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教学案例

篇1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从教学角度来看它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电子版的动态开放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训练教材;从实习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份完整的出易业务资料,包括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到交易善后的全过程中出口商与进口商或相关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文件。

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教学案例前充分认识关键两点:第一、学生在TMT课程中能学习到什么?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第二、学生该如何参与TMT课程的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训练、“做中学”、发现问题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以解决问题。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上述两点的基础上,TMT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十年来的不断思考和实践,共制作教学案例20多套,全部以拟景操作形式呈现于课程平台www.scicib.conl,已有近万名本科学生利用TMT课程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实习。

二、全面把握教学案例应具备的特点

在实践和总结中,T课程教学团队对于该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有了全面透彻的认识和把握,不断优化教学案例,以更符合课程目标、更利于学生自主训练、更切合实际工作要求。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具备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完整性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不能只是出口业务涉及的某个方面、某个阶段或某个片段,而是一笔出口业务完整的操作流程及涵盖的全部操作文件。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完整地涵盖实际业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包括l2周次的实习任务,按照此笔交易的进程依次完成,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一笔出易的全部流程和各环节具体操作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整体的把握。另一方面,除了在整体上把握流程外,课程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环节中根据业务信息制作每个具体文件,共20个操作文件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六大操作技能:商务信函拟写、出口价格核算、出口合同填制、信用证操作、出口货物托运报关、出口单据填制审核。

(二)仿真性

TMT教学案例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外贸业务相符合,包括远程实习的平台环境及现场实习的办公环境、交易商品、费用信息、客户、出口履约中各受理机构的办事程序及机构文件的样式和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贸易实战。这种高度的仿真性会让学生更投入公司实习生这一角色,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从一个贸易理论的学习者向外贸工作人员过渡。而在整个教学案例的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真实的出口业务资料为参考,结合模拟实习的需要进行整理、设计和编写,以交易进程为主线,从实际业务的角度去考虑各个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教学案例尽可能地呈现出客观真实性。

比如在进行出口认证时,出口商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去申领不同的认证文件,若客户要求的是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学生则应在课程平台下载相应格式的申请文件,填制好后交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签署,随后会收到受理机构反馈的已签署的浅绿色底的普惠制原产地证明格式A。这就充分体现了该履约过程的高度仿真性:第一、办理流程、受理机构及提交文件完全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二、即使是同一个履约环节,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其办理的相关文件也不同,这也与实际业务相符合;第三、上述两种原产地证明的样式、颜色、填制内容与实际业务完全相符。

(三)实践性

TMT课程利用教学案例运行教学过程,全过程模拟实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登录课程平台,按照课程平台的“操作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判断去跟进业务,理解每个环节“做什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操作文件并在线提交,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通过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提供每份操作文件的示范样本,让学生查看后反思自己的文件“做得如何”,同时通过阶段讲座、在线讨论等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的方法和工作的态度。

比如客户需要产品插页,教学案例中已通过课程平台为实习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商品信息库。学生在课程平台的“商品查询”栏目中根据商品类别查询,然后在下载的实习公司信纸上自行制作各种直观生动的产品插页以提供给客户,待学生提交文件时间截止后教师会在课程平台的“操作示范”中提供一份规范的产品插页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后通过查看示范明确自己制作的产品插页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信息是否齐全、格式是否工整、图片是否清楚美观。

(四)可控性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是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和先进的教学软件来呈现的。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地参与模拟实习,但教师可通过课程平台的管理端、教师端、学生端来控制业务的进展,并且平台各模块设计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指标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即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交互设计、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导航设计及学习评价设计。

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子对接;AutoDockvina软件;虚拟筛选;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药物设计主要基于经典的药物化学原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息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构建具有药理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旨在提供候选药物,为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目标是让药学本科生掌握药物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建立药物分子设计的思路和理念[1]。分子对接(MolecularDocking)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2-3]。分子对接在药物分子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对接也是药物虚拟筛选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可以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先导化合物,也可以揭示药物小分子和生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预测化合物的亲和力及活性,也可以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等[4]。目前,多重耐药菌以及耐药菌感染引发的死亡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此迫切需要能够抵抗多重耐药菌的具有新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5-6]。而细菌RNA聚合酶已成为最热门的一类抗菌药物靶标,开发其相应的抑制剂克服已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分子对接作为药物设计学课程中主要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经历,结合科研工作实践,在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的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教学案例中,以“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AutoDockvina、PyMOL和LigPlot等药物设计软件来进行虚拟筛选,通过自建的小型化合物库,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本案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如何从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靶点作为研究对象,化合物库的构建,蛋白及小分子的预处理,以及AutoDockvina的对接流程,PyMOL和LigPlot的作图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熟练掌握通过虚拟筛选的手段从化合物库中发现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方法。

1教学案例的设计

1.1软件介绍

AutoDock是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OIson小组开发的分子对接软件包[8-9]。AutoDock程序目前最新的版本为4.2.6。AutoDockvina是一个开源的分子对接程序[10],最初由OlegTrott博士在Scripps研究所的分子图形实验室设计和开发的。AutoDockvina与AutoDock相比,前者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AutoDockvina可以利用系统上的多个CPU或CPU内核来显著缩短运行时间。AutoDockvina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虚拟筛选软件之一。PyMOL是一款经典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软件[11-12]。PyMOL已广泛应用于正式发表的科学研究文献中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本教学案例使用的PyMOL版本为1.7.4。LigPlot是一款针对学术用户的软件[13],是免费、开源二维的结构显示软件,可自动生成二维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图,最新版本是LigPlot+v2.2,能够链接到PyMOL软件。

1.2AutoDock分子对接方法的建立

1.2.1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建立在本次教学案例中,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化合物库的建立。从文献中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先使用ChemDraw软件绘制出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再用Caculations-MM2-MinimizeEnergy模块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能量优化,并保存成mol2格式。用raccoon软件将mol2格式批量转换为pdbqt格式,创建一个包含5个化合物(化合物1-5)的小型数据库。1.2.2蛋白的预处理从PDB数据库获取细菌RNA聚合酶三维结构(PDBID:3DXJ)。利用PyMOL1.7.4软件,保留蛋白的C和D链,除去其他链,除去水分子(保留D链的H2O1539),除去金属离子,将处理好的蛋白保存为3dxjp.pdb。在AutoDock4.2软件中,将3dxjp.pdb添加氢原子,计算电荷,设置原子类型为AssignAD4type,并保存为3dxjp.pdbqt格式。1.2.3配体小分子的预处理利用PyMOL软件,从蛋白晶体复合物中提取出共晶配体NE6,并保存为NE6.pdb格式。将NE6.pdb在Chem3DPro14.0中使用MM2力场进行构象优化,保存为pdb格式。在AutoDockTools中的Ligand模块打开此配体,在Ligand模块中选择ChooseTorsions弹出的TorsionCount对话框,并保存为NE6.pdbqt文件。1.2.4设置Grid参数打开3dxjp.pdbqt和NE6.pdbqt,设置Grid参数,以蛋白的活性位点(centerx=-11.5,centery=58.49,centerz=4.587)为中心;设置x=50,y=50,z=50,xyz分别表示在各方向上的格点的数量;Spacing设置为0.375Å,设置完成后保存为grid.gpf文件。1.2.5设置Docking参数在AutoDockTools中的Docking模块打开保存好的两个pdbqt文件,SearchParameters选择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NumberofGARuns设置为10,MaximumNumberofevals设置为250000,其他参数为默认,输出文件保存为dock.dpf文件。1.2.6执行运算在键盘运行win+R,输入cmd命令,使用cd命令进入工作文件夹。输入autogrid4-grid.gpf-lgrid.glg运行程序,输出grid.glg文件。再输入autodock4-pdock.dpf-ldock.dlg,输出dock.dlg文件。在AutoDockTools的Analyze板块中对dlg格式文件进行分析,保存最优构象。为检查Autodock4.2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将共晶配体NE6与蛋白3DXJ按上述参数设置进行分子对接,然后把对接前后的NE6的结构相比较。在VMD1.9.3软件中,对NE6和保存的最优构象计算均方根偏差(RMSD)值,如果RMSD值<2Å,说明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可靠性较高。也可以利用PyMOL软件比较对接前后的共晶配体的构象(图1),如果叠合度很高,也能说明对接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1.3AutoDockvina虚拟筛选

根据以上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将对接参数写进AutoDockvina的配置文件conf.txt,这个文件里面写上用于对接的详细参数。然后通过win+R进入运行窗口,输入“cmd”进入命令行窗口,进入AutoDockvina工作文件夹。输入“vina--configconf.txt”,回车,运行该程序完成对接的虚拟筛选。所得对接结果如表1所示。对接结果显示Ser1084、Gln1019、Gly620、Leu618等关键氨基酸分别与化合物4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羰基、羟基及六元环上氧原子存在氢键相互作用;而其他氨基酸如Val1466、Trp1038、Val1037、Glu1034、Leu619、Asn617、Lys621、Ile1467等与该化合物有疏水作用。

2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受体蛋白的预处理和对接过程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会重点解答同学们的以下几个疑问:(1)为什么要对受体蛋白进行加氢处理?蛋白晶体复合物结构中通常会缺少氢原子的坐标,而氢原子尤其是极性氢原子对计算静电作用是必须的。因此,在利用AutoDock进行对接时,需要给蛋白加上氢原子,也可以利用PyMOL软件来快速完成这个操作,依次点选Edit-Hydrogen-Add-Polaronly,加上的氢原子会以白色短线形式出现。(2)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准备配体小分子?①利用ChemDraw软件准备配体小分子。如果是未有文献报道的小分子化合物,先在ChemDraw2D画好结构式,然后复制到ChemDraw3D做能量优化。能量优化步骤:Caculations-MM2-minimizeenergy-Run,然后File-Saveas-SYBYL2(*.mol2),留待在AutoDock中进一步处理备用。②利用PubChem数据库下载复杂分子。如果是已知的化合物,尤其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分子,例如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霉素(Rifamycin),如果我们还是用ChemDraw2D来画结构式,会很容易画错,所以建议大家直接登录PubChem数据库下载2D或者3D结构。那么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会建议学生基于如下条件选取晶体结构:解析度尽可能高、尽可能未有氨基酸残基缺失或突变、优先选择人源、有文献报道的且带有共晶配体的复合物晶体等。总之,我们建议同学们在不知道怎么选蛋白作为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就多看文献找思路。(3)如何在分子模拟水平上验证分子对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已经有明确的共晶配体分子的晶体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在建立分子对接模型用于虚拟筛选之前,必须进行晶体复合物重现性研究,即Re-dock研究。也就是要用复合物中的共晶配体作为配体小分子,在AutoDock中设置相关参数,对接以后得到的构象,再与对接前的原配体的构象进行比较,以RMSD值来评价两者之间相似度的差距。一般认为RMSD<2Å,才能说明对接后得到的构象与原配体差别较小,如果分子对接可以很好重现了复合物中蛋白与配体小分子的结合情况,即侧面证明了分子对接方法可靠性较高。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药学三年级的本科生,学生已学习过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基础,也具有一定药学实验基础。但是,部分同学初次接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专业外语的基础薄弱,导致在学习药物分子设计的软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通过对以上学情的分析,笔者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雨课堂的方式把相关药物分子设计的软件操作教程提前发送给学生,并录制软件的操作视频,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从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及预处理,蛋白大分子的下载以及优化等最简单的步骤开始演示,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采用小组交流讨论,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可快速学会软件的用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该教学案例的设计也融入药物设计学课程考核中,是重要的考核内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成绩组成为:期评成绩=教学案例的课程作业+文献报告+课堂表现+PPT制作及讲解。我们要求学生在实施这个教学案例后,把分子对接的结果发送给老师,以及通过PyMOL和LigPLot软件制作小分子与蛋白靶标的相互作用图,通过PPT制作与讲解,鼓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课后调研过程中,学生均表示了对药物设计软件的欢迎,也有同学表示在老师课堂演示之后,分子对接实践由学生自行开展,对软件的安装、熟悉和使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部分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较弱,学习具体操作存在一定困难,而被卡在某操作环节,这个时候更加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其解决技术难关。调研结果同时表明,学生很喜欢这种极具实战性的药物分子虚拟筛选的案例课程,也希望学校多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多开展专门的药物设计软件的系统培训,从而帮助我校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熟悉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药物分子设计和虚拟筛选的能力。

3结语

篇3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二单元第二节( 2 课时)

学生信息:一个班 52 人,分成 14 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课时数: 2 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4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 张直径 5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 1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

多媒体材料:课件:( 1 )水的电解示意图( 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3 )氢气的燃烧

网上资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

(二)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4 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看书) P39 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37 反馈练习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道了什么? (生畅言)

第二课时:水的合成

一、复习提问

1,水通电生成了什么?是什么反应类型?

2,水通电与水加热有什么本质不同?

二、引出新问题

(师)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分解反应。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氢气点燃看是否生成水,可以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玻璃片,生成水的话会有水滴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点燃从启普发生器出来的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找两个学生轻轻触摸烧杯

(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点燃的是纯净的氢

(板书)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水

(推断)对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看此反应的特点,如果让你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你会叫他什么?

(生)多变一个,叫合并反应……

(师)这个反应叫化合反映,那么,你认为如何去判断化合反应呢?

(生)首先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且有多变一的特点。

五、知识迁移

(师)我们知道,研究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那么对上述实验,你们又能从哪些角度说说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互相讨论)

(生)小结:

(1)从能量的角度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从微粒的角度,知道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六、模拟微粒变化

(师)小组同学根据上节课演示的水电解示意图,在组内用大圆纸片表示氧原子,小圆纸片表示氢原子,把水形成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

(学生上台演说)

七、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电解水形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都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表现出了水、氢气、氧气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称为化学性质。例如:水有通电分解的性质,氢气有可以燃烧的性质,氧气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例如:像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就有通电能分解的性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就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等。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性质。

八、知识整合、梳理

九、信息链接

氢气燃烧有污染吗?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十、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40 反馈练习

篇4

关键词 PBL教学法;工程力学;ANSYS有限元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12-03

Design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Case based on PBL Teaching Method//ZHOU P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as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given.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SYS

1 引言

机械、土木等专业开设工程力学课程,主要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打好基础。该课程内容上主要讲授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及平衡、材料变形、强度理论和压杆稳定等。由于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抽象知识点多,且传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易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1]。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案例设计教学问题,以案例问题的分析、解决为导向,教、学、做相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以达到改善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案例问题设计及描述

教学案例问题为对如图1所示轴承座进行力学分析,学生通过对轴承座力学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掌握。

轴承座力学问题涉及学生学习过的课程门类比较多,学生通过把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工程力学与计算机仿真软件等知识相结合,把工程力学理论教学转换为以实际工程案例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把传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分析、解决实际力学案例问题的工作过程,有效地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内容整合成完整的有机系统。

3 案例问题PBL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

通过案例问题的内容描述,结合PBL教学法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设计[2]。

教学活动设计 对轴承座力学案例问题进行总体分解,设计与各个分解内容相适应的八个教学阶段,教学时间为2~3周,如表1所示。设计的教学活动如表2所示。

实施过程 按4~6人为一小组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轴承座材料类型,查找该材料的许用应力、截面模量等力学参数。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图1所示轴承座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化后,根据轴承座所在传动系统结构添加约束和荷载,如图2所示。

后处理得到图3所示轴承座应力图,从图中可直观看到轴承座不同位置的应力、应变情况及最大应力的位置,并得出最大应力值。

案例问题评价 问题评价方式的设计如表3所示,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每个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是否满足预定的教学要求。以答辩方式进行考核时,要求每位学生回答2~3个有关该案例的问题,根据完成情况由教师填写评定成绩;小组互评内容在每阶段完成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情况,经由小组集体评价后填写成绩,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加深对案例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自评内容是每位学生自己在每次阶段完成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每一阶段问题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4 结语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案例问题设计有利于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讲与练结合、教与学互动的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尽可能地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积累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平.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4(6):121-122.

[2]谭丽泉.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38(5):264-265.

[3]陈丽虹,邓安富.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46-48.

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TCP/IP协议族; IP地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55-02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Xiang Shunbo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s theoretical, practical and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s proposed. Through the two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including the layering reason of TCP/IP protocol cluster and the existent reason and function of IP address, the concrete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zing results show that case teaching is effective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henceit should be spread and implemented.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TCP/IP protocol cluster; IP address

0 引言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及案例的运用。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种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显示出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的教学特点,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也能提升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的意识。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5]。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中是一门重点专业课程。目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非信息类专业也在逐步开设这门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信技术,是一个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技术性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和抽象性都较强,所以课程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讲授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于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则是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内容,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计算机网络采用的通信介质和通信方式、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等。TCP/IP协议族中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中的各种协议,其内容更难理解,需要反复思考和实践。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突出特点,其在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讲授抽象的网络知识;二是网络教学缺乏实践操作[3]。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性和广泛应用性,其课程教学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案例能广泛获取,既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实践和应用进行举例,也可以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比较。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降低理论难度而把有难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运用典型案例将理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逐个分解、逐步细化,并结合案例的应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讲透、讲细、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明白。

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案例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案例有很多,以下列举两个案例。

⑴ 以寄快递―收快递为例,讲解TCP/IP协议族分层的原因。如图1所示,以寄件人表示寄快递,以收件人表示收快递,二者都是快递业务中的用户,用户间有某种协议,比如按地址和电话联系收发快递,快递公司、中转站和运输公司负责收发快递,快递公司间、中转站间以及运输公司间都有协议,这些协议可以是地址,也可以是线路。通过此例给学生讲TCP/IP协议族分层,如图2所示,应有层之间负责用户间的信息收发,而应有层之下的各层负责信息的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对等层之间有协议和规范,这些层次负责信息的准确收发[4]。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领会到TCP/IP分层的原因,也能理解每一层次所起的作用,从而把抽象的内容通过一个简单如同收发快递的实际情况而理解起来,这比仅仅通过理论讲解要好很多,使教师的教学有非常好的效果[6]。

⑵ 以固定电话的电话号码为例,讲解IP地址存在的原因和作用。一个固定电话号码在全球必定是惟一的,它含国家号码段、地区号码段和电话号码这三段,假如用北京的某一固定电话拨打纽约的某一固定电话,纽约这边电话必定显示北京这个号码的全部三段,而且准确无误,接下来就是这两个电话间的通话。为什么能准确实现这两个电话的通话呢?原因在于这两个号码的惟一性,通过这种惟一性,电话部门就可以准确地查找和接通。可以说,一个电话号码可以标识一部电话。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也是惟一的,它也是标识一台计算机,通过一个IP地址可以准确地查找到或连接上一台计算机,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以IP地址是惟一的,它是计算机身份信息的标识,这也是IP地址存在的必要性,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就能理解IP地址存在的重要性,这比仅仅反复强调IP地址存在的必要性好很多。

实际教学中可以编写更多的教学案例,从而有效地实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分析和总结,把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好,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并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阐述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有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未来的研究问题是编写更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案例,使得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昌鑫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J].

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4):132-133

[3] 黄磊.“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及探索[J].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0.6(1):148-149

[4] 杨晓燕.“案例”驱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

育,2007.18:89-90

[5] 付岩.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案例式教学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

用,2013.2:252-253

篇6

[关键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案例式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9-02

引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面向应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主要技术课程。该课程涉及机械、传感、电工电子、控制技术、物理、工程数学等多种知识[1][2],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多,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实践教学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接近工程实际。[3][4]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增大课程知识点,压缩学时数成为趋势。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更多的知识点,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式教学的开展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式教学自古就有[6][7],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百家在与弟子传道过程中就经常使用民间故事阐述义理。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师生间也时常利用一个又一个故事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说事明理。目前,全球兴起的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哈佛法学院兰戴尔院长的倡导。[8]案例教学是将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案例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大致可分成课前案例的收集与选择、课中案例的讲解与探究和课后案例的分析与评价三个阶段。

(一)课前案例的收集与选择

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案例选择。案例选择合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案例选择不当,教学任务就无法有效完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当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案例多而杂,在目前教学课时量大幅压缩的背景下,课堂上案例太多,学生应接不暇,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大部分案例仅牵涉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无法与前后的知识点形成联系,教学过程容易割裂整个知识链;教材中一些教学案例基于理论,脱离工程实际,脱离工程实际的案例会让学生眼高手低,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们难以有效地及时解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案例应基于现有的教学课时量,结合学校现有实验实践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和科研项目,在有限的案例里尽量多地反映更加全面的知识点。

(二)课中案例的讲解与探究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把控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结合教材,考虑知识体系的前后连贯,理清案例的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过程中,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究。针对具体的教学案例,应从理论到应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别要注意信号处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应用过程中需考虑现场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现场的噪声等干扰消除,后续测信号处理电路的搭建。整个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状态,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纠结于某个小问题,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天马行空,脱离教学核心内容。

(三)课后案例的分析c评价

案例式教学课后还需对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全面剖析。教师应利用找各类学生谈话、问卷调查、课后思考题等方式掌握教学案例的适用度,弄清理好的案例应如何更进一步地深入与拓展,课堂上无法进行的案例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案例吸引度不够还是超出了学生可理解的范围。从质与量两个方面,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案例选择及开展的可行性及适用度,通过对教学案例的不断分析、反思与总结,建构起科学充足的教学案例资源,不断完善案例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实例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案例不能太多太杂,应基于现有的教学课时量,结合现有的学校实验实践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同时还可以结合科研项目,在有限的案例里尽量多地反映更加全面的知识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信号处理和传感器两大部分。信号处理偏于理论,传感器侧重于实践,在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中应考虑信号处理和传感器两个方面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案例一:机器人工作过程的分析与实现

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才能使课程的效用达到最佳。笔者结合本学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选用机器人作为教学案例。目前,学院已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在工业机器人实验室中,可以利用焊接、搬运工业机器人,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关节位姿、速度加速度、工件位置的检测及后续的信号处理与控制。在机器人工作室中,利用“创意之星”机器人套件,学生可以搭建各类创意机器人,可以学会红外线传感器、灰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图像、声音等各类传感器的实际应用,并利用机器人擂台赛等赛事,摈弃书本的枯燥,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在该案例的教学中,应先基于教材,让学生了解一些特定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了解位置、速度、力等参数的测试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桥、调制等基本的信号处理方法。基于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可以利用焊接、搬运工业机器人,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过编程让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运作方式;可以利用“创意之星”等机器人套件,让学生搭建各类富有创造力的机器人,体验创新的乐趣,并利用各类机器人赛事,如机器人创意赛、机器人擂台赛、大学生机器人赛等,在比赛中学习成长。

(二)案例二: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在线测试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将科研项目作为部分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科研方法,这能为其进一步深造及探知未来打下基础。如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子课题,就要求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进行在线测试,这也是需要解决的工厂实际问题。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很多零件由抽检改为必检,这对零件加工表面的在线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针对这个案例,笔者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思考及讨论:测试的方案应如何设定?应选择什么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测试?传感器测试的原理是什么?使用该类传感器时应注意什么?测试的后续电路怎么接?如何排除测试干扰?利用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及实际工程问题的具体解决。该案例侧重项目开展,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接近科技前沿,将教材内容延伸,让学生结合最新技术,创新性地开展项目研究。

三、结束语

在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教学的改革,教学课时量的压缩成为一种趋势。案例式教学是在课时量压缩的前提下依然可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近十年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的案例式课程改革,通过各种案例的积累和优化,笔者充分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案例式教学,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 参 考 文 献 ]

[1] 石磊.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1(5):147-148.

[2] 徐琳,李伯全.“C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49-50.

[3] 郝鸿雁,刘叶华.工程案例导入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4(3):102-103.

[4] 张凤生,王海峰,孙忠义,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1):92-94.

[5] 文成,周传德.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案例和实验并举”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1-63.

[6] 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64.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库教学;教学方法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两大基础之一,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从数据库的课程实际出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据库教学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库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这个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探寻能够实现这个实例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不断地思考、讨论、总结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选取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例作为教学内容,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以一种“做中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从讲台前转移到学生的背后,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站的开发等均离不开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职中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强,因此讲理念知识太过枯燥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只讲实操,学生却不知所学有何用。而在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它在数据库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在数据库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会想法设法完善该案例的功能,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据库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只能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无法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在讲台前空洞的讲解转移到学生背后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已知问题的探寻、分析,获取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数据库主要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等方面,从用户的需求分析,到系统功能的确定和最终实现,再到系统的交付使用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们的合作探索。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通常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实现某一系统功能的最佳方法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沟通,才能使案例的功能实现更加完美。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应用数据库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学中浓厚的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民主氛围和个性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和意志力等因素,激活并驱动认知和实践活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精心的选取合适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案例选取时,案例既不能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不能把案例简单地作为教材的补充举例。选取的案例首先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因为典型真实的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特点,以便学生解决其他问题。其次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案例太复杂超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分析,研讨,同样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通过案例不仅要解决让学生轻松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阔学生思路。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以及学生实际,选取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比较实用,且难度适中。

2、案例的分析、引导

在选定学生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围绕该案例,首先介绍案例的应用背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由学生分组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实际的考察,然后将考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探讨,确定出该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通过讨论,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可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各学期成绩、选课情况、操行学分的评定等几个模块。在探讨过程中,给学生讲授此阶段就是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再引入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目的和方法,通过案例,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需求分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系统中有哪些实体,实体有哪些属性,实体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实体与现实世界的哪些事物相对应,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引入概念结构的设计,画出系统的E-R图,并说明E-R图独立于机器,不能在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实现,进一步引入逻辑结构的设计,让学生初步设计数据库结构,包括有哪些表,每个表有哪些属性,从而说明E-R图如何向关系模型转换,让学生理解转换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判断设计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存在什么样的异常问题,为什么存在,如何解决,在此引入数据库的规范化、范式等难以理解但又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

3、案例的实现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到了案例的具体实现阶段了。针对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表、创建约束,确定数据库的存取方法、建立索引,并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性能。然后,借助某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ASP、VB等,完成系统的功能实现。

案例的具体实现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复杂的一步,涉及到数据库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各种知识的揉和。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对案例实现中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解答,打消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完整设计过程,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零散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困惑。

4、成绩的考核和评价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知识理解与应用及决策的能力。对于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方面。

根据数据库的学科特点,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题目自行完成,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实现,也可以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的网站的开发,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的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较为合适,并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受实操条件的制约,学生不能随时上机调试,再加上学生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性,可能导致系统功能的不完善或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成绩的评定不应只看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而应侧重于学生对待实现功能的分析和实现功能的思路,考查设计思想是否合理、可行。

(2)成绩评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案例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

(3)一个大型的基于数据库的系统的实现需要多人的配合,若要配合的好,就要小组内部经常讨论、沟通,明确分工,因此在评定成绩时应综合考虑小组内部的协调沟通能力。

(4)在进行成绩评定过程中,应考查学生对案例完成后的总结和扩展能力。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数据库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实现,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方向及实施步骤,为以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苗雪兰,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华北师范大学,2003.

篇8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案例教学法与特点: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过程

    1.准备案例

    设计会计案例时,应着重考虑实用性。会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教师要经常到企业收集会计案例素材。如在会计实务中,同一种业务,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发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其进行方式、程序、凭证格式、凭证传递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为此,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异求同,以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

    2.讲解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传统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案例教学,可引入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实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演示等多种信息要素,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个会计事项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案例

    归纳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作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并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为此,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可以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同时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正因为如此,营销事件的采集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必要时要到企业采访、调研,切不可闭门造车。

    2.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电算化教学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是特定的,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具有普遍性。从具体案例中引伸出普遍性问题,虽然是教师在使用案例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事项,但案例本身是否具有这种可以引伸普遍问题的性质,则是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的标准。换言之,合适的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提供引伸普遍性问题和普遍性知识的平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硕士;教学方式

教育硕士是一种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性质上不同,它以培养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1]。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生物教学基础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懂得现代教育和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还能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生物教育硕士的求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亦称个案教学法,是指运用来自于实际和具有仿真性的案例,使学生进入教育案例和管理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对事件的诸方面因素的关系及发展过程的研究,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该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蓝德尔(Langdell)1870年首次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Doham)的推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1984年,随着“世界案例教学法应用与研究学会”(WACRA)的成立,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在法律、医学和师资培育等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常用的举例说明,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地深入案例,充分地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人翁[4]。因此,在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的教师转变[5]。

二、生物教育硕士课程建设中案例库的构建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精选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精选的案例还应多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前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遵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

1

教学技能型案例

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6]。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多种媒体演示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九项基本技能,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是生物教育硕士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7]。在构建此类型案例库时,我们首先收集了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如“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中的精彩比赛视频,然后按照技能类型进行剪辑、整理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视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相应技能的基本概念、作用、使用策略方法和应用原则与要求等,以供相应章节的教学使用。

2

课堂教学型案例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有目标、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课是生物教育硕士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这类案例的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优质课视频,收集到资源后按不同类型的课型进行分类编号,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同样精心设计问题串,以供专项学习使用。

3

试题编写型案例

试题的设计关系着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好的试题通常是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所以将具有参考价值的试题搬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学习到试题编制的过程与方法。试题编写型案例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试题和省级示范学校的月考试题,并结合具体的章节教学内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4

实验操作型案例

中学实验操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药品的配制、实验工具的操作及实验过程的处理等各方面。实验操作型案例的来源主要来自各高校真实的实验课堂实录,将影像文件或者图片文件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寻找实验教学中的亮点与创新点,构建一系列探究活动,让生物教育硕士在掌握生物学实验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具体的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通常按照以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案例教学法(见下图):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1

精选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精选合适的案例,本研究结合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以供选择。随后,教师再结合案例材料,营造真实的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把科学知识放在特定情境中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的知识,而非零乱分散的知识内容(施瓦布)[8]。

2

阅读案例,思考问题

这一阶段要求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并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设身处地分析思考案例线索。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 运用所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 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

3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分组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具体知识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学习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力保讨论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9]。

4

班级讨论,分析总结

本环节是小组讨论的延伸,由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全班同学对小组或者个人遗留的有争议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摆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思考讨论,得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全班讨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辨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营造出一个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

5

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在案例教学总结与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信息,深刻地与学生讨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亮点。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点极其重要。对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发表独到见地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暴露的典型思维(正确或者错误)予以客观评价,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中提高思维能力。在鼓励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方案,让学生逐步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10]。第二,对案例本身蕴藏的道理进行总结与评价,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深入的思考、分析、解决的能力,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等多种参与性方式,使学生主动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主动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邬志辉,戴继天,唐德先.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01).

Mary Selke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Practitioners Masters Degree. European Journal,2001.

靳玉新.案例教学原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工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07).

吴黛舒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教育研究,2006(06).

张从容高校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8(04):76―78.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8―206.

篇10

一、对案例教学法定位不清晰

案例教学在《哲学原理》中的定位问题,本质上是如何处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当前,大部分《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员仅仅把案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的或者是锦上添花的补充,思路仍然是停留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究其原因是,传统教学法对教员要求低、备课所需时间少,教员只需熟悉教材,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员针对教学内容精心挑选和设计案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一些教员又过于强调案例教学法的极端重要性,将其视为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哲学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多,在学员对基本概念尚未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合理地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二、对案例教学的内涵拿不准、吃不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员将“案例”等同于“举例”,授课方式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传统的教员讲授法,师生之间依然缺乏互动。实际上,“案例”法与“举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精心设计的案例开展,要传达的哲学理论并不是一开始就展示出来,而是需要教员和学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是辩论,通过这些环节和过程,探究出这些案例中蕴含的哲学理论和哲学思想。而“举例”教学首先是提出一个哲学理论,然后再通过一个例子对这个理论进行解释,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学员的参与,只需教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无法形成师生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举例”教学在本质属于传统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程序上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四个基本环节,即案例准备环节、小组讨论环节、课堂讨论环节、教学评价总结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员精心设计,做好充分准备。在案例准备环节,教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挑选或者编写精当的案例,并提前将这些案例发给学员,让他们进行准备。而在这个环节中,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不顾所选取的案例是否具有教学价值,仅根据个人喜好挑选案例,导致案例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员应该对学员进行合理分组,集小组的智慧解决案例中碰到的难题,为班级讨论做准备。这个环节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让学员在课前找时间自行完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课堂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能力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员缺乏案例教学组织能力,不能引导学员广泛开展讨论,从而削弱了案例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总结环节是案例教学的“画龙点睛”之处,教员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讲评,对案例中涉及的原理、思路、方法进行提炼,引导学员在课后对案例及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员由于总结不全面、不及时,往往草草收场,势必会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四、《哲学原理》案例素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