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9 12: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教中心科普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教育责任;创新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85-02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伴侣或共同关系和感情,希腊语中指友谊或团聚(伙伴关系)。社区教育的概念是大教育概念,教育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教育目标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要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教育内容是多元化、多层次、求实效。
由于社区教育没有可复制的经验作借鉴,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实践探索。
一、拟规划强调抓早
我们的社区教育在每年岁末年初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着手来年的工作计划,新年刚开始就制定工作目耍明确工作任务,并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师,做到早明确、早落实。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更新工作内容时做到早修正,从而使社区教育事业井然有序。
二、做工作重视抓实
社区教育工作总体来说,承担着替地方政府教育分忧,为社区全体居民排忧解难的责任,这就是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各街道、社区,了解社区需要什么,能为他们做什么,学校领导及时进行市场调研,听取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建议,认真抓实几方面教育。
1.精心组织全民学习周活动
每年10月份,“全民学习周”的系列活动,让社区领导和居民了解了社区教育中心所做的工作,形成了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了社区教育中心全体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密切了社区教育中心与各社区的联系,增强了社区教育中心工作的凝聚力,提升了社区教育中心的整体形象。
2.彰显学校老年教育特色
我们有定期定日的社区教育中心老年教育活动日,学校对每次活动的策划都紧紧围绕“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办学理念,定期组织开展老年电脑班、舞蹈班、音乐班的培训。教育中心艺术团参加第三、第四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录制,参加省市全民学习周开幕式、广场舞大赛等,开展健康知识、法律法规等讲座活动。
3.青少年假日活动精彩纷呈
学校制定了立足本土,有针对性、教育性、实践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活动方案。社区各所居民学校中小学生参与了演讲、科普体验、征文、趣味运动会、参观农科教基地等多项活动。
4.抓好有利时机,开展法制教育校园行活动
学校组织社区法制志愿者精心创作、编排适合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法制类节目,于每年秋季分赴全市各教育集团演出。通过志愿者活跃普法的内容和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出社区教育特色。
5.搭建多种活动载体,让社区教育之花争奇斗艳
学校利用科普宣传周制订实施计划,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把丰富多彩的科普文化带给社区居民;利用全民阅读日开展社区居民阅读竞赛,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利用法治宣传日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让社区居民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
三、新理念突出抓效
社区教育帮地方政府“解压”,替老百姓“”,是服务性工作。所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必须突出抓实效。这个“效”字体现工作效率,看实际效果。我们的每项工作除了周密的计划外,还加强培训活动结束后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加强总结并做好台账资料。例如,我们在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上充分利用科技、农技、文化等部门现有的资源,每年多次组织专家赴各村开展现代农民培训,受训人数达万人以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外培和内培相结合、基地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我们在社区教育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各大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相关报道,学校先后获得市、省、国家级荣誉。下面经验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经验一:注重统筹协调,完善组织体系
(1)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学校联合社区充实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组成强大的社区教育领导班子,召开由社区教育中心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社区(居民学校)负责人参与的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职责,部署本年度社区教育工作,做到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2)社区教育中心每季度召集各专兼职人员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活动开展情况,并建立了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社区居民学校为培训点的基地,做到培训有阵地,学习有内容,教学有教师。辖区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调发展,借势发展,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经验二:实施精致管理,创新日常工作
(1)完善机制促规范。为积极有效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学校每年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每月工作安排、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及建立教师考勤、考核细则,并与当年绩效挂钩。
(2)增强主动作为意识。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个性及能力特长,细化人员分工。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每月初,召开工作例会,组织教师对上月工作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对当月工作安排进行布置落实,不断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与主动作为的意识。
经验三:建设优质队伍,提升工作水平
社区教育工作量大面广,社区教育中心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分别建立了3支队伍。一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学校8名专职教师分别承担社区教育的策划、组织、协调、指导、培训等工作。二是配实兼职教师。组建由机关、企事业骨干等组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结合他们个人专长为社区教育提供专业教育培训。三是扩大志愿者队伍。社区教育中心志愿者队伍每年都在壮大,他们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社区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全力以赴为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教育服务工作提供帮助做出指导,以努力推动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一步做好社区的教育服务工作。
社区教育中心给每个居民学校配备了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建立和完善社区专兼职教师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整体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促进社区教育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经验四:树立品牌意识,追求最佳实效
(1)积极参与,提升社区教育影响力。学校艺术团参加了市“五一”劳动者之歌晚会、全民学习周开幕式、首届广场舞大赛,连续两届参加了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等,扩大了社区教育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力。
(2)整合资源,精诚合作。学校每年联合社区举办社区“邻里节”,为社区居民架起了一座互相沟通、增进理解、联络感情的桥梁。
(3)拓展服务领域,树立学校品牌。作为教育人,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两年来,学校艺术团分赴市区和各乡镇学校开展巡演活动达30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打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校特色品牌。
篇2
关键词:中职;专业特点;语文教学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中职教育是专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因此,各类课程与普高存在着较大区别。可是,由于我国的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是由普高转化而来,教师也主要是由普教系统培养而来,这使得部分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和教学习惯,难以适应中职教学的实际要求,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大都还按照普高的方法开展中职语文教学,这就产生了矛盾和冲突,教师会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无心向学,学生即抱怨语文课太枯燥、学无所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以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实际,也更适应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结合学生专业开展语文教学是一条科学、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方面,除普通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外,还要求“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人文性则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就业目标岗位,其语文应用的形式和特点不同,从业人员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特点也不同,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有针对性,要结合专业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就业、创业需求,也才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工具性方面,如旅游、幼师专业要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和提高,文秘专业要强化写作能力的训练和要求,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学生要加强书法、字体知识方面的培养,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从而编排出美观得体的版面。在人文精神方面,服务类专业可侧重培养热情、用心服务的观念,而加工制造类专业可侧重培养其科学、严谨、细致、认真的素质。这些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教学。
2.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了,教学自然就好组织,效率、效果也会大幅提升。中职生所学的专业是中考时志愿选择的结果,整体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取向。那么中职生对于与其未来就业、职业、行业相关的知识会比较有兴趣。中职教师如果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也是与其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的,自然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可发挥语文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从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看,所有课程,从整体看都是为学生的未来的职业服务的。虽然从功用上、内容上有相对的学科划分,但其总体目标,从宏观上是一致的。因此,语文自然也要为学生的职业服务,为学生的专业服务。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语言交流能力的职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发展服务,这与为专业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可进一步激发语文教师为专业培养和发展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发挥语文为专业服务的功能。
4.结合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可进一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学生的专业不同,其语文基础、习惯和现有语文能力、语文的价值或选择取向自然不同,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看往往具有相似、相近的特征。专业内的整体共同特征和专业间的巨大差异,也要求语文教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如文秘类、财经类、旅游类和幼师等专业的学生,一般语文基础较好,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机械类、电子电工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别。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在智能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能。基于此,教师不难发现很多中职专业的学生也并不是所谓的差生,只是拥有不同类型的智能而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学习优势。例如,我们不能认为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比财经类的学生差,只是智能类型不同而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笔者认为,教师认识到中职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是中职语文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专业开展语文教学不但是职教系统外在的要求,也是以生为本的内在要求,是由中职语文教学的特定功能和目标决定的。
二、如何结合学生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师,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组织者,如何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语文教学呢?结合当前中职教学的实际,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的自觉性,从我做起。
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结合中职专业开展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语文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笔者了解到,某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已对结合专业开展语文教学进行了相关规划和组织,如有的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比较成熟,教师们常共同研究、探索教学重难点,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比较容易参与其中,也比较容易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专业来开展教学。相反,有的学校没有这种研究氛围,那么教师要实施起来就相对困难。但即使如此,教师也不能只作等待、观望。教学是刻不容缓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就要从我做起,从日常教学做起,增强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的自觉性,只要有这种结合专业开展教学的理念,并注重相应的策略,也是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达到相应的效果的。
2.深入了解各专业的特点与需求,为结合专业开展教学奠好基础。
语文教师对中职专业的了解往往不深,他们认为这与自己的课程关系不大,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知道这个专业的学生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就可以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专业开展教学就要深入了解相关专业,分析其特点与相关需求。根据目前中职教育的实际,主要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培养目标,即这个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主要的就业目标、岗位是什么,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②专业的课程体系,即主要开设哪些课程,核心课程有哪些;③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④行业职业岗位发展规律,即学生毕业进入行业后的岗位上升路线是怎样的。语文教师要了解专业的以上相关情况,可通过以下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了解:①专业部――通过专业部可了解专业规划,课程体系等;②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可向其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相关情况,了解学生职业发展规律;③校企合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就业企业等――了解主要生产、服务任务,对学生能力需求,对学校培养意见、建议等;④相关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了解学生相关语文培养需求,学生对语文课的反馈意见、建议;⑤其他语文教师――交流结合专业开展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在了解过程中可以采用交流、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分析有关数据和信息。只有深入了解专业的相关情况和需求,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为教学设计和改革确定目标和方向,才能为结合专业开展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3.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1)在现有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专业培养、就业岗位的需要,补充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料。现有教材中一些与时代、专业相距较远的可以留作自读。另外补充一些体现行业发展的、接近学生未来岗位需要的课文和其他教学内容。如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可补充一些体现当前信息技术最新发展的科普文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补充一些汽车新型、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文章,财经类专业可补充当前电子商务方面的新闻或文章,电子类专业可补充一些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普文章,艺术类专业可补充一些艺术大师的散文或艺术评论等。有补充有舍弃,都是围绕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服务。
(2)可收集、编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语文阅读材料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材料。教师可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3)结合专业,突出、强化培养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如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的逻辑能力强,可突出一些实用类的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如工作计划、总结,科技制作说明,工艺流程说明,工作方案、报告等;服务类专业则突出口语表达训练,如人物介绍、产品介绍、景点介绍,写作方面侧重记述事件过程、表情达意训练。
(4)结合专业,开展特色语文实践活动。如旅游专业可组织导游解说训练、演讲比赛等;幼师专业可组织讲故事表演、诗歌朗诵比赛;文秘专业可举行快速作文训练、书法比赛等;电子类专业可组织某电子产品的调查分析报告活动;计算机类专业可组织电子手抄报、个人网页设计、集体活动的多媒体记录与解说等制作,还可评比学生博客、微博等。有的语文实践活动甚至可以在校外、实习企业、工作场景中开展,这样,语文教学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更贴近实际应用。
4.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组织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的张扬。结合学生专业开展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对于同一首诗歌的教学,对幼师、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配乐朗诵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口语表达方面的优势,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自己对诗歌内涵的领悟表现出来;工艺美术、装潢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把诗歌的意境用手中的笔画出来;而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把自己对诗歌的把握设计成动漫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同时,教师还要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如对人数多的班可以采用集体或分组朗诵法,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对人数较少的班则可以采用朗诵比赛法,让每位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现和发挥。
总之,结合学生专业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专业灵活处理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学生的专业差异,从而切实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按需施教,突出职教特色,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从而让每位中职生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3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市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先行先试,勇于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创新创业,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2、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产业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突出开放创新,广泛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3、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主攻方向,确定有限目标,选择若干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
4、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成效。
(三)主要目标
本届政府任期内,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实现“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即: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人员数、专利授权数、中国名牌产品数等翻一番以上;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元级新兴产业、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研发群体、创业(风险)投资群体以及中介服务群体。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全省自主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再经过一届政府的努力,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型人才高地、创新型企业高地、创新型产业高地;合肥、芜湖、蚌埠市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
(一)创新型产业升级工程
1、千方百计培育新兴产业群。重点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
2、加速提升支柱产业创新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综合效益。
3、着力完善创新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扶持政策,组织定向招商活动,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物流等现代生产业,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1、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创业服务中心、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创新咨询中心等孵化器的功能,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共性创业平台。实行科技型企业创业零收费。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和阶段,给予经费资助和创业扶持。加大对发展势头好、前景广的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其做强做大,逐步发展成新兴产业群。
2、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在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并争取提升为国家级。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通过政府资助等方式,争取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三)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1、集聚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以重大项目和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为支撑,提供优良的生活、科研和创业条件,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育创新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设立企业家服务机构,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企业经营者创新能力培训。
(四)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1、提升高新区产业和服务水平。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高新区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定位,引导创新型企业、人才、研发机构向高新区集聚;强化产业特色,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建立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对园区企业家的述职制度和企业家对园区负责人的评价制度。支持合肥高新区尽快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支持芜湖、蚌埠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
2、打造多种类型的创新载体。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区域性产业集群服务组织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载体,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一批行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提高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依托专业化检测、情报和研究机构,建立检测、科技信息、咨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服务。组建中国(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
2、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三市联网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吸引国内外更多科技成果落户。建设区域网上技术市场。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使之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创新会展品牌之一。
3、打造科技中介服务群体。大力发展技术开发、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改革,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行业协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快建立技术经纪人队伍。
(六)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1、培育创新文化和法治环境。把自主创新理论、政策的学习宣传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把创新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创新文化。举办创新和科技论坛、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和科技讲座等活动。办好中国中部创新经济论坛。合肥、芜湖、蚌埠三市轮流,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大赛。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宣传力度,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配套立法,优化自主创新法治环境。
2、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广泛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使之成为适宜干事业、办企业、聚产业的新型区域。
3、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运用知识产权,提升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动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商标战略。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推进六项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建立创新投资体系。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在试验区开展创投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组建创业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2、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与国内外交易所创业板、投资银行的战略协作关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鼓励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促进合肥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强做大**长江产权交易中心和蚌埠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全省各类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支持合肥高新区、**长江产权交易所申报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3、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积极引进省外和境外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农村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组建为创新、创业和“三农”服务的专业银行;鼓励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科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组织试点,形成竞争充分、富有活力的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等金融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面向高层次创业人才的个人信用担保公司,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4、强化政府创新投入。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政府设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创业投资引导、担保体系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创新人才资助和奖励,优先解决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问题。
(二)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加快科研院所改制步伐。按照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分类重组科研院所,整合中央与地方、军用与民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各类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中央在皖科研院所改制步伐。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的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设立专职创新岗位,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按照建设职教大省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创新型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相互参股,实现优势互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互开放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企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
4、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家级和省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境内外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境外大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坚持省部会商和省部、省院共建制度,深入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和省部共建奇瑞名牌活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扩大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交流。加强与长三角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将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等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增设创新人才奖。建立创业风险保障机制。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予以激励。尽快制定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管的个人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奖励个人创新创业。
(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全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试验区适当倾斜。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探索新增耕地指标易地有偿调剂使用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有效途径。支持合肥开展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支持芜湖、蚌埠申报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
2、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对创新型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在高新区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科技产业用房”,提高研发、产业化等用房的配置效率。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适应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属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自主创新。
2、增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班子自主创新评价、考核和奖罚制度,争创国家创新型企业。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股权、期权激励。
(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以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大效能建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在项目核准备案、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以及创新型企业认定、重点创新型产业确定等方面,赋予**三市省级管理权限。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事项。积极推进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审批和全程代办制等,使试验区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2、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建立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决策、科技活动组织的协调机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错位等问题。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合肥、芜湖、蚌埠市负责同志参加,负责领导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检查督促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咨询、论证等职责。
(二)强化主体责任。合肥、芜湖、蚌埠市要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带动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成立专门机构,强力推进。要制定实施子方案、年度目标和政策措施,逐一落实;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创新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市;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三)切实搞好协调服务。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地方和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改进服务,简化程序,积极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名牌产品、专利及驰名著名商标等,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政府采购中优先支持创新企业和产品。对自主创新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给予表彰。
(四)编制推进计划。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创出品牌”的要求,今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各有关部门。试验区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试验区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4
一、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形成家园互助的良好态势
家园一致的教育是幼儿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家长学校工作管理体系,家园密切配合,同步教育,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合作伙伴。
(一)完善组织,构建家长学校教育平台
高度重视,建章立制。成立了由园长负总责、保教主任具体分管及教师代表和优秀家长参加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在园行为规范》《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等,使家长学校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设立了专门的家长学校活动室,配备了音响设施、手提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打字复印机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为家长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便利。每学期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对幼儿园的评价和建设性建议,将其作为制订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二)与时俱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园在原有家长会、开放日、家教橱窗等渠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幼儿园的特点,利用家长学校创新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教指导活动,使家长每年至少得到四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指导,受指导率达到100%,使家长学校真正起到了改进家教方法、增强幼儿园活力的效果。
1.利用专题讲座进行家教引领
每年我们都有针对性地举办家长讲座,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引领家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组织编印了《园长教你养孩子》家庭教育读本,先后给全园600余名家长举办《幼小衔接》《吃苦教育―孩子的必修课》《坚持正确的办园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和家长谈早期阅读》等讲座,为家长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家教指导,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还积极与县疾控中心联系,根据季节特点,针对幼儿易发的传染病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如:春季《流感的症状与预防》讲座,春夏季《手足口病的发生与预防》讲座,秋季《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讲座。
2.开设家教指导专栏加强家教交流
在大门口的宣传橱窗和各个班级门口设立家教指导专栏,通过“育儿宝典”“家园直通车”“请您关注”等栏目,从不同层面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引领家长科学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3.利用互联网开辟网上指导新模式
抓住网络交流便捷、更新、更快的特点,我们及时开辟了“网上家教”这一现代化的家教指导新模式。2005年,建立了本园网站,通过登陆幼儿园主页与班级主页,家长可及时了解幼儿园、班级、幼儿的情况,并特别开设了“早教服务”“家园共育”专栏,针对家教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答惑。2006年,我们又开辟了幼教论坛,家长们纷纷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意见建议及寻求帮助的信息与教师、家长进行交流共享,真正把论坛办成了家长们的“网上家园”。2008年,在山东省首届学前教育论坛大赛中我园荣获“最佳园所博客奖”,月月被评为“明星论坛”。
4.利用家教论文评选推广家教经验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为使他们的宝贵经验能有效地推广,我园每学年开展一次家教论文评选活动,并把获奖论文在网站、论坛上,让幼儿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家教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5.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为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我们请吕剧团的家长教唱地方戏;请司机家长到班里讲交通安全;请医生家长到班里讲卫生保健;请擅长绘画的家长指导“鞋子涂鸦”;请蛋糕房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亲情蛋糕”……“爸爸”“妈妈”走进我们的课堂,将专长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为真实记录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童真童趣,我园对幼儿成长档案进行了科学性、创新性的设计与整理,设计出了“我的小档案”“健康宝宝”“成长点滴”“精彩瞬间”等新颖独特、富有童趣的八个栏目,由教师、家长和幼儿三方共同参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档案内容集文字、照片、作品、表格于一体,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成长历程,为家长、教师相互了解幼儿情况提供了便利。
由于我园的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深入、指导到位,2009年5月,利津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揭牌仪式在我园举行,2008年12月,赵兰会园长被东营市妇联聘为“家庭教育志愿辅导员”,2009年4月又被山东省妇联授予“山东省家庭教育骨干”称号;2009年5月,高翠萍主任被利津县妇联聘为“家庭教育志愿者”。
(三)亲子共育,凸显家长学校教育实效
在多年的家长学校工作中,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的特点,我园在亲子共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遵循自愿性、参与性、适当性与快乐性的“亲子活动原则”,深入探索“多元化亲子活动”,走出了一条提高家长育子水平、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创新之路。
1.家庭型亲子活动
儿童传统游戏是我园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倡导家长做孩子的玩伴“把传统游戏带回家”,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拉近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合作;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诵读安全童谣活动,实现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开展书香家庭建设活动,发放――“让阅读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让阅读润泽亲子的情感世界”――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建立“家庭小书屋”,开展“图书漂流”“亲情融书中”等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每天共读好书半小时。每年底开展一次评选“书香家庭”活动,并请入选的家庭做经验交流。一系列措施沟通了家园、亲子感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形成了浓厚的亲子氛围。
2.全园型亲子活动
我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多种大型集体亲子活动,如:根据节气时令开展的春季“情系家乡、拥抱春天”,夏季“水上娱乐”,秋季“秋果博览会”,冬季“运动技能大比拼”;根据节庆日开展的“迎新年亲子民间游戏乐翻天”“三八我和妈妈齐欢乐”“团团圆圆过中秋”,等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快乐地完成游戏,从游戏中让家长和孩子体验到亲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班级型亲子活动
班级中老师与家长共同设计亲子活动,从而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如在主题活动“香香的野菜”中,亲子来到田间地头采摘野菜,从家长甜美的笑容里读出了儿童时代美好的回忆。接下来,亲子共同制作菜肴,当香气四溢、清香可口的野菜拼盘、野菜包、野菜汤摆放在餐桌上时,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情和幸福。
4.公益型亲子活动
每周末,我园对未入园的幼儿家庭实行“半日开放”,为他们提供户外游戏场地,孩子可以尽情地攀爬、嬉戏,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巡演团”定期到社区展演,传授亲子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形式上的指导,向他们发放亲子游戏素材。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社区家长享受与在园家长同等的待遇,可以随时进入“家园互动区”交流探讨育儿经验和亲子活动方式。我们还利用周日办起了亲子园,以满足1~3岁社区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使亲子效应由幼儿园外延到了社会。
5.特殊意义型亲子活动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新生入学前的准备时期,我园通过发放通知书、网上宣传等形式,公布幼儿园为新生所开设的活动项目,如周末的“户外亲子游”“室内亲子乐”以及专门为即将入园家庭举办的“家庭亲子活动讲座”,等等。家长可以和孩子尽情参观幼儿园环境,同玩户外大中型玩具,还可以提前进行活动室内生活环节的训练,如:盥洗、入厕等,为家长和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做好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准备提供了条件。而在大班毕业前举行的“毕业典礼”以及亲子合作创作“离园纪念册”,使他们能更具体地思考如何做好入学前各方面的准备,为顺利升入小学打好基础。
二、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
开放的时代要有开放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社区作为育人的大课堂,为幼儿创设了更为开放的教育空间,开辟了幼儿教育的新途径。
(一)与大自然对话
我园充分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优势,组织幼儿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孩子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如: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带领孩子到黄河岸边,在河床上堆小山、挖地道、捏小人、玩“跳跳床”,带孩子们到明集蔬菜大棚摘西红柿、参观雁鹅养殖场;每年三月三带领孩子们来到县体委宽阔的操场,一起放飞风筝、放飞梦想;深秋时节,带领孩子们到华益小区观赏红叶,带领家长和孩子到冬枣之乡――虎滩摘冬枣,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了活教材。
(二)在生活中体验
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带孩子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体味生活的本色。教师和孩子一起走出幼儿园,来到超市、购物中心、菜市场,孩子们通过自己购物,认识了货币和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感受浓浓的生活氛围;世界读书日带领孩子们来到书店、图书馆,在服务员的讲解下,了解书籍的种类及功用;来到东营少年宫参观“寻找活着的龙”大型科普展,种类繁多的“活体”动物以及科学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享受丰盛的科学大餐;“世界水日”来到自来水厂,亲眼目睹水的消毒、沉淀、加压、过滤等净化流程,让孩子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义;每年七月,带领大班幼儿到一墙之隔的实验二校,观看小学生上课、模拟听讲、在阅览室看书、到操场上同小学生一起玩耍,打破了上小学的神秘感。
(三)利用节日培养互助友爱的情感
每年的重阳节都是孩子和老人齐欢乐的日子,孩子们为老人揉腿捶背、献礼物,与老人一起唱歌跳舞,老少同欢、其乐融融;清明节,孩子们来到烈士陵园李竹如烈士塑像前,献上自制的花圈、纸花,寄托对先辈的缅怀之情;母亲节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礼物散发给社区的妈妈,为她们送上深深的节日祝福;每年的儿童节都是家长与幼儿同游戏、共欢乐的日子,孩子们在趣味横生的“运气球”“快乐投球”“搭桥运宝宝”等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合作与关爱,增添了绚丽的人性色彩。
(四)心系灾区,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西南大旱无不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他们纷纷将自己平时积攒下的压岁钱、零花钱投入了红红的“爱心”捐款箱,也将生存的希望和信心传达给了灾区的小朋友。爱心传递无时不在,为本园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李瑞超捐款,为职教中心患尿毒症的周氏两兄弟献爱心……通过活动孩子们进一步体验了“灾害无情、人间有爱,爱心救助,温暖你我”的人间真情。
(五)警幼共建,筑起安全长堤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我们与县交警大队携手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系列活动让我园的交通安全教育成效卓著:2007年,东营市交通安全示范幼儿园创建活动现场会在我园举行;2008年,我园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一所交通安全示范幼儿园。
(六)开展消防演练
每年的“11.9”全国消防日来临之际,我们都邀请县消防大队来园进行消防演练。听听警笛鸣叫,看看打水炮、水幕,戴戴防火帽,向消防队员叔叔提问题,参观消防车上的各种设备,被家长称为深入孩子骨髓的教育。
(七)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儿童传统游戏是我园的教育特色,在儿童传统游戏素材的征集活动中,我们面向全体家长、社区发放征集表,进行地毯式挖掘,先后征集到各类民间游戏200多例,成为游戏素材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将社区中的传统艺人请进幼儿园:“二月二”把传统的手摇火烧爆米花师傅请进幼儿园,为孩子们现场演示爆玉米花、黄豆花、大米花的过程,让孩子帮着摇手柄、加炭火,亲身感受“爆金豆”的过程;我们请面塑、剪纸、草编艺人,给孩子们传授传统技艺;请打水煎包、做月饼、做蛋糕的师傅来园为孩子们现场演示;正月十六开园后,趁节日气氛尚浓,我们把双高村的舞龙队、英才武校的舞狮队请到幼儿园,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传统文明。每天离园,家长接上孩子回家的路上,园里发生的新鲜事,孩子们都向家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