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市场运营管理方案

篇1

污水处理行业现状

污水处理厂在承担环保减排的任务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药。据统计,水、电、药成本占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管理成本的90%以上。至2010年,我国污水排放量达800亿吨左右,而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电耗为0.2~0.56度/吨,按此测算,电量消耗至少需要150亿度以上;设备损耗、药耗、水耗等费用更为庞大,假设能通过有效的节能管理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节省即使1%,那也是天文数字。

目前,国内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通常存在配套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来量不足,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达不到设计进水浓度,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人才短缺,污水系统不稳定,运行费用偏高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污水处理企业通过加强或改进自身的工艺运行管理方式、方法和转变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将上述问题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

水务企业现状

随着我国水务环保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大,市场上涌现出许多区域性、全国性的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有些集团公司拥有全国各地上百家的污水处理项目。集团公司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地域分布广泛、各厂运营管理水平不一,运营管理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集团公司迫切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有效监管提升下属污水处理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成为大型水务集团公司应对逐渐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崭露头角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节能优化调度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对实现工艺运行由经验判断转变为定量分析,由依赖个体式英雄发展转变为依靠专家团队能力,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国内专注于污水处理行业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些公司,如华信数据、上自所、亚控科技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一般涵盖厂级运行管理和公司级运营管理两部分:

厂级的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级的运营管理以污水处理工艺运行为中心,以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为基础,通过建立全厂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将污水处理厂及下属泵站的各类在线仪表、设备所反映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信息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将运行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数据直观地展现,然后借助污水处理工艺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实现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情况的分析预警、工艺异常处理的优选方案、各工艺运行单元及全厂运行的优化调度分析方案、与工艺运行密切相关的设备性能分析、全厂运行成本分析等,从而辅助厂级管理人员提高工艺运行管理水平和综合运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运行各个环节中的电耗、药耗,降低系统运行的直接费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从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运行维护人员数量,节省人工成本,最终实现达标、稳定、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目标。

公司级、集团级的运营管理

公司级、集团级运营管理以集约化管理为目标,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下属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的远程集中监管,统一运行调度和工艺运行指导,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污水处理厂分析和筛选过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深入的数据分析挖掘,形成指导公司整体运营决策的工艺分析、设备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等辅助决策工具,辅助企业决策层应对水务行业的激烈竞争,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在远程集中监管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下属各污水处理厂和泵站的生产运行情况的智能化、实时预警机制,在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关键数据或指标发生异常时,通过声、光、电、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能连接网络,即可远程、实时、直观查看关键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况。

在运行调度和工艺运行指导方面,具有丰富工艺管理经验的专家团队无需亲赴现场,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司监控大屏上即可远程、实时查看到现场工作画面,辅以各构筑物运行数据、关键工艺数据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即可辅助各厂解决各类工艺运行难题。这将有效解决管理人才不足,提高工艺运行问题处理效率。

辅助经营决策方面,经营决策的关键数据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采集、分析筛选、汇总统计,既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可将公司管理人员从“数据海洋”中解脱出来,所有经营决策数据以图表、报告等方式快捷、直观地展现,分析结果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决策者进行战略目标和经营方针的制定。

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水务行业发展的难题,它建立企业门户,解决企业信息传递脱节、信息孤岛问题;建立企业工作流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监管;健全企业预案库、知识库,提高人员知识水平和素质,保障安全高效生产;建立企业动态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决策;建立智能化污水处理工艺模型和完善的工艺调度方案,实现生产优化调度,节约能耗,降低成本;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满足上级各种考核要求,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污水运营管理企业诞生。利用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打造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式,才能赢得行业未来。

篇2

关键词: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沟通协调;课程整合教学;经济金融统计软件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应用型高校的一个永恒主题和旋律。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和流程,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为企业服务。定量管理类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起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抓住关键性突破口,从而带动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举措进行综述,并且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课程及相关课程之间关联关系综述

常熟理工学院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市场营销专业方面,设置了较多的定量管理类课程,根据近年《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定量管理类及与定量管理相关的主要课程有:(1)基础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2)专业基础类课程:管理学、统计学和会计学;(3)专业及相关类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市场调查、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管理预测与决策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对于这些课程,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的是呈现出层次递进的关系: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应用。所以,基础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基础打好后,后面专业应用类课程就相对容易了。其次,许多课程的内容相互包含和重复。例如:运营管理课程里有“市场预测”的内容,而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里也有“市场预测”的内容;市场调查课程里重点是“市场调查”的内容,而市场营销学课程里也有“市场调查”方面的内容,同时,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里也有关于“市场调查”的内容;运营管理课程涉及“库存管理”内容,企业管理预测与决策课程也涉及“库存管理”内容,甚至财务管理也涉及“库存管理”内容。如此类似的问题,非常多。它导致的严重问题是:教师重复教学,浪费时间;而学生更感无奈。学生上课时间排得太满,空余时间少,理论课占用的时间太多,实践类课程相对不足,从事创新性活动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这些都与教学改革的大方向还不匹配,所以,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尤其是对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改革。本文所谓的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就是改变以前那种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一定教学关联的状态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沟通协助的单兵作战状态,即是形成课程之间的前后承接关联,相关教师之间密切配合的教学状态。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量管理类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审查培养方案。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欠缺的仍然是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水平。按照这一调查结论,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断修改优化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不断适时梳理相关课程群教学时间及内容的前后关系,让课程之间的知识技能内容能够相互支撑,承前启后,打厚基础,突出应用。例如,《概率统计》课程开设后,目的是为学生学习《统计学》打下基础,《统计学》课程开设后,又为后续的课程比如《运营管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反之,学生学习《运营管理》课程,先修课程必须有《统计学》、《概率统计》,这样,课程之间前后关联性建立起来,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相关教师加强教学沟通、共同备课和相互听课学习交流。仅仅有课程之间的前后关联性还不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必须以教师为龙头,组织好定量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目前,除了传统的教研会方式等之外,教师还利用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教学沟通、共同备课。这样,统一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教学。4.注重课程与实践实训软件相配合,以软件强化课程教学。定量管理类课程,通常有必要的计算机软件来配合教学。比如,ERP综合实训课程,长期以来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配套教学软件,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企业运营管理的流程和内容;EXCEL和SPSS成为《统计学》配套教学的软件。通过软件配套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形成一套软件,贯穿多门课程的格局。5.对定量管理类课程教学整合的进一步探索性设想。进一步探索性设想之一是新课程的设置,比如,关于定量管理的核心课程,可以考虑开设《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或《管理统计》课程,配套软件EXCEL、SPSS、EVIEWS,统计R软件。

四、结束语

应用性高校普遍面临着压缩总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程课时的压力,因而优先选择从定量管理类课程进行整合教学改革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张有龙,赵爱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

[2]聂玉珍.微课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篇3

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1.必须确保基金的安全性。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参保群体的“养老钱”和“救命钱”,是参保群体老年阶段的基本生活费用来源,因此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必须确保不能出现过高的风险,基金本金能够安全按期回收。

2.应适当提高基金的流动性。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情势下的支付压力也不同,在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适度的提高基金的流动性,确保基金在需要时能够及时的变现支付,保证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转。

3.确保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投资管理策略的制定,应该在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把握准收益和风险的尺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体系缓解压力。

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上,投资主体主要是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但是其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而且还存在着行政式管理的特点,由于缺乏市场化的运作管理经验,而且对于投资技巧以及风险规避管理的能力不足,降低了社会保险金投资运营的灵活性,基金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可靠。

2.投资运营渠道单一。当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存款以及购买国债,这两种运营管理模式虽然可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可靠,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基金收益与国民经济增长率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通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单一的投资渠道造成资金时间价值的丧失,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贬值风险,无法真正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3.缺乏有力的监管。当前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上,缺乏有力地监管,虽然社保基金挪用、挤占等行为基本已经杜绝,但是基金预算管理不规范、基金投资效益还没有相应的绩效审计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制约了社保基金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三、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优化措施

1.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体制。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可以按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业务内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管理主体,对于基金政策的实施、基金的征缴以及支付可以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对于基金的投资运营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公办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委托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或信托机构、参与银行投资管理等体制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管理,通过选择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主体,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与规范化。

2.拓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当前可选择的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股票、投资基金、实体经济、股指期货以及国际市场投资等,应遵循安全、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原则选择,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上,应适当的选择分散投资的模式,通过多种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广泛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可以采取分阶段投资的管理模式,针对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入市场时间短经验不足的现状,可以采取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在中远期随着基金累计规模的加大,则应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来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

3.强化基金运营风险的监管防范。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置于市场化的投资运营,势必会存在各种风险问题,因此在投资运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以防范各种风险问题。首先应该注意采取限量监管的方式,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的股票、风险资本以及实物资产等进行数量限制;其次,应该不断地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的公布基金的运营管理、资产等财务数据,确保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可以准确掌握基金状况。第三,应该积极的发挥基金监管机构、财政以及审计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基金的运营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基金安全以及绩效审计监管,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可靠。

四、结语

篇4

露露的实践证明,财务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我国的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资金管理松散、预算管理困难、集团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的开展、各类制度的建设、监管体系的建立、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基础工作的规范等综合治理,其中财务信息化的开展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我国企业组织形式日趋集团化,经营方式多元化,组织结构倾向于扁平化和网络化,跨行业、跨地区财务核算和管理等情况大量出现,集团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以便对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优化配置,将财务系统由核算型转变成为管理控制型。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管理的需求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力争在五年内产销量达到50万吨占领全国市场,再用十年的时间把产销量扩大到100万吨,把我国的民族饮料销往全世界。公司在实施管理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实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一)公司未来发展对运营管理的需求

公司的不断发展和未来发展规划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找到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为管理层服务。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要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包括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在内的新管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组织,以社会组织的相互协作功能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迅速提高组织的效率。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把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出现要求企业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及信息交换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以支持产品协同商务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二)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需求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要把握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和决策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满足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财务管理信息同样要适用,只有努力推广财务预算和分析功能,才能很好的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企业不仅仅归属股东,而且也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了要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关注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还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兼顾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三)财务管理内容也要进行创新

在创新财务管理内容中预算管理是首要点。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分解与落实、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垓等,反映企业对市场要求的应变和措施,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控制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四)风险管理的作用应高度重视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担保的增加、应收账款的滞收、生产资金的各有短缺等,企业有发展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建立资产财务状况评价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引进安易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公司了财务信息管理第一次飞跃。自2001年开始开发实施企业信息化到2003年,公司已成功的实施动行了ERP管理系统,为以后财务业务一体化铺垫了基础。2003年公司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思想,并与吉大工易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开发设计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露露运营管理系统》。

(一)方案的提出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对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最佳的企业财务解决方案应该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相结合的集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公司融合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概念。

随着公司业务品种的增加和业务量的增大,将公司的产、购、销、存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运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建立起产、购、销、存一体化的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所有业务核算及登记全部由计算机一次自动集成。

(二)方案的实施

加强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的前题是必须先有业务信息化的基础,做为一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数据的准确是最基础的,只有企业将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业务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前,必须将公司分销、生产、采购、存储等管理模块完善,并在保证上线运行无误,这样才能确保传给财务的数据准确可靠。

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管理的变革,业务流程的改进,会设计到组织结构的调整及人员业务的改变。首先对人员进行信息化认识上的讲解,其次对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及流程的培训。

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对系统进行运行评价,要让所有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谈出自己的体会,由项目经理分析研究,对系统进行完善改进,促使系统更好的运行。

(三)方案的使用效果

目前,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组织机构调整,流程优化已结束,各业务流程运行正常,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导向,围绕实现成本核算所展开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大型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已全面实施。

实现了公司的数据共享。在传统管理中,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连接,财务数据要滞后并且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数据不准确,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财务数据实现了直接由业务端的及时准确传输。

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配置。公司所有资源经过整合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物流资源经过整合使公司物流的流程更加合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商流资源和销售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金流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

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管理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还加强了公司的财务监督功能,提高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

四、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5

关键词:运营管理;工位管理;运营管理平台

作者简介:王利(1984-),男,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工程师,在职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乏力,全球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的科技创新浪潮正在形成,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艰巨的挑战。在此局面下,要想突破重围、赢得利益、实现战略目标,需要全面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其中不可或缺的是坚实的管理基础为后盾。本方案中体现了两大核心要点,一是要素的工位管理。理论上而言,“内部市场”的经营体制是能最大程度激发作业积极性的运营管理模式,这是运营管理的优化方向。二是集成的信息化系统。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大容量数据的收集、存储、运算分析等专业信息处理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由此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2.运营要素工位化及实现平台

运营管理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核心是实现价值增值。运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统筹和整合各种营运资源,不断优化业态组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保持公司的运营活力,提升项目整体价值。

2.1运营管理要素

运营管理要素分为投入要素、中间要素和产出要素。公司运营是销售订单、设计工艺、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职能协同作业的过程,量化的运营要素反映了整个协同作业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运营管理则是对量化的运营要素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分析,以促进整个运营体系的持续改善。

2.1.1投入要素是指一个生产运营流程为了生产产品或服务所需的人力、物料、设备、能源等资源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

2.1.2中间要素是投入要素的货币化体现,是对运营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做进一步明确。运营管理的统计分析过程是整个系统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过程,为便于投入产出过程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将投入要素按照投入的作业程序,转化成具体的成本费用,即中间要素,其明确了投入要素在不同环节的形式、数量和价值。

2.1.3产出要素是以中间要素为表现形式的投入要素经过整个运营系统环节的相互作用,最终输出的成果,产出要素通常是以产量、收益等形式予以体现。其中,体现公司整体产出的要素有总产量、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经济增加值;体现项目产出的要素有项目产量、项目边际收入、项目毛利润、项目边际贡献、调整后的项目利润等,公司运营管理主要分析以项目为载体的投入产出水平。

2.2运营管理要素的工位化

对量化的运营要素进行以工位为最小单元的分解,并基于每一个工位进行运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形成一整套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工位作为生产过程的最小作业单元和成本管理的最小核算单元,作为最基础的作业中心和成本中心归集成本费用,按照费用属性,工位级成本费用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计入某个工位的生产成本;二是归集与某个工位作业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前者是指可通过准确的统计与计量,直接计入该工位的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后者是指需通过分摊分配方式计入工位,并与该工位的作业活动有直接关联的动能成本及相关成本费用。

2.3运营管理平台

运营管理平台是运营管理要素在整个投入产出转化过程中以最小工位进行测算、收集、监控与分析的反映载体。通过运营管理平台相互功能支持,一是实现投入产出所有数据的全过程可追溯;二是提高投入产出分析评价效率;三是实现目视化的指标预警展示,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营问题。公司承载运营要素的管理平台主要涵盖以下七个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四个数据库、制造执行系统、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产品运维管理系统、供应商协同平台、质量管理系统。

3.公司运营管理模式

3.1运营管理程序流程

公司的运营管理是以投入产出要素的分析与管理过程为对象,通过策划以工位为最小单元、以订单项目为载体的运营评价体系。在公司运营管理程序中,投入要素在运营管理平台中以中间要素形式体现,通过要素与运营平台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投入要素配置管理、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投入产出分析管理的三大基础活动。公司运营平台相互支持,依靠信息化手段,使得大量过程数据的积累、以及实时报表统计变得可行,不仅实现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使“一日结算”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总结,实现运营管理的持续改进。

3.1.1承载要素流动的三大主线平台

(1)通过BPM预算计划指导要素配置(2)ERP是运营管理要素记录、存储、加工与分析的核心系统(3)通过MRO补充公司运营平台的厂外部分,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

3.1.2促进要素精细化管理的四大辅线平台

(1)MES与ERP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的交互(2)供应商协同平台与ERP的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的交互(3)各系统与QMS质量管理的交互(4)BW四个数据库的目视化展示

3.2要素配置的信息化管理

公司的要素配置管理是从BPM的预算编制为出发点,形成以时间与项目(动因)两个维度进行细化的预算编报表为依据,以组织目标为导向的预算计划。公司实施全面预算与项目预算两级预算管理体制。并综合运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预算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关系,层层组织各级预算的编报工作。并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BPM、BW、ERP系统的有机交互,实现中间要素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全过程可追溯,切实做到预算从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的PDCA循环改进,指导投入资源遵循组织目标进行优化配置。

3.3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

广义的制造资源是指完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生产活动的软硬件元素,包括了设计、制造、维护等相关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狭义制造资源主要指加工一个零部件所需要的物质元素,是面向制造系统底层的制造资源,它主要包括原材料、机器设备、人工、动能、工具等。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归属性等原则,将一定地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理模式。公司施行的制造资源的网格化管理是基于公司信息化运营管理平台,以工位为最小核算单元,对制造资源进行精细化、规范化、准确性的管理,实现工位级成本核算,是反映更加真实合理的项目效益水平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实现“内部市场”经营体制的基础工作。

3.4项目投入产出水平分析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是根据管理需要,以财务核算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的统计方法。由于统计口径与核算口径不尽相同,对于项目的效益分析结果也有不同。

3.4.1项目投入产出要素的分类构成

以制造资源网格化管理中最小核算单元的成本为基础,按照成本费用与项目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综合按ERP中WBS元素归集与按制造过程关键组成归集的横纵两个方向确定项目的成本构成层次,并分为以下三级:工位级、分厂级、项目级。

3.4.2项目投入产出水平的分析过程

根据管理分析的需要,在财务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公司信息化系统中设定法则与公式,得出各项目投入产出的计算明细表,用以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水平。在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时,需要进一步合理地指出中间要素在项目之间的归集与分摊分配法则;再根据统计口径进行调整,按照与项目关系紧密程度将项目要素构成分层次体现,以该投入产出计算表显示项目的盈利过程。具体过程是以核算数据为基础,按照统计要求进行调整,形成统计口径的项目投入产出计算明细表。

3.4.3项目投入产出水平的评价方法

通过增减项目直接、间接的相关成本费用构成,形成相应的工位级中间要素明细和项目投入产出分析表。根据计算情况,对投入产出要素进行盈利性指标比率的分析,客观反映项目总体的投入产出水平。并能通过计算该项目的损益平衡点,为市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对标数据、历史数据、同行业数据以及预算数据为指标值的标杆。对标评价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的。计算出的指标必须与一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才能判断经营状况的好坏。通常所用的对标值是指集团公司、行业标准数值。定期开展公司内部、国内同行业企业、国际可比企业对标工作,建立月度、季度及年度对标管理制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做好对标分析。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价模型,对公司竞争力、经营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分析,找出影响竞争力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探索增强公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将项目分析评价体系具体分为一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增减需要体现在评价体系中的成本费用模块,体现不同口径、不同考评需要的情况下的评价结果。将某个评价对象与标准值、同类项目之间进行横向、纵向的比率分析、趋势分析、以及因素分析,分析公司整体及部分与行业标准或预算目标之间相较的优势与差距,并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量本利分析,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反映项目成本构成效率,完善项目决策依据。同时,建立以财务指标分析为主,业务专项分析为辅的投入产出全面分析体系。通过专项分析、专题报告的形式加强项目存货占用情况分析、项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深入剖析财务指标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及时解决并制定预防措施。

3.4.4产能利用水平分析

为了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跻身国际化竞争行列,打造“轻资产”运作模式,公司运营管理的目标不仅局限于一定产能条件下投入产出水平的优化过程,还引入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概念对产能利用水平进行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方法是通过计算公司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预算金额、核定标准金额之间的差异,分析公司核定产能、计划产能与实际产能之间的关系。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可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又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4.结语

通过对公司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实现了公司精益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为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措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映晟.精益管理理念在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研发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9):5-8

[2]陈建伟.信息系统在香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9):1-5

[3]王茂祥.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衔接及战略执行力提升路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5,(1):49-51

篇6

一、上海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的主要经验

上海是我国最早推行公共租赁房的城市之一。在政府主导下,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公共租赁房,积累了许多租赁住房投资建设的宝贵经验。

(一)利用存量土地,以“捆绑供地”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开发租赁住房离不开土地,充分发掘企业在存量土地方面的优势,可以弥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的不足。为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鼓励本市国有企业集团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有关政策,允许企业在“退二进三”工业用地上建设保障性住房(保障房比例不少于50%)时,可捆绑建设部分经营性建设项目(即商品住宅、商办等六类经营性项目),也允许企业提供两幅地块分别建设保障性住房和经营性项目(原则上地段等级较好的地块建设保障性住房),用经营性项目的销售收益部分弥补公共租赁住房投资回收慢带来的长期亏损。在这一政策支持下,上海地产集团率先在原上粮二库、上海南站地区两处地块上分别投资建成了馨越公寓、馨逸公寓共计8000余套公共租赁住房,作为首批集中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满足了上海对公共租赁住房的迫切需求。

(二)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多渠道自筹资金,降低成本

资金是建设项目的“血液”,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畅运行是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的一大难题。上海经过多年摸索,在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中成功走出了一条多渠道筹资的新路。一是以土地作价抵押,解决租赁住房建设的前期资金问题;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解决租赁住房长期建设、运营的资金问题。据统计,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共争取到公积金结余资金发放的112亿、最长10年期的低息贷款,其中近一半用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三是与商业银行合作,由商业银行提供信用额度,解决租赁住房建设过程中的短期融资问题。

(三)按照“略低于市场租金”的定价原则确定合理的租赁价格

租赁价格关系租赁住房的市场接受程度,是租赁住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上海公共租赁住房推出前,市政府发文明确了“按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价格”原则。承担公租房运营管理职责的企业,在充分市场调查基础上将2013年推出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确定在每月每平方米40元左右,相当于同期同地段市场租金的8折。2017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又将租金调整至每月每平方米50元左右,仅相当于同期同地段市场租金的7折。由于租赁价格定价合理、调价平稳、租期稳定,公租房迅速成为住房租赁市场中的“香饽饽”,供不应求。据调查,目前上海各企业推出的公租房出租率普遍达到95%以上。

(四)组建专业运营机构,为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

公租房运营管理包括对物(租赁房屋)和对人(承租人)两方面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上海在鼓励企业成功投资建成一批公租房后,市、区财政出资200亿元作为资本金(或补助)扶持组建19家市、区公租房运营机构,承担公租房的后期运营与管理。首批运营管理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扶持;2.不以盈利为目的,保本微利;3.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尤其在租赁住房的物业管理方面,充分依靠市场,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4.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承租人的租赁使用、入住、缴租、退租等行为进行管理,并为承租人在租赁期间的就医、就学、出行、购物等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企业投资租赁住房亟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投资公共租赁住房为企业投资租赁住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投资市场化的租赁住房毕竟不同于投资保障性的公共租赁用房。笔者认为,当前,为鼓励企业投资租赁住房,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土地供应问题

尽管近期市政府在推出建设用地时已增加了租赁住房用地,但相对于本市“十三五”新增70万套租赁住房的用地总需求还远远不够。总体而言,本市在租赁住房土地供应上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供地数量不足。相对于租赁住房“十三五”规划需求,目前少量几幅土地供应明显数量不足。二是土地价格不低。目前中标租赁住房用地价格虽远低于商品房出让地价,但与首批公共租赁住房基准地价相比差距明显。三是供地布局不均衡,没有考虑租赁住房承租人群“就业”居住的分布特点。

(二)资金筹措问题

筹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是束缚企业投资租赁住房的瓶颈。据对公租房的测算,按公积金贷款利率计,其资金成本已近40元/平方米/月。如企业投资租赁住房按商业贷款利率计息,则资金成本更高。能否拓展多元化资金渠道,吸纳低成本资金,通过高效运营大幅降低资金成本,是决定企业投资租赁住房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投入产出问题

租赁住房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据对市属公租房的测算,按照基准地价、公积金贷款利率、“略低于市场租金”等条件,依靠租金收益收回投资至少需要25-30年(未全额计算运营成本)。投资租赁住房的成本构成与公租房基本相同。虽然租赁住房租金标准(不高于市场租金)比公租房(略低于市场租金)略高,但租赁住房的市场属性享受不到公租房的优惠,在现行土地供应方式和开发建设模式下依靠租金收益收回投资的年限将更长。30年或更长期限的负债经营,对任何一家投资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四)租金定价机制问题

租赁住房属于市场性住房,其租金标准应按照市场原则,随行就市。可目前主管部门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租金定价机制,房地产交易主管部门也没有定期本市各区域市场租金的平台,企业调查市场确定租金标准缺乏有效的案例参考与权威部门数据依据,所谓“随行就市”随意性较大。从前述公租房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定价依据,实际租金标准只有市场租金的70%-80%,较大偏离了“略低于市场租金”的初衷,也延长了企业投资收回的时间。加之市场的不规则波动,“随行就市”不仅仅有涨有增,也有跌有减。当遇到市场暂时不景气、市场租金下跌时,租赁住房的租金该如何调整?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住房租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积极性。

(五)运营管理问题

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不同于物业管理,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最大的难点在租赁管理。运营管理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满足承租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文化交往需求,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常常发生的配租、入住、收缴租金和退租等问题。现行住房租赁管理法规缺少对种种租赁违约责任的明确规定,给October201719运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了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

三、对企业投资租赁住房的思考与建议

(一)拓宽思路,多渠道解决企业投资建设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问题

上海土地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租赁住房建设。据测算,要满足《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新增租赁住房4250万平方米、约70万套”的发展目标,需要新增租赁住房用地1700公顷。这些建设用地按正常的供应渠道难以解决,因此必须拓宽思路,在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大原则下多渠道解决好企业投资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1.抓紧启动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最近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在超大、特大型城市中,确定租赁住房需求较大,村镇集体经济组织有建设意愿、有资金来源,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城市可以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上海被列入首批试点城市。这是企业参与租赁住房投资的大好时机,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启动编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的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的总体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2.继续挖潜企业“退二进三”存量土地(尤其城区土地),新建或改建租赁住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继续挖掘企业“退二进三”存量土地,对于企业“退二进三”地块上具有历史价值或海派文化代表性的厂房或工业建筑物,可以保留原厂房或建筑物,将其改建为租赁住房。鉴于租赁住房投资的长期性,建议政府将公共租赁住房捆绑供地的政策延伸到企业投资的租赁住房,允许企业在其存量土地上建设一定比例租赁住房(如不低于50%或更高)后,建设部分经营性项目,以弥补租赁住房投资的亏损。3.在“十三五”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的用地结构调整中合理布局租赁住房用地。根据《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将按照“四新”经济要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对“104”区域、“195”区域和“198”区域等工业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3+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建议在上述工业区转型升级的用地结构调整中,合理布局租赁住房用地,既有利于提高存量工业用地的利用质量和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加强工业区产业与生活空间的融合。对租赁住房用地的选址,一要与集群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相协调,有利于产业职工就近“安居”,二要与产业城区的发展相一致,方便产业职工生活“安心”。

(二)创新租赁住房规划设计理念,尽快制订租赁住房设计规范

租赁住房的功能是满足“阶段性居住需求”,其户型设计、建筑规范与商品房应有一定的差异。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租赁住房建筑设计规范,而参照商品房设计规范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租赁住房的建筑设计规范,指导企业建设租赁住房。笔者认为,租赁住房的设计应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实用、经济、可改造”原则。“实用”指租赁住房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户型面积较小,不要求厨卫全明朝向。“经济”指租赁住房在实用基础上的“节俭性”,如适当增加建筑密度,见缝插针增加“点状、蝶状”建筑,装饰装修简洁朴素且维护整修方便等。“可改造”指租赁住房设计应兼顾未来转为商品房的可能性,为未来改造预留空间。如在房型设计上可将两个一房相邻,今后可改造为二房;如不减少车位配比,但允许部分空置车位由社会经营,用经营收益补贴运营管理成本等。

(三)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租赁住房信托基金试点

近日,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试点。REITs是以发行收益凭证方式募集投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运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REITs的收益来源于租金收入。租赁住房由投资企业或机构长期持有,是可供机构交易的单一产权物业,适合发展REITs。REITs在满足租赁住房建设资金需要的同时,也有助于租赁住房企业开展轻资产化运作。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在投资建设租赁住房时积极探索租赁住房的REITs运作,为租赁住房融资走出一条新路。同时,要继续吸引社会低成本资金投资租赁住房,如住房公积金、保险资金等。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要求保险资金在保证安全与收益的前提下,创新运用方式,提高配置效率,鼓励保险资金支持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笔者认为,保险资金沉淀资金总量大、稳定性好,具有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将保险资金引入租赁住房,作为租赁住房的长期资金来源,不仅能满足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对长期资金的渴求,也是保险资金创新投资方式、支持民生工程的创举。

(四)培育一批有社会责任感、专业性强的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机构,提高对租赁住房的市场化、契约化管理水平

租赁住房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对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必须采取契约化管理方式。通过订立契约,明确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定违约的责任,这是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必由之路。未来,为适应企业参与租赁住房投资建设,迫切需要培育一批有社会责任感、专业性强的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来承担对租赁住房的市场化、契约化管理。建议:1.建章立制明确运营标准与规范,定岗定责,科学分工;2.加强岗位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市场化、契约化意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管理水平;3.与房屋装修、设备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现企业微利与服务租赁的双重目标;4.建立一套与承租人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定期回访、小区互动APP、公告公示等,以减少租赁纠纷,提高管理效率。

(五)构建全市统一的租赁住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办理和行政监管等三项基本功能

依托信息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租赁住房综合管理平台,将有助于改变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信息不畅、监管乏力的现状,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强化行政监管,引导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笔者认为,全市统一的租赁住房综合管理平台,应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办理和行政监管等三项基本功能。1.信息共享:建立租赁住房的“大数据”采集机制,规范数据采集标准、要求,将本市租赁住房法规政策、房源信息、租赁价格,以及中介机构、运营机构、投资建设者等多方信息聚焦于平台,分类,确保租赁住房供、需双方信息对称,租赁价格透明,确保配租的公开、公平与效率。2.业务办理:租赁住房综合管理平台的终级目标是建成为业务办理平台。该平台应是上海房地产交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建立后,住房租赁所有住房租赁合同都只能在该系统上网签。3.行政监管:管理平台建成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了解每一次租赁交易的情况,加强对租赁行为的监管。同时,通过汇总数据分析,也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

(六)加快住房租赁法规体系建设,为企业投资租赁住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篇7

关键词:品牌运营;品牌运营审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谁能拥有市场,谁就能壮大。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Kot 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1]琼斯教授认为:“品牌包含一个提供功能性利益的产品,再加上一些足以使消费者掏钱购买的价值感。”[2]1显然,在市场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品牌”这个充满诱惑的概念,企业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运营。

一、品牌运营的三大要素

1 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企业要素,也是品牌运营的根基。表现为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品牌的核心性基础,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石。

2 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建立起符合国际目标市场规则要求的价值链,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企业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市场要素,也是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3 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

在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系列运营中,市场主要考察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管理要素。

二、我国企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

,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品牌运营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品牌运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关注的主要方面仍局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企业的策划部门仅局限于对外联系广告、和大客户进行沟通、公关等事务性管理。即使是那些已意识到并尝试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的企业, 他们的品牌运营程序、方法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仅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把品牌运营作为企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运营计划,在制定或改变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时,常常忽视品牌运营的制约因素和重要。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很少开展品牌资源的开发效益,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评估品牌运营管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如何改善品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品牌运营审计的开展对于促进企业提高品牌运营活动的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对企业品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绩效,更好地理解品牌运营与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为企业进一步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品牌运营审计的职能

所谓品牌运营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品牌运营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核算进行监督与评价;

(3)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4)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当前品牌运营所必须的环境和要素进行评估;

(5)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运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四、品牌运营审计的内容

1 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运营的管理。

2 品牌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笔者认为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具体包括:(1)对品牌运营的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3 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等,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及其对效益产生的,对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4 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品牌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五、品牌运营审计的程序

由于企业品牌运营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和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品牌运营审计一般按下列程序分成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在审计立项后,成立由审计人员和品牌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组,了解品牌的运营过程、运营的环境,掌握品牌运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其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熟悉品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审计计划。

2 实施阶段。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计划,针对审计重点,具体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一步,描述并测试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包括审查企业是否实行了必要的职责分工,是否有健全的品牌运营记录资料,观察记录和品牌运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测试品牌运营成本的基础等。第二步,评价品牌运营控制系统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关人员有效的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做出总括评价,明确提出其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危险,并据以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事先估计的审计风险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按照经过调整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力量,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收集充分且适当的证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对企业品牌运营活动的管理现状作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项性审计,可以较深入地剖析企业的品牌运营活动,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以加强企业对品牌运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 审计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由于品牌运营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结论与决定的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意愿。因此,一方面,企业品牌运营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范围段(说明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说明段(包括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意见段(指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报告人、审计时间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查,即在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其是否按审计建议采取了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与审计人员的预期进行比较,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促使其贯彻落实。

六、品牌运营审计的基本方法

品牌运营审计中一般可以采用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分析法、计算法、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随机抽样法以及因素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均衡率计算法等统计和数学方法来进行。

篇8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俨然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所关注的问题。如何科学有序的开发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连锁行业企业培养一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连锁专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岗位能力《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

1高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高[2006]14号文件明确指出:“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朗,即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最终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然而从目前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学习者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无法达到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章针对当前《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把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真实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能力本位理念产生于二战时期,最初源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它的核心观念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其能力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理念又逐渐推广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该理念对这些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力本位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石伟平先生引进到了中国,随着高校对能力本位理论的进一步重视,能力本位理论几乎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

3连锁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

3.1素质要求

我们通过对多家连锁行业企业的调研得知,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员工是否能够吃苦耐劳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就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员工是否具备实干精神和服务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很多管理者还提及到了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都遭遇到过员工泄露商业机密的问题,因此是否具备职业操守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的基本标准。

3.2职业能力要求

首先学历方面,连锁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岗位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但由于在用人市场上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比较务实,企业的一些基层岗位管理岗位甚至包括一些中高级管理岗位都以能力作为参考指标而不是学历。其次,是通用能力方面,尽管每一个岗位工作性质不一,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相通的能力要求,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最后是职业能力方面,连锁企业内部各岗位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遵守连锁企业的运营规则,具有抵制商品流失和损耗的职业素质;能妥善处理好顾客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熟悉连锁企业业务和管理工作、并具有不断开拓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连锁门店管理、商品促销、商品配送、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运用

4.1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紧密围绕连锁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突出基础技能达标训练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知识体系。(2)面向岗位群,更新教学内容。全面了解企业及社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结合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逐步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3)加强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增加《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来制定本课程的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此基础上,院系层面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4.2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训基地平台

建立模拟超市综合实训室,将其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认证和推广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设施齐备的连锁经营实训中心;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经营的卖场实训室;在原有基础上,应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搭建有效平台。

4.3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课程学习网站,除了开发一系列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外,还应该配置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在线答疑解惑、从业信息等栏目,以适应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4.4成立校外专家评价小组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未来的入职奠定基础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应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包含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应该组成一个专门的评价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实施整体性评价。

5结语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教学体系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为提高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作者:易越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2]张卓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法初探[J].北方经贸,2010(11).

[3]张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

[4]贺翔.从职业能力培养定位探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5).

篇9

围绕某市老钢厂改造项目案例,采用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提出3个相应的应对策略:二次改造、强化服务理念、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旨在为今后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安全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创意产业园;安全运营与管理

0引言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创意产业园改造模式约占所有改造项目数量的49.3%[1]。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写字楼,是旧工业建筑生命延续的新方向。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既给艺术家提供适宜的工作空间,又给新生产业创造发展基地。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创意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且缺少类似园区的安全运营与管理经验,因此,在运营阶段创意产业园暴露出许多棘手问题。本文围绕某老钢厂改造为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案例,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根据危机分布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1旧工业建筑改造后的潜在危机

将老钢厂内生产钢丝的全部厂房进行改造,升级转变为某市唯一的设计创意产业园。它占地面积约3.34hm2,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4hm2,项目总投资1.2亿元。园区以设计创意产业链为核心,整体规划为四大功能板块:“文化艺术交流区”、“LOFT创意办公区”、“配套商业休闲区”、“园林景观体验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由11栋单层旧工业建筑与1栋新建建筑组成。此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进入运营阶段;二期工程正处于施工阶段,旧工业建筑改造后的潜在危机主要如下。

1.1排烟危机

因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业态的不确定性、未充分重视烟道设计问题、施工过程中赶工期、降成本等,导致在后期使用过程出现排烟危机。以小型城市综合体思想为指导,对老钢厂创意产业园进行规划。将设计创意产业园中5#,7#和8#厂房的一层规划改造为餐饮、超市等服务场所,二层及阁楼层规划改造为办公场所。设计方提供的设计方案为一户一烟道,烟道选用安装成品混凝土烟道,屋面安装无动力风机,以增加空气对流,加快热量散失。但在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将烟道合并为三户一烟道。对烟道与墙体交界处的间隙进行灌浆处理,间隙一般为2~3cm,灌浆较困难或无法直接灌浆。由于烟道数量过少,转角多,密封性差等原因,使得现有烟道不能满足餐饮业排油烟的需求。因此,一层餐饮部的油烟弥漫满整栋厂房空间,严重影响二层的公司正常办公;5#厂房改造时为降低成本,将拐角处早餐供应点的烟道口留在厕所里,导致厕所里充满油烟味,严重影响厕所的正常使用。

1.2火灾危机

由于接通天然气管道施工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大多数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没有与市政天然气管道接通。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采用BOT承包模式,投资人只有20a使用权。为减少项目投资额,以尽快收回投资实现盈利,投资人选择不接通天然气管道的方案,由此造成的困难业主自行解决。但是园区内餐饮类企业约占入驻企业总数量的10%。据实地调查发现,餐饮类企业选用电供热或甲醇燃料,满足日常营业的需求。甲醇属易燃易爆类危险品,操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操作及安全培训;业主独自储存甲醇,缺乏统一管理意识。这种现象造成极大的火灾危机。

1.3采光危机

一般情况下,工业建筑均存在自然采光危机。10#厂房总长度为134m,原有宽度为34m,其自然采光性及通风性差。改造过程中,沿其南侧,砌1.8m花墙,为每户圈建起自身独立的小庭院;沿其北侧采用钢结构加建,以增加建筑面积。原有厂房进深较大,再加上新加建部分,严重影响室内自然采光。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分隔室内空间后,部分空间没有采光窗户,室内光线极差。7#,8#厂房同样存在采光危机,其总长度109m,加建后总宽度达36.8m。将厂房东侧设计为异型加建,加建部分最宽处达8.7m,严重影响原厂房空间的光线。将厂房西侧部分沿南北走向分隔,房间内均无采光窗户。

1.4漏雨危机

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运营过程中,5#,7#,8#厂房的屋面均出现过漏雨现象。屋面漏雨是房建工程的通病,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施工质量引起的。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①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大多数并没有获得建筑工人的心理认同感,他们仍将其视为简单的翻修工程,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懒散、怠慢现象;②单层工业厂房屋面面积较大,屋面防水工序或铺装瓦片工序耗时长,难免出现疏忽、遗漏现象;③旧工业建筑改造往往通过增设屋面天窗的方式来保证室内采光,厂房屋面天窗数量较多(如7#,8#厂房屋面设34个天窗),因此,天窗与屋面胶接处出现漏雨现象的概率较大;④在厂房屋面处设置了多个通风机口,因此,其与屋面连接处加大出现漏雨现象的概率[2]。

1.5通讯危机

由于钢材自重轻,易于加工各种造型,安装方便,能满足改造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因此,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选用钢构件来完成项目的分隔、改建、加建等。如老钢厂改造时选用钢柱、钢梁及压型钢板等材料进行厂房的局部加层、加建工序。以7#,8#厂房为例,耗钢量高达209.84t。但由于厂房内部空间钢构件过于密集,形成了良好的屏蔽系统,严重影响手机信号的接收,造成通讯危机。这对园区入驻企业的日常生活、办公造成很大困扰。

2旧工业建筑改造后潜在危机的应对策略

2.1二次改造

设计方案的优劣关系到前期工作的成败,并继而影响到整个开发项目的发展[3]。根据已投入使用建筑暴露出的问题,审查未竣工或未动工厂房的施工图纸,将相关问题反馈给设计院。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安全隐患,只能通过二次改造进行完善。通过二次改造消除漏雨危机及排烟危机。漏雨危机可通过更换瓦片、打胶补缝等办法及时进行维修,以避免对其他构件造成破坏。排烟危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烟道进行整改:①密封性差的烟道进行灌浆维修;②对烟道进行改造,并增加烟道的数量;③在屋面增加电机、风管等,电机功率满足使用需求,风机必须配套减震器,以减轻长期震动对屋面造成的损坏,风管采用1.0mm厚热镀铁皮,加工口径为800mm×800mm对接安装,接缝严密,禁止漏烟。通过对“图纸的二次改造”消除未竣工的厂房的采光危机。针对老钢厂改造项目10#厂房采光问题,将10#厂房中跨屋面全部拆除,改建为通长天窗,以提高厂房内部空间的通透性。为消除7#厂房内隔间无采光窗的弊端,采用增大门窗及幕墙面积的方式。以6-1轴至6-2轴交6-A轴至1-B轴为例,三面均开设洞口,尺寸分别为3.5m×4.7m(内含地弹门),4.0m×2.4m,5.6m×2.4m。7#厂房西面选用全玻璃地弹门,以增大采光面积。除此之外,12#厂房开间、进深较大,综合考虑园区内功能划分,将12#厂房设计为展厅,东侧采用钢结构加建,并以幕墙结构作为护结构,以增强厂房空间的光线。由此看来,增大玻璃幕墙面积是解决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采光性差的有效措施。

2.2强化服务理念

通过强化园区服务理念,逐渐消除老钢厂创意产业园暴露出的服务危机。建设与维护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创意产业园内安装信号放大器,以增强园区内通讯信号,减小通讯危机;运营执行部设专人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维护、运营等,以提高服务品质[4]。小规模的餐饮店、大规模的设计院、低端的快餐店、高端的英泰行,林林总总的入驻企业共同组成创意产业园,同时他们形成一个小型城市综合体。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创意产业园的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先进的服务理念,才能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进而营造有意境、有竞争力、有前景的园区。

2.3优化运营管理机制

运营管理者应优化创意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安全运营管理理论。比如安全管理模式、设施的市场化、园区服务理念、激励和保障机制等[5-6],提高创意产业园的整体水平,打造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树立创意产业园示范品牌。首先,管理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园区商户的日常运营行为。比如商户乱停放电动车、自行车行为,乱倒垃圾行为等。其次,管理部门应建设专业化的运营队伍。运营队伍包含运营执行部、安保部、物业部及资产部等,并定期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一定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清楚,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避免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最后,建立园区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创意产业园入驻商户涉及各行各业,管理难度大,应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以辅助日常运营管理。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应包含租赁面积、租赁价格、装修信息、转租信息、租赁用途、租赁期间厂房损坏及维修情况、租赁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除此之外,运营管理机制还应并入定期鉴定检测旧工业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及火灾地震应急预案等安全运营方面的内容。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老钢厂改造后的潜在危机,将应对策略归纳为二次改造、强化服务理念及优化运营管理机制。在创意产业园的运营阶段,维护、保养改造后的工业建筑物,延长旧工业建筑的使用寿命;完善运营管理理念,统一运营管理模式,打造示范园区品牌,谋划创意产业园的长远发展。许多城市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建设期已基本结束,如何正确运营管理创意产业园,妥善处理潜在危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武乾 宗一帆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武乾,宗一帆,刘江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趋势的研究———结合青岛、兰州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11-14.

[2]黄兵.浅谈房屋屋面漏雨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91.

[3]罗玉轩.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朱海霞,杨博,权东计,等.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S1):152-162.

篇10

发行分公司下设二个中心、九个部和拓展的五个公司。二个中心即:财务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

九个部即:综合管理部、运营管理部、营销策划部、教材发行部、教育发行部、采购业务部、连锁业务部、多元拓展部、重点客户部;

拓展的五个公司即:进出口公司、发行公司、文化发展公司、图书公司、广告公司。

二、经理室成员分工

**: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主持发行公司全面经营管理工作,分管财务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运营管理部、进出口公司;

**:副总经理,分管采购业务部、营销策划部、连锁业务部、协管进出口公司;

**:副总经理,分管综合管理部、发行部、重点客户部、音像公司、职教公司;

**:副总经理,分管教育发行部、书业公司;

**:总经理助理,分管多元拓展部、广告公司、文化发展公司、协管采购业务部。

三、发行分公司各部门职能

财务管理中心

l 根据股份公司财务部年度工作计划做好细化、落实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应收、应付款结算、拒付处理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日常费用开支、财务管理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日常会计核算、报表编报及分析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及各地方公司会计、统计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各运营部门经济目标与预算的测算及下达、月度完成情况通报、年度考核意见提供等工作;

l 参与发行分公司季度、年度企管考核工作;

l 负责公司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实施工作;

l 配合做好外部相关单位的公关协调工作。

信息管理中心

l 负责公司发行板块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及各类有关技术方案和实施意见的收集、分析;

l 负责发行板块信息化网络设备设施、应用系统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的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

l 负责各地方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统筹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工作;

l 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标准、规范的建立。

综合管理部

l 负责处理总经理室的日常办公事务;

l 负责发行分公司的文秘、公文、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安全保卫、劳务用工及生产用车等行政管理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对外公关、协调;

l 负责筹备组织各类会议;

l 负责组织拟定发行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

运营管理部

l 负责督导发行分公司各运营部门的业务及卖场的运营工作开展,并对日常经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请发行分公司经理层召开经营分析会议,对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改进事项进行专门督促落实;

l 组织实施发行分公司的目标管理、企管考核工作;

l 协同做好对供应商的评估、采购合同的订立等工作;

l 协同做好公司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实施和考核工作。

营销策划部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全年营销计划的制定,并指导各子公司做好本店营销计划的制订工作;

l 负责发行分公司及各子公司日常节假日、讲座等营销活动的组织、指导、实施和评估工作;

l 负责重点产品、多元产品的营销推广工作;

l 联合采购业务部、多元拓展部等部门做好上游供应单位营销资源的收集、整合、组织和调配工作,并建立与供应单位开展营销活动的互动机制;

l 负责全省一般商品条线系统发行的组织、协调、对接、沟通工作;

l 负责与相关媒体对接,做好营销宣传工作;

l 协同做好发行单位的营销策划工作。

发行部

l 负责针对教育系统的采销一体化运营,包括中小学教辅读物、幼儿教材、职业教材、文教类期刊等;

l 负责针对教育系统发行相关的拓展工作。

采购业务部

l 负责全省一般图书、大中专教材、职业教材、期刊等业务需求的收集、汇总、分析,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发行分公司全年采购、销售、库存、退货等业务总体计划及实施方案;

l 满足采购需求,做好一般图书、期刊的新书主配、二次添配、销售指导、品种优化、备货及库存周转、退货组织等日常业务工作;

l 负责和供应单位进行采购谈判及合同签订,对供应单位运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估,以及协助营销策划部对营销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连锁业务部

l 负责协同、指导、跟踪发行分公司各连锁门店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达成;

l 协助并指导各连锁门店做好一般图书、期刊、音像、多元化产品销售工作,做好连锁网点采购回告、配供、调剂、库存优化、退货等业务工作;

l 建立连锁门店运营的管理规范及标准化体系,指导各连锁门店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协助做好连锁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

l 配合运营管理部做好全省连锁卖场的规划、设计、布局等工作。

 

多元拓展部

l 负责统筹规划全省子公司的网点资源开发及结构调整工作;

l 指导并协助各子公司做好多元化业态的经营管理工作;

l 负责开发、引进与主营业务相匹配的其他多元新业务。

重点客户部

l 负责指导和协助全省子公司做好各类社会团体、院校、职业学校、培训等大客户销售市场的规划、拓展、业务运营、风险控制等工作;

l 负责省内、外政府大型采购项目的市场运作、招投标工作;

l 负责大型馆展销等营销活动的客户组织和采购服务工作;

进出口公司

l 负责进出口商品的审核、采购、销售和营销策划工作;

l 负责进出口多元业务的开拓、市场维护和服务工作;

l 负责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