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方面的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方面的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各种农业机械和设施,预防各种随之出现的事故,开展农机使用人员和指导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农机技术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在都、道、府、县所设置的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人员培训机构中,应以农民为对象,培训有关农业机械和设施的使用知识和技术,其设置和管理的准则如下。
第二章名称
培训机构可采用"××县(都、道、府)农业机械化培训中心"之类与其目标相称的名称。
第三章培训指导体制的制定
1.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都、道、府、县知事应制定必要的培训指导方针和管理体制。
2.培训指导人员对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应具有充分的学识和经验,应经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农业技术培训方可作为指导人员,人选通过专门培训,对培训指导工作具有充分的能力。
3.在培训机构中,必要时可从外面聘请大学教师讲课;在指导实际操作方面,还可以聘请辅助指导员,以帮助培训指导人员,丰富教学内容。
4.为了不断地提高培训质量,都、道、府、县知事应有计划地尽力提高培训指导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四章培训用机械的配备
1.培训用机械
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应根据培训的种类和参加人数,配备必要数量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与之配套的作业机械。配备的标准如下:
(1)拖拉机:按同一时期内接收培训的人数进行配备,驾驶操作等实习用大约每5人1台,修理保养实习用也是每5人1台,实际台数可按以上合计配备。
(2)其他农业机械:可按上述配备的拖拉机台数进行配备。
2.培训用的各种农业设施
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参加人数,一般可以20人为标准,配备必要规模的农业设施和机械设备,以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其他培训用机械
按培训的种类和培训人数配备必要数量的机械,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章培训用教学器材的配备
为了保证培训具有充实的内容和较高的效率,培训用的教科书由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编集。此外,要备有下列教学器材:
1.挂图、模型等
(1)表示各种农业机械和设施的机构和构造的挂图;
(2)各种农业机械和设施的解剖模型;
(3)农作业安全防护用具、测定仪器及其他物品的陈列柜。
2.视听器材
(1)磁带式录音机、电视摄像机、记时器、闭路电视等视听教学设备;
(2)其他放映机、幻灯机等视听器材。
第六章实习课程和实习场所
1.实习课程
以《公路交通法实施细则》(1960年总理府第60号令)附表第4项为根据,设置必要的练习场地,使培训人员在公路行驶、场地出入、跨越沟渠、坡地行驶等方面内容的实习课程能顺利进行。
2.实习场所
必须准备或长期租用如下规模的实习场所:
空地(约1公顷以上)、旱田、水田共5公顷以上
第七章建筑设施的配备
必须配备如下设施:
1.教室:容纳40人以上;
2.修理实习室:容纳20人以上;
3.库房:存放培训用机械,并能进行维修作业,包括其他附属设备;
4.宿舍:按培训规模而定,若参加培训者能自行解决住宿,则不一定要配备宿舍;
5.其他:油库[应符合有关危险品政令(1959年政令第306号)第10条至第16条所作规定]及机车清洗等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
第八章培训的种类和内容
培训的目标是为了使农机使用者获得有关农业机械和设施的使用、管理、修理,以及在农业机械化经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种类和内容如下:
1.农业机械方面的培训
(1)一级培训
一级培训的内容包括: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的构造、原理、操作、保养、管理及作业安全方面的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包括农业机械专业组织制定机械作业计划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二级培训
二级培训的内容包括: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的构造、原理、操作、保养、管理及作业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农业设施方面的培训
(1)一级培训
一级培训的内容包括:农业设施的构造、原理、操作、保养、管理及作业安全方面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术,另外还包括有关设施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二级培训
二级培训的内容包括:农业设施的构造、原理、操作、保养、管理及作业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农作业安全方面的培训
安全培训的目标是:掌握有关农业安全方面的法令,以及有关操作、检查、维修、故障判断、防护设备和测定仪表的使用方法及事故应急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农业机械的现场培训
受训者需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和技术水平,目的在于使用他们在现场掌握有关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操作、检查、维修和安全作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农机维修培训
农业机械维修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受培训者掌握农业机械维修所必须具备的工程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此外,还包括农业机械构造、原理、检查保养、故障诊断、修理加工及维修站的经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特别培训
特别培训是个别都、道、府、县对特定的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人员进行速成培训。其目的是要掌握某种特定农业机械的构造和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九章学科
1.培训的学科包括课堂教学和实习。不同培训学科的内容由培训机构负责人参照本文件附件来制定。
2.特别培训的学科由培训机构负责人根据培训目的确定。
第十章经营管理的有关事项
篇2
关键词:农广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加速转型、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农民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在农民教育培训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所以,在农广校体系建设中,要与当前农村形式相结合,使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好的开展。
1农广校体系建设重要性
农广校的建设发展中,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是不可缺少的2个部分,但如何将这2个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体系建设,是农广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自农广校成立以来,从中央到乡镇形成了多级办学体系。农民教育培训在新的形势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培训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在职业农民培训中,科技技能知识、自身觉悟、个人素养等都作为培养的重点,同时也包含对农民顺应市场形势的能力;其次,教育培训的内容及领域更加宽阔。除种植养殖以外,还包括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由农业第一产业向服务、商业及工业领域转变,从单一技术向综合技术转变等;最后,农民教育培训的地域性和区域性特征显著。不同地域或区域,因农民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及主导产业不同,所以也存在地域性差异。为了在当前形势下能够促使农广校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形成合理科学的培训、办学体系。
2农广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级农广校都承担着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但是由于不同等级的农广校的运行状况、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对农广校工作认知程度方面也不同,对当地农广校体系建设产生制约与影响。
2.1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由于农广校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正确地进行自身定位,加之新形势下农广校在农民培训任务方面承担的内容不断增多,各级政府很难充分保障对农民教育培训充足的财政支持,尤其是上级部门在对农民培训转向资金的使用设计中,很多时候都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项,导致了当前农广校培训中基础设备老化、陈旧,实训基地设施与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甚至在乡级办学中,很多时候难以为继,导致断层出现,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广校师资队伍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含2方面:一方面教师队伍无法得到补充,师资队伍知识固化、年龄老化、思想落后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时代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农民所需知识不再只是养殖、种植等传统需求,更多地涉及到服务、创业等领域内,而原师资队伍因知识结构单一、系统培训指导缺乏等,已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农广校发展意义重大。
2.3课程设计及后续问题
农民在创业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实时性、复杂性及多样性特点,原来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且培训的范围、时间等方面存在局限,培训后农民遇到的问题也呈现多样化,而问题出现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后续服务支持。
2.4培训工作经费问题
由于农广校培训属于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其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培训费用来源包含地方配套资金及项目资金2部分,与地方财力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对培训的效果难免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农民科普性培训工作方面,工作制度、系统规划等都相对缺乏,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宣传问题
由于老人与妇女是农业一线生产的主要人员,这一群体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由于平时从事繁忙的农田劳作及家庭事务,本身就比较繁忙,在学习知识方面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培训效果难以实现。此外,在农民参与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方面,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走形式现象,没有积极地组织和宣传,工作开展效果较差,对培训效果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3农广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广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地进行体系建设;对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正确进行定位,对关于农业新技术、农民培训项目的推广示范任务多申报承担;对农广校日常管理机制要不断完善,通过采取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使在农业科技教育中有突出表现的教职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担负着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的任务,而教师的职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提高,才能与时展相适应。为了使农广校师资队伍的层次及知识结构都能提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可选派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业务能力方面的进修;组织教师到其它农广校进行知识、技术的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到基层实践观摩与锻炼,使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加强专职、兼职教师队伍的日常管理。
3.3了解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
为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农广校人员应深入到基层、田间地头进行调研,通过摸清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农民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课程计划。在调查中,主要包含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对产业发展的需求等,从满足农民知识需求期望、针对性开展农业产业培训方面入手,使农广校培训效果得到提高。
3.4壮大农广校体系建设
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扶持工作从未减少,所以在农广校体系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争取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试点及粮食作物高产项目等方面的资金,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契机,详细制定出项目开展计划,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并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使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体现出来。
3.5设计全方位培训课程
在农广校发展中,要充分利用与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在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设置课堂,发挥空中、田间、流动、固定4个课堂优势,构建人网、地网及天网三网合一的功能,构建多功能科技教育服务平台,推进人才培养、媒体资源、培训教师三进村及农业科技入户的机制,使新型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完整地构建出来。
4结语
农广校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农民知识技能的提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对农广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保证了农广校更好的发展,最终促使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的的实现。
作者:肖君其 单位: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足区分校
参考文献:
[1]李彦灵.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J].云南农业,2013,03(14):19-20.
[2]张和平.对提高农广校农民培训效果的几点认识[J].北京农业,2015,34(22):190-191.
篇3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培训需求;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05.009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绥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重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但距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绥中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4年秋,笔者深入全县12个乡,20个村进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调研,调查对象以种植业相对突出村为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从农村科技培训现状、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期望等方面对158名农民进行了深入了解调研,接受调查的人员中男性有110人,女性有48人,其中有24人担任过村干部。根据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培训现状作以下总结。
被调查农民的基本素质不齐:被调查的158名农民,30岁以下的8人,30~50岁的79人,50岁以上的71人;小学文化57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以上7人,不识字或识字少8人。
农民科技培训普及面较小:被调查的158名农民当中,上一年参加过农业培训的有8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3%,其中参训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有73人,7天以上的11人。从调查情况看,还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参加培训,被问及未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40%的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和农业生产时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民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三是农民自己认为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帮助不大或培训效果不明显。
培训部门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以农技推广部门和农广校为主,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很少有农业科技培训,来源于传统生产技术和邻里朋友方面的技术所占比重较大。
培训形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接受到的农业科技培训形式以田间技术指导和集中理论授课为主,其他培训形式不足5%,农民喜欢的培训形式是面对面授课、现场实习、电视、广播等多方式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良好: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认为当时培训效果良好,少部分人认为培训作用不大。还有很多人认为,相关部门要针对培训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让培训发挥更好的效果。
2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目的的需求:根据调查情况分析,90%的农民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63%的农民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技能,少部分人参加培训是为了得到政府政策扶持。
培训层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2%的农民都喜欢短期培训,绝大多数的农民喜欢一事一训,针对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培训,对当地主导产业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其他层次的培训则很少。
培训内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81%的农民希望参加种植业中的粮食、水果、蔬菜和棚室生产方面的培训,少部分农民想要参加一些非农的技术培训。
培训方式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有60%的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19%的农民喜欢广播电视、光盘的形式,少部分人希望能去外地参观学习。
培训地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1%的农民喜欢在本村接受培训,少部分人有去外地参加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愿望。
培训时间的需求:80%的农民希望培训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根据特定农时来安排培训,少部分人则认为随时都可以。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科技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过低的基本素质亟待提升,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亟待改善;农民培训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非主导产业方面的培训活动更少,农民渴望技术,渴望增产增收;农民培训机构单一,力量薄弱。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推广、广播传媒相互关联环节薄弱,与农民培训的需求不适应;农民培训体系的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素质高,更要求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高;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与农民的生产需求有不对应的地方。
4当前农民培训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
继续加强“三进村”活动(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流动的课题”、“冬村大培训”等手段,深入乡村推广农业技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载体实施科技培训,扩大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政府和培训机构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民培训环境,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4.2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培训意识
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较低,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薄弱,政府和培训机构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知识和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在当前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
现阶段无论是农业生产领域还是新农村的建设都需要农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基本文化能力和较高的技术素质。只有具备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各项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想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功底和技术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必须发挥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作用。
作者简介:邓立文,本科学历,绥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本文来自《作者:邓立文
摘要: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了解当前农民科技培训的情况,发现当前农民科技培训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明确当地的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途径。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培训需求;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05.009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绥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重视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开展多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但距中央提出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绥中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2014年秋,笔者深入全县12个乡,20个村进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调研,调查对象以种植业相对突出村为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从农村科技培训现状、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期望等方面对158名农民进行了深入了解调研,接受调查的人员中男性有110人,女性有48人,其中有24人担任过村干部。根据调查的数据对农民培训现状作以下总结。
被调查农民的基本素质不齐:被调查的158名农民,30岁以下的8人,30~50岁的79人,50岁以上的71人;小学文化57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以上7人,不识字或识字少8人。
农民科技培训普及面较小:被调查的158名农民当中,上一年参加过农业培训的有84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3%,其中参训7天以下的短期培训有73人,7天以上的11人。从调查情况看,还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参加培训,被问及未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40%的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和农业生产时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民培训次数相对较少,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三是农民自己认为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有限,帮助不大或培训效果不明显。
培训部门相对较少:从调查情况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以农技推广部门和农广校为主,农民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很少有农业科技培训,来源于传统生产技术和邻里朋友方面的技术所占比重较大。
培训形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农民接受到的农业科技培训形式以田间技术指导和集中理论授课为主,其他培训形式不足5%,农民喜欢的培训形式是面对面授课、现场实习、电视、广播等多方式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效果良好: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认为当时培训效果良好,少部分人认为培训作用不大。还有很多人认为,相关部门要针对培训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让培训发挥更好的效果。
2农民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目的的需求:根据调查情况分析,90%的农民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63%的农民的培训是为了提高技能,少部分人参加培训是为了得到政府政策扶持。
培训层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2%的农民都喜欢短期培训,绝大多数的农民喜欢一事一训,针对专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培训,对当地主导产业进行短期技术培训,其他层次的培训则很少。
培训内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81%的农民希望参加种植业中的粮食、水果、蔬菜和棚室生产方面的培训,少部分农民想要参加一些非农的技术培训。
培训方式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有60%的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19%的农民喜欢广播电视、光盘的形式,少部分人希望能去外地参观学习。
培训地点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91%的农民喜欢在本村接受培训,少部分人有去外地参加培训或参观学习的愿望。
培训时间的需求:80%的农民希望培训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根据特定农时来安排培训,少部分人则认为随时都可以。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科技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民过低的基本素质亟待提升,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亟待改善;农民培训活动相对较少,特别是非主导产业方面的培训活动更少,农民渴望技术,渴望增产增收;农民培训机构单一,力量薄弱。农村文化教育、科技推广、广播传媒相互关联环节薄弱,与农民培训的需求不适应;农民培训体系的师资水平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素质高,更要求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要高;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与农民的生产需求有不对应的地方。
4当前农民培训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农民科技培训
继续加强“三进村”活动(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充分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流动的课题”、“冬村大培训”等手段,深入乡村推广农业技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载体实施科技培训,扩大科技培训的覆盖面。政府和培训机构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民培训环境,稳步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4.2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培训意识
当前,农民的基本素质较低,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薄弱,政府和培训机构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知识和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在当前创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
篇4
一、法国农业概况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农业强国和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小,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国农业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产量最多。战后特别重视发展糖料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和葡萄、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法国的农产品中,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也位居西欧前列。法国农业加工业十分发达,其中食品加工业是主导产业,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第一位。同时法国也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食品工业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是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
法国特别重视中等以下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农场规模平均约150公顷。农业生产者以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92%左右,他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土地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租赁经营、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和分成制经营,以租赁经营方式为主。法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率程度较高,十分重视农工商综合发展,农业已成为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现状
法国在教育治理上属于典型的中央集权制,且教育水平很高,国家尤其重视农业教育,二战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有817家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教育,其中公立高中216家,私立机构601家,形成了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在职培训三部分衔接配套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在这些农业教育单位中,42%负责粮食、蔬菜、葡萄、畜牧等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6%负责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34%负责培养和培训农村企业所需的管理和流通人才,18%负责国土整治、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和在职培训。每年培养学员45.4万名,其中技术教育培养17万名,高等教育培养学生1.6万名,高等短期及国家二级水平教育培养学徒3.7万名,成人职业培训23.1万名。法国农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农民整体素质较优,组织化程度高。在法国想当农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事农业必须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获取相应文凭。目前,法国农民一般都具有农业技术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不但会耕作,而且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而且知识全面,现代技术运用娴熟。目前全国80%~90%的农民参加了各类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管理民主,利益联结紧密,经营模式基本相同,对农民有很强的向心力,能够抱团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活动。
二是农业教育培训由农业部门主管,教育和产业紧密结合。法国的农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徒培训到在职继续教育均由农业部教育总司主管,包括教育经费的划拨、专业和课程设置及人员管理等。农业部的教育职责主要涉及农艺学、食品及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兽医学、农村土地整合(包括林业和景观)以及花卉培植。全套农业教育体制提供从初中四年级到博士学位培养,面向年轻人和成年人且相互贯通。文凭种类从国家一级到五级水平。部际之间有交流机制,法国教育部门负责农业教育文凭与国家基本教育文凭的对等协调及宏观管理工作,强化了农业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密切联系,满足了农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有效需求。
三是农业教育培训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构架完善。法国的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单位,公立、私立教育机构相互补充,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农商会、合作社分工明确,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培训体系,较好满足了从农业工人、农业技师、农业高级技师到工程师及科研人员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很多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建有一个职业高中,一个农场,一个学徒培训中心和一个成人培训中心,这也是法国公立教育机构的普遍构成模式,全国有216个。贯穿其中的学制安排是:中专、高中、高中+2年、高中+3年、高中+5年。此外,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组织,他们要帮农民制定规划书,接受政府资助审查,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农民开展培训。农商会也承担着某种教育职责,要为新农民做预算和规划,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并联合或承担农业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开展农业生产试验。
四是农业教育培训始终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法国能以国际化视野对待农业教育,主动适应农业发展需要,从农业生产到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从应用研究到在职培训,随时调整和完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植根于职业需求之中,由相关机构专业人员甚至是跨区域培训机构之间协商设置,努力为青年农民量身定制,实现个性化教育。培训上是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而且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数十天、几个月,可间断进行;一些课程可以在学校上,也可以在企业进行。授课内容与培训形式十分灵活,建有全国性的网络远程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提供个性化教育。
五是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法国中、高等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理配置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职业教育需求。文凭实现渠道是多途径的,除有通过学校教育获取文凭外,还有政府认可的学历水平评估机构,鼓励人们平时钻研,如果达到相应的水平,就授予相应的学历文凭,得到普遍承认。教学上普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高校,还是中等技校都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验室和操作车间,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这使学生能及时接触农业、食品生产和经济领域,以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就业,成为高素质人才。
三、启示
虽然中法两国国情农情、教育培训制度、农业目标有所不同,但是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的诸多做法仍给我国农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很大启示。
一是年轻人选择农业的自愿性,是法国农业教育高效率的重要动因。法国基本消除行业歧视,职业观念平等,农民已做到职业化,“农民”也是一个不少人向往的职业。很多农业推广及职业培训中心里男女比例大致相当,选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完全基于学生自愿。在此基础上,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这样的培养,对比我国农业学校的学生一定程度存在的“盲目上、不愿上”的情况,确实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在全社会培育重农爱农的氛围,尽快消除行业差别和身份差别,提高农业吸引力至关重要,唯此才能实现农业和其他行业的人才均衡流动。
二是法国农业教育宽进严出的制度,是确保学习质量,促成学历与能力相匹配的有效措施。在法国,农业学校选择学生,着重看学生是否愿意务农,成绩考核是次要的。入学后根据学历不同的等级进行严格训练,获取相应文凭。以“经验评估,颁发对等文凭”为例,农业以外领域有经验者如想获取农业文凭,要由企业、老师和所在学校组成的五人评委会进行评审,如有部分指标未完全达标,评委会会提出建议,给予申请者一定时间培训后再答辩,而再培训有的还需收费,直到培训合格才会颁发文凭。文凭的唯一有效(即1~5级文凭)是法国农业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标志,更是法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优点。而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文凭五花八门,水平不一,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忙着考证,而不是真正学习技术,文凭与证书形成本末倒置,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家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是法国的农业就业准入制,有效保证了农业教育质量。法国政府规定,只有获得农业技师及其以上证书者,或通过农业职业和技术会考的学生,才有资格独立经营农场;获得农业技师以下证书者只能当工人。职业准入规定及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有效地促进了人们特别是农民对接受农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视,进而促进了农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也造就了法国农业的强大竞争力。反观我国多以无证者和弱势群体从事农业,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我国目前准入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如何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可能需要从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入手,实施政策、项目杠杆,对认定的职业农民给予税费、信贷、保险、项目等方面扶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吸引青年人务农。
四是法国环境保护教育的自觉性,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国十分重视农业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各个阶段均设有环境保护课程,重视生产绿色食品和发展生态农业,这也是法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在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做得还很不够,农药、化肥等大量盲目使用,这与我国农业教育培训中缺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内容有关。我们应借鉴法国的做法,把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落实在农业生产上,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法国高度重视对农业后继者的培育,不吝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法国也面临农业从业人员减少的挑战。以农业发达的下诺曼底大区为例,每年新增农民和退休农民比例为13,进少退多,对此,法国政府官员和农场主也常流露出对“将来谁来务农”的担忧。为此他们在制度和举措上采取了很多办法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尽力帮助和指导他们从事生产。在财政投入上,法国政府为各类公立农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全额国家财力保障,国家出资建设相关场地和设施,配备教师和工作人员。农民在职培训费用除向农民少量收取或由大型农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给予部分支持外,绝大部分费用由国家承担。而我国目前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还处于“呼唤”阶段,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形成大规模、有计划的长期培养机制,更多是依靠短期培训、工程项目的方式,培训质量效果不理想。
四、政策建议
一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本制度。农业、发改、财政、人力资源、教育等部门多方参与,根据我国实际共同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普通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重点建立技术技能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教育培训制度,搭建短期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形成多层次有机衔接、相互贯通的农业教育培训立交桥。全面推行全国统一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分类分级考核认定,做好与农业系列职称的衔接。
二是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当前我国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主体比较脆弱、社会资源分散,迫切需要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模式化的国家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国家总体规划布点,各省统筹,按区域或市县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一般不另设机构,可在市县农广校、农技中心或职教中心加挂牌子),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牵头抓总、统筹资源,培训中心负责培训规划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培训体系包括:1个培训中心;若干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为实训基地,若干乡镇或村级农民田间学校为授课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技员、涉农院校专家等为受聘教师,按照规范化教学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建议国家设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培训条件建设,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篇5
1长三角农业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体系不完善,专业技术不高
现阶段,虽然长三角地区在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依然是该地区的“弱势产业”,该地区的农民还处于弱势地位,平时很少开展农业方面的科技培训,且农业科技管理方面的费用也很难得到保障。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趋于弱化和边缘化,很多农民不能从正面接触到农业科技培训,更不能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当中去[3]。长三角地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基层农业管理部门没有发挥带头作用致使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出现了断层,没有将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目前,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以及工作待遇还不高,致使农业科技管理部门不能够留住人才,现有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加上专业素质不高,使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很难得到满足[4]。
1.2资金匮乏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充裕的经费,但现阶段,长三角地区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甚至存在私自挪用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现象,这导致长三角地区基层的农业科技管理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使用,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经费主要用在了行政事业的支出上,这种情况的存在制约了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农业科技的见效周期比较长,一些高新技术农业如果不能够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很难继续发展,使人们很难看到农业科技方面的成效。
1.3宣传不到位
离开了农民的参与任何农业科技都只是摆设。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的土地种植方式还是一家一户模式,这种种植模式规模较小,很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较低,对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另外,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科技管理是以政府作为主导的,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农民很难接受农业科技知识,这就使得农业科技转化出现了困难。
1.4产业化、规模化不高
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采用的种植方式还是一家一户式(为主),这种土地种植方式不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制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在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提高,还制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发展规模。
1.5科技骨干缺失
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骨干人才,农业发展也不例外。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农民也很希望利用农业科技来进行土地种植。但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缺少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骨干人才,农业的科技发展缺少带头人。虽然长三角地区存在一些上了规模的种植户和养殖户,但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数量并不多,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生产的农产品也缺少科技含量,这主要是因为种植户的农业科技素质不高。
2建议对策
2.1实施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发展
长三角地区要想切实实施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发展就必须要考虑基层每个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农村发展蔬菜生产、养殖业或者是发展特色种植也,使各地的农业能够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以及资源优势,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基层政府要深入到一些农村进行调研,了解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对农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进行。
2.2积极引进科技成果
长三角地区只有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够让广大农民普遍接受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实在的,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的基层政府起到牵线人的作用,大胆引进农业方面的先进科技技术,通过一些比较有实力的龙头农业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户建立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成可见的经济效益,发挥龙头农业以及规模化种植农户的种植作用,切实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行。
2.3培养带头人
长三角地区要培养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带头人,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的各级基层政府在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方面要实施科技带头人战略。要培养一些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并且热爱科学技术的年轻青年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带头人,对这些农村的有志青年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技术以及农业科技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
2.4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
长三角地区应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将社会中的各种农业科技以及信息收集起来,建立方便农民查询的信息资源库,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长三角地区的各级基层政府应该对信息平台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对这些农业科技信息进行传播和推广。
2.5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定长远科技发展战略
长三角地区应该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各级基层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科技发展战略,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公共资源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大对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力度,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结语
篇6
1系统设计
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依托现有农业科技培训模式,辅助农业科技培训,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以有效管理和激励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为主体,构建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管理系统,对农业科技培训信息化成果进行综合信息管理及应用,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从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3个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流媒体等技术建设一个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统一智能化管理、成果终身跟踪的农民培训平台。系统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B/S系统架构,使用微软.NET技术及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技术搭建平台[2],结合可实现先进信息处理、高效业务处理、保证良好的业务可扩展、高度安全应用平台的要求,从而确定出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构建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的基础框架见图1。
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对农业科技技培训信息化成果进行综合信息管理及应用,具体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功能结构图(图2)总体概括了整个系统功能的结构关系。
2.1综合门户网站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综合门户网站依托现有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模式,辅助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服务。门户网站是展示各种涉农信息、农业专家以及培训动态的平台,包括农业信息的展示、视频学习、网上报名、交流互动、专家风采的等功能,是农户直接了解农业信息、培训信息、农业专家的直接渠道。
2.1.1网站首页
所有农户登陆培训平台的首页,首页主要显示的内容包括个人的登录信息、培训通知、最新课程、专家风采、常见问题、需求调查表、友情链接等。
2.1.2农户个人管理中心
农户可以通过注册的帐号和密码登陆,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管理以及密码修改等操作。
2.1.3电子杂志
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刊登《农业科技通讯》、《病虫害测报》、《农事指南》等刊物的电子版,使农民、农业工作者可通过这些电子刊物获取农业生产技术。
2.1.4精品课程
根据不同的类别将平台课件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易于查找和更新。如综合指导专区、种植科技指导专区、养殖科技指导专区、病虫害防御指导专区等。
2.1.5专家风采
对农业专家进行详细介绍,对不同农业专家所授的课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和学习,建设专家基本信息资料专栏、专家在线解答、专家信箱等;图文并茂地介绍专家情况。
2.1.6农业科技
为广大农民提供本地以及国内、外的最新农业资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种养植技术,如科技热点信息、农科推广、图解新农村等相关栏目。
2.1.7培训动态
列出最近的培训动态信息,方便农民能掌握最新的培训资讯,更好地学习所需的课程。培训动态栏目主要是为了让广大用户了解各地区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最新开展情况。
2.1.8培训成效
此栏目主要呈现全国各地区在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方面取得的成效,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成果展示给广大用户,利用阶段性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平台对中山市农民培训整体状况、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成效进行显性、巨像化呈现,表彰优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1.9政策法规
将国家和地区一些政策法规呈现在平台中,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国家和区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农民的普法知识。
2.1.10网上报名
农民可以通过网上报名的形式,填写相关资料,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培训,从而节省农民的时间成本,方便快捷,管理员将在后台管理中进行统计和培训安排。
2.1.11农民电脑培训
为方便广大农民了解和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在平台中专门设置农民电脑培训相关栏目,通过设计一些小游戏、Flas,视频讲解等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基本的电脑知识。
2.1.12友情链接
方便连接农业类的相关网站,以及常用搜索网站的著名媒体网站,方便回到网站首页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页面。
2.1.13培训论坛
主要提供社区功能,包括信息的、显示、社区板块的管理,可以设置至少两级板块的社区管理功能。
2.2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
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流媒体等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实现农业资源之间的共享,解决过去培训因时间,地域问题产生的弊端,节省培训时所产生的成本,利用网上直播及点播技术,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户进行远程多媒体教学和培训。
2.2.1在线点播
利用现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其优点是用户可以在线边看边下载,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采用RTSP等实时传输协议,更适合视频在网上传输。农户可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培训,能更好地解决过去培训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节省培训时所产生的成本。
2.2.2在线直播
利用目前先进的流媒体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视频直播系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采用了目前先进的视频、音频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使得视频、音频能通过电脑网络上传播,通过网络课堂提供优质的在线直播效果给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用户。其优点是在农户收看实时直播培训时,可通过互动系统向现场直播的培训讲师进行即时提问,讲师在线即时解答,让讲师不用亲临现场就能与农民“零距离”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农业局和各基层单位都可以在线直播培训,使农业培训的范围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2.2.3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是系统通知公告快速展示的平台,通过最新通知,系统可以及时相关通知公告,农资信息、涉农政策法规、培训资讯等。农户可通过最新通知及时查看相关系统公告和了解最新的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等信息。
2.2.4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是培训系统的重点,视频课件按上传时间,归属类别,热门排行等方面列出课件,让用户在前台自由选择和点播需要的课程。
2.2.5视频直播
视频直播同样是培训系统的重点,页面将按视频直播的时间列出最近将会直播的课程,让用户了解最新的直接培训时间及内容,准时收看相关课程。在农户收看实时直播培训时,可以通过互动系统向现场直播的培训讲师进行即时提问,讲师在线即时解答,实现专家与农户之间交流互动。
2.2.6点播排行
按用户的点播量进行统计,从高到低列出点播数排行前10位的培训课程,让农户更好了解其他图3系统主要界面农户更感兴趣的热门课程。
2.2.7课程搜索
为农户提供快速的培训资讯搜索功能,通过网站搜索通过输入课程名称关键字、课程类型、培训讲师等组合条件,用户可以在培训平台信息库中查找所需想要的课程课件。2.2.8最新列表按上传时间,从高到低列出最新上传的前8位的培训课程,让农户更好地掌握培训课程的的动态。
2.2.9今日推荐
通过后台管理功能,管理员根据不同时期用户的需求点,通过后台操作,推荐相应的培训课程,引导用户参加相关培训。
2.2.10课程分类
课程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归类,如建设种植类、养殖类、水产类等,方便农户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课程资讯。
2.2.11课程评价
是培训者对该课程的培训效果反馈,对培训老师的评价,对培训视频质量的意见反馈。
2.2.12课件下载
用户可下载自己喜欢的视频课件或文档课件到自己的电脑进行学习,管理员可在后台设置课件是否允许下载的权限。
2.3培训管理系统
主要针对培训综合门户网站和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配置相应的管理系统,提供合适的访问机制,对不同用户的角色进行权限控制,方便不同管理员对各个栏目的管理。主要包括基础资料管理、信息管理、课件管理、培训管理、专家积分管理、数据统计、系统管理等子功能模块。
2.3.1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农户资料管理、基层组织管理、专家资料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一些基础资料的操作管理。
2.3.2信息管理
包括信息管理、信息分类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电子杂志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前台网站的信息、课程安排、通知公告、电子杂志等进行操作管理。2.3.3课件管理包括视频点播管理、视频直播管理、课件分类管理、文档课件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视频课件和文档课件的、审核等统一的操作管理。
2.3.4培训管理
包括培训报名管理、需求调查管理、咨询问答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培训人员进行报名记录,门户网站的需求调查设置、咨询解答的操作管理。2.3.5专家积分管理专家积分管理主要提供农科中心对农业专家的积分奖励管理,管理员可对专家积分进行登记、统计的管理操作。
2.3.6数据统计
包括用户分布统计,课件分类统计,视频点播统计、积分奖励统计、学员学习统计、专家授课统计等功能模块,可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作为参考决策之用。2.3.7系统管理包括个人资料管理、用户资料管理、角色权限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模块。
2.4系统实现与应用
系统选用(.NET Framework)作为整个系统的技术框架,采用基于B/S的3层架构体系、辅以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基于角色权限的动态分配技术,将多种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业务相结合,实现全面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信息化(图3)。系统开发完成后,在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进行了示范运行和推广应用,应用效果明显,突破时间了、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依托互联网学习;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完整的课程讲解,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每个课时都可以完整透彻的学习,令到每位学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激励考核,对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实现赏罚分明,表彰优秀,鼓励进步。依托该平台建立包括管理激励机制,从而在打造立体农业科技培训管理体系,推动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信息化应用发展进入快车道。
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症结;出路
0.引言
随着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
1.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客观实际问题
当下,我国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吗,由于受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推广体系断层,技术服务难以到位,持续的农技服务无法保障
1.2基础设施不全,农技保障缺乏基础平台
1.3推广经费短缺,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1.4服务环节比较单一,推广效果见效不大
1.5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和技术更新难
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少,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没有实地感受,更没有实践试验。
1.6多数农民素质仍偏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2.农村技术推广工作的方法出路与措施建议
2.1增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农技推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
2.2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二要发挥农业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融入到农业企业中去。要帮助农业企业建设农业基地,为农业产业企业提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2.3想方设法进行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2.4不断加强市场指导,强化信息支持服务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对市场经济表现出畏惧和盲从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当头,对一些好的种植项目不敢尝试。缺乏对市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表现出畏惧心理,大面积土地进行传统作物种植造成重茬严重,连年减产;另一方面是项目选择盲从,看人家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如前两年种植月苋草,很多农民盲从,使生产发生亏损,对市场产生了畏惧。农民对市场的畏惧和盲从从根本上说是市场信息和反馈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说农民无法得到市场信息。农业服务部门应承担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把它纳入到农技推广的范畴。一是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应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三是在对农民培训农业技术的同时,向农民市场信息和讲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种植。
2.5政府部门多扶持,培养农民带头人
(1)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2)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
2.6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3.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的“三农”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李洁.深化改革加强天津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J].天津农林科技,2010,(1):1-3.
[2]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
篇8
组织方式“五依靠” 广纳学员有保障
农民是受训主体,广泛而有效地吸纳学员是农民培训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通州区农广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农民培训的组织方式,主要采取“五个依靠”:
依靠媒体公益信息。培训班筹划阶段,连续多日在区电视台以播放移动字幕形式农民职业培训等公益广告,同时在报纸等纸质媒体的醒目位置刊登培训信息,加大了农民对培训的知晓面。
依靠行政推力组织学员。将全年培训任务下达到各镇,镇里再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区农广校与镇农业服务中心制订培训方案,精心组织培训。
依靠党员干部带动学员。党员是农民兄弟的贴心人,区农广校利用党员活动的机会或者走访党员的活动,通过党员吸引农民前来接受培训。
依靠把控时间安排培训。有部分农民因为时间上难以调剂不能参加培训。因此,错开农忙时节,选择冬春农闲和农民工返乡时机,以及农时关键期前夕,组织开展集中规模培训。
依靠部门合作联合培训。为吸纳各个层面的农民参加培训,区农广校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合作办班。先后与组织部、农工办、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合办班。在保证培训学员覆盖率的同时,提升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影响力。
课堂形式“四结合” 受训学员兴趣高
为使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了“四结合”,实现了从单一型培训转变到立体型培训,使以政府为主导的“要我学”模式转变为农民主动“我要学”的培训模式上来,增强了培训效果。
理论学习与基地观摩相结合。理论学习主要是将同类型或几种类型的农民,组织成教学班,由百名讲师团集中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内容一般由培训机构与组织单位商定,具有容纳学员多、知识量多的特点。基地现场指导避免了在传统讲授过程中,有些学员对操作性较强的技能无法及时动手实践,导致学习效果受影响。农广校在全区创办了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2个农民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安排2~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培训师资作为培训老师,根据农时季节和产业发展需要,将培训班办到基地田头,教师走进田头,走进圈舍,针对学员不同需要进行指导、示范讲解,现场传授种养技术,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实现“理论与实践、动口与动手、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学员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学校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学校课堂保证了培训任务的顺利有效完成。区农广校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电视覆盖面广的优势,以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全覆盖,构建立体式农民培训模式。24小时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安排培训讲师,为全区农民提供高效农业项目跟踪服务、农产品供求信息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扶持政策等咨询服务。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农民培训课堂。利用通州农业信息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农业方面的政策、技术和市场供求信息,拓宽农民的购销渠道。定期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专家,走进通州电视台“魅力城乡”栏目,传播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农民科学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及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使农民培训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开辟空中课堂,做到“电话中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网络里有空间、社会上有影响”。两年来,共解答热线咨询3200余个,提供田间实地“出诊”服务206次,解决农业方面的生产技术难题350个,帮助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万元;多个网站农业信息862条,以及全区215个村的党员辐射带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口授讲解与课件制作相结合。讲师如果照本宣读,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不易理解,不易留下深刻印象,讲完以后,学员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多媒体讲座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技术讲座直观的展现给农民,真实、易懂。区农广校要求教师:一是编写图文并茂实用的地方讲义;二是制作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既有实例、又可操作的多媒体课件,讲课时能与学员互动,确保教学质量。近三年共有多媒体课件74个,其中有11个课件在全省共享应用、1个课件被上载到农广在线,供全国共享应用,供学员观看,让学员很快掌握到有用的技术。口授讲解与课件制作相结合,丰富和活跃了课堂,使学员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培训效果明显提高。
能人带动与现身说法相结合。每季度组织一次种养能手创业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农村实用人才典型,传授种养技术、管理模式及产业发展经验,引导农民学有标杆、追有目标。如,邀请“全国粮食种植大户”季明、江苏省葡萄协会副会长曹海忠等种养能手,传授种养技术和管理经验,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励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在全区范围内整理了48名种养能手的创业事迹,将他们的致富经验汇编成《科技致富群英谱》,用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成功经验激励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开设农民创业论坛,学员现身说法,增强了学员对农业生产和创业致富的信心。在每期职业农民培训班上,邀请学员代表进行探讨交流。主持老师对每个交流学员的创业计划、创业过程进行点评,并将每期的培训学员通讯录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成册。鼓励学员之间多联系、多交流。
“五依靠、四结合”的农民培训新模式,方案措施着实有力,内容鲜明实用,培训成效显著:普及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全区粮油喜获丰收;增强了农民创业意识、创业本领,创业致富典型层出不穷;助推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通州农业发展势头迅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树立了农民的品牌意识。
篇9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方法
培育当代中国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如何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内涵,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本文特从管理哲学方法论角度略述一二,供讨论。
一、求真务实的思想管理方法
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他们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求真务实。
(一)按照性别比例,确定主要培训对象
城镇化的推进给我国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有2.6亿多人,在数量众多的农民工中,男性占66%,女性占34%。这些人从乡村流向城市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传统村落出现了“空心化”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年人,农村劳动力严重出现妇孺化现象。因此,我们应急需按照性别比例,确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一方面,要吸引一批青壮年男性农民返乡创业,加大农村务农青壮年男性农民的培训力度,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一定比例的男性学生成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后继力量;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一定比例的农村妇女参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半边天作用。
(二)按照年龄结构,实施分类培训办法
当前我国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全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0多岁,年轻人相对较少。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需按三个层次实施分类培训:一是农村务农青年。据调查,务农农民中,18-35岁的占25.3%,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的加快,这些务农青年已逐渐向 “职业农民”过渡,亟需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育。二是农村两后生。我国每年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数在500万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学生。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免费培训、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等措施,将一部分农村两后生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三是返乡农民工。面向年龄18-50岁返乡农民工,发挥他们拥有资金和创业经验的优势,围绕农业新兴岗位,以就业技能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
(三)按照文化层次,开办不同培训班级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农民素质的转变。据调查,目前我国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5%,初中文化不足40%,高中文化不足5%,大专以上仅占0.2%。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按照农民不同的文化层次,开办不同培训班级。一是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好的技术工种培训,对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及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实施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等知识培训。三是实施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初中以上文化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
(四)按照产业布局,设定专业培训目标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留在农村务农农民的分工分业呈加快发展趋势。一些农户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成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甚至有了家庭农场;一些农民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逐步发展成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或者是农业企业家、农村经纪人;还有一部分农民,随着农技服务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等技能服务型人才。我们要要根据农业产业分布情况,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开发特色产业,创办经济实体。从现在农村发展的情况看,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第一是种养大户,包括家庭农场,要有一套扶持的政策,要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第二是农民合作社,要引导和扶持其健康发展。第三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正确发挥其作用。
二、因事制宜的人本管理方法
面临农户的兼业化问题,农民的老龄化问题和农村的空心村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做到因事制宜,实行人本管理。
(一)从人口老龄化实际出发,放宽培训对象的年龄设定限制
中老年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不熟悉,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我们要从“人口老龄化”实际出发,放宽培训对象的年龄设定限制,加强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招生对象扩展为20―45岁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打破只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及部分高中生的限制,真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力量;二是主要针对45岁以上农民和即将走上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劳动力,通过集中办班等形式开展初等农业技术培训;二是主要针对45岁以下,有转移输出愿望的农民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初高中学生实行转岗职业技能培训。
(二)从产业空心化的特点出发,狠抓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提升
据一些粮食大省调查,专业化规模经营的水稻亩产水平比一般农户普遍高出100公斤,专业化规模饲养生猪的精料肉比为2.5-2.8∶1,而一般散养农户的精料肉比为3∶1。随着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越来越明显,要重点开展好两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是面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大户,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等内容的系统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新型绿色证书,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技术资格凭证。另一方面是面向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等技能服务人才,重点开展所从事行业和岗位的职业技能系统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其聘用上岗的资格凭证。
(三)从信息碎片化的现状出发,增强培训对象的知识整合能力
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比较闭塞,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传播速度较慢的现状,面向农民开展学历教育,是解决部分农业院校毕业生学农不爱农、不务农问题的长远之策。目前,每年农科专业招生人数接近20万,但毕业能够到农业生产一线服务的人员比例很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两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要制定特殊招生政策,明确农业院校的培养任务,因地制宜确定招生考试要求,补充出台农民参加中高等学历教育的吸引政策;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模式,农民学历教育的专业要以种植、畜牧、水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类型划分,通过脱产学习、函授、送教下乡、远程教育等形式,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农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培育一批“知识型”新型农民。
(四)从经济边缘化的趋势出发,激发培训对象的励志求知精神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经济越来越被边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激发新型农民的励志求知精神。一是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提出包括知识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及退出机制。二是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成为专业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对新技术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新市场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农村就业创业,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三是把家庭农场主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由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会自动实现代际传承和新老交替。鼓励家庭农场主的子女就读涉农专业,对他们实行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
三、精巧管用的战术管理方法
2012年8月,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采用精巧管用的战术管理方法。
(一)与推广农业科技相结合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一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鼓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要开展普及性培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要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进行田间培训、入户指导,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三要实施“送教下乡”活动。“送教下乡”变农民“进城上学”为“家门口上学”,让农民学习种养技术。四要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整合当地现有农民培训资源,聘请涉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致富能手作为兼职教师,使农民培训人才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共享。
(二)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
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是现代农业对经营方式的内在要求。发展现代农业,一要依法保障承包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二要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三要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职业化。第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第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而农民是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只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第三,发展现代农业,要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三)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
目前,一些地方把农民教育培训当作“软任务”,培养效果不明显。抓紧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十分必要。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如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要求到2020年持证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到35%。当前,应该借鉴和推广江苏等地的成功经验,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政府的综合考核。一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统筹资源、分解培训任务;二要加强经费投入,落实培训资金,提供物质保障;三要配置农业生产经营必备的培训设施,配套完善生产体系;四要加强培训管理,优化培育环境,开通现代农业投资创业绿色通道;五要加强督查,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论我国领导者领导方法论体系》
篇10
[关键词] 农业 南乐县 农民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49-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和职业农民。我县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在积极探索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南乐县农民科技教育体系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
1.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南乐县农技推广人员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49人,初级职称127人;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45个;科技示范户400户。县级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局农技、植保、种子、经作等业务站为主,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机构。乡级农技推广工作以新建成的6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主,其作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在乡镇的延伸机构,承担基层农技推广基础性工作,村级农技推广以各村科技示范户承担技术示范职能。一个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乡镇区域站为中转、村科技示范户为纽带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利用我局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和其他一批社会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依托项目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每年深入开展万名农技人员包万村服务农业生产活动。组织8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县322个行政村。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成500户科技示范户培育。并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对示范户和种粮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4.农业信息平台科技服务体系。开通了南乐县农业信息网,使农民通过上网就可查询各类农业技术信息;完成了村讯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飞信实现了322个行政村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成立了12名中高级专家组成的12316三农热线专家团,及时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抓好自身农业科技队伍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专家采取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集中学习农业新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组织骨干参加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尽最大努力更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的知识结构。选拔农村种粮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村特殊实用人才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性创业培训。
二、当前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南乐县委、县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培训内容和培训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宽。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养殖业、种植业方面,对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科技致富信息的愿望和需求也越来越来强烈。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培训经费难于保证,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包括目前担当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力军的县农广校,其培训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也不配套,不完善,其他培训机构培训设施更加缺乏,无法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教育培训的要求。
3.各培训机构协作配合不够,培训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承担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机构,包括农业、畜牧、蔬菜等部门,以及科技、人社、残联、妇联等部门都在搞科技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专业和部门工作需要,如同五龙闹海,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进一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和对策
1.强化提高培训能力。建议要进一步整合人社、教育、农业、畜牧、扶贫等有关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资源共享率,避免交叉、重复培训。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并强化培训阵地建设,建设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打造一个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化的示范性培训学校,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
2.着力提升培训效果。要实施重点农户培训工程,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形成“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良好局面。要实施重点产业培训。依托区域主导产业,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开展针对性的特色产业农民培训,实现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
3.完善培训监督与管理。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和评估监督机制,加强培训的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入户调查等手段,促进协调和规范培训;要加强对培训完成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台帐建立情况、辐射带动和发展产业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知识型新型农民奖、科技创新奖等措施,重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致富的优秀农民;要对参加科技培训的农民,优先在提供小额贷款、流转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成功农民致富带头人,营造良好的参加学习培训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课外阅读的正确方法
- 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