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阅读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书阅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书阅读计划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班级 创建策略

在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加大课外阅读实践,创建书香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建书香教室,让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室布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前方布置突出班风、学风及学校的整体要求,右侧黑板及墙壁布置突出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室后方及左侧墙壁布置突出书香文化。教室正后方是课外阅读园地,由各小组轮流值周筹办,每周内容都要按照课外阅读的要求适时更新。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报告”“阅读小论文”“佳作园地”“读书之星”“阅读知识”“手抄报”等栏目。也可以根据清明节、五一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活动开办专题学习园地。教室正后方黑板上方及左侧黑板窗户之间的墙壁张贴读书口号和读书名言等。这样通过教室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二、配备班级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

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发了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图书管理借阅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设立馆长、管理员各1名,由各小组正副组长分别担任,其他组员协助。图书由学生捐出和校图书室提供。对于学生捐书图书管理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阅读能力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对于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借出,同时归还上周借出的图书。制定《实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实验班级图书馆管理制度》《实验班级图书奖励制度》。准备两个借阅本,对学校图书馆借书和学生捐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制作借书卡(学生捐书),建立阅读书目,方便管理员工作和学生借阅。图书馆运行初期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如何浏览书目,填写图书卡、借书卡。这样,班级图书馆管理有方,运行有序,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班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阅读长篇名著和单篇佳作的策略,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和圈点批注、摘录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按照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学段阅读要求和语文教材进度,安排学生阅读课标推荐书目和教师推荐书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在建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课、阅读实践课、好书欣赏课、成果展示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式。如好书推荐课,主要由老师和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课前老师和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上课伊始学生在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优秀好书推荐卡1-2份,然后教师和各组代表上台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基本内容、写作特色、阅读感想、阅读方法、推荐理由等。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益。

四、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篇2

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

(一)受条件限制,学生无课外书可读

大多数农村中学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对图书的投入很少。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另外,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家长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支持孩子买课外书,所以可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十分有限。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无时间读课外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压力过大,根本无心无力去博览群书。即便是双休日,农村学生回家后,既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

(三)缺乏阅读兴趣,学生不愿读课外书

农村学生受社会、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的冲击下,学生即使有空闲时间也沉迷于各种媒体,不愿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缺少方法指导,学生不会读课外书

阅读方法是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一些学生课外阅读时或随便翻翻,或当闲书一般看看,过目就忘,毫无效果。部分学生读完一本课外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般记下几句佳言妙句而已,很少对其中的精彩之处琢磨细品,体会它的精髓所在。这样的课外阅读可谓得不偿失。

二、农村课外阅读的对策探究

(一) 因地制宜,扩充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学校应多方集资,加大对学校图书的投入,并合理安排借阅时间,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解决无书读、读书难的问题。

(二) 转变教学理念,营造阅读氛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承担起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的职责。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应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保障,阅读就是一句空话。

(三) 创造条件,培养阅读兴趣

1.尊重学生阅读自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一味要求读名著,只要健康有益的书籍都要鼓励学生去读,可以是文学,可以是科普,甚至可以是漫画等。教师要在“开卷有益”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

2.有效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学生可以谈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抄报”、“文学知识识记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 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介绍方法,指导阅读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使课外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对于长篇小说,可以采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力求掌握文章大意;短篇小说则采用精读法,细细咀嚼品味,领会其真谛;对于散文、诗歌则宜采用朗读法、圈点批注法等。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言警句,积累素材,有利于正确仿写和运用,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2.课内外相统一,推动阅读

篇3

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大阅读”教学。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做了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笔者在苏北农村初中任教语文十多年,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初中学生要达到这个要求,是非常困难的。

1 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

1.1难在无课外书

很多苏北农村中学的图书馆不过是作为学校的一个硬件设施而客观存在,很少有正常对学生开放的。学校阅览室多数形同虚设。相当多的学生除手中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书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来源少,适合他们读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人数不到20%,读过鲁迅、冰心、等经典现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说外国文学名著了。他们最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看一些优秀作文选、背背名著导读的考试的考点罢了。

1.2难在无支持

课外阅读所花的时间长,不能立竿见影。虽然很多老师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但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希望学生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考试的科目上,对看课外书大都不大支持。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甚至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学生其实是有课外阅读的欲望与需要的。初中生由于缺乏老师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便有,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会背着老师和家长偷偷读网络小说、不健康的书籍。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他们更是希望孩子能专心学习,视孩子读课外书为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更不用说给孩子买些好书了。

1.3难在无时间

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活动时间多则十几分钟,少则只有五六分钟,而且都是带着这样那样的老师设计好的问题读。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繁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老师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但是面对繁重的升学压力和无休止的考试评比真的感觉很无力。

1.4难在无“兴趣”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这一兴趣行成和发展的过程反应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水平。现实是不允许我们过分乐观的。我曾对班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过调查,竟有35%的学生把学习当做一件苦恼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比例。电视网络的普及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形象、刺激的画面比枯燥难以理解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

1.5难在无良好的方法习惯

通过调查了解到,其实多数学生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很少课外阅读,多是因为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读书无目标、无计划,有时仅仅为了好玩,寻求刺激。想看书就看一会,不想看半个月都不摸课外书。不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视写读书笔记为读书的负担。

2 加强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2.1学校要加强对课外阅读资源的投入和管理,使阅读资源效益最大化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读书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的话对今天许多学生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实施“四配套工程”和省级“学校现代化验收”后,苏北农村中学其实不缺少图书的,学校要完善图书馆与阅览室的管理,合理配置图书馆的人员,建章立制,落实对学生全开放、全开架借阅图书。图书馆条件欠缺的学校可集中各个班级的力量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家中的优秀藏书拿出来,交由学生专人管理,交换阅读。学生借书方便、快捷,这样一人有书大家看,众人有书大家读,使有限的图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这种方法在我班实践多年,效果相当不错。一些原本不爱看书的学生,看到书就摆在自己眼前,看到别人在津津有味地看书,自己也读起书来。

2.2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还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阅读时间。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他们在阅读需要中自主阅读,需要自己直接阅读。教师对阅读材料可以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作适当讲解,也可以有所借鉴和参考,但是这些都不可以替代学生主体性的阅读,替代学生对阅读材料主体性的感受。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说的就是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向课外延伸。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是必然趋势。语文教师要树立“大阅读”教学观,要做学生自由阅读的引路人,给他们创造自由阅读的条件,教给他们自由阅读的方法,如介绍名著、推荐课外书刊、组织专题阅读、交流读书笔记,组织文学社团,等等。

2 耐心指导,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明确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每周至少写3篇不少于规定字数的读书笔记,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习惯。

耐心指导: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学习阅读的技能技巧,如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学会诵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强调阅读过程,

检查督促:人是有惰性的,初始阶段,往往需要“逼”一下。因为阅读内容布置了,如何做也指导了,但如果不认真检查,那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

鼓励激趣:教师对学生的公正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使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取。对学生交来的读书笔记,教师除了认真阅读批改外,对写好的给予充分肯定或表扬。

总之,立足课内,着眼课外;立足校园,放眼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让我们的民族成为爱读书的民族吧!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篇5

【关 键 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德育环境;课外读物结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44-0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精神需要的教育是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精神需要:“人的精神生活的范围,就是在积极的活动中发展、形成和满足他的道德的、智力的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爱读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十四、十五岁还没有积累起自己的精神财富――一、二百本书,这些书他是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通宵地去阅读的(就让青年人有时候也度过一些不眠之夜也好),那末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汉。”[1]

当学生徜徉在自己喜爱的书的文字和图画之间,实际上他们正在和文字承载的思想对话,引发了他们和作者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当代社会各种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的形势下,学生的课外读物表现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面对种类纷繁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的选择是否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否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亟待深入思考的。近年来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中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让小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在肯定学校这一教学策略的同时,来进一步关注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的类型,从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现状

在大连市一所小学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广泛,最受欢迎的是故事和漫画类,虽然科普、名著类有所显现,但比例仍然较低。[2]昆明市8所小学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依次为文学故事、卡通漫画、科普知识、教辅材料。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3]江苏南通一所小学的学生中男孩明显喜欢看卡通书,相对而言看历史和名著比女孩少。[4]从金华市四年级某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语文作业一栏中显示出该生本学期的课外阅读内容。其中儿童文学类的有《寄小读者》、《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弟子规故事》、《宋词》;科普类的有《快乐科学》、《昆虫世界历险记》;当代作家文学的有《同桌冤家》。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较广,对当代新兴的卡通漫画类书籍呈现出较大的心向。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这一现象,我们试分析这类书籍的特点,以寻找其赢得学生钟爱的原因,并且思考这一现象带给学生或者学校教育什么影响。卡通漫画类书籍与其他类型书籍的最大差别是文字少,往往是在连续的画面上配上短短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语气词,如“啊”、“嘿”、“哇”等。跟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卡通漫画的展现形式简约、夸张,从这点来看比较接近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

二、德育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系

德育环境内涵要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和物质形态的因素;二是制度规则的因素;三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基础上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第三方面的因素具体存在的形态表现,大至社会各种学说、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及社会导向、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等,小至校风、班风、家风等,菁芜杂陈、层次不一,并总是处于不断的碰撞、交融、衍生、变化过程中。它对人们的影响不像制度和规则那样主要通过外在的规范来约束引领,而是通过人们自觉的内化认同来改变人们的精神内核。[5]古人常说:“文以载道”,古今作家将他们当代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以及自己的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呈现在作品中。小学生在阅读一些课外书时,一方面在努力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念的碰撞引发出对世界、对生活新的思考。在当代社会各种题材的读物中大部分是作者的精心创作和出版社仔细校订而成的,既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又从促进其发展出发。不具备完全的判断能力的小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时,能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更多的启发,然而市面上也不乏充斥着一些不合格的课外读物。有些商家为了提高销量,谋取更大的利润,将一些极端心理或行为编成卡通漫画书。例如,最近在一些小学生中间广泛阅读的名为《阿衰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位小学生在校总是做出违背学校纪律的故事,比如上课睡觉,挑老师的毛病等。这种类型的书籍给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小学生由于价值判断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再加上这一年龄段孩子出现的逆反心理,他们会表现出对这些书中主人公的问题行为赞同或者钦羡的感情倾向。而这一倾向的发生并保持着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行为。

三、以优化合理的课外读物结构促进德育

从上面我们对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内容结构和这些课外书对孩子品德形成所起的作用,我们急切需要再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为孩子们找到能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优化合理的课外读物结构。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一)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组织读书会

学校是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来源。学校教育决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学校在制定学年计划时可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纳入其中,组织各年级各科教师共同讨论制定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推荐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将推荐表发给对应年级学生,并告知家长有关事宜,学生可参考推荐表上面的书目筛选阅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指南,减少盲目选择的风险。

现在小学生阅读面大大增加了,但是学生阅读后的效果如何是学校经常忽略的方面。家长有时会抱怨课外书年年买,但是也不见我的孩子思维有多活跃,思想有多开阔。有的老师也认为拓展的阅读并没有给学生思想内涵、思考方式上带来多大的改观。我们反问一句:学校或者家长是否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抒发内心的思想观念呢?回答可能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提供过这样的机会。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为学生搭建起抒发自己心得体会的舞台。读书会是个人展示所阅读的书的主要内容以及阐述读者对本书的评价或者得到的启发,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得以表达的途径之一。学校组织读书会,并由各年级各班分别举办。读书会的类型可以多样化,按内容分有主题式、自由式等;按形式分有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等。当我们在读书会上看到学生自由地阐发自己对所读的书的见解,同学之间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辩论时,我们会感慨:学生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提升。

(二)家长积极引导孩子选择课外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对孩子的学科学习非常关注,从监督孩子家庭作业到教辅资料的选择都层层把关,努力想让孩子各门学科的成绩遥遥领先。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所阅读的课外书的质量,更少考虑有些书对孩子成长的潜在的消极影响。家长应该摒弃这一传统做法,在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家长要发挥他们的权力对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喜欢看连环画之类的书籍,家长在接纳孩子的意见的同时陪同孩子一起选择,以同情同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挑选内容健康,易启发孩子思考的漫画书,如益智类、侦探类、历险类。有了家长对孩子阅读书籍的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可以预防孩子盲从地去阅读那些内容有悖积极思想和行为的书。

(三)政府加强对出版社的管理,社会加强监督

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选择优化合理的课外书上起到指引的作用。而一个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的。首先,从政府的职能看,政府要继续加强非法和不健康图书的打击。此外,政府可征集有关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出台学生课外读物出版的标准,以供出版社参考。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不定时地抽查,责令其舍弃出版或重新编排不符合标准的出版书籍。其次,从社会大众的作用看,应当发挥社会舆论效应。政府的职能手段固然对规范课外书籍出版起到宏观控制的作用,但是仅靠政府无形的手并不能对广大的图书市场完全规范化,也会有漏网之鱼的可能。而这时社会大众的全员监督就起到了完善政府机制的作用了。具体来说,社会各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课外图书的优化合理性。第一,时时关心各个时间段出版的学生课外书籍。政府可通过建立一个公告各时段新出版的课外书的网站,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论。另外,社会成员也应该经常走近书店,走近学生,翻阅学生所读的书,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第二,积极举报不健康、不合理的图书。政府要成立一个处理不法图书的专门机构,保证社会成员举报有门,报而有应。这是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净化学生课外读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点概述[J].外国教育资料,1980(1):9.

[2]卢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1.

[3]周弦.昆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11.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兴趣 环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指出:“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的作用还大,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我校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1.不喜欢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112名学生中,69.6%的学生认为喜欢课外阅读,认为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占9.8%,不喜欢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但它们却一直堆在案头。有的还是崭新的,上面却积满灰尘;有的破烂不堪,却只看了前面部分章节,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们宁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看动画片或打游戏上。据他们所说,看《西游记》的名著还不如去看电视剧,看儿童文学书籍还不如去玩QQ空间、手机微信、电脑游戏。

2.没时间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时读课外书的只有25%,每天能读一小时的更是屈指可数,还有31.3%的学生每周读课外书的时间竟然不足1.5小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甚至课后时间,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长培训或各科的课外补习上,孩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也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也是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的。

3.看课外书的面窄

在被调查的喜欢读课外书的69.6%的学生中,情况也不理想。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称之为“喜欢”的却是一些不正规的漫画书、图画书,原因是不用动脑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说,小学生看一些健康的、图文并茂的书是不错的。可是,现在市场上却充斥着一些不法商贩出版的粗制滥造的小人书、日本漫画书。书中竟然把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社会笑话,语言既粗俗又充满暴力。孩子们常读这种书籍,久而久之,不仅感受不到文字带来的乐趣,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会效仿书中的言行举止,让孩子们健康的心灵变得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家长一听说要读课外书,就会说:“买了很多了。”其实他买的要么是作文书,要么是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作文书等同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以至于许多孩子到小学毕业了,也没碰过过四大名著等大部头的书。

4.看课外书囫囵吞枣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只会关注文中的故事情节,读完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数学生虽按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是只不过到《好词好句》中去摘抄几句应付老师而已,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书如果没有去精读品味,就领悟不到书中的奥妙,吸收不到书中的精华。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改变他们课外阅读现状刻不容缓。

二、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部分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都是缺乏阅读兴趣,他们普遍没有感受到与文字亲密接触而获得的,更不明白看书所获得的知识、情操、趣味是看电视远不能比的。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都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家庭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很大程度上讲,都是与家长的重视度分不开的。家长要创造一切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是你读他听。对于家长来说,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读给孩子听入手。孩子坐在那儿玩,或躺在床上准备睡,家长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悬念的长一些的故事念给孩子听,孩子听得入神了,还想要听时,你借机抽身,告诉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会儿。慢慢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是创设氛围。家长们为了孩子,适当改变一些休闲方式。茶余饭后或做完家务后,多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看报,可各自读各自的,读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读报心得。

三是选购书籍。家长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书籍。比如,女生比较喜欢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灵的故事;男生则更喜欢看侦破、探险一类的书籍。家长购书时要兼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同时,家长可以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孩子选购适当的书籍。低年级孩子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浅近的古诗”。家长可以为一二年级的孩子选购《宝葫芦的秘密》《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注音版的书籍,还可以选购一些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书》注音版等。中年级可选读一些经典的有趣的叙事性作品,如:《皮皮鲁传》《草房子》《爱的教育》《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窗边的小豆豆》《苹果树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级可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儿版等。

(二)学校的影响

对于老师来说,应寻找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师通过设置悬疑、引发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由课堂上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课外的其它文章或书籍。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少契机。如学了《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解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可趁机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了《草船借箭》这一课,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相机让学生去读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学了《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可相机推荐学生去读英国王尔德的童话。

二是环境激趣。环境激趣就是教师在学校要制造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学习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浸染着其中每一位成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强烈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图书借阅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栏,譬如“我读书,我快乐”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走近鲁迅先生”、“我在童话中畅游”、 “祖国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悬挂著名作家、科学家等名人的画像;书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在班级,每个班都要成立图书角,并派专人专管,鼓励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另外,还可在班级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 “课外知识竞答”、“三月书香月”、“讲故事比赛”、“读书演讲会”、“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 “读书笔记展览”、评选“小书虫”、“名著品评会“等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是授予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一年段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指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学会拼音和少量的汉字,“指读法”要求他们用手指指着文字出声地读。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读书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读不清楚。二年段的学生也不宜讲授过于复杂的读书方法,但要求学生能按词语或词组断句、停顿,而不要把一个词读“断”了。但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默读法、略读法。有的学生不会默读,要不就是小声读,要不就变成了“唇读”,即动嘴唇读。这都不对。默读,讲究的是“用心去读”,它是阅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运用最为广泛。默读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同学之间不用互相干扰,保证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阅读速度快,便于更专注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口渴,易于持久阅读。中年级的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用圈点和摘录的方法。主要圈点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学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则可教他们精读法、跳读法或速读法等。精读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部分进行精心细致地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思考。而对于那些长篇的文章,就可以摈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关键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或最重要的内容上,进行“跳读”或“速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鲁迅曾经也说过:“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可采用“圈点批注”法、写读后感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作品的内在涵义。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一起努力,迎着新时代的曙光,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让课外书成为孩子们的佳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篇7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2、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1步开展。

总之,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1些解决方案,即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国度;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篇8

一、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定位

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课内文本教育,纸上谈兵式的将教材上名篇佳作与提高写作水平相联系,而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篇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要在阅读能力方面达到这样的水平: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因此笔者对每一届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都会做一个调查,发现每一届的调查结果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对2010级和2013级的两个实验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表都相同。如下:

初一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表

亲爱的同学们:

这是我精心制作的一份有关你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你只需要写上字母就可以了,所以我不能辨认出你的笔迹,希望你能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如实回答。谢谢!

1.你喜欢阅读吗?( )

A.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你在班级中的语文成绩( )

A.较好 B.一般 C.较差

3.你觉得你的文学鉴赏能力( )

A.较好 B.一般 C.较差

4.谈谈你对课外阅读兴趣( )

A.特喜欢 B.喜欢 C.有点喜欢 D.不喜欢

5.你是自己喜欢阅读还是应老师、家长的要求?( )

A.喜欢阅读

B.据老师要求才阅读,被迫的

C.据家长要求才阅读,是被迫的

6.你经常阅读的课外书类型是( )

A.文学名著 B.教辅资料

C.青春校园 D.网络小说

E.武侠小说 F.漫画 G.有什么看什么

7.你根据什么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

A.老师推荐 B.同学介绍 C.看书籍简介 D.其他

8.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 )

A.休息娱乐 B.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C.提高语文水平,提高考试分数 D.消遣,打磨时间

9.你一般同一本书阅读几遍( )

A.都看两遍以上

B.喜欢的多看几遍,不喜欢的不看或粗略地看

C.基本只看一遍

10.你的课外书来源(此小题可以多选)( )

A.自己选购 B.父母购买 C.教师指定

D.图书室借阅 E.网络

11.你有阅读计划吗?( )

A.有长期的计划 B.有短期计划 C.没有计划,想看就看

12.你在阅读时是否做阅读笔记?( )

A.经常记 B.偶尔记 C.从来不记

13.在一般情况下你的阅读时间( )

A.每天阅读 B.每周阅读

C.每月阅读 D.基本不读

14.你每周的课外阅读总时间约为( )

A.1小时以 B.1~3小时

C.3~10小时 D.10小时以上

15.你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 )

A.10本以上 B.5~10本

C.1~4本 D.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

16.家长是否经常硬性要求增加阅读量?( )

A.频繁 B.有时

C.很少 D.从来没有

17.你阅读通常采取什么方法?( )

A.精读

B.一边读一遍做摘录和旁批

C.大致将内容浏览一遍

18.你是否在网络上阅读小说和新闻?( )

A.经常 B.有时 C.从来不

19.你的家长是否经常阅读?( )

A.频繁 B.有时 C.很少 D.从来没有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

下面对2010级50位学生和2013级50位学生其中对比明显的几项进行统计分析。

1.在第四项调查“阅读兴趣”中,选“特喜欢”“喜欢”的学生中,2010级40人占80%,2013级有45人占90%;填“不喜欢”的学生中,2010级5人占10%,2013级有1人占2%。

2.在第五项调查“你是自己喜欢阅读还是应老师、家长的要求才阅读”中,选“自己喜欢阅读”的学生2010级有30人占60%,2013级有40人占80%;选“被迫的”的学生2010级20人占40%,2013级有10人占20%。

3.在第六项调查“阅读课外书类型”中,喜欢阅读漫画与青春校园的学生2010级20人占40%,2013级有25人占50%;喜欢文学名著的学生2010级15人占30%,2013级有20人占40%。

4.在第十二项调查“阅读时是否做阅读笔记”中,阅读时作旁批、摘录习惯的学生2010级20人占40%,2013级有30人占60%;从来不记的学生2010级15人占30%,2013级有5人占10%。

5.在第十四项调查“每周的课外阅读总时间”中,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在3~10小时的学生2010级10人占20%,2013级有20人占40%;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的学生2010级5人占10%,2013级有0人。

6.在第十九项调查“家长是否经常阅读”中,选“频繁”阅读的学生2010级10人占20%,2013级有15人占30%;选“从来没有”的学生2010级10人占20%,2013级有15人占30%。

四、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所谓的“三年一个代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仅仅三年的时间,同为初一的学生,以上六方面的调查显示就有很大的变化。

喜欢阅读并且是自己兴趣所在喜欢阅读的学生比例大大增加,这确实是令我们高兴的现象。从“阅读时是否做阅读笔记”和“每周的课外阅读总时间”这两项调查来看,结果也都是让教师感到欣慰的。可是,从学生阅读课外书类型来看,喜欢阅读漫画与青春校园的学生的比例与喜欢文学名著的学生的比例同时增加,这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对于“家长是否经常阅读”这一项,从此项调查来看,家长“频繁”阅读和“从来没有”阅读的比例也在同时增加,这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

五、总结和设想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学生长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并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又是怎样呢?我们课题组的同志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走访、个别谈话、家长会等形式,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只有65%的人喜欢课外阅读,而25%的学生不爱课外阅读,10%的学生从来不进阅览室,不买书,不借书。学校和家长都没有用心调动过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的氛围较淡,而来自外部的诱惑如电视、电子游戏等比较浓,把学生的兴趣拉向了它们。

二、没书看

由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书价较贵,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就是要买也只是买一两本作文书或教辅材料。家中藏书五本以上的不到10%。

学校图书馆(室)和阅览室本是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天堂,然而在农村学校,图书室只是一种摆设,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这里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宽敞明亮。排列有序,但却很少对学生开放,里面的书虽然很多,但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为数不多。图书管理员要么是兼职的,要么是老弱病残,很少向学生推荐或介绍读物。学生从图书馆借走的书只占20%。在农村,送给孩子的礼物有高档的玩具、时尚的衣服、却没有一个人送给孩子书籍。

三、缺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农村,由于家长不懂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看重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分分计较。他们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是“消遣”,会耽误学习,影响分数,所以80%的家长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以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给老师排名、评奖,使得科任老师只教学生要考的课文,反复地做练习,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甚至禁止学生看与考试无关的书。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量的作业也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四、无人指导学生看

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以及如何看。由于家长不重视加上其本身素质低,他们不会也不能指导孩子看些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科任老师呢?一心扑在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上;一心扑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他们中很少甚至从来不去指导学生看什么书以及如何阅读课外书。所以,部分学生只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笑话书、故事书。从调查中。这类学生占60%。而图书馆里人员只是办一些借书的手续,不向学生介绍书,使一些学生拿起书就读,三下两下就把书读完,只读情节,不吸收,不知消化,最后也没什么收获。

相关对策: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经历小,他们本不能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当他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才会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培养和鼓励他们的阅读热情。首先,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朗读课外读物,讲些课外阅读的故事,慢慢地引起学生对课外书的兴趣。其次,要定期不定期的安排自由阅读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经常关注学生的课外读物,读他们爱读的书。经常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对他们看课外书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如评选“阅读明星”。经常搞一些读书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写读书笔记竞赛”。

二.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或空间。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本着对学生负责,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抛弃功利观念,宁肯少考几分也要给学生多读几本书。任课老师通过少布置一些作业,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校领导者,要认识到:一个师生都不爱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出路的学校,学校要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从机制上支持鼓励,形成人人爱阅读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灌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告诉他们:不会阅读的孩子是走不远的。不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督促孩子阅读,要教育家长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使家长认识到阅读比做题更重要,多读几本书比多考几分更有价值。鼓励“亲子阅读”,鼓励家有藏书,。要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日积月累,不能一下子出成果,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广种,然后长期不断施肥,管理,到年终才有收成阅读是为了孩子将来长远的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

三、图书室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学校要建设好图书馆(室),图书馆不但要藏书多,所藏的书更要适合学生阅读,要经常购进一些新书,要选拔热爱图书馆、懂书爱书的老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要全天候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借书还书提供方便。图书管理员要担负向学生推荐图书和指导阅读的职责.阅览室要宽敞明亮干净雅致,当帖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国外,如美国,他们社区有图书室,还有流动图书车,在我国城市也都有图书馆和书屋和新华书店,他们想看书是很方便的。而在我国农村是很少有图书室的。长长的寒暑假正是孩子们有空看书的好时机,孩子们想看书却找不到书看,而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却静静地躺在那里。据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校到了学期末都会将所借图书收回,假期是不会让学生借书的,这就形成一面方学生长长的假期无书可看,另一方面校图书室大量的书却闲在那里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放假时让学生借书回家看,待开学时再归还,还可以彷效国外的办法,设立假期图书流动车,送书到学生村庄让学生借阅或换阅。

四、读什么书或怎样读一直都是学生课外阅读迷茫的一件事,科任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校每学期针对各年级当贴推荐书目,供学生借阅。另外运用其它推荐方式,如结合课堂教学推荐,结合兴趣爱好推荐,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可用辅导讲座等形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要读的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导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如果放弃或者错过了这一读书期,所造成的遗憾以后将无法弥补。

求知是无止境的,而读书是求知最直接的方法。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将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都功不可抹。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美国小学怎样教孩子》,江秀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3]《学校心理教育全书》,柳斌总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

[4]《青少青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李广建著,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