导和单向传授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选择、加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单向传授案例的相关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模式的案例教学,通常选择较短的案例来配合知识讲解,具有传授效率高、突出知识重点的特点。就案例组织而言,由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点有清楚的了解,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引入案例辅助教学,最大优势就是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讲授型模式的弊端主要集中在学生对案例缺乏熟悉度,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方面,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讲授型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主导案例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制作案例、修改案例、设计问题、剖析案例、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案例缺乏了解,参与度较低。为此,部分课程的教师,通过课前发放案例材料,课中提问的方式试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由于缺乏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参与效果也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熟悉和参与效果,便成为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改革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主导型
教师讲授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进后的一部分课堂形成了学生主导型的案例教学模式,即在较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作为教学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介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3]。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模式而言,学生代替了教师成为案例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参与意识和效果都大大提升。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最大特征在于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表现为由学生组建案例小组,自主搜集、选择和加工案例,课上完全由案例小组来讲解和组织案例,教师则退居背后,只是作为任务布置和设定案例教学要求而发挥作用。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和组织案例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案例教学的参与程度。
但是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从教师灌输走向了负面极端,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及讲解,案例的准备到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交由学生掌控,容易导致费时费力、学生养成放纵自流的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差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三)师生互动型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是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模式改良后的结果。其基本内涵在于,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案例,将学习者引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学习者批判反思意识、团体合作能力及对复杂问题充分理解的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进行双向互动,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的特点[4]。再则,该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知识的传输是双向的,即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也是双向的,即学生以教师的意见为参考来调整自身的行为。
师生互动型的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问题:一是过程不明确。案例教学的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活动,一旦缺乏某一环节,很容易使得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但没有说明在案例教学的各个阶段如何共同参与。二是角色不清。当前,互动型高校案例教学模式要么是对传统教师讲授型的方法进行修正,教师仍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的参与互动效果受到限制。要么是改进学生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而形成的,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外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因担心课堂失控和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实践中没有充分相信学生,导致没有与学生展开深入的互动。
(四)三种模式比较研究
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师生互动型三N主要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如表1所示。后一种模式是针对前一种模式的弊端来改进、发展。学生主导型的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模式学生参与度低的弊端进行改进,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的全面主导,没有发挥出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没有解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相较于上述两种模式而言,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讲授型和学生主导型的弊端进行改进,较为关注于案例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作用和学生参与的双重效果的提升。因此,互动型的高校案例教学模式应是未来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但仍需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去探索其创新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其课程教学的效果,当前重点解决其操作过程中,过程不明确和角色不清的问题。
表1 高校课堂案例教学主要模式及其差异
二、基于“活动―角色”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教师讲授型、学生主导型和师生互动型三种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共同参与、直接互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批判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是以课下案例准备、课初案例讲解、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案例评估的基本案例教学活动为中心,彰显“教师―学生”两大角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案例活动阶段和两大角色定位构成的。由此,其构成的基本思路是,明确案例教学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活动重点,并界定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各自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具体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图
(一)课下案例准备
课下案例准备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奠基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解码能力和分工与合作的精神。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选题、资料收集、制作案例、预设问题、修改、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等。具体而言,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来选题,通过访谈、观察等来收集一手资料或通过图书馆查阅书籍,从百度、谷歌、知网、万方等搜索引擎收集文献、新闻报道等二手资料。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真实完整时效的案例,编写好案例后必须对案例进行解码,在掌握案例的背景、时间、地点、现状、存在问题等基础上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预设案例的问题情境图,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修改、完善案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是案例教学活动前期准备的审核者,具有指明方向和教学把关之功能。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分组教学后提出案例要求和标准、选题范围和资料收集方向,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制作和修改,预设问题情境图,确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然后由教师就学生的分工安排、收集案例的资料、案例的制作结果与学生预设的问题进行把关审核。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批判性审视,若出现问题教师需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更深入地修改。此外,教师通过比较不同小组对案例的理解程度,选取并告知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小组上台对案例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从案例的制作情况、案例的介绍讲解情况、发言的次数、讨论的激烈程度、反思评估的深度等来制定案例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
在此阶段,学生角色是案例内容的解码者,具有提升自己信息解码及分工合作能力的功能。学生的任务是组建小组、分工、搜集资料、制作案例、讨论、与教师沟通等。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选题范围,首先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报道等搜集资料并制作案例,并集中到一个主题上[5]。通过对资料及案例的解码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在小组会议中进行讨论,把握案例的重点、难点、标出案例的疑问之处,提出能在课堂讨论环节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小组组长在分工表上明确会议记录、会议整理、制作PPT、演讲PPT、计时的组员。最终的成果由学生小组组长交给教师并与教师进行沟通,若提出修改意见,小组成员则一起商量后分工进行修改。
(二)课初案例讲解
课初案例讲解是以“活动―角色”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阶段,主要内容是PPT的讲解,对案例内容进行解码、创设问题情境、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对案例解码深刻的小组通过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生动地讲述案例的内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催化学生更快进入案例的真实情境。教师根据课下学生的准备情况了解学生的能力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投入的几个问题并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案例讲解及案例情境创设能力。
篇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国家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 案例教学 兴趣
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的设计以完善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得到好评。初中生的整体思想道德仍然在发展之中,其政治思维的发展高度往往还难以企及政治理论深度,因此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上需要教师们进行适当引导与推动,伴以高效的教学策略,让政治课堂更加发挥出功能和魅力。案例教学法是与初中政治教材及其学科特点十分契合的教学措施,政治教师一定要好好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课堂上,为初中政治课堂增添色彩。
一、案例教学的具体概念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教学名称,其又被称为生活学案教学法或实例研究教学法,它是新时期教学体系中将教学理论融入实际生活的专业教学方法,对政治理论的推动与深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政治学科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特征性,每一节政治课堂都具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理论载体也不尽相同。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从政治学科的具体理论出发,深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且案例要与学生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与相关性。案例教学法同时也是政治教师带领学生们进入特定的理论教学氛围与环境,使得学生们能够从特定的教学案例中探究,逐渐发现普遍的教学规律,实现自身思维上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之优势
1.加强记忆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特征就是其在课堂上发挥实例展示功能时,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相应的政治理论产生一定的理解,并较大程度地加深印象。在传统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将特定的政治理论以课堂讲授的形式教给学生,每一节政治课堂结束,学生们就只能掌握相应的政治理论,而在政治理论的实践与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与障碍。但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给予学生们一定的理论探究空间以及相应的理论研究载体,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牢固记忆政治知识。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享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们讲解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伴随着政治思想道德理论的渗透,我给学生们引进了相应的学习乐趣案例,让学生们在案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2.挖掘兴趣与潜力
政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学生们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经常觉得没有学习乐趣,难以找到自身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从而逐渐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材的理论设计过于机械,理论形式过于单一化,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仍然以理论填塞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案例教学法可以让教师们在政治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潜力。学生们在政治案例教学课堂上也会感觉到课堂的轻松与活跃,在自由性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魅力。
3.提高实践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氛围与环境中,学生们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接触、探究教学案例,因而在理论的实践运用挖掘上能够获得较好的操作能力。初中生应当在政治课堂上将自己的实践思维发散开来,将自己的探究潜力激发出来,案例教学为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载体。因此,教师们要灵活利用案例教学理念,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空间。
三、政治教学案例选择与分析策略
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教师们切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教材理论研究,而是要将教材中的政治知识点一一梳理,并将其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与现象一一结合,从而让学生们时刻保持政治前瞻性。
1.社会经济发展前瞻性
如今,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只有在国民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各方面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同时要讲社会经济的前瞻性体现出来,让学生们充分融入前瞻性氛围中去学习政治知识。
2.社会政治前瞻性
政治学科应当在初中教学阶段发挥出其社会政治关联性,教师们要让初中政治课堂的色彩更加具有社会前瞻性,尤其在政治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运用上要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我国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的核心代表,其高度捍卫了国家利益、公民利益,让我国在世界上屹立于强国之巅,因此政治案例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政治思维。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课文《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建国初期我国实现政体改革的案例,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我国的民主性,并就“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主题进行实例探究,让学生们就自己的周围生活经历谈谈与“人民当家作主”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让课堂与社会紧密连接。
结语
初中政治学科的教材设计偏于理论化,而政治学科本身带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上通常会觉得无聊、枯燥。案例教学将政治理论与生活案例有效结合,教师们可以深入探讨政治案例教学的具体模式与方法,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 姚鸿燕.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 亚太教育,2015.
篇10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 药物化学 教学 应用
案例式教学法以教学案例为教材,是一种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对某一事实或者是某特定现实问题进行的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地分析、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方法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创于美国最高学府哈佛大学,是一种能够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和高素质型人才的教学方式。
一、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是充当了教学的被动接受者,从学生本身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较为沉闷,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程度和记忆都较为浅。德国一位名医曾经从医学角度这么说过:在智力教育中,如果给予被接受者过多的被动刺激,就会造成刺激的过度集中,使得被接受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比如像“厌食症”现象等不良反应。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了太多的被动刺激,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而案例式教学方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引入将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更加活泼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也更加深刻。案例式教学方式充分诠释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实践证明,确实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校的一份调查研究中发现,实施案例式教学方式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热情也非常足,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后测验成绩高分段、中分段人数都比往年增加了10多名。案例式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方式效果显著,在实际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实施。
(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案例的选择,好的案例的选择是案例式教学方式成功的一半。案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能够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前提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案例,所选案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要选择恰当、贴切的教学案例,选择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反映,为后面课堂将要学习的课时内容做铺垫。案例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不能过于难,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要在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前提下选择适当难度的教学案例,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接受,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化学治疗药物”这一课时知识时,可以选择国外教材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情节,假设学生是一位三十年代的药剂师,面对一位由于感染来咨询购买磺胺药的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时候,该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磺胺药种类。在学习《抗生素》这一课时知识时,可以从身边发生的案例入手,将发生于2003年湖南株洲的“梅花K”案例引入,充分引导学生分析黄柏胶囊中加入过期四环素在治疗妇科炎症时会引发怎样的严重后果。以上两则案例的选择都贴合课时内容,能够极大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且难易适中。
(二)其次要做好案例的分析准备
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仔细研究案例,明确案例解决的主要问题,思考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搜集资料等将关键信息点整理出来,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在上面的第一个教学案例中,提示学生要始终围绕病人的肾功能损伤情况来进行讨论,充分研究不同磺胺药物种类在病人体内的代谢物对病人肾脏的影响,进而选择合适的磺胺药物。针对第二个案例,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假药制造者为何要将四环素掺入黄柏胶囊中明白四环素的药理;通过分析四环素中哪种成分造成中毒现象让学生了解四环素的化学稳定性和结构,清楚过期四环素的毒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储存四环素;通过讨论中毒对肾功能的损伤让学生充分明白变质四环素对人体的危害。教师可以多角度分析问题,尽量提炼出对课时内容有帮助的知识点,充分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最后要组织课堂进行高效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将课前准备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组自由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多角度探析问题答案,留给学生适当的讨论时间。可以通过抢答、提问、追问的方式提高讨论效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效果,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思维误区的能力,提出分析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在磺胺药物的案例中,教师要通过将案例导入课时的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在“四环素”案例中,要始终围绕案例分析来进行课堂授课,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组织学生了解、掌握知识。
三、结语
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案例、做好案例的分析准备并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立光,叶蓓.提高高职院校药物化学教学质量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