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综合体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疏散

中图分类号: S37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物防火措施分主动和被动,以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及起火因素为参考依据。主动防火设计包括设置自动报警和灭火设施,起到早发现、早扑救等作用,阻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被动防火设计包括划分防火防烟分区、降低火灾荷载密度、提高耐火等级、设置防排烟系统以及安全疏散逃生设施等措施,满足人员逃生疏散的要求,最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述措施相互结合,可以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及其蔓延。

1、大型商业综合体存在的火灾隐患

1.1、排烟条件差

大型商业综合体体量大,有的多达数十万平方米,中庭上下贯通,排烟比较困难。地下空间面积大,密闭。一些建筑外窗被大型广告牌或电子显示屏遮挡,通风排烟条件差。

1.2、采用可燃材料装修

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片面追求豪华,内部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起火时,这些物品将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由于烟气的恐怖性和减光性,易造成人员伤亡。

1.3、消防设施故障率较高

消防设施日常维保工作不到位,消防设施存在故障,一些单位消防设施联动控制开关处于“手动状态”,少数单位消防设施长期“带病工作”,个别单位消防设施几近瘫痪,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发挥报警和灭火作用。

1.4、消防日常管理不到位

部分单位存在消防管理责任层层弱化“户籍化”管理工作不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薄弱的问题。特别是消防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线消防保卫力量不稳定,消防基础不牢。有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无上岗证,对消防设备不能熟练操作,遇到紧急情况,手足无措。

1.5、功能的需要与规定不符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由于体量较大、功能分区多,其竖向及水平交通组织非常复杂,致使安全出口个数、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易与现行规范要求发生冲突。如一些大型综合体商业建筑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按规范要求应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而商家为了不使完整性遭到破坏,不想设置穿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强化大型商业综合体防火与安全疏散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系统

首先,消防责任制。建立层层防火安全责任制,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对出租的商铺,要在协议中明确其防火安全责任。其次,防火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用火用电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员工消防教育培训制度等。严格动火安全制度。落实“1211”工作制度。即1张动火票,2只灭火器、1个监护人和1只挡火板。最后,灭火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并要按照预案进行实际的演练。总之,大型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工作复杂,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运行体系,从消防技术系统和消防管理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加强消防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日常管理工作,实施动态防火安全管理。

2.2、合理设定建筑的耐火等级

商业建筑的整体结构一般为多组的多层建筑和一栋高层建筑组合构成,二者之间通过变形缝来区分。但是因为地下部分还连接在一起,因此多层建筑和高程建筑之间从根本上来说交通和结构依旧属于一个整体,可以成为一座高层综合建筑。按照上述我们所说的特点,这类建筑的建筑类别应当属于一类,防火等级应当按照一级来设置,设计应当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的标准来实行。

2.3、防火分区的设置

商业建筑属于一类建筑,因此按照建设法规的规定,建筑内部必须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也应当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所给的数据加倍处理。地下室一般可以设置成几个防火分区。超市和库房以及地下车库属于人防部分。超市内部按照建筑面积的大小进行分隔,一般设置成数个防火分区。正常情况下,防火分区的面积都小于2000平方米左右,车库部分的防火分区一般小于4000平方米。设备和仓库分区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每个区域的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左右。首层和第二层一般可以划分为7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部分设置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平方米。第二层的商场分为两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部分设置成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面积也不大于2000平方米,其他部分防火分区的面积应当不超过4000平方米。四层一般为会所以及办公场所,可以设置成两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部分设置为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分区的面积都不大于2000平方米。

2.4、完善商业综合体消防细节设计

首先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使用防火材料,确保所有的装饰材料以及建筑材料均能满足防火标准技术要求。同时对于商业综合体内部的电缆以及电线等容易引发火灾的设施,因此应该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此外,还应该根据商业综合体火灾荷载大、烟雾量大以及火灾发展迅速的特点,按照自然排烟为主、机械排烟为辅的原则增加防排烟设计。同时在商业综合体的防火分区内部应当设置足够数量的喷淋喷头,以延退火灾蔓延并辅助配合灭火。

2.5、疏散楼梯的设计

地下超市部分可以设置六部的复式楼梯,车库的部分应当设置两部疏散楼梯,并且都需要设置成防烟的楼梯间,辅助设备配有机械加压抽烟防火系统。在一层和二层一些独立商铺的内部也应当设置有独立的疏散楼梯,第二层一共可以设置五部左右的楼梯间。四层因为属于会馆以及办公区,所以需要设置两部的封闭楼梯间方便人员疏散。这些楼梯日常以及火灾疏散都可以用到。高层建筑部分我们可以一共可以设置四部电梯,其中的一部电梯为消防电梯。其次还需要设置一部剪刀楼梯,作为防烟楼梯。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使用电梯来解决人员的交通问题,发生火灾的时候,人员可以通过剪刀梯来逃生。楼梯间的设置需要满足建筑物本身人员的流量的需求。

2.6、设置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

在商业综合体门口、店铺、通道等位置,应针对消防疏散路线进行标识,切实为人员提供明确清晰的逃生路线。此外,在通道门口顶端和通道的地面增设蓄光型辅助疏散指示标识,一旦发生火灾,内部人员可以及时进入疏散通道,并帮助消防人员在烟雾中辩认方向,对火灾进行及时有效的扑救工作。

结束语

总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防火与安全疏散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建设阶段,相关人员都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火灾特点,结合消防施救能力、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具体工程、人文背景等实际情况进行防火设计。适当利用消防性能化设计,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和措施,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消防投入与合力设计的关系,力争实现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与经济高效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篇2

1.1重生存、轻战略

实地调查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城市达州市多家旅游景区参与某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规划,发现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者缺乏战略思维,为尽快获取投资回报,先行建设利润率高的项目,这是典型的重生存、轻战略现象。开发商对旅游综合体项目运作缺乏经验,不理解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带动项目人气和各项目功能互动,而人气的培育需要一段时间,各项目开发也应分清主次和先后。前期过度重视盈利,不注重人气培育和项目设计,会导致项目后期人气不足、盈利能力弱的问题,这也是川东北地区众多旅游项目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1.2重形式、轻内核

旅游消费模式逐步升级,我国旅游消费形式正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但川东北地区旅游项目开发者尚未转变传统开发理念,对于旅游项目的开发还是立足于打造景观、引进娱乐项目、打造休闲观光平台等,不注重旅游项目文化内核的挖掘。然而景观打造耗费巨资,无奈人流惨淡。自然景观和娱乐项目生命周期较短,且各项目同质化严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方能永恒。一个景区若无“文化”这一核心内核,将难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国内知名旅游项目宋城千古行、乌镇、九寨沟等之所以一直红红火火,就是因为它们是建立在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基础上的。

1.3重建设、轻布局

一个旅游综合体占地小则两三千亩,大则上万亩,没有合理布局,景区将显得十分混乱。例如达州市现有旅游综合体以传统思维布局,过度注重项目实体建筑和功能的建设,而不注重研究各项目的布局,项目中严格按照功能划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等区域,这样的布局在小景点和小的商业场所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游客错过了饮食的地方,下次就需要围绕景区转一圈才能找到了。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大体量项目都应适当零散分布餐饮、娱乐等项目。

1.4重资源、轻管理

旅游综合体项目功能多元、资源独特是必要优势,但过度依赖资源,轻视管理将难以持续。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城市达州近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对旅游业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新申请的A级景区人气不佳。原因不在于景区没有好的旅游资源,而是没有配套好的管理,造成了风景这边独好、却无人问津的现状。调查发现景区管理大致存在三大问题:一是营销管理不到位,没有营销造势,宣传亮点;二是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人员素质较差,服务态度差;三是项目建设缺乏特色,餐饮、娱乐、住宿等配套设施管理不规范。

2川东北经济区旅游综合体开发战略管理突破的关键

2.1构建完整的旅游综合体战略规划框架

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应力争完整,首先,应做好项目内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意愿和规划、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竞争者的情况的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对旅游项目自身资源分析和管理者能力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项目自身定位。定位要包括市场定位、客户定位、功能定位等问题。再次,应明确项目发展模式或商业模式。区别对待赚钱项目、人气项目和配套项目,做好各项目的功能互动;注重盈利模式的设计。旅游综合体项目应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最后,规划出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分步实施。

2.2加强旅游综合体项目资源整合能力

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树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这时就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经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投资者、餐饮公司、娱乐公司、酒店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方主体参与,各模块都由专业的企业来做。旅游项目开发者更多的是资源整合者,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类:一是发现市场需求,获得项目资源,主导项目开发;二是招商引资,根据项目各阶段需求,有步骤地引入各项目优质企业入驻;三是管理服务,为入驻企业(商家)提供较好的经营环境,构建科学的利润分成模式。

2.3打造基于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执行系统

“学习力是第一竞争力”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利器。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旅游市场由于受季节、节日、天气、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这需要旅游企业能够快速反应。旅游企业应构建学习型组织,做好前中后期工作:前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灵活的市场营销工作,市场调查人员应该与营销人员和后台管理人员形成较好的反馈系统;中期客户到了景区,一线员工应快速捕捉客户信息再反馈给市场人员,便于进一步做更精准的营销工作;后期就是客户维护工作,客服、市场、人资、企划等部门应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营销工作和景区项目运营方向。

2.4形成围绕战略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

基于战略管理的培训体系要以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为目的,实现培训体系与战略体系的无缝对接,过程中涉及各个管理环节和管理角色。首先应做好战略目标分解,通过企业培训,让企业各部门和每位员工更加清晰理解所承担的重点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的关键成功要素。其次,关注战略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企业培训让各部门和各员工感知环境变化,实现动态战略管理。最后,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并达成共识。旅游综合体项目涉及主体较多,员工知识结构多元化,形成战略共识尤其重要。旅游综合体项目运营者应充分运用培训这一手段,让各参与主体和每位员工形成整体意识。

2.5建立项目各环节风险控制机制

旅游综合体运营商应根据风险分类,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策略。对于体制风险,应实施股权多元化,引入战略合作者,改变单一投资主体以及由此带来的体制上与市场化不配的状态。对于运营风险,应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项目运营团队的管理水平,选聘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入先进管理运营系统。对于开发风险,项目开发应重视选择与具有较强信誉保障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对于融资风险,应培养和引入高素质资本运作人才,打造良好的融资平台,提高项目资本运作能力,选择风险更小、成本更低的融资方式。对于竞争风险,应关注项目业务市场份额的变化,及时根据市场地位的变化调整竞争策略;关注竞争对手变化,不排除和竞争对手合作的可能。

3结语

篇3

【关键词】综合体项目 项目进程 成本控制

一、前言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选择紧凑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但“高密度”、“紧凑化”的城市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影响环境舒适度等,制约了密集型城市在效率、多样性、城市活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而城市综合体的特点对于建设“紧凑――和谐”型城市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高质量的城市综合体更是一个社会多生态系统概念,能够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综合体项目具有工程结构复杂、工程体量庞大、开发风险大、一次性投资大等特点,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最终导致项目夭折或成为“烂尾楼”的原因在于项目成本控制失控,使得资金链断裂,成本严重超支,因此该怎么科学、高效的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控制好项目成本,达到项目的预期效益,是相关管理者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工程概况

我国某商业地产开发集团,将“体验型消费、激发型消费”作为开发理念,结合地域需求将商业、办公、交通枢纽等配套设施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具备休闲、娱乐、商务、交通、旅游等功能,创造全新的城市魅力中心。

三、国内综合体项目成本控制通病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如成本控制只与成本部门、造价工程师有关,和自己无关;成本控制就是省钱,忽略了与工程质量、安全的关系等。

(二)成本控制体系缺陷

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完善使员工在碰到问题时相互推诿,各部门间的沟通不及时,总部与项目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导致项目最终出现亏损。

(三)重施工轻设计

只注重施工进度,没有做好设计方案、图纸的研究,盲目听从设计,导致边施工边变更,成本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四、该综合体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结合以上城市综合体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该工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以“防患于未然”,具体措施如下:

(一)综合体项目早期工程成本控制

1.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在项目投资决策初期,专业策划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掌握项目影响因素,对项目土地、成本、费用进行初步测算,利用SWOT分析、风险分析工具等进行研究,以判断项目是否可行[1]。

该阶段,项目用地选择、土地总成本预估、设计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综合体项目的成败,具体细分的话,用地选择的比重约占40%,土地总成本约占30%,规划设计方案质量约占30%。由此可见项目土地成本评价是衡量综合体项目是否可行的主要标准。

2.设计阶段成本控制。设计阶段属于投资前时期,不同的构思或设计方案同样对工程项目将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所以设计阶段除了要树立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设计思想,还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商业MD策划设计:设计规划影响着80%的工程造价,可以说是实现目标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其合理性将对一个项目的成败起着关I作用。如该项目最初建筑形态是小商品市场,在进行综合性商业设施转变时,没有做好MD计划的调研工作,导致大量原建筑物被功能性拆除,土建安装工程成本严重超支。因此项目推进需要遵守合理规范的程序和计划,以确保协调多部门、多工种间的工作。

(2)实行设计招投标制:不仅可以优化设计方案,而且有利于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提高设计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如对建筑造型、公共区域布置等优化,可以提高建筑使用率;对电梯空调弱电系统等方案优化设计,可节省大量投资,降低工程造价[2]。

(3)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的实质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目标控制,在每一阶段都要按照目标分解与计划、目标实施、目标实施检查、信息反馈这样个循环过程来进行造价的控制。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是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

(4)开展价值工程的应用:价值工程既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又是一项较为完善的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将技术与经济、功能与成本、企业利益与用户要求相结合进行定量分析,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在该项目中,在规划设计阶段选择价值工程优化方案,在维持规划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楼宇高度、商业内街,扩大住宅标准层面积等方式增加了商业建筑总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增加了项目的收益,具体如表1所示。

(5)严格做好图纸会审工作: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将问题在施工前解决好,做好主动控制,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反复变更和洽商。如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只用修改图纸,损失较小;在采购过程中发现问题,既要修改图纸,又要重新采购相关设备、材料;若等到施工阶段才发现问题,不仅损失以上的费用,还要拆除已施工的部分工程,造成严重损失。

(二)项目建设期成本控制

1.建设期成本控制重点。首先是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应立足于主动控制,并尽可能的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严格检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另一方面做好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工作。

其次是施工阶段动态成本监控。一方面要把控好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对于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应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报审,并建立清单明细;另一方面成本部门要每月定期上报,集团公司给予审核意见,经核准后报与财务部分备案,作为下月拨款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填写成本月报时,需由成本部负责人亲自汇总数据,填报方法采用成本费用支出按目标成本的分类一一对应的方法,以便于及时发现超支项目[3]。

最后要严控工程签证。具体要求有:严格现场签证,对于涉及费用支出项目需认真核实后签证,并注明原因、部位等;须有明确的时限限制,一般要求自发生日起30天以内办妥;施工图以外的现场签证,必须要写明原名数据、事由,根据合同条款及相关规定进行签认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不可以签证形式出现;对于已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方案,不可随意进行签证处理。

2.建设期成本控制的手段。

(1)利用招投标进行成本控制。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较高的工程类项目,招标应遵守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以得到合理的性价比。具体做法为如下:

一是小型单位工程承包制,单位工程采用总价包干方式或综合单价单价包干;

二是甲供材料招投标。如该项工程对于涉及工程品质的材料,均由甲方统一供料,项目主要的机电设备,也应由甲方自行采购;

三是智能化工程清单招标。利用清单报价方式招标,合同价款应顺从可调价款方式;

四是组织清单招标,能够引进充分竞争,降低成本,简化结算审核。

该项工程通过组织开展规范的招投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累计节约了总成本3%的费用。

(2)建立超成本的预警机制及审批。

一方面对于预计将超出目标成本的细项,必须严格遵守提前预警、报审的原则,严禁先斩后奏。出现未做预警先斩后奏的情况,集团应予以书面通报,并纳入KPI考核,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的应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应对所有细项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一个合同金额涉及多个成本类别的,应对其进行分解,拆分出相对应的金额加以控制。

(三)项目梭工后期成本控制

一是项目结算前,既要重点审查工程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及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对于存在漏项或甩项的不能予以结算,又要对隐蔽工程签证、现场签证进行审核计算。审查结束后依据有责任人签字的竣工验收单进行清算;

二是严格执行结算复审和工程尾款会签制度,保证结算质量及投资收益;

三是为提高工程计价的准确性,造价人员需要实地了解工程实际进度,及时做好特殊材料及设备的市场价调查,掌握成本价格实时走势;

四是结算结束后,应进行相同子项下的多项合同结算的汇总,并和目标成本进行一个对比的评估,评估结束后将科学合理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给其他同类项目的造价控制以借鉴。

五、结语

总的来说,综合体项目开发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较多,各因素间也相互影、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要认真研究各阶段的核心环节,才能灵活运用成本控制工具,科学的开展工作。项目开发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更是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坚持以成本目标为导向,彻底调动各利益方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合理控制项目成本,确保工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京梅.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项目盈利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篇4

效率优先 强化内控

中商集团旗下的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6年,由曾养甫、张静江、茅以升、于右任等社会名流为“振兴民族商业”所创。是拥有79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著名商业企业、上市公司,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 公司曾荣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商业信誉企业”、“全国商业诚信AAA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全国首批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商业企业之一。并在商务部开展的“分等定级”评选活动中,荣获首批“金鼎百货品牌店”称号。近年来,企业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始终保持较高的递增速度,2007年公司总销售规模达50亿元。其中本部核心店实现销售额19.02亿元。预计2010年公司年销售规模可达160亿元,三年实现销售规模翻两番。

公司专注核心主业,积极拓展连锁百货项目,在全方位提升南京中心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连锁百货的开发拓展平台,增强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开创企业倍增发展的新局面。集团现已发展的7个连锁百货门店,依托集团公司的投融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社会资源等,各连锁百货店均保持一定比例的复合增长,在销售规模、运行质量、管理控制等核心竞争力上都有所突破和提升,促进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

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公司的管理要与国际先进管理体系全面接轨,为了更好的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满足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所带来集团对管理水平的更高要求,公司坚持了管理要与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接轨的同时,又不乏中国本土化管理特色。于是,一场以协同平台OA和业务平台ERP为核心的信息化变革由此吹起号角。而在中商集团CFO陈新生的脑海中,始终围绕着“业务驱动,财务内控,IT落地”的信息化管理思想推动建设着符合中商集团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架构。

过去,在中商集团,会出现这样一种IT现象:同样一个供应商、一个品牌,但经常录入到不同的IT系统中去,由此带来了信息的不一致、工作的重复,同时也不利于分析和管理。中商集团CFO陈新生指出,在中国一些企业中,信息化完全是一个IT部封闭的工作,和业务、财务有些脱离,所以也带来一些管控问题。”

“企业中,如果财务更改文档账本,或者记错帐作调整,这些都是有修改规定的。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习惯性地认为这件事交给计算机就安全了,忽略了计算机也存在一个内部控制的问题。”对此陈新生谈道:“我们去建行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参观时发现,他们的数据中心、物理隔离、密码管理都非常严格,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权限,这时IT人员就看不到业务数据了。但在一些小企业中,却做不到这点,整个IT系统就存在‘系统管理员权限最大’的现象。这是很多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但他们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基于这种情况,中央商场期望打造支撑管理、财务、业务三位一体的协同管理平台,基于全流程管控、管理与业务融合、管理者专属桌面的设想,中央商场首先进行了OA平台总体架构的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流程管理、知识管理、综合事务三大应用内容,而在用户层面,除了构建集团及分子公司的多级门户之外,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办公门户成为重中之重。

据悉,中商集团在上OA和SAP系统时,重点关注两点:第一,效率优先,保证效率。第二,强化内控,建立内控体系。陈新生说:“这两者是可以同时实现的。许多企业做信息化是为了解决效率的问题,但内部控制几乎都没有,IT人员可以随时看到后台数据库。通过这套OA+SAP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把业务人员和IT人员的前后全分裂开来。前台的业务变革就能够从流程调整去做,而不是后台的逻辑去做。”

财务内控 IT落地

IT项目最大的难点往往是改变人的认识,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当问及中商集团通过这个项目是如何去做的,陈新生回答道:“首先,要取得内部的共识。其次,要找出原来系统存在的问题。我在说服董事会下决心推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就把原来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原型展现给他们看。比如,系统中操作员的身份应该是唯一的,过去业务系统和人事的系统是分离的,两边都可以人为录入,账号也是共用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追述责任人。”

在企业中,通常由IT人员、业务人员来主导信息化项目,但在中商集团则由CFO来主导,CIO、业务人员来配合。“如果IT人员牵头来做,他对业务不是很熟悉;业务人员虽然能够站在业务的角度看待问题,但他还要站在财务的角度。所以,一个企业信息化综合的部门应该是财务部。我的内控思路是:业务驱动,财务内控,IT落地。”陈新生说。

告别管理和业务“两层皮”

在推进整个项目的过程中,中商集团不但解决了效率问题,同时也对以往的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上这个系统之前,同样一个业务走的流程和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同样的一个品牌在我们南京店和徐州店的代码是不一样的,尤其对后台的财务人员无法区分。本质原因就是南京店做南京的,徐州店做徐州的,信息化不是集团化的。”陈新生说。

于是,此次中商集团成立了主数据管理中心,所有的品牌需先通过主数据做一轮审核,集团设立自身和对员工标准的编码规则。所以,添加了系统后集团对管理标准、管理制度都能够做到有效落地。

陈新生再次强调,现在解决了管理和业务“两层皮”问题。据了解,从前,合同报审流程是招商院找各个领导签字,再把合同录入到系统中。而现在的方式则是招商院先把条款录入到系统中,各个领导直接在系统中审批,审批的结果所见即所得,而原来两层皮的现象就是领导批的和录的不一样。由此,中商集团做到了把控制放在最前面,通过泛微OA平台和ERP平台的完全对接,不再存在脱节问题。

篇5

1、工信部部长苗圩:电动汽车补贴调整势在必行,如果推迟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让大家平稳渡过退坡的影响。

2、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在私家车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处于绝对优势。在补贴退坡情形下,2017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占比高达67%,未来仍然是私家车的主流。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满足企业应对双积分要求,同时解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高期望,化解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的负面效应等问题。

3、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2018年将完善工业遗产认定制度,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工业遗产认定工作。

4、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对外公布了对8家奶粉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的检查情况,伊利、蒙牛旗下两家乳制品公司被点名。其中,内蒙古欧世蒙牛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许可条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缺陷。

5、横琴新区管委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7年的8年间,横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了55倍,年均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翻了18倍,年均增长51%;吸收利用外资翻了760倍,年均增长158%;一般公共预算翻了125倍,年均增长99%。

6、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了一份公告,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投资的安全性提出警告,并表示在基金经理们解释清楚加密货币的风险之前,不会批准发行基于加密货币的十几种投资产品。 

7、麦当劳中国与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麦当劳与融创在后者布局的全国区域的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文旅等板块进行全面合作。融创将在其全国社区、文旅项目中为麦当劳餐厅提供优先选址权利。

8、据媒体消息,印度央行暂停了一些比特币交易所账户。 

9、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正在走会签程序,预计近期将对外公布。有接近相关部委的人士表示,“清库”主要是整顿不规范的PPP项目,对合规的项目,政策上还是以鼓励入库为主。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0-0146-02

一、引言

通过结合各种智能化设备以及技术,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业务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种发展并不是商业银行自身决定的,而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顺应时展的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业务涉及环节众多,主要涉及信息系统的运营以及维护、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等诸多环节。因为这种智能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风险不同,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格外重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以此来推动商业银行稳定发展。

二、风险管理面临挑战

1.信息安全方面

信息安全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同时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也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就目前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情况而言,其安全方面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完善化的风险监管规则。人工智能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相关的法律约束还没有完全跟上,部分领域内的规章制度仍然呈现空白状态,数据信息的安全并不能完全得以保障。除了缺乏硬性的法律规定之外,在金融系统整个行业内部,尚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准则和具体规定,金融科技的安全标准仍然没有统一,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数据信息安全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一旦发生问题,不仅是商业银行,还包括金融科技的消费者,其合法权益都会受到侵害。

(2)缺乏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的措施。风险管理并不意味着出现风险之后才能管理,而是要提前对风险进行预防,结合应对措施,达成对风险的防范。目前商业银行在应用金融科技建立数据库时,缺乏对数据安全风险的识别,不能有效识别各种病毒,对数据库的维护以及运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能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是商业银行数据库发展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3)评价及预警机制。金融科技信息风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假如不能及时避免滞后性带来的影响,使用金融科技业务时必定会伴随着大量的风险。通过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的技术以及危害性进行评估,并及时准备好相应的预警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4)端口信息传输缺乏有力的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其内部缺乏完善的风险监管规则,这也就意味着相应的监管工作无章可依,监管工作有效性并不高。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要在金融科技平台上进行实现,信息从传入到传输,存在缺乏监管的情况,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那么极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发生。

2.信用风险方面

伴随着金融科技业务发展的另一大关键问题,就是信用风险问题。目前,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信用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信用数据规范文件。关于性能约束这一方面,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完全建立,所以无法准确收集信用数据,更无法做到深度处理与分析,这种环境下,信用数据的监管有效性并不高。关于个人信息在信息端口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其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进行保障,即便是有,也只是大方向上的一些宏观保障,并没有细化到具体细节。

(2)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低。当前商业银行关于信用风险的管理活动,一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导致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质量并不高。以区块链金融领域为例,其主要内容是增信,如何在保证信用评价具备极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增信的手段进行完善,是其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

(3)完善化信用风险甄别机制。关于信用风险的甄别机制,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间。当前的信用风险甄别,并没有做到将所有风险如数发现的地步,在定位目标方面,当前的甄别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中国金融科技平台进行信贷时,对其风险评估质量不过关,容易给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损失,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风险。即便是发现问题,对数据信息进行风险提示,因为信贷风险的组合不同,所以导致在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无法进行准确的风险预警。

3.内控风险管理方面

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另一大重要措施就是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是其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信息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時,获取数据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风险管理对数据信息的获取以及处理的要求更高。不管是商业银行本身,还是金融科技平台,双方在面对客户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带来一定的风险,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金融科技平台,都无法最大化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但如果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平台本身的原因出现问题,那么很有可能给商业银行以及客户带来相应的损失。金融科技操作需要依靠计算机为载体,而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则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对金融科技业务并不是很了解,导致业务与技术之间无法做到有效连接,使得内部控制风险岌岌可危。除此之外还缺乏完善的动态监控体系,使得风险并没有处在一个动态的监控范围之下,对风险信息的接收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地应对风险,导致风险极有可能恶化,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在信息网络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标准以及方法并不足以应对商业银行的新风险。

三、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综合体系

1.确立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综合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障商业银行的信息安全,加强内部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一套针对信息信息安全到风险管理综合体系,并将这套体系融入商业银行管理当中,真正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到作用。确立信息安全的风险管理综合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立管理规则。基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不同,在确立管理规则时,需要以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信息安全的行业准则,提高管理规则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当然针对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规则绝不能像传统风险管理规则一样,网络具备开放性,在设置管理规则时,必须结合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等相关规定,制定合理合法的管理规则。在明确管理规则之后,将管理规则融入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当中,成为内部体系当中的一部分,真正为商业银行的运转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对员工进行专业的规则宣讲,提高其专业能力,以便在风险来临时,提高员工的应对能力。

(2)确立数据安全的风险防范专项机制。通过确立数据安全的风险防范专项机制,提高金融科技平台的安全防范水平。这个机制必须以科技平台为载体,主要防范内容放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中,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以及防范,真正提高金融科技平台的安全性。为了加强防范专项机制的有效性,可以根据商业银行主体单位数据安全水平进行划分,紧急的事情紧急处理,日常的事情日常处理,保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做到符合各个阶段的发展以及应用。

(3)制定预测反馈机制。通过制定与评估专项机制,对银行推出的相关科技产品、服务进行相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估与反馈。通过此举,可以及时发现商业银行推出的相关产品以及服务是否存在问题,假如存在问题,那么便可以及时进行解决,防止出现额外的风险,带来额外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商业银行后续的产品以及服务提供标准参考,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水平。

(4)制定数据传输的预警机制。提前对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概率,在遵守保密规则的基础上,明确金融科技平台在维护运营过程中的责任分属,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金融科技平台运营维护水平,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预警机制的有效性,使信息在各个端口之间传输的安全有所保障。

2.逐步完善化信用风险的评审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围绕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完善信用风险的评审,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此项专项机制中包括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帮助银行更好地定位客户群体,减少信贷风险。另外,通过完善信用风险的评审,可以更好地简化贷款主体的无用信息,提高其信息搜集的准确性,提高搜集效率以及搜集质量,并对最终的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这项机制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加强银行内控,预防风险,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帮助信贷部门,加强对客户的审查,以便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3.注重对风险的各项监测

要想加强风险预测以及防范,就必须让风险处于一个动态监测过程中,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能够带来风险的因素太多了,通过对风险进行各项监测,比如后台数据、硬件质量等,预防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做出紧急预案,防止风险来临时缺乏措施应对,造成更恶劣的影响。而且当前的金融科技环境比起传统的金融环境具有更多的未知性,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内容,除了原先金融领域当中的交易主体的信用风险之外,又增加了科技平台风险、安全信息管理风险等。不过通过加强对各项风险的监测,强化其内部财务管理,完善相应的审计标准,准确动态监测风险的任何变化,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数据和其他支持。

四、结语

篇7

按照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的要求,多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将在今年以总结、深化、新设形式浮出水面,从而为即将成熟的增加活力。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徐绍史部长还要求要“稳中求进”,加快制度供给。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地方基层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新探索、新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围绕社会高度关注的征地拆迁问题,国土部将总结福建“三到位”、河南郑东新区“和谐拆迁”、海南陵水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等实践探索经验;同时,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成都的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广东的“三旧”改造试点成果都有可能在制度层面得到提升或推广。

然而,在有些专家看来,虽然近年来各地对有诸多实践,但这些实践大都以增加用地指标为目的,在制度层面的实质性突破仍然有限。

试水征地改革

违法拆迁、野蛮拆迁一直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早在2001年,国土资源部就启动了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南京市等5省9市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2010年,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再次启动,天津和唐山等11个城市被列为试点。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河南郑东新区的“和谐拆迁”和海南陵水的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

所谓和谐拆迁,就是贯彻“先安置后拆迁”的政策,在拆迁村庄附近建立高标准安置小区;在土地、附属物等补偿标准的确定上均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严”的标准执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的基本养老保障、生活保障制度。

紧随郑州之后,江苏、河北、湖北和贵州等全国大多数省市也相继提出了和谐拆迁概念。但因拆迁所导致的种种社会矛盾并未就此根除。正源于此,业内人士近年来一直呼吁,和谐拆迁,落实比口号更重要。

真正打破政府拆迁旧模式的是海南陵水的“农民自主拆迁”。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村委会拆迁公司”,村民任股东,由公司完成征地和各项赔偿,同时获得土地平整、相关设施配套开发等商业机会,用以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这种新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刘守英认为,陵水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收益共享、多方共赢”的新征地模式,让农民成为征地拆迁的主体,调整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创新预留用地和产业发展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今年3月8日,国土资源部调研组前往陵水县调研征地制度改革工作,调控与监测司司长刘随臣对陵水模式给予较高评价,表示陵水在征地安置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将会成为各开发区征地工作的学习榜样。

但这种模式也有潜在的问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亚鹏认为,这是向理想模式迈进的一步,但政府在组建拆迁公司、进行拆迁费用评估中的作用仍然很明显。未来还是要尽可能弱化政府的角色,防止出现少数人垄断权力和利益的问题。

推广试点经验

作为全国惟一一个试点“三旧”改造的省份,广东省的经验或许将会形成一套制度成果,在全国推广。

2009年,广东省与国土资源部合作,率先以省部合作的方式在广东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并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两年突破性进展,三年大改观”的阶段性目标。

如今,三年的期限已到。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今年5月视察广州三旧改造时,就督促广州应全面总结梳理“三旧”改造试点和节约集约示范建设的具体做法经验,争取尽早形成一套能够推而广之的制度成果。

广东的三旧改造,最早开始于2008年7月的佛山。彼时,广东省的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的任务,佛山率先推出针对“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三旧改造。

2009年8月,广东省出台《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推进“三旧”改造为载体,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统筹城乡发展。

上述意见中提到“三旧”改造的实现形式要因地制宜。其中,旧城镇改造范围内,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各地块的使用权人可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联合自行改造;对于旧村庄改造,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用地单位自行组织实施,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

试点三年来,广东累计完成改造面积14万亩,节约用地6.1万亩,这也得到了徐绍史部长的肯定,认为此次试点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但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却对“三旧”改造能否大面积推广提出质疑。“在广东乃至全国需要拆迁改造的面积太多,没有那么多房地产或综合体项目能够补偿得起。”李铁建议,改造也可以尝试让农民自己改,政府把基础设施修进去就可以。旧城的改造是长期的事情,政府不应操之过急。

此前曾与徐绍史一同赴广州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严金明也认为,广州三旧改造可以推广,但是会出现拆迁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与广东一样,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一些经验也有望得到推广。

篇8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医院内部管理;居民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149-04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从“六统一”整合基本制度政策,并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效能[1]。要求各省(区、市)要于2016年6月底前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作出规划和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工作推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各统筹地区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综合医改试点省要将整合城乡居民医保作为重点改革内容,加强与医改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早在2014年底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工作的意见》在“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t疗保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城乡统筹、互助共济,参保居民公平享有权利义务;坚持制度并轨、资源整合,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统筹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统筹,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3]”的基本原则基础上,2014年底前,通州区完成资源整合的相关工作,做好管理职能调整和经办机构编制、人员以及基金、资产的合并交接。其他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革,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资金管理、经办服务的统一[4]。2015年3月底前,市级层面完成制度并轨的政策设计,制定出台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同步开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2015年4月1日起,各统筹地区按照新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序过渡,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并轨运行。2015年9月1日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南通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江苏南通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工作的正式启动,我市也于今年5月出台了《海门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职能移交、经办机构整合、政策制度并轨工作[5]。为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迈出了一大步,奠定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和认知的不断深化,探索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并轨,可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的整合并轨业务上的综合性分析,依照相应的分割处理,解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元独立”体系的保障制度,在其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和基本的参保标准基础上,实现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效率的目标,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6]。

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典型模式分析

随着城乡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也要做出适应性调整。目前,从医疗保险的典型模式、制度特点角度分析,根据不同区域发展阶段探索呈现的城镇结构,其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整也能较好地适应和满足对保险基金筹集、补偿运行制度的调整[7]。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典型模式主要如下。

1.1 “三保合二”的分档模式

在相应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中,为满足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改进,可结合改革方针,并通过对医保形式和待遇的挂钩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改进对城乡在医疗保险制度上的模式执行调整,并以此来实现对城乡综合配合形式上的合理化调整。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建设好“一体化”医联体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向上的协调,从而确保实现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创新,并为最终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统一,综合实施多个可执行模式。对于医保制度的全覆盖调整,促进对制度在改革方向上的统筹计划改善,并依照城镇居民保险制度调整,以此实施多种模式的共同执行[8]。

在进行此类模式的建设上,需要结合医保和城乡居民的医保关系进行转移调整,在全面数据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对综合体系的全面建设。对于城医疗保证体系的失业结构建设,并完善对医保制度上的执行调节,通过合理的缴费制度调整,完善对转移渠道上的综合性建设。对于不同的医保制度,以及调节的分析模式,可结合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对城乡结构的转移调节。对于经办部门管理模式,在整合经办机构上,通过顺利的管理体制整改,从而实现对医保管理资源在保障基金安全运营的基础上,探索商业化[9]。

1.2 “三保合二”的再保险模式

从现有的保险模式来看,“三保合二”的再保险执行模式,是现在医院医保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其中整合了两项制度,并通过城乡居民医保的统筹管理,实现不同保障水平上保险额度调剂,以此完善对发达地区在不同结构下的地区结构。从最基本的制度上,实现信息整合,并从三元的分割状态来进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的医疗保障制度执行,通过医院管理手段调控医院行为,进行反馈调节,从根本上完善对不同待遇水平上的城乡居民、城镇职工保障制度的衔接,保证统筹层次形式上实现卫生资源有效管理。通过对市区与乡镇之间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机构、药品保障供应机构间的互动来实现对整体的经典模式特性,为政府的筹资标准提供有效依据。对于二次再保险,该整合的模式以典型的特征管理,结合个人筹资信息进行适当的医疗保险再投保,为居民医疗保障增加一个保护罩[10]。

1.3 “三保合一”统一模式

在我国国内某些地区,执行了“三保合一”统一模式,并通过安全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为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较好的执行基础。并通过统一资源整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其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机整合,并为医疗保障提供了基金保证。同时,对基本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结报系统进行了有效对接,多个阶段逐步整合到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破除部门信息屏障,尤其是医院、职业、户籍等人口信息管理上的不统一,难以保证在不同对象、不同医疗管理制度上,享受同样的基本保险保障待遇;二是拉开医院等级待遇标准,针对城镇农村户口居民的界限进行适当调控,并依照乡镇居民的医保执行,从而实现对制度归并体系上的表达,促进对医保合作管理的合理执行。通过调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保障待遇可报销比例,合理引导分级诊疗,促进小病在基层首诊;三是破除乡镇界限,在突破居民身份限制上综合性调节,并依照其城职结构的保障并轨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模式的制度改良。

针对这一模式下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和相应保险保障待遇的理想,并建立其统一的制度标准以及基金调节模式,为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合理同意的管理制度保障做支撑。其实际的意义需要从“三保合一”制度进行调节,并以此来实现对发达地区在代表性执行机构上的调节,并以此来实现对整体探究经验和经济发展结构上的综合性调节。

2 城乡医保模式的三种典型结构影响分析

从实际的操作执行情况来看,对于不同的影响模式,以及调节的医疗保障待遇形式来看不同的影响水平问题,对医保制度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参数。下面对其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2.1 “三保合二”分档模式的影响

在“三保合二”分档模式执行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对参保居民的待遇差距,一定程度上为城镇职工提供了安全保障,通过居民在相应缴费保障体系上建设,为政府的基金筹资管理,提供相应的基金支付限额保证,其报销的比例以及保障内容变化,可结合年度决策进行整体调节。其使用的保险在调整前后的数据参数如表1所示。

2.2 “三保合二”再保险模式的影响

从当下的制度变化情况来看,其影响结构如表2所示。

2.3 “三保合一”统一模式

在统一模式中,其最终结果保证了居民、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医疗保障,并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其中,以2013年的调整来看,最大额度上调20万,而门诊报销也调整为60%,其中包括所有的医疗保险项目。

2.4 三种典型模式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

三种典型模式对医院内部管理的影响总体上是一致的。整合后仍然归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在调控基金盘子安全和医院规范运行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卫生资源总筹集与卫生资源总支出可以有效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医院能动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积极性[11]。

整合后医保管理职能归属其他部门管理,手持基金的管理部门作为买方,卫生计生部门所辖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而参加医保的患者作为实际消费方,在各自的动机、目的、诉求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距,部门协调工作比较难,如果加上药品、耗材供应商一方,问题就更加复杂。所以需要有效的谈判机制作为支撑,形成共识作为基础[12,13]。作为医院内部管理,医院精力主要集中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院管理者在开展内部管理时,更加注重于对高技术、多服务的激励,对于控制医保经费滥用没有足够的动力[14]。

如果没有有效的“三医”联动做基础,“三种典型模式”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并轨,乃至发展更进一步的建立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制度改革不会产生深刻影响,难以达到通过影响医院内部管理实现控制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15,16]。

3 总结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需要依据当地的医疗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制度调整,作为对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和患者报销待遇高低要求上的合理化调节,保证人均筹资标准在相应资本投入上的合理性、保障水平上的安全性。在近年来综合医改在不断深入,“三医联动”在不断完整和调整中,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整合医改成败的关键环节,通^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为建立统一、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满足我国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提供了安全保障制度提夯实基础,并最终深刻影响我国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变革和国民就医行为模式,合理引导分级诊疗,整体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卫星. 城乡统筹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必要性[J]. 现代商业,2013,(8):71-72.

[2] 马旭东. 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探讨[J]. 甘肃金融,2015,2(2):64-66.

[3]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四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的问答[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6):27.

[4] 汪心海. 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5] 铜陵市编办.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源[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6):45.

[6] 张宗久,周军,梁铭会,等. 推进我国大病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思考与设想[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2-6.

[7] 王晓玲. 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基于湛江实践的比较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2):95-101.

[8] 王利娟.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 对外经贸,2015,(7):117-118,128.

[9] 邢伟.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的实践探索及改革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2013,(10):41-43.

[10] 王薇.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5,(23):201.

[11] 周新发,白薇,石安其琛,等. 从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的成效看完善对策[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28(4):49-50.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广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节选)[J]. 人事天地,2015,2(6):43-45.

[13] 张英. 常熟市开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情况报告[J]. 新经济,2014,1(11):51.

[14] 李玉华.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运作中的政府职责――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视角[J]. 南方金融,2016, 2(4):81-86.

[15] 颛慧玲,丁润萍,李小伟,等.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构想――以山西为例[J]. 经济问题,2014,3(6):126-129.

篇9

论文摘要:风险限额管理是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国际实践证明,风险限额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集中性风险,实现贷款风险的事前管理和控制,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出发,介绍了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框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想和展望。

一、引言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是由多个产品、部门、地区等维度组成的资产组合,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决策者需要在组合层面上判断业务与产品的风险与价值,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和业务决策。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各类金融危机的发生更进一步说明,风险集中度管理上的失控,不仅容易导致银行遭受难于承受的损失,而且也使得风险十分容易在不同机构、不同地区之间“传染”,造成系统性风险。对于超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管理层级多,分散风险、控制集中度风险的难度更大,且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许多国外先进银行开始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方法,设定各类产品和交易的风险敞口设定七限,实行风险限额管理。这些限额之问相互联系和制约,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制约、分散和预警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

二、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

风险限额是根据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的最大化原则,应用资产组合分析模型设定的风险敞口(EAD)或风险价值(、aR)的最高上限。风险限额代表了银行在某一项业务中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凡在限额以内发生的非预期损失,都可以通过银行经济资本来抵御,超出限额则意味着损失会超过承受能力。限额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计量的管理方式,它综合体现了银行的经营战略、政策导向以及资本配置,代表了当今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系统化发展方向。与传统风险管理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事前管理。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各类敞口的限额都是根据对风险变化的预测提前设定的。当某类风险敞口保持在限额以下,说明业务发展稳健,风险基本可控;当风险敞口逼近限额时,监测系统将发出预警信息,提示风险经理采取防范措施;而风险敞口一旦突破限额,就预示着风险正在显著上升,风险经理应启动紧急处理程序。可见,限额管理应发生在资产损失形成之前,属于“防患于未然”的事前管理。

(二)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限额管理强调实时动态监控,即在每个时点上,系统都可以根据最新市场变化和业务数据,计算调整各项限额,并监测所有限额的执行状态。业务经理和风险经理通过客户终端,随时从限额管理系统获取最新数据,了解所辖业务的风险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管理必须依托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畅通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全行范围的连续监控。

(三)限额管理是对风险和收益的综合管理。风险限额是对业务经营规模施加的一种硬性约束。从短期看,限额管理可能会对业务拓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长期而言它有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某项业务的开展在初始阶段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增加,但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而如果业务规模突破风险限额,就会使RAROc降到较低水平,甚至出现负值,反而不利于银行增加实际收益。因此,风险限额不单纯是业务发展的约束,更为重要的,它是银行经营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四)限额管理是基于资产组合分析的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限额管理体系建立在风险计量和组合分析的基础上,不仅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也贯穿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该体系不仅包括对单笔业务或某一客户的交易限额,也包括国家、行业、区域、产品等资产组合层面的额度限制。它基于对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敞口(EAD)的准确计算,也通盘考虑了资产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整个银行的实际资本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管理体系具有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管理功能,是银行真正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流程

(一)风险限额设定。风险限额管理模式的基理就是在一定资本约束的条件下,按照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最大的规则将贷款限额总量分配到各个债项。风险限额设定是整个限额管理流程的重要基础,其本身就构成了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风险限额的设定分成四个阶段:首先是全面风险计量,即银行对各类业务所包含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类敞口的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根据BaselⅡ的要求,信用风险可通过银行内部评级系统进行计量。第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各业务敞口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其中制定一套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案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运用前文介绍的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模型,对各业务敞口确定经济资本的增量和存量。第四,综合考虑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以及银行战略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最终确定各业务敞口的风险限额。

(二)风险限额监测。银行总行在风险限额后,需要对限额执行情况实施连续监测,限额监测是为了检查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否服从于限额,是否存在突破限额的现象。为监测贷款限额的执行情况和贷款经济资本占用变化情况,设置单笔业务的贷款限额和经济资本限额监测指标。总行风险监控部按月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内部评级系统和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有关监测信息。当实际新增贷款余额超过新增贷款限额的理想额度时,或贷款实际占用经济资本超过该业务经济资本限额的理想额度时,对贷款限额按旬进行监测。此时,信贷经营部门应对资产组合结构情况进行分析,甄别出潜在突破风险限额的行业,及时调整营销重点。

(三)风险限额预警。根据经济资本配置要求,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设定的各类敞口理想额度和限制额度(即风险限额),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当实际交易额超过理想额度时,系统发出蓝色预警信号;当实际交易额超过风险限额时,系统发出红色预警信号。当行业出现预警信号时,风险监控部应对出现预警信号的业务单元进行差别化分析,向总行有关信贷经营管理部门、审批部门及一级分行发出预警提示书,同时抄报首席风险。

(四)风险限额控制总行相关部门及一级分行在收到预警提示书后,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在单笔信贷业务的审批及贷款发放两个环节分别采取先核准后审批、暂停审批、先核准后发放等相应的措施,在核准时应把分行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是否下降作为考虑因素,促使分行进行结构调整。确保信贷投放在行业限额内。对于限额执行情况,应定期在风险报告中加以分析描述。对超限额的处置程序和管理职责必须做明确规定,并根据超限撷的程度决定是否上报5风险管理部门要结合业务特点,制定超限额后的风险缓释措施,定期进行返叵检测?(五)风险限额调整。风险限额的调整分定期调整和不定期调整两种,定期调整是指在限额执行的中期,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及行业风险变化、限额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酌情提出调整行业限额的建议报营彳亍风控委审议。不定期调整是指总行信贷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充分理由认为需要调整某业务单元的风险限额,以书面形式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提出调整限额的建议,风险管理部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测算后,提出调险限额的意见,报总行风控委审议或报首席风险官签批。

四、风险限额管理的组织框架

风险限额管理工作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牵头,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监控部及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集团客户部等经营和管理部门分工负责。

(一)风险管理部门职责:负责组织设计、优化行业风险评级和风险限额管理模型;负责风险评级和风险限额的计量;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对系统计算的评级结果和风险限额进行论证和调整,并上报有权审批机构审批;负责拟定贷款风险限额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负责将审定后的风险限额录入内部评级系统;负责行业经济资本占用比例变化的监测;负责对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调险限额的需求进行审核并报有权审批机构审批。

(二)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职责、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包括总行公司业务部、总行机构业务部和集团客户部。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落实指令性风险限额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调控措施;负责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提指令性风险限额调整的意见;负责指导和督促分行执行风险限额管理,在行业限额内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三)信贷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根据审批情况提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落实风险限额管理的相关风险政策和预控措施。

(四)风险监控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根据风险监控情况提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对风险限额的监测和预警,并及时预警信号。

(五)资产负债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负责综合经营计划与风险限额的衔接。

五、风险限额管理的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但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多,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也较少。实践表明,风险限额管理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项适用于现代金融体系特点的风险控制手段。我们应该加快引进和国外该领域的成熟技术,结合本国银行的具体情况,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设计和探索工作。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实施风险限额管理一般需要经过2~3年时间,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风险限额管理涉及银行的所有业务条线,对全行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董事会和高管层必须对此做出战略决策。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习惯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偏重业务扩张,轻视风险控制,对限额管理理念在短时间恐怕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最高决策层下决心,方能有效地推动。决策者应对实施限额管理的战略意义形成共识,对工程实施难度做出充分估计,做好战略部署,集中优势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启动阶段的前提规划至关重要,可考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协助完成规划,并由银行专家进行充分论证。

篇10

1.要提高技术工作的协调性

(1)为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各个专业的误差进行调整和审查,要对不同专业进行具体的放线标识交底和保护。比如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将原标识线覆盖等情况。

(2)在放线的过程中,要安排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进行。比如在进行吊顶放线施工时,为了防止对吊顶的结构造成影响,要注意避开主龙骨对灯具进行安装。电气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隔墙线、水平线和装饰工长。

(3)要及时的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协调问题进行总结,从而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出现。比如门的开启方向和电气开关之间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堵塞情况等。

(4)要认真做好各个专业接口部位的技术交底工作。不仅要对分项工程进行技术交底,还要对接口位置详细的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2.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性

(1)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物力、财力、人力、机械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

(2)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的作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从全局考虑,对装饰面层接口的控制点有明确的了解,要分清工作详细顺序,对工作重点重要环节把控好。

(3)为了避免隐蔽工程误差的出现,要对各个隐蔽工程进行及时的验收。比如在进行吊顶封板施工前,首先要进行系统试压、管道保温、电气绝缘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在经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和内部验收后,才可以进吊顶板的封装作业。

3.对项目投入资金的协调

(1)首先在是施工前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费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比如各种垃圾清运制度、成品交叉污染破坏的奖罚监督制度、施工电梯的使用制度等。

(2)要在设计阶段对施工接口、施工界限和施工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虑,并在图纸会审和交底的时候明确的标记出来。比如在进行轻钢龙骨石膏版的吊顶施工时,可以要求装饰单位进行施工,并做好工程的计价工作。

二、实际案例的应用分析

杭州东部国际商务中心二期商业综合于杭州东部下沙九沙大道以北,新业北路以西的金沙湖畔。作为杭州东部最为重要及复杂的都市综合体之一,景色怡人。它分别由1、2#办公塔楼、3#楼酒店公寓及shama公寓、4#楼酒店塔楼和5#酒店裙房以及IBC交通枢纽组成。其中酒店B1F~4层为裙房区域,5~20层为塔楼区域,拥有412间客房、5个餐厅及酒吧、1100平方米的宴会厅、8个多功能会议室、先进完善的娱乐休闲设施,包含SPA、美容美发沙龙、健身房等如图1所示。作为深化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境外设计师所提供的装饰方案和扩充图无法完全匹配现场施工条件,如果不进行完善的施工图设计,项目投资将大幅超出业主预算。该工程所采取的具体深化设计措施如下:

(1)在设计协调方面,尽量尊重原创设计方案,如空间、材料、色彩、光学和声学等方面尽可能与原设计意图相一致,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可操作性。

(2)在技术工作的协调方面,主要是考虑到与各专业的协调,这里面包含了与机电的标高协调、与幕墙的收口等,宴会厅前走道考虑到风管的侧送风的问题,将吊顶形式局部调整,即满足了美观又达到了使用功能。

(3)在施工过程和投入资金的协调方面,考虑了材料的取材、运输及安装的问题,要尽量做到取材容易、运输便捷和安装简单,节约建设成本。原装饰方案是基于样板房进行设计的,没考虑到施工面积大,取材和运输的问题。如在原设计中的某些材料换成当地资产和与原设计中的材料相近的,就能做到取材容易、节约运输成本。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