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7:2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连锁药店中的一家,该点坐落在居民聚居区域,并南临南塔鞋城等商业街区,北临省医院,东面与颐玛特超市相对。沈河区作为市中心,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平相对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南塔店在选址上具备了充足的客源,一定的顾客够买力,便利的交通以方便顾客的前来购买和配送中心送货运输。南塔店的入口设计为封闭型入口,面向大街一面。进入店内,左面为非处方药专柜,右面为处方药专柜。紧贴店内侧的是中药饮片专柜,旁边还设立了一个医疗器械专柜,作为经营的“副业”以增加销售量。为了充分利用营业面积,在店中央设立了“药岛”,将柜台销售与货架销售有机结合。药岛和周围的柜台在整个店内形成“口”字型通道方便顾客从身边两册同时浏览选购药品,缩短了行程。在店中环顾浏览时感觉到南塔店虽然营业面积不大,但经营药品的品种很齐全。每个柜台都分为几层摆满了各种不同的药品,让顾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再与营业员的交流中,营业员具备了基本的医务能力和营业素质。对常见病、所售药品的药理常识掌握很牢固,能依据顾客的口述迅速判断疾病,帮助顾客选准药品。对治疗同种疾病的不同药品之间的差别、副作用等都能详细具体的解释。处方药的销售须严格持医师处方销售。
天士力大药房南塔店之行,让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收获:第一,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药品销售是以盈利为核心。最初的药店选址应综合考虑客流量、购买力、交通、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已保障药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其次是店面营业场所的设计,一个好的营业场所能够促进药品销售、培养顾客忠诚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行业特点和顾客需求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各种布局、橱窗、货架的优缺点综合设计,扬长避短,以做到有利于顾客、服务于大众、突出特色、善于经营、提高效率、增长效益。在天世力大药房南塔店的药品陈设中,让我不足之处在于药品的摆设有些混乱。儿童药品与成人、中老年人药品交错摆设,不便顾客寻找。同时,柜台分层摆设尽管充分利用了柜台空间,但却没有充分考虑群体特点。儿童药品摆在上层,而成人、中老年人相当一部分药品却摆在了下层,往往需要俯下身去才能看清药品。儿童正处于生长期,而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视力减退、行动不便,在正常视觉范围内很都会造成一定困难。最后,就是经营策略的选择上。天士力的促销策略是会员积分制。当顾客的积分达到一定不同程度时,增予不同的奖品以刺激顾客的再消费。同时在点内粘贴POP广告以唤起顾客注意,渲染气氛。经营者应根据本店自身特点兼消费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促销模式增加需求、扩大销售。第二,从经营的范围来看。销售的是药品,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问题。经营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正常营业,不能为了谋取暴力而销售伪药、劣药,也不能强卖顾客实际并不需要的药品。由于药品的特殊性,经营者在经营前要持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如《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GSP认证等。第三,就是销售人员自身。销售人员要有一定的医务能力、识别顾客的能力、销售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给顾客带去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以体现药店的核心功能。这也正是目前我们在校大学生在即将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医药销售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
4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实习的第二站——位于铁西区的*第一制药厂。接待员在会议室向我们介绍了药厂的大体概况。*第一制药厂建于*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药厂之一。该厂先总共有4种剂型的生产线。其中主要的整肠生胶囊剂销量曾位于全国首位。通过幻灯片,接待员向我们介绍了主要生产线的流水过程,并介绍了其中一些关键的生产设备和近年来厂里引进的新技术与新设备。随后,我们参观了整肠生和青霉素的生产线。药品生产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只能隔着玻璃观看里面的工人操作。生产线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工人的操作也很熟练。
从*第一制药厂的整个参观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国的咿医药产业正在朝着更好、更高的方向积极发展,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给我们将来投身药学事业增添动力和希望。
医药产业被称之“朝阳产业”,但“朝阳产业”是需要各方面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积极支持,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基础保障,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我国药学产业发展起步晚,科研水平不高,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药品均为仿制药。这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容易被其他国家侵犯其知识产权。最近,国家已投资74亿用于药品研发,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药品。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科研进取精神。为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力量,让药学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阳产业”。
篇2
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2011年8月26日至2011年12月30日
(2)实习地点:江苏省昆山市仁宝有限公司
(3)实习性质:社会实践报告
二、实习单位shixi.exam8/
仁宝集团,成立于1984年。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nb)研发与制造厂商。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科技100强。台湾企业排名第三名。2011年进出口总额全国第八名,江苏省第一名。
三、实习环境
实习期间,我在实习工厂的abo车间a77部门主要从事于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并简单加工产品。我被安排在该部门的一个小组工作,该部门有经理1名,主管1名,领班1名。车间的各个生产小组有组长1名,技术员1名,ipqc人员14名多名左右。
四、实习过程
(1)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也不怎么好,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4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的测试电脑的内部结构,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测试该产品,在测试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测试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白,夜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00至晚上8:00;晚上8:00至早上8:0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篇3
土木工程房建本科城规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项目部生产实习报告
单 位: 邵阳市城规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地 点:
邵阳市金豪华府项目部
指 导:
马 菊 堂, 邓 云 叶
姓 名:
李 小 军
学 号:
5 6
班 级: 03级土木工程房建本科(2)班
时 间; 2006.7.15----2006.8.4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目的
(1). 通过学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和监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有较清晰的了解
(2).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 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 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桩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等)中的生产技术技术规范和监理细则
(5). 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与监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 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任务
(1). 培养学生尊重生产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勤于总结,能够抓住重点,分析问题,全面的辨证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已建和在建的建筑工程的参观、考察、及参加施工和
实践管理中的实践环节,学生收集分析和掌握原始资料,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方案、施工
技术、施工组织及管理技术,学习前人的生产实践经验,井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在生产实习中受到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大胆提出创新的见解和技术革
新措施建议,提倡创造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作风。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德,尊重施工人员的劳动,树立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总结的“五多”学习方法。
(4). 了解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和国家
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建筑建设的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
树立为建筑建设作贡献的精神。
二.方式和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由实习老师带队到在建和已建工程进行参观,听取有关人员的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等方面的报告。如果是在建工程,应深入到工程的施工现场考察或跟班进行技术值班等活动。
三.实习内容
1.了解该实习工程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设计原始资料。
2.了解该工程枢纽布置的特点和任务。
3.了解该工程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特点,并了解为什么要选择该种形式。
4.了解该工程施工分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5.了解该工程投资等情况。
6.了解该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和经验。
7.了解该工程监理方面的情况。
四.实习时间
2006年7月15日——2006年8月4日(三周)
五.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穿胶底鞋。
2.未经许可不准乱动工地机具设备,不准损坏施工工具,学习了解并遵守工地各项安全规程规定。
3.对施工人员要文明礼貌,不要防碍施工作业。
4.守纪律,集体活动准时集合。
5.有事离开岗位和驻地需向负责老师请假。
6.注意安全,无论是在旅途、还是在驻地。
六﹑实习主要内容
1.
实习概况
按照我们土木工程本科教学计划,我于2006年7月15日至8月4日在邵阳市进行了生产实习。实习要求是,采用分散实习方式,学生到指定的实习单位以基层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现场工地生产活动和技术管理工作。学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几项内容进行实习:1. 组织安排生产和施工管理。2. 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 3. 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配套和组织;4. 编制施工预算及单位工程组织设计;5 .工程统计,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6. 经济核算及技术经济分析。
我所到的单位是邵阳市城规监理有限公司的一个监理项目部,实习的职务是土建专业监理员。这次生产实习,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监理工作。在工作的时间里,我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对金豪华府项目的小高层进行了监理实习。
首先,我介绍一下“金豪华府”小高层住宅项目的大概情况:
该工程的建设单位是湖南邵阳市金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邵阳市城规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施工单位是湖南邵阳东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程策划是湖南信保投资有限公司,质量监督是湖南邵阳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篇4
一、本地区近几年生猪养殖规模、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生产养殖规模、生产方式也随着改革的律动,悄然发生着变化。
1、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接受新的思潮和观念,改革的浪潮冲击着长期形成的生产模式的旧堤,刷新人们思想观念,把单一的养殖生产作为一种产业进行提升,从为政者到平民百姓。
2、是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实际和传统产业的效益比较。大量年轻入外出,影响生猪产业零星散养的延续,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本县茅田乡是一个高山乡,全乡6000多户,到今年初(春防时统计)只有4000多养殖户,也就是说有近1/3的农户不再养殖,而其中80%的户的养殖头数都只局限在1-2头,仅有50%的户饲养量在10头以上,全乡才200多户适度规模的户,规模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必将取代传统的养殖规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以规模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支撑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黑毛猪儿家家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格局会逐渐淡出入们视野,成为历史的回忆。
3、是政策的扶持和科学技术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各种供求关系重新整合,各种矛盾突显,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生产支持力度,并给予政策倾斜,业务主管部门给予科技支持,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全县共建设生猪养殖小区6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
4、是以大户带动影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稳定发展1000-3000头、500-100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以“150”、“450”模式生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突出发展,形成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年出栏20-50头的规模,应该说这是山区传统畜牧业的一种延续,山里人爱养猪,山里人把养猪已作为文化传承下去,这样的适度规模,从经济上能够承受,养殖观念能够接受,船小好调头,灵活应变,适度规模的养殖,集中连片,形成小区,从而形成大的产业,我们认为,适度规模养殖,连片成为大的产业群体,块头增大,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就能增强,这也是山区规模养殖的方向和发展所在,同时也是养殖文化理念得以延续的载体和平台。
目前,本县养殖业仍以传统养殖为主,以农户为单位,分散零星养殖,全县畜牧业养殖业占主导地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情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被另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特别是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群体,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家养畜禽的习俗。转变是必然的,转变的时间虽会长一点,从观念的转变到形式的转变,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逐步发生着改变,从经济价值取向到社会文化生活,都在发生改变,把适度规模养殖连片成形,自成小区,形成规模,作为一种新发展模式,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不同生产规模下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
不同生产规模下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显而易见,规模养殖比零星散养其效益显而易见。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而成本是经济的主要支出部分,如果减少成本支出,实际就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农户的零星散养,一人一天就照护3-5头猪,而规模养殖则可照护100-150头,其效益最大化达50倍之多,是可控成本,在把零星散养和规模养殖作比较,规模养殖的效益就大多了。
在企业运行中,管理是效益,有些是可控成本,有些是不可控成本,从调查的情况看,管理得好的企业,成本控制得好,效益就相对好些,从理论分析,规模越大,可控成本相对而言减少,(如人工成本,基础设施投入、折旧、治污等项),效益就相对好一些,规模小,可控成本头平占有比例大,效益就少,其零星散养,把劳动力计入,基本无利可图。而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存在的风险几率相等,规模养殖抗击和抵御该风险的能力大于散养户,则散养户抗击和抵御该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
所以,不论是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如防疫、保健、饲料成本)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没有可比性。
另一项就是仔猪购进,散养户的仔猪成本占有相当份额,而规模养殖主要是自繁自养,仔猪成本实质上不可计入,母猪已作为固定资产前期投入,而只计入饲料成本,全部平摊。所以仔猪购进价的成本不存在,变不可控成本为可控成本而获利。提高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适时出栏,提高出栏率,这是养殖业获利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从调查的情况看,以规模养殖企业为例,阳坡猪场和大店子猪场,料肉比2.65-2.95:1,而散养户和适度规模的远超出这个比例,有的竞无法统计,在谈到出栏时期上,规模养殖认为,适时出栏不能等到价位,价位不好时,应该是该出栏时就出栏,价位等不起,等一天成本就上升,利益则下降,价位靠运气,散养户则不一样,看价位,等到好价,如花坪乡火田槽村7组,陈龙岗,本应4-5月就出栏的13头猪,为等到价位多养一个多月,利润为零,还有几头没出,就目前价位,已经出现负数,所以适时出栏及时出栏在养殖企业运行时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所以,从企业内部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看,规模养殖能把不可控成本转化成可控成本加以控制、调剂、转嫁风险,而散养户则缺乏应变能力,在料肉比上,提高饲料利用率,适时出栏,及时出栏,而获利,当然还有人工成本,水电成本,仔猪成本,等综合因素比较,规模养殖大于适度规模养殖大于散养。
三、对生猪产业和市场波动规律的探讨
生猪市场的价格律动为三年一个周期,常规分析,今年应该在平稳下行期,至目前,市场快速下滑,严重地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市场价位牵动着每一位养殖户的神经,养猪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调查显示,规模养殖呈微利或无利,散养户已处亏损状态。饲料价格上扬,玉米价格(东北玉米)已达2.8元/千克,市场波动之快,跌幅之大,养殖户始料不及,严重冲击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养殖已经启动,不可停转,散养户和适度规模的户,等待观望,尽量减少饲养量和存栏,不敢放手一搏,据有关统计分析,下半年全国生猪供应依然充足,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生猪处于低位徘徊的劣势,养猪业仍然是一个投入风险大而周期又长的产业,受制于市场、疫病、投资的控制,养殖户的投入能力、抗击市场、疫病风险的能力,影响着本县的养殖业发展,所以适度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就有不想养或少养的情况出现,多数散养户则不惜成本养殖1-2头自食,按照生猪生产与市场波动三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多数养殖户认为:莫跟风,低谷时期不懒,高价时期不赶,低谷时适当控制饲养量,增加母猪饲养量,给散养户提供仔猪和猪源,蓄势待发,在预计价位好时,增加补栏,母猪产仔时,能满足自身饲养需要,有力控制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扩大利润空间,补回低价位的利润成本,适时出栏和及时补栏,不能等待价位而不及时出手,从而降低损失。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办班培训,上门指导,引导养殖户以适度规模、大的生产群体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抵御和分散市场带来的风险,增加养殖户对养猪市场的理性分辨能力和抗击能力,坚定养殖户长远的养殖信心。
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
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科学化饲养,在本县已推行多年,政府的扶持力度、技术部门的支撑力度,前所未有,而每年出栏生猪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有全县出栏的70%以上,而规模养殖只占不足30%,而近几年政府的扶持全部投入到了规模养殖上,散养户没有得到政策扶持,现实不可争辩,就本县而言,生猪产业的主头戏仍在干家万户,万头猪场不能出万头猪,而仍要干家万户零星散养来支撑。规模养殖是发展方向,终将取代零星的散养户,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本县是山区县,民族杂居,干百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养殖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喜食土腊肉,风味独特,大块吃肉,粗放豪饮,已是山区人固有的生活习惯,更由于长期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成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年轻人外出,交通改善,各种文化的渗透,逐步在改变着山里人的生活习俗。但出门远行的山里人,仍就是背起腊肉闯天下,已经成为山里人割舍不下的民族情结,更是一种饮食文化被传承下来。所以规模养殖是少数,大多数山里人仍有饲养生猪的习惯,在山区农村,农户不养猪,就显得无所事事,对勤劳的山区农村妇女,是一种职业,好象更是一种精神支撑,大多数观念就是这样,成本就是野草下脚粮,猪儿长得好,劳力成本不计算,山里已把养猪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规模养殖投入上的不足,制约着规模养殖,一个适度的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100头),投入也在5万元左右,建好一个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对于一个并不富余的山区人来说,而且还要启动资金,且现在金融信贷,对于种、养殖业根本不予贷款,门坎高,都知道规模养殖能抗击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但就是没有能步入规模养殖的圈子。
目前,在规模养殖上,政府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引导、示范,而大多数上规模的养殖户,政府也不可能支持,这就是制约在规模养殖上的三难,政府难,养殖户难,市场难的现实。
要做到产业调整提升,也就是说至少全县养殖户规模养殖达到30%,能够承担全县现有生猪出栏数,才是理想的生猪生产结构,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也非短时期内能完成的,这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来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
五、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本县畜牧业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阶段,从过去干家万户养2-3头向规模化方向转换,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升华,促使畜牧产业的养殖方式的转变。
1、提升养殖方式的转变的理念。规模养殖已在养殖户中形成了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成为他的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首期生产投入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但他们仍然坚持着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小规模、小群体,形成大产业,以几户联办,影响带动周边农户,连片成形,形成养殖小区,在全县已有很好的例证,如茅田乡茨竹坪的村书记魏明玉,带动周边农户,自成养殖小区,已具有一定规模。
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扶持适度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利用全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一部分作为资金奖励,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以辐射的方式影响周边的农户,形成产业小区,从而形成大的块头。
篇5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四条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篇6
xx年xx月调入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xx年xx月晋升为建筑生产技术管理工程师,xx年xx月晋升为建筑生产技术管理高级工程师。进入单位以来,长期负责桩基检测工作,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负责,勤恳,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端正服务态度,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正和科学,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标准、规范和规定,没有发生任何质量和安全事故。认真组织桩基试验工作,协调好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配合工作,注意安全生产。认真编写桩基检测报告、审核建材试验报告,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晚上8、9点钟还在工地现场进行检测工作,及时为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检测数据,受到基层单位的好评。
进入单位xx年来,共对500多项建设工程、13万多根工程桩进行了桩基检测,共编写桩基检测报告1200多份,并负责审核建材试验报告。发现了亚运拆迁安置项目一标段7#-12#楼等200多项桩基工程的1200多根不合格工程桩,通过动静比对、开挖检验、抽芯和桩孔内摄像检验,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引起了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对桩基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桩,及时向质监站传真《不合格工程桩(点)情况通知单》 ,消除了重大质量事故隐患。
不断抓紧时间学习,[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了解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带领桩基检测部攀登科学高峰,首创了桩基高应变检测双锤双吊车新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多编,在xx省建设厅组织的两次检测系统大比武活动中,取得了考核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
回想起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在此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关怀,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
篇7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价格竞争力贸易顺差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1-012-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减少和人口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正在收敛;加上新劳动法的颁布,新一代工人要求的提高,工人的工资出现了较快上升的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对中国的劳动成本产生上升的压力,并削弱中国建立在低劳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中国的出口就会受到影响,贸易顺差也可能会显著减少。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劳动力成本继续显著提高,它会对中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问题。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比较优势都做过研究。何为(2001年)利用1990年-1999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变化,得到结论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不断降低的,因此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不断提高的。都阳等(2009年)通过对2000年-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认为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更快增长,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
在中国的比较优势方面,一般认为劳动力成本是中国比较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Harrigan和Deng(2008年)提出,中国的贸易模式受到劳动力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理的影响。Batra和Khan(2005年)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偏重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高敬峰(2009年)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万余进出口的数据,计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从1992年至2006年15年间的比较优势指标,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的要素禀赋特征,指出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制造业当前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我国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行业。
然而,在现有的文献中,考察劳动力成本的并没有将劳动力成本的变化直接与我国的出口竞争力联系起来,只是一般地认为,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不断有所降低的,因此我国的出口竞争力是增强的;考察比较优势的一般也只计算了显示性比较优势,但是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是对事后结果的判断,所以只能从显示性比较优势主要还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事实来推算出,我国出口竞争力还在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上。两方面的研究都还没有把劳动力成本与出口竞争力直接联系起来,更没有将劳动力成本变化与贸易顺差的变动直接联系起来。
本文将重点研究劳动力成本与出口竞争力及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下面先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然后在重新估算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出口竞争力及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在纳入影响出口价格竞争力和贸易顺差的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作简单的计量回归分析,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价格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几乎是国内生产总值两倍的速度增长,由于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从1994年起出现了持续的顺差,特别是从2004年起,贸易顺差由320.9亿美元剧升至2008年的2954亿美元。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80年以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年均增速远远超过初级产品,而在工业制成品中,资本相对密集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增长要大大快于劳动相对密集的轻纺产品等和杂项制品。
(一)中国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上述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其实反映了中国在过去30年里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常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判断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巴拉萨首先提出的,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Xij表示i国j商品的出口总额,i表示不同的国家,i=1,2…m,j表示不同的产品,j=1,2…n。分子表示i国j商品的出口额占i国全部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分母表示所有国家j商品出口额占所有国家全部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当RCAij>1时,说明i国j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且RCA值越大,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当RCAij1时,说明i国j商品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且RCA值越小,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弱。
许多学者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作了研究。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研究时,一般都将出口产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即SITC分类)。在一位数分类中,前5类(SITC0-4)属于初级产品,后5类(SITC5-9)为工业制成品,① 其中第6和第8类是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而第5和第7类是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我们利用联合国COMTRAD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计算了2002年-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SITC中的共9类产品的RCA系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RCA系数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总体上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工业产品中一般制成品(SITC6)和杂项制品(SITC8)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有下降的趋势;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从本世纪初以来从原来的比较劣势转变为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在迅速增强;工业产品中只有化学品(SITC5)始终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劣势并没有好转。显然,所有这些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动都是与上述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动相一致的。
(二)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实际上也反映了一国某一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因此,显示性比较优势也常被拿来衡量一国某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前面关于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计算可以看到,我国工业出口品总体上竞争力是强的,在劳动相对密集产品的竞争力没有显著降低的同时,资本密集产品的竞争力也在迅速提高。但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是一种事后的衡量,是结果的显示。从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来看,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价格、质量、品牌、销售、服务等多种因素。而中国出口产品总体上还是以价格竞争为主,质量、品牌、销售、服务等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价格竞争为主,又由于过去30来年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成本是不断有所下降的,所以出口产品的价格也就能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劳动力成本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去30年,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即使剔除通货膨胀因素,还是不断有所上升的,只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更快,因此单位劳动成本并没有上升,反而不断有所下降,但是近年来这种下降的势头有所放缓或停滞。对于中国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出口低价格还能维持吗?如果出口低价格不能维持,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否会缩小乃至消失?
三、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出口及贸易顺差的影响:回归分析②
从一般逻辑上说,劳动力成本会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会影响到出口的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就会影响贸易差额。给定进口,如果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出口价格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贸易顺差就必然增加。反过来说,给定中国目前很大的贸易顺差,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必然会减弱,贸易顺差也一定会有所减少的。但是,劳动力成本主要是通过影响出口产品价格来影响出口和贸易差额的,因此,我们在做回归分析时,还将汇率、出口退税等其他影响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一起考虑。
(一)劳动力成本与出口的关系
在变量选择方面,本文分别以出口(EXPORT)和贸易顺差(NX)为被解释变量,单位劳动力成本(ULC)、实际有效汇率(REER)、出口退税(T)为解释变量,分析对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影响。由于变量中存在指数形式的变量,为了数据的统一性,将所有数据变成以2000年为基年的指数形式。检验其平稳性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是平稳序列;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一阶单整;出口、净出口、出口退税是二阶单整。在回归后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平稳的情况下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下面首先用单位劳动成本、实际有效汇率和出口退税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出口的影响。建立模型:
LEXPORT = C(1) + C(2)*LULC + C(3)*LREER + C(4)*LT (1)
经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变量 LT与变量LULC、LREER间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LREER对LEXPORT存在弱相关性。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是减少变量或增加样本。由于样本不可能增加,因此这里用逐项回归法,逐步加入解释变量来构造方程。
将LULC和LREER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广义差分法得到以下方程(AR(1)代表误差项一阶自相关):
LEXPORT = 20.887 - 2.646 *LULC - 0.825*LREER +
(10.52 )(-7.30)(-2.59)
[AR(1)=1.25, AR(2)=-0.538] (2)
(6.06) (-2.29)
经修正后的模型,根据T统计量值可证明两个变量具有显著性,F统计量值=265.0675,方程是显著的;决定系数R=0.981486,拟合度高;DW值为1.968161,通过单位根检验,残差序列平稳,且通过White检验,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从系数的符号判断,单位劳动成本和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都有负向的影响。单位劳动成本上升1%,会使出口减少2.65个百分点;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会使出口额减少0.82个百分点。
将LT作为解释变量,这里同样存在检验序列自相关问题。通过广义差分修正后,得到:
LEXPORT = 0.637 + 0.845*LT + [AR(1)=0.372] (3)
(2.85)(17.78)(2.68)
R=0.978506,F=455.2414,DW= 2.191167
根据检验结果我们看到,出口退税会促进出口额的增长。出口退税的系数是0.845,即出口退税额每增加1%,出口额会相应增长0.845个百分点。出口退税对于出口额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劳动力成本与贸易顺差的关系
下面以贸易顺差为被解释变量,单位劳动成本、汇率、出口退税为解释变量来做回归分析。经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变量LREER与LULC之间,以及 LT与LULC之间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与前面一样,这里也用逐项回归法,逐步加入解释变量来构造方程。
先以LULC和LREER作为解释变量,得到:
LNX = 28.555 - 3.455*LULC - 1.645 *LREER +
(4.15)(-3.32) (-1.54 )
[AR(1)=0.323 ] (4)
(1.03)
R=0.820267,调整后0.771248; F=16.73391; DW= 1.485396
我们看到,单位劳动力成本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是很大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1%,贸易顺差会减少3.445个百分点。实际有效汇率也对贸易顺差有较大影响,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顺差会减少1.645个百分点。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比对出口额的作用大,是因为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不仅会使出口减少,还会使进口增加。
以LT作为解释变量,得到
LNX = 0.423 + 0.931*LT + [AR(1)=0.403] (5)
(0.32) (3.67) (1.58)
R=0.758625,调整后0.721491;F=20.42909,DW= 1.686504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出口退税通过出口的变动影响到贸易顺差。出口退税额每增加1%,贸易顺差额会增长0.931个百分点,可见出口退税额增长会扩大贸易顺差。
四、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
我们认为,只要工资的增长不是非常快,同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是太慢,也就是只要单位劳动成本不上升或者上升较慢,中国的低劳动成本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能够保持的。理由如下:
第一,按照我们的计算,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2008年比1980年低一半以上,以1980年为1,2008年的单位劳动成本指数只有0.45。因此,即使回复到1980年的水平,劳动成本还有55%的上升余地。如果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过去30年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比工资增长速度快将近3个百分点,这也说明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即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只要这个速度不大于3个百分点,中国相对低的劳动成本仍然能够维持。
第二,从出口单位价值指数来看,中国的低价格优势仍然是明显的。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上升了13%,而世界平均上升了60%,发展中国家平均也上升了55%。如果中国要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仍然有大约42个百分点的余地。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这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带动的,而中国是石油、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国,中国出口的制成品价格不可能有相应那么大的上升幅度,但是出口价格还是有上升空间是毋用置疑的。
第三,上面只是从中国本身来看的,如果有其他国家,比如越南,具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的出口还是会受到威胁和挑战的。但是目前看来,这种威胁和挑战还不是很严重。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等,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中国了。在比中国低的国家中,印度的制造业并不发达(只占其GDP的18%③),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并不显著高于工资的增长;越南可能是一个威胁,但是越南的制成品出口2008年还只相当于中国的2.6%,总量上还不足为虑。其他与越南类似的国家可能也不是很多,短期内难以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因此总的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得以维持,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会具有竞争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会影响我国的出口和贸易顺差。事实上,回归分析显示,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对出口和顺差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如果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影响到出口价格的明显上升,即使其他国家的产品不对中国出口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只要需求对价格的弹性较大,④出口就会下降。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也一定会减少。
五、结论和建议
(一)基本结论
第一,中国的出口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主要还是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资本密集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在转变。但是对此我们也不能估计过高,因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真正转变了,由于中国一半以上的出口是加工出口,如果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加工装配出口的,那么很可能它在中国的生产过程还是劳动相对密集的。
第二,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处于低位的。尽管出口单位价值水平有所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远慢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慢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更慢于中国的进口单位价值,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的出口产品相比,还是与中国自己的进口产品相比,相对价格都是下降的。
第三,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劳动力成本应该对出口价格,从而对出口和贸易顺差有比较大的影响。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不断有所下降的,这并不是因为工资没有上升,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快。这使得单位劳动成本在过去的30年间下降了一半以上。简单的回归分析也显示,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比汇率和出口退税对出口和贸易顺差的影响更大。
(二)政策建议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但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还没有丧失。在比较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变,其他优势还没有确立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仍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主要法宝。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要维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不是说不让工资上涨,而是要使工资的增长不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当然,在特定时期,为了解决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让工资有较快的增长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来看,工资的增长不应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时候,政策重点不应是抑制工资的上升,而应当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第二,如果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则可以在收入分配格局中,提高劳动收入的比例,降低其他要素收入的比例,使总成本不变。国家应当让市场力量决定初次分配,尽可能地抑制垄断势力的作用;而在再分配时利用政策手段改善劳动者的收入。如果政府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而提高劳动者收入,但不降低其他要素收入的比例,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必然上升。
第三,要保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一方面可以保持和提高现有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产业升级,促使比较优势尽快转变。但是总体上,技术进步的重点应当放在现有产业的提升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当然应当有若干个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但是在总体技术水平还较低,劳动者素质还不高的情况下,提高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培训现有劳动者的技能技艺,提高他们的素质可能是更重要、更迫切的。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上去了,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注:
①在SITC一位数分类中,SITC0为食品及食用活牲畜,SITC1是饮料和烟草,SITC2是未加工的原料(非食用、非燃料),SITC3是矿物燃料、剂及相关材料,SITC4是动物和植物油、脂肪和蜂蜡,SITC5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6是制成品(以材料划分的),SITC7是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是杂项制品,SITC9是其他未分类商品。
②这里是简单的回归分析。为了更好地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且能够考虑到动态因果关系,我们另外用VAR模型做了检验。该模型比较复杂一些,但基本结论是一致的。
③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0, 第231页。
④由于篇幅和资料所限,我们没有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进行分析。但是一般而言,对制成品的需求弹性会大于1的。
参考文献:
1.Batra, Amita and Zeba Khan,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 Analysis for India and China”, 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Working Paper No. 168, 2005
2.Busse, Matthias, “Do Labour Standards Affe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Evidence for Labour-intensive Good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 Discussion Paper, No. 0142, 2001
3.Harrigan, James and Haiyan Deng, “China's Lo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NBER Working Paper No. 13963, 2008
4.Lewis, W.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No. 22, pp. 139-191, 1954
5.都阳、曲,“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5期,25-35页
6.冯冰,“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升级”,《中国合作经济》,2006年4期,56-57页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及其要素禀赋特征分析”,《商业经济》,2009年4期,53-59页
7.何为,“从劳动力成本角度看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亚太经济》,2001年3期,52-53页
8.李伟,“中国劳动成本研究――与美国、韩国、印度的比较”,硕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
9.徐同道,“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7期,81-83页
10.张卫军,“中美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比较及其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苏州大学,2009
11.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探析”,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
12.张玉倩、杨莉,“中国对外贸易中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经济论坛》,2007年14期,38-39页
篇8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由省农业委员会承担的考核要点有11项,合计分值15分,依据省农业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现对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自评如下:
一、 工作准备情况
我委接到贵局《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后,委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此项工作由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牵头落实。我们组织相关处室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考核要点,逐项核对我们应该准备的上报材料。在我们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高标准的完成此次迎接检查材料准备工作。
二、 主动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沟通
接到考核方案后,我们主动与相关的上级考核业务处室请示,尤其是我们的主管领导机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业务处室的领导,上级机关对我们工作很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总体评价
2016年,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量化指标,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基本实现了延伸绩效考核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比较明显。按照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和责任分工及具体的考核要点指标分值,自评分为15分。
四、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要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一)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2014年,农业部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采取“国家制定考核办法、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国家发牌”的方式,创建期2年,首批选择107个市县作为试点单位。我省敦化、榆树、公主岭三个市成为首批试点单位。2016年,与省水利厅、畜牧业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创建工作。
1.加强工作指导。一是组织3个创建县(市、区)分管副县长和局长分别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两期培训班。二是我处于2016年6月在敦化市举办了有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监管工作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的培班,请农业部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授课,并现场观摩了敦化市安全县创建情况。三是对3个创建县(市、区)开展了中期检查指导,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加强政策资金扶持。2016年,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资金中,给每个创建县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开展创建工作。2年创建期期间,国家给予每个试点县专项资金100万元,我处将3个县(市、区)同时作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一同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在监测、检测和风险评估等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共扶持专项资金4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2016年,经与农业部协调,将敦化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列为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部级检测中心敦化实验站。
3.进行总结和完善。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第一批核查和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农办质〔2016〕25号)要求,我委牵头组织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第一批核查和第二批遴选工作。2016年8月,我委组织3个创建县就两年来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认真总结创建过程中取得的典型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今后和努力方向。目前,3个创建县的工作总结、图片等相关材料已按要求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第二批试点工作,农业部给我省6个指标。在广泛征集、自愿申报、初步审核的基础上,2016年9月7日起,由我处牵头组织,组成3个考核组,经过学习培训,分赴3个第一批试点单位进行核查,7个第二批试点单位申报县(市、区)进行考核遴选。同时,委托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对10个县(市、区)进行了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3个厅局分别出具了10个县(市、区)农、畜、水产品检测结果。经过核查,3个第一批试点单位敦化市、榆树市和公主岭市达到创建要求,已将名单上报农业部。经过遴选,7个申报县(市、区)综合排序依次为:辉南县、前郭县、大安市、伊通县、东丰县、龙井市、洮南市。名单已上报农业部,争取全部开展创建。
4.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模式课题研究。在抓好安全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应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邀请,将我省敦化市作为全国三个试点之一开展安全县创建模式研究。目前,课题已完成,总结报告已报送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二)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为了确保今年全省农药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6〕 8 号)要求,我省制定下发了《2016年吉林省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2016年吉林省农药监督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年农药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工作思路、任务及保障措施,为做好全省农药专项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都成立了由属地农业业务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药市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对农药市场监督工作进行分解,做到了领导重视、职权职责明确,确保监管到位。
1.开展春季农药市场督导检查活动。为了推动各地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及时发现和掌握各地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省农药检定所组织执法人员成立三个督查组,由所领导带队,分赴各地深入农药市场、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宣传和市场检查。共检查全省9个市(州)21个县(市、区)农药市场的300余家农药经营商店,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及时排除了隐患,有力地保障今年春耕生产。
2.组织省本级执法人员深入各地开展农药质量和标签执法检查,共检查省内9个市(州)、21个县(市、区)526家农药经营单位。
3.组织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辖区内农药质量和标签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近两年问题较多的农药市场以及2015年农业部和我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中涉嫌有问题的农药产品。
4.根据2015年农业部第二批、第三批农药市场监督抽查结果通报,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市场大检查。通过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农药经营秩序,有力打击了销售假劣农药和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的违法行为。
截止到2016年11月份,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8375人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27家次,整顿农药市场2110个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19274个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02起,查获不合格农药13.46吨,涉案金额84.45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64.03万元。
(三)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2016年,我委深入贯彻全国“双打”工作会议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农资打假执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省2016年“双打”工作要点的要求,组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全面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年共组织全省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出动执法人员44197人次,检查农资企业、经营业户34024个次,入农户倒查14000余户次,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532起,涉案金额310.14万元,查获违法农资产品29.4万公斤,挽回损失7000余万元。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农资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农民购买使用农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四)加大对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指导力度
2016年财政部下达我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资金985万元,共产创建标准园18个,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7个,水果标准园11个。
通过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的实施,促进和带动我省设施蔬菜和水果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强化对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2016年度,我委共组织开展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一是针对国家在我省例行监测中于辽源市生产基地发现的有关农产品品种农残超标问题,2016年7月,我委重点组织开展了监督抽查,制定并下发了《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2016年第一次国家农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的方案》(吉农质发〔2016〕4号),将抽查范围扩大到长春市。共抽取样品25个,经检测全部合格。二是2016年11月份,省r委按照吉林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食用菌专项监测的结果,制定并下发了《省农委关于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专项抽查工作的方案》(吉农质发〔2016〕8号),省农委决定对长春市、四平市、延边州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建立了例行监测和检打联动机制
2015年底,我委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吉农质发〔2015〕21号),以国家和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确证检测为主要手段、市、县、乡速测筛查为辅助手段,开展主要农产品日常监测。一是强化省级例行监测。全年共开展省级例行监测4次。每次例行监测,我委均制定并下发监测工作方案,规定工作程序,指定监测参数,提出相关要求。从监测情况看,我省前三个季度蔬菜、水果和食用菌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2%、99.8%、98.5%。平均合格率达到了年初确定的97%目标。二是强化省级专项监测。主要对我省地产主要粮油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以及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参等开展专项监测。全年计划开展7次专项监测,目前已开展5次。从监测情况看,合格率达到97%以上。三是强化国家例行监测的配合。2016年,农业部将我省长春、四平、辽源列为国家例行监测城市。每次抽查前,我委均协调相关市县,下达工作方案,确定抽样地点,积极配合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呼和浩特),确保抽样工作顺利进行。从监测情况看,前三个季度我省蔬菜、水果监测合格率达到98.3 %和95.2%,平均达到96.8%。居于全国前列。
(七)及时准确地在吉林农网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2016年全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全省9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珲春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共3大类45个品种2160个样品,对甲胺磷等60种农药参数进行了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年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9.9%、98.9%。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较为稳定,能够确保安全消费。
(八)加大对农资打假大要案查处力度
省农委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印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和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把查办案件作为农资打假的首要任务,坚决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建立了部门之间的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案件协办等工作机制,形成了打假合力。积极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农业执法监管网络,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极大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2016年全年共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32起,其中涉案货值或者案值较大的案件有5起,通过严查严打,有效地震慑了农资违法经营主体,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我省农业生产安全。
(九)及时向卫生计生等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依据省农业委员会职责分工,我委及时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卫生和计化生育委员会及时准确的通报,国家农业部门对我省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农质发〔2015〕11号)要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在省农委、有关市、县农业和市场监督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于2016年5月10~12日对我省长春市、四平市和辽源市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共采集样品170个批次,其中蔬菜样品120个批次,水果样品30个批次,食用菌样品20个批次。经检验,不合格样品为1个批次的超市蔬菜。
(十)创新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2016年,我委遵循省农委和省食药局《加强吉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的职责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创新发展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的监管模式。
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2016年2月,制定并印发了《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吉农质发〔2016〕1号),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以县域为单位,以行政村(屯)或产业发展区域为基本单元,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落实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将监管触角纵向延伸到底,全省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2.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制度。2016年7月,为切实加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有效实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我委制定并印发了《全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工作方案(试行)》(吉农质发〔2016〕3号),全面试行以农产品产地证明为基础的产地准出制度,将监管链条横向扩展到边,基本形成了农业部门横向到边、与食药部门无缝衔接的监管工作格局。
3.全面落实监管责任。2016年年初,我委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各市(州)农委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农业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从源头上落实生产经营者的质量主体责任,有效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
4.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2016年,我委根据《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通报和问题约谈办法(修订)》全面实行监管和生产经营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日常监管和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电话约谈,下发通报溯源监管,深挖彻查根源,及时进行整改。目前,共下发《督查通知单》38份,进行电话约谈2次,向省食安办通报3次,向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1次。
(十一)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针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O管体系不健全、检测、追溯体系建设迟缓这一难点问题,我委积极采取措施,多方协调,督促指导,大力推进体系的建设和健全完善。
1.推进监管体系健全完善。对于目前个别市、县农业部门监管机构不健全问题,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宣传,引起充分重视,推进监管机构设置。目前,市级农业部门未设置监管机构的,四平市农委在主要领导重视下,已单独成立监管科。辽源市农委正在与市编委协调中。县级农业部门仍有个别未设立监管机构的,正在加强督促引导。
2.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指导。一是推进县级检测机构建设项目落实。积极协调配合省发改委、农业部,在“十二五”项目计划外追加了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项目,使我省县级检测机构项目达到45个。二是开展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对于目前已通过省级资质认定的8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全方位检测能力验证,确保检测机构具备应有的能力开展确证检测工作。三是指导检测实验室建设。根据各市、县检测机构建设实际,我委组织有关专家,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检测实验室建设现场指导工作,推进实验室建设速度。目前,白山、吉林两市检测中心已取得重大进展,进入资质认定筹备阶段。伊通、蛟河等县级检测中心已开始申请资质认定,另有5个县级检测中心也正在积极开始筹备资质认定。四是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一方面,我委协调有关市、县检测人员到已通过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学习,另一方面,举办拟开展资质认定检测机构骨干人员培训班,开展手把手培训,使受训人员短期内检测技能得到迅速提升。五是强化检测技能竞赛指导。根据农业部等部委的部署,在全省基层检测机构中选拔了3名检测技术能手,参加了2016年11月25~27日,农业部、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共同组织的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委组织的参赛代表队在竞赛总决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3个单项比赛中,我省3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了骄人的成绩,长春市水产品质检中心张惠峰荣获水产组一等奖,公主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孙沫荣获种植业组三等奖,榆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张立春荣获畜禽业组三等奖。
3.加快追溯体系建设进程。在利用世行项目建设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基本完成的基础上,2016年,我委协调省绿办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一是组织开展并顺利完成了机房环境施工、验收、软件网上测试工作。二是与省世行项目办共同组织,在长春理工大学举办了5期市、县、乡农业部门和企业应用人员培训班,培训800人。三是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加快进行信息平台专网建设,经过招投标确定了两家运营商,完成了专网域名和IP地址的申请工作。目前,省绿办正在抓紧开展信息平台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有望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与省食药监局实现网络对接。
篇9
关键词: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11-02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有特色,有所关联,又相互独立。部分高校通过本硕连读或本科生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方式来不断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快速增长,规模的扩张和培养质量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过程疏于管理以及培养质量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培养过程以及有效地对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
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
(一)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协同培养
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目前本科生着重课堂教学,强调教师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学习过程较为被动。硕士研究生则强调课外学习,整个培养过程以导师指导为主,学习材料多元化。而教学实践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辅导或协助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形式进行。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通过辅导、协助指导本科生教学,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增强了从事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本科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对优秀本科生的遴选,成立本科生“试点班”,实施“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试点班教学过程中,硕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指导,在课外指导本科生文献查阅、撰写论文等,引导本科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同时也通过完成指导本科生的任务,不断督促自身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科研生产实践促进协同培养
科研生产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通过参与科研生产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本上一直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均来自于科研生产实践。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主要以课程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部分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实践。由于本科生人数众多,完全由导师指导参与科研生产实践,有一定困难。在科研生产团队中,由硕士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生产实践,可加大本科生指导力度,让更多的本科生参与科研生产实践。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由学的角色转换为教的角色,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应用,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独立科研能力。
通过让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本科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生产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由硕士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文献查阅、科研实验、现场生产实践。研究生在小导师的角色中提高了科研积极性,本科生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
(三)本硕结合毕业设计
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在共同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中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或从硕士学位论文中抽取一个小专题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本硕结合的毕业设计,可以拓宽本科生的专业视野,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一)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教育管理中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管理模式。本硕协同培养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重视协同培养过程管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中有教学过程管理、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监督管理。
1.教学过程管理。在本科生的课程基础上设置本硕衔接课程,对本科试点班及推荐免试学生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课程的加强或增设,也鼓励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课程前续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研究生学习阶段奠定基础。
研究生入学后,针对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部分课程采用课前考核的教学方式改革,即指定范围、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再进行正式授课,考核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课前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活动方面,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课程进行助教实践,并设立教学活动小组,研究生为组长,带领本科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进行教学实践,总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
2.科研生产实践过程管理。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与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在研究生开题后,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作为小导师带领本科生成立科研活动小组共同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科研活动小组可与教学活动小组重合。
科研活动小组参与导师生产实践项目,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促进研究生实践指导能力的提高。在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年的校外专业实践过程中,可带领本组本科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增加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机会。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须参加本学科学术活动不少于4次,做专业报告不少于1次。科研活动小组本科生充分参与学术报告,提前了解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过程。
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从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或者研究生毕业设计中进行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后,进行开题论证,研究生参与并协助导师进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毕业答辩前,研究生配合中期检查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小组进行进度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并反馈至指导老师,要求本科生进行整改。毕业答辩时,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毕业答辩的答辩秘书。
研究生通过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各环节管理工作,充分了解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反馈回研究生在研的科研项目或生产实践,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提前进行了问题的发现、解决和总结。
(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在协同培养过程中,各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是对培养质量的保证。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各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培养评价体系及反馈与调控体系,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篇10
关键词:机械教学 生产实践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05-01
长期以来,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一直以课堂教学为主,往往忽视了生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之大部分院校由于经费紧张影响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致使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投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以机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切入点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当在机械理论教学中适当插入实践教学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机械类专业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首先,在基础理论教学中融入机械认知实践环节。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或拆装典型机械,包括差速系统、内燃机、制动系统、包装机械、牛头刨床、汽车转向系统等,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物操作相对应;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加现场教学内容。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有关零部件类型、结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转移到实物或模型现场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在不增加教学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又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化、形象化,提升理论教学效果;再次,在机械类专业教材中渗透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材实际情况,在每一章节的理论教学完毕之后,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来增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生产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也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将实训的过程与生产、管理、服务及建设等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以此来形成一个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各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具体学生人数及教学资金的实际投入情况,来购置设备和分析软件,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要仅作表面功夫,应讲求一定的时效性,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的专业需求及相关专业特点,进行认真规划逐步完善。学校要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与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充足的实训岗位,满足学生实习教学需要。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也比较重要,学校和企业应为学生配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在学生进行实践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此外,在课时以外的时间里,学校也应以兴趣班、技能大赛班等形式经常性地开放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到基地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地体现出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作用。
3 专业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相协同
专业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是在完成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之后而安排的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情况下,专业课程设计被安排于生产实习环节之后,这主要源于在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所学习到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夹具定位原理、机床和刀具的选择等知识均会在生产实习环节加以应用,使理论知识实践化。所以,在此环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专业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根据课堂教学中所获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中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实现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创新性的工艺装备和规程。此外,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产品零部件开发,从零件结构设计环节到加工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生产实践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合作完成训练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集体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4 改革生产实习方式,实施多层次实践教学
校外生产实习一直是各大院校实践教学的难点,由于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所以致使机械教学中生产实习环节往往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当改革生产实习方式,实施分段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可将生产实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由学校安排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内参观、学习,让学生重点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技术和流程及专业工种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阶段,开展顶岗实习,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由学校安排到与专业相近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第三阶段,展开自主实习,在完成前两阶段实习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意向,自主选择机械制造类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对于学生毕业后自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各阶段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 吉卫喜,顾瑾,孙大跃,等.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江南大学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
- 上一篇:村级科普宣传工作计划
- 下一篇: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