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汉语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经济、信息的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各国间经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在积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外贸函电在对外贸易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由以往的电报方式发展到传真方式再到电子邮件方式,形式的变化使其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环境和其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实际,《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我国高校《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目前在我国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双语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英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所以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也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英语上课。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交流和互动之中。
(二)我国高校《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国外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很成熟。在我国,双语教学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国际交流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设《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1.国际化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是国贸专业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为国贸专业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国贸的学生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状况,《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的磋商业务和撰写函电的应用型和实用型的外贸人才。
2.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媒介语言,通过引进原版教材的学科教学,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规范和风格,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双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外界交流以及了解科技前沿和吸收各种国际信息的能力,加快高校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中是最合适列入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联系,以英语作为载体将先前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进一步锻炼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校教师同样面临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工具的挑战。国际贸易专业中《外贸函电》是实践操作性强的、创新性高的专业课程。同时,改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国外在这方面的最新的实践成果。因此,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供最新的案例分析,这将帮助学生更透彻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此外,随着国际化的趋势,高校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而那种只能读不能写、只能听不能说的英语势必对此产生影响和障碍。双语教学课堂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机会。
二、制约《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因素
《外贸函电》教学涉及到相当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但该课程并不是一门理论教学课,而是一门技能训练课,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写作训练掌握函电的读、写、译及基础外贸业务知识。这就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外贸函电》实行双语教学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一)双语课师资队伍的匮乏
双语教学需以双语教师为基础。从事《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听说能力。可是在我国只有少数专业教师可以胜任两种语言的教学任务,不具有普通性。这些教师要么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要么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的国贸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双语教学效果。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而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比较适合双语教学,但是人数太少。因此,加强环境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双语教学教材内容雷同,实用性不强
国内高校《外贸函电》课程任课教师在用双语授课时受到使用的教材欠缺的这个因素的制约。《外贸函电》教材之间绝大多数内容相似,有很多样文都是采用相同的信件,很多单证样例也是多年以前的样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贸易交流沟通的途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在很多外贸函电教材中仍然可以看到关于电传(Telex)电报(telegram)等内容,这些沟通途径早已过时;相反,很多新兴的沟通方式如E-mail等在教材中却很少涉及。此外,一些样文中还有不少老套过时的用法,使得教材的实用性不强。因此,如何编制一套能整合外国文化与中国要求的学科教材,就目前来说还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课题。
(三)学生的语言素质参差不齐及教学设施的陈旧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成功完成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受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测试要求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普遍偏低。尽管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接受的近十年的外语学习过程中,系统的学过了语法知识,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但学生往往听得不太懂,看得比较慢,更无法用外语进行交流。同时,大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也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推广。同样一个班,有的学生英语水平高,非常适应双语教学方法,而有的学生几乎听不懂,造成在课堂上厌学和自我放弃的结果。
此外,教学设施陈旧也是双语教学普遍面临的困境。有些本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呈现给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场景,却因为教学设施的陈旧而无法让学生接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双语教学的方法不完善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各高校《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因课程设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一些高校使用英文专业教材,中文授课,试卷考核是英文的。二是一些高校采取两种教学语言,其中主要用英语进行讲解,对某些难点内容以汉语辅助讲解,板书和标注用双语进行。三是一些高校以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以全英语进行板书、讲解、提问,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在中西部的高校中应用广泛。后两种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应用比例较大,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从全国来看,目前《外贸函电》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不一,缺乏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三、实现高校《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能否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全方位的专业结构,而且要精通一门外语。《外贸函电》开展双语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外语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双语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历史使命而实行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笔者认为要良好的实行《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顺应国际潮流
要消除在双语教学认识上的一些如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等同强化英语,或者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的误区。事实上通过《外贸函电》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当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努力使一些前沿学科与国际最新的发展接轨,适应世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双语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外贸函电》双语课教师的匮乏是困扰国内高校的最大问题。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探讨培养双语课教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1.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包括国内的或国外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课教师的需求。
2.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一方面,在青年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精深、英语底子好的教师到国内著名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另一方面,将优秀的专业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使教师学到国际贸易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和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这是目前较普遍接受的途径。
3.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人才共享。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期,不同学校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可以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以此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三)给予双语教学有力的资助
高校应为推动《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开展,给双语教学教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相对于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来说,双语教学无疑是一场需要极大资金、精力投入的教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研究很难,甚至比科学研究还难。所以,开展《外贸函电》双语教学需要学校、院系和任课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一些高校一般是给予老师双语教学的工作量乘1.5倍系数的奖励。笔者认为这个还远远不够。除资金支持外,学校或院系还应该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为双语教学提供方便。各高校在给教师以经费资助之外,还应为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等,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组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战术上看,《外贸函电》任课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商务信息、商务实例,而且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商务活动等情景教学模式,让师生互动。在教与学的双向信息交流中,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双语教学效率。此外,专业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外企、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内的外贸公司参观学习与实习,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国际贸易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踏入社会并适应工作打基础。
(五)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
篇2
一直以来,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属于重点和难点,汉字的讲授因其初期发展不受重视而滞后。肖奚强曾在1994年指出,在教学安排上,与教材体系相一致,汉字教学附属于读写课,而读写课往往又是主干课。本文从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出发,选取《汉字速成课本》《张老师教汉语》《新编汉字津梁》三本独立的对外汉语汉字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对对外汉语中汉字教材的编写进行说明,并为后续的教材编写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汉字教学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中,采用过先语后文、语文并进、集中识字等教学方法,本文对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先语后文
最早的汉字教学采用的是先语后文的方式。195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先语后文的两次试验,在后期对外汉语的发展中,国内外也对这种汉字教学方式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并就此提出了各种相应的理论。如赵金铭先生曾在2008提出的汉语四步教法,并在2011年的《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中从三方面论证了先语后文的科学性。提出了基于汉语和汉字特点的“先语后文”;依据心理学原理的“先语后文”;符合教学规律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先语后文”。
这种识字方法采用前期只学习语音、听说等内容,到后期再进行汉字的集中学习的方式,在前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但这种将语文分开的方式容易造成学习者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脱节的现象,很多学习者和教学者易产生重语轻文的态度,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下降。
(二)语文并进
语文并进是一种以语带文的汉字教学方法,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于汉字及读音等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同时培养。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有许多采用的是这种汉字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汉字教学虽然可以达到技能的较全面培养,但其汉字的出现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因其属于随文识字,会出现学生一开始就会遇到“您、谢”等汉字的学写要求,具有难度性,不利于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同时也加大了教学者汉字教学的难度。
二、汉字教学教材简介
现有的汉字的教材有两种,一种是随文识字的,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语文并进式的教材;另一种是单独识字的教材,用于独立的汉字课堂。随文识字的主要有《阶梯汉语―初级识字》《体验汉字―入门篇》《新使用汉语课本―汉字册》等;独立的汉字教材主要有《汉字识字课本》《汉字速成课本》《张老师教汉字》等。本文主要选择《汉字速成课本》《张老师教汉字》《新编汉字津梁》三本独立的对外汉语汉字教材进行研究。
(一)《汉字速成课本》
《汉字速成课本》共收录汉字851个,部件134个,是一本适用于初级阶段学习者的汉字教材,尤其是非汉语、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初学者。全书共20课,每课分为“汉字知识”“奇妙的汉字”“学习建议”“复习”四部分,在“汉字知识”部分对于笔画、笔顺、造字法等知识点进行讲解;“奇妙的汉字”部分采用有趣的方式对于汉字进行讲解,在“学习建议”部分给出一些汉字学习的小贴士;并在最后“复习”部分对于学习内容采取一定的复现和练习。
(二)《张老师教汉字 汉字识字课本》
《张老师教汉字》是主要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来华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教材,该书共25课,分为上下两册,依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录汉字780个,包括630多个甲级字,120多个乙级字以及少量作为部首的丙丁级字。主要由基本知识和本课生字两部分组成,对初学者进行常用的甲级字的讲授。
(三)《新编汉字津梁》
《新编汉字津梁》是针对初学者的汉字教学教材,收录常用汉字1200个左右,其中90%为大纲中的甲级字和乙级字,并有少量丙丁级字及超纲字。从基本的笔画、笔顺等讲起,到具体的汉字,采用同偏旁集中讲解的方式,对于初学者进行汉字的讲授。
三、教材汉字的编写情况
本文以《汉字速成课本》为例,对于汉字教材的编写情况进行分析。该教材共计20课,我们对于其每课的生字数量进行比较如下。
〖TP郝程表1.TIF;%50%50,BP#〗
通过对这本书的所有课节生字数的分析,可以发现,从第一课到第二十课的生字数是大体呈现递增趋势的,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材编写中,是由易到难,生字数量由少到多的,这一点是符合学习及教学规律的。
四、教材评估
(一)教材评估界定
对于教材的评估,赵金铭曾指出,教材应多少体现当代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汉语事实本身认识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定要吸收到教材中,以便为教学服务。具体而言就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学习者情况、语言材料、复习六大部分,对于教材进行评估。本文对于上述三本独立的汉字教材从知识点排列及笔画数量角度出发,对于其教学目标、学习者情况、复习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知识点排列评估
〖TP郝程表2.TIF;%50%50,BP#〗
通过上表中三本教材知识点排列的对比,可以发现三本教材中都对笔画、笔顺、书写规则、部件等基础性知识进行了讲解和说明,并都从传统六书的角度对于造字法进行了讲解,从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类型对汉字进行了区分,并进行分别讲述。而对于简繁字、查字典等内容则有区分。
根据学习者处于初级水平的情况,三本教材都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情况进行了较好的掌握。此外,《汉字速成课本》采用了“复习”单元的方式,对于生字达到一定的复现,符合复习的要求,有助于学习者的汉字学习。
《?h字速成课本》和《张老师教汉字》两本教材都有查字典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出发进行讲授,利于学生自学方面的后续发展。而《张老师教汉字》和《新编汉字津梁》两本教材都涉及简繁字的内容,鉴于繁体字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主要起到推动理解的作用,并不需要掌握具体写法,本文认为这一部分的教学只属于总体汉字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属于必有的内容。
(三)笔画数量评估
通过对三本教材中所选生字笔画数量的对比,可以发现《汉字速成课本》的前一百个生字中没有多于10画的;《张老师教汉字》的第10画的汉字出现在43个,为“哥”;《新编汉字梁津》的第10画汉字出现在第85个,为“留”。可以看出三本教材的前100个生字都是较简单的,几乎很少或者不出现10画以上的汉字,汉字的选择是大纲中较为简单的甲级字,这符合初学者汉字水平掌握程度低的状况。尤其是《汉字速成课本》的编写中,前100个生字中没有出现任何10画及以上的汉字,这对学习者的初级教学是有利的,本文对于该编写方式持有肯定态度。
五、教材编写建议
(一)考察大纲,编写独立汉字教材
首先,教材编写者对于汉字编写应有足够的责任心。编写者应意识到教材是教学的前提,认识到其重要性,充分投入责任感,认真编写,同时认识到语文相同的重要性,编写独立的汉字教材。对《大纲》进行深入了解,并能意识到常用字词的标准等。对《大纲》进行充分深入考察研究,并与相关编写者及教学者交流探讨,以达到能够编写出实用、与时俱进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二)编写符合学习者情况的教材
研究不同水平学习者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对应的教材,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材编写,如对于初学者编写以大纲中甲级字为主的教材。同时注意编写原则由易到难,笔画数由少到多,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相对应。
(三)教材编写要注意国别化
现今的对外汉语教材对于国别化重视度较低,因对外汉语教材学科本身有其特殊性,编写时应具有国别性的意识,对于不同国家的学生,应有按照其不同国家学生特点编写的有针对性的教材。同时对于在来华留学的汉字教材以及在国外当地使用的汉字教学教材应有区分,按照两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分的教材编写。
(四)注意汉字的选择和排序
在上述三本汉字教材中,虽然整体上是由易到难进行教学,但在汉字的选择和排序上仍较为混乱。如《汉字速成课本》中的汉字是大致按照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的顺序排列;《张老师教汉字》中是按照部首进行排列。本文认为在汉字教材的编写中应注意到汉字的选择和排序,包括课后练习题中出现的生字也应有选择的使用。可以采用笔画由少到多或部首笔画由少到多来进行排序,以减少教学和学习中的阻碍。
篇3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西方历史知识的掌握古今不均衡,高中世界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化概论课不是历史课,但是离不开历史知识的基础,学生对于西方古代史和中世纪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较大缺口,造成教学效率较低;
第二,从上古时期到当下,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西”的概念指向多个民族国家,课程内容涉及的地域跨度大;“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又包括物质层面,知识体系庞大,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困难;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外汉语专业西方文化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运用西方文化知识与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了解西方思维模式、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消除民族间的文化隔阂和差异,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
第一,全面掌握西方文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体制的演变、宗教、科技、教育、哲学和文学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第二,在了解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到汉语文化、汉语语言的教学中;
第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传播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第四,掌握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西文化对比和交流的基本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总课时为36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3.1 本体知识
搭建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西方文化概论的知识体系,包括:西方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西方文化发展历史阶段的分期与发展进程;西方的宗教信仰、社会生产与生活状况、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与国家制度、文学艺术等相关方面的分析;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揭示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文化精神;强调以理性分析的方式来把握西方文化变化的规律,把握西方文化概论这一学科基本原理的分析阐释方法。
3.2 能力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能力培养极其重视,在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侧重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一,文化研究的能力,学生在对文化知识体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度和敏锐度,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和探究,找寻其本质和规律。第二,文化教学的能力,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把握西方文化本质、西方思维特征的前提下,在今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进行文化导入、文化渗透和文化传播。第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来实现,跨文化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便于中西交流和教学。
4 教学方式的改革
4.1 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西方文化概论的本体知识教学要突破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往往只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方式来进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某些教学内容简单、学生熟悉的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只是指出该部分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课上课下给予学生答疑。另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提供学生武汉大学西方文化概论的精品课程网站;针对每个章节,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提供课前预习知识;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供课下巩固和拓展知识。
4.2 开展专题介绍和讨论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遵循时间线索、分历史阶段来展开讲授的,突出的是阶段性特点,缺乏对宗教、科技、哲学等专门文化领域进行全面纵向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对各文化领域的横向对比;因此,教师可以开设西方宗教、西方科技、西方哲学、西方教育等多个专题,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选一个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撰写报告,最后再全部展开讨论。
4.3 强调中西文化对比
对外汉语专业学习西方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知己知彼”,通过“知彼”更好地“知己”,从而减少和消除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隔阂和冲突,更有利地推动对外汉语语言和文化教学。在西方文化概论的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西方文化的知识点与相关的中国文化进行对比,鼓励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5 课程测试
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公式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H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35-01
在很多语言中都存在双宾语句,所谓双宾结构指的是自然语言中一个述语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一个是间接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也有人称之为“近宾语”和“远宾语”。这两个宾语分别跟述语动词构成述宾关系,而且互相之间没有语法结构上的关系(熙)。
留学生在学习双宾语句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动词选用的问题,一个是语序的问题。如果采用公式法语法教学,学生将很容易理解这一语法知识点,并融会贯通加以运用。
一、汉语双宾语句的动词选用
汉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是非常有限的,而留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比如英语中有很多动词都可以带双宾语,他们往往把母语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类推到汉语中造成偏误。熙把能进入双宾语句的动词分为“给予类”、“取得类”、“等同类”。
“给予类”动词有:给、送、还、交、递、退、付、借、租、赠、寄、卖、发等,这类动词表示给予,后面可加:“给”字。表示某人将某物通过这一动作使另一人所有。如:我送给他一个书包。他还给我三十块钱。
“取得类”动词有:赢、赚、骗、偷、抢、借(入)、拿、收、买、学等,表示某人通过这个动作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到某物。如:他骗了我三千块钱。那个人抢了爸爸一个钱包。
“等同类”动词有:称,叫等,表示由施事向间接宾语的转移,只不过被转移的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称呼,是对抽象事物的转移。如:我们称她新时代的活雷锋。
二、汉语双宾语句的语序
汉语双宾语句语序和别的语言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指人的宾语(间接宾语)只能在前面,指物的宾语(直接宾语)只能在后面。
下面以公式法语法教学做对应的分析。
双宾语语序用汉语公式表示为:主语+动词+介词“给”+间接宾语+(数量词)+直接宾语,如:我借给他一本书。他租给王刚一间大房子。
符号公式法(1)表示为:S+V+“给”+Sb.+St.,其中,S意思为Subject,表示主语,V意思为Verb,代表动词,Sb.意思为some body,代表某人,作为间接宾语,St意思是some thing,代表某物,“给”在句中作介词。
符号公式法(2)表示为:Sb1+V+Sb2+N,其中,Sb1表示作主语的“某人1”,V表示动词,Sb2表示作间接宾语的“某人2”,N表示作直接宾语的物。
符号公式法(3)表示为:NPl+V+NP2+NP3,其中,NPl代表主语,V代表动词,NP2代表间接宾语,NP3代表直接宾语。
三、汉语双宾语句的教学应用
因为在英语中存在双宾句,但是指人的宾语在后,指物的宾语在前。如:I bought a book to her. He gave a gift to me.所以留学生把母语的规则套用到汉语的双宾语句中,会造成一系列的偏误。如:我要送一件礼物妈妈。请打电话我。
作为对外汉语的老师,应该首先预见到学生应该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种错误设计教学,公式法语法教学十分直观的描述了语法点,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的理解能力,并方便造句,使学生形成快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公式法语法教学在公式的符号选取上非常关键,选择字母要恰当,简单,易于理解。由于英语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所以,用英语单词的首字母作为公式法的字母简单,可行。
汉语教师在讲述语法知识点时,可从例句引出所学知识,如讲解双宾句,可给出学生实际的例子:“玛丽给了安妮一件礼物。”指出句子中的句子成分和所能充当该句子成分的词性。
如:主语+谓语+宾语(人)+宾语(物)
玛丽给了安妮一件礼物
名词动词名词数量词+名词然后给出双宾句的公式,如:Sb1 +V+ Sb2+ N,这样易于学生理解。
为了解决语言学习的偏误问题,教师可举出所犯偏误的错误句子,与正确句子进行对比分析,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双宾句的理解。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此种句式,鼓励学生牢记此公式,并用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进行造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汉语作文或作业中大胆尝试此种句型。
参考文献:
[1]陈贤纯.谈语法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2]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五章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5(1).
[4]崔永华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篇5
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只要经过正规的师范院校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以后就可以进行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本人的学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择方面则对与教师的选择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标准。因为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不是汉语,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借助母语的环境来进行相关语法项目与语言点的学习。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至少要通晓一门以上的外语,帮助外国留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的时候,可以运用相应的外语知识来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的协同与指导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为毕竟汉语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还只是第二语言。因为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海内外各个国家的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的汉语学习充满了兴奋与欣喜,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从高度的职业自豪感出发,切实履行自己的使命与义务。但是在这些不同的背后,我们还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些想通的地方。例如,两者都需要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从起初的拼音的识记,到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另外,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对汉语的文化进行一定的学习,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语言的学习才会真正实现语言的交流。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外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外国留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也可以引导其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一点,将会随着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对位汉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最终称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比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一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最近的文献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者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一点是很不科学的,所以从根本上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在,在指导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因材施教,满足外国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对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直到今天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无论从认知心理还是从知识储备等方面都与中小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成熟度,虽然在汉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方面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与水平。但是语言的学习能力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势利导,合理化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方面的成长需要。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外国留学生在刚刚接触汉语的学习时,是抱有很大的兴趣与信心的,可是由于语言学习本身的难度与乏味,在加之汉语与欧美语言在语言的形式及文法的规则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具体的学习问题出发来探究对外汉语学习的思路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利用母语的正向迁移,促进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外国留学生与我国的中小学生的区别,除了表现在年龄的层面,更大的区别体现在母语的不同。在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与国家类别目前已经超过了近几十个国家,这些不同的国家所涉及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大体上,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等,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应该还是英语。很多专家曾经研究发现,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其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母语对第二语言影响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母语的正向迁移,或者是母语的负向迁移。顾名思义,在母语的正向迁移的过程中,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很多刚刚接触对外汉语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的字正腔圆让他们感受到了象形文字背后的巨大的语言魅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会开始发现,汉语的学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除了与他们的母语不同的语法体系外,汉字的发音让他们不知所措,很多留学生甚至失去了对汉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从外国留学生的具体的母语情景中出发对其语言的学习进行正向的母语迁移是可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的学习效果的。以我们所熟知的英语为例,在具体的拼写与构词方面,英语与汉语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字母的发音,我们可以看到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音标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渊源与联系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汉语拼音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分析,让外国留学生在原有的母语基础上,进行汉语的学习与理解,将会取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尝试将汉语的拼音中的声母与韵母和英语中的元音与辅音进行一定的对比研究教学,结果发现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学习无论从速度还是效果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当然,以此类推,汉语在具体的语言项目方面,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以及相关的词性的界定与使用都与英语的语法项目存在着很大的联系。这种建立在外国留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与语言基础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符合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茨基所提倡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3.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从目前的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来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与学术领域的话题。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们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前不久,国务院总理在缅甸访问时,曾经发表公开讲话提出,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将会在缅甸等国家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进行学习与深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加深彼此的了解,而外国留学生的设置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促进活动。
4.有的放矢,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正如,我们在上文的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与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所描述的一样,两者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维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才会在今后的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语言的应用水平。具体来说,这里的语言应用水平主要是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的入手。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在中国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与发展需要。考虑到留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并不是局限在中国,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要将目前的汉语具体使用方法与要求进行梳理。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方面近可能的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其汉语的应用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为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对外国留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素质的引导与培养。我们比较熟悉的在我国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考试的分数很高,可是在语言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听不懂,说不出的尴尬,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进入这种不好的境地。虽然同样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要将语言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培养出来一批具有汉语应用能力的外国留学生,我们的文化传播,中西交流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反的,我们要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唯教学考试论,唯证书论等等不良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已经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教学发展的方向与思路。但是,由于时空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很多过往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好处或者效益,所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也应该从时代的变化中进行梳理与变革。
三、结语
篇6
一、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与上述“高热度”不相适应的是:外派的部分汉语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在国内就业市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较少,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出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有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的能力和水平很难达到海外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例如: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不够,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和对外文化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培养的人才缺少汉语国际传播必须的实践经验。
2、相关研究没有与时俱进。国内最早设立本专业的学校如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及专业实习等方面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国内研究普遍存在微观研究众多、宏观研究匮乏的现象:有关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点的教学研究很多,有关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文章却很少。特别是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汉语学习者在群体、目标、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质量教师,亟待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
3、就业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国外“汉语教师荒”与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
可见,要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海外汉语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必须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疏通就业渠道,尽快走上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对外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
汉语国际推广是具有国家文化战略意义的工作,而国际化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这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对外汉语专业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第二语言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培养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即围绕对外汉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对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是: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同时,国家已出台了三大“汉语国际教学标准”,即《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因此,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必须创新理念,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实践型理念。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来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倾向于实践与应用。在汉语学习方面,应强化学生语言传播与交流能力;在第一外语学习方面,把学生的听、说、读、写放在第一位;在文化学习方面,学生重点掌握跨文化交际以及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技能——太极拳、京剧、书法、国画、茶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推广汉语,学生还要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学习者的不同心理及接受特点,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熟悉教学环节设计流程,具备掌控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课堂的能力等。
(2)多元化理念。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在国外不仅要能够教授汉语,而且还要从事文化传播,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既要熟悉国外市场,又要掌握涉外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使命感;对文化的多元性特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语言、文学、文化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程度,乐于对不同的语言、文学、文化现象进行探究,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所以,应尽可能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类、教育类、文化类、经济类等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3)国际化理念。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背景知识。因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必须要把国际化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目前,可从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和服务面向的国际化两方面进行探索。“汉语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外汉语已经发展成汉语国际推广,国际化、涉外性已经成为本专业的一个基本特征。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国外的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剧增,使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就业成为可能。因此,高校应以国际化理念来谋划人才培养问题。
2、明确专业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根据培养目标与方向设置课程体系;二是根据汉语国际教育对本人才的实际需求设置职业技能课;三是根据地域文化与学校特色设置文化课与特色类(如经贸类)课程。
(1)根据专业需要,强化外语学习。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高级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阅读、英美文学阅读、汉英语言比较等课程。另外,还可开设为期一年的第二外语,为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2)依托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训练与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相结合。可以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涉外教学实践平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大赛、中外学生联谊、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等项目提高学生的教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突出“比较”概念,培育学生中外文化素养。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国学概论与西方哲学,汉英语言比较,中西文化比较,这些课程的设置都将学生放到一个“比较”的环境中,促使他们在比较中发现差异、探究差异背后的原因,塑造他们开放包容的气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加强外联,寻找“出口”。通过与海外孔子学院及其他汉语教学机构合作,可以把毕业生(或取得对外汉语资格证书的在校生)以志愿者的身份派往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另外,也可与国外的大学和教育机构联系,以互派培养的方式把学生派到国外去学习,获得所在国家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而且对于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推进学校整体的国际化进程。
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对外汉语师资和中外文化交流专门人才的专业,在强调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本体地位的基础上,不同学校可根据各自的特色与优势,突出各自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例如,北京高校可开设北京文化概论、北京的节庆仪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财经类大学可利用经贸特色和经济学、管理学的优势,突出汉语教学和商务技能的结合,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篇7
对外汉语语法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学科理论体系,是专门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所编写的书中所使用的语法,它在体系、语法项目的选择以及语法的描述方式和角度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人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所学习的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也迥异于一般的语法教学,吕叔湘先生说:“汉人教汉语,往往有些彼此都知道,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也不去深究。可教外国学生就是个问题了,就得逼着我们去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期)
本文旨在从现实出发去认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结合语法教学现状,说明问题
通过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了解,我觉得在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语法教学包罗了一些在交际中不用或少用的语法项目,因而语法项目繁多、语法教学量大,从而也导致了语法教学与实用的结合度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界吸收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但在教学过程中照搬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方法、体系来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行不通的,只会让留学生只学了一些基本语法规则,一旦运用到交际中,则错误百出。
2、语法教学分布不均。对外汉语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现行的语法教学在初级阶段较多,而“进入中高级阶段后,语言水平提高了,学习内容加深了,但对初级阶段已出现过的词语或语法现象则一般都作为旧知识处理。尽管同一语法点在形式上复杂了,或表意和用法有所变化了,但也不再作为新知识处理。其结果是使学生对许多语法现象不能形成全面、完整的印象,也不能通过循环反复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生学过的语法规律又普遍回生。”
3、语法点的安排不够合理。相比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语法教学较少,大量的语法点不问难易都集中出现在初级阶段,使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知识点分布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语法教学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不符合学习者习得汉语的过程,使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孙瑞珍在分析《高级汉语教程》后认为,该课本中“‘词语例解’中星星点点地也出现一些语法点,如:‘……,之所以……’,‘不是……,就……’,‘要是……还不……’等,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复句,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再让他们反复练习,有时会产生厌烦之感。相反,一些他们急需掌握的语法点却都舍弃了。”
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的思考与探索
1、明确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又称‘学校语法’,它是利用理论语法科学研究的成果,专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语法。我认为,教学语法有理论语法的基础,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1)强调实用性,让学习者在具体交际中运用;(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服务于教学和二语习得者;(3)具有可操作性,并非纸上谈兵,使其贯穿在教学实践中。
2、语法教学应贯穿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同时将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尽量减少使用语法术语,努力提高语法的应用性。这里所强调的语法教学的连续性是应随着习得者汉语水平的逐步提高由浅入深进行的。要重视语法点的重现与深入,这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满足学习者高水平交际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深入的讲解和重复”,即语法点的循环渐进,避免过多细节的重复。
3、通过比较来教学语法,不仅能凸显汉语语法特色,同时也能让语法点更加清晰的留在学习者头脑中。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其母语影响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即逻辑分析能力较强。在学习中他们会不自觉地拿汉语和其母语相比较。既然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汉语和其母语进行对比分析,有系统的去教学,以突出汉语的特点,并了解学习的难点所在,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语法教学的研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对外汉语教师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教学中发现许多汉族人习焉不察、外国人学习起来又比较困难的语言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推动了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故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促进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英语 媒介语 汉语教学 中西医教学
汉语教学之于留学生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留学生适应在中国生活的需要。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处于中国文化环境下,留学生学习和生活既需要语言作为工具,又需要形成一定的中国文化心理。其次,这也是中医、西医学专业教育的需要。学生在中国学习环境中,在临床上必须通过和中国医生、护士、患者的沟通才能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医学临床思维。否则,在见习和临床实习等重要的教学环节中将无法和带教医生或是患者交流,从而遇到难以克服的学习困难[1]。
然而,医学院校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挑战。首先,医科留学生以学医为目的,加上他们的很多专业课使用全英文授课,他们认为汉语的用处不大,因此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1]。其次,尽管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都为留学生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搭建学习中西医理论的良好平台,但是由于目前针对留学生教学的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以及母语国家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平台搭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中西医理论的学习效果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再者,留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独立,所有课程除汉语以外均采用英语授课,大多数留学生只能在汉语课堂中接触到汉语,下课以后,他们或者回到英语环境,或者回到母语环境,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很少。没有一个被汉语包围的氛围,对于他们来说,习得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有限的汉语课堂,还是全英语的教学课堂,无法实现一般语言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的有机结合。
实现一般语言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的有机结合,我们就要遵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成效地将汉语的语言特征以及医学知识恰如其分地传递到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毋庸置疑的是,培养留学生汉语语言理解和汉语使用又离不开一定的媒介。本项目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以英语为媒介,构建留学生汉语言教学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以实现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来华留学生的中西医教育可持续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而本研究所倡导的平台建构无论是对于留学生的汉语语言知识结构还是中西医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都有着无法忽视的学术价值。
1.英语作为媒介语的适应性调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在汉语教学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构建中英语作为媒介语的适应性情况,获得科学的第一手量化数据,笔者对大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2007级和2010级32名留学生采用随机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有效率为100%(全部问题获得完整回答的问卷视为有效)。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南非、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家。也就是说,留学生的生源背景主要都是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国家。
问卷采用EXCEL的统计方法。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 学生对于英语的精通程度;② 学生对于中西医教学过程中的汉语教学使用的媒介语的期待;③ 学生是否关注教师对于语音和语法上的英文翻译;④ 学生对于教师汉语教学用语以及上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⑤ 学生对于教材上生词的英文解释的关注;⑥ 学生对于教材上语音、语法的英文解释的关注;⑦ 学生对于教材上主课文是否需要配有全文英语翻译的意见;⑧ 学生对学习态度及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自己英语精通程度很好或是一般的学生更加强烈要求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少数学生希望在中西医教学过程中的汉语教学使用的媒介语为目的语,他们认为这样便于他们目的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认为自己英语精通程度勉强交流或是完全不懂的学生,他们更愿意选择其母语作为媒介语言。
2.国内相关科研调查
王汉卫[2]于2007做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内容是关于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英语作为通用媒介语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意愿。结果表明,英语母语的学生更加强烈地希望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而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对英语的强烈排斥。有的研究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汉语。原因在于,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过多的媒介语,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一对一翻译的不良习惯,甚至造成语言的负迁移现象。这就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如果媒介语运用适度,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上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的比例与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中高级学习者而言,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汉语,比例可以控制在80% - 100%[3] ,可以较少地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对于初级学习者,这个比例控制在50%左右比较合适[3] ,也就是说可以较大比例的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
纵观国内的对外汉语媒介语方面的研究,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很大的必要一定强制性使用全汉语对留学生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如果过度地使用汉语而摈弃英语必然导致专业教学的失败。从学生对象的实际要求出发,还是有很多学生希望在进行了中文讲解后能有适当的媒介语帮助理解大意[3]。尤其对来自于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国家的留学生而言,英语是可能的、可行的,也是责无旁贷的一种理想媒介语。
3.英语作为媒介语的正确使用
由于医学理论课所具有的客观特征,要想把习得性、应用性以及医学性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将医学知识点讲解透彻、描述准确精当,而且要结合临床应用的实际,为将来职业方面的实践应用做好铺垫,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作用必须要加以考虑。
3.1西医教学与汉语教学平台合理构建
西医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趋势。对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来说,从情感上和心理上对于西医知识更有易感性,因此会有相当数量的人从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希望实现零媒介语或者接近零媒介语。换而言之,英语解释不占或只占课堂教学环节的极少一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比较“纯”的汉语初学环境,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英语的使用量。但是英语的作用要经历一个渐进减少的过程,换而言之,一旦英语使他们度过了茫然的初学期,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减少英语的使用,甚至不用。少量的英语也仅仅是用于对于一些复杂知识点和句式的解释。“适度使用”必须把握媒介语使用的时机和尺度。万不可时时使用英语,也不可每句必使用英语进行翻译,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助其养成了一定要依赖媒介语的坏习惯[3]。
3.2中医教学与汉语教学平台合理构建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日尔曼语系,两者的发音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可想而知,要是听长句和复句,对于学习者来说,听细节是很困难的。如果中医教学中一概用汉语来进行,尤其涉及到古汉语,学生是无法把握细节的,这样他们的医学理论的学习也是徒劳的。英语作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最大程度上掌握细节,此时,英语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媒介语。这样,对于中医知识的学习,英语作为媒介语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对于中医课程,由于学习者对中医感兴趣,希望能将中医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但是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受试者更希望通过英语媒介能够对中医有更加透彻的了解。在中医对外汉语教学中,英语使用究竟占多大的比例呢?根据国内的一些研究,笔者认为这个比例可以控制在50%左右比较合适。对于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用语完全实现零媒介语,但是涉及到具体的中医知识时可以先用汉语讲授,然后用英语诠释;当然,先用英语讲授,再用汉语诠释,这样的途径也是学习者乐于接受的。
3.3合理构建平台的经验基础
近年来以双语教学为目的的医学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所指的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不同语言对同一知识的描述,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解决医学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我们在双语教学方面已经收获了很多的经验,探索出了很多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些经验无疑为对外汉语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构建提供了实践保证。
4.结论
本项研究初步探讨了英语作为汉语与中西医教学的媒介语所起的作用。它证明,对于英语是本族语或是通用语的国家的学生来说,英语可以恰如其分地作为留学生汉语与中西医教学之平台搭建的媒介语。在留学生汉语水平不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任务,依据英语这个平台,助其最大效度地获得中西医知识。不过,本研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因为学生暂时接触到的汉语比较简单,要是输入句法更加复杂的句子,无法预测英语作为媒介语所起的作用。其次是可推广的范围,我们的调查对象只是限于大连医科大学2010级和2007级的部分留学生,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印巴学生,实验结果不一定能推及到其他英语为母语或是英语水平较低的中西医学习者。
尽管本研究有着上述的局限,但它揭示了英语媒介语与中西医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于留学生的中西医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W2010113。
参考文献:
[1] 张曦.浅谈医科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南京医学大学学报,2007(2):160.
[2] 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12-117.
[3] 焦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
[4] 梁志锋,李倩茗,梁纲.基础医学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3(2): 139.
作者简介:
张桂英(1968-),女,汉,大连医科大学,副教授。
篇9
关键词:汉语语感;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35-02
近些年,随着语言教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伴随而来的汉语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语感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对外汉语学界有诸多学者如周健、张旺熹等探讨了留学生汉语语感的内涵与性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对培养留学生汉语语感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培养方法也基本限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本文重点介绍语感的含义和培养方式。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感的含义作了阐述。根据王尚文先生介绍,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夏先生在《我在国文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指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学者对语感的内涵有各自不同理解,但大体都认同,语感即对语言的敏感,它是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语言信息的直觉反映,是在短暂的瞬间便能迅速地感知、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学的含义、正误和情味的一种能力。因此,汉语语感的培养应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也必将有助于学习者汉语能力的提高。
二、汉语语感的培养
人们在学习母语时由于从小就在母语的环境下熏陶,语感会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形成。但是,当他们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很难形成对该民族语言的语感,许多障碍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目标,而不应该局限于让学生学习一些静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汉语语感。
(一)通过加强学生的记诵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习得一种语言现象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几个阶段。我们认为培养语感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记诵能力,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需要记诵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句式句型的背诵
语感及其活动的过程具有不可分析性,并不是认为语感作用的对象都是无道理可言的,事实恰恰相反。语言研究之所以必须尊重和利用人们的语感,正在于语感的背后往往隐含着规律性的东西。所以,在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式句型后,可以建立起浓厚的汉语语感,并且更好地理解语感背后的语法规律
2.名言警句、固定短语的背诵
固定结构和固定搭配重在掌握语义和使用条件,至于形式和意义联系的理据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的重点可以放在强化记忆和套用固定短语和搭配方面。学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固定短语后,就可以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提高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3.文化内容的背诵
背诵不仅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还能增强记忆、促进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值得提倡的方式。课文中有关文化内容的介绍,一定要有选择地要求学生背诵。
(二)通过多角度了解汉文化培养汉语语感
民族性,是语感的一大特征。语感因语言而不同,因民族而相异,因此培养汉语语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汉文化的了解。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汉语习得者必须更多了解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才能理解语句背后的真实含义,才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合乎中国人表达方式的语感,对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有判断、指出、订正偏误的能力。
其次,利用课堂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例如,外国学生若能理解汉语中的“松、竹、梅、菊”的象征意义,“红、绿、黑、白、黄”的文化意义等,他们就能在听说读写时一旦面对这些词语,马上就可以对它们的内蕴、主旨、情味等做出判断并加以领悟。
第三,设置特定语境,让学生亲身运用并体会特定内涵的语句。语言是动态的、开放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心里诸要素的统一。汉语学习也绝非是对言语材料的简单理解和操作过程,而是人对汉语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汉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感实质上就具有超越语言之外的意义。
(三)从语音、语调等非语法形式方面培养汉语语感
在汉语中,语音语调常被用来区别词义,停顿、重音等又常被用来区别句意。如“教师”和“教室”是靠声调来区别词义;“他今天回来”读升调和降调分别表示疑问和肯定语气。“我想起来了”,重音在“想”字上表示回忆起某事,而如果重音在“起”字上则表示想起床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音、语调、停延、重音等非语法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对汉语产生敏锐的直觉即语感。学生培养起语感能力,对汉语语音、语调的掌握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这样就更有利于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多读才能使学生记住汉字单词的发音,体会句子传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锻炼学生汉语朗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只有大量的准确地输入,才能使学生输出自己的信息。
(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汉语语感
吕必松指出:“实际上,交际技能不是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就能自动获得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交际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我们认为,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句子结构和课文内容以后,必须将机械性的语言技能训练及时转入到交际性的训练方面。与此相适应,需要通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各种练习强化语感。
至少应该提供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交际这样几种不同目的的练习。而且练习应该形式多样,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操练在课文里学到的新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也可以自编练习题,通过词语搭配、选词填空、模仿造句、回答问题、改错句、情景会话、阅读理解、综合填空等练习,复习语言知识,逐渐达到熟练运用。
(五)通过组织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汉语语感
课堂训练往往按照相对固定的模式进行,然而真正的交际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一套模式,而是因时因地因人不断变化的,所以训练时应视情况灵活变通,注重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打破训练的固定模式,进行开放性、交际性的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话题和有关材料虚拟交际情景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过中国的神话传说之后,可以请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国家的神话传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讲述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可以提示一些词语,也可以给予句型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下面的方式作为讲述的开头:在我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关于……我讲的是一个关于民族起源的神话故事;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神话传说,我讲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罢了。
其次,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中文歌曲演唱会、汉语朗诵会、故事会等来进行训练。例如学生选择讲一则故事或演唱一曲中文歌曲,从准备到弄懂语意知道背诵和表演,这一过程无疑就是一个用汉语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在交际活动中培养汉语语感能力和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考察活动,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浩瀚美丽的汉语文化。比如,带学生到陕西博物馆、半坡文化遗址去感受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通过参观少林寺,观看武术表演,让学生了解少林是武术中华体系最庞大的门系。 在这些文化考察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程度都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汉语语感的培养。
(六)通过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联想指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面对言语刺激物瞬间完成的心理活动,具有过程的敏捷性和整体的跳跃性。夏丏尊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释成红色,‘夜’不但解释成‘昼’的反面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这就是联想造成的丰富的语感。
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如讲授一个事物时,要把能够联想到的事物尽可能地全部展示给学生,不论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还是实物进行展示,都要求形象化。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1.类似联想训练
类似联想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产生联想。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2.对比联想训练
对比联想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对性方面产生联想。如《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第六课《单生活》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简单生活,所以课文的导入就可以先介绍一下与简单生活相对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反的生活谈起,同时通过出示一些生活照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简单生活具有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学生对简单生活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简单生活和浮躁的现代生活。
三、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汉语语感在增强汉语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语感可以说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培养汉语语感,使他们在活学活用中提高自己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这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目前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也可以说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学所要追求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尚文.语文教学中的错位现象[J].教育研究,1991,(10).
[3]韦志成.论语感及其训练[J].中学语文,1994,(1).
[4]周健.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和方法[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5]张旺熹.语感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篇10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和探索,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汉语热”在全球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一片大好,这对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汉语教学质量更高、效果更好、更加有效,以满足与日俱增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理论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效教学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大胆探索,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影响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学是不是有效,并不仅仅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还包括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影响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与教师和学生有关的一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师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传统的备课教师备的主要是“课”、“如何教”,而在学生“如何学”方面备得不充分。有效的备课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备学生的“学”。如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需要准备哪些教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深入地研究教材,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要有对象意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状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语音较差,但语法和书写比较好,有的学生可能发音很准确,语法却掌握得不好,这时教师要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学会从新的视角重新发现学生,学生每取得进步的时候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能够始终对汉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3.教师的目标意识
教师要关注教学效益,对教学效果有预期的判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模拟上课的情景,预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预计实际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想这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教学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教师还需要具备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汉语的学习者?
(二)学生自身的特点
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效果。
学生的年龄不同,对语言的接受度不同,准确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学习汉语的起步年龄越早,其汉语语音的准确性和地道程度相对较高。在语法、词汇和词义方面,相同的学习时间内,少年比成年习得的速度和效率更佳。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年龄较小的学习者适合直截了当的教学方法,年龄较大的学习者适合反思型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是源自对中国、中华文化的喜爱,有的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有中国的血统,有的希望将到中国旅游、留学、工作,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减少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状态和效果,包括学校的设施、班级的规模、学习的风气、师生的关系、教材的选择,等等。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值得教师关注。
三、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整个对外汉语有效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教外国人不是简单的会普通话就行,教学准备也不是简单地浏览课本内容。要使一节课富有感染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在备课程、备自己、备学生上下工夫。
1.课程的准备。
课程的准备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板书的设计、教法的选择、教具的准备等。授课内容的准备要具体到每个字音、每个笔画、每个语法点的讲解和操练方式。每一堂课前,教师需要思考怎样设计板书,怎样提问、如何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如何营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恰当地使用实物或图片教具既形象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课堂过程的实施进行模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预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备自己。
备自己,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基本功、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只能就生词备生词,就课文备课文,就没有办法实现有效教学。当然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准备出来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日积月累。
3.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课前可通过面谈、问卷、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汉语水平、薄弱点等,针对学生的文化差异和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出现学生生疏的知识点。
(二)有效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有效的板书设计要布局科学合理,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板书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写什么,边写边改,杂乱无章,也不是老师一味地写,学生一味地抄。板书的文字、图表要充分利用黑板有限的空间,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一般来说,主板书写在左边,右边可用作副板书,也可将主板书写在中间,两边各留出一部分。板书的内容应当简明概况,将教学的重点或相近的语法点通过对比展示出来。板书的时机要把握得当,不宜过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过晚会显得多余,可先书后讲,也可边讲边书,如果内容较多或比较复杂的图表则可在课前提前写好。有效的板书设计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步步深入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三)有效的课堂组织管理
课堂组织管理包括课堂提问、对教学节奏的调控等。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问题。首先,提问要难易适中。提问难度太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提问过于容易,学生不经一番思考即可回答,起不到开发心智的作用。其次,提问要点面兼顾,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学生觉得回答有难度时,教师可适当提示、补充,变换不同角度,循循善诱,积极启发,让学生回答地更好。最后,提问的方式应该多样变化,可指定一人回答,也可自愿回答,还可学生集体回答。可以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还可以生生问答。避免形式单一,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几个人,其他同学无操练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
教师对教学节奏的调控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节奏过快,学生无喘息之机,难以消化理解,节奏过慢,学生会精神懈怠,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内容太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教学内容过多,超出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同样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有效的节奏调控要张弛有度,快慢适中,科学分配授课时间,详略得当。
四、结语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通过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影响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晓颖.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有效教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5).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 上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方案
- 下一篇:企业能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