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金融学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生活中,说服力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就自己或者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双边或多边的互动,从而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有助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课题或论文上升到全新的理论高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选取科研成果中的部分内容编写成案例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事前控制
1.教师的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2)精选教学案例
如何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及时性。在选择案例时,尽可能选择现实中的最新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针对性。针对学生已有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第三,适宜性。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难度要适宜,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2.学生的准备
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小组成员的多样化会增加讨论时不同意见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前要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资料,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分析。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其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事中控制
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上怎样组织教学。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使用一些简短、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对一些金融概念、金融原理的理解。这种案例较多运用于教学的初级阶段,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对2007年影响全球经济的“次贷危机”引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另一种则是在学生掌握了部分理论知识后,通过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在讲解完商业银行理论后,为学生列举海南发展银行和巴林银行倒闭的两个案例,讨论这两家银行为什么会有倒闭的风险?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存在哪些风险?经过激烈的讨论或辩论后,教师需要针对本次案例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三)事后控制
在每次案例教学课结束以后,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师不仅要总结案例,还要对已有的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形成案例库,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参考。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传统教学法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是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对金融学理论内容涉及较少。因此,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金融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引导。在讲解案例过程中,要善于提问,不要先下结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三)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
篇2
案例的选取和编写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与教材紧密相关,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更为直观快捷地学习知识点,因此,所选案例一定要体现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这样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所选案例要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一定要是从生活实践中所采撷的,贴近生活的案例不仅易于读懂、理解,还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活泼性,于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三是一定要新颖,尽量避免老套陈旧。教师可以从媒体的最新报道中提取案例信息,以时事为案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于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时事新闻,又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社会,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以点带面全面分析知识点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应该以点带面,以一个案例将整个知识体系给梳理一遍。这样虽然比较耗费时间,但一遍遍地梳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搭好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比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教师在举汾渭谷地的例子同时,不应只局限于其地处平原人口聚集。这时可联系课本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防治以黄土高原为例的内容,进而分析人口大量集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的措施及方法。由此铺开,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章的印象。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地理中都有很好的交叉和体现,我们不能把他们硬分成两块,所以在讲课时,要注意进行交叉式教学。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开放教学思路,理解案例自身的内涵,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加工,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
三、加强师生互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在台下听老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地讲解案例,然后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练习和记忆,这不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案例教学。真正的案例教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良性互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以案例为平台,教师可以将更多地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其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地展开研讨和探究,引导他们自由地展开交流和合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解答者,当学生遇到困惑时为学生解答疑惑。而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在台下缺乏兴趣,昏昏欲睡,不仅打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效率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搜集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案例的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能够丰富案例的获取途径。学生参与了案例制作过程,在老师讲解案例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案例与自己有关,因而会听的更为认真,更容易接受,课堂效率也大为提高。(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能够形象化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分两个部分对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案例教学的好处,然后提出几个具体的案例教学方案。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好处
1.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扩散
一般来说,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比较复杂,难以理解,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知识,这样就能够避免死记硬背。
2.能够加深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纯粹依据课本内容进行文字讲解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而适当加入案例分析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从具有针对性的案例中直观地获取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当讲述“生态系统的结构”这方面的知识时,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一组学生扮演“生产者”,一组学生扮演“消费者”,另外一组学生扮演“分解者”,让学生猜想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了自己的这个成分,那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出现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之后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知识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程中的知识。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
1.通过案例分析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案例,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巧设问题情境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遗传与进化”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案例,并引入主题问题情景,请同学们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回答,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他们的比例分别是多少?萨顿认为染色体和基因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吗?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理解,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整个过程更多地强调问题,把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运用俗语、诗句等案例吸引学生兴趣,展现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学科比较枯燥,很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并且知识点也不容易掌握,单靠死记硬背,难于提高高考分数,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家都学过的一些诗句或者是俗语进行知识分析,这样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其兴趣,促进知识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凤生凤、龙生龙”等俗语引入变异和遗传等相关内容。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经典诗句引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来讲解食物链方面的知识等。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把学生本身作为案例,更加深入地传授课程知识
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纯文字性的讲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样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可以把学生本身作为案例,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当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时间较长,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看到学生昏昏欲睡的样子,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见你们这样的状态,就像是个个注射了大量的胰岛素,并且也有点像甲状腺激素缺少的症状,懒散没有活力”。这时学生一听便会产生了积极性,开始对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沉闷的气氛立即变为活跃氛围。再比如,当课堂上学生太过于活跃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把酶加的太多了,这么活跃,如果在不进行降温的话,我可要用水进行稀释了啊”。学生听到之后会立刻明白教师的意思,课堂氛围立刻改进。
三、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妙运用案例进行知识讲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立案例的同时,要注重趣味性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使知识性和趣味性和谐统一,高效率传授知识。同时,在运用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案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平.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生物教学.2005年
篇4
关键词:同课异构;案例分析;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41-03
在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听了小学数学教研组两位教师执教的“打电话”一课。教学中,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
下面就以这两堂课的不同教学片断为案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一、教学案例
[案例1]
出示:一个合唱队共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写出至少需要几分钟。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过了一会儿,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教师组织反馈。
师:说说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分、5分、6分、7分、15分。
师:那么我们就先请用时4分钟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打电话方案的?
学生上来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师:下面请用时5分钟的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打电话方案的?(学生的兴致不高)
学生上来展示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接下来反馈6分钟的设计方案,再接着反馈7分钟的设计方案,最后再反馈15分钟的设计方案。
师:为什么有的是用4分钟,有的是用5分钟,有的是用15分钟?
【案例2】师: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你们邀请同学去玩会打电话吗?
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邀请7位同学去烈士公园,但是我还没有跟他们说,怎么办呢?我只好打电话给他们,那么,我怎样才能尽快地通知他们呢?(逐个通知、分组通知、相互转告)
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这7人要几分钟?(边讲解边画图)
很好,大家都很聪明,又肯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我们这种认真的态度。打电话是人们互相联系最常用的方式,其实,打电话里面也藏着不少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最短的时间怎样打电话通知更多的人。(板书:打电话)
出示:一个合唱队共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写出至少需要几分钟。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过了一会儿,学生完成方案设计,教师组织反馈。
师:说说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分、5分、7分、8分、9分、14分、15分。
师:如果需要时间最多,那么是几分钟?
生:15分钟。
师:是怎样打的?
生:是老师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学生的设计方案。师:有同学说是14分钟,那是怎样的呢?教师请用时14分钟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作说明。
师:你觉得这一分钟是怎样省下来的?
生:是让已经知道的学生在老师打电话给其他同学的同时通知另一个学生,这样就省下了一分钟。
接下来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下一种方案。(如下图)
师:你觉得这幅图用了几分钟?是怎样打电话的?
学生解读图意和设计方案最后得出:先由老师打3个电话给3位同学,用3分钟,再分别由这三位同学同时再通知4位同学用时4分钟,共用了7分钟。
师:你觉得还有比这更节省时间的吗?(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生:有,三位同学分别通知时,老师在休息,有些先接到电话的同学也在休息,如果他们也打电话就能节省时间。
师:那么你们觉得最少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生:4分钟。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时间,请你把用时最少的方案用图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设计用时最少的4分钟的方案图。再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正确地设计出了用时4分钟的方案图。
二、分析与思考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纵观以上两个教学案例,案例2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和教法的合理选择。
篇5
教育
论文摘要:从电路分析基础现状、案例教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该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原则,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与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带着实际工程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能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教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中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学时少、要求高”的矛盾,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能和动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一直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
1 课程现状及案例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一般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训练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分析后续课程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我们发现该课程是90%以上专业课的基础,也是电气信息类多个学科考研的必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近年来,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方式有了一些创新,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等都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依然没有脱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1.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创。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案例为基本素材,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成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案例设计原则
案例教学法在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有应用,由于电路分析基础是基础课,虽与后续课程及实践应用紧密联系,但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地将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还不多见。因此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案例教学原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
2.1 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本着教学双方互动的原则,通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能力培养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解决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的矛盾,以及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专业素养,为后续课程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原则
案例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知识的综合性,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案例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因材施教,承上启下;案例内容选取要能够扩大专业视野,要能使学生养成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专业知识的职业习惯;案例设计应反映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前沿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
依据课程案例设计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案例及精心组织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概念、理论、方法较多,因此需要针对出现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并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定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传输功率就要用到戴维南定理,教材中也有误差分析的案例,通过教材中例题的讲解使学生知道误差形成的原因,是电源的内阻及负载的变化,将这个案例延伸,可以引出电源的带负载能力,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射极输出器和跟随器的应用等知识点自然就可以引出,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后续课程学习的方向。
电源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一章中的一个知识点,电源串并联可以给负载提供更大功率。电压源并联强调只有电压相等的电压源才能并联,这个内容结合电网的并网,结合现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微网的一些知识,及目前微网并网过程中需解决的难题,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电桥是电专业应用较多的电路,以前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师授课中只强调电桥平衡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复杂电路中能看出电桥。通过设计案例,引入传感器的概念,学生不仅仅对电桥的应用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入有关电量传感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础课知识点的重要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串联谐振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知识点。收音机如何接收信号?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噪音大,而有的却很小?为什么有时会听到几个电台同时广播?信号如何放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恰恰是串联谐振知识点的应用,这个案例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后续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功率因数提高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功率因数提高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容量并降低线路损耗,使学生知道感性电路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素,电力工程中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投切,电气照明中的灯具选择、绿色照明等都与这个知识点有关,在此对后续课程做一些展望,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有初步了解,使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去学习,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未知的“黑匣子”,怎样确定其数学模型,即网络函数,以便对其进行分析、设计或改进。我们需要在特定情况下,在输入端加一个冲击量,从输出端得到的冲击响应就是网络函数。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带着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除了满足教学条件,学生的积极配合外,教师的主导尤为关键,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学课时不增反减,教学内容不减,教学要求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仅对授课课程内容很熟悉,更要了解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更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图片、音响、动画、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考核、鼓励等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能力。适时主动探索、学习、完善是教师毕生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罗先觉,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周围有大大小小的企业30多家,这些企业大部分是搞机器的粗加工、建筑业、废品回收业。工人大都来自外省的偏远山区,按照国家有关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政策,要保证公平公正地对待农民工子女,使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接受他们的孩子就读是学校理所当然的义务,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困难重重。
一、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需出示七证:(1)务工就业人员及就读子女户口簿;(2)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同意外出借读证明;(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关证明;(4)当地公安局颁发的有效暂住证;(5)监护人有稳定住所证明;(6)监护人有较稳定的工作证明(有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务工证明已一年以上,有工商营业执照等);(7)父母流出地政府(或乡、镇派出所)开具的“子女在当地无法定监护人”证明。但实际上能完全提供这七证的寥寥无几,超生、贫困、用工单位的不规范用人,所有的这些,都导致了出示七证的困难,可农民工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又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人的错不能记在孩子身上,孩子毕竟是无辜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可让学校头疼的事还真不少:有的孩子上了学后,从书店订上书了,下一学期人却无影无踪了,有的厂子开工迟,开学后一个月了,孩子才要上学,课本没订,家长却说没书没关系,看住孩子不出事就行了,这样的孩子我们接收下来,家长是放心了,可学校能安心吗?
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
除个别的农民工子女能安稳地学习,表现良好外,大部分学生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1.许多孩子都缺乏家长的有效监管。我们了解到这主要是家长的工作时间太长,没有时间照管孩子,孩子处在放任自流的境地,饭能否吃好,学校的学习是否能适应,这些一般孩子应能得到的关怀在他们看来是天方夜谭。
2.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一是环境的“软歧视”。由于农民工收入较低,家境不富裕,又是外来人口,语言上有障碍,在班级中显得格外的另类,要承受来自同学中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二是农民工家庭的负面影响。民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由于生活环境比较复杂,他们很难保持心理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烦恼,其中学习基础不好,难以接受老师教的知识,有受同学排斥的情况,没人辅导作业等情况都有呈现。“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说话同学就笑话我,很难与同学沟通。所以,我在学校很少开口讲话。”这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无奈的表示。
3.安全得不到保障。家长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孩子只能自己往返学校,路上的安全成了学校最头疼的事,学校是近郊,路上车流量特大,这给学生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三、学校的对策
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学校做了很多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1.平等对待这些学生,从分班到座位的安排都要一视同仁。
2.注意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足够的表扬,帮助他们提高在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虽然我们为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做了不少努力,但是他们的处境还并不让人乐观。如何从教育政策上,从学校的教育层面上让他们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分析与反思
篇7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地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表)
7.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泌尿外科;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case-base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简称“CTTM”)是指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其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角度多、纬度广、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优势,更加立体化,因此可被称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2]。我们将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引入到泌尿外科教学,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最终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于我院泌尿外科实习的56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人。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学习环境、学习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组给予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一是教案和n件的设计。课前对典型的泌尿系统疾病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收集的资料应主要包括视屏、图片、相关病例等。根据教学任务及目的,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等。
二是课堂上的教学组织。课堂上将收集到的典型泌尿外科疾病资料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比如声音、图片、视屏、文本等,激发学生对“仿真病人“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生对病人进行初步地分析与判断,得出自己的诊断结果与结论,最后再由老师组织实习生进行互动讨论。
三是网路课程的学习。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师应在联系教学实践的同时,结合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利用课堂或者实习等时间,为实习生推荐相关的精品案例和教学内容。
四是案例式立体教学的环境营造。教师可以将课间时间充分利用,为实习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屏或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泌尿外科的重视程度。
1.2.2给予对照组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简称LBL)是指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为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传统教学法的操作流程为:老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着教学大纲规定,以讲解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课上记录笔记,课下完成作业。
1.3评价标准
教学效果评价分为两部分,考试及问卷调查,其中考试又分为病历分析和基础知识,采用百分制形式,病历分析和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问卷调查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2.1问卷调查
由表1可得: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00%及96.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教学效果
由表2可得: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础知识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但在病历分析和总成绩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泌尿外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解剖位置及患者年龄都较为特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案例式立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主体、授课方式和教材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案例式立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3]。
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地将案例教学法和立体教学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具有优势,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适用于多种学科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二是案例式立体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载体,生动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增强信息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对对于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4]。三是案例式立体教学法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需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教师的引导地位得到加强。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漏统,做到查漏补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5]。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实验组课堂气活跃,实习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学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得出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应用于泌尿外科教学效果良好,可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临床实践能力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张家俊.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14-15.
[2] 肖峻,诸禹平.案例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69-171.
[3] 祖雄兵,张晖辉.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泌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0):103-104.
篇9
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拟探究游戏自主获取新知。
二、教材分析
就知识而言,了解人的染色体组成、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都是本节的重点。另外,这一节的内容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基因、DNA、染色体等概念的延伸,也是对遗传图解知识的巩固,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人体的遗传规律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角度,本节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课。
三、教学方法
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堂反馈巩固效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实验所需的器材,学生则为本节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并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模拟生男生女的小实验。两个探究活动都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反馈练习来突出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叙述什么是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②解释人的性别决定的含义;③理解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原理;④概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模拟生男生女游戏,经历科学统计过程以及学习科技资料的分析方法;②通过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解,知道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性别比例问题,积极地宣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的观念。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不透明的布袋(一个装20粒红色珠子,另一个装红色和白色珠子各10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全体学生起立后教师先让女同学坐下,然后问站着的男同学:“你们为什么不坐下呢?”“因为我们不是女生!”“哦,看来性别有男女之分,人的不同性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想:从一开始上课就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过渡: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回忆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通过知识回忆,引导学生研究性别从研究人的染色体开始,由前概念引入新知的学习。
活动一: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
方案:出示两张图片:①未经整理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 ②经过整理后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P36第一段,PPT出示思考题:①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几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②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全班讨论,教师点评。)
过渡:看来大家都认为是性染色体的差异造成了男女有别,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一对性染色体。出示一张放大了的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图。
提出问题:①哪一张是女性性染色体图?它的组成是什么?②男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什么?你们能看出哪条是X染色体,哪条是Y染色体吗?
设计思想: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并且学会辨认X和Y染色体,加深对男女性染色体差异的记忆和理解。
2.性别决定的方式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男女有别的原因,那么人类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活动二: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
教师展示两个不透明的布袋,引导学生思考:①说出标有男、女的布袋中的红白珠子分别代表什么?②如何模拟生男、生女的过程?
提示:①每组选一位同学记录下每次实验的结果;②抓取之前要把袋子抖一抖;③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把珠子放回原来的袋子。
统计全班结果并简单分析。
设计思想:分组模拟、探究实验前出示的几个小问题,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并强调几个注意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并尽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体验小组合作过程。
小调查――班级、年级及学校的男、女生人数统计。结合表格和实验数据分析规律,推断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多少?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性别决定图解(板书),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决定后代性别的是父方的类型,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1∶1。
展示: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学生分析数据并讨论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讨论并分析一些有关性别的社会问题:
(1)有一名妇女,只因为生了女孩“断了香火”就招来了公婆的虐待:产妇不准吃饭,女婴不准喂奶。
(2)有人怀孕后走后门、托关系,检查胎儿性别。若是女胎就打掉,若为男胎就留下。据调查,弃婴中除了残疾儿外,多数是女婴。
学生讨论并回答,引导学生关注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养成科学看待男女性别的态度。
小结:在人类的生育问题上,必须尊重大自然所创造的平衡规律,如果人为地破坏者这种平衡,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设计思想:用一些真实的数据和实例,引发学生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关注,通过生男生女遗传图解的学习,科学看待性别问题,养成关爱女性、尊重大自然规律的态度。
七、教学总结与反思
(1)新课导入部分,从告知学生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基因决定性状,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地由前概念引入新知──人的染色体,过渡自然,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2)出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后重点突出男女性染色体,并让学生通过认图区别X和Y染色体, 把此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观察―分析―记忆”的层面,既加深了印象,又突出了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活动二(模拟探究生男生女比例)小组活动之前的讲解很到位。这些小问题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既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又为下面性别比例遗传图解的理论讲解奠定了基础。
(4)模拟探究生男生女比例活动后,统计各小组的数据结果并非为精确的1∶1,有学生提出质疑,教师举了抛掷硬币的例子很好。因为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实验次数不够,往往会造成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对实验结果做合乎情理的解释不仅解除了学生的疑惑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篇10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网络营销策划成功案例
- 下一篇:对外汉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