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动员大会精神
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全体厅领导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学习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农业部门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省农业厅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资金管理领导小组,3月中旬还专门召开了全省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3月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目前,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厅党组要求,地震灾区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工作,坚持灾后农业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相结合,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建立优势特色效益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发展。要加大对灾区农民工培训力度,引导灾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和就地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要抓紧全面启动实施一批恢复重建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工建设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实物工作量,又好又快地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按照大会精神,省农业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加强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与服务4月中下旬,由厅领导带队组成6个工作组,赴有关市州检查已下达灾后重建资金落实情况。按照灾后重建规划提出的农业服务体系、农村沼气、农田、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生产大棚、国有农场生产设施、乡村清洁设施以及农业产业恢复重建等重点项目,每个组重点抽查2个县,专项检查各地安排落实农业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情况。
二、加强对实施项目的督促与检查要加强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加大对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已建和在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抓紧进行整改。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迅速组织力量,全面排查梳理原有实施规划及项目安排,提出力争提前完成的规划及项目实施方案。要认真研究促进和保障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具体措施,确保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三、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沟通协调要加强与农业部、18个援建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将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纳入党委、政府的总盘子,争取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更多的用于农业。同时,要积极争取对口援助、社会捐赠、地方政府债券、国内外贷款、其他社会资金等各类恢复重建资金,确保农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落到实处。
四、加强省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省农业厅共有省果树良种繁育站、省三台蚕种场、省阆中蚕种场等3个直属单位承担的恢复重建项目列入了省属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3258. 88万元。目前,省发改委和省农业厅已正式批复了3个单位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完成了工程施工设计,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部分项目已依靠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先期启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尽快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项目资金的管理,及时反馈项目信息。
五、加强邛崃南宝山青川地震灾后失地农民安置的产业帮扶工作
要继续把南宝山灾区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按照“南宝山地震移民种植业帮扶实施方案”和“南宝山地震移民沼气建设帮扶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当前的春耕生产,指导茶园品种改良和茶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落实资金对茶园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坚持沼气建设与农房建设同步的原则,搞好安置点移民农村沼气建设,确保移民“搬得来、住得下、住得稳、能发展、不回流”。
(四川省农业厅)
邛崃南宝山地震失地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面启动
为促进南宝山地震失地农民安置点种植业生产发展,使灾民尽快通过发展生产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四川省农业厅联合成都市农委、邛崃市农发局今年安排了包括茶叶生产技术、粮油生产技术及沼气建设等内容的一系列培训活动。
茶叶是失地安置农民今后的主导产业,安置点现有茶园4 500亩,立即采摘春茶灾民即可获得收益。为此,3月31日,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县有关专家,对灾民进行了首期培训,受训人员98名。省园艺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段新友、省农业厅经作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朱万成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罗凡研究员三位专家分别就当前全省茶叶生产销售形势、茶叶采摘和茶园当前管理技术进行了培训,发放《茶叶标准化种植技术手册》100本。
篇2
__区辖34个镇(办),总人口10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占总人口的78%,属典型的农业大县。据调查综合统计,全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3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7.15万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达__.5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4.5%,形成了以主要青壮劳动力务工挣钱的格局,传统的农业主导地位大大削弱。20__年底区统计局全面统计粮食播种面积为54260公顷,比2005年80773公顷降了265__公顷,近六年间减少32.8%。农户牧业畜禽存栏数量逐年大幅下降,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__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人均出售肉猪及猪肉总重量2.46公斤,比2005年同期减少83.5%。农牧业比较经济效益过于低下,第一产业收入272.6元与2005年818元同比下降66.7%。大部分的农户完全放弃土地经营,或是只经营小块土地,满足自食自用,致使可供出售的农产品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户吃粮吃肉吃菜完全依靠购买。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农业劳动力减少,必然导致农业产能的下降。
__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6亩,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大部乡村农民全靠肩扛背驮进行传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收入低,农村年青人多数根本不愿再吃父辈这样的苦。从初中、高中、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调查,农村青年都想跳出"农门"做"城里人",不愿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很普遍。特别是初中毕业生都早早打算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劳动,对农业发展无信心。多数家长也不主张孩子从事农业生产,形成如今农业基本上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明天耕地无人种,这种情况无不叫人担忧。
教育、农业、劳动和扶贫等部门实施的"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雨露计划"等多项目的培训系统,无论劳动力转移培训还是农业培训,长期和短期都在并进,减免措施也相应配套。但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人数很少。目前,以外出务工培训为主,农业培训辅之。劳动力监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从业劳动力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9%,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2%,较高学历的和学农专业农村青年务农就更少。据培训部门综合调查统计,全区每年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不到1万人,只占全区农村劳动力40万人的0.25%。如果不尽快加强对农村青年培训,既是对现有农业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又错过了提高农村青年整体素质的最佳时机。
__区20__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总收入5358元,其中:人均纯收入4537元,属于全省比较贫困县区。农业人均收入526元,占农民人均总收人9.8%。现有871个村中,村无经费积累、村委会无办公楼、村无专业技术人员的"三无"情况的村委会,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三季度在龙潭、王山、新丰、官家等多村调查,村委会正常开支十分困难,必要组织活动受限,大部分村就连村干部开会议事活动,一般都需要占用学校校舍,或者直接在村干部家中进行。农业培训、技能学习更是困难多。即使有的村委会有办公地、有图书室、配有一到两台电脑设备,多数上不了网,都成了摆设。多数年青人在农村感到信息闭塞,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掌握研究渠道窄,错过多种学习机会。尽管可以参加中长期培训,但本地主导产业不明显,参与受训人,学用不能结合,导致农业培训没有吸引力。加之一部分村干部对本村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缩手缩脚,思想保守,长远认识不足,不重视本村长远经济发展和青年创业培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展慢,一定程度阻遏了农村青年在农业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前期工程资金启动量大,少则上几万元,多则上百万,自筹资金缺乏,种种困扰让农村青年即便是有心创业,也无力投入,制约了农业项目发展上档次、上规模。
本地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十分有限。政府也鼓励富裕劳动力外出,__、__、__等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大大的吸引了农村劳动力的走向。外出从业参与面广,资金获得直接等特点,优于农业的经济收入。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__年__区外出打工人均总收入达16418元,全区外出打工总收入23亿元左右。如此可观的收入,对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子女就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本地非农务工也开始走强,农村建筑增多,不外出的青壮年每天也能最低挣到100元到__0元收入,眼前利益驱使,务工好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萎缩成为必然。
__区山多地不平,农户土地分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建设损毁复修任务大,大型农业机械进不了地,传统的耕作方式无法改变,要扩大农业生产靠劳力和技术,而劳力和技术缺乏又制约了发展。现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产品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低位徘徊,农业投资风险依然很大,导致农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目前,支撑的农业的是低
文化、低技能、低体能"三低人员"。全区38.2万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22.9万人,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9.54万人,占24.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5.72万人,占__.9%。大量低素质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无条件,特色产业不明显。由于多数村缺乏帮扶措施和必要的财力支持,农村青年普遍深感农业创业难。 一方面是来自农业专业学校困扰。五年前,__区两所专业职中,大同新建职中开设了以蚕茧、食用菌种植、养鸡猪等农业为主专业;新安职中也有固定的以农业为主相关的经济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如今为了市场需要和生存发展,承接了政府以外出为目的多项长短期培训任务,农学环境转变,学农生源锐减,学校对农村技能培训专业设置单一化,所以农业培训科目相应调减,甚至无法开设农业科目班。就连区农广校也面临办学困难,七月中旬区农业局在招生关键时期抽调十八名干部,分片包干,由局领导带队用一周时间分赴乡镇办督促落实招生任务。另一方面参加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村贫困落后,大多数青年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缺乏认识,选择学习专业随意,加之对免费教育无心里压力、无紧迫感,学员有想学就学,不学就走,学员流失率高达15%。加之农村青年往返学校和家庭之间,一些交通费、生活费用等开支加重了家庭负担,也造成家庭对培训的不支持。由于学员减少,相应专业学校面临对任务完成和获得国家不同类型的补助减少,形成了学校资金紧张的压力,特别是农业人才招生更难,政府陷入"一头热"怪圈。
近年来,职中、农广校教育专业学校,以及劳动、扶贫、科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有比较系统的培训项目,相应的都组织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都以外出培训为主,更有多数部门对农村以几小时或一两天时间的简单培训而为之,对其农村青年在农业发展问题上培训力度明显不够。其次,各部门虽然都有专项培训资金、场地、师资队伍,但在扶持政策、资金划拨方式和培训计划、目的上却不尽相同,各自为政、各自为营,不能相互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极易形成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重复,浪费有限的培训资源,造成培训目标脱节、影响培训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未能调动社会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区镇村三级政府,要统一联手,对村中现有40岁以下农村青年和初、高中返乡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青年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组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信息库。按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根据本人意愿和村镇产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动规划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类型、时间和标准。大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劳动者。认真做好以外出培训为主到农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转变;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情况, 由以短期培训为主到与中长期培训并举的转变;由以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主到与新增劳动力教育并重的转变。增强学农热情,鼓励接受现代农业培训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农业打好基础。
一是整合领导机构,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领导工作办公室。专业机构与部门联手,统一组织联动,做到统一计划,统一管理。镇级设立农业"__0"工作站,做到农业技术困难有人管,电话咨询有人接,培训认证有人抓。二是完善 "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在国家和地方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对职中、农广校的农业培训资金投入,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给予特殊支持,特别是对初中、高中毕业后的返乡学生进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分片包干办法,北部区域乡镇农业培训到新建职中,南部区域乡镇农业培训到新安职中进行培训,减少交通费用。实施毕业实名报账制,制定培训等级补贴,学员经初、中、高级培训结业后,培训机构凭项目合同书、到乡财政部门报账领款。对交通较远贫困生,免培训费补贴外,报销一定的车旅费用;对青年到见习基地或到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给予见习或实训补贴;大力鼓励和发展社会力量,多途径开展农业技能办学,方便农民接受培训;积极争取企业、院校与乡村培训对接,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本镇村主导产业,同步建立一批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园区,开办青年农场,筑巢引凤。加快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社,培育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步伐,扩大农村青年创业环境。四是落实完善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助力资金和优惠政策。对农村青年向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发展创业者,采取乡镇推荐,财政为农业青年提供必要担保,信用社顺畅对接的便利贷款直接通道。凡是接受农业各种培训后,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可优先享受支农优惠政策。五是建立网络通道。利用村部活动室,积极开通网络服务,运用计算机网络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跟踪服务和指导,及时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生产问题、营销困难,为农村青年创造生产服务环境,使农业增值增效。
篇3
(一)围绕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区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积极组建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入户,到田边地头举办专题培训班、发放技术明白纸,现场解答生产和技术问题。对从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农机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市农广校系统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4万人。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单项技术培训,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开展引导性培训35.8万人次。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为培养一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三支一扶”大学生、农产品经纪人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除开设农业创业基本技能、农产品营销和质量安全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课程外,还根据培训对象和目标要求不同,分别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和新农村建设村务常识等专业课程,分行业、分区域,实现市、区联动。依托市级涉农院校和科研推广部门等,开发适合专业合作社干部培训的课件,实施一周轮训,不断提高合作社干部生产和管理能力,规范和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十一五”以来,对4739名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
(三)围绕高水平培训要求,培育一批创业型农民。为落实上海市领导关于“高水平培训”的要求,在市农委社会发展处的指导下,连续两次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30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代表赴美国进行为期21天的“农业科技与产业化”培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和考察,使学员们对美国农业结构、农业政策、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销售等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国后他们自发组建了学员俱乐部,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篇4
[关键词]实践技能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传统农业正在被现代化农业逐渐替代,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就是说农民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农业也需要科技的支撑。然而近几年我校农学专业学苗出现萎靡现象,学习农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与其在校期间农学技术不过硬,毕业以后不能从事本专业,不能为农业做贡献有关系。面对这一现象,我想当前迫切的问题是尽快提高农学专业课技能培训质量和数量,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更多实用农学技能,增加他们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学习实践技能创设良好条件:搞好校内实验实习设备建设。学校应根据农学专业特点及新农村建设对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提供齐全的实验及实习设备。一是鼓励教师自己动手自作相关的实验实习器材,二是学校挤出专项资金,购买必须的实验实习设备,三是向昌图农科站租借必须的实习实验设备。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满足了学生专科课实验的教学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实习创造条件,我学校专门盖建了蔬菜果树大棚,里面栽种了各种蔬菜果树供学生实习。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农学课的积极性。
二、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技能。
在关于农作物栽培及果树栽培和蔬菜栽培的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外,我们还积极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一)走出去。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到附近管理水平较高、比较成功的果园、菜园参观考察,进行现场教学。请园主或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建园、栽培管理、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情况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鲜活的实例,消除了学生对专业发展的疑虑,坚定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同时,在现场教学中,针对果园、菜园生产存在的问题,我们专业课教师与园主进行很好的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加深印象、巩固下来。
(二)请进来。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辽北地区农业生产上的名、特、优新品种和掌握省内外农业生产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由学校对农业研究所、种子公司和社会上的农业专家聘请为我们农学专业的客座讲师,定期地到学校做学术报告,这些客座讲师的现身说教,使学生能迅速地接受到农业生产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强化操作技能培养。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是职业准入制度的基础,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们专业教师都在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教学中积极地向学生灌输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准入制度等有关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并结合每一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四)、创新专业课教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为了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学校制定了有利于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每门学科每周安排1到2节实习课,每学期安排两三天实习时间,整个职高期间必须有一学期校外实习时间。积极推进夯实基础,强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高一主要急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高二年级突出专业技能培训,高三着重进行就业或升学教育。
(五)自编乡土教材,充实专业课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专业课上讲的知识,必须紧跟辽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譬如辽北地区出现果树、蔬菜、农作物新品种我们要及时关注,研究种植技术,及时更新学生知识结构,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农学专业课的真正意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我们学校农学专业的社会效益。
(六)搞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引导农学专业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业。指导他们包果园,种良种水果,修建蔬菜大棚,搞现代化农业经营。在当地起带头示范作用,学校也要积极联系乡里,农业局及其他跟农业相关各企业,拓展学生就业门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
三、加强教师实验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学专业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性很强,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知识面宽、实际操作技术高、教学经验丰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农学专业方面的学术会议,部分教师到国内其他农业院校参观学习培训,或到附近的果园,蔬菜大棚,食用菌基地等参观,丰富农学专业知识,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促使实验指导教师一方面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加强锻炼,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的新进展、出现的新技术,从而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篇5
近年来,党和国家农机补贴的惠农政策深得民心,调动了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在农机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阳光工程及时为广大农民送来了农机使用与维修技术,解决了广大农民缺乏农机使用与维修技术而不敢购机、用机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梅河口市盛丰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基地,几年来一直承担梅河口市阳光工程 《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农机学员1500 人,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其突出特点就是学校与学员之间能共同打造出长久的学习、探索、发展平台。
为了使广大农民把农机使用和维修技术学得好,用的上,盛丰农民技能培训学校采用“三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阳光工程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理论授课与田间实践相结合。每期培训班用3~4天的时间讲授理论,再用适当的时间进行农机田间使用和维修实习,加深了农民对农机理论知识的了解和维修技术的掌握。二是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机的使用必须有配套的农业技术,才能够发挥农机的作用。玉米机械播种及如何施用肥料,这些都必须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盛丰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安排了水稻和玉米的农机化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烧种、水稻插秧缺苗、断条等技术问题。三是集中培训与全年跟踪服务相结合。盛丰农民技能培训学校不仅把各农事季节如何正确使用农机和农机维修技术印成册子发给农民,还把授课专家的联系方式留给农民,便于农户有问题就能及时找到专家来解答,无论是培训期间,还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这些专家都及时地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农机专家雷长信不仅理论课讲的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农民听得懂,而且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只要农民打个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农民解除故障、维修机车,并且不厌其烦地解答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
学员们高兴地说:“这回可好了,以前买回新车下地只干两天活,就冒黑烟,没有劲;有的车,干活不到一周就怎么也打不着火;有的插秧机插下去的苗,10天半月才缓苗,掉撮严重;有的收割机总塞车,打不净,损失粮食等等问题多了,千奇百怪。特别是正农忙时,机器一趴窝,又耽误农时又花钱,着急、上火、闹死心了。这回雷老师把技术送到了家,我们使用机器啥也不怕了……”。
目前,梅河口市数以千计的农机学员正耕作在肥沃的千顷良田之中,奔驰在科技进步的致富道路之上。
(省阳光办 供稿)
篇6
一、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
1、从劳动力数量来看,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在被调查的——人中,有劳动力——人,占——%。
2、从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青壮年劳动力占大多数。在被调查劳动力——人中,30岁以下的——人,占——%;30—50岁的——人,占——%;50岁以上的——人,占——%。
3、从劳动力外出情况来看,整个调查农户——户,全家外出——户,占——%;家庭成员部分外出——户,占——%;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占——%。
4、从行业产业劳动力来看,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在被调查的——人中,从事农作物种植的——人,占——;从事家禽、水产品养殖的——人,占——%。第一产业劳动力占——%,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占——%。
5、从劳动力就业区域来看,本县市范围内就业者居多。在本乡本土就业的劳动力——人,占——%;在——市境内就业的——人,占——%;到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就业的——人,占——%。
二、劳动力就业的特点
农村劳动力就业总的特点:一是依托原有的农业生产条件本地就业;二是依托本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向工业、建筑业、运输、商贸等行业转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产业特点:第一产业劳动力基本上是以夫妻两人就业为主体,而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劳动技能培训。从调查情况看,第一产业劳动力中——%的是夫妻,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文化素质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有——%,——%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任何劳动技能培训。第二产业就业是以子女就业为主体,同时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基本上男的从事建筑业,女的从事制造业,但是劳动技能培训率仍然较低。调查显示,第二产业劳动力中子女就业人数占——%;年龄在16—30岁之间的占——%;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素质,但是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仅占——%。第三产业就业主要是以夫妻两人和子女为主体,占调查总户数的——%,主要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
2、区域特点:从抽样调查情况看,由于调查小区属城郊乡,距离中心城区近,交通方便,就业机会多,年龄在35岁—50岁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大多数选择在本乡或本县市就业,占被调查劳动力的——%;到省外就业的以30岁以下的为主体,占被调查劳动力的——%。
3、社会保障特点: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参加率极低,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现象比较突出。调查显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占——%,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没有;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占——%,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占——%,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占——%。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第一产业劳动力素质的降低和劳动力年龄的偏大,成为农业稳定发展和继续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阻力。农村劳动力总体来看本身素质就不高,由于大批的年轻和具有较高文化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提高不快,依靠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经济发展相当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大。在家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仍然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从事经济林种植、家禽家畜和水产品规模养殖等特色农业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基本上是在45岁以上,女性劳动力占的比重为——%,这将大大制约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制约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继续转移。
2、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着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本次调查小区农村劳动力中除农业生产可以在自家的承包地作业外,二、三产业中的就业基本上是依靠亲朋好友介绍的,而且有——%左右的劳动力外出带有盲目性和自发转移。
3、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少。由于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少,导致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就业环境差,多以卖苦力或从事简单的流水线作业为主,劳动报酬低。从调查情况看,接受过正规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没有接受或不愿意接受培训的占——%。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劳动报酬,扩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必须加强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我市职业学校及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扩大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在家的劳动力,要依托目前的“阳关工程培训”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两大工程,加大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种养技术,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篇7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劳动力;农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20-04
一、农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省阜南县现有农村劳动力815 576人,2015年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有六十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不再仅仅是农业劳动者,相当一部分已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职工。因此,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业的现代化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人的知识化、专业化是最根本的因素。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与之相适应。即使在现阶段,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实用农业增产增效的普及和推广,也都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11.63%,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年均要提高户籍城镇化率1.3个百分点,每年要让1 600万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人成为户籍城市人口。上述规划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W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及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1]。在阜南县815 576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4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很多,农民的职业教育素质是决定转移规模和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农村劳动力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有助于他们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出去,实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使农民开阔视野,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主动性。从实践上看,一方面,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程度。据统计,2015年,在阜南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比平均值低20.2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4%,分别比平均值高23.1和3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较高。据阜南县统计局的问卷调查,2015年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接受技能培训的占55.3%,高于农村劳动力总体技能培训水平40多个百分点。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服务农业的基本职能
WTO主要成员国都将农民培训作为政府为农业发展提供的主要服务之一。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对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以及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获得经营农业的资格。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而美国不仅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还在农村广泛开办培训班,对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培训[2]。因此,县委、县政府要利用好阜阳市唯一一家科普基地――阜南县委党校这个平台,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这既是政府服务农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政府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劳务两个方面。不论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是增加劳务收入,都与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是不同的,农户家庭收入和转移劳动力劳务收入水平会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有关资料显示,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更加明显[3]。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执业能力,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
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的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转型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农村城市化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二是规模、效益、特色、有机农业将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农民职业教育面临两大任务:一是适应农村社会转型需要,开展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培植农村专业农户和骨干农民,防止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农民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对农民的社会化终身教育,为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着力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各类农民职业教育机构应相互沟通,分工协作,构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农业系统中的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高、中、初等农业职业教育,普及性农业科技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同时创造条件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教育系统中的农村普通初中和高中,通过“3+1”“3+X”的形式,植入职业教育内容,对不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开展职前技术教育和培训;农村职业中学应主要面向“三农”,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技工学校在面向城市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更多地承担农民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四是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县委党校要充分发挥阜阳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这个平台,围绕技能、转岗等职业教育开展培训。六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应结合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七是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农村社区组织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事业,主动承担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职能。
三、农民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机制
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农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等多个政府部门。完善农民教育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可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由农业部门协调实施。二是决策机制,可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对各自承担的农民职业教育职能提出意见,由农民职业教育的领导、协调机构进行统筹,确立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权威性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由有关部门分头组织实施。三是执行机制。政府部门制定的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应由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实施,所需教育培训经费除农民个人合理负担外,应由政府财政解决。有关部门对教育培训过程要进行严格管理,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回经费。四是加强部门合作。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中学开展的职业教育,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参与,在师资、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帮助。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在教学场地、生源分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调动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农民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是评价职业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准。
调动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选择农民需要的教育内容。当前主要是效益、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及有机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进城务工岗位技术等。
其次,要选择方便农民学习的教育形式,教育培训地点要尽量贴近农民,最好与农民的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劳动力转移输出相结合。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种打破时空限制、深受农民欢迎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在普及农业技术,实施农民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其作用。
再次,要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包括对教育机构的收费、质量的规范,转移就业的规范,对农民参与学习优惠待遇的规范等。特别要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工种要加强检查和监督。
最后,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有关调查显示,农业科技培训中有偿服务的障碍度为0.887。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农民普遍认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在遇到问题时才想到学习技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在求职碰壁后才走进技能培训班[4]。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要开展广泛的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宣传,提高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使未来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与其从事的职业相适应的实用技术。
(三)推动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关于农民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规定中。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很难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近年来,农业部、教育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农民职业教育涉及关键的投入问题,具体贯彻时往往是层层发文件、层层难落实。因此,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必须有国家权威的规划或政策作保障,最好能有专门的法规加以规范,使农民职业教育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道路。
(四)多渠道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投入”[5]。农民职业教育是政府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能,属公共财政负担范畴。增加农民职业教育投入,一是要把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教育培训规划确定资金规模。二是教育部门征收的教育事业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应当切出一块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三是应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项目等。四是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联系生产和经营活动,出资开设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班。五是应支持农村社区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等,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资金,自行组织开展互的教育培训活动。六是应鼓励社会机构捐资支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事业。七是应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税前列支农民工培训经费。当前,农村普通中学的“3+1”职业教育培训、农村职业中学的教育资金是由财政保障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就无法在农村中培养一批热爱农业的骨干农民,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妇女化、弱质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严重。
(五)切实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民职业教育牵涉面广,重在社会效益,组织难度大,需要必要的政府投入,因此必须加强领导。一是要建立权威性的领导协调机构,由党政分管领导一起抓,农业部门总协调,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支持。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农民职业教育状况是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常规的官方统计数据都未涉及这方面的分类统计。因此,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状况的统计调查,为制定农民职业教育规划、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三是要制定权威性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规划,既要考虑农民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政府财力的承受能力,不图形式、不急功近利,做到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四是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基本任务进行考核,增强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龙珠.我国农民职业教育提升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r业大学,2013.
[2]S祖琴.加强农民工社区建设教育的措施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4):150.
[3]张慧敏.关于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1(12):11.
[4]商学芳,姜卫良,郑世英.关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67.
[5]全.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4(12):26-27.
Farm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un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ZHU Jin-hong
(Party School of FuNa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Nan Anhui 236300, China)
篇8
关键词:大湘西;农民技能培训;模式;建议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现代农业视角下农民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以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例”(项目编号:14C0919)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9日
一、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当前农民科技素质与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经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吉首地区的花垣县、保靖县、怀化地区的洪江区、中方区、会同县、芷江县、通道县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如下:
(一)文化素质低下,农民接受新科学技术知识能力不强。目前,大湘西连片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受地理位置限制及经济条件制约,农民家庭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状况低下,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高中以下学历水平,以初中文化为主。稍有文化素质的年轻农民大部分基本已转移进入城市打工,留在农村土地上劳作的青年农民很少,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劳作力差、参加职业培训少、信息渠道窄、从业门路窄,人均收入低。由于新技术、新知识推广要求的文化素质较高,很多老年农民接受知识能力弱,学不会,能读懂农业生产方面说明书的人很少;掌握农业机械用具操作技术的人也不多,基本上只会使用耕整机、大部分不懂农业机械修理知识;大多数农民对动植物的疫病防治知识和技术了解程度不够深,主要是凭经验种植及养殖。加上长年在农村长大,眼界不开阔,对一些新技术接受不了,学习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态度保守,故大湘西连片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属于典型的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
(二)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当前农民收入情况分析。课题组成员经各方面收集数据资料显示如表1所示。(表1)
(三)农民技能培训需求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湘西各贫困地区农民也意识到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及生产种植技术,无论是在本地务农或进城打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领域工作,实现增加家庭收入目标,都需要一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大湘西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80%的人愿意参与农民技能培训,只有20%的人不愿意参加培训,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非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农民希望政府出资参加免费培训,不愿意自己出资培训,并且最好采取就地培训。但各贫困地区财政经费紧张,往往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县为中心,要求各乡农民到县里参加培训班学习,而直接下乡培训形式较少。
(四)大湘西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供给现状。要发展大湘西地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就有必要对大湘西地区农民职业培训供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在湘西地区职业培训有哪些基本类型、培训内容有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及方法进行培训等现状,根据现状找出原因,以便找出相应的政策来加速大湘西地区农民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其收入。目前,各地区培训主体是各职业学校及政府部门,主要有由职业学校主导的农民技能培训、政府主导的农民技能培训、由民间企业力量主导的农民技能培训等形式。
二、大湘西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模式分析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湘西各贫困地区在经历多年实践中,新型农民技能培训方式方法不断得以更新完善,这些方式方法都是各地区经过多年实践提升出来的,有的已上升至模式层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推广应用价值。(表2)
三、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路径
由于大湘西地形地貌主要是以丘陵山区为主,气候湿润,四季明显,植被资源丰富,故在农民技能培训内容上,要有自己的特色,根据政府统一规划和农民迫切需求的内容来设置培训内容,实现脱贫致富、达到扶贫攻坚目的。
(一)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1、采取生产能人、经营能人示范带动方式。由于落后贫困山区农民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对提高自身科技素质水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故政府部门首先要对农民进行“洗脑”教育,通过“耳目一新”实现“脱胎换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要让农民认识到接受新的科技知识在将来能带给他们经济收益,实现农村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然后,不断培育一些观念新、思维活、带头致富本领强,具备新型农民素质、在农村具有影响力的生产能人、经营能人,以能人带能人,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培训农户,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政府采取“三给措施’给予重点专业户技术支持,配备专业技术员;给予生产能人创业平台、政策支持;给予生产能人、经营能人优厚待遇、授予特殊补助津贴等条件,让这些能人在本地传播种植生产技术、养殖技术、推广新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等。具体措施有:通过生产能人传播大湘西贫困地区特色种植产业技术,如葡萄、猕猴桃、黄桃、香瓜、葛根、核桃、中药材、蔬菜、杂交水稻制种等产业,并且通过经营能人把这些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杂交、改良培育山区野生生态水果新品种;普及特色养殖,如猪、鸡鸭鱼类、野生禽类等;利用经销商农机能人、农机员传播新型农业机械用具使用维修技术等。
2、培训教育方式方法更具多样性。可采取远程教育,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订购农业杂志、VCD或DVD光碟等形式传播种植、养殖、农机具使用维修等技术,当前农村40岁以上农民基本不会操作电脑,对于这部分农民可采取广播、VCD或DVD光碟方式学习,40岁以下的则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实现农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家家开通有线电视、网络宽带,传播各种科学技术;在农事季节聘请专家采取夜校式培训,以村组为单元,因地制宜选点,利用学校等闲置资产将附近村寨群众集中,不定期举办讲座、收看光碟的方式进行培训;也可采取墟场坳会式培训,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利用侗乡、苗寨的传统民风民俗日,及时把党的惠农政策、科学技术编成山歌,制成光碟,传播给老百姓;还可采取协会拉动式培训、点单服务式培训等,围绕产业发展,组建民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训,农户需要什么技术知识,政府部门就安排哪方面的技术培训。
3、加强基地带动、产训结合方式。在当地养殖基地、种植基地、农业现代园区等示范基地的培训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员参与某一农业生产技术操作,按照农作物周年生产技术要求全程实践,让学员全面掌握理论及实际操作知识,熟练掌握每一项技术的要领与操作流程,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
(二)农民技能培训模式有效选择基本策略。由于大湘西地形是丘陵山区,农业作物生长地带主要都分布在山坡或较平整山地,各地区小气候也稍有些不同,故农作物也稍有些不一样。从而必须根据不同经济区域选择不同模式原则、不同产业领域选择不同模式原则、不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模式原则,合理恰当的选择适合各地区的模式,不要照搬照抄其他省份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四、小结
大湘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民技能培训模式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这些培训模式及培训方式方法,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有机渗透。一切以农民真实需求为中心,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特色产业科技含量和开发效益,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着力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需求,把农户当前缺失的、迫切需要的、乐于接受的、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的培训作为各培训主体的神圣使命。如此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及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大湘西贫困地区这片土地上将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军,何晓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模式分析及几点建议[J].教育研究,2014.1.
篇9
1田容田貌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
近几年,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是农村的大环境,特别是农田的基本状况、田容田貌不容乐观。由于工业发展的影响,打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格局,在农村存在许多零碎田、抛荒田、边角田,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水系紊乱;许多生产用房、看护棚不规范,乱搭建“,脏”“、乱”“、差”现象较严重。对此,政府应该建立田容田貌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生态补偿资金专款专用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复耕复种,建成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规范农业生产用房、果蔬大棚、渔业看护棚等生产设施建设,突出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产大棚乱搭乱建,将田容田貌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河道清淤保洁等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凸现昆山市原有的田园风光、水乡特色。
2建设一支新型的农民队伍
随着农民转业转产,农村优质劳动力流失严重。昆山市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50岁以上占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初中文化以下占绝大多数,观念相对落后。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要向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生态农业转变,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科技素质和经营服务水平急需快速提高。因此,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提升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经济组织、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农业实用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昆山农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培训方式上,努力做好“4个结合”。
一是立足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做到培训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四是学校培训与送培训下乡相结合,将培训从课堂延伸到田头。培训内容要“求精”“求实”,要结合本地特点,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这个主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情况的调查,针对现阶段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使农民培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受训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得到提升。
3农业和旅游融合,拓展产业链条
昆山市地处长三角人口稠集区,自身具有一定的城市人口资源,考虑到近几年市民的休闲旅游热,应充分利用农业和旅游资源,把农业发展融入到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通过错位发展,从农业生产中挖掘旅游资源,从旅游产业中拓展农业产业,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从传统产品上升到创意产品,即产品变礼品、产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就业变创业、农民变市民、旅游变休闲。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着力构建集经济、生态、景观、社会文化功能和游憩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
昆山市现有的如千灯大唐现代农业生态园、巴城666.67hm2葡萄园已成为同行与团队参观的首选,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巴城星期九农庄、千灯三维园艺、“城市绿州”市森林公园等也吸引八方来客。政府在打造周庄、锦溪、千灯水产古镇旅游和巴城“蟹文化节”的同时,应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使旅游和农业有机地结合,拓展彼此的产业链条。
4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篇10
关键词 农民培训;现状;原因;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29-02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党的十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共同富裕的难点重点则是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才标志着农业进入现代化进程,农民也才能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当前,农民和城市市民生活状态差距相当大,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单就群体本身而言,其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差异最为凸显。为此,近10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力图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实现到2020年包括农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目标。
近10年来,财政支撑下的农民培训规模是空前的,培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专业越来越细,力度也越来越强。笔者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实践,近年来与广元、绵阳等地同行及培训机构交流,发现一些共有的现象与问题,并在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途径,以期改进农民培训工作。
1 农民培训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培训越来越持续系统与全面深入
近10年来,涉及农民培训的各类培训项目很多,如农业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人社局的就业再就业培训、扶贫局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局的送科技下乡、江油市农民工培训春雨工程等,而近3年来,更是强化了精准培训、针对性培训,提出了职业农民概念,开始了职业农民培训。所有这些培训,对学员来说,全部都是免费。培训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粮油作物种植、蔬菜种植、食(药)用菌栽培、茶叶种植、木本油料植物种植、各类果树种植、畜禽养殖、淡水养殖、乡村动物防疫、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专业工种,并开展了与之相关的经营管理以及一些农民工非农技能培训等。培训的专业广,受训的农民也越来越众多。仅就青川县而,2015年全县就开展了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0余期,累计培训4万余人次,这些都是半脱产培训;另有脱产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1 700人;整个十二五期间,共脱产培训农村劳动力4 810人,而引导性培训的人次就更多了,仅2012年就达3万人次。2015年,江油市人社局开展的创业培训、品牌培训、农民工培训春雨工程、扶贫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局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就达5 470人,且都是脱产培训。如此大规模的培训,靠的就是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撑。
1.2 农民培训众多但参学主动性不强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关于农民培训的系列政策,如〔2003〕79号、国发〔2006〕5号,特别是〔2010〕11号对农民工培训基本原则、目标、统筹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均有原则指导。问题在于:农民工培训的被培训人主动性不强。许多培训班需要培训机构做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才能组班培训,参与培训的农民学员往往学习热情不高,请假或者缺席迟到的现象很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目的地工作所需技能出生地不能提供,或从事体力劳动不需要多少技能而不参与培训;二是农民要挣钱养家糊口而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三是一些培训项目或者工种培训后无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又耽搁时间。
动力来源于需要。无论是利用动机理论、目标理论、激励理论还是希望理论引导农民自愿变革自身行为,都不能离开对农民需要的研究。需要是推动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始动力,是激励人达到目标的内在原因[1]。农民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农民讲究实效,追求直接现实的利益,这种务实的思想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而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农民培训工作者。
还有部分地区领补助成为学员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各地涉农培训项目尽管都不完全一样,但大多培训项目的实施近年都由培训机构给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由于这类培训大多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当地乡村,一些在家的农民抱着混补助的目的而来,并不全是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以提高自己。
1.3 政出多门及培训机构五花八门
各地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管理机构与培训机构众多,虽然管理培训业务的政府机构不完全一样,但各地涉及农民培训的大多都有农牧局、人社局、扶贫(移民)局、科技(工信)局、工会、妇联等;而参与实施的培训机构通常有农牧局科教站、农广校、职业中学及成人教育机构,近年各类私立培训学校也加入了进来。各类培训的政府管理机构,其本身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培训的,更何况它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与管理监督。因此,这些管理机构通常是把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培训机构,而这些机构在师资上参差不齐,个别培训机构师资严重缺乏,只好大量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临时兼职加入培训师资队伍,有时请不到,就请非专业的人员临时讲授其他内容以占满时间。这样其培训实施方案的设计、执行及培训前中后的服务,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跟踪指导服务大多是脱节的,甚至没有。这样的非专业机构非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4 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
普遍的农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民现代意识的提升和技术进步,但对经济的推动目前尚不明显。多年来持续广泛的农民培训,对农民社会意识的更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凡培训过的农民,对于社会经济工作生活等的认识有明显的变化,在其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业产量及收益有明显作用。只是在其新技术选择与应用时,其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小农小面积生产,其技术应用的经济收益绝对值不高,不足以刺激其主动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因而对于大多数的农民学员来说,培训后新技术应用少,经济效果不明显。
1.5 生产指导性不强
农民培训大多以在课堂上集中的系统培训为主,阶段培训、田间培训次之。一些非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时候聘请的教师从事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讲课内容以理论居多,解决具体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案对农民来说没有操作性。
2 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改进途径
如上所述,多年来的农民培训在更新农民观念、普及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很有作用的,但却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实际指导性欠佳,一些培训师资专业性不强等,从而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培训后在经济生活中的引领作用不明显。基于此,通过笔者近年与同行的考察交流和一些地方已有的先进经验,提出如下改进意见,以期提高农民培训效果。
2.1 非农技能培训宜放在岗前培训
从近10年来各地人社局、农业局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来看,各地先后开展了诸如钢筋工、砌筑工、漆工、电工、电子装接工、美容美发师、中式烹调师、面点师、家政服务员、缝纫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等一大批非农技能培训。这些学员培训后或者本地就业,或者外出务工,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中绝大多数并没有从事他们所培训的专业工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及更新观念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工的盲目流动。但从实践来看,其培训课程设置及具体培训重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盲目性,针对性并不强,因而与就业联系很不紧密。也正因为如此,这成了农民参与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农民工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往往还得进行岗前培训然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这事实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故此,与其在农民工原住地盲目地开展非农技能培训,不如对用工单位加大员工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把培训经费用在岗前培训上,即学即用,将农民的就业压力内化为农民学习动力。这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其学习动力更足,效果更好。
2.2 严格培训机构认定,突出专业化
由于财政经费的直接支持,一些公立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学校都加入了各类农民培训工作,甚至个别学校在管理及专业师资、培训设备、场地等软硬件上严重欠缺也加入培训,师资都是临时聘请,培训的场地临时租借。农广校、职业中学、成人教育学校等公立学校,因其单位性质属财政供养,承担部分社会义务本就是它们的单位职责,盈利不是这类培训机构的主要目的,加之它们有较长的教育培训背景,这类机构理当应成为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而一些私立学校没有社会义务,它介入培训工作,盈利是其直接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降低培训质量。这样的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故此,作为各类农民培训的政府管理机构,应加强培训机构资质审查认定,突出培训机构的专业化,从源头上排除草台班子。
2.3 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设计与严格审批
不论是公立培训机构还是私立培训学校,作为农业局等培训工作的政府管理机构,都要对培训方案实行严格的审批。一个设计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应在培训前对培训工种、当地产业发展、对象需求等有切实的调研摸底,培训方案要体现很强的针对性。教学课程内容、时间等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师选派要体现其工作本身的专业性,既要有本地专业人员,也要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其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方案中既要体现课堂集中培训的系统性,更要体现生产现场的观摩操作性及后期跟踪指导服务。因为农民是一个务实的群体,不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农技能培训还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都要突出实际实用和可操作。上海的农业培训深挖教学需求,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田间为教室的教学组织”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培训管理水平的提高[2]。
2.4 改广泛培训为农村精英培训
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经营面积小,在行业的横向比较中,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很低下,客观地讲,在一个小面积上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当下农民已没多大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培训总是培训者热切而农民缺少热情的重要原因。受训了,回去大多也没应用,所以培训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江油市的农民培训春雨工程项目,近年一改往年的普遍培训方式,往年都是大面积培训,近4年来,开始走精品化培训路子,培训人数大大压缩,培训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专业户上。近2年来,全国农业系统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也是把培育对象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种养专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他们才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引领者,是农民这个群体中的精英,他们因其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一个农业新技术应用就会给他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2年的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也表明,这些农村精英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热情都很高,学习期间极少请假,培训后能很快将所学新技术应用在自己的农业生产中,大大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既增加了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也为保障社会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安全做出了贡献。
2.5 以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培训
面对讲究务实的农民群体,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在农民培训问题上一定要树立真心实意、切实有效地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克服作秀意识,把农业产业与农民教育培训结合起来,让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切实利益。近几年来,为配合一乡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江油市东兴乡的榨菜、九岭镇的蔬菜、新安镇的葡萄、石元乡的猕猴桃、六合乡的木耳、枫顺乡的香菌、小溪坝和龙凤两镇的两杂制种、大堰镇的水稻小麦高产示范区等产业规划,江油市农民培训围绕这些产业规划开展培训,可以说是培训与产业落实一同进行。这种以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培训的方式,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即学即用,培训后马上就要用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在短期内就可看得见,这就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业产业推动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农民培训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和培训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农民的行为得到了改变。
2.6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民培训
土地家庭承包户是分散的农业劳动者,对没有组织化或者组织化很低的农民开展培训是很难的。农民在共同利益驱动下自愿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合作社为单位开展与入社农民利益相关的专业培训就容易多了。如大竹星火禽业、达县枣协等在相关产业的科技推广中就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3];横跨三省区的峨眉山健康菌业合作社也是入社农民广泛接受技术培训的重要渠道[4]。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论是在广元还是绵阳,各县市的发展都很快,这些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其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过程中常主动邀请蔬菜、水果、食用菌、粮油作物及植保专家给他们讲课,根本就不存在培训者反复动员督促前来学习的状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不同工种技术的农民培训效果千差万别,存在着农民学员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的普遍现象,但在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农民培训本身的意义又十分重大,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真正使培训落到实处,使培训资金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效益,尽管农民培训工作中面临尴尬等许多困境,但只要培训工作不搞花架子,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村发展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选择以农村精英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并通过他们的生产实践带动广大农户整体技术进步,实践证明,这样的培训可以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见超.农业推广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82-184.
[2]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做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服务与管理[J].农民科技培训,201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