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节能减排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目前节能减排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石油 企业 节能 减排
油田企业是比较特殊的能源企业,它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消耗能源,尤其是现在油田企业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投入产出的平衡已被打破,所以能耗持续上升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现在国家经济已于世界接轨,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促使节能减排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成为油田企业在近期内攻克的难关。
一、石油企业能源消耗的现状
目前石油企业已经把节能减排工作和达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节能减排的指标也列入了达标考核体系,这就让达标活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增加整个达标活动的活力,使节能减排工作能够由指标进行评估,来量度工作进行的状况,这在石油企业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另外,油田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技术,将这些技术进行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的实验,量测它们的节能减排效果,推行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应用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解决了整个企业经营中的能耗瓶颈。
目前,石油阿企业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将节能减排工作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使广大职工共同来进行这项工作,进行最大化的节能降耗。另外,石油企业之间还互相学习节能减排技术,针对这一技术进行达标竞赛,激发企业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热情,推广节能减排意识。在管理工作中进行精细化的工作,优化管理流程,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高质量的进行,追求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石油企业当前形势下的出现的问题
然而,石油企业取得的成效仍然不能避免企业内部问题的发生,尤其面对着目前严峻形势,生产和管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这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阻碍,本文认为比较突出的有:
1.节能管理队伍薄弱
油田企业体制的改革仍在进行,机构调整或者重组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便利或者改进。石油企业没有建立节能减排的管理机构,所从事工作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导致节能减排工作迟迟没有太大的进展。在目前的油田企业中,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兼职来做的,人员数量较少而且队伍不稳定,造成节能工作不能如预期般的顺利进行,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提倡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在石油企业中,注水泵是油田开发生产作业时的主要耗电设备,近些年来,经过了几次淘汰和更换,使它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耗电量也降低了不少,但是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况且,有些石油企业还一直使用传统的注水泵,并没有进行更换,不但系统效率较差,而且耗电量也大大增加,直接增大了油田企业的能源消耗。企业中燃油锅炉、燃煤锅炉、机械采油系统的使用更是加大了能源的消耗,但是利用率仅为50%~60%,其他的都未被有效使用。
3.能源结构不合理
石油企业存在着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燃料结构不合理,目前石油企业运用的设备几乎都是以油气为主,这就增大了原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这就会降低企业原油的出产量,加大炼油成本,使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这种不合理的燃料结构就导致了企业燃料成本的升高,能源的价格上升,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的油气的价格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三、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
节能减排工作不但可以节约国家资源,还能保护环境使其不被严重污染,因此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非常重视能源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方案,本文认为石油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
1.稳定节能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节能减排工作涉及的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从事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电力、机械、热工、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当年数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能够达到技术上的要求。保证节能减排工作除了要配备工作人员,还应该建立节能减排机构,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还能保证人员的稳定性。目前,石油企业应该到这样的要求,招聘人员的技术要关,专业知识储备充足,同时应该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应的后期培训,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增强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为能源的节约多做贡献。
2.开展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事实上,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改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知识储备,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累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对节能减排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安排。然而,因为石油企业之前是计划经济的管制范畴,积累的经验和管理方法是比较传统的,而这些与正在运行的市场经济形势显然不适合。若想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新突破,就要努力寻求新方法、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在人员、设备、技术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不断的适应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效率。
3.实施技术升级,提高运行效率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最核心的就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升级,提高燃油设备和机械的生产效率。石油企业应该建立一定的节能机制,在开发新技术和创新管理方法上进行资金投入,保障节能减排工作技术的开发和实验。同时借鉴先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引进服务机制,结合石油企业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和运用。企业还应该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建立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系统,及时准确的运用新技术,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不是企业的空喊口号,也不仅仅是国家的强制性政策,还是应该作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项目进行规划。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从上至下认真执行,将节能减排技术较好的运用起来,节约石油企业的开采、炼油成本。面对来自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形势,石油企业更应该加快研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方案、新措施,这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尽快找到节能减排工作新的突破口,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运营。
参考文献
[1]钱伯章. 节能减排的化工产品和应用工艺开发进展(下)[J]. 上海化工,2008,(05).
[2]章文. 化工节能减排应用工艺开发进展[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05).
[3]张庆霞.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探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第三期:271.
篇2
【关键词】船舶;节能减排;应用
前言
作为海上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不仅要确保船舶的可靠性高和速度快,而且需要处理好船舶设计节能减排技术问题。中国正在进入节能减排时代,船舶航运作为Q易运输的主体,其能源结构和废气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从船舶设计入手,研究节能减排技术,以尽可能地减少船舶航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船舶节能减排的意义
船舶作为海上运输的主要工具,他具有通过能力大、运费低廉、运输量大等特点,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的三分之二,我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船舶作为能耗大户,对其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航运业对环境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众多的研究表示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到4.5%。而且该数字还将随着世界贸易活动和国际航运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除排放二氧化碳外,船舶动力装置还会排放一氧化碳、氮氢化合物、硫化物、微粒等有害物质,这些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二、节能型船舶的发展趋势和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型船舶的发展趋势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船舶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选择节能型船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选择节能型船舶需要坚持的两个原则:1)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河流,选择不同的节能型船型;2)根据经济效益因素选择不同的节能型船型。节能型船舶除了船型、螺旋桨等因素影响节能外,还存在许多因素,比如航速和外界条件等。
(二)节能型船舶在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节能型船舶的研发与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节能型船舶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政府对于节能型船舶的环保作用认识不到位,并没有给予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这是节能型船舶在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必须依靠宣传才能增强节能减排的意识。节能型船舶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决策者以及船东对节能型船舶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节能型船舶的研发和推广。
3.短期经济利益的影响
节能型船舶的造价较高,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大多数船东会选择造价低、短期经济效益高的船舶,一般不会选择造价高的节能型船舶。
4.基础设施的制约
目前我国中一半的航道存在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条件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大型节能型船舶的推广。
5.缺乏法律保障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需要利用法律对环境保护进行制约,目前船舶的能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对于环保型船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节能型船舶推广受到阻碍。
三、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一)船体减阻降耗
船舶船体减阻降耗是船舶节能减排重要手段之一。从船舶设计层面上讲,船体减阻降耗可以从船体低阻力线型设计、浮态调整、船舶船体表面减阻以及低风阻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设计研究。低阻力线型设计主要包括线型优化和总体设计优化两个方面,如下图3.1所示。低阻力线型设计中的总体设计优化指的是设计优化人员根据设计经验和母型船等,在保证船舶具有足够排水量的前提下,调整方形系数和浮心位置,选取合适的船型尺寸比。而线型优化则指的是船舶船体线型的UV度、水线进流角以及去流角等的设计对船舶船体阻力具有一定的影响,设计优化人员依靠模型试验和CFD手段等,反复调整船舶线型,并最终确定船体的低阻力线型。船舶在实际航行中的阻力不仅仅取决于船舶的静水阻力,还与航线上风浪流等环境因素有关,研究人员对船舶在多种转载工况下的阻力性能进行研究,实现了在全航程多工况下船舶综合阻力性能全面提升的目标,从而形成了船舶船体减阻降耗的浮态调整方法。低风阻上层建筑则指的是设计人员通过优化船舶船体上层建筑的外形,降低风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二)使用经济航速
船舶的燃油消耗是一种综合反映船舶节能减排技术与经济性的指标,其与船舶航速息息相关。在实际的船舶运行过程中,经济航速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也即最低燃油消耗率航速、最高盈利航速以及最低燃油费用航速,实际意义上的经济航速常指的是最低燃油消耗率航速。船舶主要部分有锅炉、船舶主机以及发电柴油机等,其中最重要的耗油就是船舶主机耗油,其重要的耗油特点就是在运行船舶主机时,船舶功率和船舶航速之间具有三次方关系,因此应适当地降低船舶航速。从实际的船舶运行方面进行考虑,当船舶转速和功率变化时,船舶主机消耗燃油量就会受到船速、换气量以及喷油量的影响,因此就要找到一个船舶航速和耗油的最佳平衡点。最佳平衡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船舶航速和主机耗油量关系、船舶耗油设备的状态、船舶运营年限、船舶航行条件、船舶实际的运行路线等。因此,船舶使用经济航速的基本原理就是工作人员在主机安全的转速范围内,根据主机实际的运行情况,找到船舶耗油和航速最佳的平衡点。
(三)提高推进效率
提高船舶推进效率主要有改进尾部伴流场、主机降功率使用等方式,改进尾部半流场指的是在船舶船体上加装螺旋桨整流罩,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到对螺旋桨尺寸有限制的以及拖轮等高负荷低航速的船舶。加装螺旋桨整流罩后的螺旋桨后流场、桨轴上下不完全对称,其螺旋桨桨轴上方流场偏右,桨轴下方流场偏左。因此,使船舵上下部成一定角度,来分别对齐螺旋桨后流场,进而减少船舵所受扭矩,这种节能措施可在服务航速工况下节省4%的功率。主机降功率使用指的是将船舶主机的功率降低,进而降低船舶燃油消耗率,达到船舶节能的目的。这种节能技术较为成熟,虽然初次投入成本较大,但从整个船舶生命周期来看,该节能技术经济性较好。目前,很多的大型船舶公司可以接受这种优化设计方案,其通过主机的优化配置可实现3%D6%的降耗。
(四)废热回收及废气处理
船舶废热回收及废气处理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船舶节能减排手段,其中船舶废热回收主要指的是船舶废热利用技术,在船舶燃油消耗中,大概有50%的热量以热辐射、废气以及热交换的形式浪费掉。船舶主机废热利用透平转化功率为最大功率的0.6%到4%,这种利用技术初次投入资金较多,多用在大型集装箱船上;船舶主机冷却水废热再利用则可对船舶扫气和缸套的废热进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2%到3.5%的主机功率,这种回收系统较为复杂,通常需要与蒸汽透平和废气透平等联合使用,因此多用在大型集装箱船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节能减排技术在船舶中,对于船舶设计节能减排技术应当从原理进行研究,重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及其影响,最大限度的善船舶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能耗;控制措施;分析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2
0 引言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能源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的能源供应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了更好地获得企业利益,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节能减排措施,甚至是将节能减排计划当作一纸空文,并不付诸任何行动。本文将对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进行仔细的研究,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长远利益的提高。
1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探讨的意义
通过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的探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尽快实现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目标,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其次,通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最后,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控制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缺乏对节能理念的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所以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从而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为对于一些高耗能企业来说,就是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这样的企业如果改进技术,实行节能减排,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是缺乏的。
2.2 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耗能企业的利润也在随之下降,这样一来企业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进行节能技术的引进和实施,从而造成了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企业缺乏资金,就不能够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要解决企业的资金投入问题,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提高。
2.3 企业缺乏相应的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地的,如果企业缺乏了节能降耗的动力,就不会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的执行。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实行节能降耗的机制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地经济效益,所以如果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鼓励机制,就很难进一步执行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4 政府缺乏对企业的节能与调控引导
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来说,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行,还要政府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引导与调控。例如,政府并没有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一个严格的减排规定,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去执行,却称企业并没有节能减排的指导。所以,政府指导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与实现。
3 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
3.1 提高对企业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要提高对节能减排理念的认识,例如可以定期召开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的会议,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让企业员工都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积极地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投入
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大对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通过制定确实可行的节能目标、千方百计保障节能的资金投入来保持企业节能战略的可操作性;调整企业结构达到节能的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促进企业的长远利益的保证。
3.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促进节能管理
企业在引进先进的技能减排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这样也可以保证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在激励制度的作用下,呼吁企业员工来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
3.4 强化政府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
最后,政府也要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的引导。例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数量与目标的规定,以及企业完成目标后的奖励政策等等,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积极的响应政府的节能号召,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实现节能发展。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的生产发展那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高能耗的生产,这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科学发展。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高耗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解决措施,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节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平,贾英超,张德江.工业企业节能监测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J].节能技术,2012(04).
[2]李彩贞.机械制造企业能源消耗模型及节能项目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篇4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形势非常地严峻。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要求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必须实行节能减排。但我国目前得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在资源、环境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节能减排工作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1 节能减排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快速,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增大。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过于粗放有很大的关系。如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这样会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承受不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必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总体上来看机械制造业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比建材、冶金、电力、化工这些基础行业要低,但由于产业的规模比较大,那么它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还是不能忽视的。“十一五”以来,机械制造业也要积极推进自身生产过程方面的技术进步,以实现节能减排。
机械工业必须更为高效的利用能源、资源,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支撑行业持续、较快增长,生产的装备必须能够支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以节能减排增效为取向的升级改造。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传统产业如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机械工业高效节能产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
这些市场需求对机械工业及时提供高效、节能、低排放的产品和装备提出了迫切要求。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仍需不断加快,亟须将立足点转移到依靠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上来。
然而,目前机械工业的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节能减排的紧迫形势。一些宜于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实现集中规模化生产的热加工有分散重复现象,全行业热加工的能源单耗明显高于国际工业发达国家。产品总体水平偏低,近年来机电产品的技术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多数产品的效率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 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和一些个人意见
2.1企业或是部分相关人员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不够。
在实际的工作中缺乏开展节能的积极性。根据调查发现,部分人员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认识比较基础、而且对此反映比较冷淡,另一方面企业建立的执行力度也不够高;也就是说即使企业愿意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整个节能减排环境良好,但由于相关人员因素,导致了企业节能减排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执行不够到位。
还要注意完善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个人认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度的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宣传教育等都是作为抓好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是比较重要的,成熟而又稳定的环保、节能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保证。
例如用电照明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灯几乎24小时都亮着,可考虑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
2.2缺少相关的技术和资金。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是在满足先进装备的需求方面,还是在加快机械行业的自身转型和升级方面,均对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企业缺乏相关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和交流平台,也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产品;且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使的企业在考虑节能减排的成本与收益时的风险系数增加。
要兼顾节能减排的长远意义,加强企业之间技术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一个企业技术资源共享的平台,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解决技术瓶颈。
2.3节能成本和收益问题。
在目前情况下,企业投入资金购买节能减排系统,成本比较高,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效用如何,投入产出是否平衡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节能减排的风险。
希望企业能更加主动的了解政府在这方面相关激励和优惠政策,有效配置资金,这样就能降低自身节能减排的成本。
2.4节能减排缺乏资金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政府应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前还是监督惩治为主,激励政策为辅,没有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相应的照顾。金融机构在推进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节能减排项目前期投资比较大,回报较慢,风险不确定性高,这些使得银行无法对项目前景、收益程度等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时银行金融机构基于自身考虑会慎重给予企业融资、信贷优惠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希望政府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工作问责制的同时能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的资金,加强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方面的合作,以开拓企业节能减排资金的来源渠道。并希望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降低所得税、增值税等,加大投入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电力行业 节能减排 问题 策略
为建立一个节约资源、友好和谐的社会,全世界都在呼吁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行业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单位,国家更是非常关注。在“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积极实施上大压小、峰谷分时电价、节能调度和发电权交易等多种措施,电力节能减排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电监会的《2010年及“十一五”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中称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的能耗指标、综合线损率、减排指标、电力烟尘排放总量等目标均提前完成。但是这些对于资源节约、友好和谐的社会来说还远远不够;中国电力行业已经将“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路径清晰描绘,“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力节能减排将重点做好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调剂余缺,在提高节能高效清洁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上取得成效等工作。通过对电力行业的调查分析,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仍是重点领域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当前电力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就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的一些策略进行浅析。
1、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问题
(1)我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法规还不够完善,影响着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目前脱硫产业化、脱硝产业化、除尘产业化看,脱硝技术尚未完全掌握、脱硝催化剂尚未真正的国产化、脱硫脱硝的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尚未落实、市场准入不严格等,以上都有赖于环保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2004年,我们国家便制定了污染物控制补贴电价政策,要求每千瓦时上网电价提高1.5分的脱硫电价,但是这一政策在脱硫电价执行过程中却障碍重重。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电力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严重影响电力企业脱硝的主动性、积极性。
(2)电力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有关节能减排的统计指标已经比较完善,但仍存在着监测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不规范的问题,一些节能减排的数据大部分是企业自行上报,难以保证其准确性。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尚未建立,相关的技术规范滞后,使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电煤质量下降影响节能减排效果。近几年来,一些燃煤发电厂用的煤燃煤主要指标(如发热量、硫分和灰分)普遍达不到设计用煤要求,低质量的电煤使设备严重磨损,不仅增加了电耗而且锅炉爆管机率也增加了,还降低了发电效率。
(4)电力行业的环保法律意识较弱。电力人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重视程度不够,依法管理意识不强。例如一些小型发电厂没有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少数企业偷排二氧化硫。
2、节能减排的策略
(1)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节能减排的积极性.针对政策法规不完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积极性低下这一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在明确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加大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管理,对污染减排绩效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制定完善节能减排的差别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政策,对于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行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对于缺电省份全面实行尖峰期电价,对高耗能行业实行用电加价,通过电价形成产业调整的倒逼机制,从而促进节能减排。
(2)完善统计、监测、考评体系.只有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统计制度,有了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国家和相关部门才能进行科学的决策。电力行业要加强对节能减排的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要按照规定做好电力各项指标统计、监测,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同时要肃查处节能考核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严禁随意修改统计数据,杜绝谎报、瞒报,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要严格节能考核工作纪律,对列入考核范围的节能指标,未经市统计局审定,不得自行公布和使用。要对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三个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严格执行问责制。
(3)提高电煤质量,寻找新能源.为保证电煤质量,可以建立电煤质量监管体系,定期开展电煤质量抽查,维护正常的市场供应秩序;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为电煤定级、定价等出具公平、公正的监测数据,切实维护电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对重点电煤供应渠道实施跟踪监控,坚决杜绝因电煤质量原因出现机组故障;电厂加强煤炭质量的抽检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供煤单位和地区供应的电煤进行经常性的抽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转变观念,加强与煤炭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诚实守信的伙伴关系,共同维护良好的电煤供应秩序。
有关资料显示电力行业消耗了全国约五成五的煤炭资源,在能源转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占全国的四成三;我们可以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发火电污染物排放的同时,突出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
3、提高环保法律意识
可以通过广播、网络、电视以新闻和专题片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杜绝环境违法问题的发生。
总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电力与绿色同行,促进企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伯强,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1.
[2]仇晓智,乔宗良,徐治膏等.电厂绩效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电站系统工程,2008,24(2):65~68.
篇6
时近年底,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频频拉闸限电,不仅使企业用电受到限制,而且使居民用电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社会各界对国家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不应存在异议,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采取更好的方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一刀切的拉闸限电方式,不仅引发民怨,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对生产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缺乏选择性的拉闸限电政策,使效率高的企业不能进行正常生产,却使效率低的企业得到了不必要的用电配置。可见,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加快节能减排方式的转变与推进也势在必行。
首先,应该保障公益性与民生项目相关的用能需求。节能减排无需齐头并进,而应该是有减有保。维持教育、医疗、行政、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用能需求,以保障这些部门能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企业与居民需求,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现实需要。同时。保障百姓的基本用能需求是和谐社会得以维系的基础。
其次,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节能减排。有关地方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采用差别化的税收、差别化的价格、差别化的利率等手段,代替行政性手段,尤其是一刀切的粗糙模式推进节能减排。
民生用电是一项基本需求,但因为各个家庭用电数量不同,我们可以采取阶梯电价的方式,对居民用电分类调控,引导和促进居民家庭节约用电。一些地方对高耗能产业和低耗能产业采取差别电价的方式,也可以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电力需求,节电效果比较明显。值得提出的是,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用能需求,是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重点,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政策推进还有较大的空间。
再次,应该把区域性的节能减排与产业性的节能减排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主要体现在区域层面上,就是按照行政区的管理模式层层分解节能减排目标和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但是,由于各地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区域因为具有规模化的高耗能企业,已经无较多的节能减排空间,但是某些不发达地区却存在大量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小型企业,节能减排空间大。此外,有些地区的产业多是轻型产业,有些地区的产业重型化水平较高。
篇7
一、我国环境审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与社会审计组织按照相应的法规和准则,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审查,以保证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环境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对节能减排工作内容的具体审计,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审计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二)我国环境审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做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左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安全生存。所以,我们要在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环境审计工作的监督机制作用,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二、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缺乏立法规范
我国环境审计的重点内容基本局限于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基本属于事后审计,具体有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审计,主要是审查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涉及到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工程项目主体同时建设的问题;还有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审计各部门环保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专款专用。以上规定对专门的节能减排企业的具体环境审计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缺乏立法的规范性,不利于环境审计工作的全面进展。
环境审计主要经历以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涉及到一些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事项,审计的重点是合规性审计,即排污费的征缴和使用情况,对保证环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当时人力、财力所限,尚未对政府的环境政策进行具体审计。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审计署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标志着我国环境审计新阶段的开始,开始了有意识地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入手,组织开展了多项环境审计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至今,是以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的,环境审计工作经历了兼顾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阶段,吸收了国际环境审计的先进经验,总结了既往环境审计工作中有效实践经验。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会计制度不健全
在进行节能减排审计时,要求被审计的企业如实的记录和反映其节能减排管理的情况,提供完整的节能减排企业会计信息资料。但我国现阶段,还未能建立节能减排企业会计,环境信息的确认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建立节能减排企业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会计报告准则,规范节能减排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才能为节能减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主体单一性严重
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主体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民间审计介入力度不够,审计工作人员有限,完成所有审计工作难度较大,只能把已经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项目列入审计计划,使得事前监督薄弱,难以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范围,减弱了环保工作的力度。而民间审计机构具有独立、客观、公正、专业性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民间审计主体的作用,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还可以大大提高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如何有效地鼓励、扶植和培育独立自主的民间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力量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缺乏完善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监督标准
我国现在已公布了多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标准,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很难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作出准确的决断,造成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导致环境审计缺乏客观性,容易产生审计风险。在节能减排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方面,也未指定国际或其他组织的环境审计规定作为我国环境审计应遵守的规则,这使我国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审计受到严重的制约。
以上是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以下是针对如何做好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提出的建议。
三、我国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标准的基本原则
环境审计准则是指环境审计人员为了达到审计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我国现在有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等,但没有专门制定环境审计的规范。而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必须有科学完善的审计准则,这样才能统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依据,减少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原则的制定应以ISO14000系列标准为依据,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评价环境成本和效益的具体原则及指标体系,并做到科学界定三个实施主体的职责范围,分别对国家节能减排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规定各自的审计责任和范围,审计程序和方法等。
(二)组织和培养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人员
节能减排审计涉及到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向,因此环境审计的工作难度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知识能力要求高,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审计专门人才,现有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其他高校经济类毕业人才,没有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因此,针对于我国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引进熟悉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人才。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国际合作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问题。全球气候的恶化,臭氧层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成为摆在世界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学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期待和努力争取的目标。很多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解决,所以,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共同合作,一致行动,才能使保护环境工作做的更多、更好。
(四)加强节能减排立法工作,设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当前在不断完善环境审计立法工作,使环境审计做到有法可依的同时,应使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明确化,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使环境审计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更加活跃,我国政府应不失时机地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严格环境准人,根据国家环总局的要求,要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提,新上建设项目如果突破总量控制标准,严格把关不予审批,这要求审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严格纺织、汽车、电力等十大国家重点调控行业的准人条件。
篇8
关键词: 电力 节能减排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在此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的节能减排目标,这是面对不断加剧的环境恶化这一现实的危机决定。电力行业作为耗能与排污的重点领域,当然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其转换效率的高低和污染控制的好坏,对资源和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它在节能减排上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一、电力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型火电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政府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但是,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推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套的长效机制问题
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颁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又针对各行业特点及工作要求等,制订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为有效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截止到2 0 13年底国家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以及3 0 多个与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
但是,目前该工作的实施更多的还在依靠节能减排的行政性措施,对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的研究相对较少,没能更好地发挥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应该考虑研究和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和市场机制来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2、经济效益问题
在目前市场环境的条件下,对于占较大比例的火力发电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受着电价和煤价的直接影响。随着煤价高涨、排污费加大、水资源费用增加等,火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形势严峻。特别是近两年来煤炭价格高涨给火力发电企业带来的严重压力,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管理问题
在供电调度管理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电力供需平衡,但是原来同一电网内同类型机组安排基本相同的利用小时数的调度方式,已经不利于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有序发展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适时改进,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近期实施可调整化的调度方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发电企业机组运行管理,积极与电网合理配合,提高整个系统效率及能源利用效率。
4、技术问题
当前,对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直接空冷机组、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一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发电企业能耗和减少了污染排放。但是,整个发电企业的技术改进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大至三大主机的选型、参数调整和运行方式的优化、厂用电率及线损的降低、各辅助系统的优化,小至每台设备的降耗,包括了众多的技术问题, 还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进行性能诊断与不断改进,以提高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二、电力节能减排工作对策
电力节能减排是一个涉及到电力规划、设计、建设、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综合性目标。推进该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节能减排;二是通过管理手段进行节能减排;三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节能减排。
1、加强宏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
电力宏观规划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认真规划、严格制/ 修订相关标准和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能源、负荷中心及电力企业分布特点,研究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合理安排能源流向和分布,控制电力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并优化燃煤发电结构,建设高效节能机组,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改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这将是电力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和深化电力改革的近期和远期手段,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也将会推动电力企业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约发展,以更好更快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通过管理手段调整
管理出效益,同样地,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严格管理。当然,这里的管理既包括发电机组的运行管理,又包括企业内的行政性管理。我们可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比如加强机组的运行在线优化、成立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开展节能竞赛、配置能源管理系统来加强能源信息等等,同时在广大员工中构建一种节能和环保文化,经常组织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及减少浪费的活动。最终目标是在企业内部甚至全社会创建一种“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
3、通过技术手段调整
一个电力企业从最初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开始,从主、辅设备选型,系统的设计,控制策略的制定;调试过程的控制;投产初期的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维护以及机组投产后的设备改造、运行调整和优化等,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包含着无数的技术关键,因此技术手段对机组工作效率的影响不言而喻。
电力是装备性行业,工程设计一旦完成,其能耗、排放水平基本确定。如果设计上存在不足,会长期影响运行效率,再行改造也会造成新的损失。因此,设计过程中的严格把关,以及工艺系统和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工程设计阶段,对发电机组的选型、参数选择和综合优化,以及对用水、排水、脱硫、除尘等各辅助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选型,都将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电力企业投产后,抓好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切实做好运行调整工作、设备改造等,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在环保方面可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排放,如采用低硫煤、安装脱硫装置、采用低N O x 燃烧器、安装脱硝装置、安装静电除尘器等来降低污染物排放。
三、结论与建议
1、深化改革是电力节能减排的长久之计
加强电力市场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调整、电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执行,这是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长久之计。
2、及时修订设计标准,优化设计,打好节约的基础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应从总体经济性把握,根据地区特性制订不同标准要求,比如富煤地区可适当降低对机组能耗要求、相同参数的机组中可根据其他资源条件,考虑辅机设备配置、环保和节水等工艺选择,以分别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3、改变机组结构是发电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新建机组的技术、环保水平已经达到世界上先进机组的水平,因此对老机组进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是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关键。要通过继续对非淘汰机组的主体设备和重要耗能辅机系统的改造,通过采用和改进监控和优化运行手段、状态检修技术,提高电厂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广机、电、炉一体化控制技术和厂级自动化系统;通过风粉监测、完善吹灰及在线经济分析系统,做到及时进行运行调整;采用变频调速等先进电机调整技术,降低厂用电率。
结束语
总之,节能减排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电力行业既是优质清洁能源的创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因而也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荣光(Li Viatcheslav).俄罗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效果分析[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6―78
[2] 关璐璐.中国电力行业环境规制的绩效分析[D]. 辽宁大学 2013 :46―74
篇9
一、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钢铁企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需要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实现各生产工序能耗的下降,从而减少排放。但是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高:虽然我国对于能源型产业都推出了不同的政策来提高工业的节能减排力度,而钢铁企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更多的优惠政策与支持资金,才能够保障节能减排的实现。②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较少:国家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方面仍存在开发效率低、普及率低的特点,且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资金补助、风险分担的支持力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③钢铁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度不高:虽然不少企业都认识到技能减排的重要性,但是有不少企业仍采取传统的炼铁工序,没有投入新技术和设备,这可能是由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2]。
二、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一)加工技术
钢铁企业需要使用先进的加工工艺,淘汰传统的加工设备,通过引进新型节能型生产?O备,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排放量,同时需要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加强企业管理
通过强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定期检查或抽查单位资源浪费情况与排放量,加强对炼铁工序生产管理,由企业领导选择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管理,并加强炼铁技术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与技能培训,利用多种途径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工作,从而提高炼铁工作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有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三)回收利用
在钢铁企业的炼铁环节中,炼铁产生的炉渣、灰尘以及煤气都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废气废物的回收利用成为废品资源二次利用的重要途径。矿渣回收能够提高煤矿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减少排放量。目前比较成熟的废物利用技术包括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煤气循环发电技术等等,都能够提升钢铁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四)治理污染
通过有效的废气处理技术,消除废气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物,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能够提高对灰尘、废气的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五)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炼铁工序生产过程能耗的下降,从而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尤其是水、电、煤矿等能源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能源开支,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生产工艺的优化与调整,从而保障生产与炼铁工序的稳定性与科学性,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少能源浪费现象,有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10
关键词:收益 节能 化工
一、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情况概述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接近尾声时,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降耗指标,江苏、浙江、山西、河北等地纷纷拉闸限电,虽然节能目标表面上达到了,但这种粗放的方法为经济收益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全球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国现有环境脆弱状况下,中央政府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由此地方政府不得不以极端的拉闸限电的措施来完成指标。同年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批准,由此,节能环保成了“十二五“时期的一个攻坚克难的目标。对于化工行业而言,高产能,高消耗,高污染是最大的特点,因此,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产业,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总体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系到环境保护以及长远收益的问题。
目前保障节能环保与收益增长基本是减量化原则与再利用原则。减量化的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进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才能减少原材料的投入,减少能耗、电耗和水耗,从而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再利用的原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在化工企业中,可以将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再利用或者循环利用包装,减少浪费。
二、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诸多化工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现状评价总结分析发现 ,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与人员管理方面
由于化工企业的国企性质,使得部分人员有充分的“安全感”,造成疏于学习、思想观念更新慢、管理要求低等现象。而且部分节能减排人员未持证上岗、 部分关键环节的操作工未培训取证、 部分特种设备未注册登记、即使有减排要求,也往往不被重视,或者没有足够的人员技能来实现。
2.技术不足
技术方面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有相当一部分依赖于技术,但实践中许多技术未达标,如有的燃料罐与事故油罐液压安全阀与易燃易爆物品没安装设阻火器、 有的设备中排污阀与企业表没有经过检验等,最重要的是许多节能减排新技术由于没有经济价值而被弃置不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化工企业的相关信息技术存在更新缓慢、人员掌握程度低等现象。
三、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收益增长的策略
1.思想定位的转变
节能减排对化工企业的能力与基本经营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企业首先要有一定的技能减排目标,即降低污染产出、污染处理能力,只有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才会在生产中继续保持收益;第二,企业领导的管理模式必须从只顾经济利益过渡到收益与节能并重,能够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创收能力与节能上作出努力;再次,企业必须要跟得上信息时代所产生的信息化的要求,不但要关注与学习新知识,还应努力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动向与先进成果,主动观察与了解学科的新生产节能方法,并用这种继续学习进步的姿态给予企业以积极影响。
在定位的转变里,摈弃一味追求效益的转变是做重要与困难的,化工企业在创收中“浸泡”了很长时间,已经形成惯性乃至惰性,甚至经济上的依赖性。一切收益至上,这样一来,技能减排会渐渐被边缘化,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
2.技术方面
根据化工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的领导要组织制定合乎实际的规定,给节能减排提供明确的标准。化工企业也要根据各部门员工的工作情况来进行技术研发。对于技术上有突破的员工,要及时给他们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把该项内容作为工资考评的依据之一,同时积极学习吸收其它企业的优秀做法,促进收益与节能的双提高,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改进做好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要在实践中检验运行效果,观察分析期间出现的问题。就目前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情况来看,要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模式,不断节能减排工作效率。
3.提高硬件技术设施更新换代
要充分配置节能减排以及提高效益所必要的设施,同时要利用最新科技在生产与技能减排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设计符合自身需要的身背,提高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所以,要专门投入相关资金,技术人员也要努力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资金、设备的使用效率。
4.计算机系统和监控系统软件的利用
最初引进计算机系统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各种系统软件功能也相对简单,绝大部分是是单机操作,起的作用也较小。但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普及,各种新式报警系统、检测系统的普及,加上现在的计算机系统大多是联网运行,这就促使着化工企业必须做好网络控制与检测,保障其安全稳定的运行,促进计算机系统在节能与提高生产效益中的作用。
四、结语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战役,如何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并在此基础上保障收益的持续增长,需要科学工作者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完善生产模式,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参考文献
[1]钱瑜,赵宇.关于化工行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探讨[J].现代化工,2009(12).
[2]冯宵,李勤凌.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