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投标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培训投标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关于开展建筑领域“问薪难”专项整治的情况
解决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宏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期,我局根据《县县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文件精神,充分履行职责,积极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抓,全力开展建筑领域“问薪难”专项整治工作,化解了一些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开展“问薪难”专项整治的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了投诉举报制度。公布受理建筑领域农民工“问薪难”问题的电话,制定专人负责农民工投诉举报拖欠工资问题的受理,对有拖欠工程款的民工工资的行为,在建设局政务公开网站等媒体上给予曝光等,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解决农民工工资的良好氛围。让大家都来关注农民工、支持农民工。
二是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成立了“问薪难”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对佛岭国际公园文化中心、三中运动场改建、正凯富贵园、广汉·幸福城、仕傅园等30个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进行了大检查。在检查中,及时督促企业发放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约300万元。
三是完善相关制度。针对施工企业的实际和农民工“问薪难”这个实际,制定出台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公示制度。就是在工程竣工前,对某个工程是否拖欠工程款,是否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在工地、社会上进行公示,公示七天,无举报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工程才能给予验收。通过上述举措,有效地防止了新的拖欠,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记不良记录。我局针对施工企业如果存在有拖欠现象,就在全县范围内给予通报,增加一次不良记录,情节严重的,不给予下一工程招投标的准入。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认真贯彻《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在贯彻执行中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高度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通过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良好的就业和投资环境,达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2.从源头抓起,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积极主动从源头上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工作,紧紧把握工作主动权。一是在办理投招投手续时,严格审查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是否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如未缴纳或缴纳不到位的,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二是把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费用收取已作为办理施工许可证手续的要件之一,对其新开发的建设项目未交纳农民工资保障金的一律不予批准,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3.继续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现有的工作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专项治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建立工作台账,对于存在拖欠行为的项目,做到处置一起消除一起,做到对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了如指掌,对拒不整改的,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4.多方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加强各部门之间日常的沟通和协调,发生拖欠行为时,及时会同劳动、公安等部门,协同合作,分工处理。
二、关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情况
(一)招投标主要工作
截止2014年9月,我县共完成国有资金投资项目151个,其中公开招标28个,投资金额5537.54万元。中标金额5113.46万元,节省资金424.08万元。其中:房建工程:11个,投资金额:2710.54万元,中标金额:2477.18万元,节省资金:233.36万元。市政工程:17个,投资金额:2827万元,中标金额:2636.28万元,节省资金:190.72万元。
另外:邀请招标123个,投资金额4921.02万元,中标金额4773.39万元,节省资金147.63万元(以上数字不含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500万元以上项目招标单位直接报市监管)
今年以来,通过招投标,我县累计节约建设资金571.71万元。所有招标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招投标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因监管违规而发生的投诉事项。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
1.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廉洁招投标监督员。积极学习党的反“”建设,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参与、不唆使,不与有利益关系的人和企业密切接触。保证招投标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对于逐步推进、逐步完善的电子评标系统,要求现有专家库中的所有专家评委,有组织的到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新点系统电子评标培训班参加学习,熟练掌握网上评标程序及流程。并参加考试,不合格者清退出专家库,取消专家评委资格。
3.完善机构管理。要求在我县机构库的所有按省、市文件规定参加业务培训。要求从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并持证、挂牌上岗。严格执行一标一考核制度,对不能胜任业务,不合格的机构,一律清出机构库。所有公开招标项目,机构必须随机抽取产生。
篇2
关键词:基层乡镇;水利建设;探究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原有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灌溉用水浪费大、效益低,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1 开建水利工程的准备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实施的是土地承包包,因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涉及到众多农户,因此,地方政府要未雨绸缪,长远规划,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1.1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需要政府统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政府统揽、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村民积极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利用电视、广播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设意义,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成立工作组深入到乡村,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己出力、自己受惠的思想,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
1.2 实施一事一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群众,对县财政资金补助小型水利工程,以村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系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上级主管部门复核并提出合理价格,乡镇财务加强资金和劳务监管;民办公助的资金要全程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1.3 多渠道加大投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以政策为支撑,资金作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筹划,制定出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拿出相应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加大引进民间资本,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加入到工程建设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和管理保障。
1.4 项目前期准备 乡镇政府要做好水利规划,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科学根据的规划,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结合区域实际,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设方案,创造前提条件;积极对工程施工合同和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施工具体条件编制了具体施工方案;做好工程拆迁工作,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切实满足工程需要的拆迁进度;做好工程施工各项技术准备,做好“三通一平”、临建工程、各种设备和器材等的准备工作;与各相关街道办事处配合,切实把施工软环境抓硬、抓实、抓细。
2 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2.1 强化工程监理 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金报账制,实现项目建设、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规范管理,项目施工、监理以及主要材料设备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进行,由招投标中心统一组织,实行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2.2 专户管理、专帐核算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成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小组,实施专户管理、专帐核算,重点检查项目投资预算执行,资金拨付管理、项目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和竣工决算等。
3 建立精干的管理队伍
水利工程的管护离不开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但是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才明显总量不足、素质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的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还没有根本性解决,因此必须加快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每年引进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干部队伍,达到合理的比例;健全完善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认真抓好各类培训工作,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扩大和落实用人自,努力营造为优秀人才拓展发挥才能的空间,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体系,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使人才尽快成长。
4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水利工程事关千家万户利益,为使广大农民长期受益,切实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必须做好水利工程的管护。可以本着“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对改造后的末级渠系工程交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管护,水利部门安排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促进用水户主动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完善乡镇水利站、协会、用水户为一体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调动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以前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为推进计量收费、水价改革提供有利条件;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推行“按方收费、一价到户”的用水新机制,合理确定终端水价,实现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它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篇3
1.1投标决策风险
第一种情况是低价中标,即承包商利用低价中标来求得高价索赔。通常是低价中标成功,但难获得高价索赔。承包商要想实现低价中标,就必须要对未来市场形势作出准确判断,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判断失误,承包商则很难获利、甚至会造成严重损失。第二种情况是高价中标,即承包商凭借技术优势或关系优势报高价格。关系优势能够使承包商在一些工程项目投标中获利,但是随着市场体制及建筑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于健全,这种关系优势逐渐丧失。承包商要能够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发展状况及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并选择多种投标策略,以此来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
1.2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管理风险主要有三种,首先,选择施工方案具有风险。由于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是在露天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工程施工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自然气候、地质水文及机械设备、资金、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越高,施工活动就越复杂,经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其次,工程安全与质量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没有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而引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的事件屡禁不止;有的业主会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但是却没有予以补偿,这些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第三,劳务分包风险。工程施工活动需要大量的农民工,由于农民工的知识水平不高,即使施工企业对其开展定期培训,其综合素养还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再加上操作经验不足、施工环境不熟悉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质量事故及工伤隐患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挑选的劳务队伍资质不足,还会引起合同纠纷。最后,合同风险。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业主严重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往往会借助不合理的条款将工程风险与责任转移到施工企业身上。例如利用2%~2.5%的工程总承包风险费来转嫁全部风险,将各种设计变更、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及难以预见的风险都转移给承包的施工企业。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增强对工程经济管理的科学认识
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工作人员要能够增强经济意识。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及复杂性,所涉及的面较广。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层至基层,都要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渐增强成本控制意识,要能够合理处理好成本、安全、进度及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另外,要能够正确处理好工程工期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由计划经济的影响,其工程经济管理认识还停留在重进度、轻效益的认识层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追赶工期、不惜一切提前完成工程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树立效益意识、没有加强工程经济管理意识,那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最后,建筑企业要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程造价员都没有直接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这就造成技术经济的脱轨,使得施工方案缺乏经济可行性及技术可行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尴尬局面,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的合作,要能够让工程造价师参与到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来,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
2.2建立健全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设立专门的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及市场营销部门,这样才能够与招投标制度发展相适应;施工企业还要能够设计专门部门,以此来负责检测成本、监控预算成本、进行索赔管理并测定企业定额等经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水平;除了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外,施工企业的各子公司与分公司也要能够设立工程经济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其次,要能够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离,使管理层与作业层保持独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项目分包、购置施工机械及原材料等物资、筹集资金、制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并确定主要价格等工作;而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与施工企业项目部门则主要负责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确保建筑工程的如期完成。第三,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减少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有效控制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监督水平。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采取多种方式来吸引外部单位参与投标、积极开展内部竞标等活动,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来,从而有效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实现招投标工作全过程的透明化。最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能够充分发挥采购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内部物资市场的建设。施工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拓宽施工企业物流配送范围,形成本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这样才能够实现规模性采购、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对于一些发展潜力较强的施工企业,可以充分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及原材料调配周转市场,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哄抬物价而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
3结束语
篇4
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乡、镇、镇等乡镇实施,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主要建设任务有:新建水陂5座,维修加固水陂3座,新建灌排水渠33.8公里,田间配套工程1800亩,新建机耕路8.4公里,改良土壤1800亩,修复水毁水陂2座及渠系1公里,购补农机具10台(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00人次,抛秧及免耕技术示范推广1800亩,仪器设备5台(套);新建年产200吨初榨茶油精炼生产线、精炼车间、包装车间、配套辅助设施。
项目计划总投资10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13万元(其中有偿资金75万元,无偿资金438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30.5万元(其中有偿资金34万元,无偿资金196.5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6万元,自筹资金306.5万元。
二、资金到位及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实际到位1059.1万元,占计划的98.84%,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13万元,占计划的100%,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23万元,占计划的96.74%,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6.6万元,占计划的63.85%,自筹资金306.5万元,占计划100%。
完成新建水陂5座,维修加固水陂3座,新建灌排水渠34.75公里,田间配套工程1800亩,新建机耕路10.83公里,改良土壤1800亩,修复水毁水陂2座及渠系1.1公里,购补农机具38台(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00人次,抛秧及免耕技术示范推广1800亩,仪器设备5台(套);新建年产200吨初榨茶油精炼生产线、精炼车间、包装车间、配套辅助设施。
三、开发效益情况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各项新技术、新品种得以推广,开发效益较为显著。改善灌溉面积0.8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2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3万亩,预计项目区新增粮食258万公斤,油料19万公斤,土地治理项目区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354万元;产业化项目新增总产值660万元,年新增利税56.13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10万元。
四、主要措施及具体工作情况
(一)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实行分级负责制,县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决策和协调,从宏观到指导、监督、检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开展。各项目乡镇成立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专设办公室,负责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工作。
2、密切协调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所涉及单位财政、水利、农业、审计、监理以及项目乡镇和千家万户群众,我们努力做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统筹兼顾,努力形成部门协调一致,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3、明确工作责任。县农发办和县财政局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县农发办是项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组织项目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组织招投标、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协助办理资金报帐手续、督促落实建后管护等工作;县财政局是资金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县级配套资金的筹集、无偿资金的报帐支付、有偿资金回收和偿还、财务监督、参与项目实施督查、竣工验收等工作。项目乡镇则是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配合勘测设计、负责土地调整和拆迁、调处矛盾纠纷、组织筹资投劳、落实土方工程到位、协助组织招投标、督促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和落实建后管护措施等工作。
4、强化时间安排。为确保工作如期竣工,项目实施从时间上分为三个阶段,即2012年9月底以前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宣传发动、规划设计、制定方案、落实自筹资金,组织招投标等工作选择监理公司;2012年10月至2011年3月10日为全面施工阶段,主要完成组织投劳、工程施工、督促检查、及完成扫尾工作;2011年3月中旬至5月底为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完成施工单位自验、县级验收办理决算、单项工程审计、整理档案、写好总结、申请上级验收等工作。
5、规范项目管理。继续推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管理活动,完善立项申请、计划管理、招标投标、实施督查、项目公示、资金报帐、竣工验收、档案管理、建后管护等九个操作规程,以及项目法人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单项工程审计制、县级报帐制等八个管理制度,并广泛宣传,狠抓落实,严格执行。
(二)具体工作
1、搞好规划设计,制订实施方案。由县农发办组织县水电设计室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区实地测量,并负责工程设计。同时,县农发办制订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开发任务、组织机构、实施人员、时间安排、工作措施等,并上报市农发办批复。
2、做好组织发动,落实筹资投劳。2012年9月份召开了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干群的开发热情,并动员组织项目村群众完成筹资投劳任务。
3、选择监理公司,签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规定,以及省市农发办关于工程监理的要求,通过全市组织招投标择优选择了具有监理资质和技术力量的萍乡市水利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对财政投资10万元以上的各个单项工程进行监理,并签订了委托监理合同,明确了双方权利与义务。
4、实行招投标,确定施工队伍。根据《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招投标管理细则》、《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补充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全县招标投标市场工作方案》、县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县招标投标程序》等文件精神要求,我县成立了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公开招投标操作规程,编制了统一规范的招投标文书及最高控制价,实行阳光操作,合理合法择优确定了工程施工队伍,并签订了施工合同。通过采取了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节约了项目资金19.21万元。
5、组织义务投劳,督促按期开工。在各项目开工前,各项目村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劳力上阵,在实施砌筑工程前按设计标准完成土方任务。并督促各施工建设单位按期开工。
6、拨借项目资金,收集档案资料。各块资金到位后,我们按施工进度拨借了工程预付款,确保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我们及时收集了各类档案资料,做到工序与资料同步。
篇5
关键字:施工;劳务管理;企业资质;劳务合同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ilding services company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Labor subcontracting enterprise for engineering party a provides the high quality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guarantee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enterprise benefit, therefore improve labor management is tripartite benefit. At present the labor management services company existing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low, contract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service personnel quality level is not higher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refore, the service company must strengthen labor management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only way to make full use of social labor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layer of organic connection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to preven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services company manage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advances some solving measures to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units and labor service personnel relationship, achieve tripartite win-win. Key word: construction; Labor management;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Labor contract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劳务分包指计件或者计时的方式把工程的劳务分包给劳务承包人,由工程承包人支付劳务报酬。也就是:甲施工单位承揽工程后,自己买材料,然后另外请乙劳务单位负责找工人进行施工,但还是由甲单位组织施工管理。劳务分包是现在施工行业的普遍做法,目前劳务分包由于出现时间不长,发展较快而存在一系列问题,从劳务企业角度出发,主要是由于劳务企业劳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提高劳务管理水平。
一、施工企业中劳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资质问题
企业资质就是企业在从事某种行业经营中,应具有的资格以及与此资格相适应的质量等级标准。企业资质包括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及管理水平、工程设备、资金及效益情况、承包经营能力和建设业绩等。目前的一些建筑劳务企业的资质较低,维持单一的产权结构和陈旧的运行机制,抵御风险能力低,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北。
(二)合同支付条款约定不合理或不明确
在劳务分包合同中由于对工程款结算和支付条款约定不合理或不明确,导致部分发包单位以业主还未结算、还未进行竣工验收或工程量上级还未审核完成等理由造成部分工程量不能够按照正常结算周期结算,工程款也不能够及时支付劳务公司,造成劳务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劳务公司没有充裕的应急资金,势必造成拖欠劳务人员工资事件。严重的还会造成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劳务人员权益难易保障
由于当前劳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发包方在劳务合同谈判、签订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许多劳务分包单位为了能够拿到工程项目一味等放弃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导致大量合同中对农民工的工资保证、安全保证、休息时间保证、工伤保险等没有约定,即使有一些约定也仅仅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条款,对发包方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另外很多一线作业人员仅仅接受班组长的管理、考勤,根本不和劳务分包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工人的工程量结算、工资发放等均由班组长与劳务分包单位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劳务纠纷或者工伤事故,劳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将很难得到保证。
(四)劳务人员素质问题
劳务企业派遣的劳务工的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文化层次难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工务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对一些技术性强、上岗作业应具备上岗资格证的岗位,使用劳务工受到极大的限制。例如铁路工务部门探伤工、焊接、熔接、电工等。
加强企业劳务管理对策
(一)劳务公司提升企业资质
劳务企业应当注重企业资质管理,向相关部门申请企业资质,通过以下各方面的的运作去提高企业资质:树立企业资历信誉(注册资本金、净资产、统计报表、财务报表、授信额度、营业税额、工程结算、信用档案)、拥有一批专业的劳务人员,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无违法行为。只有拥有较高的资质水平,施工单位才会愿意同劳务企业合作,所付劳务费用也更高,才能保证劳务企业的效益。
(二)加强工程投标工作的研究
劳务企业加强投标研究工作,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终获得发包单位的青睐。在市场运作过程中,一旦捕捉到工程招标的,劳务企业就要迅速作出反应,根据本企业的实务和工程项目的难易程度,组织专门班子或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对招标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和周密的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多套可行性投标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投标中标率。工程投标工作研究必须协调处理好量个问题:一是不断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员工总体素质; 二是掌握好招标文件要求的详尽情况和有关资料。
(三)加强劳务合同管理
在实际工程发包承包过程中存在许多劳务纠纷,有的甚至上升到诉讼层面,劳务合同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有些劳务公司不能及时签订合同,只管干活抢进度,形成了合同事实,或将某些敏感的经济条款放到工程干完再谈,使项目的合同谈判处于非常被动状态,达不到预期的分包目的,从而使双方引起扯皮和发生经济纠纷。因此,不管劳务公司与总承包单位的关系怎样,都不能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必须与总施工单位及时签订书面合同。
(四)加强劳务人员管理
劳务人员是施工的主体,有一只优秀的施工队伍,总发包商才会愿意把工程交给劳务公司,因此劳务公司必须要留住或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
要保证班组工程任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工程任务不间断,人员流动才会相对减少。2.要进行市场化、规范化管理,统一工作服,制作工作牌,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与购买保险,工资统一由劳务公司发放,尽最大努力保障工人权益。3.提供特殊工种培训、技能培训平台,让各务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4.针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班组长,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可以从单一的包人工到包工包料,培养他们不断做大做强。 (五)对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对于现在市场上普遍的农民工专业技术不强,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要做到 “不培训、不进场,不合格、不上岗”。针对工作的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等注意事项进行全方位交底,培养农民工安全和质量意识,保证规范操作,保障安全生产。展开设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一是做好培训的宣传动员工作,与建筑专业培训学校签定《民工培训合同》。请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授课,依托施工现场搞实训教学,变消耗性培训为生产培训。二是改进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使农民工易学易懂,组织有关专家绘制教学挂图,编写施工知识“顺口溜”,深入施工现场,拍摄与播放教学示范性较强的《钢筋工》、《抹灰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架子工》、《油漆工》等主体工种以及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施工安全意识的《政策法规》和《建筑施工安全》等音像教学片。通过推广音像教学、“顺口溜”教学等方法,农民学员普遍反映听得懂,记得牢。三是强化跟踪服务,规范市场监管。为培训合格学员搭建就业平台,跟踪就业情况,同时规范施工现场用工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把持证上岗情况纳入企业资质、招投标、工程质量和安全检查等活动之中。(六)完善工资制度强化劳务企业在项目中的管理责任,加强农民工工资的管理力度。劳务企业是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方,对于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农民工的管理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要求劳务企业加以重视和落实,劳务分包过程中,劳务企业在认真地对考虑项目的需求、风险、效益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承包的同时;也要认真落实农民工的管理措施,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对于项目劳资管理做到事前布置、事中落实、事后督查。决不能以包代管理、管而不实,让农民工的管理放任自流,使项目的劳资管理流于形式。特别是劳务分包合同的内容,在作业任务,劳动力人数,进度要求及进场、退场时间,双方管理责任,奖励与处罚等基础上,一定要增加劳务费计取、结算和发放的内容,从根本上完善这项工作。
结论:劳务公司的劳务管理是贯穿于劳务人员管理、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签订、过程施工、工程结算、劳务报酬支付的整个过程,需要协调劳务人员和施工单位(发包商)两方面的关系。劳务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企业特点和施工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和充实管理内容,形成稳定和有效地管理框架。有了这个基础,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技术培训、权益保障,施工方的工程质量,以及劳务企业自身的效益才能顺利实现,并步入一个三者共同的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纪文平.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务分包管理浅析[J]. 山西建筑,2011(04).
[2] 章江波.施工企业劳务合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2005.
[4]伍明辉,张原.建筑企业实施直管劳务的可行性探讨[J]山西建筑,2008(11).
[5]何红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6
阳光工程2004—2010年培训规划
为搞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我县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按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
一、基本情况
##地处赣西北边陲,与湘鄂赣三省九县毗邻,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为全省之最,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山多水少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之众,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之多,其中农民工13.4万,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方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月工资在300—800元不等。由于农民工文化少、技能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流浪街头,有的往返反复,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但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却没有保障,有的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城市生活常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是迫在眉睫。
二、有利条件
一是农民工素质低,无一技之长,希望政府给予扶助,乐于接受培训;二是我县农村外出农民务工人员达13.4万之众,渴求参培对象多;三是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都已具备法人与技能资格,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相关配套条件。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培训基地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要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短期培训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我县农民增收。
四、目标任务
2004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在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开展培训;2007—2010年在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建立起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主要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进行岗位培训,六年计划培训30000人。其中计划2007年完成3000人,2008年3500人,2007年4000人,2008年5000人,2009年6500人,2010年8000人。2004至2007年主要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2008至2010年,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业就业的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五、效益分析
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技能,全县2004年至2010年实施阳光工程后如完成培训计划32500人,就业率按85%计算为27625人,按平均每人年增收4000元计,至2010年可为全县农民增收1105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万余个,而实施阳光工程,都是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无须另行投资教学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只需在原有基础上“锦上添花”,投资回报率很大,是一件多么“阳光”的事。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由县农业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和县城乡建设局共同参与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综合协调和项目监管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各乡镇均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落实专门负责人,配合搞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工作。
2、强化项目管理
一是坚持“管培分离”的原则。农业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办公室工作,拟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基地,监督检查培训基地的培训实施情况,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优质服务。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具体培训任务、日常培训工作、培训后输出就业工作。
二是坚持“农民受益”原则。获准使用农民工培训扶持资金的培训基地,须相应降低农民工学员的培训收费标准;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机构视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篇7
我国实施《清单计价规范》以来,对规范建筑市场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容易给施工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1.招标工程清单量与施工图量不符
《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增减,属于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在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业主往往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招标,因为初设的深度不够,施工企业所编制的“综合单价”不可能涵盖施工图的全部内容,开工以后施工图陆续到场,才发现与初设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变化处虽不属一类变更,却超过投标综合单价达10%。而业主为转移风险,往往在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超出《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和数量以及由此增加的费用,由承包人掌握的总承包风险费用解决。”如某高速铁路特大桥,因招标概算漏项、技术标准提高、地质水文实际与资料差异较大、周围环境改变、文明施工标准升高、以及承包商无法控制和承担的费用(电力、海事、航道、渔政、水利、河道及临时租地)等,增加费用约占中标价的5%,超过施工合同中总承包风险费2%的限额,这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无法控制和预见的。
2.招标工程量清单漏项
铁路工程项目,采用初设概算限额招投标,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承包商即使事前发现漏项,但也无法改变业主再一次将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3.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一是“清单”的项目及内容,与“计量规则”不吻合,投标报价时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二是业主在招标文件中不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其“清单”的工程量,由承包商自己根据招标图计算。这两种不配套的情况,极易造成报价失误。
4.投标施组风险
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这个投标实施性施组,一是为中标而不敢突破招标指导性施组,造成较大亏损。如某大桥,招标指导性施组的辅助钢结构约1万吨,投标施组就向其靠近,结果实际投入了3.2万吨。二是投标实施性施组的编制往往不受重视,或是投入人员少,或是编制者经验不足,有时为了中标还将施工方案一再简化,中标后才发现其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不具备实施性的意义,极易造成亏损,
5.低价竞标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屡屡发生不合理压价竞争,其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身好‘僧多粥少”比例失调的买方市场,为缓解人员窝工和设备闲置,实现设备的现值化,不得不走进为中标而压价的怪圈;二是业主对招投标制度认识片面,以为招投标的目的就是压低价格;三是市场规则片面,对业主的约束极弱,施工企业处于弱势,致使业主敢于迫使施工企业让利垫资,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强加给施工企业,如预付工程款,国内外的惯例均为合同总额的10%,有的业主竟修改为按年度施工计划的10%支付,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四是概算评审部门墨守成规,严守“三算”间不能突破的戒律,照搬已落后于市场和施工实践的“概算指标”及行业定额,低概算的后果,是层层压价,某线铁路工程的低概算指标己使施工企业难以为继。
二、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种情况。
1.施工方案选择的风险
施工常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工期、资金、设备、地质、水文、气候、技术标准等的变化,桥梁的水中施工还要受洪水、海事、航道、河道、堤防、渔政等的制约,采用“四新”技术的施工方案,因技术含量高和施工复杂性,风险更大。
2.安全质量工期风险
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安全操作细则,这些过失行为可能导致安全质量事故;业主要求工期紧,增大了投入,却得不到补偿;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劳务分包风险
项目需用大量的农民工,虽对其进行了培训、考核和取证,但他们对施工环境不熟悉,操作经验不足,存在工伤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风险。若劳务队伍选择有误,还会引起合同纠纷,造成法律风险。
4.物资机械采购和管理风险
材料采购,特别是大宗材料,如砂、石等,由于施工周期长、用量大、资金储备紧缺、场地限制,市场价格变化幅度大,但又不可能在市场低谷时一次全部采购,如某桥,2007年砂石价格较2006年上涨44%,增大了成本。机械设备配置,除企业自备外,还需大量尚利用社会资源,租赁先进大型机械设备。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非企业原因造成工序不连续的局部停待工;或调配和使用不当,机械利用率不高;施工方案变化需提前退租而引发合同纠纷;主航道过往船舶频繁,易与水上机械设备发生碰撞事故,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5.合同风险
有些业主缺乏平等互利的“双赢”观念,盲目追求“少花钱多办事”,在合同条件中,尽其所能囊括了对施工企业的制约条款,把2%~2.5%的总承包风险费,当成转嫁一切风险的防空洞,把不可预见的风险、二三类设计变更、任何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工程量增加等,均由承包商自行消化。
三、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风险虽然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潜在性,但仍然是可知的,只要我们根据风险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从精细化管理入手,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就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认识
(1)正确处理工期与效益的关系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重进度,轻效益,为提前工期而不惜血本加大投入的事例举不胜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更为重要,施工企业没有了效益,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正确处理好工期和效益的关系,企业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
(2)加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施工方案缺少经济比较;二是造价师大多不参加施工方案研究,无从进行经济分析;三是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时,不能较快做出反应。因此,今后应加强工程与经济工作者的合作,从组织机构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功能的团队
(3)树立全员经济意识,统筹兼顾、全局一盘棋
工程经济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工作,从管理层到作业层,都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将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进行最佳组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统一,才育故续嘶、快、好、省的目的。
2.建立完善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为适应招投标,中铁大桥在集团和公司两级对口成立了“市场营销部”及“设计事业部”:为强化工程经济管理,近来又成立了“工程经济部”,负责预算成本的检测及监控、企业定额测定和索赔管理;各子、分公司,亦相应健全工程经济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另在集团和公司两级项目部,配备了专职时商务经理,’,负责商务、合约及成本等工作。
(2)大力推进管理层与作业尉两层分开”
在集团承接的项目上,集团统一控制项目分包、材料采购、大型机械采购、资金安排、施工方案制定、主要价格确定;集团项目部与公司项目部为执行主体,对工期、质量、安全负责。子公司是劳务层。集团亦可授权集团项目部审批或经营管理。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引入竞争机制
为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规范行为,工程经济相关部门形成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工程项目内部竞标,适当地引进外部单位参与投标,以便找出管理差距和盈亏责任。
(4)加强内部物机市场,发挥集团优势
目前,集团的内部市场机制己趋健全,并具备了市场竞争能力,宜适当增加投入,扩大物流配送范围,并形成配送网络,降低材料成本,以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若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尽快建立材料周转调配内部市场,完善机械设备租赁内部市场,并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既可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还可降低成本。
3.几点具体措施
(1)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是做好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源泉
首先,要对技术方案进行先进、合理和经济的比选,根据合同要求、工程特点、工期约定、质量标准,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和装备等,采用系统管理的方法,制定符合实际、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结合企业管理水平,认真测算工程项目的成本;再是,要报价合理,充分体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充分考虑项目风险,并成立技术和经济专家评审小组,对施组、成本和报价进行充分论证,给投标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做好企业定额建设,实行责任成本管理
宜设专门的企业定额测定机构,把企业定额的建设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成为夯实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成本否决的原则,采用工、料、机限额控制,动态管理,恢复工号、派工单、材料限额卡及司机运转日志等班组管理制度。
(3)培植成建制外协劳务队伍,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加快两层分离
一是要加强劳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培训,对外协队伍按资金、信誉、业绩、技术实力、熟练工人等有关指标实行分级注册,按工程大小、难易程度实行相应的准入制度;二是要招标选择成建制的劳务队伍,严格审查和明确劳务分包合同条款。
篇8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琅琊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
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
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篇9
(一)了解所审计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所谓农业“综合”开发,既指开发方式的综合,也包含资金来源的综合、各部门协调行动的综合以及指标效益的综合。因为,审计人员不仅应查阅项目档案,了解项目基本情况,还应组织召开由县农发部门、项目所在乡镇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管理人员介绍项目建设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受益农户、村委会干部、项目建设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项目建设的不同看法和反映。通过召开座谈会,倾听干部和群众的呼声,关注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反映,获取有价值意见,找到项目建设的薄弱环节,找准审计重点。
(二)应进行实地调查前文提到
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之一是关注最终的绩效。因此,审计人员不应仅只通过层层上报的统计数据来做出评价,还应通过实地勘察项目现场与调查询问相结合来进行。对照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或项目验收报告)实地进行清点,看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以及已建成项目设施发挥作用的情况,看是否存在已建项目被毁损、废弃或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的现象,如仓库、道路是否实际已建成,宽度是否符合要求标准;产业化项目工厂是否正常运转,是否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如何,是否带动农民增收。把项目实施的效果与项目实施方案加以对照,求证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三)将项目专账与原始大账进行比对
仔细检查原始凭证根据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应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同时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在审计实践中,项目实施单位往往无法做到专账核算,通常仅根据原始凭证的复印件来做出一份项目的备查账。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原始账目进行比对审核,尤其是必须检查原始凭证,包括发票是否真实。应查询企业所在地的工商登记信息,如果发票开具人已注销、吊销还在开票,则需警惕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一旦发票被认定是假的,结合业务的真伪,需进一步跟踪资金流向,看是否存在套取资金、贪污行贿等问题;发票的内容是否与购销合同、验收报告、实物一致;发票开具人是否与购销合同的供货方、资金汇入方、验收报告中的供货方一致;如果发票中的内容与购销合同不一致,资金汇入方与发票开具人不一致,或者发票开具人取得支票后直接背书,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跟踪项目资金流向
这主要从财政部门管理的专户入手,根据县级报账的财务情况,沿着资金的流向轨迹,通过项目建设合同、资金拨付申请书,分别对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拨付部门、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工程的建设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重点审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和科技培训费等是否被开发主管部门挪作事业费使用;审查资金拨付部门是否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虚报冒领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下级财政虚假配套项目资金的问题;审查建设单位项目支出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虚假工程结报而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其他政府形象工程的问题。
二、审计中的几点体会
(一)项目建设、验收、检查等环节流于形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自80年代末实施以来,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无论是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检查,还是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等均有一系列的体系和监管。然而在实际审计中发现,体系虽然完备,但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尽管项目库、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等各类文件资料齐全,但存在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建设实际三者不一致情况;项目主管单位在项目验收时存在走过场,未能严格按相关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
(二)项目建设不规范,项目建设
篇10
为了巩固和扩大我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成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省、市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决定2013年全区开展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和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县创建的通知》精神,以健全制度为基础,加强监督为手段,创新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形成一批制度健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手段先进的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典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
各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贯彻省纪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机构健全、运转正常、操作规范、服务高效”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制度。
1、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开展。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服务,镇(街道、园区)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指导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各级农经部门要依据职能,切实做好对委托服务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受村集体委托,进行会计核算,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统计、台账建立和日常监管工作。
2、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保障措施。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应选配3-5名具备省农经部门《上岗证》和会计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按照便民、实用的原则,在镇(街道、园区)政府所在地设置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配置微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信息查询和网络监控等设备。同时,服务中心应设立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档案室或专柜。积极争取工作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3、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账务处理。农经站(服务中心)人员要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分村(居)设置银行账户,分村(居)建立会计账簿,实行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各项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应当及时入账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规范财务开支审批程序,集体资金支出实行联签会审,加强票据管理,严格审核把关,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对村级大额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备用金制度,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收支公布表。实行村级举债问责制,对年底前形成的村级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全面建立债务台账,加强对村级债务的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实施细则,明确范围,规范服务流程。要加强对委托工作的管理,制定服务工作规范,建立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评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委托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是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的有效载体。区农委、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村(居)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管理,以区为单位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平台,实现组级农村集体“三资四化”监管。
1、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分级管理”原则。以市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为基础,统一建立数据库,统一软件标准,统一模块设计、信息采集。实现实时传递、数据分析、业务处理、查询汇总、监控指导、网络预警一体化。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
2、加强权限管理。在网络化监管系统中,针对不同层级,实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市、区、镇主管部门主要对所辖范围的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和预警;镇(街道、园区)农经站(服务中心)主要对受委托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业务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村(居)主要对本集体“三资”情况实行实时查询,并采用触摸屏等方式进行公开,有条件的村(居)实行组账村并对受委托的组级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和“三资”公开等主要通过市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行监理。
3、加快实施进程。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分步组织实施。在推行委托制的基础上,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强培训指导,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1、推行民主决策,加强民主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包括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确定和变更等,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即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要求,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有关集体财务活动和村集体“三资”运营情况,要按月或按季进行公示,并做到公示形式多样化,公示内容明细化。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或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职能、完善规则,对集体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处置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要构建新型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以区为单位,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率达到100%。
2、加强业务监管,深化会计监督。镇(街道、园区)委托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电算化和网络化手段,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业务监管。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严把凭证审核关,村集体收入和内部往来必须统一使用省规定的内部结算凭证,并办理领用登记和实行定期收缴核销制度。对不符合制度规定、记载不准确不完整和审批手续不完备的收支凭证要予以退回,并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对不真实、不合法和违反政策的村级财务收支凭证不予受理入账。要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盘点库存现金,加强收入管理,严禁坐收坐支和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实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年检制度,掌握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3、把握重点环节,加强审计监督。区农委、镇(街道、园区)等部门要组织对集体资金使用和财务预决算进行定期审计,对集体资产资源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进行重点审计。认真做好村干部任期责任和离任审计工作,对村干部任期内集体财务收支、资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项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公布,对审计中查出侵占集体“三资”问题的,要进行责任追究,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建立督查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各镇(街道、园区)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督查制度,坚持抽查与巡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检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委托工作的落实情况,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情况,资产资源的运营情况以及群众反映问题的查处情况等。对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四)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
各镇(街道、园区)、村(居)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民主程序,确定经营方式,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加强农村集体“三资”运营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1、认真清理和规范资产资源承包合同。对过去签订的有关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各地要组织力量进行集中清理。对于内容不规范、事项不具体的合同,可与当事人协商,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加以完善。对于价格有失公允、标的明显过低,且承包租赁期过长,农民群众有意见的,可采取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予以纠正。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合同,要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在清理完善已签合同的基础上,把合同管理和监督纳入委托范围,加强合同签订指导,统一合同格式文本,建立合同管理档案,清收拖欠的承包租赁金,做好合同履行的监督和审计工作。
2、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经营方式创新。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以及集体投入的工程项目建设,都要制定相关方案,在履行民主程序后,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村集体利用“三资”,以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专业大户、技术能人、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共兴共建农业农村发展项目,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有条件的镇(街道、园区),应积极引导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公平交易,以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提高资产资源的收益率。对于经营性资产较多、收益比较稳定的村,可根据农民意愿,推行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民直接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3、严格规范资产评估和招投标程序。村集体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或以资产参股、联营、合作以及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等,应对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应由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具有资质的单位实施,评估结果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确认。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招投标经营的,应事先制定招投标文件,提出招投标方案,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由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并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结果应及时公开,中标方和招标方要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报镇(街道、园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机构备案。以区为单位,年内必须全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到2014年,村级集体净资产总量年增长6%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12%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为推进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的开展,区农委、区纪检监察等部门、镇(街道、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注意总结经验,确保全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规范年建设活动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等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紧密结合省农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区创建的通知》(农经〔〕2号)要求,联系本部门、本地实际,针对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重点和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把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逐级进行分解落实,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有关单位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宣传栏、印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省级农村集体示范区的重要意义以及活动的内容与要求,让广大干部群众家喻户晓,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业务培训。各有关单位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做到统一管理、材、统一培训。今年,对镇“村账”人员要进行集中培训,为创建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活动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