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务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实务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 商誉;会计实务;会计处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商誉越来越重视,而商誉也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超额收益,正确核算企业商誉,不仅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也可以为企业间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等经济业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参考。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一些企业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份额中占很大比重,如果长期对其不进行核算,势必造成财务信息的缺失,现实需要加强对企业商誉会计进行核算,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有关商誉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商誉

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它具有潜在经济价值,或者由于一些特定的投入、特许的事项而产生的超正常的获利能力,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对商誉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形成的商誉,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的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并购的交易价格与企业净资产之间的差额,从而形成正商誉或负商誉,实际上研究的本质问题就是外购商誉。尽管理论学界就商誉问题还存在很大争议,但对商誉的实务处理还是较为一致,并形成了一定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自创商誉一般情况下不确认;外购商誉是被收购的企业交易价格与其可以辨认性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形成的差额,对其进行账务处理也比较一致,差别之处在于对外购商誉的摊销年限有所不同,美国则将摊销处理改为减值测试。

2、商誉的本质

从商誉属性的本质来看,商誉是企业的一项特殊的资产,它尽管与无形资产比较接近,但不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甚至是超额收益,没有具体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由于商誉属于不可辨认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但是,商誉仍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企业一项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从更深层次来看,有关商誉的本质国内外学界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1)超额收益观。“超额收益观”的主要观点是商誉不仅能够持续的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而且在未来经济业务中,商誉也可以保障企业未来收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正是基于这一点,这种观点也被称为“超额盈利现值观”。美国会计学家佩顿( Paton)认为:“‘商誉’一词在广义上表示未来超额盈利的估计价值。确切地说,商誉从这一点上可以被定义为某一特定企业所能赚取的超额盈利的资本化价值,即超过具有相同资本投资的代表性竞争者――‘正常’企业――的盈利水平的那部分盈利。”

(2)剩余价值观。“剩余价值观”认为企业总体价值与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就是商誉,这种观点界定商誉采取了间接计量的角度。由于企业未来产生的超额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在实务中对商誉进行准确的计量,但以企业能够较为准确的辨认和计量的资产入手,先确认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企业的总价值,这两者之间会形成差额,那么这个差额就可以确认为商誉。

二、我国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现状分析

1、我国对商誉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分析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结合《无形资产》、《资产减值》、《企业合并》等准则的相关要求,可以确定最新的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规范,在这些准则中,也明确了一些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会计事项,比如自创商誉、企业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

(1)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中商誉的确认。例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甲企业以15000元银行存款吸收合并某企业,以完善企业产业链,在双方确定的交易日,某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如下:资产负债表:资产购买日余额年初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购买日余额年初余额;固定资产8000;长期借款4000;无形资产7000;实收资本 11000;资产总计15000;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15000。

根据以上数据,甲企业做如下会计分录:借:无形资产7000;固定资产8000;商誉4000;贷:银行存款15000;长期借款4000。

(2)非同一控制下,采取持股控制合并,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商誉的核算。在企业会计准则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准则中,明确了商誉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的列示要求,“在购买日,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即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在被投资企业中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如果有差额,应当在商誉项目列示。”

例2:甲公司支付8000万元银行存款购买乙公司90%的股权,在投资前,甲乙公司没有在同一控制下,甲公司采取了控股合并的方式成为乙公司实际控制方。在交易日,乙公司相关财务资料如下: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双方确认的价值为7000万元,乙公司固定资产新增1000万元,存货增加500万元,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配股利。

甲公司投资时应做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8000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00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如果投资企业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投资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进行调整。在上例中,甲公司以8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乙公司80%的股权,甲公司享有的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600元,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8000万元确定为投资成本,而对于其投资成本与所享受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先不进行会计确认,在合并后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将商誉作为独立项目进行体现。

2、我国对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中,明确了在企业合并时如果形成商誉,根据相关会计原则,应该在年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年末时对其所控制的资产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减值测试,比如存货在需要的情况下要计提减值准备。但由于商誉存在特殊性,它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所以在会计实务中,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需要将其与企业其他资产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不能独立进行。

三、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商誉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兼并重组行为中会产生商誉,它的持续性会受到冲击,从而可能产生减值。为此,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在出现商誉减值迹象和表现时,及时比较商誉未来产生收益的现值与其账面价值,对于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能力的商誉,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也就是说,在有确凿证据证明商誉可能发生减值时,企业应该比较商誉内含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如果商誉的账面价值明显低于公允价值,那就说明商誉产生减值,账面价值的减少部门,即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减值损失。对于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能进行转回处理。

2、自有或自创商誉在一定条件下应纳入企业财务账目核算

对于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收益的自有或自创商誉,如果在会计核算或报告中完全不反映,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缺失,所以对于这些自创商誉应该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反映。但为了不与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矛盾,企业对于自创商誉的会计核算与反映,可采取较为灵活的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在企业备查账簿中进行处理,给予适当的核算和反映。

3、对于企业商誉应予以充分披露

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自创商誉给予充分的披露。披露自创商誉的形成、确认、计量方法、总价值等。对于企业商誉的充分披露,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维护了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统一性。对于商誉应当按会计制度的要求披露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一是商誉确认的原因、时间、目的以及商誉确认的评估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购并、转让、重组行为越来越多,有的企业还需要通过上市融资,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对商誉的原因和目的等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并公布商誉确认的时间和商誉评估机构名称及其评估报告。二是商誉的计价方法。包括商誉计价方法的选择,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参数的确定及主要依据资料。采用间接法计价时,还应公布盈利预测报告。商誉应按入账价值在表内反映,在资产项目下以“商誉”专栏列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会计政策”无形资产项内予以详细说明。商誉不仅应在定期会计报表中披露,还应当在其确认当期以临时报告予以披露。

4、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商誉核算质量

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商誉的规定分散在各个相关准则中,目前还没有形成有关商誉核算的专门准则,这就给商誉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财务人员对于商誉核算的准确把握。所以建议应尽快完善商誉确认和计量的相关会计准则,必要时应制定有关商誉的独立会计准则,达到正确确认和核算商誉的目的。

5、商誉的后续计量采取以摊销为主、结合减值测试方法进行

对于合并商誉摊销采用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损益。有时候采用主观的使用年限摊销商誉不能如实反映事实,所以应按照其未来经济利益计量。就商誉而言,其价值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也可能因为合并后企业的协同效应和后期努力而得以提高和维持。因此,单纯的摊销不符合商誉的本质,采用减值测试应先可靠地确定商誉的公允价值,但如果完全采用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来确定商誉账面价值的增加,仍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所以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采取以摊销为主、结合减值测试的方法比较现实和科学。

四、结语

本文对有关商誉的若干问题作了简要分析,从对商誉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商誉的成因分析以及商誉会计研究的现状,到商誉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的确定,以至披露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对我国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几点建议。有关商誉的处理问题是一项复杂工作,因为其本身不仅具有较难定性的因素,而且它在确认和计量方面,更有许多难以定量的因素,如何准确、合理的对商誉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也是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Clyde P.Sticknecy,“Financial Accounting”,South-Westem College Pub,Aug.18,2006.

[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第1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 高晓林.高级财务会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1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 何冬阳.关于确认自创商誉会计思考[J].财会月刊,2010(08).

篇2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师选择; 债务融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053-07

一、引言

会计信息质量在债务市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债务融资成本中,利率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利息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债权人将资本金转移给债务人,最终从债务人那里获得本金和利息。为此,债权人将会在债务契约签订之前寻求债务人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债务人偿债能力的标准。孙铮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当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资金瓶颈时,政府往往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渡过难关,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 1 ]。

会计信息质量在债务融资成本中的角色定位是近年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过去相关的研究文献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在债务融资成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债务市场中公认的会计信息有用性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另外,被赋予“经济警察”重要职责的审计师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特别是自“安然”事件爆发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更加强调审计师需要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行严密监控。然而,以前的研究大多从审计师声誉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或审计师选择与债务成本的关系进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审计师的选择行为可能在缓解公司不良信息方面的重大作用,为此,本文选取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同时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空间范围,还对审计师选择的经济后果从理论上进行了丰富。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

会计信息质量是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应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胡奕明和周伟认为债权人在信贷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债务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其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经过了审计师的严格审查,审计师的资质又如何[ 2 ];朱松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将企业信用评级、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券融资成本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信用等级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其债券融资成本将会越低[ 3 ];郭泽光等以2008―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的“父爱效应”和“软预算约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上发挥激励约束的功能[ 4 ]。

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源于借贷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否对等。由于管理层负责整个企业的运营,对公司的所有信息了如指掌,而作为管理层以外的“外部人”,拥有的信息较少,为此,在公司的融资过程中,债权人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遭受的损失,在签订债务契约时会要求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进行补偿,从而导致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这就是由于借贷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所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早在1976年,Jensen和Meckling便提出了道德风险问题[ 5 ],即债务契约签订之后,由于股东和债权人的目标不一致,股东筹集到资金后可能会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而高风险项目的预期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债权人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通过提高利息的方式来弥补这种投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而产生了“柠檬市场”问题。在务市场中,债务契约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债务契约制定的基础,由于利率是债务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较低,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质量将会下降,通过信号传递效应,这些信息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

H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

(二)审计师选择与债务融资成本

审计师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发挥其监管和信号传递功能正是缓解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Blackwell et al.研究发现,公司获取贷款的利率与其选择审计师的质量成反比例关系,获取贷款的数额与其选择审计师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6 ]。洪金明等实证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同时,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控股股东对资金的占用[ 7 ]。陈关亭等从信用评级的角度出发,实证表明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外部审计师的选择和会计信息质量有不同的评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公司的信用评级起到良好的信号传递效应[ 8 ]。罗珊梅、李明辉通过对2009―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审计师质量与公司是否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降低融资约束存在一定的影响[ 9 ]。以上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在审计师监督下产出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利于债权人作正确的信贷决策,从而确定比较合适的债务融资成本。以前关于债务融资成本和财务信息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会计信息质量与单一的债务成本的关联性研究,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将要求更高的利率加以补偿,但大多忽视了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在审计师不同选择机制下的相互作用。DeAngelo的声誉机制理论表明,审计师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将更加准确[ 10 ]。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向外界代表着被审计公司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公允性,通过信号传递功能,有利于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越愿意对外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市场机制通过信号传递功能亦会将企业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从而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公司通过自身的声誉效应将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可见,审计师声誉和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而企业聘用高质量的审计师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根据一般理性人的假设,企业将会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会选择高声誉的审计师,通过外部治理机制向投资者传递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可靠的信号,从而提高债务融资需求,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司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高声誉审计师债务融资有用性的需求,转而选择低声誉的审计师来节约审计成本。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和假设H3。

H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师声誉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

H3: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起着显著的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没有明显的效果。

在我国,国有企业有着特殊的制度背景,虽然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成了股份制公司,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股权的特殊性,国有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联性比非国有企业表现得更加突出,政府对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存在,导致其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有着与非国有企业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为此,国有企业借助审计师进行外援融资的可能性较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会太大。与此相反,由于非国有企业受到国家保护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加之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非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自身利益考虑,非国有企业会更加主动从外部治理机制出发,通过选择高声誉的审计师向外界释放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此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为此,本文提出假设H4。

H4: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更能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联系。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按如下原则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2)剔除ST上市公司样本;(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4)剔除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所需的各项数据除了公司性质变量“是否国有控股”来源于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外,其他数据主要从国泰安数据库和万德数据库查询获得,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数据通过查询中国注册会计协会网站(.cn)获得。为减少极端值产生的影响,对连续性变量按5%和95%的标准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ation),最后得到11 328个样本。本文的数据处理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了Stata11统计分析软件。

(二)研究模型c变量定义

为验证本文的假设H1―假设H4,分别构建如下模型来进行检验,变量定义如表1。

1.因变量的界定

上述模型中,参照蒋琰的方法[ 11 ],因变量(Debt)债务融资成本通过“利息总支出/长短期债务总额平均值”来进行衡量。其中长短期债务总额包含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其他长期负债。利息数据主要从国泰安数据库财务报表附注中财务费用的详细科目得到。

2.自变量的界定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指标不尽相同,黎文靖以会计的稳健性来度量会计信息质量[ 12 ],在本文的研究中,借鉴陈关亭等的研究[ 8 ],以企业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GPANA)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净利润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利润,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反映的是收付实现制下的实际盈余,代表了企业的真正盈利能力,两者之差越小,说明企业的会计盈余越小,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在此,为了避免企业规模给模型带来的影响,采用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与总资产之比的绝对值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该数值越低,表示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审计师的声誉用Auditor来衡量。借鉴以往学者[ 10 ]的研究,根据中注协公布的2013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排名,若会计师事务所位居前十名,为高声誉审计师,Auditor=1;Auditor=0被认为是低声誉审计师。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是根据股权信息中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性质来划分,若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时,划分为国有企业,Nation=1;否则Nation=0为非国有企业。当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冲突时,以实际控制人为标准进行划分。

3.控制变量的界定

国内外众多研究文献表明,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受宏观因素、市场风险、行业特征、公司特点等因素影响,本文在多元回归中主要对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破产风险、资产流动性、行业以及年度等变量进行了控制。

四、描述性统计和实证研究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审计师声誉的高低及是否属于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组,并对三组均值的T检验进行了独立样本的显著性水平测试。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债务成本的影响方面,是否拥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审计师声誉的高低及是否属于国有企业对债务融资成本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从第一组可以看出,是否拥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审计师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差异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从第三组是否属于国有企业的平均值和T统计量可以看出,是否属于国有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差异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这与前面的假设基本相一致。同时,是否属于国有企业、审计师声誉的高低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盈利能力、公司规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3列示了样本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表3中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声誉均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44和-0.125。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相关系数为-0.033。另外,企业的产权性质与债务融资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师声誉之间均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进一步证明了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声誉和债务融资成本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面进行多元回归来进一步研究其内在的关联性。

(三)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4回归(1)可以看到,GPANA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企业债务融资约束,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假设H1得到验证。回归(2)加入了审计师选择变量,从中可以看出,审计师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聘请高声誉的审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公司的形象,缓解了融资约束,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这与吕伟的研究结论一致[ 13 ],假设H2得到验证。

根据以往研究,一般盈余质量较高的企业,其会计信息质量也较高,在回归(3)盈利能力高于样本平均值的回归中,GPANA与Auditor的交叉乘积项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回归(4)盈利能力低于样本平均值中,GPANA与Auditor的交叉乘积却不显著,其可能的解释是盈利能力越高的上市公司,其拥有的会计信息质量也越高,从而使公司的融资条件得到进一步放宽,因而依靠外部审计师进行融资的需求不再强烈,这支持了假设H3。

另外,对比回归(5)和(6)发现,非国有企业低的会计信息质量会导致明显高的债务融资成本,其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而国有企业则表现不明显。进一步对比交互项发现,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而国有企业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假设H4得到验证。这表明非国有企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更能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联性,也表明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软预算约束等原因,其会计信息质量即使较低,但对债务融资并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不会受到金融机构的惩罚,而对非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缺乏“政治”保护,因此他们需要寻求独立第三方审计师这一外部治理机制来减轻融资约束,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五、稳健性检验

在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选取上,本文除了以“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差与总资产之比的绝对值”来衡量以外,国内外不少学者还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指标。为此,借鉴Basu[ 14 ]的研究,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量重新对样本进行了回归。Basu所设计的稳健性模型是基于一种整体的度量,被称作盈余/回报反向回归模型。其方程为:

在这个模型中,EPS表示上市公司的每股税后收益,P表示公司年末股票的市场价格,R表示公司的股票年收益率,DR的值主要根据R而定。在此,笔者定义当R≥0时,DR=0;当R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考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选择和债务融资成本的相互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信号传递功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显著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其次,作为公司治理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越高,其被审计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这使得审计师声誉的经济后果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确认,从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再次,计师的选择因素会使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产生较大差异,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越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公司选择高声誉审计师,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没有明显效果。最后,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选择高声誉审计师更能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和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联性。说明在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国有企业由于存在软预算约束等原因,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在资本市场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本文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一方面拓展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空间范围,有助于企业进行公司治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审计师声誉机制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监管部门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衡量债务融资成本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还存在不足,也未将偿债的期限考虑在内,未来可以从这些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以验证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15(10):100-149.

[2] 胡奕明,周伟.债权人监督: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J].金融研究,2006(4):49-60.

[3] 朱松.债券市场参与者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3,34(3):25-36.

[4] 郭泽光,敖小波,吴秋生.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债务契约治理: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1):45-51.

[5] JENSEN M C,MECK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J].Rochester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Policy Issues,1979,45(1):163-231.

[6] BLACKWELL D W, NOLAND T R, WINTER D B.The value of auditor assurance:evidence from loan pri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8,36(1):57-70.

[7] 洪金明,徐玉德,李亚茹.信息披露质量、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2):107-112.

[8] 陈关亭,朱松,黄小琳.审计师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性研究:基于稳健性原则对信用评级影响视角[J].审计研究,2014(5):77-85.

[9] 罗珊梅,李明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审计师选择与融资约束:来自A股市场的新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105-115.

[10] DEANGELO L E.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66(3):181-199.

[11] 蒋琰.权益成本、债务成本与公司治理: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9,40(11):144-155.

[12] 黎文靖.会计信息披露政府监管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8):13-21.

篇3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现状分析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现状目前,我国现行的评价方法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2006年起制定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此《评价办法》,每年对事务所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并公布综合评价的有关信息。本文总结了自2005年至2009年的相关评价指标(见表1),借此来分析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现状。从表1中可以看到,2005年总收入的高低是评价事务所竞争力强弱的唯一标准。2006年形成了包括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等在内的五项评分指标。而在2007年,添加了两项辅助指标,分所数量和从业人员数。2008年在2007年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伙人(股东)人数、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三项辅助指标。2009年与2008年相比一方面公开了总收入中的审计收入,另一方面对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整。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现状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逐步完善,体现出会计师事务所无形资源的重要性。而无形资源来源于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智力资本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企业获得价值增值和竞争优势的源泉。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盼评分指标,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智力资本的另外两个构成要素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因此,要真实的反映会计师事务所综合竞争力,必须针对行业自身特点,构建一套基于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这将对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智力资本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智力资本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机构,拥有丰富的无形资源,并且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人员的流动性、知识的依赖性和权益的交叉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无一不与智力资本密切相关,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就是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过程。

(一)人力资本――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分为通用人力资本和专用人力资本(余玉苗,2002)。通用人力资本指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的一般人员,而专用人力资本指对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人。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的是审计服务,其最终服务产品是审计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与经验风险,并由此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王善平,2002)。因此,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的核心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竞争力的源泉。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设计主要从员工能力、态度和创造性出发,主要围绕注册会计师展开(见表2)。

(二)结构资本――会计师事务所整合人力资本的支撑 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构资本是蕴含在事务所的硬件(分所数量,信息和网络系统,知识库等)、软件(制度和政策,组织文化和学习等)和业务,它体现了会计师事务所发挥人力资源资本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构资本是影响其人力资本效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环境因素。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效率的提高对事务所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构资本不仅是事务所不可或缺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要素,而且是会计师事务所整合人力资本的重要支撑。会计师事务所结构资本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三)关系资本――会计师事务所实现价值的保障 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资本作为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从业人员与客户、市场和其他主体之间关系的价值。会计师事务所在拥有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基础上,关系资本为其实现市场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获得知识,发现缺点与不足,提升自身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调整业务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会计师事务所关系资本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

会计师事务所是―个智力资本的集合体。人力资本是核心,是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价值增值和竞争优势的基础;结构资本是支撑,为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关系资本是保障,体现了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实现市场价值。会计师事务所智力资本三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其获得综合竞争力的源泉。

三、基于智力资本的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评价指标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排名的评分指标,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智力资本的三个方面,特别是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而在会计师事务所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指标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观念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和维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虽然人们对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认识日益加深,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确认智力资本的有效机制。而在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信息时,难免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不愿透露的内部信息。因此,实现财务指标与智力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首先遇到的是传统理念向智力理念转变的困难。

(二)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人力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而人是人力资本的唯一载体。注册会计师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拥有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注册会计师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而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也给人力资本的准确测量带来很大的困难。

篇4

关键词:会计实务技能 理实一体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86-02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教学偏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学。而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差较远,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很好,但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能力较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财会技能大赛很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抓硬笔书法的书写,力求工整

在近几年的苏州财会技能大赛中,会计实务的数字,文字书写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选手因为书写的太差而扣分。所以在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对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的训练。汉字书写要做到工整清楚,阿拉伯数字书写规范,为达到这些标准,刚进财会班的新生就要开始有目的的训练。

2 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章可循

在会计实务技能中,手工账务处理竞赛执行专业技术标准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处理具体原则和方法遵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财会专业在课程开设上最少要开设《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等课程。如果不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就直接进行实务技能教学,增加教师教学难度,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盲目跟从,不可能形成R抵识体系,不能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自然转化,通过短期集训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关键在于日常的会计教学。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由基础开始,在高一年级应开设《基础会计》共两学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及高二上学期学习《初级会计实务》。同时,还需要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只有在学生学好这些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再进行会计实务技能集训,用理论指导实践,将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才不会自乱阵脚,做到有章可循。

3 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直观

有些具体操作,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账簿的装订等,还有会计软件的演示,都是在课堂上不容易讲清楚的,我们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包括教师控制台、投影机、录像机、pc-tv转换器以及大电视转播的先进声像设备。通过pc-tv转换器可把计算机屏幕的演示或录像带的内容直接在大屏幕电视上播出,同时可切换到实物投影仪上播出老师的讲稿或教学图,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操作,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

4 强调仿真训练,步步为营

4.1 初期:耐心指导,面面俱到

(1)技能教学内容要全面。竞赛要求就是技能教学的内容,但在竞赛要求中过于笼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比赛要求进行职业判断,确定技能教学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要全面不能有任何疏漏。如原始凭证的考核范围是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可能是银行有关票据,可能是存货收发单,可能是发票收据借款单,还可能是费用报销单。对所有原始凭证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填制,不能遗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小企业常见的原始凭证让学生重点掌握。

(2)技能教学内容要细致。技能教学内容只有广度还不够,还需要细致入微。特别注意平常学习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例如对于银行支票的填制,除了让学生会填写日期、收款单位名称或姓名、大小写金额、用途外,还需要学生知道银行支票上企业需要签哪些章,单位财务章和会计人员的章应签在哪个位置上,银行支票存根应怎样填写等细致的部分。再如发票等凭证中,还需要指导学生经办人员及相关人员签名盖章的位置,做到细致入微。

4.2 中期:分项练习,层层递进

(1)凭证:练习原始凭证填制的同时练习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

(2)账簿:根据凭证练习的结果同步练习各种账簿的登记以及错账更正的方法,再进行期末结账。

(3)报表:结账后根据账簿登记的结果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后再编制会计报表。

(4)装订:将所填凭证装订成册,练习简装订机的使用,凭证封面的填写等。

4.3 后期:综合练习,形成体系

在凭证、账簿、报表、装订四个项目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在结合小型企业的实务进行综合练习,让学生明白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前后顺序,形成专业知识体系,将来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这个阶段,注意控制学生练习的时间,结合技能比赛的时间,一般一个练习要进行2.5 h,注意经济业务的量在20笔左右。

5 注重技能教师的专业素养

如果技能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技能不能充分把握,教师上课就没有了底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想提高专业素养,成为一名在课堂上底气很足的教师,需要修炼。首先技能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专业来增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教师要及时把握专业动态,做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先行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工,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再次,提高教师的会计实务技能水平的办法是“送出去,引进来”。“送出去”就是鼓励老师们到校外兼职或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他们深入社会进行实践调查或到企业挂职,到会计岗位的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取得企业会计实务的一手资料,才能及时调整技能教学的内容,才能知晓技能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后,技能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这样既可以证明教师技能水平,又能和学生站在同一阵线,时刻了解学生的心里动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湘希,王清刚.中国会计教授会2000年年会观点综述[J].财会通讯,2000(9):45-46.

篇5

一、综合的理论考试,要求学生对实践有足够的认识和良好的技能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在1999年的《基础会计》试卷中,出现了在年末进行对账和财产清查,把错账与财产清查结合在一起的题目。第一次出现这种较为复杂的结合实际的能力型的题目,学生们一片惊呼:“难!”2001年试卷的最后一题,把编制凭证、登记账簿、错账更正、对账、对账结果的处理统统结合到一起!这一题目,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足了一回出纳!从2002年开始,财会专业率先尝试大综合,历时几年,对会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核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研究2004年财会专业综合理论试题,我们发现,无论是在选择题等所谓的中题上,还是在综合分析题这样的大题上,无不体现了考核学生的整体会计能力的原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单项选择题的第三小题与第题的综合分析题上,要答好这些题目,如果学生对实践没有足够的认识或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技能水平,是不容易做出来的。

二、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现状

市教研室统一下发的高等教育预科班财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显示:教学实习分散在三个学年的五个学期进行,其中第一学期30个学时,第二、三、四学期分别为60个学时,第五学期为90个学时,第五学期结束,技能考核也已结束,第六学期学生专心参加对口理论考试。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因为学生还需要掌握其他的技能(如珠算与点钞、会计电算化等),因而真正能分到会计实务的实习时间并不多。一般来说,为配合《基础会计》中凭证、账簿、报表等实务性内容的学习,学校会在第一学期或是第二学期安排30个学时左右的实习教学时间,然后第五学期技能考核前强化训练。这样的技能教学的结果往往是:除了技能考核要求的内容,学生能通过实习掌握得比较好之外,其余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学生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不能真正地理解其内涵,这样一来,考试时一旦碰到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是跟实际结合得较为紧密的题目,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

三、财会专业技能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方法是关键

在实务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求同比较

找规律将相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利用不同章节出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归类理解来增强记忆。例如,在学习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减值准备时,这些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类比,加以分析,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借方,都是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2.求异比较

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大量、广泛地存在着,使用频率也远远超过求同比较。例如,学生复习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让他们仔细看书本上用表格列出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对数据的直观观察,可以发现:(1)“变”,前者每年的折旧率在递减;后者每年计提折旧的基数递减;(2)“不变”,前者是每年计提折旧的基数不变,而后者是最后两年外每年的折旧率不变(最后两年是直线法);(3)净残值的扣除时间不同,前者是先扣除净残值,后者是在最后到期前两年扣除。通过求异比较,可以让学生提纲挈领抓住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才不会在用这两种折旧方法时把相应的计算公式混淆。

(二)要向实习课堂要质量

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指导老师的“三到位”分不开。“三到位”指的是:

1.技能演示要到位

老师在演示时要做到:(1)教师必须按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地演示给学生,以期达到其熟练掌握的目的;(2)演示过程中启发要到位。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让学生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这可让学生在训练中杜绝此类问题的出现。

2.技能教学中点拨要到位

学生在技能学习时指导教师必须做到始终在场,往复巡查,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苦口婆心地予以指导或给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技能教学后讲评要到位

讲评到位就是要扣住形成技能的技巧,抓住技术动作的正误,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此过程中的闪光点,分别给予恰到好处的讲解、指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不足;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79-01

一、会计电算化试验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是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摇篮,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企业经济的业务量大,需要有专业的会计人才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了解信息处理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对会计需要是必须的。因此高校有必要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试验是一门技能加学历的学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会计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使用现代电子智能技术迅速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试验中的不足

(一)授课方法单一

会计电算化不同于其他学科,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知识加技能的学科,讲究的是能力和实用性,教师在教授时需借助相应的会计实务案例让同学进入企业会计管理的角色,同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软件讲解其应用和对相应的软件的分析,适合处理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而现在的课堂由于种种局限性,缺乏会计技能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都具备的优秀老师,使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举步维艰。

(二)学生态度存在问题

进入企业后运用会计电算化去处理会计账务不仅能得到相应的工资,可以提高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激情,再加上真正从事会计工作去处理会计信息时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因此这时的会计人员要学习会更加认真。现在的课堂好多人不是为了学到多少真正的东西,自己并不一定就从事会计工作,而是为了混个证,以备不时之需,缺乏会计电算化试验学习的激情和认真,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学习的矛盾之处。

(三)学生基础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根底原因学生听起课来很费劲,老师讲对学生期望值高,总以为学生能接受相应的知识,对一些会计信息处理的软件不做过多的介绍,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基本软件的应用,对于一些刚步入会计行业学习的学生很难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在加上缺乏相应的实务练习学生总是把课堂听到下课就还给老师了。现在一些有企业会计工作者从事的教育机构,也许是学习会计电算化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教学条件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讲究操作,老师教授也好学生自学也好,都需要实验设备,都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更熟练的掌握。然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张,电子计算机软件发展相当快,电子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应用的核心,软件的更新换代给教育培训增加了成本,一些缺乏资金的机构软件系统落后,学生学到的技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电子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快,给教育上施加了压力,教育设备的不足带来了教育质量的问题。解决会计电算化实验问题的不足还需要首先解决资金问题,解决教育设备的问题。

(五)学习目标不明确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主要有两个侧重点,其一是侧重于会计实务的学习,主要从事会计信息的记录分析使用,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等工作,另一个就是偏重于会计实验操作的学习,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实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习,从事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维护和开发等工作。由于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明确造成学习缺乏重点。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知识的源泉,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会计电算化实验的教学需要拥有这方面专业技能和有丰厚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的老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经常组织老师会计实务的培训,让老师能有带领学生进入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角色的能力,实现学与用相结合。

(二)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

学校应在会计电算化实验设备上加大力度,保持与现代企业需要相关联,使教育使用的设备能满足企业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水平,另外实现会计电算化实验的速度化,会计电算化讲究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大电子设备运算能力提高电子设备硬件系统以适应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需要。

(三)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生不明确工作定位是有原因的,对于没有步入社会不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知识的学生来说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基本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给自己准确定位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应重视自己将来的工作动向和自己的偏好。选择好自己的未来岗位定位,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受教育方式,适合自己的老师也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樊荣.浅谈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0(2).

篇7

关键词:学生基础;差异;财务会计;教学优化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财经类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会计学的知识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在企业会计实务核算中的基本循环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日后从事企业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需要。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大部门学生毕业时候都应该具备职业方面的专业从业证书。尤其对于财会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参加国家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财务会计》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学》、《会计基本技能》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多岗位综合实训》、《成本会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学》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会计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以后从事财务会计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困惑

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诸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是出于专业必修的需要,同时为了顺利通过会计资格证的全国统考,学生们对这门课程还是给予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核心知识。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难,特别是没有学过基础会计学,对会计学一无所知的学生,那么学习起来会感觉很吃力。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每堂课下来都感觉是学习了新知识点,很难全面消化课堂内容,跟上老师教学的进度。而对于有些来自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曾经大量接触过会计的基本知识,甚至有些学生本身在职业高中阶段的专业方向就是会计学。对于这类学生而言,财务会计课程是“温故而知新”的“老朋友”,因此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快,明显在课堂互动中,他们更加积极活跃,平时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也完成得更加有效率。因此他们希望老师对于非常熟悉的知识点能讲快一些甚至跳过,因为很多会计核算他们都非常熟悉了,不希望重复接受旧知识。

(二)教师的困惑。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使用的是同样的教材与教案,每堂课都是按照教学计划来备课教学,教师希望学生也能根据教学计划进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基础不齐,水平不一甚至是两级分化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明显感觉有些同学跟不上授课进度,提问或课堂练习环节表现不佳,通过课后回访会发现这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够讲解更细致更慢一些。而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表现出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热情,通过调查得知这些学生认为很多知识点曾经学过,因此对于这些重复性内容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失去学习兴趣。

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基础差异的调研分析

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的98名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初步调研统计与分析。经调研有53名同学在考入高职院校之前是高职学生,她们分别又来自8所不同的高职学校。这8所高职学校基本上第一年学习普通高中的必修课,如语文,数学,英语,时政,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第二年学习两至三门专业课;第三年学习三门专业课并加考电算化证及会计证。同时这8所高职学校均积极鼓励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因此53名学生中已经有11名同学在职高阶段已经取得了会计证。同时这几所职高学校开设了《基础会计》,《税收基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技能》,《经济法律法规》,《会计电算化》等多门会计职业课程,而不同学校教学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对课程要求也不尽相同。另外44名同学均来自9所普通高中,她们在普通高中三年阶段为了全力应付高考,所学课程全部是语数外等必修基础课,她们在进入大学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会计学相关知识,对会计学知识的了解相当于一张白纸。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财务会计》课程是对会计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入学习的一门课程。由于大部分学生此前很少接触过会计知识,更对企业的会计实务缺乏认知,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学习吃力,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于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笔者也在所从教的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设计不合理,过分强调实务核算。由于《财务会计》课程主要侧重于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具体运用,因此教材通篇都是讲解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整本教材由经济业务的处理堆积而成。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在课堂教学更加侧重于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每次课都安排了大量的实务核算配套练习,以便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而过分强调实务核算,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误区,认为该课程就是学习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会计理论对实务核算的指导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就实务而实务。

(二)教学内容多,知识点零碎且有难度。大部分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积累只是在认知层面上,而财务会计课程中涉及的会计专业知识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学生难以理解。另外,该课程内容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与更新而编制的,相对而言课程内容不够稳定,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目前《财务会计》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连贯性不强,对于相关专业概念、财务报告、记录等非常详细。因此教学内容范围广,知识点零碎,专业性强不易理解等,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惑。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艺术性。目前许多教师教学仍然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上大多是教师的独自表演,不少教师的授课方法缺乏艺术性,难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财务会计》课堂上的实训教学以大量的会计岗位业务核算练习为主,学生们普遍感觉计算量大,核算方式复杂,专业性高且难以理解。导致大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专业性太强,难度大,被动的学习进程中慢慢失去学习信心。许多学生感觉每次老师都是通篇讲授会计核算理论,新的会计账户与科目,新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而之前课堂学习没有弄明白的,这次又堆积新的知识点,对学习这本课程感觉任务重,压力大。

(四)课程考核方式一刀切,缺乏灵活性。《财务会计》课程自身的特点就是要求掌握企业会计实务核算的各种运用方法。因此在课程考核中,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卷面笔试成绩为主,一考定优劣。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方法,忽略了学生平时课堂参与实训的成绩以及平时的综合表现,或者说这部分成绩占比非常少。这种考评结果不够科学合理,也不够人性化。

四、结合学生基础差异进行《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优化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加生动具有吸引力。《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实务的应用型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其实就是企业实际运营中运用的制度和规则。通常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丧失学习动力,而大量的专业术语与核算方式会让学生感觉专业的难度高,越发觉得难以消化教学内容。对于存在基础差异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学生会感觉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吸引力,他们会更关注具体企业案例所呈现的真实经济现象。而关于这门课程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是优化《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突破口。广大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多挖掘并积累相关的教学案例与实务资料,并付诸于实际课程的教学中,这样才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效率地吸收专业知识。

(二)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师生平等互动课堂教学空间,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基础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只要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出于个人学习会计知识的动机需要,而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氛围中来。如何挖掘学生自己的内在学习潜力,使学生既能获得新的知识,又能够增长能力是教学的最大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很多种方式,高职教师应该在提高师生互动,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上下功夫。

(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由于本课程具有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特点,因此考核中也应该将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相结合。知识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能力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也可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具体评价方式可参考设计下列综合考核标准表格:(见表1)

(四)从不同基础学生的发展诉求出发,明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有些学生侧重于毕业后马上就业,能迅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技巧,满足工作要求。而有些学生对自我要求比较高,希望朝着本专业继续深造,这类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则应侧重于专业学术研究上的定位培养。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实行这种针对不同学生的分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应该向学生说明分层次教学目标的不同目的和教学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倾向,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剑.基于工学结合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J].财会月刊,2010(12).

[2]刘英男,梁杰.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3(1).

[3]李名威,张玲,刘梦岩.基于大学生思维特点的会计教学方法[J].会计之友,2009(8上):82-84.

[4]谭素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袁晓燕.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3).

篇8

【关键词】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改革方向

会计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工作遵循的总方针。然而,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会计理论界、教育界、实务界等都提出了诸多观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会计教育的发展,这些规定已经不能反映会计教育的发展。

一、国外会计培养目标分析

(一)美国的会计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美国会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会计实务日趋复杂,会计师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将难以应付更多的新变化。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进行的会计教育目标改革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会计教育的重点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AECC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即已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二是区分了会计教育目标与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AECC认为,会计学业教育的要求与会计职业考试是两项不同的标准,应区分学业课程和职业会计准备课程。因此,AECC将会计本科教育的目标重新表述为:“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作准备”。

(二)日本的会计培养目标

日本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重理论、轻实务,将高等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于基本会计理论的学习和一般知识能力的培养。因为,日本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很少关心其所学的专业,但十分注重毕业生所在大学的牌子,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必定是块好料,而会计毕业生具体的会计实践知识和能力却是公司教育的事。

(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计培养目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了如下阐述:一是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计教育目标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的会计培养目标分析

从19所“211工程”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分析发现,大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培养目标表述较为笼统

大多数高校的培养目标简单、笼统,普遍在培养目标中使用“能力强”、“素质高”等词,如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会计实务、会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并能承担会计师职务的高素质人才。而会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知识还是能力,会计人才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中尚不明确、具体。

(二)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范围过广

19所高校中有13所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会计人才,有12所高校强调以会计实务工作、教学和科研人才为培养方向。本科生毕业后能否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取决于其实际工作能力、职称评定情况等,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高校只能培养学生作为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无法使其一开始就能成为高级会计人才。

(三)过于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

有10所高校强调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首先,会计职业所从事的工作范围更加宽广,会计学生将来面临的将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工作;其次,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对“边缘人才”的需求;再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对会计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而一个人的素质最关键的是取决于学校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忽视经济全球化所需能力的培养

有4所高校突出外语的教学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得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无时不在,所需会计人才并不单纯要求学好一门外语,能够翻译一般的外文资料,而是要能够参与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协调各方的经济利益,在这一大环境下,我国中级以上的会计人才应具备进行国际交往所需的能力,否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目标定位偏离现实环境

有12所高校强调以会计实务工作、教学和科研人才为培养方向,把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三位一体”,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教育结构层次偏低的产物。现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已有了较大发展,今后会计研究生教育会有更大发展,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会计人才的任务,也应当有个“梯度”转移,即转向研究生教育层次。

三、我国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人才热线网站上的会计人才的招聘信息,笔者收集整理了招聘一般会计、主办会计、财务经理的招聘信息各200条,对各招聘职位的能力及其他要求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示如表1:

上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实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的要求较高,符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与当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不稳定情况相符。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且职位越高对沟通能力的要求越高。同时,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等也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个别单位还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挑战性,从事一些非财务工作。可见,我国实务界对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仅具备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重塑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适应当前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会计教育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有的知识在学生未毕业就已陈旧,这就使得会计教育很难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学生毕业后,还会遇到许多新知识和新问题。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美国《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一书提到:“今天大学教育最成功之处是培养能力”。我们应强调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所谓“学会学习”,就是使受过教育的人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准确地找到他不知道的东西。

(二)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受到社会需要的制约

美国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有27项,我国实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实务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有较高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视,而且职位越高对沟通能力的要求越高;对职业道德、外语能力、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等也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会计教育要以培养这些能力为主要目标,满足实务部门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即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要培养在知识、能力、心理、精神等诸方面能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才。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入WTO使得以全球化的视野培养会计人才更加重要,更注重从全球的角度理解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这一角度出发,会计教育的目标应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考虑会计人才国际流动的需要。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如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从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看,能力培养是其核心内容。

(四)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素质教育

这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与原则的重大变革,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一种实用主义教育加上智慧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教育。所谓智慧教育,包括精神与能力两方面。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本科会计教育也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一体。

(五)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为中级会计专业人才

本科会计教育应力争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成为中级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中级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写作能力、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与会计拓展能力,许多外国公司对中级会计人员还要求具备创造性、分析能力等。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中级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及会计拓展能力,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通才,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其安.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探析[J].暨南学报,2001,(6):184-188.

篇9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动手能力对接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制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所确定的能力开展教学。

一、实训教学中有关能力开展的教学

1.原始凭证实训与识证能力

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实训必须掌握填制和核原始凭证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力:一是填制原始凭证能力,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因此原始凭证实训重点是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和应用,尤其是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的填制,以及各联的作用,学生第一次见各种生疏的发票、单据,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开展实训前可要求学生设法搜集一些收据、发票等单据,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填写哪些项目,上实训课时老师准备一些空白单据逐项讲解填列,学生亲自动手填制,操作过程采用一边巡视一边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多加鼓励,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轻松掌据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

2.记账凭证实训与制证能力

记账凭证的编制是会计核算的关键能力,填制正确与否,关系到记账的真实、正确性,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根据原始凭证判断会计分录并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发给学生各种记账凭证,并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各种凭证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练,教学中,注意讲清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注重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写摘要,会计科目不正确等,对可能预见的错误进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生疏到熟练。

3.会计账簿实训和登账能力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需要设置哪些账簿,如何登记账簿,账簿设置方法以及和种账簿登记规则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登记各类账簿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可课前发给学生各种账页,让学生先有一些大概认识,实训时再让每一位学生随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让学生找出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收付款凭证,然后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练习,这样学生对登记账簿的规则要求及对账,结账的操作等都有了具体的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会计报表实训和制表能力

编制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报表实训,要让学生懂得会计报表指标生成的原理与过程,即不同会计报表的指标含义。报表指标数据特征及其与账薄栏目间的数据关系,实训前,教师首先讲解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各有关项目及具体填列方法,并强调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结合例题讲解效果更好,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计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从而掌握报表编制方法。

二、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础性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关键,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采用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训,理论与实例并行的做法,每个实训安排在各个章节讲完之后,基本上与理论教学同步。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综合实训在本门课程结束后,以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综合训练,从建账开始到原始凭证填列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登记各类账簿,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通过实训促使学生强化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对会计核算过程即会计环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习企业会计打下基础,本实训练习的教学内容较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再分割小阶段,在每阶段实训完成后,教师可通过课表核对等手段确保每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训成果准确无误,教师要认真负责,对整个实训过程要作具体指导,以便学生准时完成实训任务。

2.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实训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主动性,实训方式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立账簿,登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签字和审核凭证,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全套账的资料;分岗实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几个成员每人一岗,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不相容分离原则,分设出纳、审核、记账员和会计主管等几个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几个岗位协同工作完成上述会计实训的各个环节,小组内的几个成员轮流调整工作岗位,使组内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实训环节都有重点实训内容。通过交叉轮换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整套账的资料,从建账、基本制度的订立、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设立与登记账簿直到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随着实训进程分步骤完成。

3.从规范书写和正确表达做起

会计工作对文字、数字的书写不仅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而且须符合会计工作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在填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填写票据和银行结算凭证时,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书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文字、数字书写问题。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训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项目的填列要准确、完整,文字、数字书写要清晰、工整、规范,摘要要简明,通过本课程实训,从会计实务角度塑造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专业作风、心理素质和道德风范,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4.充分认识实训教学的各个工作环节

首先,教师课前仔细设计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熟悉实验教材,精心设计备好每一次课,什么时候应达到什么目的,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在实训前,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实训用品。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种会计操作,保证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巡回指导中,对发现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讲清、讲透,让每位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和要领,做到有讲解,又有示范演练,让学生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为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教师应自然、亲切、友善,让学生进入好的状态,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课后及时进行总结研究,每一次实训结束,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认真检查和评分,及时发现在实训中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差错,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多安排训练加以克服,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保证会计实训的效果

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再传输给学生,因此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能力,应把它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因为当指导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有透彻的了解,同时要熟悉会计实务,留意实践中的细节问题,所以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有必要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校应尽可能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会计实务和审计实各的机会,制订教师的会计实务培训计划,多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单位锻炼实务操作能力,参与一定的会计和管理工作,对一些具体业务处理系统,有目的进行调研,增加专业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另外,还可以从各单位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承担学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管理上应打破实训教学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的界限。使之互相兼容,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6.多层次建设会计实训室

会计实训室只有进行了多层次建设,才能使会计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有能力的学校应紧随市场的变化,建立起实验中心以及沙盘演练实验室,在实验中心可以开设财务会计模拟对抗演练结合进行综合性实训。比如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对于用友、金蝶等办公软件、数据库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这是学校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需求,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既然实训室是为了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那么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体现先进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在实训室的配置方面具有前瞻性,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合作的管理软件公司了解市场动态,改变传统实训室与管理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积极引进和升级最新的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训室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为会计实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7.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

篇10

1.1课程定位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作者:彭文如 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