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

篇1

关键词: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体系;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

人总是会老的,于耄耋之年能否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老龄社会临界点为10%),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20年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1.32亿,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那时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加上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到那时一对年轻夫妇上面,可能有四位父母,八位祖父母都健在。这么多的老人养老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采取“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并逐步降低对社会保险和自我储蓄养老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寿险公司在开办储蓄养老保险方面有着极为有利的专业优势,在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所谓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并不能解决老人们“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况且,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社会养老保险仅涵盖城镇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城镇人口中的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无法享受

全面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涵盖所有人群,包括非城镇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也应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也应能领取养老金。但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决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目前即使在城镇人口中也并非全部都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人群,他们就是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也就是没有工作单位或者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这些人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是摆在我国当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显然,社会养老保险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某些现实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化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这种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急剧增长,社会负担加重,显然,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三)过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交纳标准和替代率,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部分参与者无力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替代率为90%左右,而国际上一般为45-50%。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个人的保险费交纳标准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8%,单位和职工个人普遍感到难以承担。如果降低交纳标准,势必由国家财政补贴,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

(四)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不相适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一直呈现向个人倾斜的趋势,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从1980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7%下降为10.9%。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迅速。按当年价格计算,1978年至1995年间,城市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9%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存款余额也以年均34.3%的速度增长,由154.9亿元增加到23466.7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社会养老费用仍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不仅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们自我养老保障意识的提高,造成过分依赖国家、企业局面。

(五)社会养老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退休养老问题,不能解决退休者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交费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1)用人单位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提取;(2)个人按工资的8%提取。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假定某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1000元,缴费满30年则他每月可拿到300元基本养老金。又假定该地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的比例是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240,该人60岁退休时,如果个人账户累计总和为6万元,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拿到250元(60000÷240),两项合计550元,这点钱显然只能解决基本的养老问题。并不能解决老人们退休后“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

二、储蓄养老只能作为养老的辅助方式

我国人们具有良好的储蓄习惯,绝大多数的人选择储蓄的方式就是将钱存银行,因为银行储蓄具有风险小、存取方便、安全性强的优点。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经突破17万亿元,就充分说明老百姓对

银行储蓄的偏爱,然而,通过银行储蓄本息的累积来实现自我储蓄养老的方式存在明显不足,只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辅助方式。

(一)银行储蓄收益低,浪费了资金的使用价值

按目前银行储蓄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计算,考虑到5%的利息税因素,实际名义存款利率仅为3.933%,将大量的钱放在银行,显然是浪费了资金的使用价值。

(二)银行储蓄无法抵御通货膨胀

2008年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为8.7%,如果以此来对照当前的存款利率,按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计算,考虑到5%的利息税因素,实际利率为-4.767%(即4.14%×0.95-8.7%)。它意味着你将100000存进银行,一年后它的实际价值变成了95233元,4767元就白白地蒸发掉了。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预期,将钱都放在银行里,作为自我储蓄养老资金显然不合时宜。

(三)银行储蓄属自发,随意性太大

而自我储蓄养老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在这个资金积累的漫长过程中,很可能中途夭折。

储蓄既是一种预备手段,又是一种积累手段。作为预备手段,其作用是未雨绸缪。作为积累手段,它是为了实现未来某一耗资较大的消费而有目的地存钱。两者都是现代人实际的需要,所以,为将来老年幸福美满生活做适当地储蓄准备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总是难以主动地、自觉地储蓄,即使能到银行储蓄,由于银行储户可随时支取账户上的存款,在时间上、数额上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存款就不易保住,一旦有什么开支,一下就取走了,使自我储蓄养老计划中途夭折。所以,自我储蓄养老只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辅助方式。

三、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必须提升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新设计。笔者认为,在我国未来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更多地依靠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

(一)寿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体系可扮演重要的角色

受国力所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虽覆盖一定范围,但还未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正需寿险公司在社会保障的空白地带发挥作用。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富裕的晚年生活,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可通过购买寿险公司的养老保险,确保其有一个富裕的晚年生活。

(二)寿险公司的资源配置

寿险公司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作出最佳投资策略,提高资金利用率,使养老基金产生最佳的资本配置和最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更好地保护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

(三)寿险公司养老基金的积累方式

寿险公司的养老基金积累方式比较适应我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方式向基金积累方式改革的趋势,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相适应。

(四)寿险公司的优势

寿险公司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养老保险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还在于其拥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

1.寿险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精算师,可准确制订交费标准和给付水平,根据谨慎的精算原理保证养老金的稳健运用和给付安全。

2.寿险公司拥有众多的投资和理财专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寿险公司会制订最佳的投资组合,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保证养老基金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尽力降低经营成本,为养老金所有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寿险公司承诺的养老金给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养老金领取人的利益可得到充分保障。寿险公司的经营接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严密监管,促使寿险公司进行稳健经营,提取足够的责任准备金,以保证充足的偿付力和流动性。

4.商业寿险公司经营养老保险业务符合国际惯例。无论在养老保险体制比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养老保险体制正走向完善的拉丁美洲国家,寿险公司均在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通过购买寿险,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计划储蓄的美德

由于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储蓄”,当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便要根据合同的规定按期交纳保费,以维持保单的有效性,直至保单期满为止。这样,投保人便能有计划地把资金积累起来,养成有规律储蓄的好习惯。到约定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才能按时领取养老保险金,或在退保时得到现金价值。由于退保损失大,所以人们一般都不愿退保,这样就迫使人们“存”一笔钱在人寿保险公司,做到细水长流,源源不断,保其一生。这不仅解决了自我储蓄养老不主动、不自觉,随意性太大的缺陷;也解决了银行储蓄存款,由于支取太方便,很多人往往因为经不起物质的诱惑,令储蓄养老计划半途而废的问题;还可以为愈来愈老龄化的社会和独生子女后代减轻负担,使老了的自己依旧拥有尊严。

综上所述可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并逐步降低对社会保险和自我储蓄养老的依赖,充分发挥商业寿险公司在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应该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孙国栋.充分发挥现代保险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北京:金融时报,2005-2-21.

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监管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三大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个人储蓄养老。按照国际标准理想状态下,三大支柱的养老资金构成比例应为4:5:1,但是目前我国个人退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支柱,即依靠国家养老。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发放方式是以在职人员缴纳的款项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职参保人员账面空有资金。据预测,再过六十年中国养老金的亏空额将达到十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严重威胁了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潜力。出现这种情况,我国应该积极改进养老保险体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而企业年金就成为目前最合适的方式,本文以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为基础,逐步扩展分析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所面临的金融同业和外部政策市场层面的竞争。

一、金融同业

(一)企业年金的经营模式与主体的相关概述

企业年金的经营模式目前常规的主要是三类。一类是现在大家都比较常见且被多家行业广泛运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表现是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机构自主创办,特点是拥有大量的积累资金;另外一类是相关的隶属于各个保险公司的投保产品;最后一类就是来自于证券或资产管理公司,他们以信用托管的模式经营企业年金。以上就是企业年金的三种经营模式,目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因为在参与模式中,保险公司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在相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主要由政府、企业、职工以及四个管理人角色共同构成。在这七大主体中,政府的职责为指导和带动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企业负责缴纳年金;而职工为年金的收益体;四个角色的运营机构组成了一个整体。

劳动和社保部门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相继公布了61家基金管理机构。第一批包括37家,第二批是24家,这61家管理机构涵盖了保险业,证券业,基金和信托企业以及商业性银行。这也使得企业年金市场更加完善、更加丰满、更加具有多元素的竞争能力。

(二)商业保险公司在年金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1、内外资保险同业

在长期经营各种传统保险业务后,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同业机构在看到保险行业的成效之后也都纷纷融入到年金市场中分一杯羹,虽然这一行业因此多了竞争意识,但是总体来讲,对保险公司这个“元老”而言,其领先优势、竞争能力等方面还是明显突出的。

(1)保险公司拥有较高的精算能力

在保险公司的竞争力指数中,精算能力的强弱是很重要的一项,同时也是相当基本的内容,这涉及到产品设计、资产管理和风险把控等一系列流程。精算不仅是测算保险产品风险的技术,更是一种权衡长期经营的理念。而体现在企业年金这个产品上,纯熟的精算能力从产品设计、融资测算、收益规划等各方面着手,使得企业盈利和客户收益实现最大化。总而言之,精算能力对于保险公司及其客户有着重大的影响。

(2)在产品和计划形态上,保险公司力求满足企多样化与个性化

从更宽泛的角度而言,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退休金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计划形态,这是根据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应运而生的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点保险公司的优点更突出,可从以下两种方式上得到验证:第一,在企业年金的运作模式上,因保险公司的精算技术在同领域内相对更具备优势,所以运作起来其产品的计划形态也对应地更加丰富;第二,在企业年金的领取方式上,因其产品的类分繁多,各种年金形式层出不穷,各种险种也是各有所长。

(3)在销售能力上保险公司占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对于企业年金计划的推广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运作过程。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产品,企业年金的推广考验的其实是一种销售能力。而比较而言,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做的比其他同业更好,除了具备专业的销售核心团队以外,营销方式的培训、市场卖点的挖掘等工作都做得较全面。把握住了客户,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受益范围就自然扩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销售能力的比拼当中,保险公司始终占据比较优势的地位的原因。

(4)提供捆绑、分离式服务,应需而为

所谓应需而为,就是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在业务推广的方式方法上采取“因人而异”的原则,随机应对,掌控多种服务。不能因为是普通的小客户就降低服务标准,也不能因为是大客户就破坏原则和规定,在服务上,讲究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将捆绑式服务视为全套或者一系列的服务是因为它所提供的内容比较全面、覆盖面很广。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这种方式具有很多好处,优势突出,所以运作起来也比较大众化、有一定代表性。而分离式则主要用于个别评估或者咨询方向,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繁琐的操作,清晰、简单、明朗化。

(5)在服务技术与品质方面保险公司优势明显

除了上述的几点优势以外,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监管的服务技术和品质方面也具有突出的行业领先优势。首先,它的账户管理具有系统化和较高成熟度,这当然和经验分不开。完整的服务系统,加上完备的人力和运做能力,在服务技术这一块,保险公司可谓驾轻就熟。

(6)保监会对保险业的监管有利于未来年金业务的健康发展。

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具备对企业年金的管理能力,这是因为年金具有周期长、流程多的特性,因此相应的监管能力也就有了诸多方面的限制。基于这点,保监会对于保险业的监管采取的是审慎的态度。不论是企业偿付能力,还是精算能力,都需要一个完整而详尽的监管规定和制度,以此来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和企业年金的健康、长远发展。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以及平安集团是运作企业年金的主要保险公司。虽然其它保险公司也有一定份额,但是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诸多方面的因素所促成的结果。三大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占据的优势,部分是由于之前经营传统业务打下的良好基础,这无形间也使得年金市场存在一定的壁垒。但同时也要看到,老三家所面临的自身问题也不少,比如在之前高利率市场环境下传统险种所带来的利差损,对于保险公司内部而言,这就需要动用年金的收益去填补,势必会影响到经营年金的收益性。

同时,外资保险公司的实力不容小觑。根据先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从2006年起,我国的金融行业将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像友邦、安联这种国际保险巨头将逐步介入年金市场,他们具备国际领先的管理水平和在新兴市场丰富的运营经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转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意味着需要更强、更好、更有力的服务系统来迎接入世后的竞争环境。国内保险公司想在这样的竞争大潮中稳扎自身赢得市场,就必须学习并巩固,既要借鉴又要发挥一己之长,顺应形势才能立于不败。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在企业年金的运营环节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像前文提到,托管人这一角色基本都是由银行担任,目前甚至在受托人这个大管家的角色中,银行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1)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企业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客户,而且较其它金融机构而言,银行对企业的影响力更强,这一点是商业银行的独特优势之处;

(2)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样,银行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通过完善的人事招聘和培训系统不断输送适合各岗位的有用人才;

(3)在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环节,银行有着一系列完善的法规去约束和实施,这也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依托;

(4)在信息化的今天,银行有着一套成熟的IT系统来进行资金清算和内控管理。

由此可见,在年金托管方面商业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截止目前已公布的十家托管人机构队伍中,全部被商业银行占据。但是因为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不得是同一家机构,因此商业银行不能涉足投管人这一角色,因此其在除托管人以外的优势并不明显。

3、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所涉及到的业务范围较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加大获利空间。按照规定,信托公司可以同时将资金多渠道应用投资在不同金融市场,所以在开发适合不同需求的年金产品方面,信托公司较占优势。但是从现状而言,信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年金管理业务的资格。

概括而言,信托公司有以下劣势:

(1)因信托公司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和风险上的不确定因素就相应增加。从资产管理到投资业务、咨询业务再到个人担保,信托公司业务网撒得越广,相应的风险系数也越大;

(2)因为历史的原因,信托公司在前期经营业务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产生了不良资产,从而影响到投资者利益,因此在金融业中信誉度不高。而重塑信誉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融合在平时的点滴经营中,在投资者心目中重塑威信;

(3)在金融行业中,信托公司的客户数和营业网点本身就不具备优势,而且目前而言企业年金并非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存在一定的培养和过渡期。

4、基金公司

因为基金公司在市场投资方面的优势,因此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多数是由基金公司担任。我国的首家基金公司成立于1998年,当时的各项业务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也正是有了这个开始,才奠定了这一行业在今后的道路。

基金公司从事企业年金运作的优势:

(1)在《证券法》的相关法规中规定,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一系列规范的章程。这中间涉及到两家企业,一个是基金投资管理公司,一个是基金托管银行。也就是说,资金并不是由一家独自掌控,这样双向牵制的管理规定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谓是上了双重保险;

(2)基金公司在资金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

(3)许多资金运作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隐秘性高的特点,但因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基金公司的运作和管理情况几乎是透明化的。这个特点也有利于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和受益人对其进行管控。

但是,基金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在其它领域也同样有不足之处:

(1)对于企业年金投资中关键的精算流程,这块业务是保险公司的独具优势,因此成了基金管理公司的弊端;

(2)《证券法》的相关政策将基金的管理与托管进行了硬性规定。要求银行从事管理基金的托管业务,也就是将投资与托管分管制之,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因此基金公司在年金托管这块是完全没有经验的。

另外由于营业区域的限制,在业务开展上,基金公司存在网点少、办理不方便等劣势。

5、证券公司

按照规定,综合业务与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所拥有的两类经营范围。其运作模式与其它公司相同,不过不同之处在于,证券公司的涉猎范围较宽泛,不但具有广泛的业务圈,还在信息化、多元化管理上出类拔萃。这一点是其比价明显的优势。

同样证券公司还存在以下劣势:

(1)风险存在于投资运行的各个环节,而证券市场也算风险较大者之一,有风险就难免伴随涨幅跌宕,证券公司的风险系数是令许多投资者犹豫的主要原因;

(2)只有合理的管理构架才能确保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有效性和稳固性,如果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欠缺,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望而生畏是在所难免的。只有确保牢固可靠的管理和投资风格,才能增加投资者信任度,才能减少风险系数的扩大化;

(3)如同信托公司一样,对于证券公司而言,企业年金也一块新兴领地,需要谨慎操作。这需要时间去不断完善,以慢慢弥补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

二、其它因素

(一)法律监管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执行的相关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金融行业空有监管义务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权利,故而我国对于这一环节监管薄弱,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年金发展受到限制,下面分类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1、企业年金监管主体超负荷运行且收效不理想

我国对于企业年金进行监督的相关部门尚未得到明确,,造成我国企业年金审批主体概念模糊,,没有独立的监管部门,难以形成正常的监管机制,暂时由劳动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司代为监管,此部门同时还负责社保基金的监管,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而纵观西方国家,都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此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促进了社会金融秩序的良性运行。

目前我国年金的监管环节十分薄弱,还不能很好的服务这一事业。监管部门职责重而权力轻、能力不足、人手短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沉疴。据笔者所了解,这种情况造成了监管机构的负荷运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譬如:目前负责监管的主体是劳动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该部门负责企业年金监管的人力在十个左右,而市场上需要进行监管的资金高达2000 亿元,实施年金计划的企业总数接近 3.5 万家。与此同时,该部门的工作范围还包括了拟定企业年金的政策法规,并进行一系列的监管、审核、协调工作,如此繁重的任务,以最少的人手承受如此大的工作量,可见我国对于这一事业的重视还不够。

近年来,中央决定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企业内部的年金及养老金等的审核工作,而对这些企业资格的鉴定则由保监会进行,同时给以审核监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完善,进而给金融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可预期,而资本市场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面对这一挑战采取的方式就是随着资本规模的扩大同时增加国家监管机构人员及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努力迎合市场的变化。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及时调控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监管条理不清晰,职权不明确导致了其的发展滞后。

2、企业年金的监管框架急需改进

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年金协调监管框架没能和市场同步发展。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建立在养老保险机制之上的一种制度模式,借鉴了商业保险同时参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制度,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延续。这种制度不同于福利制度也不同于一般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二者的集合体,因此,企业年金的施行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其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的支持,是建立在和谐的劳资关系基础之上,这种制度弥补了社会保险的不足,又脱离了商业保险以往的盈利模式,因此对国际民生具有良好的作用,是有中国特色的制度。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模式的年金制度,作为一种投资方式,企业年金也是一种投资,那同样收益与风险也是并存的,这种性质也决定了企业年金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在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下,创造适合该制度的发展环境,主要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之有理可依有法可据。通过法律的规定,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年金机构服务。

在我国,监管模式是以劳动社会保障部为主,其它各相关部门如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为辅的“一部三会”的监管模式已经初步建立,这种模式下的我国年金监管模式服从各部门合作制定的法规,在宪法的大前提下进行监督。《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是中国国内年金运行必须遵守的政策性法规,为正确监管年金运营部门提供了法律根据。这部法规的出台,是各相关部门合作的结果,各个涉及监管职能的部门共同根据这部法规进行工作,无疑会加深合作的契合度。这部法规明确规定了我国目前的年金制度模式将由一部三会共同进行监管,从而达到合理监管、职责明确的目的。

(二)税收政策

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职能可通过税收等一系列方式得以体现,对企业年金试行税优政策也同样。这一点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对于企业而言,实行税优可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更多企业员工加入其中享受这项福利;对国家而言,税优政策可以扩大年金的参与度与覆盖面,缓解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优化。另外一方面而言,企业年金的普及率上升后,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也有着正面的意义。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施之后,我国年金在税收层面有了明确的规定:条例第三十五条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该条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首次对于年金税收优惠进行明文规定,国家在税法层面明确了对企业年金的态度。但是从实施条例的出台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 企业年金税优程度较低

我国明确通过法律规定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比例,但是随后在各省市的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对于企业年金的实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从2000年在辽宁省进行试点开始,目前已经有众多省市直辖区对年金税优政策进行了尝试,而其余地区固有的社保制度依旧存在,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发展年金的同时,将面临双重标准,不能很好地享受到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而且在面临双重标准的时候,难免出现社会不公现象,为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创造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而国务院各个部委之间的指令同样不一,这就对企业推广年金的信心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在两个《试行办法》中曾经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将实行8.33%的税优比例,而之后的国资委的135号文中明确指出在社保体系较完善的地区实行的4%比例的优惠,然后在财政部2008年下发34号通知中规定了税优比例为不超过年金年度缴费总额的5%。这也是目前企业年金运行主体共同执行的标准,而这种统一的标准是在年金模式出现九年之后的产物,不得不说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工作任重道远。

即便如此,实际5%的税优比例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按照此比例进行测算得出的替代率与年金宣传的作用尚有一定差距。举例说明:现在有一职工月收入7000,当企业享受目前5%的税优比例并且足额进行缴纳,则每年职工可以积累4200元,经过二十年的积累,职工将有84000元(为便于计算,已将投资收益率与通胀率互相抵消),按照退休后50%的替代率,即每月3500的收入,那么84000只够发放2年,即便算上员工自己5%的缴费,那么也仅够维持4年。而且实际的通胀率会高于投资收益率,所以这个数字更加微不足道。这与国家推行年金的初衷和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第二大支柱的地位相去甚远。因此在税优幅度这块内容上,我国的法律法规还需不断地完善,以做到推动整个企业年金体系良性发展。

第二, 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税收不能减免

一直以来,对于企业年金个人缴纳部分的税优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因为这个缴费环节中没有政府文件的明确指示,直到2009年底,国税总局的694号文中明确规定,企业年金个人缴纳部分不能在税前列支,按比例缴纳个税。此规定对于我国的年金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得年金税优政策的实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员工虽然在退休后有所回报,但是就目前而言,参与年金必定牺牲了一部分现金流,如果还得不到税优支持,那么员工参与年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部分企业为了避免员工抵触情绪,年金缴费时完全由企业缴费构成,个人不产生缴费。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眼前问题,但是损害了职工的长远利益,按照前文的计算方法,在目前的企业缴费税优比例下,仅靠企业缴费是远远不能满足员工在退休后的替代率要求的。因此有专家适时地提出,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最适合的是EET税优模式。对于EET模式,我国很早之前就有过探讨,这种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将年金所需要缴纳的税收递延到领取阶段,取消缴费阶段和投资收益阶段的税收。

但是在国税总局的法规颁布后,市场各方面的反应还是较失望的。因为这其中不仅规定了个人缴费部分不得税前列支,并且企业缴费纳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要征税。虽然这种税收模式是根据我国实际税收能力制定的,具备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实际上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这部分带来的收益,对于企业年金模式的建立是一种不小的打击。尤其对于年金的受众——广大企业员工而言,参加年金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但是如果在税收方面没有优惠政策,牺牲了眼前的资金的流动性还要为此缴税,换来的是将来不尽如人意的替代率,那么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难免受到负面影响,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道路将更加曲折。

参考文献:

[1]宣伟.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研究[J].保险研究,2007;12

[2]孙佳佳,张苏.保险公司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08;04

[3]张松.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兼论中国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政策思路[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杨建莹.中国企业年金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金融,2008;03

[5]马葚.论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障碍与对策[N].中国保险报,2007;8

[6]杨帆,郑秉文.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吴鹭.如何发挥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的优势[J].当代经济, 2005;11

[8]高志坚.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运作中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策略[J].特区经济,2006;02

[9]巴曙松.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的主要环节与政策框架[J].海南金融,2005;08

[10]姜蓓蓓.从国外年金监管看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建设[J].人口与经济,2009

篇3

[关键词]职工;养老保险;空账;名义账户;养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单位”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据此,我国建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随着制度的运行,个人账户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 职工个人账户引发的问题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养老保险形式。

1.1 隐性债务无法偿还

隐性债务是指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积累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累积,而他们又必须按照现行的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累计”的部分即形成了隐性养老金债务。智利称其为“转制成本”。这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是制度改革之初就已经存在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从“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变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以来,实际操作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改革模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巨大的转制成本。再加上政府没有主动承担这个成本,使本应留作积累用的个人账户基金进入新制度后成为“空账”且无人偿还。

1.2 “混账”管理导致个人账户被挪用

我国现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中,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是由各地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这种混账式的管理模式使空账问题进一步蔓延扩大。由于制度设计本身两个账户的管理监督边界不清,因此为日后挤占、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留下了隐患,为社会统筹基金毫无障碍地不断透支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提供了便利窗口。

1.3 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低

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在制度运行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允许存于银行和购买国债,这种投资方式不仅不能实现增值,而且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基金严重贬值,损害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如此低的投资收益率再加上养老保险的碎片化,在我国现行的经济环境中,使空账问题进一步恶化。假如我们还不把这笔巨额的基金进行有效的投资运营,会使其与经济发展相脱节,养老保险基金不断的贬值加剧空账规模。

2 国内对个人账户问题的思考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个人账户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做实个人账户、实行“名义账户”制和取消个人账户。

2.1 做实个人账户

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对记入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基金实行单独记账、独立管理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充分体现个人的激励机制和自我保障功能。杨燕绥 等认为做实个人账户是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应对之策,要使个人账户成为全国人民累积养老金的管理工具,成为保护中国公民养老财产性收入的运行手段。彭文祥 认为只有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才能够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从而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韩克庆 认为个人账户应当全面做实,并在具体的操作方案上提出了“记账积累、统一管理、功能拓展、名实结合”的原则。对于做实个人账户,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首先在辽宁省进行试点。随后,2004年将试点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到2009年底有13个省市不同程度地做实了个人账户。目前我国做实个人账户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来弥补持续扩大的空账,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都无法独立承担,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做实个人账户这条路愈发的艰难。

2.2 实行“名义账户”制

所谓名义账户制(NDC),是指将缴费确定型的待遇发放与现收现付的筹资机制相结合的新制度。主要特征为:用投资收益率作为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参保人可在退休后按该记账利率累积后的金额领取养老金。郑秉文从13个方面分析了名义账户制对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认为名义账户制不但可以解决转制成本问题,而且兼顾到了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的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王晓军、米海杰通过构建精算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和风险分析方法,得出名义账户制比另外两种选择在收入分配、成本收益和风险分担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杨良初、史静远认为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改革弊端很多,难以为继。在此基础上提出名义账户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和资本市场发展相契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名义账户制不仅明确了个人缴费义务,明晰了个人的财产权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且还适应我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

2.3 取消个人账户

取消个人账户就是说将职工个人账户部分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2015年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接近4.1万亿元,而所有做实个人账户省份的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超过5 000亿元,即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已从2007年的1.1万亿元扩大到了2014年的3.5万亿元,这已经成为每年社会舆论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不算财政补贴,23个省份收不抵支。胡继晔说:“我的观点是,统账结合的路子走到了尽头。”他认为我国是把第二支柱的个人账户强制性地拉到第一支柱里来了。李珍、黄万丁站在老年收入保障体制设计的高度和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中看,认为个人账户是私有财产,不具有保险性质,应当将其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由职工个人决策,建立自愿性养老储蓄账户。这样做可以减轻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企业的负担,有利于我国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3 个人账户的再选择

笔者认为当前的“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中的8%个人账户部分可以适度降低比例来实行名义账户制,降低的部分来发展第二、三支柱,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拥有较大的可行性。

第一,名义账户制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我国养老金的隐性债务问题。可以减少转型成本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影响,即它可以使其转型成本得以分散消化到一个年龄跨度很宽的时段里,从而为解决转轨成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第二,名义账户制有利于将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管理权彻底分开。通过名义账户制可以明确建立个人财产权,从而有利于彻底将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分离管理,不再挤占个人账户。

第三,名义账户制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我国现在资本市场还不发达,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引入名义个人账户能够适应这种国情,并且也可以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下提高收益率减少损失。

总之,实行名义账户制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但是纵观各国实行名义账户的经验,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于记账利率的确定,我国目前以银行存款利率作为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的这种方式其实是损害了账户持有人的利益。应该以平均工资增长率、缴费工资增长率及经济增长率为依据,按照精算平衡的原则综合考虑。瑞典记账利率与平均缴费工资增长率挂钩,并且还建立了自动平衡机制,根据制度的资产负债状况对记账利率进行必要调整。其次,要适时调整养老金的计发系数,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预期余命不断增加的趋势。意大利每三年调整一次;瑞典、波兰和拉脱维亚每年都会进行调整。最后,实行名义个人账户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我国目前第二三支柱的比例很低,养老金整体替代率不高,对老年人的生活起不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及相关的商业保险,通过政策引导税收激励等措施来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并且对基金进行有效的投资,以使其保值增值,促进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8).

[2]李珍,黄万丁.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何去何从[J].今商圈,2016(2).

[3]杨燕绥,王巍,张曼.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机制研究――做实个人账户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0(5).

篇4

 

关键词: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体系;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

人总是会老的,于耄耋之年能否老有所养,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 (老龄社会临界点为10%)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20年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达到1.32亿,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那时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加上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到那时一对年轻夫妇上面,可能有四位父母,八位祖父母都健在。这么多的老人养老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采取“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自我储蓄养老”的模式,并逐步降低对社会保险和自我储蓄养老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消费者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较好途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寿险公司在开办储蓄养老保险方面有着极为有利的专业优势,在我国未来养老保险体系中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

所谓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并不能解决老人们“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况且,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社会养老保险仅涵盖城镇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城镇人口中的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无法享受

全面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涵盖所有人群,包括非城镇人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民,也应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也应能领取养老金。但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决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目前即使在城镇人口中也并非全部都进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也有游离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人群,他们就是自由职业者和待业人员,也就是没有工作单位或者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人。这些人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是摆在我国当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难题。显然,社会养老保险在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

(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某些现实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化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统计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者已达到10.86% ,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占总人口的21.36%。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这种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急剧增长,社会负担加重,显然,单纯依靠社会养老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三)过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交纳标准和替代率,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部分参与者无力负担, 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替代率为90%左右,而国际上一般为45-50%。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单位和职工个人的保险费交纳标准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8%,单位和职工个人普遍感到难以承担。如果降低交纳标准,势必由国家财政补贴,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

(四)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不相适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一直呈现向个人倾斜的趋势,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从1980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7%下降为10.9%。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迅速。按当年价格计算,1978年至1995年间,城市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5.9%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存款余额也以年均34.3%的速度增长,由154.9亿元增加到23466.7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绝大部分的社会养老费用仍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不仅造成国家、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人们自我养老保障意识的提高,造成过分依赖国家、企业局面。

(五)社会养老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退休养老问题,不能解决退休者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交费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1)用人单位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提取;(2)个人按工资的8%提取。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假定某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1000元,缴费满30年则他每月可拿到300元基本养老金。又假定该地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的比例是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240,该人60岁退休时,如果个人账户累计总和为6万元,那么,他退休后每月可拿到250元(60000÷240),两项合计550元,这点钱显然只能解决基本的养老问题。并不能解决老人们退休后“丰衣足食”安享晚年问题。

篇5

关键词:养老保险;保险基金;公司治理;形式;资本市场

前言

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各统筹地区的统筹帐户资金和个人帐户资金、企业年金。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节余达910亿元,已有11个省市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基金积累规模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储蓄性资金,承担着对受益人的长期支付责任,这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策略必须具有长期性和稳健性。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巨大,难以继续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买卖股票,必须采用积极投资、参与管理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活动,形成以参与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战略。本文拟对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及障碍因素作简要分析,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

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属长线投资者,只有参与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措施主要有:

1、沟通磋商。养老保险基金就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可以以信函、电话、私人访谈等非公开形式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碰面,沟通思想,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在年度股东会议上通过提交议案等公开形式发表批评性意见和建议。

2、提出公开批评。养老保险基金往往对公司的不良行为,如冒进扩张计划、管理层不合理的薪酬、不合理的收购行为等予以公开批评,舆论上制造声势,号召社会公众监督,向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施加压力,迫使公司改善经营。

3、提出议案。股东议案是股东提出的要求管理层采取某些特定行动的简明报告。议案一般只有建议性质,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议案是否公开取决于股东与管理层的沟通情况,通常机构投资者会私下将议案提交管理层,然后视议案采纳等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公开议案会相应暴光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裂隙,往往会引起股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4、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目前证券市场允许股东签署投票权授权文件,授权人代替该股东在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替其投票。委托投票程序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等股东有机会通过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大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力。无论何种方式,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合乎现行公司运行规范,既要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又要遵循一定边界。

二、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其面临的障碍因素有:

(1)优化养老基金本身的治理。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帐户基金采用的是信托投资方式,信托投资能有效保障资产的独立性,且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收益。但是信托投资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关系,而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成熟,委托方与方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易产生过度的机会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市场的不够完善。当前受托管理养老基金有部分是证券投资管理基金,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差。可鼓励企业年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并参与公司治理,它应以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进入股市,养老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是相互的.

(3)养老基金过于分散。目前,养老保险除少数省市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多数实行市县级统筹,统筹帐户的基金积累额由于现收现付,基金的积累额有限,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相对较小。但个人帐户基金在做实后,保值增值的压力较大,而过于分散的现状导致各统筹地区的基金规模不太。因此应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在省级成立养老金投资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更注重投资的流动性和短期收益;基金管理公司缺乏足够的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收益不确定而成本较大,以及存在利益冲突等等因素是也是妨碍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的因素。

总的来看,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现有机构投资者中最有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目前发展仍有许多障碍,因此这一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离不开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需要相应的制度及法律环境相配合。

参考文献:

[1]刘子兰.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李淑娟.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7,(04):113-115.

[3]王信.养老基金在公

篇6

一、面临的问题

(一)务工人员中属农民工身份的人员,由于制度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

(二)务工人员中属城镇已参保人员,续保愿望强烈,但因各地特殊的利益格局,对待异地续保的认识不一,往往自定政策、设置壁垒,通过“深挖沟”、“高筑墙”或“关门上锁”等办法加以阻拦,致使跨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以实现。

(三)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让参保人员望而却步。经办机构转移接续手段较落后,一定程度制约了养老保险关系转接。由于社会保险没有实现全国计算机联网,各统筹区域内管理自成系统,业务信息网络不相连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只能通过多个环节的人工办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转移过程中也会因转接环节衔接不好,致使部分信息丢失。同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全国没有统一的办理程序和所需信息的清单模式,时常满足不了接续关系和计算待遇的需要;而省际之间社保经办机构缺乏协调机制,遇到困难时,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解决不了,转出地不管,往往所费时间长、花费精力多,甚至出现当事人多次往返两地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

二、对策思考

要充分发挥新制度的作用,真正把新的办法执行好,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1、加强社保教育。你要现在问一些企业职工包括农民工社保最需要什么,都说医疗、工伤,觉得养老金还是以后的事情,但是现在生活变了,现在人的生物周期变了,过去人们工作40年,退休10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晚了,25岁才真正进入劳动力市场,可是人们都期望活到85岁,事实上工作35年退休后有25年,所以现在特别需要在工作的35年里,为退休后的25年做一点准备,这叫终生平滑消费,现在有很多理财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每个人是要做一点打算的。目前看来关注度不够.还有一种情况,当我想关注的时候,发现我根据弄不清楚,所以索性我就放弃了解了,随着单位怎么给我设计我就怎么来吧?这个说明什么?我觉得这是需要一种国民教育,作为社保教育,我觉得也应该提到议事行程来(来源:文秘站 )。

(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制度,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缴纳标准,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制度不统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

(二)提升管理手段,统一优化转移办法。应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进程,建设一个完备的省、市级中心数据库,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条件成熟时实现全国养老保险计算机联网。应建立起以“个人为保障单元”的“一卡通”的养老保险卡制度,实现“卡随人动、钱随人走”,方便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应规范转移接续的操作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制定全国统一的转移程序,实行标准化转移办法,减少冗余环节,简化相关手续,使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工作更加顺畅。

(三)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对不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进行查处,对不按规定执行、转移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篇7

一、实施范围及对象

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

二、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筹集

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私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共同缴纳;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由本人缴纳。

(一)缴费基数:企业从业人员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作为缴费工资,但超过上一年全省职工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低于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企业以全部从业人员缴费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个体工商户主和从业人员根据收入状况,在全省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60-300%的范围内,自选定额作为当年缴费基数。

(二)缴费比例:

1、企业按全部从业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12%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从业人员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为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

2、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职工下岗或失业后(以下简称下岗失业职工),又在私营企业从业的,其个人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以后,个人缴费比例每两年提高1%,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企业按缴费工资的16%为下岗失业的从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以后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降低企业缴费比例。

3、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按本人自选缴费基数的16%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下岗失业职工本人从事个体工商户的,也按自选的缴费基数比例的16%缴纳基本养老金。

(三)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在税前列支;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四)基本养老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缴纳,逾期未缴纳的,按日增收未缴金额2‰的滞纳金。

三、基本养老保险金个人帐户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当月起,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原已建立的个人帐户与此合并。

(二)企业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包括:

1、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2、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中,按个人缴费基数(或工资)的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基数的11%建立,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四)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规定的记帐利率,每年计算一次利息,所计利息并入个人帐户。

(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若因故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流动或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连续计算利息。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按规定予以转移。

(六)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达到养老条件后支付基本养老金,不能提前支付或移作它用。

(七)社会保险机构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发给《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手册》和《社会保险卡》,作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凭证。社会保险机构每年定期发给“个人帐户清单”,由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核对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时间、数额和个人帐户储存额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可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进行核对和查询。

(八)享受养老待遇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领取完毕时,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按规定继续支付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或已办理养老手续的人员死亡后,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定继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划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

四、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一)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

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下同)满15年。

(二)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计发:

第一部分为基础养老金,按养老时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算。

第二部分为个人帐户养老金,按办理养老手续时个人帐户储存额的1/120计算。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到达养老年龄的人员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三)1995年12月31日以前已在国有企业中参加工作的人员,在1999年1月1日以后达到养老年龄、个人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规定办理养老手续后,基本养老金按月按以下办法计发:

第一部分为基础养老金,按养老时上一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20%计算。

第二部分为个人帐户养老金,按养老时个人帐户储存额的1/120计算。

第三部分为过渡性养老金,按1995年12月31日以前未建立个人帐户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按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3%-1.4%计算。

第四部分为综合性补贴,按63元和1966年规定的粮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算。

计算补贴的比例为:本人未建立个人帐户的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0年,到达养老年龄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到达养老年龄的人员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比例为,缴费年限满10年为15%,每增加1年,增加1%;过渡性养老金按其未建立个人帐户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按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计算。

(四)企业从业人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及其从业人员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年限确定缴费年限。原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职工,已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原缴费年限及其视同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

(五)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每年7月按全省统一规定对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

五、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按照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规定,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基本养老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全额纳入财政专户,专项储存,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

六、实施步骤

1998年底前,各地要将本地区私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建立起来并纳入社会统筹;对城镇个体工商户实行分步建立,即在1999年底前,各地要将本地区50%的城镇个体工商户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纳入社会统筹;2000年底前各地要将本地区所有城镇个体工商户全部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纳入社会统筹。

七、加强对建立统一的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宣传

建立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是关系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巩固和发展的大事。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在方法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用形象直观的语言、画面和数字宣传,使广大城镇劳动者和社会各界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办法和缴费标准及养老待遇一目了然。

八、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合、支持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要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缴纳基本养老金,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年检、证照贴花的审核内容之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申请工商注册登记的同时,必须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基本养老手续。私营企业协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要做好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九、切实加强对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

建立统一的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建立统一的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纳入本地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每年要下达进度指标,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全面发展。

篇8

近年来,我市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广东省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有关精神,全面展开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投保工作。从年至××年,全市共支出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经费万元(含省市县镇资金),拨付人寿保险公司资金万元。全市从年至××年月有对夫妇办理了计划生育保险证,投保金额万元,未办理养老保险手续仍存留在各县人寿保险公司的帐户余额万元。总体而言,我市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问题。主要是:

(一)积压在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金额大

各县从年至今,积压在人寿保险公司的金额相当大,虽然有的县已办理了一部份计生养老保险证,但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办理。至今年月底止,全市仍有万元积压在各县人寿保险公司帐户未办理计生养老保险证,占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投保资金的。没有及时办理的主要原因是:人寿保险公司收到省、市、县三级资金后,以镇级资金不到位为理由,拖着不办理。

二受益人年领金额与省有关文件不符

根据年月日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广东省计划生育协会印发的《广东省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粤计生委)有关规定,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是按《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个人养老金(型)条款》(版利差返还型)办理的,而各县、区人寿保险公司实际办理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是按年月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独家发文的《关于继续开办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的通知》的保险条款办理。

这样,同一年龄段办理的夫妇,到年龄后领取养老金时,领取金额相差很远。例如一对年龄在岁的纯生二女结扎夫妇投保元保险费,到年老领取(男岁、妇岁)养老金时,由省计生委等四部门发文办理的年可领取元,每人每年能领到元,而现在实际办理的险种每年领到元,每人每年只领到元。

(三)管理上人员不够积极资金难到位

由于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受益人年老后领取的金额相当少,效益不高,各县、镇计划生育干部往往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对工作开展不够主动、积极;另一方面,由于我市是贫困山区,镇级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使得镇级管理工作经常举步维艰。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投保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计划生育养老保险投保工作,鉴于各乡镇的现实状况,建议:

篇9

    [案例描述]:

    某公司在2003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公司老板非常高兴。为了激励员工为公司好好干,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员工福利待遇的措施:给员工每月增发了职务补贴、岗位补贴、交通补贴、伙食补贴等,使员工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临近年底,一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来公司推销保险。公司老板决定为每个员工再投保一份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二天,老板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公司从今天开始,以后每月为大家投保一份储蓄性养老保险,保险费是每月250元,公司决定为你们承担其中的200元,另外50元由你们个人出,公司每月从工资中扣出。等你们退休时,既能领到一份政府发的退休金,又能从保险公司领到一份额外的养老金,这是公司为大家谋的又一项福利。”

    听了这个消息,绝大多数员工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公司为员工做的好事,惟独一位库房保管员对此事不满。他对老板说,自己现在家庭生活有困难,因此不愿意每月拿出50元投保储蓄养老保险。他表示,尽管公司付出的更多,他还是不想参加这个保险。

    老板听了杜保管员的话后,很是生气,觉得这个人真是不知好歹,于是对杜保管员说:“统一参加这个保险是公司的决定,每个员工都必须参加,谁也不能例外。”于是库房保管员被迫参加了这个商业保险。

    [案例分析]:

    虽然老板出于好心,贴了不少钱,但他的做法并不合法。

    我国目前现有的个人养老保险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对于第一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国家要求企业和劳动者都必须参加,《劳动法》对这种保险的规定是强制性的;除了特殊情况,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决定是否参加;商业性保险由劳动者自愿参加,任何人或单位也无权强迫员工参加此类保险。

篇10

国之稳定在于民之安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养老保障已经成为万家和谐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性事业。3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推进医养结合,如何满足老年人在生活、消费、医疗等各方面的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一家覆盖三支柱医养的养老保险公司,泰康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养老金事业?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华。

全面参与医养改革

3月8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上,李艳华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作为保险业内为数不多的女性董事长,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推进国内医养保障体系建设。在李艳华看来,身为保险人,理应通过不断的努力,让百姓健康、长寿、富足地生活下去,“医养保障是国计民生,一头连接百姓、一头连接国家。”她介绍,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民覆盖,能够满足国民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是,养老市场供给需求不均衡的状况比较突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持续增长,医疗护理、慢病康复和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李艳华告诉记者,医养是泰康力推的全新战略,与保险、资管一起,成为泰康的三大核心业务。集团一方面积极布局与各省市及各大央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职业年金等项目;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政府医保改革,探索医疗控费体系,借助大病保险及基本医保经办系统的力量,与智能审核监控和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保系统。

服务、产品、投资是养老保险公司的重要竞争优势。作为一家覆盖三支柱医养的养老保险公司,泰康养老主要以服务雇主为端口,提供一揽子福利解决方案,并将服务延伸至雇员甚至家属。同时,公司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补充优势,提升医疗基金运用效率,配合政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到医疗与养老有机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深耕养老金业务

泰康在养老金投资领域深耕已久。据了解,2007年,泰康取得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为进军企业年金市场赢得了机遇;2016年11月,泰康又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对于已进入大资管时代的各类机构而言,将“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管理牌照收入囊中,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据人社部公布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共计76058家企业建立了年金计划,参加职工2323.92万人,积累基金10666.31亿元,较2015年年底增加12%。从企业数量看,2016年三季度较2015年年底增加604户企业,职工人数增加7.7万人。

2016年年金市场增速从总体上看有放缓趋势。目前年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各大央企及国有企业为主,一方面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国家调整经济机构,进行供给侧改革,部分行业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营业务收益欠佳,导致整体年金规模增速水平放缓;另一方面,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仅覆盖0.3%的企业和7%的基本养老参保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集中在电力、石化、电讯、烟草等垄断或资源性行业,而由于政策要求对年金的参加标准有一定的要求且并非强制性参加,所以很多外资企业、民营经济等新经济组织转而选择其他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而作为养老金第二支柱之一的企业年金增速正在不断降低。

李艳华介绍,泰康在企业年金方面依托养老金产品的业绩优势及投资服务能力,在巩固现有投资管理资产优势的同时,通过优化系统和服务,提升投资能力,强化风险管控。同时,密切关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进程,积极参与由人社部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相关研究工作。2017年,各地的职业年金即将进入筹备运作阶段,泰康养老遍布全国的分公司也正在积极参与各地政府机构职业年金落地的相关工作,全力协助各地政府机构为广大机关及事业单位员工建立完善合理的养老保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保险公司是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单独成立、主营企业年金业务的专业机构,其公司组织架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按照人社部规定的年金管理人职责进行架设。作为年金计划的专业管理机构,养老保险公司目前占据了企业年金法人受托73%的市场份额,集合计划受托管理规模825亿元,市场占比约94%。在李艳华看来,养老保险公司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是受托能力更强。保险系受托人在战略发展方向、机构协调与管理、战略资产配置、投资监督、运营服务、受托管理验和能力等方面具备了完善的受托能力。

二是深耕养老金管理,更具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本身以企业年金、团体年金、团体保险、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等养老金管理业务为主,且保险公司的投资目标与企业年金的长期投资特性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