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案例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案例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案例教学

篇1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案例教学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新课改要求相符。下面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提出若干案例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将学生作为主体,合理应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注重通过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比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生物教学更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新课改下如何加强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实践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导入新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而应将知识及时转化成能力。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本身就是注重实践与效益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只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学生的发展将遭遇巨大阻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慎重把握对新知识点的导入,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当教师准备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时,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课堂的新知识点导入过程。首先,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很多学生认为生物不仅会不断消耗能量,还会不断消耗物质,于是教师提问:生态系统凭借太阳持续提供能量,但其物质却都来自地球,为什么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大量水、氧、碳、氮等物质经过了亿万年也没有被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消耗殆尽?该探究型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提出诸多问题,如难道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也不会被耗尽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煤炭、石油、矿石等物质是人类从事工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它们不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物质资源;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非常有限,它们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却非常短。在案例讨论实践中,学生纷纷参与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实际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案例模拟实践,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案例模拟实践指的是教师实现按照案例编写一个剧本,让学生在了解剧情后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案例真实的情境来详细体现生物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凭借自身的体验探究案例,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蛋白质的内容时,由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是主要的承担者,很多例题都涉及到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的计算,但学生刚接触这些问题,生物知识基础还相对薄弱,极易产生抽象之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些问题与知识。因此,教师选择应用案例模拟实践教学策略,先邀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学生示范讲解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接着用人的结构来类比蛋白质的结构,即人的头部类似R集团;身体类似一个中心碳原子;伸开两条胳膊,右手类似羧基,左手类似氨基;合并的两腿类似氢基。当学生理解了该问题之后,再找十名学生走上讲台站成一排,并左右手相连,这种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明白这就是模拟的一个由十个氨基酸连接的一条肽链,相连的左右手就是由羧基、氨基结合成的肽键。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一条肽链上的肽键有几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当分开中间两名学生的左右手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这十名学生模拟的氨基酸所组成的链有几条?肽键有多少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通过这种对案例真实情境的模拟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分析,很容易就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并将结论总结出来,最终得到了计算氨基酸的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实施辩论教学,提升学生生物修养

辩论教学的方法在高中生物含义模棱两可、有正反两面、主张不够鲜明的案例实践中较适用。由于这类案例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此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一方都要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教师与其他学生就可组成评判小组,评判争辩各方在辩论中的表现。例如,高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模块中涉及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等知识及其应用,很好地阐释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它与高考要求相去甚远,不愿花费太多时间,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来就是一个争论的焦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不是针对其利与弊下结论,而是在学习中敢于思考、分析、判断、创新,学会辩证看待新的事物、技术,从而关心生物学的发展,提高生物修养。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密切联系教材知识的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利与弊两方开展一场辩论赛。正方可从人体健康的改善、医药行业与基因产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搜集材料,反方可从基因歧视、生存权、物种平等、生物进化、生物武器等方面搜集材料来反驳正方的观点。辩论赛还可合理设计观众提问环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四、结语

高中是学生智力发育趋于完善的时期,教师应重视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实践策略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成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勇敢接受新课改的挑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生钟 单位:德兴市一中

[参考文献]

[1]李佩云.浅析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J].学周刊,2016(08):88.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一个研习的案例,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交流知识、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中生物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前是“一张白纸”,等着教师去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思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性,常常让学生消极的对待生物学习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已经学过旧的生物知识、有旧的生活经验、有惯用的学习技能,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就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这节课为例,如果教师给学生直接灌输新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主体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迁移旧知识,吸收新知识。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思考酸雨有哪些巨大的危害?高中学生曾经在化学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又曾通过社会宣传了解相关的知识。于是学生能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学生已经了解的旧知识。生物学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要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酸雨带来的危害性,学生可结合旧知识与生物学规律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动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天降酸雨会改变生物环境的酸碱性,令生物难以自然生长;环境的酸碱度与生物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酸碱度被破坏可令植物生长畸型、令动物难以正常的繁殖。当学生能通过整合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时,学生能感受到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精选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灌输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是统一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如果生物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则能让学生动态的掌握生物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可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以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人在长跑的时候,身体消耗掉的血糖能很快得到弥补,当人体的血糖升高后又不会持续升高,这一案例中包含着哪些原理?这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一案例,有一个学习小组刚开始提出一套人体血糖控制的系统为:体内血糖水平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加速细胞提取、利用、储存血糖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体内血糖水平高。小组成员总结到人体有一套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能将人体的机能调解到最高的状态。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在这套系统中负责调节的器官与负责评估的器官又是哪些呢?这名学生的发问令小组成员共同陷入思考中,为了能够了解这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再度进行学习和讨论。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便是不再为学生设置学习的边界,学生可根据学习的情况弹性的控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可用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授理论知识,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的培养不平衡,易造成眼高手低的问题。如果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就可引导学生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吸收新知识找到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案。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的稳定》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个案例:过去澳大利亚的生物不多,草木、植物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引进了牛、羊等食草植物,食草植物过多令耗费太多绿色植物,牲畜的粪便令蚊虫丛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新知识思考人们引进食草植物,目的是为了什么?食草动物过多带来的生物平衡危机是什么?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应用哪种方法尝试让自然恢复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什么?人们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高中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个案例的解决为方向自主的吸收新的生物学知识,这种定向引导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该案例自主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可为学生精选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应用学习案例的方法自主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晓林.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J]. 生物学教学,2010(12).

篇3

关键词:教学主线;生理过程;认知规律

为达成三维目标,课堂教学需精心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提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主线作为统筹和引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线索,贯穿于整节课,是隐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主线创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课堂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等。如何创设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生理过程发生先后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

无论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其体内时刻发生着成千上万种生化反应,前反应的产物是后反应的基础,后反应是前反应的延续,最终的结果是机体整体生理过程的有序完成。例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等内容都是细胞内的生理变化过程,课堂教学中若以生理过程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也可以使学生对每个环节知识理解透彻,并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知识层层推进的思维,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清生理过程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中蕴含的思想,如生命都是运动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但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等。

二、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线索创设教学主线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认知规律为线索创设主线的课型常用于生物复习课,因为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量,教师的教学可以更撒得开、收得拢。现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及计算”课例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

这节内容是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已有认知规律。具体设计如下:让学生回忆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类型,教师全面归纳总结展示经典遗传系谱图由学生尝试分析学生归纳整理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典型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及相关计算(例题的选择顺序为:隐性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显性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两种隐性遗传病组合的综合判断与计算一显一隐两种遗传病的判断与计算不确定的遗传方式的综合判断及相关计算系谱图中的某一个体与外来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率的计算)果蝇中的相关伴性遗传病与计算ZW型生物相关的遗传病的遗传分析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的相关性状的遗传知识植物体中有关性染色体的相关判断及计算。

在复习课中,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感到知识容量大但不乱,有难度但掌握了规律后不畏惧。教师在进行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思维方式与习惯和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

篇4

【关键词】学习动机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对于高中理科生来讲,高中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现象,掌握生命活动规律。“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状态,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针对这一定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动机因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确保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理解知识。比如说,一些抽象的知识和概念通常较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可以较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容。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领悟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蒸腾作用”为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蒸腾作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蒸腾作用对作物生活所起到的重要性”以及“蒸腾作用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试验。教师可以为移栽试验事先准备两组植物,其中一组植物进行“原样移栽”处理,另一组则去掉相应的枝叶。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成活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去掉枝叶的植物存活率高”的特征,从而会感到好奇。这样教师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时,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

二、合理运用“强化理论”,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指的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断强化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强化理论”运用到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不太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很多知识如果只是教授一遍,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对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加以强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教学。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实际问题”等。其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可能会跟到难以理解。教师应该对“如何制备培养基”以及“高压蒸汽灭菌”等知识加以强化,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此看来,通过运用“强化理论”,教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有效掌握所学知识。

三、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调查表明,竞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适当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投入。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学习竞争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学生在竞争活动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知识竞答,看谁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竞答可以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种类”以及“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请举例进行说明”等内容相关。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由此看来,通过知识竞答,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增强,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针对这一定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习动机因素。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应该开展学习竞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乔湘平. 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2期.

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 导学案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观察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观察能力则是生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事物表象的感性知识过程,是认知的前提。因此,观察能力不仅影响实验教学的过程,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所包含生物知识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正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案。因此,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尝试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生物实验离不开观察,但观察不能是盲目的、随机的,必须带有目的性。在导学案的自主预习中加入了明确观察目标的“看什么”栏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例如:在实验“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验”中明确实验观察的是溶液的颜色变化,当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这些验证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到“神奇”的颜色变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颜色从蓝色变为砖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由蓝色变为紫色,脂肪与苏丹Ⅲ试剂反应变为橘黄色,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中明确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形态变化,在明确的观察目的下学生观察到:当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溶液中时,原生质层缩小,液泡颜色变深,当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时,原生质层恢复,液泡颜色变浅。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有目的性、指导性,才能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二、利用导学案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在生物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更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在生物实验中获得更多科学知识。可以利用学案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1)利用学案教会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通过学案的步步提问:“你找到了根尖分生区吗?分生区细胞什么样?”让学生先从整个根尖中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认识在低倍镜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没有大液泡。再通过进一步提问:“你从分生区细胞中发现正处在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吗?试着画一画你看到的细胞。”让学生从分生区细胞中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直观认识不同分裂期细胞的不同特点。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认识到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长。通过这个实验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先从整体观察再到局部观察。(2)利用学案学会对比观察。在实验“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学案中,设计表格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从三个试管不同现象的对比中发现不同温度下最后实验结果不同,分析出酶在不同温度下活性不同,低温与高温下酶活性低,催化淀粉水解的能力弱,40℃时酶活性较强,催化淀粉水解能力强。同时引发学生思考:40℃时酶活性最强吗?怎样的温度下酶活性最强?引导学生进一步设计新实验“探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通过对比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三、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2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1]:“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教学生活化是新时代教育赋予的新使命。

1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揭示高中生物的哲学价值

高中生物蕴含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立与统一、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等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非常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学生已有的生活精神与生活感悟,为学生塑造一个顺应知识与思想的舞台,使知识与思想观念自然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情感体系,有助于高中生物哲学价值的实现。

1.2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人文教育价值

高中生物人文教育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生物学与审美、生态伦理、生物学与文学、环境道德观念等等。要想实现高中生物人文教学价值,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高中生物人文教育价值都属于情感层面,只有将学生置于真实情景或者模拟情境中去体验与感悟,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世界中。

1.3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生命教育价值

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将知识掌握情况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生命意识的教育,势必会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生命意识淡薄。比如,近10年出现的硫酸泼大熊猫事件、校园谋杀事件、校园车祸事件等等,这种情况的产生,我们学校的教育也是要付一定责任的。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恰好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情感、态度、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与不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做好学生的情感、道德与生命教育。

1.4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高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生物现象,并隐藏着生物知识与规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事实相联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生物知识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模式呈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生物学习,其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2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对策

2.1充分运用高中生物教材中联系生活的教材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精神,在教材编写时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尤其是开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编入许多联系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上,对于这部分内容缺少应有的关注。因此,要想做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首先就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注意教材中联系生活的内容,有效的利用起这部分生活化教学资源。

2.2积极开发高中生物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资源

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时,在重视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生物教材,可以尝试高中生物教材之外的生活化教学资源。例如,对于城市的孩子,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关于农业方面的东西,如果给城市的学生讲解耕地松土就明显不太适合,因此我们可以问他们,为什么家里花盆里的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铲一铲、松一松,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就可以让城市的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这其中的生物学原理;对于农村的孩子,则可以直接采用耕地松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材编者不可能都面面俱到、什么都顾全到,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注意、积累生活化教学素材,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素材有效的运用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去。

2.3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材在讲解生物种群间竞争时,其竞争结果通常都是互相抑制,主要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走向灭亡,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的学习得到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即学生们会片面的认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或者两败俱伤的结果。因此关于竞争这部分内容,高中生物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的拓展,建立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正确、全面的理解高中生物的哲学价值。比如可以将生物间的竞争延伸到人类间与企业间的竞争,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统一和康师傅的竞争等等,都是大家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竞争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竞争也是可以促进个体发展以及促进他们共同向着新的多维空间发展,实现双赢与多赢。通过这样的情境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辩证性的去看待生活中的竞争,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与价值观。

再比如高中生物在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内容时,过多地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机制和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部分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冲击,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活中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亲临其境,产生共鸣。比如在课堂上放映一些藏羚羊的偷猎、海豹的诱杀等短片,在情感上对学生造成冲击,激起学生的正义感与善恶是非观念;而对于教材中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学生可能会觉得离自己非常远,教师在这里就可以巧妙借用姚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广告,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3 结语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揭示高中生物的哲学价值、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人文教育价值、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的生命教育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提高。要想做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可以从充分运用高中生物教材中联系生活的教材、积极开发高中生物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资源、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生活化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三维目标 高效课堂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课堂氛围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生物教学之所以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还在于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目标我们是明确的,由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笔者结合“三维目标”和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希冀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的案例到生物课堂的深入

高中生物教学“三维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提高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环节,如果将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基础的坚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厦的稳固与否。因此,笔者认为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环节,也是需要切实重视的。

那么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呢?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不少教师都是急切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吸收、消化与否,甚至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相关的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生物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其实,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与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看到本质,学习到内在的生物知识。

在教学“基因的本质”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肯定听说过亲子鉴定吧,大家看到电视剧里古代人要想鉴定孩子是否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一般用父子的各一滴血放在水中看是否凝结到一起。当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到了现代,科技已经很发达,可以通过科学数据来证明亲子关系。比如,我们时常听到的DNA亲子鉴定。这个鉴定的背后是怎样的生物学原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基因的性质。学完了这一课,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法,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案例。一般来说,生活中的案例让人非常容易去理解,但是课堂上的一些科学原理、知识点却不容易被学生所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生物课堂的导入自然、顺畅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生物课堂与我们生存的环境、生活的实际紧密相连。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生物知识的学习重在过程与方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主张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物思维能力,在科学的生物思维能力的指引下,完成教学目标。一般来说,由于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性和紧密性,学科与学科之间可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课堂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擅长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认为重在方法,重在对于生物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乐、高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了多种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互动学习法等。其中自主互动学习模式自开展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了动力。比如在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我就开展了自主互动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形式一起讨论。首先是对所要教学的新课做好预习工作,再次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在每一个小组学生的自主互动的合作学习中,鼓励他们发挥出每一个人自身的优势。小组长不仅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中发挥管理作用,更要在课后发挥监督作用。比如,针对复习中某个小组成员的疑惑点、难点进行答疑,并且定期向教师汇报小组自主学习的情况。对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学习,学生们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逐渐深入,并且从传统意义上死气沉沉的课堂,转变为向上、和谐、充满乐趣和紧张氛围的课堂,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提出疑问,在课堂中精彩地互动,又在精彩中收获无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忧患意识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个学科都开始注重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鼓舞学生,如何通过改善评价或者利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加以完善。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我认为生物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该有所升华,即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忧患意识。通过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生物知识,产生保护环境的理念,并且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要充分利用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说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那么忧患意识则对于学生起到一种鞭策的价值。学生在忧患意识的鞭策之下,懂得珍惜时间,懂得珍惜眼下的生活,懂得去做一个善于思考和行动的人。

比如,针对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转基因食品,我要求学生们具备敏锐的嗅觉,对类似这样的转基因食品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还有结合最近的“多美滋奶粉问题”等,让学生们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点,去解决和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谓学以致用,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有了更多对环境、对生存的忧患意识。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充分实现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前景;研究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高中的整个学习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高考必考的一门课程,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的生物学科成绩取得突破,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生物课的教学,结果没有树立学生的动手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反而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枯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的生物课教学,改变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使高中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一、构建开放式生物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展示

在进行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自己的主体教学地位,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学生学好高中生物课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开放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去过分的依赖老师的指导,而是自己主观的去搜索和分析生物学习资料,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不仅学到了高中生物知识,还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产生很的大积极影响。

2.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

教师要想教授好一门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是非常关键的。开放式教学恰好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在进行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等改变了原来的传统方式,虽然教师立足于教材进行生物课程的讲授,但都不会完全的拘泥于此。教师可以选用互联网以及课外书本上的著作资料进行启发教学,把最前沿的生物学理论介绍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讲授高中生物课程。因此,学生无形中就把自己的高中生物知识面拓宽了,除此之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形成。

3.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在进行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充分的拓宽,进而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和考点的理解能力,学生会很好的把握高中生物的学习方向。这样,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自然学生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开放的内容

1.教学空间的开放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的高中生物课,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作为教师来说,他们更看重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生物学科成绩而落选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讲授完生物学理论之后,就进行生物高考模拟题的训练,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周而复始的进行。实际上,这种长期的题海战术,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心理,高中生物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因此,对教学空间进行合理的开放,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有更新的理解,感受更多新鲜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生物学习富于激情和快乐。例如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内容时,除了要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可以把学生组织好带进一个菜园中,让学生进行亲身感受一下,并了解不同化学元素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的开放

针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改变原有的照教材教授的方式,要以实际存在的案例进行讲解,把真实的地域情况展现出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学习“基因突变”内容时,除了讲解引起和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等知识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进行案例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课堂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大自然有关联的,他们也会在学习生物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熟悉自然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对生物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

3.教学形式的开放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全面指导,课堂上主要开展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发言。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没有了主体性,还会造成课堂学习兴趣不高的影响。对于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把每个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职责确定清楚,然后学生把高中生物的学习资料进行轮流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行质疑。教师在各个组之间进行流动和观察,最后进行全班检测学习成果。这样进行教学形式的开放,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逐步养成对生物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帮玺.浅谈开放式教学[J].华章,2012(10).

[2]周敏.试论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考试周刊,2011,1,201.

[3]张晓芹.浅谈高中生物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高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4]沈桂弟.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03(6).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因素;教学改革

在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应当强化与生活因素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现生物知识学习与生物感悟的融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综合技能。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活因素的可行性及其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活因素的可行性

1.生物学科研究源于生活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物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现象、规律都是起源于生活,可以说生物学科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其具有服务于生活的特性。

2.现行教材融入较多生活内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主要运用人教版教材,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生活相联系的栏目,在教学内容编排方面也强化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合,从知识点的分布、技能操作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生活的影子,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与探究,培养较强的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3.生物研究方向为了改变生活。生物学研究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基因工程、制造业、环境保护等等,小到农业生产、花卉养殖,生物学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生物学研究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因素的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强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之外,更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生物教学更加高效。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活因素。

1.教学设计之中融入生活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教学设计是组织开展好生物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将知识点渗透到各个环节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加大量的生活因素使教材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例如,在基因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选取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研究的意义、价值和广泛前景。从转基因蔬菜到动物克隆,基因工程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大量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补充信息,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再比如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遗传疾病入手作为教学案例,也能够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遗传规律入手,结合学生所见到生活中的一些同类型患者,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效果。

2.课堂教学之中融入生活因素。在人教版高中思维课本中,每一章节的开头都有问题探究,这一设计能够有效推动探究型学习的开展,而且强化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一项目,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只有营造了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进行迁移,达到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技巧能力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蛋白质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向学生提问在超市购买食物时有没有关注包装上的成分说明,尤其是有没有关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通过这样的情景化教学将生活因素融入其中,学生学得更有兴趣。笔者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举例说明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并引导他们研究蛋白质在生命中的价值、意义,进而探究添加氨基酸制造食物的原因,有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整个教学探究活动显得更为生动有效。

3.实验设计之中融入生活因素。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设计方面,课堂实验较多。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要点和规范流程的指导,还应当将实验与生活化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验,让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巩固生物学知识,提高参与的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实验生活化设计中,教师应当从实验的器具、实验的内容、实验的目的等方面进行综合设置,尽可能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强化生物教学和生活的联系。

4.课外实践之中融入生活因素。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依据这样的特点积极拓展教学活动,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生态稳定性与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拓展性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自主研究,在生活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对保持生态稳定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而且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许多内容的课外延伸都可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将学生带进这样的社会生活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当有效融入生活因素,给予教学更多的活力与魅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强化对教学效果的研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开展解决,让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实现更为紧密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明.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矛盾与困惑[J].中学生物学.2012(03)

[2]周逸红.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质”的教学为例[J].新课程学习(中).2011(02)

[3]戴晓晖.试谈生物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J].中学生物学.2011(04)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推行使各个学科的教学能效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同时承受素质教育压力与高考压力的高中教学,普及有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将以生物教学为例,探析有效教学在生物课堂上的展开。

一、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变得非常复杂,一方面要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培养学生能力,另一方面要满足应试教育需求,提高每堂课学生所能获得的知识量。客观来看,这两种需求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这导致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上产生了混乱与茫然,教学目标的明确程度下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向变得模糊,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虽然是理科课程,但也具备一定的文科课程特征,具体来说,其知识运用上虽然需要理科式的逻辑思维,但其知识量却如同文科类课程一样庞大,需记诵的内容非常之多。相对的,高中生物的课堂学时却相当有限,这令高中生物对教学效率的要求达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地步。许多教师为此盲目追求教学速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造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效率低下,这与新课程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

(三)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氛围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部分高中的生物课堂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教学氛围。一种过度追求教学效率,整个课堂一直笼罩在一种令学生喘不过气的紧张、压抑气氛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种试图实现轻松状态下的高效教学,但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到位,课堂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下,必要的课堂教学反而很难完成。这两种教学氛围都很无法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二、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需求

(一)从教学效果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需求

目前来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措施是明确教学目标,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难的迷茫中走出来,为此,我们需要引入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非片面地提高知识灌输量,而是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学到的知识。因此,有效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明确性,正可以解决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

(二)从教学效率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需求

有效教学的一大特点在于,其教学效果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虽然有效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但其有效性往往会在课堂外发挥出来。这是因为有效教学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量上,而是放在知识点上,相比在课堂上完成全部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要点,在课堂外简单地将大量知识串联起来才是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更能解决知识量和课时之间的矛盾。

(三)从教学氛围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需求

有效教学是非常看重教学节奏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教学节奏正是营造教学氛围的要素之一。因此,将有效教学引入高中生物课堂,能对过于紧张的氛围加以舒缓,对过分松散的氛围加以紧凑,最终令教学氛围达到较为平衡的理想状态。

三、高中生物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节奏控制实现有效教学

通常情况下,有效教学是通过分阶段教学来完美控制教学节奏的。具体来说,教师会在课堂上准备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阶段的缓急程度不同,不同节奏的变换既能让学生舒缓神经,又保障了必要教学活动的展开。这种方法对习题依靠度很低的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尤其适合。

(二)通过情境创设实现有效教学

情境创设既可以营造课堂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保障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对高中生物来说,情境创设可以利用生物知识的生活性特征完成,例如遗传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遗传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为学生营造出悬念式情境,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有效教学

在有效教学措施中,小组合作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但也是最难控制的一种。这种教学措施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学生个人素质和教师引导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保证这两点,则小组合作能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条件谨慎使用。

四、结语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生物因自身的文理混合特征而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所以其有效教学措施也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教学创新时虽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但切忌完全照搬,否则可能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