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案例主题
本案例主要从帮扶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入手,从其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坚持问题导向,用“扶贫先扶智,输血先造血”的经济帮扶教育理念,处理好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关系,达到激发行为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性的目的。
二、背景
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高校贯彻和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在不断完善,资助项目也有所增多,但是由于受新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容易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和自卑消极情绪。本文的主人公古丽是一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该生于2015年9月考入我校。入学后的高额学费使她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之家庭成员情况较特殊,经济状况较差,其家人一度试图劝她退学。古丽在新的环境中无人倾诉,使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非常委屈多次与家人发生争执,认为自己辛苦努力来内地读大学不想轻易放弃,也不想辜负国家对她的培养。
三、解决方案及效果
基于学生的情况,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帮扶和精神帮扶相结合为方法,注重扶贫先扶智,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
1、多方借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经济帮助
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到古丽家庭经济情况后,帮助其提交国家助学金申请,在班级民主评议中被认定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获得助学金(一等)。调动班委、舍友和同民族同学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另外积极为古丽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她自强自立,杜绝“等靠要”的思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2、重视学业,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帮扶古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她在学习上也面临很多困难,根据学院党员结对帮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办法,对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指派一名学生党员对其进行帮扶。对于在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建立“一帮一”帮扶小组。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学生专门开设“少数民族英语班”。
3、搭建平台,实现从经济帮扶到精神帮扶的转化
古丽在完全卸下思想包袱后,也有了很大转变。她不但担任舍长带领宿舍取得集体荣誉,还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特长。由此可见在工作中以少数民族节庆为契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生活。树立少数民族学生校园主人翁意识,促进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校园生活。
四、分析与启示
1、以生为本,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教育
在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体现出民族性强、融合度低、适应力弱的特点。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消除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等问题而产生的自卑、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实际管理中,可成立少数民族学生的分诊室或网上诊疗室,帮助疏导其心理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主题班会、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其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
2、树立典型,引领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性格热情开朗的特点,应努力为其开辟途径、提供机会,使他们的才艺得到彰显。例如鼓励平时表现优秀的少数民族同学加入相关学生组织,担任班委;鼓励多才多艺的同学加入文艺社团和体育组织,使他们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3、加强引导,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将多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一课。在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帮扶的同时,也通过入学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讲座等形式、结合微信、QQ、易班等多渠道普及民族风情文化知识,使其他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接纳。
4、细致入微,提高辅导员自身管理能力
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需要做到坚持引导、重在疏导、情感投入、管理到位、模范引领、多途径帮扶、师生协同配合,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积极,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并逐步成长为高校认可度较高的优秀群体,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总结
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多方助力下缓解了经济压力,适应了环境,学习和生活状态趋于稳定和良好发展,但是依旧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是否会对经济资助和帮扶产生依赖心理,无法将资助育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他没有得到较多资助的少数民族学生甚至汉族学生是否会对此产生不满情绪,以至于衍生出其他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绝非一件一蹴而就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涉及面非常广,也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不断深化,需要每一个学生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摸索,寻找出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质量,坚持稳定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人才。
作者:康雅婷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志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应用[J].高校研究,2005(15):15-16
[2]赵瑜,白罡.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工作管理[J].前沿,2012(10):106-107
[3]吴静.浅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1(08):27
[4]张学娟.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4-177
[5]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02):152-154
篇2
对于成人高校而言,如何在加强树立民族观的同时,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真正树立起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观念,是学校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成人高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基地,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对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应该有所差异。民族学生必须既热爱民族地区、了解本民族,并且还应该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要坚定各民族大团结的观念。课堂上,老师应该让学生从爱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做起,让学生充分认识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热爱自然资源的爱国义务和责任,并把这种义务和责任贯穿到人生历程的始终。笔者在给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做文章。比如,将现在自己在少数民族地区拍摄到的美丽风景、人文景观与过去旧的落后的场景图片相比较,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他们每个人去关心、爱护,保护自己的家园。由于少数民族同学大多对自己的家乡有特殊的情感,他们大多会产生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2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笔者在课堂上播放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视频;播放少数民族封建农奴制下老百姓被奴役、被压迫的非人生活纪录片;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给他们讲解少数民族和平解放史。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和案例,介绍少数民族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课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广泛、深入、持久地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结合
在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然而,笔者在与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现,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专业课教师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目前不仅是成人高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都有“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想法,由此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老师的言行更容易产生效仿行为。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途径。只有教育者具备了极强的、正确的政治性,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政治持有正确的态度,正确认知民族与祖国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加强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lant Physiology
Course in Minority Students
HAN Zhanjiang, XU Yali, WANG Haizhen, LIU Ming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Gorps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arim Basin,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wer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s of Tarim University based o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f plant physiology course teaching in minority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through practice.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s; Plant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左右,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好。基于此,借助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结合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体会,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1 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语言障碍
塔里木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新疆的南疆地区,由于生源地的局限,其汉语基础薄弱,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汉语基础,汉语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预科阶段学习的,经过预科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未全部到达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水平,而他们后续学习的课程均采用汉语授课,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比汉族学生困难很多,对部分专业术语更是无法理解。
1.2 理论教学内容过难
改革前制定的教学大纲,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与汉族学生的要求相差不大,相当于用汉族学生的标准要求少数民族学生,不切合实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勉强达到课程要求,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
1.3 实验教学内容偏多、时间安排不合理
实验内容多选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一般用时较长,而现行的每个实验课时仅为2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注意事项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实验只是应付了事,实验效果不佳,难以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另外还有个别实验的周期较长,须额外占用课余时间完成,给学生、授课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增加了很大负担。
2 植物生理学课程改革措施
2.1 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要求,重新修订少数民族班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使之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是调整教学内容,在兼顾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理论课难度,同时对实验课内容和考核方式做出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2.2 加强教材建设
不断加强与国内学者交流,与时俱进,积极编写或参与编写本课程教材,课题组有2位教师编写校内教材《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本,1位教师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植物生理》1本,2位教师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植物生理学》1本,预期编写1本的维语版《植物生理学学习辅导》。
2.3 理论课改革
2.3.1 课后作业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将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留为作业,下次上课随机抽查提问,能记则记,没记住则要大声念给大家听。这种做法是吸取其他课程授课老师优秀经验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实际采取的方法,实践表明,效果良好。一方面起到了督促学生复习的效果,改变了以往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考完忘光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复习,那么就让他们念出来,对于大多的民族学生而言,存在语言障碍,念汉语可能更困难,让他们大声读,增加了口头练习的机会,教师加以鼓励和指导,汉语水平提高较快,进而增强了他们学习语言和本课程的信心,也减少了他们因语言不通造成的学习困难。
2.3.2 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取植物生理学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尽量选取植物生产中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来阐释这些现象的生理基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科学素养,能够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授矿质元素硼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的时候,其典型的缺素症之一是“花而不实”,以此为例,一方面给少数民族学生讲解造成缺硼症状的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硼元素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花而不实”作为汉语成语来给学生讲解其原本意思,以及衍生出来的含义,是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有增强了语言素养,体会文化的演变、传承。再如“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也是既蕴含植物生理学基础的生命现象,同时又是汉语成语。通过分析典型的生命现象的生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汉语素养。
2.3.3 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多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植物生理学内容,多用典型图片案例,减少多媒体课件的文字比例,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同时辅以准确的解释和内容切入,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中,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植物生命现象,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生命现象后的生理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植物生命规律的理性认识。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用板书将每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以纲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总结多媒体的内容,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3.4 课间辅导和课后答疑相结合
课堂时间有限,主要是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授课,课间与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和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度,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授课难度和进度,甚至调整教学方法,在课后开通答疑电话、邮箱及课程QQ群,开放提问和探讨与课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2.4 实验课改革
2.4.1 一般讲解与关键步骤重点辅导相结合
对通用步骤采用一般讲解,在前期教学中发现,即使详细讲解了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但在做实验时,民族学生依然犯曾经强调过的错误,说明因存在语言障碍,再好的讲解也达不到都听懂的效果。因此,在讲解时,选择该班汉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其针对关键步骤,进行专门指导,教会他/她如何操作来完成实验。再由这名学生为全班同学(多用维语)解释,这样大多数同学对实验步骤就清楚了,实验做得也比较好。
2.4.2 基本实验操作与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
详细讲解并示范实验中的常用技能和操作规范,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课题组教师曾担任过化验员资格证考试考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比较了解,该考试主要就是考查应试者是否掌握基本的化验技能操作,包括称量、配制溶液、滴定、定容、移液等操作,这些技能在植物生理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因此必须掌握。借助化验员资格证考试经验,着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列入课程平时成绩,并占一定比例。通过培养和考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3 展望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课题,本课题组针对塔里木大学民族学生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课程的建设就此止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植物生理学课程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必然要求教学效果要进一步提高,植物生理学教师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TDGJ1201)
参考文献
[1]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韩占江,王海珍,刘明,徐雅丽.少数民族学生“植物生理学”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69-70.
[3] 胡建军,李莲瑞,吴静,武军元.民族学生《兽医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4): 91-94.
篇4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针对移民开展英语教学的理念再次发生转化,由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变为EAL,即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教学。英国政府意识到,之前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义为“第二语言”,与一些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例如,一些来自东欧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数门语言,英语可能是他们的第三、第四语言,[6]在这样的背景下,EAL的概念逐渐传播开来。与EAL相近的概念还有ESL,二者的内涵相似,但在英国使用更广泛的是EAL。从本质上说,EAL是ESL的演进和发展。2000年,英国资格认证与课程委员会首次对EAL学习者做出界定,将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学习者定义为:母语非英语的幼儿、刚进入英国首次接触英语的人、家庭语言非英语但生活生长在英国的学生。新世纪以来,2001年在布拉德福德、伯恩利、奥尔德姆等多地发生的主要由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极端主义者制造的暴乱加速了多元文化论在英国的瓦解,政府开始重视倡导民族凝聚力、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在这一背景下,国家越发强调“共同语言”的重要性。在语言教育方面,卡梅伦政府主张所有在英国的移民必须讲英语。
学校必须向学生讲授英国的共同文化。政府相信,英语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族裔学业成绩的提高,同时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少数族裔进行“文化适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语言教育进行英国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熏陶,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从而发挥语言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吸取了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经验,认可“文化适应”的理念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所以应给移民提供更好的英语培训。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语言教学策略上,也由之前的以移民者的母语为基础进行翻译更多地改为直接以英语进行教学。与之前的英语作为外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相比,英语作为附加(其他)语言的教学理念,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位更加准确,同时纳入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更加详细的结果标准,并在辅导和经费上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具体体现在QCA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性措施。
(一)提出EAL学习者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与原则。2000年,英国资格认证与课程委员会明确提出了EAL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目标,这一群体应该在EAL教学的帮助下,学会英语的发音、语法结构和规则、单词与词句的意思、语境中的理解能力(包括对非语言特征的理解)。他们需要综合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7]对EAL学习者的界定与英国教育关键阶段的教育模式相依,例如,在关键阶段4界定学生是否为EAL学习者时,首先会参考该生在关键阶段3结束时的学业成就数据。同时,QCA强调根据EAL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年龄、在英国停留的时长、曾经的学习经历和其他语言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认真测评EAL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度和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能掌握相应阶段的学习内容。QCA强调,国家课程体系内所有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都能胜任相应的课程,而EAL学生的英语能力或许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限制,所以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英语学习机会,要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作为质量保障,除了保证他们参与到课程中,还应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高EAL学习者英语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具体做法包括:词汇使用涵盖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和作为专业术语的含义、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确保充足的谈话和讨论时间、解释如何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正确地表达和书写英语、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进行转换、以学生的家庭用语或母语经历为基础培养其英语技能,以使不同语言能互相支持等。确保学生进入课程和评估体系的途径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词典等科技和教辅手段;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母语或家庭用语。[8]
(二)对EAL学习者实行一对一辅导。从1997年到2013年,在中央政府出资的公立中小学中,EAL学习者的人数增长了一倍,由49.9万人上升至104万余人。小学里EAL学生的比例由7.8%增至18.1%,中学里这一数据则由7.3%增长为13.6%。[9]伴随着人数和比例的不断提升,学习者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由于这部分人群的英语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在英国的居住时长各异、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使用不同语言等因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英国政府曾在2011—2012年探讨和规范EAL学习者的教学辅导活动。辅导教学(one-to-onetuition)是英国政府帮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实现学业成绩进步的一项政策,仅针对英语和数学两个科目,教学活动资金由教育部支持。所采取的形式是,由专门的教辅人员,在学校和学生家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在小学阶段,辅导教学是对有阅读困难的学生进行早期指导的常用措施。根据辅导教学的定义,许多有色移民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这一政策的帮助。英国教育部根据2010年和2011年开展的对关键阶段2和关键阶段4学习成果的调查,认为教学辅导与EAL学习者的学业进步和学业表现有重要的正相关性,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恰当的辅导计划以促进EAL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升。针对有英语辅导需求的移民学生,在辅导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辅导人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要使用他们的家庭用语,确保家长理解教学辅导的意义并鼓励他们对此进行观察;必要的时候,辅导者还需要能够流利地使用学生的家庭用语;辅导者要在学校教室里与学生见面,解释辅导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期待、讨论教学要达成的目标;辅导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辅导教学活动都应该指向学生相关学科英语能力的发展;辅导者要使用一系列学习方法评估,以获知学生有没有出现因语言障碍而导致概念混用的情况;记录教学目标的实现进度,定期与家长分享这些信息,保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畅通;灵活安排辅导教学的时间,可以在上课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进行,但不能与学生的族群或宗教活动相冲突。
(三)EAL教学的资金保障。1998年,少数民族学业成就拨款基金项目成立。EMAG根据一定的模式向地方教育当局拨款,拨款是英国泛标准基金的一部分,以2004—2005年的标准为例,每个地方教育当局至少能获得35000英镑。其目标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第一语言非英语的学生,满足双语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业成就水平。为了支持EAL教学的开展,进入21世纪后,少数民族学业成就拨款基金将拨款对象限定为5—16岁的学生,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学校雇佣EAL的专业教学人员以及增置相关辅助设施,同时支持EAL教学人员的培训与专业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教育当局及其督导人员、学校都是重要的参与方。2003至2004年,英国教育标准局的督学人员与教育技能部少数民族学业成就项目的成员共同在中小学开展实证研究,探索有效利用EMAG的优秀案例。此项研究学校抽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校有一名主管人员知晓少数民族学业成就的相关事务,这样的人员被称为EMA职员。EMA职员应满足以下要求:大部分时间参与到合作教学,且涉及不同的课程领域;小部分时间用于教授特定的学科,并采纳EAL的教学方法;对学校教员进行培训,以提升EAL的教学和课程质量;通过对评估数据的分析来评价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并能合理配置学校人力资源等。[12]通过对学校的分析,一般认为,优秀的学校具备如下特征:EMA职员能与教学人员相互协作;高度支持英语的早期学习者;招聘各层次的多语言教职人员;学校与家长、少数民族社区及社区补习学校保持良好的关系等。[12]此项研究成果得到当时的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推广,成为学校争取EMAG补助的参照标准。2011年4月,EMAG与其他类似的教育支持性基金并入英国学校专用基金。EMAG虽然并入其他教育基金,但仍向合并之前确立的长期资助项目进行拨款,而且,EMAG留下的EMA职员标准、优秀学校的特征等资源还将继续指导EAL的教学实践。
尽管英国政府出于融入主流社会、提高学业成绩的考虑,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一直强调把提高英语能力作为重点,但是对于以英语为主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一直存在不同意见。21世纪前,多元文化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文化论的民族关系理论持有者,对政府移民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批判主要有:对英语的重视事实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追求平等”之间的冲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意味着要创造机会赋予少数民族语言一定的政治权利,而非单纯地强调英语教学;英国的语言政策并没有很好地保障所有少数群体的语言权利,由于广泛宣传统一使用英语的重要性及对移民群体融入英国主流社会的强调,使少数民族语言越来越边缘化。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英国也保留了一些双语教育的实践,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在主流学校中并不存在。20世纪90年代,双语教育体现为孟加拉语、广东话等常用语言教学进入市中心学校的现代语言课程体系中。
目前,仍有一些有坚定信仰的少数民族在聚居地开展语言、文化教育,但他们常常遭到反对派的抗议,甚至被指控为具有分裂国家的性质。所以,现存的双语教育实践的前景也难以预测。而英国政府则认为在英国实施双语教学缺乏可行性,早在欧共体以通令的形式号召为移民群体开展母语教育的70年代,英国就这种模式在英国不具备可行性。但是要求一对一辅导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者必须具有双语背景,即能够熟练运用学生的母语与被辅导者交流,并且具有很强的英语能力。概而言之,英国语言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是:
(一)明确语言政策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英国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一直强调把提高英语能力作为重点,经历了从英语作为外国语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再到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变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定位更加准确,也折射出对移民性少数民族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英国政府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第一,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来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良好的英语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育的关键因素,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存;第二,英语作为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少数族裔进行“文化适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语言教育进行英国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熏陶,能够缓和公众对文化差异的负面情绪,从而发挥语言教育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采取保障性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能力。制定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课程标准。随着语言政策理念的变化,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分散式的独立设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融合性的教学,并纳入国家课程与评价体系,制定不同学段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相关标准和成绩目标,同时给予资金上的保障。实施个性化的辅导:一对一式的语言辅导无疑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主流语言。英国的操作模式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政府选拔合格的辅导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由政府负责,在主流教育体制内开展实践,不仅保障了教学辅导的质量,还确保了课后辅导与学校教育相协调。英国对辅导教学的目标做出严格规定,将其设定为:帮助学生获得相应学科所需的语言能力。辅导活动并不涉及“语言能力”之外的事务,也不妨碍少数民族的其他活动,与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等问题并不冲突,不失为一种平衡“共性”与“个性”的良策。
篇5
1.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构建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价值、目的、功能等方面开展的认知、定位、思考与探求。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房灵敏论述了民族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及研究特点,并对民族数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构想;汪秉彝等对跨文化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孙晓天对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如民族地区智力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院校数学专业的建设,等等。
2.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内涵、体现及其与民族数学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吕传汉等论述了民族数学文化的概念、表现、意义及其与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关系;代钦对蒙古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进行了探讨;孙名符等探讨了民族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对新课程实施的启示,等等。
3.少数民族数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新课标教材的实施等方面开展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吕世虎等对藏族地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指出民族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数学教育目的的更新和数学课程的改革;傅敏等在分析藏族地区现行中学数学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藏族地区中学数学课程建设所需的主要因素;孙晓天等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得出影响民族地区数学课程水平的关键因素是课程难易程度,等等。
4.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技能的获取与应用、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吕世虎等对哈、维、汉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分别进行了测试和统计比较分析,揭示其数学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彭乃霞等对贵州黔南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焦虑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赵弘等对藏、回、汉大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等等。
5.少数民族数学教学及数学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数学教学及数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的相关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夏小刚等提出以区域内的校际合作为形式的校本教研形式,并对贵州民族地区乡镇中学数学的校本教研进行了实践探索;韦俊针对新疆伊宁开展维、汉双语数学教学实验提出了完整的双语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吴宏围绕语言因素对维吾尔族“双语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徐永琳等对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等等。
6.少数民族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数学教师的能力、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陈碧芬等探讨了藏族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现状,分析了影响PCK发展的主要因素;格日吉等针对藏区中学数学教师的素养与中学数学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藏区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毕秀国对贵州民族地区在职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找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行之有效的策略,等等。可以看出,当前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研究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但从具体选题方向看,又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例如,绝大多数研究聚焦于两个数学教育研究的传统领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67%),而数学学习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背景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这一方向的选题才能凸显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特色与意义。
二、思考与展望
上述统计分析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正在成长中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文献的角度明确了什么是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弱项,而弥补弱项本身就提供了学术研究所需要的动力与方向;二是从文献的角度明确了什么是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而突破瓶颈加快发展,就把学术研究与边疆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未来有如下思考与展望:
(一)国家的数学课程政策应当向有利于少
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方向适度倾斜在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领域,数学课程研究的受关注程度较低(占7%)。这一点与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之间没有形成应有的协调。从我国国家课程政策的制定程序看,在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时,一般是以汉语教学环境为基本参照系,依据主要是以往的课程内容和汉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对双语教学背景下的学生学业状况基本没有考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义务教育的宗旨是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一个都不能少”。在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时缺少对少数民族群体、特别是处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适度考虑,难免会引起课程标准起点过高、脱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因此,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一定要研究如何使国家的课程政策能兼顾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需要围绕课程标准的起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为国家的课程政策向着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方向倾斜提供学术支撑。
(二)以学科为重心应当是双语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向
仅有5%左右的文献与数学双语教学有关,而且内容相对单薄。关于双语教育,人们更多关心的是汉语水平问题。对于双语教学来说汉语固然重要,但毕竟是数学教学,学科的问题应该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从文献检索的情况看,目前对学科的关注还未在双语教学研究的层次得到充分体现。从学科的角度出发,数学双语教学应该研究汉语和民族语之间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及过渡问题。双语教学涉及不同语言方式之间的调整与转换,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完成这个转换,是从学科角度开展数学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一定要包括逐步发现数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在调整与转换方面的重要思路与节点。例如,如何提出数学问题,如何阐明一个具体数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如何反映数学与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的关系,书本上的数学在少数民族学生所在民族地区有没有体现。如果没有,还有没有相通的案例等,都可能成为这样的节点。这些关键节点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方面的调整与转换,真正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应当成为双语教学在数学学科层次上的研究主题。
(三)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当被充分关注
仅有4%左右的文献与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教育有关,可见,民族地区数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尚未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民族地区不少数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优秀的教师资源捉襟见肘。但是在“外面的引不来,自己培养的留不住”的双重夹击下,正是这些教师坚守着这块教育阵地,才使得数学知识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传播。因此,不是这些人能力行不行的问题,而是他们需要成长的问题,尤其是需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超越民族的界限,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领悟数学教学的道理。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应当高度关注民族地区数学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课程发展是以教师发展为基本保障的。对教育基础本来就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立足于教师的现实需求设计教育内容,即要有教师教育的“形”,又要有专业成长的“实”,做到时间与质量并重,通过解决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些事项的实现都要有扎实、具体的研究实践做支撑。
(四)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研究应当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篇6
【关键词】达斡尔族民间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教育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与生态状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靠口传心授和行为方式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地消失。民间音乐同样濒临被同化甚至濒危消失的危险,因此,保护民间优秀的文化已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成立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组,并开始对全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综述
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流域和内蒙古,具有比较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达斡尔语是较为古老的语言之一,至今仍保留着蒙古语的一些特点。虽然达斡尔族人口数量不多,但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和我国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相同,都有着自己的音乐形式和演唱风格,都是抒感、热爱美好生活的体现,表达了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达斡尔民族音乐是达斡尔族人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有的描写自然风光,有的歌颂民族英雄,有的赞扬劳动。传统民歌中最突出的题材是反映他们对于民族英雄的崇拜和大自然的赞颂。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旋律形式与特点的形成大多数与达斡尔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特点息息相关,都反映了达斡尔族人的生产、生活信仰习惯等风俗民情。
二、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达斡尔族民间音乐这门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经济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着一些困难。
1.传承人青黄不接
由于学习传统民族音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子女、家人都觉得枯燥和乏味,不喜欢深入研究,反而现代流行音乐使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向往和喜爱,这样使很多人对传统技艺失去了兴趣。
2.研究人员不够专业
目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下,研究工作已经初见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未来前景。但纵观现状,搞研究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社会团体、科研院所以及一些从事民族音乐学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他们对少数民族民俗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大多是“现学现卖”,在摸索中前行。但是达斡尔族的专业研究人员却很少,他们不能长期扎根在达斡尔族聚集区等,所以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拿不出理论性强、研究深入的方案。
三、在高校中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民间音乐的策略探索
在对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历史、现状、音乐特点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后,我们发现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2002年10月,我国举办了“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确立了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作用。如何在高校中传承和保护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高校中设置少数民族音乐专业
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机构、特点编入师范类音乐教材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传承本地区的民族音乐,把民间艺术列为选修课或者必修课,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发扬民族音乐的思想,掌握民族音乐的技巧,加大力度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目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已经在2009年以此为特色专业招收了少数民族学生(全日制),他们大多来自鄂伦春族、赫哲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学校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精心的安排,聘请优秀的传承人开设实践教育,把音乐传承人请进课堂,讲历史、教技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达斡尔族的学生,每个学期他们都可以深入民间,采集、整理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进行达斡尔民族及舞蹈的学习,还邀请了60岁左右的老人座谈、表演传统的民间音乐,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录制,保留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搜集、整理。他们现在经常会去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州去学习民间音乐,回来后和其他民族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使民间音乐更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目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除了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正常的本科课程外,还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与说唱等多门精品民族特色课程,并为学生量身定做本民族的服饰,定期安排汇报演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除此之外,学校还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钢琴技巧必修小课及声乐技巧必修小课,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本民族的音乐特点之外,还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更为全面。
2.利用电影、广播、计算机等传播媒介与教学手段,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工作
学院还可以举办一些声乐比赛,让少数民族音乐这类边缘文化走上主流文化舞台,例如传唱较为广泛的歌曲《四季歌》《深山密林是家乡》等,或是一些达斡尔族民间小调。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少数民族音乐常识,主动地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的模式中去;其次,使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师“走出去”,吸收其他民族音乐推广的有效案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再次,将民间艺人聘为学校荣誉教师,实施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的学校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对我国的现今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何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播开来,发扬光大,是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恕.黑龙江北方民族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斯琴毕利格.达斡尔族民间音乐[J].中国音乐,1985(3).
[3]阿尔泰.达斡尔族优良传统与精神文明建设[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2).
[4] 哈斯朝鲁.达斡尔族艺术的审美价值[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2(1).
[5]陈玉谦,曲晓平.达斡尔民族文化中的自然生态观与环保意识[J].民间文化,2000(8).
篇7
职业院校中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途径过于单一,内容也不丰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活动的载体和途径单一。目前,职业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以座谈会为载体进行教育,导致载体过分单一,学生对教育方式缺乏兴趣。其次在内容方面,主要由教师在上面讲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以及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和案例,再让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进而完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样的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效果较差。
2.职业院校关于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挑战
2.1学生的民族意识在逐步增强。
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互相学习吸纳对方优秀文化。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边缘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民族意识在逐步增强,主要表现为更加关注民族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更加关心本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保护,以及其他各项合法权益的保障等[1]。这就给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全面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且需要做到具体和全面,如果出现一点误差,容易影响到民族团结,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2.2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很多学生从互联网上与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亲密的交流,进而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团结[2]。但是互联网的发达也有其弊端,很多散布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论在网上传播得非常快,影响到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这也给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带来困难,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安定和团结。
2.3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趋于复杂化。
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中,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愈来愈复杂,影响到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利于职业院校的良好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利益等方面的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在政治权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仍然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一些看法,影响到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及文化传统、价值观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果教育活动做得不完美,也容易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效果。
3.对策分析
3.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
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途径上,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内容需要丰富。首先,在活动的形式上,可以采用文艺晚会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学生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起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另外,可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一些工益项目,帮助老人,扶持弱小,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彼此增进了解,增强民族团结。在内容方面,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唱少数民族的歌曲,与学生交流少数民族的传说、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促进职业院校发展。
3.2发挥校园媒体宣传作用,拓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渠道。
校园媒体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宣传中心,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活动等信息。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职业院校发展,尤其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更显现出职业院校的进步。职业院校应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充分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传达民族团结教育的信息,宣传民族统一共同发展。以提建议的形式在校园网络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提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建议和策略;通过校园橱窗宣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定期举行征文比赛,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对征文进行评比,将优秀的征文展示到校园橱窗,为其他同学拓展更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广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听觉上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在校园播放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音乐,如《爱我中华》、《七子之歌》、《团结就是力量》等,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朗读民族团结教育的文章,如《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民族团结》等,从听觉上给学生灌输民族团结的思想。另外,组建一些校园文艺活动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也有较好的效果,如组织学生联欢表演、举行大型音乐舞蹈会(其中要有多数少数民族的舞蹈)等,多多体现民族团结的活动理念。通过大型专题讲座宣传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众多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发展史等,广泛宣传为我国伟作出贡献的一些少数民族人物的事迹,彰显典范的感染力。校园媒体的宣传方式可以多种多种,但是在宣传中要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才能显示出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报刊等是校园媒体主要的宣传渠道,实践证明,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感,凸显出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多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
3.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将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荟萃到职业院校中,也是职业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荟萃到一起,发挥各自己特色的教育作用,开展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体现各民族的特色。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学生中评选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院系共同搭建活动平台;组织民族知识文化竞赛,组织以民族团结作为主体的讲座,民族知识辩论赛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彼此了解。另外,开展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物古迹、民族先进人物事迹展示会、民族博物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民族团结教育,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学生养成民族之间团结的思想。
篇8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汉语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23
Abstract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Chinese language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rom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point of view. Combined with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rofessional Chinese course, from Chines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spects, combing culture confus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minority students; Chinese applied ability; cultivation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通常是指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掌握、应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汉语听、说、读、写等方面。
1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意义
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社会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本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从个人角度来看,能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
2 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应对措施
本文结合“畜牧兽医专业汉语”课程,从汉语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梳理出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2.1 听说方面
2.1.1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教学现状
在语言教学上,“听”是“说”的前提,只有能听得懂,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说”同时也在促进着“听”,二者互为补充。在求职过程中,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民语言学生在竞聘时,用人单位往往更青睐于汉语听说能力较强的求职者。正因为如此,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民语言学生在听说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无法透彻地理解对方所表述的意思,即理解力不强。二是口语表达能力差,在表述时,存在不敢开口、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的现象。
2.1.2培养措施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模拟真实语言场景。如讲解《动物防疫》一文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可采取对话的方式,说明目的、用药的多少以及具体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学到部分的专业术语,并能准确使用。
二是要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走进真实环境,参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中,这不仅是技能的锤炼,同时也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够检验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三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互补。在预科阶段,就要提前使预科生学习专业汉语,而公共汉语教师对学生专业了解不深,缺乏相关的职业实践,而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形成互补。具体做法是先由专业课教师提供真实场景下学生交际能力的标准和目标,再由语言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2.2 阅读方面
2.2.1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教学现状
以《认识口蹄疫》(节选自专业汉语课程)一文为例(全文800余字,内有部分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大概的认识,教师请学生先自行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能回答出相应的问题。经检测,只有14%的学生能够做到理解透彻,基本理解的占38%,48%的学生无法理解。
通过实验,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虽然经过了一年的预科学习,对于稍复杂的汉字就无法进行辨认,阅读专业书籍时还有很大的困难;二是阅读时间过长,学生为了能够明白阅读内容,采取了重复朗读的策略,占用了大量时间;三是语言总结能力较差,在让学生描述大意时,多数学生只能“照本宣科”。
2.2.2 培养措施
一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要加大对课外读物的阅读量,尤其是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科普类文章。在阅读的同时,注重汉语词汇量的积累,词汇量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二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处理、加工的过程,努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朗读、接受信息的层面上。
2.3 写作方面
2.3.1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各职业院校在预科阶段已开设汉语写作课程,但主要是为MHK服务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MHK书面测试部分的书写范围。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采用的是院(系)管理模式,而院(系)对汉语写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专业学习阶段基本都未开设专业写作课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方法较为陈旧,如背诵法、仿写法。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思维容易固化,不能灵活应用储存在记忆中的文章,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在问及“汉语应用能力中,你认为哪一能力提高是最难的?”有84%的学生选择了写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未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基础差;二是学生在写作时存有怠惰思想,往往采取回避或消极应对的态度。
2.3.2 培养措施
(1)上好第一堂汉语写作课。教师在授课时,通过测试练笔的形式,定好目标,找出与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
(2)关注汉字书写规律教学。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长期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汉字书写不规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汉字的书写要点、规律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3)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专业课程写作知识。鉴于目前专业阶段未开设汉语写作课的现状,在预科阶段,适当穿插专业写作内容。如在讲授报告时,可将实验报告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明确告知实验报告的形式(实验目的、阐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写法等,让学生心中有数。
(4)改进写作方式方法,变“写―评”为“写―评―写”方式。大多数学生拿到教师评改后的作文往往只关注分数,而不去关注教师的评语,更谈不上改正了。为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现状亟待改变,变一次作文为两次作文甚至是多次,评分以最后一次为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多次练笔,是提高学生汉语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3少数民族汉语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技能意识。培养汉语技能意识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利于学生汉语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改进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2)以“读”为载体,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强化人文素养培养。在语言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将文化知识穿插于教学中,并解释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语言,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
(3)做到学生在校期间汉语教学不断线。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四年(1年预科+3年专业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汉语学习不断线,可采取逐年递减的方式,预科结束进入专业学习后,除学习专业汉语外,另外再适当开设汉语听说、汉语写作课程,课时量不宜过大,以每周2学时为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继续强化汉语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4)改进教学方式,让“翻转课堂”早日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由教师创建视频,并列出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提前登录网站观看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解惑答疑,进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有教师已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但由于教学资源和技术水平有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而只是对传统课堂的优化。翻转课堂在汉语教学中的推广,还得致力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汉语教师积极投身于视频课程资料的建设工作,分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剖析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点。
4 小结
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听、说、读、写各有侧重点,不能顾此失彼,处理好四者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规划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汉语综合应用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文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技能意识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2).
[2] 孙丽曼.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篇9
关键词:商务单证;处理能力;培养方法
国际商务单证员是各企业开展外贸业务的基础型人才之一,他们主要是根据销售合同和信用证条款从事审核、制作各种贸易结算单据和证书,提交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或委托银行进行收款等工作的人员。就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少数民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受地域、经济、民族文化的限制,对其进行商务单证处理能力的培训较少,且现有的少量培训也存在内容单一、覆盖面狭小等问题。因此,更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多地采用理论教学方法
目前,单证实务课程多采用以教师讲概念、讲专业词汇、讲各种单据的具体缮制方法,然后学生再做相应的练习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主导性,学生的能动性比较弱,对知识点只是较机械地记忆,甚至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消化。从实际作业情况反馈可知,学生普遍做题速度慢、准确率低、单据与单据间缮制方法容易混淆,更糟糕的是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国际贸易惯例,对单据的缮制不能灵活变通。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喜欢“案例模拟”,65%的学生喜欢“师生交互式练习”,50%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只有10%的学生喜欢“教师主讲,知识灌输”。
(二)没有与实训教学相配套的系统教材与教辅资料
单证实务课程是近几年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独立出来的,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教材相比,可供选择的教材版本还较少。就我院选择的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贸单证实务》而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介绍的外贸单据的种类并不齐全。比如:信用证三个范例都是不可撤销信用证,而汇票样单就只有银行即期汇票。②每章节后虽有习题,但各习题间不具备相联性。比如:第七章分两节学习出口和进口单证业务,但是进出口单证分章节学习之后没有相联习题。③教材中没有系统的专业英语词汇表及常用的世界港口名称供学生识记和查找。
(三)没有做到双语教学
单证实务课程的特点需要教师一方面熟悉国际贸易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熟悉商务专业英语,而我院真正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原来并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外贸英语水平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本该用英语教学的内容,他们往往就用汉语代替,而单证实务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单证基本上都需要用英语书写,这样就使我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有些专业术语的英文都不能辨认,更不用说用英语表达一些单证条款了。
(四)具有双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少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为了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商业知识、熟练的商务技能的教师,才能将商务知识及自己的商务工作经历融入教学当中,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受益匪浅。而我院从事该商务单证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到外贸公司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不多,他们对该门课程的理解本身就是理论上的理解,实际处理单证的能力并不高。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达不到专业目标。
二、少数民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单证处理能力现状
商务单证员需要具备流利的外语交流能力,同时具有熟练的办公操作能力、通晓贸易规则、懂得贸易流程、熟悉财务知识等。对于商务单证处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对商务单证条款不熟悉
我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藏族学生以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为第三语言。他们平时用英语的机会不多,他们的英语学习在客观上就处于一种不太被重视的境地,英语学习起步较晚,到中学才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教育在州政府所在地的城区刚刚起步。因此,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薄弱,英语词汇量少,而商务单证条款都是专业英语术语,这样就导致他们不能辨认各项单证条款。
(二)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商务单证的能力
我院许多学生在学校能够用手工和电脑缮制各种商务单据,完成书中的各种习题和教师布置的各项课后作业。但是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其外语交流能力差,对单证业务不熟悉。所以,当遇到学校学习中没有出现的问题时,他们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的商务知识去处理。
三、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商务单证处理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结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室,可为学生讲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单据的内容和缮制方法;在单证实训室,可为学生提供辅助教学资料,并结合外贸软件手把手地教学生实现电脑制单;在商务模拟实训室,可利用进出口贸易教学模拟系统,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进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在校外实训基地,可让学生参与实际业务中的制单活动,并根据自己在制单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妥善处理单证的方法。这种课堂讲授-模拟制单-实际业务制单的过程,能够强化学生商务单证的处理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此方法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彻底地以项目为单位来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充分体现“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特色,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使其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过程:(1)项目的选取。以商务单证制作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把知识合理地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2)项目的内容。是商务单证制作中既定的工作任务,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商务单证知识。(3)项目的目标。通过运用外贸综合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4)项目实施的结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商务单证的制作。
2.动态教学法的运用。此教学方法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通过进出口贸易模拟教学系统让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二是通过自学训练系统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本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学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疑难,从而关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三是课堂讲授,即对于学生普遍反应自学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此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教学情境,在机房里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金融机构等),并可利用外贸软件,通过抢答或抽签的形式,进行小组竞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结合实际,将案例教学贯穿全过程。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向学生展示来自于企业的商务单证案例,加深对商务单证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而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可开展模拟软件教学、网络教学;在进行课内项目实训基础上,可使用进出口贸易模拟教学系统软件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同时,还可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备课和学习所用的各种形式的资源(图片、表格、案例、试题等)。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使学生完全由教师控制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双向自由交流的状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把手工制单、电脑制单与单证流程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处理单证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的状况,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可以让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拓展商务专业知识,同时,送他们到企业或者外贸单位实习,获得一线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可通过实行校企联合,聘任外贸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商务、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来弥补教师队伍的缺陷,也可以让他们与专业教师共同配合,进行双语教学。
随着中国入世,越来越多的外企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根据我国现有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所拥有的人才的平均比例算,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的外贸人才。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对外商务谈判和商务单证处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和应用外贸业务知识,提高学生在外贸单证业务方面的操作技能,进一步达到“证同一致、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货一致”的制单要求,增加学生在单证业务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书金,程颖慧.外贸单证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聂毅.论高职实践教学定位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2,(12).
[3] 张小彤.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教授外贸单证课[J].广东教育,2006,(12).
[4] 王雪.外贸单证双语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25).
Minority Business English Major Students?Business
Documents Processing Ability Training Method
SHI Ya-jiao
篇10
关键词:中等师范学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案书写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学生入学前期的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大部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习和生活,学习经历也相差很大。教案主题目标模糊、教材参考分析能力差、书写格式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指导学生设立教案主题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主题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地环境、幼儿发展特点自主设定的,没有如同中小学的材和教学主题内容。仅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指导要求。《纲要》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领域划分即“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针对这一要求,首先就要明确目标确立教案的主题内容。
1.要考虑的是确定活动内容,以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哪些方面为目的。这些对于刚刚接触教案书写的学生来说是完全处于无意识状况,开始以生动的幼儿课堂实例来分析里面所包含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主题设计必须有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在五大领域的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得到发展,带着学生经过几次分析之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来加强对主题确立中幼儿能力发展相关内容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能在自己的教案主题确定中主动加入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相关的内容设计。
2.考虑当地幼儿的基本特点和生活环境,确定教学主题。北疆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造成了人的生活方式由其独有的地方特色,所以以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的主题内容,了解特殊地域的题材优势。
3.解决最为棘手的语言问题,要罗列书面常用语句式更换关键词,进行主题表述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低,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要独立表达书面语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慢慢累积来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当前就必须要用汉语书写教案,所以要精心组织和罗列一些在主题确立时的书面常用语言句式,反复让学生进行更换关键字的练习,即根据自己的主题设置,把这些句子中的相关关键字换掉,熟练主题表述的书面用语。
二、钻研分析教材,学习他人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经验
任何内容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我想教案书写同样需要模仿。借鉴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教案,开展分析讨论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教案内容的学习。
1.了解各领域的教育特点,收集不同领域的教案,分析各领域的教案书写要求。从基本的分领域教学过渡到综合教学的教案,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各地教材大部分是以《纲要》的五大领域划分开展教育活动的,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各领域教学设计内容开始入手,分析了解各领域教学设计的书写特点。当学生熟悉各领域的不同之后,再了解综合教育,即将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领域划分,而是以幼儿发展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为主要教育活动内容。让少数民族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内容的教案异同点。
2.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析教案内容,从而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教育特点和教案书写要求,再逐步了解混班教学活动教案书写的特点。《指南》均对幼儿不同年龄的教育目标有明确的范围指导。首先,让学生根据不同年龄的教案范文和《指南》的目标指导相对照,讨论各年龄层的学习发展特点,分析教材的设计意图理解教案的语言含义。其次,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借鉴教案的理解。最后,阅读混合班级的教育活动教案,讨论其特点与分年龄层的教案区别之处。
3.幼儿园的教育形式是多样的,针对不同形式的教育设计,开展教案实例分析。幼儿的教育是包括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区角活动以及集体教育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的总和,不只是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孩子的教育活动无处不在,而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有具体详实的设计教案。
三、分析教案书写的格式要求
少数民族的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很薄弱,他们对基本的教案书写格式都很难理解并书写出来。为此,通过对各类教材、案例的分析后,还要对具体的书写格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训练。为更好地理解教案书写要求,制定固定的教案格式模版,让学生根据模版要求填写具体的内容,从而对教案的四个基础部分书写。即: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格式要求有具体的理解。
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填写内容,从讨论每一部分的书写要求来分析各部分的语言使用,实践感知教案的书写格式和设计内容。
1.教学活动主题即名称的书写,以主题为中心分析教育对象、领域划分和名称内容。名称的制定是依据我们的主题制定的,名称中要书写班级、领域、名称。
2.活动目标的制定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中心,参照《指南》的目标导向制定。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所以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
3.活动准备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要求、设计的需要,书写知识性准备和物质准备内容。从目标的要求中分析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准备要求,分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哪些知识性的准备。
四、教案书写训练活动
学生书写训练环节中,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要求按照学生的不同语言能力来划分书写,使其得到最大化的教案书写提升。
1.分组练习书写,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慢慢掌握书写技巧。首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教案书写的内容和方法。其次,让学生分组集体设计备课。民族学生语言和学习经验差异大,部分学生能说不会写,就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进行教案设计书写训练,使能力强的学生在合作中帮助能力弱的学生。让学生在各小组的配合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再次主动讨论、探索教案的设计方法和书写格式。
- 上一篇: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案例
- 下一篇:企业节能减排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