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的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的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的读书笔记

篇1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造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帮助选择有益读物。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对课外书产生向往。每周安排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利用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让学生带上所读的书,互相交流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将阅读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收获外显,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作文能力。

2.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让学生的成果得到应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评讲作文时,教师可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文拿出来诵读,并让文章的作者介绍积累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经验,让学生通过交流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以奖促写,激发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学校可以在班级、年级、全校甚至兄弟学校之间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成立评委会,定期举行“读书笔记”评比大赛。对热爱阅读,并写出优秀的读书笔记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这样树立典型,奖励先进,带动后进,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将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相结合的兴趣。

篇2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体会读书乐趣

1、选讲有趣故事。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或借助录音范读精彩片断,或讲述故事梗概,或只是说个故事开头,或简介作家奇闻轶事,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内容,看自己所想与原作是否合拍。每当这时,学生求知欲特强,教师便可抓住学生想了解作品全貌这一契机,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氛围中。

2、推荐有益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既有价值、又能引发感兴趣的读物,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1)推荐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毅、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如战斗故事、科幻作品、伟人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等。(2)推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让学生自由地读。(3)推荐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做人并热爱故乡风物。

3、树立学习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立足现实,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习作训练时,我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写作并进步较快的学生,并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把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

1、学会旁批、眉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读后的感想、收获写下来。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

3、利用信息资源,拓展阅读面。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阅读大量的与现行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资源,拓展阅读内容。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开放阅读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刚刚激发起来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该阅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书籍之中,才能使阅读效果达到最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课外”尤其如此。如果硬性地规定今天阅读什么书籍,明天如何阅读;今天搞摘抄,明天写感受――学生岂不又成了执行指令的机器,成了张着大嘴待哺的填鸭?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你喜欢读小说、戏剧,我喜读诗歌、散文;你钻进长篇名著就不出来,我偏偏爱看小故事;你一遍就懂了,我可能需要两遍、三遍;你读得快些,一分钟能阅一千字,我读得慢点儿,一分钟读八百,而他可能更慢……学生之间,由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表现出很大的性格喜恶、能力智力的的差别,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别,不能“一刀切”。

四、开展多彩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我们是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例如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摘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断,为作文积累材料;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培养概括能力。阅读名言、警句时,要求学生摘录、评注,以陶冶其情操。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人物性格、品质;能从某一方面评点人物,锻炼其分析能力等。总之,读书笔记形式要多样,切不可一刀切。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定期进行展评,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在他的读书笔记扉页上贴一个“小卡通”,以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篇3

一、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本学期,我们四年级的每位任课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感受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一种主动的、快乐的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能主动做读书笔记,随时汲取阅读材料和生活中的好词佳句,经常写读后感

3、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包括故事与人物传记中,注意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集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

5、诵读课内外优秀诗文12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三、教学安排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1—5周 中华经典诵读

第6—7周 小学生必备古诗

第8—12周 神话童话故事

第13—16周 外国经典科幻故事

第17—22周 自选课外读物

四、提质措施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3、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期末展出优秀读书笔记或评选出班级读书先进个人。

4、 在班里成立图书角,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5、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做1到2篇详细的读书笔记

6、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

五、检查形式

1、古诗文背诵比赛。

2、讲神话故事比赛。

3、“古今中外名著知识知多少”比赛。

篇4

读书笔记;朗读;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A)―0033―01

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在教学时广泛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目的。

讲故事

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而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尚不能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低年级教学时,一定要扩展教学思路,耐心引导。讲故事则是诱导他们喜欢读书的很有效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讲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在学习课文时,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当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随着词汇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并适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读书交流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后,教师应注意继续调动他们的这种兴趣。这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常用的读书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阅读好习惯。做读书笔记,刚开始是对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后面则包括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读书笔记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浪花集”、“蜜蜂采蜜集”、“百花集”等等,这样学生才会用心做笔记;还可以让学生将阅读中喜欢的内容制作成手抄报,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使他们以高涨、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过程,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应经常进行检查指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还可以不定期地利用班队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月度检查、评比,对读书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进行表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朗读竞赛

学生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不论是故事性强的童话、寓言,还是唐诗、宋词以及儿童版的中外名著等,凡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读物都要让学生读一读。为了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还要结合语文教学定期开展“朗读竞赛”活动。选择一些诗歌、散文,让学生进行表情朗诵;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作书面回答。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都事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竞赛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做游戏

篇5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教师如何才能构建出一套指导体系呢?本人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出了阅读习惯培养六步法。

第一 激发阅读兴趣

广泛的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的内在条件,因此习惯培养中的重头戏就是千方百计激发阅读兴趣。阅读从倾听开始,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我们可以经常在早读和语文课上,美读名篇或播放名家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形成读书是享受的意识。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概述名家名篇精彩章节,讲述名人勤学爱读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强大的阅读原动力。第三,教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读书史,或让学生传阅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谈论读书对自己成长的作用等,言传身教效果非凡。第四、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亲近书籍,如学完了的《我的母亲》,就趁机推荐网上“散文在线”中写母亲的一系列优秀时文,以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讲到《智取生辰纲》,则观看相应的电视剧,比较编导对原著的改动,评析优劣,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十足,再也无做题的劳累、上课的乏味。指导学生中我们要有意摒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扭转功利性阅读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消解,让孩子们放心读,自由读,快乐读。

第二 开设阅读课

阅读按内容可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语文课的课堂阅读是教师直接指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内教科书之外,课堂教学的时间之外,学生所进行的各种阅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据调查,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取得所获知识总量的40%。“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所以为保障阅读时间,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带领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阅读课的开设已成当务之急,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老师们大胆迈出这一步的时候了。

第三 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漫无边际的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终其一生也难有建树。恩格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试验中本人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个人时间、精力、阅读速度、爱好等因素,辅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目标、阅读计划及读书范围,比如七年级设定读10本书,从九月开始,每月一本,固定每天读书的时间,雷打不动地按计划推进。

开卷未必有益,在日常的阅读指导中,还可尽量引导并帮助学生净化阅读目的,过滤、剔除那些错误、杂散、低俗的阅读目的,树立正确、纯粹、高雅的阅读目的,提高阅读品质,从而增强阅读的科学指向,以期收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第四 强化训练,促成习惯

习惯指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任何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能转化为习惯,这其中,强化改变起了决定作用,因此,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反复训练、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师生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更是前功尽弃。为了使习惯培养过程形成系统,我们可以给学生们量身打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强化训练活动,结合各种评价方案,多管齐下,促成优良习惯的养成:

根据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理论,首先可以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评选三次“阅读进步奖”,21天后,评选“阅读习惯明星”,以后再评选“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等,促使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进入第二个21天,有的同学阅读意志会消弥,我们则鼓励学生每人编辑一本文学读本,自己组稿、设计封面、作序。用这种方法很能激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其充分利用一切零散时间。看到自己的书籍新鲜出炉,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会油然而生。

在第三个21天,我们借助学校的“一二・九”大型活动,开展某种比赛,如课本剧展演或朗诵比赛等,继续强化阅读习惯。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强制的命令、强硬的手段、消极的惩罚,只会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多用鼓励法,用爱和微笑心感化学生,让学生乐意阅读,并享受阅读。

第五 指导阅读方法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专心读书并努力读懂;阅读时精读、泛读和背诵相结合;使用工具书或参阅资料;思考和质疑;做读书笔记;每天坚持读书;广泛交流;多运用等等。配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最为实用,做批注是读后写总结的前奏,做读书笔记是批注的深化,它们相辅相成,杜绝了学生的浅层次阅读。围绕读书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如何精读、略读、跳读、浏览、默读等方法。围绕读书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专门指导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小说、散文、戏剧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文体在课外阅读中最受欢迎。

指导阅读方法为习惯养成铺平了道路,学生只有会读才能善读,只有善读才能爱读,直至形成一种本能,见到文字就读。

第六 制定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假设没有评价,课外阅读就无法验证其效果。语文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倡多读课外书,而不能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课外阅读终将变成一句空谈。我们可以构建起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仅对读书数量、书目选择、读书笔记等都做具体的评价标准,还应参与对学生读书的动态化过程的评价,此外更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测评:

(1)阅读时间

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30分钟以上为最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下发“家校联系本”,发挥家长的鼓励、监督、评价作用,注重过程评价,一有进步就肯定,并在家长会上表扬优秀家长。

(2)活动展示

课外阅读教学是否真正有实效,最终还要落实到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上。为此可以设立“读书进步奖”、“月阅读之星”、“学期阅读之星”、“故事大王”、“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交流会”、“亲子阅读奖”“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知识竞赛”、“朗诵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奖”、“课本剧展演”、“辩论赛”等活动和奖项,诸如此类的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扩大影响,使学生在赏识、鼓励中爱上阅读,使校园弥漫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总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本人恰当运用严中有慈、尊重赏识的“柔性”教育方式,构建了一套严谨的、循序渐进的体系,以强化训练来建造,以阅读课为练习场,以兴趣为诱饵,以目标为灯塔,以方法为船桨,以评价来保驾护航,让学生逐渐驾驭优良阅读习惯的轻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去追寻幸福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2]胡莹《论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广西师范大学》 2012年

[3]杨颖.《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周刊2012(9):155.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65-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教材中的阅读量滞后于学生能力成长的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汲取知识,积累底蕴。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使其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对于提高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笔者在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具体做法及意义如下。

一、让课外阅读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成功经验表明,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规范化教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课外阅读,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须读多少课外书籍、怎样阅读、有何要求等没有明确的细化,而且与语文教学时间没有合理协调好。笔者对此加以充分改进,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首先,开展课题研究,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学校语文教改研究之中,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上与学校、年级、班级的语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其次,专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对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阅读内容、达到什么样的阅读效果等制订了阅读计划和要求。另外,在语文教学整体推进中,专门为课外阅读留出时间和空间。将教师的课内简要指导与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让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可以对整体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指导学生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

同样读一本书,花同样的时间读,但学生的收获和体会各不相同。有的仅浏览皮毛、知道了梗概,有的掌握了方法、把握了重点。学生阅读效率出现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阅读方法、技巧具有差异性。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将阅读活动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而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嚼慢咽。将阅读计划编排到每月、每周,并具体到相关书目,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能有条不紊地推进。笔者侧重于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文选、青少年期刊及古典名著等,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还强化了学生如何选择阅读方法、如何提高阅读效率的技巧。在阅读方法上,可以从浏览、略读、详读、研读等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做好读书摘记、整理活动,将文章中的优美片段摘录出来,将优秀文章的间架结构提炼出来。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掌握文章框架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精彩的语段,以及对一些细致入微的描法、形象的表达方式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为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搭建良好平台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加强技巧的指导,还要重视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效的平台。在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精美的语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或评选活动,展现学生的阅读成果,并且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笔者专门为学生定制了读书笔记模板,前半部分用于摘录优美语句、段落,后半部分用于提炼精巧的框架及撰写读后感。这样的读书笔记,能够将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的精华提炼、记录并积累下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都有所收获。笔者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一方面,选择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全班同学学习和借鉴,从字迹书写工整到内容精彩、分门别类、重点突出等方面,为其他同学提供有效的借鉴。另一方面,还组织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让同学看一看、评一评,哪些读书笔记非常优秀,评选出全班十佳优秀读书笔记。凡此种种,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信心和动力。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踊跃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他人的阅读中汲取经验和技巧,实现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目的,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四、发挥课外阅读破解作文难题的功效

中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作文写作,或多或少会存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学生在写作时会感到无话可说,或是头脑里有一些素材但不知道如何说起。笔者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重视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联动,将课外阅读作为夯实学生文学基础、提高写作方法、技巧的重要抓手。比如,通过阅读的日常积累,让学生脑海中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词汇,对一些描写的精彩段落、语段铭记在心,并对文章的间架结构及写作时如何架构文章有了清楚的认识。在开展作文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进行相似类型作品或文章的课外阅读,尝试总结这些文章是如何选择材料、运用手法、安排结构的,是如何将主题中心表达出来的。在课外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对各种类型文章的具体写法可以产生感知上的整体印象,再加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很好地提炼出写作提纲、运用手法,并对文章的巧妙之处形成全面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课外阅读分析作为基础,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对素材也能够按照合理的框架进行巧妙安排。因此,良好的阅读,能在作文创作中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方法、技巧并融入到作文创作之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既要在教学设计中统筹兼顾,又要在教学组织中凸显要点,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篇7

“三(4)班?”我着实吃了一惊,连连摆手,“求求你放过我吧,还是请其他高手带带吧!”

可最终我还是没抵得住领导“谆谆教诲”,在戴上领导抛来的一顶顶“高帽”后,极不情愿地接手了。

三(4)班的语文课缘何这般叫人纠结呢?主要原因是前一阵子进行的两次质量调研,一次县级一次镇级,竟那么“稳定”地均为倒数第一。也难怪,原来代课的王老师退休年龄到杠了,哪还有心思拼命?

刚接过三(4)班语文课没几天,我就紧忙着给孩子们把脉。通过细致地调研,我立刻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学习习惯太差,全班30余个同学有近一半不做家庭作业,竟没有一个孩子完整地读过《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中的任何一本(特别是推荐的三年级孩子必读书目)。这都是原先太过放纵的结果。中年级主要是识字和学会读课外书为主,写好字读好课外书是关键,不好好写字和读书怎么行?找准了病灶,就得抓紧对症下药。

首先,我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必须在方格本上练写当天所学课文的一类字组词三遍;我从图书室里借阅了《皮皮鲁传》《鲁西西传》《大林和小林》《下次开船港》等推荐书目中给三年级孩子所列的书籍,要求孩子们读好书并写好读书笔记……可是,看着好多孩子“涛声依旧”,我忍不住连着几天对孩子吹胡子瞪眼:“今天还有那么多人作业没按时完成,有二十余个孩子没写读书笔记,真让我太失望了。明天看谁还敢这样?再有不按时做作业不按时读书做笔记的,看我不把你家里人叫来陪你……”一遍遍嘶哑着嗓子上火地叫,效果依然是没多少改变,一个个未做作业或未写读书笔记的孩子沉沉地垂着头耷拉着眼皮。看来,得想些别的招了。

当又一次面对多张因没做作业、没有做笔记而恬然的小脸,我说:“明天写字作业或笔记再不按时完成,到校就多补做一倍,你自己算算看,是安安心心地一次性按时完成,还是第二天到校多做一倍,同时还得受老师批评,哪样更划算?”嘿,你别说,这招还真见些效。说过那句话的第二天,三个从不做笔记的女同学按时完成了笔记,而几个从不做作业的男同学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铁板一块,任你说破天他们还是那样。我真恨不得揪下几只耳朵来才解恨!唉,看来这几个孩子金刚一般,我还是要再想些别的招才行。

篇8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篇9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篇10

一、重视营造读书氛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

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二、重视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我校学生有人手一册配合课程标准,引导课外阅读的《亲近母语》,书中精选、精编了题材、体裁多样的文章,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好处。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例如,《亲近母语》(适合五年级读)中有一组题为”知己”的文章,共三篇,从不同角度、不同国度向我们描述了邂逅知音的快乐与幸福。在学生读懂原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四、重视检查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