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员工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员工管理细则

篇1

(一)本公司员工于每日规定工作时间外,如需赶上生产或处理急需事故,应按下列手续办理。

1.一般员工加班:

(1)管理部门人员加班一律由科长级主管报请主任级主管指派后填加班单。

(2)生产部门人员加班,先由管理(组)科根据生产工时需要拟定加班部门及人数会生产部门同意后,由领班排班(无管理(组)科者由各科自行决定)报由主任级主管核定,并将加班时间内的生产量由领班记载于工作单上。

(3)训练计划内必须的加班,得副总经理核准始能加班。

(4)以上人员的加班费,须于当日下午4时前送交人事单位,以备查核。

2.科长级主管加班:

(1)各部门于假日或夜间加班,其工作紧急而较为重要者,主管人员应亲自前来督导,夜间督导最迟至22时止。

(2)主管加班不必填加班单,只须打卡即可。

(二)加班考核:

1.一般员工:

(1)生产部门于加班的次日,由管理(组)科,按其加班工时,依生产标准计算其工作是否相符,如有不符现象应通知人事单位照比例扣除其加班工时,至于每日的加班时数,则由所属单位主管填入工卡小计栏内,并予签证。

(2)管理部门其直属主管对其加班情况亦应切实核查,如有敷衍未达预期效果时,可免除其加班薪资加成。

2.科长级主管如有应加班而未加班,致使工作积压延误情形者,由主任级主管专案考核,同样情形达两次者应改调其他职务,并取消其职务加给。

(三)加班薪资:

1.主管:各科主管因已领有职务加给,故不再另给加班费,但准报车资,(有公交车可达者不得报支计程车资)及误餐费。

2.其他人员:不论月薪或日薪人员凡有加班均按下列程序发给加班薪资。

(1)平日加班,每小时给以日给本薪的34%,其计算公式如下:日薪×〔加班时数×(1.34÷8小时)〕=加班薪资

篇2

(二)春节停工应自农历除夕之日起至正月初四日止,正月初五日正式上班开工,初五日如遇例假,顺延之,春节期内临时指定加班者除外。

(三)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日,为例假,薪资照给,初三至初四为停工,有特休假者扣特休假两天抵充,无特休假者,该两日薪资不计,工厂如欲增加春节放假天数,可由管理组协调各单位,以星期,例假日调换,并应将调换情形,列表报公司人事组备查,(公司部分农历除夕上午照常上班下午放假)外,春节放假可参照关系企业情形另行公布。

(四)农历除夕停工前一日,应办事项如下:

1.上午8时至下午3时照常工作。

2.下午3时起一律停工,收拾机械设备,并打扫工场内外。

3.下午4时起关闭工场窗门,各工场进出之门,除仅留一门从外加锁外,其余一律在内部插闩,凡由外上锁的大门,均应加贴吉封由管理部供给。

4.4点10分打下班铃,如有摸彩等节目时,亦同时开始。

(五)各工场关闭前,应由驻厂的副理级以上主管,组成巡视小组,至各工场巡视一周以策安全,再行关闭大门。

(六)交通车开驶时间,视当时情形由厂区管理单位临时决定。

(七)正月初五正式开工之日应办事项如下:

1.上午7点30分应由上夜的值夜人员督导守夜人开启各工场大门。

2.交通车开到时,燃放鞭炮一挂,以示开工大吉。

3.各单位如需自行举办开工典礼,一律在上午10时前举行完毕,10时后不得再有燃炮行礼事情,同时清理工场内外环境。

4.各单位举行开工典礼,除果点以外,如需备酒,每单位以一瓶为限,(五人以内的单位不得备酒)。

5.10时起,各级人员应正式工作,不得再有擅离岗位。

(八)开工庆典时,不得赌博,违者处分。

(九)春节团拜。

1.公司部分:在开工上班之日上午9时在公司会议室举行团拜,并由总务组供应茶点。

2.工地部分:在开工之日上午10时前,由管理组在工地会议室举行团拜。

(十)春节停工期间应派值日,值夜人员规定如下:

(十一)值日、值夜人员的编排以抽签方式决定。

(十二)应参加抽签的名单及方式由管理单位列入通知。

(十三)列入抽签名单内的各级人员,接获抽签通知后,不来参加亲自抽签时可由管理单位代为抽签,事后不得抗议或拒绝值日、值夜。

(十四)凡户籍在本市者,均应参加抽签值日、值夜,试用及临时人员免。

(十五)凡值日、值夜名单公布后:不到者记小过一次。

(十六)值日、值夜人员应注意事项照平时值日规定办理。

(十七)值日时间由上午8时至下午5时,值夜自下午5时至翌日8时止。

(十八)值勤人员的伙食费,每人每日30元由管理单位代办。

(十九)值勤人员车资费用如下:

1.值日:每人给予300元(往返车补费用)。

2.值夜:每人给予400元(往返车补费用)。

(二十)值夜人员由工地管理单位准备卧具及安置睡眠地址。

(二十一)公司值日按平时轮值表自初三日开始轮值,其值勤费比照第十

篇3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之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是财务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财务管理的对象及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当遵守财务活动的规律;而财务管理主体的意志又具有主观性,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应当在尊重财务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科学理财,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性原则不仅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则,也是我们从事其他一切实践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财务管理主体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其中每一项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权衡。财务管理就是要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节约资金的占用和降低费用,不断增加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风险——收益平衡原则。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消灭它,但是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规范操作,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对财务决策负面影响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权衡风险与收益是每个财务管理主体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通常企业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往往不得不冒较大的风险;相反,不想冒风险,则收益必然较小。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要求企业不能只顾收益最大而不顾风险,应当在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作出正确而谨慎的抉择,趋利弊害,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4.依法理财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财务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贯彻依法理财原则。就我国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而言,各类企业必须以《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为依据,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收支范围和标准,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考核;正确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依法计算和缴纳税金;按照规定顺序和要求分配利润,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5.诚信原则。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含义已经超出个人品德修养的范畴,而是市场微观主体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规则。因此,财务管理主体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恪守诚信原则,这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之专用原则

1.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增加。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长期投资项目时间跨度大,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的价值量不具有可比性,这就需要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按照一定的方法折算到相同时点。

因此,在对待长期项目时,财务管理主体必须坚持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2.现金流原则

现金流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的统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当采用现金流概念,不能直接按会计利润进行项目决策。贯彻现金流原则的优点体现在:首先,现金流量揭示的未来期间投资项目货币资金的收支运动,可以序时和动态地反映资金的流向与回收的投入产出关系,便于决策者更完整全面地反映投资效益;其次,可以摆脱在贯彻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时面临现金流量不足等阑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相关性、透明度和可比性。

3.适当利用财务杠杆原则

在企业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同期负债的成本率时,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利益增加: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杠杆利益减少。当企业的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同期的负债成本率时,财务杠杆的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盲目运用财务杠杆,运用财务杠杆原则要适度。

4.效组合原则

根据现财学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不同类型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选择资产并科学地确定各项资产在投资组合当中的比重,能够有效地消除部分风险,达到尽可能提高收益的目的。坚持有效组合原则对于开展多种经营的大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公司事先无法确知某个或某些经营项目所在行业的好坏,无法预先确知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经营的好坏,采用投资组合这种类似于赌博的方式可减少风险。

5.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平衡原则

变现能力是指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而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提高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两个子目标,这两个子目标作用的方向有时一致,有时相互矛盾。例如,增加资金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现金是非盈利资产,现金增加又必须导致盈利能力某种程度的降低,所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种资金的比例以实现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平衡,达到既能提高盈利能力,又能确保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目的。

6.合理配比原则

合理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资产的配置要与资金的来源相一致,用于购置流动资产的资金可通过举借短期债务来获得,用于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应该通过长期资金渠道获得。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总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7.权责结构和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是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恰当地处理好财务关系应当从权利与责任的安排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着手。权利与责任的安排体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职能的划分上和由现代产权制度引发的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划分上。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财务成果的分配上,实现财务成果在国家、企业、投资者、劳动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构建原则

2.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和制定原则

3.财务管理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4.浅谈财务管理体系论文

篇4

一、公共信息会计概述

目前国内的会计数据库的财务报告,相关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度挖掘,形成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研究结论,对政府的宏观运筹、中观调控和企业的微观治理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可靠性问题的存在,如果能基于可靠的会计数据做出分析、调研和研究,那么对实际经济、管理决策一定更具参考价值。公共信息会计理论应运而生,提出构建全国统一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平台的实现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会计数据的报告与共享。

二、会计对称原则与公共信息会计的关系梳理

所谓的会计对称原则,以其范围来说,其包括动态对称以及静态对称这两种对称原则,而就动态对称原则来说,其主要依据在同一经济业务中,对于经济业务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会计主体进行对应项目的确认、时间的核实以及成本投入的确立,保持每个会计主体都与经济业务保持一致。而所谓的动态对称也是在同一经济业务中,其所包含的会计主体在计量上以及在初次的确认上,都具有一致性,并且相应的逻辑思维也较为一致。

要想有效的实现会计对称原则,就要对会计的主体进行由多到少以及由内到外的分析和探究。会计对称原则贯穿于企业拓展发展的全过程,其主要存在于一些非盈利的组织中,会计主体范围内,会逐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就整个社会范围内来说,会计主体范围会逐渐形成会计动态对称。国家针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构建,这是公共信息会计发展的最终实现目标。要想最终将公共信息会计整合为整体的财务报告,就需要对社会经济中的所有经济业务主体以及交易的全部经济活动事项统一的收入到相关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时也要将经济活动开展的交易信息以及其中的主体信息事项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在对这些会计信息事项进行统一的处理和验证对比,从而就可以形成财务报告。

1.范围的一致性

在会计主体由静态对称转变为动态对称的时候,会计对称原则才能够得以实现,会计对称原则的实现,能够将微观的范围逐渐转变为中观的范围,然后再有中观的范围逐渐过渡到宏观的范围。就会计对称原则的这一实现路径来说,其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主体的微观范围,其也注重对中观范围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实现会计主体的宏观性。公共信息会计注重理论,国家参照公共信息会计理论,构建了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这一系统中,包含了各个层面的会计报告信息。这就使得会计对称原则在范围上与公共信息会计达到了一致。

2.技术上的一致性

如今是计算机网络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对会计对称原则以及公共信息会计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为两者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在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高度的应用中,两者才能够有效的进行社会对账,而相关的审计人员,也能够更为高效的对会计信息实现合理的审计,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使得舞弊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消除。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公共信息会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逐渐深入,其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国家统一构建的会计信息系统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对这两种技术同时应用的过程中,从理论上实现了统一系统平台的构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公共信息会计与会计对称原则两者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3.目标的一致性

就长远的发展目标来说,公共信息会计与会计对称原则具有一致性,依据目标可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会计对称原则的目标不只局限于会计内部主体的实现,其也会扩展到会计主体的外部,也就是政府部门或者是非盈利组织中的会计主体。公共信息会计理论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国家统一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构建,平台的处理范围主要包含所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企业等。使用专用设备将会计活动主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信息反馈到国家统一会计系统中,这样国家统一系统中的平台就能够对各个会计主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篇5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完整版全文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按照卫生部 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20xx年第76号令)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辖区内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第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第五条 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相关政策、标准及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估制度;负责组织全市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保育员岗前培训及考核;收集并掌握全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情况,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第六条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对本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辖区内托幼机构保健人员业务培训或现场观摩活动;定期召开辖区托幼机构工作例会,交流信息,布置工作;收集、整理、统计、上报托幼机构相关报表,并形成本辖区分析报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第七条 其他部门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

第九条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建筑、设备、大型游乐玩具设施等方面要有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儿童安全;

园区内不能种植有毒、带刺、有飞毛飞絮等存在安全隐患和对儿童生命、健康有影响的植物。

第十条 新设立的托幼机构,招生前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出具的符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卫生评价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纳入托幼机构的分级定类管理。

第十一条 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二条 托幼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规模、接收儿童数量等设立相应的卫生室或者保健室,具体负责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保健室不得开展诊疗活动,其配置应当符合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

招收有全托儿童的托幼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观察室。

第十三条 托幼机构应当聘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保健员。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师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在保健室工作的保健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市级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等技能。

第十四条 托幼机构聘用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按照收托150名儿童至少设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配备卫生保健人员。收托150名以下儿童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第十五条 新上岗卫生保健人员应当经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岗前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对机构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疾病预防、卫生消毒、膳食营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第十六条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在岗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如:法定传染病、霉菌或滴虫性阴道炎、性病、化脓性皮肤病、眼结膜炎等),应当立即离岗治疗,治愈后方可上岗工作。

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

第十七条 托幼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科学制订食谱,定期膳食评价,保证膳食平衡,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托幼机构的炊管人员应接受有关儿童营养及食品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

(三)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及体育活动,并保证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全日制的托幼机构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不得少于3小时/天;

(四)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健康档案。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健康检查工作,1-2岁儿童半年一次,3岁以上儿童一年一次;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做好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内外环境及个人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六)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在儿童入托时应当查验其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要告知其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种;

(七)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配合妇幼保健机构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和口腔保健,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积极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

(八)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安全防护工作,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九)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十)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第十八条 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发现在园(所)的儿童患疑似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离园(所)诊治。患传染病的患儿治愈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所)。

儿童离开托幼机构3个月以上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再次入托幼机构。

有传染病接触史应检疫至检疫期后无发病方可入园。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开展健康检查,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

第二十一条 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实施细则规定履行职责,未按要求开展儿童入托体检,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小学附设学前班、单独设立的学前班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认真执行本实施细则,在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成都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由成都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1992年2月13日由成都市卫生局颁发的《成都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意见》同时废止。

托幼机构保健室设置基本要求一、房屋设施保健室房屋面积至少12m2以上,有观察床、桌椅、药品柜、资料柜、流动水等设施。

篇6

(一)严格依法原则

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与实施,严格依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和高检院《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

(二)便民利民原则

公开方式上,坚持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相结合。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办理进展和结果,以及危害民生、侵害民利的典型案例等进行主动公开;对依申请公开的案件信息应当“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开的途径上,建立全天候、多途径的案件信息公开系统,采用互联网、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公开。

(三)及时准确原则

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的数据来源于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内网)数据库。承办人员办理案件的同时,生成相关数据,由专人导出,每日更新,确保案件受理、诉讼阶段变化、作出处理决定等流程信息能够及时更新,保障查询内容的准确、规范。公开的案件信息数据、终结性法律文书数据进入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后,不得擅自修改或删除。

(四)安全原则

在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中,必须确保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科学设置系统数据导出筛选功能,确保不得公开的案件信息、终结性法律文书等数据不被导出。严格数据导出及更新工作管理,定期备份数据。系统应当实时记录访问及查询情况,形成清单,供查询及分析研判。在具备条件时,开展对访问主体及访问内容的自动统计分析,研判关注热点。加强检察机关互联网门户网站网络安全建设,确保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二、案件管理信息公开系统之框架构思

(一)整体框架设置

主要设置以下功能模块:1.案件信息查询模块;2.重大案件信息互联网模块;3.终结性法律文书互联网公开模块;4.辩护与业务办理模块;5.控告申诉系统模块;6.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模块,等等。

(二)统一信息公开平台设置

1.在检查网站首页设置所有功能模块;2.开通互联网、电话、短信、微信等信息查询途径;3.专人保证各功能模块之间信息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三)内、外网衔接设置

通过具体技术人员的配备,实现内、外网各对应业务功能与查询功能的相互衔接,并确保相衔接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如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中辩护人、诉讼人业务办理功能与外网中辩护人、诉讼人查询、业务办理功能的衔接。

(四)监督信息的整合

主动收集关注案件,并主动相关案件信息,接收民众意见,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强化社会民众对案件的评价功能,并及时进行反馈。

三、案件信息公开面临之困境

在对相关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征求意见稿进行仔细研读,并结合基层院案件管理部门实际工作分析,笔者发现以下信息公开工作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院部分重大案件案情部署的公开恐将不利于案件审查、办理、终结。重大案件案情的公布,为检察院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将公诉人置于诉讼中较为不利的地位,为案件的侦破与审结制造难关,为犯罪嫌疑人挣脱法网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基层院案件管理部门人手不足,无法分出专人从事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基层院案件管理部门一般配备三至四名工作人员,而案件管理部门所负职责繁杂,若全面开展全力投入信息公开工作则现有工作安排无法得到切实落实。

(三)基层院同时具有业务能力、案件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知识的人员匮乏。据初步调查,笔者所在基层院暂无同时具有业务能力、案件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的干警,而根据信息公开系统相关草稿的落实要求,唯有同时具备此三项能力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完整、有序、正确开展。

四、保障信息公开系统运行之举措

(一)由业务部门把关信息公开程度

高检院要求将重大案件案情及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并对信息公开的程度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而实践中申请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对于信息公开程度的要求与高检院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案管人员并非案件承办人,对案件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对信息公开的程度也无法切实把握。因此,由业务部门承办人负责并把关所承办案件信息公开程度具有其必要性。

(二)规定案管部门必要人手数量

目前基层院案件管理部门人员数量参差不齐,包含部门负责人在内多则六人,少则三人。案管部门职能至少需要配备五名人员才能够保证有专人负责信息公开业务。基层院可采取由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案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方式减轻案管部门工作压力,同时亦能够加强案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引入办案经验丰富的案管人才

篇7

市经委系统离退休人员工作,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各级领导要将离退休人员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和研究离退休人员工作。

1、各基层单位要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离退休人员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泛听取意见、建议,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4、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和制定相应措施;

5、搞好检查、指导、交流、总结、表彰工作。

二、落实政治待遇

1、按规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每年通报1到2次市经委工作情况;

2、每半年进行一次形势教育;每两个月组织离退休老干部集体活动一次。

3、每年召开一次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要求;

4、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个支部书记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会,按规定交纳党费;

5、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6、确保征订“一报一刊”;

7、支持、鼓励离退休人员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活动。

三、落实生活待遇

1、按时发放离退休费和报销医疗费,杜绝“两费拖欠”;

2、做好离退休人员及遗孀的困难补助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4、坚持“五必到”即:生病在家必到、住院探视必到、家有大事必到、有叫必到、丧葬必到;

5、保证离退休人员用车,没有配备专用车的,优先保证i

6、建设好活动中心,使之成为离退休人员健身场所、学习的课堂。

四、离退休人员工作者自身建设

工作人员要爱岗敬业、端正服务观念、严格履行职责,努力做到:主动热情服务、礼貌待人、耐心细致、有问必答、不推诿、不拖拉,及时处理和反馈;

1、经常与离退休人员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家庭等情况,用真情,办实事,和离退休人员交朋友;

2、做到“三勤”(腿勤、手勤、嘴勤),“四访”(五一、十一、元旦、春节);

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系统;原则

建筑企业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实施开展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在施工阶段做好成本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增加收入减少开支,这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综合阐述,来达到减少建筑施工成本的目的。

一、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特点概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是为了促进使企业盈利的目标早日实现而产生的。它是在项目经理制度的基础上,认真安排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顺序、认真协调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科学的施工管理一方面使项目施工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使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项目即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对象,项目是一个整体,是一次性的,具有可行性、全面性、程序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念、方法对其进行管理。

企业想要加强自身的施工管理,就必须对工程项目各个生产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强化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配置施工中的各个生产要素。施工过程中,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要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时间恰当、比重适当,不能过多或过少。二是合理协调各个生产要素。不同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搭配合理,使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的发挥各自作用。三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督。要根据工程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施工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确保施工流水线的顺利推进。四是要合理利用施工材料,避免施工浪费,从而不断提升施工管理的综合效益,达到整体优化工程的目的。

二、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系统

(一)技术系统

技术系统是工程项目整个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业主都是希望项目工程能保证高的质量与低的成本。技术就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其关键要素,施工企业要想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高效比,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项目工程的高质量,通常说来,先进、科学的项目方案是技术系统的有力保障,施工企业应该对其加以重视。

(二)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必然包含人,包含人与人间的互相关联,人类社会是最大的社会系统,而工程项目也离不开人的管理与控制。因此,在建筑项目的成本系统当中,人就是最为重要的要素。所以项目经理担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作为高端的项目经理人,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工作与领导能力,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的相互结合,并且较好地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项目经理人的综合素质对项目的整体完成有着重大影响,领导者必须充分调动起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员工愿意工作,由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对项目成本进行管控。

(三)经济系统

在成本控制的诸多系统当中,经济系统占据着主导地位。施工中的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只要有施工工程存在,就必须要投进人力、材料、机械、以及资金等,投入不足就会对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造成影响,而投入太多有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济系统的演进是由社会生产力系统所决定的,是对投入和产出的一种反映。在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投入产出分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施工企业想要得到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比,就必须对其企业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施工企业要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保障工程项目与成本核算的同步性,以期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建筑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准则

建筑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的成本不断积累的各项环节中,通过合理的控制、调节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生产资料,及时纠正施工时脱落施工预算的各项偏差,把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在预想的范围中间,从而确保成本目标的完成。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以节约项目经费支出、增加项目收益为目标,它为施工企业进行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石。在一个项目的施工周期中,项目经理只有时刻遵循如下准则才有望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一)成本最低准则

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在保障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的同时,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低成本。因此,企业会利用各种渠道与手段,来完善项目的成本控制,但在考虑这一条原则的同时,企业应该尤其注意成本减低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要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原则进行兼顾,不要一味只是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找到一个最佳的合理成本点。

(二)成本全方位控制准则

全方位成本控制即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对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员工进行管理与控制。施工成本的形成是项目所有部门经济支出不断积累的过程。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在全体成员中进行,不断落实全员成本责任制。施工成本同时也是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成本控制必须在项目施工的整个周期中贯彻实施,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三)动态控制准则

动态控制原则也是项目成本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由于项目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对象,计划工作只能保障工程项目一个好的开端,而在项目不断进行的过程当中,还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控制,也就是动态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进行初期,企业要根据工程组织设计的内容来制定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拟定成本的控制方案,给项目后续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到项目竣工期间,成本盈亏基本已经确定,控制工作可能就起不到较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安全原则;运用

目前的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由于对施工管理的安全原则不够重视,使得施工过程的质量无法提高,施工工艺也不够规范。为提高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的效率,就需要使配电房施工管理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保证配电房的施工过程安全进行,提高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保证整个系统工程的安全性。

1 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

10kv大型配电房泛指高、低压电气设备数量多,变压器单台容量大或台数多的配电房。

10kv配电房安装工程包括变压器基础浇注、墙体砌筑、地面铺砖、室内缆沟、门窗安装、砌筑地面的回填、墙身处理等。而电气工程包括接地装置安装、设备基础安装、户内电缆施放、变压器和盘柜安装及电缆头制作、室外包括箱体安装、照明安装和户外电缆施放等。

2 在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中,影响其安全施工的因素

2.1 制作设计不合理

在配电房的土建配套施工中,不合理的预留孔洞位置、尺寸,设备基础未照图施工、制作未达到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预留的孔洞、预埋件、设备基础都要通过土建单位来实施,土建单位进行配电房施工前,必须要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电气安装人员和土建施工人员共同会审图纸,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仔细的核对图纸的准确性,看二者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

2.2 忽视了安装设备的质量

在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但由于现代经济形势下,市场上为了追求高利润,忽视了安装设备的质量,所以购置后的安装设备在运输之后,降低了其安全性,出现了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此情况,必须要求生产厂家出具生产合格证等。另外,要时考虑其信誉度,确保安装设备的质量,保证其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

2.3 没有做好施工工序之间交叉作业的工作安排

配电房工程安装需要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其中要按照准确的施工工序进行:(1)吊卸;(2)开箱检查;(3)基础制安;(4)设备就位;(5)设备接线;(6)设备试验;(7)送电前检查;(8)竣工验收。在实际施工中,若施工人员为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或者交叉作业时工序混乱,管理人员就很难对设备的数量,类型进行合理的布置,导致施工过程没有头绪,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还会给施工过程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还会造成人员和材料出现冲突,增加了施工成本。

2.4 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直接影响着配电房的工程施工质量,对有些质量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的情况不够明确,无法检查施工图纸中的质量和问题,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给工程造成巨大损失。另外,对施工环境没有做好处理,也会对施工管理的安全造成影响,并且要明确自然条件的变化,明确其气候状况等,防止风尘、日晒等对绝缘性能的影响,影响电气设备的检修和安装。

2.5 施工设备和施工工具

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再加上没有做好定期的维修和保养,导致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给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3 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原则

3.1 配电房安全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必须要认真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检查好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将施工过程进行记录,便于查阅。

3.2 为保证配电房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性,必须要求施工单位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严抓安全生产,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强调质量和进度。

3.3 施工班组要对施工的情况进行记录,对工程的名称,施工地质,施工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技术等信息记录下来,填写所使用的机具和材料等,并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3.4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明确图纸的工艺和技术,掌握新理念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通过编制施工计划和方案来做好施工准备,并制定事故应对策略。

3.5 要认真的阅读施工合同中的条款,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找出施工图纸的中不足和纰漏,防止因各个施工环节出现矛盾引起的施工问题,避免电气安装工程出现质量偏差,而引起质量安全事故。

4 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原则运用

4.1 某大型企业10kv高压配电系统电气工程施工概况:

采用10kv双电源供电方式,来自110kv某变电站10kvⅠ段母线#611路开关、Ⅱ段母线#641路开关。

安装开闭所1座,内有高压中置柜22台;配电房4座,其中1#配电房有高压柜6台、低压柜17台、1600kvA油浸式变压器2台,2#配电房有高压柜6台、低压柜21台、2000kvA油浸式变压器2台,3#配电房有高压柜6台、低压柜21台、2000kvA干式变压器2台,4#配电房有高压柜6台、低压柜17台、1600kvA干式变压器2台。

从变电站10kvⅠ段母线#611路开关、Ⅱ段母线#641路开关分别施放10kv ZR-YJV22-3*400电缆共4000米至开闭所AH1翻线柜、AH22翻线柜;从开闭所AH6、AH7、AH16、AH17柜施放10kv ZR-YJV22-3*240电缆共2000米至各配电房G1翻线柜;施放各配电房内高压柜至变压器之间的10kv ZR-YJV22-3*120电缆共200米。

对开闭所、配电房内的高压柜、变压器、电缆、低压柜进行调试工作(包括高压试验、继电保护等)。

4.2 该工程施工中主要包括:基础安装、接地装置安装、变压器安装和高、低压柜安装、电缆施放和电缆终端头、中间头制作、照明装置安装、电气设备调试等工作。

4.3 该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如下:

4.3.1 电缆施放和电缆终端头、中间头制作的施工流程

4.3.2 高、低压柜安装的施工流程

4.3.3 变压器安装的施工流程

4.4 该工程施工中需要遵循的安全原则有:

4.4.1 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让在现场施工的人员明确施工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明确作业的施工内容、施工要求和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安全管理,落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

4.4.2 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要对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其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班组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自行检查,对安全防护措施要做好,然后要进行工程质量部门的抽检。待工程完毕后,实行公司全面检查,然后对工程进行评定。

4.4.3 接地体主要采用直径16的圆铁跟接地母线进行对焊焊接,并要在焊接口刷防锈漆,避免因室内的门窗未接地而发生触电事故。

4.4.4 配电柜的基础和外壳如果没有接地处理,整体会产生垂直偏差,若没有检查好柜内设施,会导致高压保险磁屏产生裂纹。故在安装时必须要安装孔的偏差,出现应力作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跟两级的漏电保护。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皮制作,装设必须牢固、端正。

4.4.5 在安装中如果变压器跟电缆接触处固定不紧,变压器跟母带的连接处产生间隙,会产生漏电现象。所以要固定牢靠,同时将焊渣清理透彻,将铁锈除净。另外在中性点和其支架必须要接地,要分开施放。同时要做好测温仪的检查和绝缘件的检查。

4.4.6 高压电缆头避免因长期处在空气中而出现灰尘和杂质等,影响其绝缘的质量,同时要避免电缆头套因为过度的收缩而出现的开裂情况,影响绝缘。

4.4.7 明确配电设备中的刀闸、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等标识,在交接箱、电表箱的安装时应该避免水平和垂直偏差,在户外一般使用不锈钢的铁箱,且要保证足够大的表箱内部的结线。同时要对电表箱的电表位作绝缘处理,避免电路短路的现象出现。另外要固定好外电缆护槽,设置好箱门的接地线。

5 结束语

为保证配电房安装工程施工管理能顺利进行,必须要从施工前期进行控制和管理。施工完成后,主要是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进行。同时要做好设计蓝图、过程检查、设备清单、设备的合格证、施工方案和电气装置调试报告等资料,便于查验。电力生产中,10kv大型配电房安装工程在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因此要提高其管理控制的质量和水平,探求其安全生产原则。

参考文献

[1]蔡京广.运用《110~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10kv配电房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的体会[J].广东科技,2009,24:95-96.

[2]颜琰.10kv配电房高低压开关的选择与保护配合[J].广东电力,200

篇10

本文以黄岗矿业公司为例提出矿产资源开发与员工安全教育及有效实施安全管理、积极防范事故发生实现矿山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文通过有效运用年龄段区分管理法、文化素质区分管理法、技能阅历区分管理法、生产现场实时检查法、软硬件协调法等有效安全管理途径,对金属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进行分类阐析,阐明安全教育是员工清晰辨识事故隐患积极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源和基础,并针对安全教育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黄岗矿业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实践弥补法 ABC法则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从黄岗矿业公司目前的生产规模及现状推及其发展趋势,我们不难看出:黄岗矿业公司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创业与重重磨难,终于走出了发展中的低谷而跃迁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面对这种喜人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应而生的安全管理态势及任务更是迫在眉睫,容不得我们轻视和盲目做出乐观的设想。

我们以2005年为例,公司全年共发生轻伤类生产安全事故12起。

2005年生产一线员工人数共有306人(以2005年参加公司安全资质考试人数统计为准),人均事故发生率为3.92%。通过对这些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发现:因违章作业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共有9起,占事故发生率的75%。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这类事故的发生,并尽可能将它们消灭在事故的萌芽状态,从而将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呢?如何对处在安全管理终端的一线员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呢?

针对此类疑问我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员工安全管理

对于新员工的安全管理,除认真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还要针对新员工的文化程度、年龄特点、性格取向、工作经历等个人状况进行有侧重点的安全生产知识、岗位技能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与培训。通过对新员工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和培训,才能为我们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便于对新员工进行管理,我们依据新员工的特点把管理方法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1年龄段区分管理法

一名新员工来到矿业公司工作,根据他们的年龄差异,我们把他们分为三个阶段:一龄员工(18周岁―25周岁)、二龄员工(26周岁―35周岁)、三龄员工(36周岁以上)。而通常新员工的年龄多数分布在一龄员工和二龄员工这个范围内。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

对于18―25周岁的一龄员工而言,他们的年龄特点是活泼、积极、求知欲强、富于挑战性、敢于冒险。因此我们采取严管理多诱导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公司多年生产实际情况,让他们明白和理解在作业场所里哪些区域是危险的,哪些区域是安全的。在生产现场里进行作业,要给他们明确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违章的、哪些作业习惯是可取的、哪些作业习惯是应该摒弃的。只有让他们不断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并逐步掌握操作技能、领会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意义,才能使他们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的能力。这样就使他们逐步养成一种“作业现场不违纪、执行规程要仔细”的作业习惯,进而使他们自己体会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管理模式由被动的“他管我-要我安全”型向“我管我-我要安全”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把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在新老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不断完善与强化的平台上,我们的安全管理才会有新的发展与创新。

对于二龄员工(26―35周岁)及三龄员工(36周岁以上)而言,这类员工的年龄特点是:情绪较稳定、存在个性差别、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及自主判断能力。这类员工往往具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及工作技能和经验。对于这类员工的安全管理是重在“纠偏”与“督导”。“纠偏”就是纠正他们原有的、不良的作业方法及作业习惯。“督导”就是通过督促他们学习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规程,将他们已具有的工作经验与操作技能,顺势导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中去。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达到独立上岗作业的要求。

1.2文化素质区分管理法

新员工文化素质的差异将会影响到他们对安全教育的内容、操作技能及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与运用。文化基础较好的员工往往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理解。利于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级安全教育的时候,力求使教育材料“平民化”,让它简洁易懂、便于员工理解、掌握、运用。从而达到新员工们能自觉遵章守规服从管理并自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目标。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采用“实践弥补法”来进行管理。这种方法是针对文化素质较差但实践技能较强的新员工进行的。对他们通常采用“实践定位”来进行管理,即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检查、纠正、培养他们养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从而为顺利完成各项生产工作提供一个稳固的安全平台。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示例进行说明(简称为ABC法则):

A管理者B员工各级教育结果C实践结果

ABC(A模式员工教育结果较好)

ABAC(B模式员工教育结果较差)

1.3技能阅历区分管理法

在对新员工进行各级安全教育及操作技能培训的时候,我们可采用这种方法。即使是新员工培训、实习结束正式上岗作业后,这种方法仍可延用。这种方法是根据新员工的阅历及实践技能的差异,在他们中间自然形成“师徒链”,通过在他们之间实现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安全管理效果。作为管理者,往往需要多在这些“小师傅”身上多加管理指导。这种管理模式很类似于师傅带徒弟,但区别是这里的师傅与徒弟同是新员工。他们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如果能恰当运用,效果往往是非常显著的。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要避免出现“一重一轻”的现象,即管理者往往把管理重点放在了这些“小师傅”身上,而放松了对“徒弟”的管理。而在实际管理中则要采用“统一管理”的原则,如果徒弟范错误,不仅他本人要受到处罚,而且由管理者指定的带班师傅也要受到处罚。因而在他们进入车间实习的时候,管理难点往往是那些有一定阅历和经验的“小师傅”。如果这些人把违章作业的习惯在他人身上传播蔓延,那么将会对后期的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甚至埋下事故隐患。

1.4生产现场实时检查法

生产现场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我们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以及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等软件都是围绕着生产现场这个硬件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各类安全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生产现场。因此生产现场是安全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前沿阵地,对生产现场的管理不能掉以丝毫轻心和疏忽大意。

1.5软硬件协调法

那么,如何在生产现场对新员工进行管理呢?我们可以从“软硬件协调法”中得到一些启示。“软硬件协调法”的原理是这样的:当生产现场出现了一个“硬件”时,就需要增加一个相匹配的“驱动程序”。否则就因管理漏洞而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当生产现场更新或增加一台设备时,那么就需要同时有一套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出台。例如新设备的调试安装、空载运行、岗位操作、配电设施管理、检修作业管理等。我们所制定的这些“软件”是通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等多种形式,渗透到一线员工的身心,并最终形成一种自主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有序的作业习惯,从而完成“软硬件协调”的过程。

作为安全管理者,其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软件配置这一点上,而是要力求全面覆盖。即:软件、硬件、人员。在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在于一线员工是否严格遵守并落实相关的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还要及时发现并检查软硬件的协调情况。例如:硬件出现了故障导致带病作业、带隐患作业。在这个硬件尚未停车进入检修作业前,需要配置的是“升级软件”。也就是生产作业现场的“硬件”要由一定数量的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一线员工值班。由此可见,在生产现场里“软件”不再是抽象、固定的概念和条款,而是活动在整条生产线上的所有一线员工!他们的行为、举止正是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浓缩与再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把一名新员工逐步过渡到遵章守纪、服从管理、达到规范有序的作业目标,并非是朝发夕至的事情。因此,在生产现场采用实时检查法是切实可行的。在这里我们以一日三班制的大夜班为例来说明一下管理的思路:大夜班检查时段可分为三个,具体时间可随机选择。例如:我们选择0:30分、3:30分、6:30分这三个时段进行现场检查,在检查中一经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如睡岗、串岗),除当面批评教育外,还要在第二天的早会上连同其值班班长一起通报处罚,以示警戒。从而起到坚决遏止这种违章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

二、老员工安全管理

谈到老员工,我们大家会有一种呼其名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正是老员工区别于新员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老员工的特点有如下五个方面:

1、工作经验丰富、技能全面、熟悉并了解生产现场的设备现状及生产工艺。

2、多数老员工责任心强、工作扎实并担任班长,是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中间力量。

3、具备一定的组织及管理能力,通过言传身教能使新员工顺利掌握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要领。

4、社会阅历较丰富,能够恰当地协调、处理管理者与班组长间的关系。

5、能够及时、较全面地向管理者反馈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及设备、工艺流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名新员工入厂后经过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个人的操作技能及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最终也会成为一名老员工。因而在他身上也会体现出老员工的一些特点。因此作为安全管理者而言,管理的重点则是这些“老师傅”们。通过对老员工的分析与总结,我们把相关的管理经验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2.1 在车间树立一类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模范人物典型。

每个相应的工作岗位评比出优秀员工,作为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让身边的员工清醒地看到:只有充分树立“安全须从我做起,人人同谱安全曲”的意识,才能与其他员工一起安全顺利地完成本年度的生产任务,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学习与借鉴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2“严是爱,松是害”管理原则

对于因违章作业、违反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老员工,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要本着“严是爱,松是害”的管理原则,在全体员工中间广泛开展事故案例宣传与讨论活动。通过这些必要的负面教育,对思想麻痹、安全意识薄弱的员工起到警示作用。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感。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

2.3管理者要本着公私分明、平宜近人、加强沟通、妥善处理的原则对待全体员工。

在生产作业现场管理者是“铁面人”,谁违章作业就处罚谁;谁违章违纪就要受到通报批评决不留丝毫情面。工作之余,管理者又是员工们的“老大哥”。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专心地坚守每一个工作岗位。对于受到处罚的员工,管理者还要认真查清发生事故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失误的症结所在。并为他们提供避免再次出现失误的途径及办法。

三、工种及岗位变换的员工安全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情况:由于岗位调整、人员重组及工作岗位的变动而需要部分人员变换工种作业。那么,对于工种变换人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呢?

我们把公司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工种,按其是否从事特种作业进行分类。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特种作业工种和非特种作业(普通作业)工种。特种作业工种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执行。如:电工、焊工、司炉工、尾矿工等。由于他们所从事的作业对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对于特种作业及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均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点。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对于工种及岗位变换的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即:如果员工目前从事的是普通作业工种,我们就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否则就严格按照特种作业工种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落实。除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特种作业培训部门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准持证上岗作业,否则不得上岗作业。(附表一)

由管理流程图可以看出:工种变换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最终还是由具体的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参照前文中关于老员工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

四、特种作业员工安全管理

从事特种作业的员工一直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从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大量的生产安全事故都发生在特种作业中。而且多数是由于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技能差、甚至违章、冒险作业而造成的。因此对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上岗等工作情况可参照流程图。

(附表二)

由图示可以看出: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两个阶段组成:培训教育阶段和实际操作阶段。而做为安全管理者而言,则落实在实际操作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

4.1对特种作业新员工的管理

对新员工除进行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外,还要对其规定实习期。并在实习期内认真检查其作业情况、工作状态及工作表现。并及时纠正、查处其违章违纪行为。在规定的实习期内达到要求的,准予晋级为正式员工。否则仍按徒工对待,并延长其实习期限。对延长实习期限仍未达到要求的,由管理人员协调重新调整工作岗位。

4.2对特种作业老员工的管理

对于老员工的安全管理,我们在前面已作了较大篇幅的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叙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因为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作业或其所接触的物体、材料等存在着对本人、他人或周围设施及设备的安全构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要对特种作业现场做好全面、周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

4.3对工种变换的特种作业员工的管理

对于工种及岗位变换的特种作业人员,可参照安全管理流程图进行管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种作业本身所涉及到的工种较多,作业环境及专业技能要求差别较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教育培训阶段加大管理力度,更要在实际操作阶段进行严格管理。作为管理人员决不可掉以轻心、思想麻痹或心存侥幸,以避免造成新的事故隐患进而酿成生产安全事故。

五、井工类员工安全管理

1、与露天采矿作业相比,井下采矿作业的活动空间相对较狭窄。井下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照明、设备配置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井下作业的员工是一个由多种特种作业工种协同配合而构成的作业团体,并且作业人员及作业强度呈密集型作业分布。因此需要井下作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要具备必要的应对作业现场出现突发事件的应变及处置能力。

3、井下作业人员的生产及作业空间的获得,是通过不断进行的凿岩及掘进作业来实现。井下作业现场中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巷道,才得以实现通风、回采、运输、行人、疏散、避险、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等安全要求。因此要求井下作业人员不仅安全意识强而且还要具备应对紧急避险、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及能力。

4、对从事凿岩爆破类员工而言,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凿岩作业过程中能及时对透水、冒顶、浮石坠落、顶帮塌陷等险兆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置。

5、由于以上诸约束条件的存在,要求对从事井工类作业的新员工培训不仅体现在培训周期较长而且培训的内容及要求较露天作业也有明显的差异。

6、井工作业的现场管理工作随着采掘作业面的拓展,回采作业面的增加而出现纵横交错、点多面广的动态现场。因而管理难度逐渐加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取强化班组的安全管理与合理配置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与及时发现并处理事故隐患、处理突况及时上报与组织必要的应急救援演练相结合等措施,对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故的扩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安全管理的重点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及作业配置上多下功夫。

通过对以上安全管理的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我们看到,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重点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黄岗矿业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矿山行业面临着产业重组与安全“一票否决”的严峻态势,要求我们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水平与质量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发展、转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矿业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建设迈向一个全面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崭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