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市场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市场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 人才 培养方案 改革 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点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根本,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彰显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特点,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近年来,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选择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试点,立项了吉林省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一、人才市场调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控制系统日趋先进,这使得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被高度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和技术管理工作凸显重要。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但是,根据目前对该专业人才市场掌握的初步情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的技术人员,无论是从人才的质量上,还是队伍的数量上均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对省内外生产企业的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中,通过现场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该专业岗位群结构、技术队伍基本状况、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意见和方案改革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信息收集。其主要信息点包括:(1)关于培养目标;(2)关于人才规格;(3)关于专业口径;(4)关于知识结构;(5)关于能力培养;(6)关于学制。经过对上述信息点的提炼和综合分析,确定了“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方案》改革思路

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宗旨是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思路,在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解析、合理的课程结构设置、优化的教学内容安排、强化的专业技能训练,突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解决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问题,更好地实现教育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1.基本思路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包括人才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系;构建技术应用能力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开拓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是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大力整合课程体系;

(4)深化改革教学内容。

2.基本框架

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要明确“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把握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养高质量技术紧缺型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理清“以职业岗位(岗位群)、技术领域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依据确定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的基本思路;建立“构建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和鲜明专业特色的具有较强适应性、针对性、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即由人才市场调研入手,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岗位和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构建人才规格。在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设计人才能力要素的构成及所需的知识支撑和训练方式,从而合理配置知识结构、选择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条件,完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形成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

三、《方案》改革探索

1.关于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只有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才能明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以从事机电设备维护、检修、质量监测、故障诊断与处理、设备运行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方向的基层技术人员为目标,以中小型企业中机电修配厂、机修车间的工段长、技术员、质量检查员为基本岗位。其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机电设备维修行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机电设备维修行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机电设备维护、检修、运行与管理等方面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2.关于人才的规格

人才规格定位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构建。人才规格从根本上讲应包括基本素质、从业能力和社会品质等方面。在基本素质中包括了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关于业务规格,在以就业面向的岗位所应具备的从业能力为基本依据的同时,应考虑知识的储备、能力的拓展,以保证继续学习的需要。

3.关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根据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分析,结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本专业学生在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方面的现实要求,确定了专业知识配置框图及解析系统、专业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框图及解析系统,即以对应关系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框图和解析表。其职业能力分为: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将每项专业能力或基本素质进一步细化形成能力要素,对应着每一单元能力要素匹配知识支撑,最终将知识支撑组合设置为课程。这样的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依据的逆向性开发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方案。

4.关于课程设置与整合

在确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是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内容。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专业特色,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最大程度地体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服务于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原则。在建立课程体系中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调整与重新组合。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公共课必须、够用的原则;二是职业基础课精选、实效的原则;三是职业技术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原则。据此,对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同时科学地调整了教学内容,尽可能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尽可能减少课程门数,避免了知识重复与交叠,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切实保证课程设置服务与能力培养。

5.关于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成功就业的人才,关键强调的是职业能力。突出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能力训练方案,是职业教育根本任务。《方案》改革的研究重点亦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成三个层面,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实训。每个层面上既注重现场实践教学的技能训练,又注重理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把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相互融合、教学做统一,在课内教学中加大了课程实训学时,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得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中级维修电工、高级钳工技能鉴定考证工作。《方案》中,实践教学总时数达894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2%。课题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训练方案编写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教材》,在各实训环节中付诸使用。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机电设备检修实训基地建设,并组织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方案。

6.关于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虽然强调相结合,但实际运行中的“脱节”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是将实践环节规划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其中认识实习属参观性质的走马观花;毕业实习多数是为毕业设计收集素材;真正解决专业实践的是生产实习,但往往这一实习安排的时间集中,涵盖的内容又多,效果非常不好。更主要的是实习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完全背离了课程实践的应时性。据此,必须打破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相对独立的体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应时效,构建相融交汇的教学模块。在教学中把讲授和训练有机结合,该讲就讲、说练就练,有相当部分职业技术课和专业课均可在实训基地进行,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实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能力培养要求穿插融汇成一个教学单元,由主课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在教室和实训室交替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7.关于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制约这个问题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在现场生产岗位调查中发现,管理体制上机电是不分家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人员应该是机电并举、两项全能。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企业生产的管理中,机械与电气是有分有合而技术人员则各有侧重。其二,是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周期为3年,单靠在校内的各教育环节中完成机械和电气两个专业方向的全部能力训练是不现实的。研究认为,机电设备维护与修理可设定两个研究方向,即“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方向和“以电为主、以机为辅”两个专业方向下的教育模式。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课题研究,践行了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过程,相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工作在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5).

篇2

为进一步改变农贸市场秩序脏、乱、差的面貌,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根据《市市容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区2012年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制订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区2012年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要求和区重点工作单项考核内容,以创建整洁、有序、文明的市容环境为目标,按照“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管理职责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农贸市场环境管理机制,努力开创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2012年通过对青山市场、太康市场、鸿桥市场、蠡湖市场、周新市场、落霞市场、百顺发市场、乐山市场、胡埭市场等9个市场的联动专项整治,取缔市场周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暴露垃圾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农贸市场周边硬件设施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等管理难点,确保市场周边“秩序井然、环境整洁、设施完好、特色鲜明”,逐步形成全区各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环境规范、有序、整洁的形象,为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树立标杆。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监管责任。由街道城管办制定监管方案,落实人员,设立市场监管责任岗,及时发现、处置并上报存在问题。确保无证设摊、店外经营、“三乱”、乱停车、乱搭建现象有人管、有人劝、有人制止,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2、加强整改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堵疏结合”的原则,街道发挥属地管理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完善农贸市场周边的硬件设施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破损广告更新、停车泊位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市政设施修复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3、加强检查督查。区城管局应定期或不定期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与“太湖杯”“两整两创”明查和暗查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检查督查,并将考核得分情况纳入优胜街道创建和区太湖杯检查评分。

四、工作要求

1、认真组织,各司其责。农贸市场长效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各城管办要高度重视。区城管委办公室与执法大队牵头,工商、公安、安监、消防、交警、卫生、食监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规范秩序,适时执法,各司其职,通过检查、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市容环境问题。街道、市场管理方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负责做好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解决具体的热点、难点问题。

篇3

一、指导思想:强化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工作,规范蚕茧市场流通秩序,切实保护蚕农利益和蚕桑龙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全县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

1、严格审查从事鲜茧收烘经营企业的资格,重点是查看“三证”(省鲜茧收购资格证书、营业执照、检验员证),坚决取缔无证收烘鲜茧行为。

2、严格按照质量、价格、计量标准实行议评收购,严禁抬级抬价,压级压价,禁止混等收购及手估目测。

3、严禁收购、出售毛脚茧,确保蚕茧质量。

4、确保现钱现货,不给蚕农打白条。

5、实际收购数量与票证一致,不得隐瞒鲜茧收购数量。

6、严厉打击无证收购鲜茧行为。

7、坚决取缔土法上马的收烘设施。

三、工作职责:

1、经贸局要做好蚕茧收购市场管理统筹工作;

2、工商局要强化执法检查,对无证经营者坚决取缔,依法查处扰乱市场行为;

3、质检局要严把质量、计量关做到优质优价;

4、物价局要加强价格监督,维护价格的严肃性;

5、国税局要做好票证供应、税费征收以及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6、公安局、交警大队要配合检查组严格执法,维护蚕茧收购市场正常秩序;

7、蚕桑服务中心要安排专人派驻各收购点,协助企业蚕农做好收购工作,监督收购价格执行情况、并如实对企业收购的蚕农鲜茧数量、价格等进行登记;

8、各镇政府要安排专人派驻各收购点,协助企业蚕农做好收购工作,监督收购价格执行情况、并如实对企业收购的蚕农鲜茧数量、价格等进行登记;安排干部深入村、组做好蚕农的政策解释,摸底排查镇内茧贩和土灶掌握信息,及时上报综合执法组,积极配合县执法组的工作。

9、文广局要认真做好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工作宣传;

10、监察局要不定期督查相关职能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对、行政不作为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11、蚕茧收购企业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方便蚕农就近出售蚕茧,严格按照订单合同收购,严禁压级压价。

四、工作分组

成立县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徐小丽任组长,经贸局局长方向刚任副组长,监察局、经贸局、工商局、物价局、质监局、公安局、交警大队、文广局、蚕桑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领导及各镇镇长为成员,统一抽调人员组成蚕茧市场管理检查组、收购驻点工作组,加强蚕茧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1、蚕茧市场管理综合执法组

组长:

成员:经贸局(2人,车一辆)、物价局(2人)、质监局(2人,车一辆)、工商局(2人,车一辆)、国税局(1人);

2、收购驻点工作组

组长:各镇镇长

成员:每个收购点配备经贸局、蚕桑服务中心、本辖区镇干部各1人。

五、工作要求

1、所抽调人员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工作期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无特殊情况不能请假,不得随便换人;

篇4

关键词:技术商品;技术市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所谓技术市场是指进行技术成果交易的市场,也是技术成果流通、转化的关键环节,在技术市场上的交易,并非仅仅是技术成果转让,还有课题研发、技术咨询、人才交流、技术服务、难题招标等等内容,涉及到的对象也包含了企业、个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与技术相关的所有单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这导致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技术商品种类增多、形式各异,这也增加了技术市场管理压力,由于技术市场兴起的时间不长,很多方面的内容都还不够规范,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进行技术商品交易的单位越来越多,且纷纭复杂,传统的市场管理已无法应对实际需要,以此,急需进行技术商品交易和技术市场工作的改革,实现技术市场的统一。

一、加强归口管理

技术市场也是社会经济的一种,也是属于市场的管理范畴,对市场来说主要是在于商品交易,其不同的地方在于技术商品交易更具有风险性、长期性、相关性和复杂性,技术商品的交易会受到使用周期、转让次数,购买者的实力、技术方案的创新程度、相关科技人才的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但无论是怎样的市场,就必然和普通的市场一样,必须要有归口管理部门,要有个“头”,由归口部门来制定统一的管理方法和规则,才能保证这个市场的有序运行。对于技术市场来说,主要是进行一些科技成果方面的交易,因此技术市场的管理应归口到各级科委领导,在各级科委下设立技术市场管理部门,来形式政府机构的职权,以此来使技术市场管理协调组织能发挥作用,避免出现“三不管或全都管”的情况出现。只有有个统一的归口部门,技术市场才能领导者和指挥者,才有可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的技术交易市场几乎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由于缺乏监管和相应的约束政策,经常会导致技术商品交易中存在着形式主义,看起来随时都在进行交易会,参会人员也很多,规模也很大,但却越来越得不到保证。而且技术交易与传统交易不同,具有长期性,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随着买卖双方的深入沟通和接触,会直接忽视了第三方中介的利益,或者会由于想要避免支出,直接与技术商品的主要开发人员进行交易,伤害了其他参与人员的利益等等,这些情况在之前的技术商品交易中都无法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个人觉得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对于进入市场的技术商品的种类、范围、条件等进行要求,并且明确哪些是不属于技术商品,不准进入技术市场进行交易的;

2.需考虑到技术商品转让后产生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总体经济效益的一致性;

3.对于一些技术方案的鉴定或官方认证、检测;

4.对技术合同进行鉴定,以及一些关于合同的纠纷的仲裁处理;

5.对技术交易机构进行认证、登记和统一管理;

6.对管理者、中介等第三方的利益进行合法保护;

7.进行技术市场的税收管理和资质管理;

8.制定科技人员需随成果一同转移的人才流通管理办法。

三、加强技术转移与人才流动相结合

与普通的商品不同,对技术商品来说,科技人员是知识的载体,要实现技术转化,必然离不开相应的研发人员,否则则会出现卖方对技术吸收消化不足的情况,因此,在技术商品交易过程中,有着技术转移与人才流动的相关性,这也是技术商品交易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在实际技术商品交易过程中,要加强相关人才流动,可考虑通过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牵线搭桥进行科技转化,然后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到实际买方企业进行兼职的方式来促进和加强实际技术陈国转化,达到技术商品交易的真正目的。

四、加强科技部门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交易网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讲究的是定制研发,随着技术市场的发展,不能把技术商品交易局限在交易会上,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卖方市场,也不能把商品局限在已研究出来的成果上,而是应该从实际企业或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相关技术的定制研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商品开发交易。当然这样的技术商品是多样性的,如: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等,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定制研发,能更好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提高生产力。

五、结语

此外,还应加强技术商品交易相关配套工作,如:为买方提供银行、信贷服务以解决在技术商品成效时的资金问题;加强对卖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助他们进行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维权等;除此还有税务管理、广告的真实性监管等各方面工作,以此更好的技术商品交易提供服务。总之,对于我国的技术商品交易市场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关政府机构加强干预和帮助,才能建立统一、有序的交易管理秩序。

参考文献:

[1]闫涛,孙海玲.企业技术商品的交易成本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8):49-50.

[2]赵春玲,王玲俐.关于我国技术商品交易定价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04):33-34.

[3]谭晓宁.技术商品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篇5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围绕机关效能建设目标,在坚持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区组织的学习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同时参加了省厅组织的2期培训班学习,并取得了商务执法资格证书;以“八荣八耻”和区委“五条禁令”规定为准则,强化自律意识,规范自己言行。通过学习和周边同志的帮助,提高了自身素质,为履行职责打下了基础。

二、围绕目标,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年来,能够围绕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努力抓好落实。

1、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和做好重点项目前期谋划工作。依据正式出台的《___市商业网点规划》和《___流通业规划》,修订完善了我区2个专项规划,同时积极推进规划的实施;就确定的重点项目,开展了前期调研和谋划工作,编制了淮河路步行街改造和姜桥物流园区建设初步规划方案,供区领导决策时参考。

2、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和集中整治活动。就市场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提出了加强市场管理工作措施,向区人大主任会议作了专题汇报。针对光彩、华海和南山市场办证率低的问题,制定了集中整治方案,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光彩大市场的办证率已提高到70。

3、积极推进三产项目招商工作。围绕“提升三产”目标,认真做好资源调查和重点三产项目选择、储备、包装、推介工作,配合区招商局推进全区三产项目招商。我局共引资1281万元,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4、组织开展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就社区商业网点情况组织了摸底调查,指导街道编制了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引导社区商业发展;开展了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继青年街道被首批命名后,黄庄街道又获此殊荣。

5、推进“万村千乡”试点工作。开展了农村商业网点现状调查,编制了试点规划,申报为新增试点区;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与试点企业对接,并引进徽商集团红府超市来区建店。共建成农家店7户,其中日用品店4户,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33。配合市局在定庵村开展了“三绿工程下乡”活动。

6、积极争取生猪定点屠宰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布点。组织编制了生猪定点屠宰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方案,主动与市商务、规划等部门对接,寻求支持,争取布点。目前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项目,被市列为创省级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储备项目。

7、申报参加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制定了《南山文化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对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为打造南山文化市场品牌,向省文化厅报送了申报材料,参加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

8、组织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了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发放宣传提纲300余份,张贴宣传画70余份,开展了7次集中行动,冲击和取缔传销窝点32处,遣散传销人员772人。

9、认真办理提议案。共承办提议案10件。对承办工作制定方案,明确专人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提议案人。其中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玩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的办理情况,我区向市人大、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尽管我在履职上付出了努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对产业发展研究得不够,还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上下功夫,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二是工作不够深入,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还有待加强;三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思考得不够。今后我将努力做到如下三点:

1、勤奋学习,认真总结,提高综合素质;

2、开拓思路,积极创新,使工作更进一步;

篇6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在昭阳区清官亭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版权、市“扫黄打非”工作办)科宋维泉科长、市文旅局马梅副局长、市广电局郑常溪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网吧监管机制、“12318”举报电话接听制度、执法案件办理流程、罚没收入缴存机制、文件和行政处罚案卷卷宗档案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学习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考勤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长效监管机制、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部门联席监管机制等。

(三)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以案施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打造风清气正执法队伍。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版权、市“扫黄打非”工作办)科宋维泉科长、市文旅局马梅副局长、市广电局郑常溪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网吧监管机制、“12318”举报电话接听制度、执法案件办理流程、罚没收入缴存机制、文件和行政处罚案卷卷宗档案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学习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考勤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长效监管机制、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部门联席监管机制等。

(三)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以案施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打造风清气正执法队伍。

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在昭阳区清官亭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新”的工作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着力改善县城居民购物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净化、美化市场环境,提升县城文明程度,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优美、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县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此次整治活动范围为县城区内的综合农贸市场、砚东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农产品市场、粮油市场等5个市场,以及在原外贸公司门口、大外革路段、建设路与小新街岔口中段、监狱小区内、宏华水泥厂门前路段、县民族中学路口与广场西路交岔口等“以路为市”等6个临时市场中的露天菜场、马路市场,其中以5个集贸市场为重点,全面做好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通过规划疏导、集中查处、督查整改等整治手段,促进集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健全卫生管理、规范经营等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实现集贸市场商品划行归市经营的目标,切实解决消防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卫生措施不落实、食品商品混杂经营、摊位设置不合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在整治活动中要把对集贸市场的整治与巩固城区占道经营整治成果相结合,将城市道路内的零散摊点按照行业分类和所在区域规范进入市场;把市场环境卫生改善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按照集贸市场容量要求,进行划行归市、合理分流,解决城区集贸市场“冷热”不均状况;把近期硬件设施改善与远期发展目标相结合,拆除违法搭建的建筑物,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合理设置集贸市场内及周边停车场点,加强停车秩序治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三、工作机构及任务分解

为进一步巩固城区集贸市场整治成果,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集贸市场清理整治任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保障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住建局,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二)职责分工。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协调配合,合力推进城区集贸市场整治。

1.县工商局:负责督促市场业主规范市场内摊位摆设,在市场内和各出入口设立指示标牌、示意图等;完成集贸市场划行归类和分流工作;督促完成市场内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政策法规宣传栏、复称(尺)等设施;督促业主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要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定奖惩、亮牌上岗,建全制度,建立市场管理档案资料;及时处理市场内投诉,开展“放心门店”、“文明(示范)经营户”活动,无欺行霸市现象;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市场业主,共同研究长效管理的措施,并随时检查督促市场管理者按规定的要求实施日常管理;落实相关规定和政策,安排一定比例的下岗再就业人员进入集贸市场经营;依法严格查处不执行管理规定行为。

2.县公安交警一大队:负责整治市场周边停车秩序,规范车辆停放;保障市场周边及城区道路畅通。

3.县公安消防大队:全面检查各市场消防安全情况,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要督促业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加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和指导,组织市场业主及经营户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4.县公安局和派出所:负责提供执法安全保障、依法制止和处理妨碍公务行为等工作,实现良好的交易秩序及市场治安秩序。

5.县食药监局:负责集贸市场内食品卫生监管,监督经营食品摊点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帮助市场业主抓好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6.县安监局:负责加强对烟花爆竹经营行为的监管。

7.县卫生局:落实各市场内除“四害”(鼠、蚊、蟑、蝇)措施,确保除“四害”工作达标等。

8.县农科局:负责集贸市场内经营农副产品、绿色食品的检验监测等工作。

9.县住建局:负责对集贸市场外的占道经营摊点进行调查统计,规范进入就近的市场;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市场业主抓好集贸市场内秩序和制度建设,改造或增设给排水设施、环卫设施;坚决取缔在集贸市场周边和城区的零散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清理整顿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确保市场内无违法搭建的建筑物和雨篷。

10.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

11.县文广体旅局:负责做好市场整治的宣传报道工作。

12.镇人民政府:负责向群众做好县城区各市场经营内容的宣传;负责市场分流过程中的纠纷调解工作。

13.市场业主: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切实做到市场布局合理,场牌、标牌、指示牌、公告栏美观醒目,摊位摆放整齐,卫生制度健全、落实,各类市场管理资料保存完好,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

四、时间及步骤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分解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方针,扎实推进市场整治工作。此次整治工作分为宣传发动、集中整治、检查验收、建立长效机制4个阶段进行。具体时间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宣传部门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集贸市场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县人民政府市场整治公告。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发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

(二)集中整治阶段。一是规范市场摊位摆设。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公安消防、食品卫生监管等部门参与,业主负责,对市场进行划行归市,划定摊位摆设标线,着力解决乱摆乱放、占道经营、欺行霸市等市场秩序方面的问题。对不服从市场管理,经营行为粗暴恶劣,摊区卫生脏乱突出,堵塞道路交通,经营证照不齐的摊位予以强制取缔。通过整治,达到“三个规范”,即证照悬挂规范、价签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规范。二是加大卫生保洁力度。由市场业主按照市场环境卫生标准要求,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配齐配全专(兼)职保洁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实行“三定”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采取垃圾及废弃物袋装化(桶装化),定时收集清运,保障市场整洁卫生。三是完善市场内硬件配套设施。针对集贸市场内卫生设施不完善,给排水、排污不畅,经营条件简陋等问题,按照“政府补助,业主负责”的办法,由县人民政府牵头,建设、财政、工商等部门参与,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实地勘查,制定规划建设方案,责令市场业主限期进行改造,完善给排水和排污设施,硬化场内路面,修缮摊位棚架,美化市场环境。四是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市场业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充实力量,加强内部管理。要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和卫生保洁责任保证金制度,强化经营者的从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环境卫生意识,积极倡导文明经营,礼貌服务。五是治理市场周边环境。坚决取缔在集贸市场周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现象,清理整顿影响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不规范经营行为,有效解决市场周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六是整治露天菜场、马路市场。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对县城区内的自发露天菜场和马路市场逐个分析,分别提出整治意见,作出妥善处理。对有条件进入现有集贸市场的,将其纳入集贸市场管理经营。对无条件、无经济能力的小摊贩,整治中应考虑在合适且方便群众生活的地段,在不妨碍交通秩序的基础上让其露天经营。七是各市场业主对照整治要求,进行自查自纠,规范日常管理,落实整改措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由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有关领导汇报整治情况并综合协调、重点督导及组织检查验收等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由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前期整治情况,综合《县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听证会听证结果公告》提出各部门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抓好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彻底解决市场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前我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高度重视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抽调人员,集中力量,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强力抓好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分解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整治方针,推进市场整治工作。镇主要领导为城区集贸市场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是牵头责任人,市场业主是整治的直接责任人。各有关单位要切实立足职能职责,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专项治理的强大合力,推进治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认真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提高全民特别是市场开办者和广大经营户对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对整治的行动、措施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对关闭和取缔的摊、店、市场等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大整改力度,确保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篇8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市场管理,着力实施常态化、均衡化、精细化的动态监管机制,根据《关于对建筑市场管理实施包靠督导和考核通报制度的通知》精神,现将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各督导组均制定了各自的督导工作方案,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的项目包靠责任制、合同管理、法定建设程序履行、资质资格管理、清欠政策落实情况等5项内容,深入施工现场认真检查指导,并分项打分。据初步统计,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共计689个,共抽查在建工程项目103个,单体工程381个,下达工作告知单51份。

二、主要特点

该制度实施以来,各单位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措施到位,立足实际建立健全了工作运行机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靠督导和考核工作方案,组织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晰,认真梳理建筑市场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及时指导整改存在的问题;各督导组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坚持原则、公正考核,并把考核和指导工作紧密结合,达到了既能促进项目依法建设,又能帮助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目的;各包靠人能够明确所担负的职责,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帮助项目查找和解决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建设主体能够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并能够针对自身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与主管部门配合密切,营造了建管相长的工作氛围。

从对各片区的督导情况看,各行政区域均采取了较为扎实有效的措施办法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市直组制定的包靠实施办法思路清晰、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确定了“12345”的任务目标,健全了监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监管网络;寿光市实施了农民工工资问题“划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制度,每月固定一周时间进行检查,现场管理较为规范;市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落实《建设市场信用评定管理规定》;市、县、区网上项目信息录入较为全面,更新较为及时。经一季度综合考评,市直、市等单位,行动迅速,推进措施有力,工作效果明显,考核名次位居前列。

三、存在问题

一是责任落实不够彻底,进展不平衡。个别单位监管力量整合力度欠缺,市场包靠力量相对较弱,责任不够具体,包靠人责任心尚需加强。一季度清理清查目标未全面实现,网上项目信息及市场管理信息建立、更新不及时,存在漏报、瞒报现象。

二是部分县市区行政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不明。开发区、工业园、村镇封闭管理、监管缺位,未批先建现象较普遍,成为违法违规高发区域,与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不明确,工作脱节。

三是项目合同备案率较低,执行力度不够。部分项目肢解发包、违法分包,合同文本不规范,现行计价依据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工程款拨付不到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现场维权公示和劳务工资手册制度落实不够彻底,存在欠发劳务工资问题。

四是市场主体行为欠规范。法定建设手续不完备、资质挂靠、无资质承揽业务、人证不符、无证上岗、缺岗脱位、欠缴建设规费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抓好制度落实。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按照市建设局有关建筑市场包靠督导、考核通报的相关要求,深入落实一线工作法,现场发现和解决问题。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提供详实的工程项目清单(涵盖政府投资、商住开发、工业、村镇各种类别),将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项目放在上半年考核。各督导组对县市区检查时,各类别工程抽查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二是提高队伍素质。各级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建立一支懂专业、会管理的建筑市场管理队伍,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尽快适应当前繁重的监管工作需要,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执行能力,用监管的高素质带动建设的高层次;各市场主体要舍得投入,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持证上岗率,提升依法建设水平。

三是把解决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包靠人、包靠组、督导组要积极进行教育指导帮扶,送法送规上门,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要落实整改责任,跟踪落实到位,并严格执行建筑市场主体考核有关规定;对于严重违反建筑市场管理规定、拒不服从主管部门管理、屡教不改的建筑市场主体,要查明事实,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于违反清欠政策规定,严重侵害建筑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企业,清出建筑市场。

篇9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为确保整顿和规范演艺市场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年底,我局都要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来年工作进行布置。并坚持局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各演出团体加强管理和检查,同时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演艺市场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省、州工作要求,今年,我局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假唱、加座、查处不正当竞争、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思想重视,及时部署

我局十分重视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管理工作,根据我州演出市场实际,制定了《演艺市场整治方案》和《演出团体倒扣分制度》,明确了管理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要求。使全局人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确保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行动迅速、有序地开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实效

在营业性演出市场集中整治行动中,根据九寨沟县、松潘县等演艺市场的特点,明确了集中整治方面的重点问题,紧紧围绕重点整治的问题,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行政许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营业性演出的行政许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景区保持10家演出团体的经营规模,不再增设营业性演出团体。

2.实行歇业备案和开业申报制度。每年准备开业的演出团体在取得消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检查意见合格后向县文体广新局进行开业申请,由各相关县局牵头,组织工商局、卫生局、环保局、旅游局、物价局、涉及乡镇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就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检查和提出要求,最后形成综合意见,认为达到开业条件的,由县局下达开业通知,对不符合开业条件的,限期整改,直到达到开业标准。

3.加强对演出节目的指导和监督。为保障演出团体的节目质量,每年都要组织专业老师和执法人员深入一线,同演出团体的管理人员、演职人员进行交流。并要求各演出团体要加快节目创新力度,争取多出优质、精品节目,不断满足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演职人员的基本功训练,在舞台上做到动作规范整齐、表情丰富,为广大游客献上一台精彩的节目。

4.为进一步规范演出市场管理,建立文化市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根据制度要求,文体广新局、工商局、公安局作为牵头部门,每个月联合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对演出团体进行综合执法。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互通信息,在工作上形成合力,极大地推动了演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5.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在加强与各部门合作的同时,根据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旅游旺季每2天、淡季每3天安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各个演出团体进行日常检查。并要求各演出团体负责人在岗在位,管理好本演出场所的经营活动。按照相关要求以各自演出场所座位数的2%配备安保人员,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6.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每年年初,县局与辖区内的演出团体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同时,各演出团体要建立10人组成的消防应急队,加强消防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检查中重点对场所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器及消防器材是否更新,安全出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断电照明灯是否完好无损等情况进行查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对那些不能整改的演出团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安全问题,我们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7.建立演出市场信息通报制度和信用档案制度。建立营业性演出团体基础数据库,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州营业性演出信息,实现演出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由文体广新局、行业协会、消费者等共同组成的演出市场监督体系,加强对演出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要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积极协调和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演出市场平稳有序。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演艺市场经营者素质

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要对演出经营单位进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普法讲座,通过讲座加强了演出团体经营者守法经营的意识,提高了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

四、广泛宣传,加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加强检查的同时,以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并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健全举报监督机制,并对收到的举报立即出动进行取证,对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坚持做到发现一处,严惩一处,决不手软。通过上下的不断努力,今年还未有针对演出团体的投诉。

截止目前共检查演出团体5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篇10

关键词:农贸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39-02

一、濮阳市农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站位不高

对农贸市场的公益性认识不够,过分强调市场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没有把农贸市场当成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来做。有的认为搞农贸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是市场行为,任其自然发展;有的认为农贸市场生意红火,利润空间很大,资本逐利性大,社会投入积极性高,政府无需投入;有的把抓农贸市场建设作为权宜之计,“创建或迎检”来了抓一阵,加大投入,急抓现用,没有长抓不懈的思想,没有研究出台引导农贸市场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所有这些认识误区,导致政府在农贸市场建设发展中主导性不够、话语权不多、指挥棒不灵等现象。使濮阳市城市建设与发展形成重“城”轻“市”,有“城”无“市”,城市功能严重缺失的局面。

(二)市场空间布局不合理

由于濮阳市城区农贸市场大多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布局规划和建设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农贸市场基本分布于在建成区,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较少,市场与人口密度不相配套、分布不均衡。且大部分居民小区没有按照要求建设配套农贸市场,存在城市发展快,农贸市场布点规划缺失的问题。例如,中原路贯穿濮阳城区,但沿线仅有一个美景小区农贸市场,且规模过小。这就造成了市民买菜难、菜农卖菜难,马路市场治理又屡禁不止的尴尬局面。目前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多数属于自发而建,至今没有专业规划,空间布局严重失调,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区人口生活需要。

(三)市场单体建设标准低

一是规模较小。目前濮阳市只有王助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金三角蔬菜批发市场两个市场,基本属于规模以上农贸市场,其他大多数农贸市场经营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摊位数不足五十个,普遍存在辐射能力弱、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农贸市场缺少必要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配套设施,没有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导致农贸市场环境堪忧,食品卫生安全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三是硬件简陋、软件落后。硬件方面,大多市场是半封闭大棚结构、水泥地面,有的甚至是简陋的土台子、水泥墩;软件方面,主办单位片面地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对市场长期发展缺乏理性的判断与分析,对市场设施提升满足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不愿意投入资金,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四)市场管理措施不到位

虽然工商、城管、质监等多个部门都对农贸市场实施监管,但“多龙治水”并没有治好水,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市场发展中心受职能制约,对市场主办单位既没有行政约束手段,也没有奖补激励措施,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行业指导和服务。从市场管理的内部环境来讲,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部分村办市场和自办的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只负责收取租金,提供摊位、水电、清扫场地等简单服务,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多年来,农贸市场之所以成为城区居民关注的热点,政府多次创建、迎检的工作难点,主要问题:一是农贸市场管理无主管部门。多年来多头管理,形成日常管理“互相扯皮”,创建迎检特殊时段“男女老少一轰而上”,过了时段就“放羊”,市场建设管理一直无人问津。二是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无统一管理标准和明确的管理主体,绝大部分市场处于个人承包,只收费不维护、只收费不管理的混乱状态。

二、推进濮阳市农贸市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借鉴郑州、安阳、济源等地成功经验,结合濮阳市实际,市场发展中心对濮阳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的考虑是:按照“民生公益性、政府主导性、工作统筹性、管理规范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推进濮阳市城区农贸市场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跨越提供支撑和服务。当前重点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农贸市场发展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协调配套、统一标准、严格执行”的原则,科学制定农贸市场中、远期发展专项规划及详细建设规划,构建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为骨干、以社区农贸市场为主体、以便民菜点为补充的农贸市场建设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就是统一编制市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根据专项规划要求,编制各个农贸市场详细建设规划,形成图标化、网络化、精细化规划体系,使农贸市场建设有规可依。“协调配套”,就是农贸市场规划应与区域人口状况、地域范围相适应,方便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逐步向标准化、超市化、连锁化经营发展;与周边市容环境相协调,提升城市品位;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保持城市规划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标准”,就是参照国家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标准,结合濮阳市实际,制定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标准。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以社区或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一般1万人规划建设一个菜市场,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菜市场面积按服务区域内每千人120-150平方米设计,一般控制在不小于10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的规模以内,“超市型”农贸市场其经营农副产品的面积不得少于建设面积的70%。同时,根据需要配建停车场。“严格执行”,就是农贸市场专项规划一旦确定,不得改变其用途和挪做他用,采取由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与农贸市场产权人、开办者签订《农贸市场用途不予改变合同》等措施,确保规划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二)推进改造升级,拓展农贸市场服务功能

1.科学制定方案。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原则,制定出台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切实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目标,力争2-3年内完成现有农贸市场改造任务;新建小区专项规划有农贸市场布点要求的,必须纳入小区配套公建项目,与小区同步建设。明确工作职责,明确一个单位牵头组织实施改造工程,拟定农贸市场改造标准,制定验收办法和考核标准,并组织验收。明确工作要求,把区级政府作为市场建设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由市政府与其签订工作责任状,严格奖惩兑现。

2.严格建设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监理、统一验收“五统一”的工作要求,一方面,对农贸市场的规划选址、场内经营设施、附属设施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并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另一方面,按照施工图纸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精心组织实施,逐一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作为财政补贴资金拨付的依据。

3.强化政策支持。一方面,政府设立农贸市场建设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另一方面,简化手续,在报建、办证等办理各种手续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减免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市本级费用,对城区符合专项规划的新建农贸市场,土地出让金实行先征缴、再补助,补助资金作为政府资产入股,切实增强政府“有形之手”对农贸市场的掌控力。同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参与农贸市场建设,不断拓展农贸市场建设发展新途径。

(三)理顺管理体制,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1.综合管理。成立由市长任组长,财政、城管、工商、规划、国土、住建、市场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农贸市场的改造、建设、管理的综合协调、检查验收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同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将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管理的职责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农贸市场管理责任。

2.明确产权。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管理工作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市场的产权不属于政府,导致政府的“指挥棒”不灵。对现有的大中型农贸市场,可采取政府出资逐年回购、回租的方式,收回农贸市场的所有权,体现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对新建小区的农贸市场,政府通过减让土地出让金等途径,获得所有权;对政府出资回购、回租及新建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其经营权委托给市市场发展中心统一管理,以增强公益市场的支撑力;对产权无法回收或回租的民办农贸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市场投资和经营业主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接受全市统一管理。

3.维护秩序。由规划部门尽快编制出台濮阳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为濮阳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打好基础;财政部门负责改造补贴资金筹措,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提供经济杠杆;工商部门加强对农贸市场交易行为和流通安全的监督管理,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城管部门应加强马路市场的监管,切实解决好马路市场划行归市问题,管好农贸市场外部经营环境;市市场发展中心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完善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运行;卫生、农业、食品监督及各城区政府、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全市“一盘棋”,积极参与农贸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协同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工作。

(四)加强流通建设,推动农贸市场业态创新

积极抢抓国家加大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机遇,以农副产品流通组织化、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推动农贸市场业态创新。“组织化”就是积极推动农贸市场与农副产品生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进行产销对接,探索建立直供直销、订单提货、净菜销售等模式,解决农产品流通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体化”就是支持农副产品流通骨干企业、批发市场加强产地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冷链运输、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发展农副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存贮、配送一体化经营服务,为农贸市场提供丰富、实惠、可靠、安全的产品来源。“现代化”就是建立市场产品交易追溯监管系统,逐步实现农副产品流通的全索证、全备案、全程追溯管理,推进农贸市场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