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篇1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在校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课业负担的过重,由于当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数的中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的书籍熏陶,已经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一有时间便沉溺于电视肥皂剧中或浸泡在电脑游戏中。要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来,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音像作品虽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给人的感觉是平面的,而文本阅读要运用头脑去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它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我们只有徜徉于文学海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文字的奥秘。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另一种类型的课业负担,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课外时间用在阅读上。具体的激趣方法有:

1.介绍有关作者的生平、思想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经历,例如苏轼儒、道、佛杂合的复杂内心思想,还有很多文学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迹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美文片断赏析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一些名篇片断,如的戏剧、徐志摩的诗歌、林语堂的小品文、沈从文的小说片等在课堂上欣赏,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美妙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3.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语文教学上,教师情智并举,将感情融人课堂,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从阅读时效上可大体归为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精读重在吟诵涵泳,文道兼收,强调阅读的深度;略读重在观其大意,提纲挈领,强调阅读的广度;快读重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强调阅读的速度。不同的书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读,要做到重点突出。好书、美文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知其梗概,就可以运用略读或快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作者介绍、前序后跋,再翻看书中内容的一段或几段,初步决定读不读,以何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再按兴趣、喜好来读。总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跟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灵活运用三大阅读技法,当然还可以探索出其他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从课内到课外,博览群书,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一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如果光提倡、光强调,紧接着就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自觉阅读,缺少了检查、督促的环节,势必不能使大面积学生有所获、有所提高。我们搞课外阅读无非是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说能力的目的,而这些最终目的都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无法测试。而且即便能测试,课外阅读也不是灵丹妙药,在一个月、一个学期就能奏效。记读书笔记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的好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坚持记读书笔记,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另外,指导记读书笔记一定要要求具体而细致。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装订精美的笔记本,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开头先预留两页作为整理目录时所用,接下来分类为摘录和心得两部分。读书时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成语、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记在笔记本的摘录部分,而读后的感想、评论或赏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断或篇章,都记在笔记本的心得部分。

让读书笔记成为自己忠实可爱而又形影不离的朋友。每次翻开课外书籍时同时打开读书笔记,当你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作品之间,读书笔记已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好几页。而重读读书笔记,时常会有所发现,产生新的思想,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例如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介绍各自读过的好书及读书感受,或针对一部多数同学都读过的作品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再如举办课外阅读欣赏会,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散文或诗歌以朗诵的形式介绍给大家,美文共欣赏。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提倡同学之间传阅读书笔记,或适时举办读书笔记评比会、展示会,对记得好的同学及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表扬,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课外阅读活动要不拘方式,以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为准则。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设计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还明确指出“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

一、 激趣阅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真正的参与。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畅谈读书感受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一)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二)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三、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我们可以把读书与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篇3

新课标 课外阅读 能力训练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也正像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书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如果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那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也才会热爱上阅读,反之则不然。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家庭的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指导。教师有意识地感染、引导和培养,可以使学生由偶尔的自发喜欢成为持久的自觉爱好。用听故事、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产生的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因此,小学生最喜欢就是爸爸、妈妈、教师讲故事。他们常常都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我们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喜欢听的物点,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听、讲。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时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方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和体味读后的成就感。

二、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且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我们如何来实施教学呢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

我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或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读读《水浒传》;学了《只捡儿童多处行》,向学生推荐冰心的著作《繁星》《寄小读者》等;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其他的作品。

2.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等;有的学生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我就和他聊聊高洪波、秦文君、班马等,谈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我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有能力的甚至还可以读读四大名著等。

3.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根据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朗读“孙悟空大闹天宫”精彩片段,建议学生读读原著。在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

三、探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是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

有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好书后,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该怎样读书?读书的方法和技术固然是一方面,但教师最应关注的是把自己作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同时要设法让学生长时间地具有阅读的热情与欲望。

1.开放学生的阅读方式

每个月末我都给学生们安排一定的讲书时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看的书讲给大家听,讲时还要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影视主题会、有新书推荐会、有游戏辩论会、有新闻会。强大的吸引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了阅读的圈子里,还养成了看书时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写的笔记要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写得好的在班级的成绩栏进行展览。这样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

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累积很重要,我们当然希望学生把这一过程视为累积知识积累与素材的大好时机,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下一些好词好句,谢谢读书后的感想感悟,胆这一切都要在学生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强求,引导阅读和让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首要任务。我们希望学生能在轻松和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开展积极的自主阅读,而不希望为了完成课外阅读中的某种学习任务而使本可以生机盎然的课外阅读变成“干涸的沙漠”,让学生望而却步。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虽然渐渐形成了,但与此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二是暗示,它可以持续不断地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能在品尝和收获成果的同时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阅读的习惯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偏好、阅读的风格……只要是学生乐意阅读、享受阅读,我们就大可不必过分关注阅读的细节。

4.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篇4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学生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营造环境 教给方法 成为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课标》还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最低阅读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多么重要。这使我不由联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段话: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然而在我们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所以课外阅读量极小,这些极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定期为学生朗读有趣的书。

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为了让我班学生爱上阅读,我曾苦口婆心的向孩子们推荐课外书,但真正去买来读的人却很少。记得去年的一次早自习,我给孩子们朗读了《西游记》的片段《三打白骨精》之后,过了几天班上果然有好些孩子下课也不出去玩了,都在看少儿版的《西游记》呢!尽管《西游记》里的故事他们很熟了,但孩子们还是愿意读《西游记》书,我想这还是和“有趣”分不开。之后我又为他们朗读了《笨狼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等经典有趣的童书的片段,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后来,脆把每周一的30分钟早自习改为读书课,专门由我或朗读能力好的孩子为全班朗读童书的精彩片段。

记得《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这首诗说出了朗读的价值之所在,也说明了在有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朗读有多么重要!

2、做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爱读书的话,那么无论他怎么鼓吹阅读的好处,学生也不会真正爱上阅读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读书的榜样。因此,我特别注重与学生在一起读书。每天中午,我都会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各自捧本书自由阅读。读到开心处,我就毫不掩饰的笑,有时还会入情入境的吟诵精彩语句。我还会特意让学生看到我读的书的封面(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去买来读)。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规定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阅读。

上《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孩子们讲《水浒传》里其他好汉的故事,上《草船借箭》时我给他们讲《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平时的课堂上,我力求做到好词佳句能随口拈来,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与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课内学文,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我想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在学习的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那么,如何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比如:上完《卡罗纳》这篇课文,我给孩子们讲《爱的教育》里其他孩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去读《爱的教育》;上完《渔夫的故事》,我给他们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读《一千零一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上完《将相和》后,我从无疑处设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赵国在这之前也被灭了。课文中不是说,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保赵国平安吗?可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去找书看,自己去读《史记故事》或《中华上下五千年》。事实证明这也起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

二、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孩子营造读书环境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形象的讲出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是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就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么能酿出蜜来呢?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薛瑞萍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博览群书的条件,让孩子能够读共同的书呢?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班级图书库,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环境。这一点,对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在以下两方面下了工夫:

1、争取家长的支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光靠老师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把家长会开成了“读书会”。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家庭藏书至少要达400册”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每周要带孩子去一次书店,多为孩子购买好书。这样,孩子们就有书可看了。

2、建立班级图书库。有了家长的支持,我就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来建立班级图书库。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每月捐一本书给班级图书库,那么你就能读到42本书。这样一来,我们班级图书库的藏书就越来越丰富,不仅使学生不断有新书看,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呢!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会”读书的不多,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内容就泛泛地读读;有的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高效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四种读书方法一定要教给学生: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对于一些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就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打开后,为了让学生能成为终身读书人,老师还需要多想点子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如开展朗诵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都能极大地让学生保持读课外书的热情。

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赛诗会是每个学期我必开展的一项读书活动,一经发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都争着把自己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诗或童诗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讲故事比赛也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还有读书笔记评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偿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我们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正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

由此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想办法,在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这几个方面多下工夫。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参考书目:

(1)《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

篇5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让学生体会自主研究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和巨大收获。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差异,教师设计了“我是地球的小村民”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中自主探索地球的奥秘。同时提出,你可以从课文的阅读中获得知识,也可以从课外的阅读中了解知识,还可以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小村民”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读的读、翻的翻、说的说、记的记,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不亚于真正的科学家。在后来的讨论中学生不但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生动地读了出来,而且还介绍了许多与地球、与生活、与人类有关的知识,并就目前地球上存在的生态平衡问题、环保问题提出了自己许多建议,让人惊叹于学生广博的知识中,享受在学生生动的语言中。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篇6

读书的兴趣本来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不喜欢听神怪的故事,也没有一个小孩子不喜欢玩新奇的。书本里任何神秘离奇的故事都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性。然而实际上很多小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喜欢读书。正在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投其所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

记得有一次上阅读课,我给学生们讲《野天鹅》的故事,当我讲到艾丽莎的哥哥们被恶毒的王后施了魔法后,变成了野天鹅,飞向了远方的森林。而在她熟睡时,却做了一个梦,有位仙女指点她怎么样让哥哥们变成人形……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能有奇迹发生的时刻,我嘎然而止,让学生去猜想故事的结局。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我便拿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想法一样,那你就去读读这本书吧。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都迫不及待地去图书角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说一百次的“你怎么还不去读书!”都有效。

2指导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不能盲目,老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但考虑到我们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我们主要抓以下几点:首先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这个阅读课并不是老师坐在前面看着学生读书就可以了,而是要每次确立一个主题,比如可以是: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讲我和书的故事,阅读方法大家说等等,这样有目的的组织好每一次阅读课,让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到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阅读小报”的作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手抄报,我们的手抄报分为:新书推荐,阅读心得,阅读明星,经典故事,读书方法等几个版块,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后来办报,然后在办报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做好读书笔记,扎扎实实阅读,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读完一本书要记4页好词,4页好句,2页读后感,之所以做这样的一个硬性规定就是希望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了解阅读内容,更要积累知识。

3结合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是所有课堂中最具有感染力的,书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可以感染学生,生动曲折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种子的梦》后,教师可介绍《柯岩儿童诗选》,让学生去感受柯岩的追求与向往;学了《忆读书》后,教师可介绍《寄小读者》,让学生走进冰心的文学世界;学了《凡卡》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和故事,从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世界……在老师不断的为学生推荐的书目中,总有一本是学生喜欢看的。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找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4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良好的阅读环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适合读书的环境。比如:建立图书阅览室,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因此,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图书珍藏在图书室,并配置一定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如“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富兰克林”、“不加思索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标语时刻充斥在学生的视野,久而久之,便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激励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再者,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与追求。让学生们都能够轻松的阅读。可能是习惯使然,我们总是喜欢在学过新知之后让学生做一定的训练题,来巩固我们的教学成果。课外阅读却并不适合这种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乐于去读书,是因为兴趣而读,而不是因为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练习而去读。过多的练习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情绪,甚至从此看见课外书就头疼。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假如我们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那课外阅读便无法启迪学生的智慧。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所不同,读书效果也应该是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理解力强,可以看到书本里深层次的内涵,有的学生理解力弱,故事情节甚至复述不清楚。如果老师提出过多的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便应该还给学生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只要他们用心去读了,就可以赞美他们“小书迷”、“成语大王”、“神话故事通”等,让他们全身心地去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

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因此,开展“故事比赛”、“书香节目汇报演出”、“优秀的读书笔记评选”、 “读书小报”、“书香家庭知识竞赛”、“书香小明星评选”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读书,将书香活动层层深入。

在众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学生最喜欢“讲故事比赛”。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当开展故事比赛活动时,学生都会因为选手出色的演讲而听得津津有味,当他们被那些故事吸引时,就会想听想看更多的故事,便会激发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去看,如果能在班里定期举行这种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表现更出色,让自己讲的故事更加吸引人,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书海浩翰,扑进去其乐无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永远不灭的明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的好习惯和培养

一、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分层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想象:“六·一”儿童节不会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身影,课堂上也不会看到她高高兴兴举起的小手,选“三好学生”时同学们不会想到她……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继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一位“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动情的点拨:明明是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听不到她欢歌笑语,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随后的研读活动自然也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二、课堂阅读教学掌舵,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为了较大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主阵地

虽然语文的教学改革历经数十年,并不断的推进、深化,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也没有认认真真的读书。分析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积累和训练,短期很难有起色

当然语文阅读尤其如此,读完一本书,你不会觉得自己的知识有多少增加,自己的修养、情感有多大的提高。繁重的课业负担,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学生也很难有时间和心思静下心来读书。

二、语文的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教学新理念在不断地深入人心,老师们也意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有部分老师也目光短浅,不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死盘书本上的知识。也有一部分老师,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只停留在表面,他们也让学生读书,却没有实际的行动,缺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丰富情感,我对课外阅读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位老师说:“只要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也想提高自己文化修养,涵养气质;同时他们更想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课外阅读。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利用家长会告知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布置一个书房,家长也要读读书,每个星期带孩子到书店转转。为学生办理一个图书证,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班级设立一个书柜,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达到资源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

三、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一刚开学时,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在每学期开学时制定一个学期计划,在每个月、每周制定月计划、周计划。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假期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四、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语文课本的时候,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课文上,教学中,要利用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课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的课外文学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每周开设一节语文自由阅读课,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读书,也可以进行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美文与大家共赏,还可以进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等。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的教学中,名人读书的事例和读书方法可以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会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北师大博导刘锡庆教授也强调,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那么如何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遇到好词、好句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

六、对学生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

篇9

一份小报上刊了这样一则小幽默: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对一位家长说:“您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近来提高很快。请您向大家介绍一点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大家学习学习。”那位家长毫不迟疑地站了起来说:“我家的电视机已经坏了一个月。”这虽是笑话,但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孩子们过度迷恋电视势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尤其是影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管益杰告诉记者,尽管孩子看电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视野,但与阅读相比,电视不利于儿童的想象力发展;若因长时间看电视而减少了与父母、朋友的交流机会,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和性格。有位作家说过:“如果让我们的孩子,长期地泡在这五光十色的屏幕前长大,他们将敏于图像而讷于文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对此,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他们带入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2、谈读书感受 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他们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介绍读物梗概 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草船借箭》教学后,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1、选读法 它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它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浏览法 浏览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利用浏览法,在于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4、摘录批注剪贴法 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做到“手脑并用”。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引导学生根据个人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建立图书角 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也可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用一、二节课时,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读物。读物应以思想内容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

四、树立榜样,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我是书香孩子”“我是阅读大王”等树立课外阅读榜样。并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个人的进步往往是他人效仿的范例,这样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总之,“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作为语文教学者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让学生在书香天地中遨游,健康成长!

篇10

1.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上课时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2.精选读物,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各阶段学生的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在选择读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文学期。

2.2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情操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针对名著提问,这对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非常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文阅读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一口气读完全文,很快了解中心。

4.专项指导

4.1教给学生必需的读书符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四年级有读书记号的单元如:“、~、――、―?、、①②③”等,在课外重点段训练中可以大量训练,并多次强调,直到学生养成习惯为止。

4.2课外阅读笔记指导。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评价型等几种,开始先学“摘抄型”,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渐运用归纳型和感想型。

4.3读法指导。精读主要放在课内阅读上,两周一次的指导课上可以进行略读训练,特别是总分结构的段落。速读法在图书馆阅读训练较好,通过速读目录,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

5.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6.组织各种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效果检查。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7.转变家长观念

学生家长往往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家校通联系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对学生今后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懂得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从而把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变为家长的一种自觉。

在家长会上,我对家长的建议如下:①利用周末休息,陪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习惯。②和孩子经常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把读书作为精神慰藉的有效方法。③家庭拒绝庸俗文化的入侵,父母必须言行文明、诚实守信、尚礼乐学、堪为孩子的表率。④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有益书籍,思考用各种方法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用高雅文化占领孩子的心灵。⑤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写出好词佳句摘录,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鼓励孩子发表和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很好地得到家长们的协助和指导,就为学生进行快乐阅读创造了条件。

8.进行师生同读,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身对读课外书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常和学生一起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阅读一些少儿书报,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读童话故事的特点,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书报推荐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交流,分享课外阅读收获。

9.采集好词好句,巩固课外阅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