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引言
传统发展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破坏已经引起我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走科学发展道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破坏,还可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寻找作出积极贡献。近几年,受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现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势在必行了。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没有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为数不多的人甚至还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其无关,认为没有必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这些消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束缚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同时,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相关常识也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部分地方官员为了在脱贫工作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忽略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地方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上。(2)很多人觉得生态环境保护不在他应尽的责任范围内,因此认为没有必要为生态环境保护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生态环境保护隐患不断累积下来,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
1.2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被早期经济发展模式所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制约,尽管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锁具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不合理开采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在有“工业元素”之称的稀土开采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前几年,部分企业由于稀土的价值较高便大量开发此类资源并出口国外,严重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此同时,还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在资源紧缺的市场迫使下,部分稀有金属的价格成倍增长,部分商家被其丰厚的利润所吸引,从而对资源无节制的开采,这些都是我国不合理发展的最好体现。
1.3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的重视来源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给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劣势,投入根本不够从本质上解决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的问题,所以做好全方位的投入也显得特别重要。领导层对环境保护这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对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挪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也有发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进行合理规划,导致后续的保护工作无法开展,生态环境所受到了严重污染将会是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2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我国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科学治理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话说得好“治标先治本”,必须从根源下手才能过好的解决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递进关系。合理规划工业、农业等产业并加大对其管理制度,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性,这在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要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使居民或法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科学合理化,对违法此法规的法人给予一定的处罚。
2.2科学治理
我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来减少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于很多人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新定义,其主要提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合理化”等先进环境保护理念,也就是循环利用资源进行高效生产,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来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在循环经济的研究、资源再利用技术、利用程度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概念,争取能够早日实现资源的高利用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让我国能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够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还可以以循环经济作为指导思想对久产业进行整改或创办符合当今发展趋势的新产业,促进我国可持续道理发展。
2.3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我国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旅游热,在我国现在的发展形式看旅游业可谓非常好。不少的旅游景点都是由原始森林开发而来,这些旅游景点尽管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基本风貌但是被开发过后存在许许多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量原始植被被砍伐、河流上飘满“白色垃圾”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旅游景点开发阶段,大量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方案缺乏科学性。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所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动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链不平衡,原始森林内食肉动物的减少致使食草动物数量急速增加,对景点内的植物进行啃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剧。对于旅游开发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合理开发旅游业有助我国经济增长,但是应该合理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要严格监督旅游公司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助资源部监管旅游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等都是比较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肖晓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性的策略分析[J].地球,2016(2)
2宋艳玲.浅析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
3汪芳琳.皖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生态补偿策略———以安徽池州市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1)
4王彬,孙克园.探索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5)
篇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崛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利用辐射技术来处理某些污染物,本文介绍了辐射技术的机理,以及辐射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保护;辐射技术;分析;探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high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many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the rise,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n people started to study with radiation technology to deal with some polluta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techniques, and radiation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adia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O571.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类也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信息社会多个时代。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的各方面都在不同程度发生变化,可是伴随工业化而不断产生的各种有关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如何缓解环境问题是当今科学界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多种常规处理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处理水体中化学性质稳定或危害大的污染物仍不能得到解决,现在急需发展一项新的技术用来处理此类问题。
伴随核物理技术的进步,辐射技术也经历了极为深刻的变革,并且在很多科技领域内引起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此外辐射技术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又形成很多交叉学科,例如辐射不育消灭害虫,辐射育种,以及放射性测定技术等等。近几年来,自然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猛烈增加,并且污染是成指数增长的,这毫无疑问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甚至直接威胁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辐射技术可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污染处理手段,因为其具有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有着极好的发展前途,备受关注。国际原子机构将辐射技术于环境保护当中的应用列入新世纪原子能利用的重要领域[1]。
二、辐射技术及其原理
应用辐射技术来治理环境污染一般都是在常温压下进行的,工艺比较简单可靠,而且具有处理能力高、对环境无影响等特点,因而辐射技术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1.辐射化学概念
辐射技术指的是通过由辐射源发出的射线以及粒子照射到水流上而引起水质产生变化的一种技术。它是在辐射化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中子可以令被作用的物质发生辐射性。然而因重电荷粒子仅有极为有限的穿透能力,所以在环境保护当中所常用的电离辐射仅有两种类型,也就是γ射线以及加速电子。
2.辐射源分类
(1)γ辐射源
γ射线即放射性核元素在其衰变过程当中所发射出来的一类电磁波。这些放射性核元素所放射出的γ射线就能量而言,可能为单一的,也有可能为多种能量。此类放射性核元素的衰变规律为指数定律:
A(t)= A0e-λt
式中, A(t)为在t时刻放射的强度, A0为初始放射强度,λ即衰变常数。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应用当中,一般都希望放射强度是越强越好。当前应用最多的γ射源一般为60Co的辐射源,其放射性强度一般可以达到百万居里。
(2)电子束源
电子束辐射法即利用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来处理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一种方法。一般根据它能量作用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即高能量电子束本身穿透介质对污染物来进行处理,另一类即通过高能量电子束来轰击高原子金属产生辐射或者X光来对污染物加以处理[2]。
3.辐解机理
在物质吸入辐射后,其中的分子和原子被电离或者激发,形成了离子及激发分子,与此同时在水中或有机物中产生自由基,然后激发分子、离子以及自由基来驱动粒子从而发生链式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降解目的,当中化学机理是十分复杂的。辐射降解的原理可用辐射诱发氘和氢的反应加以说明:
H2+D22HD
此反应时通过下属具体过程实现的:
H2H2++e-
H2H2+ (激发粒子)
离子会快速的以离子、分子的反应方式来与未电离开的分子发生频繁反应:
H2++H2H3++H
它的产物H3+再与氘反应从而引发其它离子以及分子反应以形成链式反应:
H3++D2HD2++H2
HD2++H2H2D++HD
H2D++D2HD2++HD
它们可能会重复几千次直到因为失去链增长离子并与杂质反应或者得到非离子型产物而终止,最终成功辐射降解。在进行降解的物质中,不管是有机体系,水溶体系,或者气态体系,辐照过程当中的离子分解中和或者自由基重合这一系列反应都为构成化学辐射降解过程机理的一些典型反应。
三、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
1.辐射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辐射技术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对有机毒物的降解。在水体中常含有难降解的苯、氯苯、苯酚等有机物质,其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且毒性强,易在生物体富集。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对此类物质的高效降解。近些年来,AOP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的辐射降解法以其高效的性能获得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潜力。
辐射技术在水处理中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原理是:水体在辐射的作用下分解,产生H•、OH•、H2O2以及eaq-等反应活性极高的物质。H•是极具氧化活性的自由基,而OH•、eaq-则是极具还原活性的自由基。在辐射降解法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就是以上三种所涉及的反应。OH•是极强的氧化剂,可以氧化几乎所有的有机物,eaq-是极强的还原剂,可以迅速使有机物脱去卤代基。利用辐射技术处理废水已经在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2.辐射技术在烟道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氮氧化物和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SO2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众所周知,SO2的排放与酸雨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而氮氧化物的过量排放导致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最近几年,全世界已经采取了从烟道中治理SO2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氮氧化物,由于其反应活性较低,一直很难找到具有实际价值的脱除措施。辐射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脱除SO2及氮氧化物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气体中的SO2、氮、O等吸收辐射过程中电子束的能量,形成激发的离子及分子,其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与SO2及氮氧化物反应,产生硫酸和硝酸等,然后使用收集器将其收集起来。目前,辐射技术用于烟道废气治理中的应用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工业化应用[3]。
3.固废处理
在固废处理当中,对废塑料与污泥里的病原菌的处理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辐射技术在此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如,日本利用γ射线以及加热联用,再由机械磨碎,得到聚四氟乙烯粉末,可作为剂使用。同样对污泥加以辐射灭菌处理后,可当做肥料用于田地,既能灭菌又能获得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辐射技术原理以及辐射技术处理某些污染物的介绍,展现了辐射技术对于处理污染物方面的显著优势,然而该方面技术还有待提高,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明红,卜葶葶,徐刚,郭瑞云.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自然科学, 2010,(12)
[2] 刘萍,王永刚. 辐射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
篇3
安阳市是我省粮棉种植生产基地,经调查,在全市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水环境保护目标周边,且在3类水环境保护目标周边企业主要集中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在安阳县、汤阴县和滑县等农业产粮区,这些区域内企业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对该区域的粮产区势必造成很大威胁。我市大气环境保护重点风险源企业主要集中在安阳县、汤阴县和滑县等自然村区域。各辖区内的上述企业几乎全部在自然村中,部分企业距离居民区、学校、机关等区域较近,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会造成巨大影响。
二、安阳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应急处置及应急救援资源不足
从对全市重点环境风险隐患比较大的企业排查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停产、搬迁和倒闭的企业没有“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以外,其他企业均有相关应急物资,但由于条件不同,各县(市、区)企业装备参差不齐。环境应急物资包括消防沙、活性炭、干锯末、石棉被、水泥、石灰、耐酸泵、消防车和救援车等,除了自身防范、救助以外,部分企业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向周边事故现场提供一定协助。在调查的122家企业中,有57家建立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具有一定自身防范、救援和支援能力。但其他50家只有一些例如灭火器、消防栓和口罩等简易的“物资”,不能达到向其所在地提供应急援助的条件。有堵漏、收集器材的企业44家,占全部企业的比例较低。最高的汤阴县拥有该器材的企业也刚到60%。城区拥有该器材的企业数量在本辖区内所有企业中只占12%。有应急监测设备的企业28家,最高的安阳县拥有该设备的企业也刚到36%,有的区没有一家企业储备有应急监测设备。有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41家,最高的汤阴县拥有该设备的企业也刚到70%,安阳县44%,龙安区38%,其他县(市、区)15%左右。虽然我市重点环境风险隐患比较大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建立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但由于企业重视不够,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参差不齐,自身消除污染事故后果的能力不强,更无法向周边提供有效援助,大大降低了我市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地方政府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几乎为零
据了解,目前我市四县五区尚未在辖区内组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各县(市、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不同,建有一定量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防汛、抗旱、抢险、医疗”等方面,但没有“环境应急物资库”的建立。个别部门对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目前,我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分别成立了以政府牵头的“应急机构”,但以当地政府牵头组建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还没有一个,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以后,将无法保证有效的救援和消除污染。
(三)环境应急物资综合调度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局面暂未形成
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建立需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在未发生环境突发事件以前由政府特定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发生事故后由政府统一调配。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节俭的目的。但目前我市环境应急物资的需求与应急物资库建设能力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财政状况较好,应急物资库建设可能顺利、物资储备相对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正好相反。而这些地区又因为急于发展经济,常常对一些项目降低门槛,因此环境风险相对较高,在进行应急处置时经常处于被动境地。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由于不能及时提供、调运应急物资,很容易坐失良机,导致损失加大。
(四)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严重不足,环境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专业性较强,应该储备符合本地区环境风险的专用型物资,只有根据本辖区环境风险常发类型进行评估、研判后,选择适合本辖区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才能做到科学应对,避免浪费。目前安阳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平衡,多数应急物资库中存放的大都是处置物资,防护物资常常是没有或很少。同时,处置物资基本都是普适性物资,缺少专业防护和应对物资,针对性不强。
三、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对策研究
(一)尽快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捋顺管理职责
尽快对安阳市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进行评估,找出对本市威胁最大、最多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根据评估结果,市政府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区需要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出台应急物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建立环保、水利等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平台,制定台账,统一调度,综合协调使用,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序、高效。明确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管理以及应急物资分类、采购、保管、使用、更新、失效物资处置等相关要求。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使用应急物资单位的工作职责,从科学存储、科学调配和科学使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出发,建立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库的管理体制机制。
(二)尽快建立分区域分等级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
在全市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级别较高的“综合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以点带面,在各县(市)区域内组织建立低于市级标准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实现区域内环境应急物资无缝化结合。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采用就近采取、就近使用、就近支援的原则从快、高效利用环境应急物资。
(三)合理采购和应用储备物资,提高物资利用效率
科学地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是保障应急物资得到节约和高效使用的唯一办法。所以既要从科学采购应急物资,避免浪费着手,又要从科学的管理物资考虑。本着节约的原则,环境应急物资采购可采用社会化采购原则,把污染源企业资源纳入应急物资库进行管理。政府可以与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签订购买协议,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由政府再购买其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或产品作为应急物资;也可以由政府先期采购一批可以作为企业生产原料和中间产品的应急物资储存在这些企业中,由其代为管理,并在生产中使用,从而保证应急物资一直处于更新状态,避免仓储物资需要定期更新,而过期物资也需要处置的问题。还必须要求这些企业一定要有固定的物资保有量,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需要调用应急物资时,能够由其负责及时运输到现场。同时,利用污染源企业的应急物资,比如大型运输设备、推土设备、吊车设备等,平时由污染源企业保管维护,管理部门定期对应急设备现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立即被政府征用,第一时间投入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来则及用,用则能胜,最大程度做到节约采购,高效使用的原则,保障应急处置顺利进行。有了环境应急物资后,只有采取有效使用的原则才能提高应急物资使用效率。根据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评估结果及各地辖区内的工业及环境风险源特点,分区域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库;由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组织建立环境应急特种物资库,储备专用设备和物资;把特种物资库设立在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并委托其管理,这样既可作为社会化物资用于企业的平时生产,也可在处置突发事故时,由这些企业员工直接带到现场使用,提高处置物资使用效率。
(四)环境应急物资管理要科学化、合理化要严格按照应急物资的分类和储备要求进行
篇4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机制 优化探究
现阶段,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环境保护问题也因此成为国家在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管做出什么决策,都有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既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做到环境的保护,成为影响现阶段国家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环境进行有效地治理,同时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在此过程中环境也受到污染破坏。在我国,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并列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生活污染
随着国民GDP指数的上升,人们消费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大幅的提高,正因如此,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也大大上升。在农村,一些资源被不恰当的利用,比如秸秆、果皮等被用来当燃料直接使用,而这些现象在农村十分常见。在城市,超薄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使得其在掩埋处理过程中难以迅速降解,这就直接导致了土地污染。如采取燃烧的方法处理,后果更为严重。正是这些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消耗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而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城乡的发展。
(二)生产污染
作为生产大国,我国在生产方面产生的垃圾量十分巨大。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生产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例如,我国煤炭行业大多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方式经营,而开发之后,大多数都为了利益而把保护环境放在一边。农业方面,由于一昧的追求高产,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就导致了土地干结,同时下雨过后会进一步对水源进行污染。生产污染大多是人们不经意之间造成的,而正是在不经意之间,对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工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而不治理,会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农业方面,使用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会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使人体聚集大量毒素,最终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因此生产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二、优化环境保护机制必要性分析
(一)现阶段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脆弱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环境保护机制。从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情况来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保护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发现,我国环境保护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环境污染不仅对人身体造成危害,同时还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往往对那些潜在的污染源并不重视,看不到它们造成污染后的危害,然而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我国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势在必行。
(二)造成的污染难以治理
从目前的环境污染来看,大多数环境污染难以治理。而这主要是因为污染物成分难以分析、污染时间长造成的。在我国,大多数环境问题做不到预防,只有在恶化之后才真正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此时才开始治理为时晚矣。比如,一些工厂为了节省处理成本,把大量工业废品运输到荒郊野地进行填埋处理。早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久而久之,污染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处理的范围,土地逐渐板结,出现盐碱化现象,导致该片土地百年内都无法恢复原样。而这些正是因为环境污染发现的晚造成的。因而防患于未然,优化环境保护机制便显得十分重要。
三、如何优化环境保护机制
国家对工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与此同时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加重了生活污染。因此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布局以解决这些问题。加大城市绿化投入,保证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有序有目的地发展,有计划地对土地进行占用,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对环境治理采取积极的态度。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的。因此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国家理应对环境保护予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环境保护机制,适当的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环境的治理,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是环境破坏的主体。一些企业违背法律道德,为了利益不惜破坏环境。因此保护环境,企业责无旁贷。企业应主动对环境进行保护,建立自己的环境保护机制,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快又好。同时企业也应该自觉及时上交环境保护责任险,并在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样才能顺应发展潮流,减少环境的污染。
四、结束语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国家和企业和个人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重视,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措施,采取合理布局,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在发展过程中不忘保护环境;作为社会居民的我们,必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从小事做起,不用超薄塑料袋,尽量少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只有这样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环境问题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娅楠,唐敬丽.分析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探究[J].商,2014,(10).
[2]孙涛,郭文,陈晓慧.江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环境保护机制及其政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03).
[3]温宗国,王迪,周爱国,陈吉宁.跨国石油公司环境保护机制的比较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03).
篇5
一、环境保护税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环境保护税概念的界定
环境保护税是基于保护环境的目标,对破坏生态平衡或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主体征收一定税额的财政手段,税收所得作为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环境保护税能有效地矫正环境的负外部性,通过价格信号改变纳税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行为主体为了规避税负,会有意识地减少污染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基础
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大理论,为环境保护税的研究和征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1、外部性理论
环境保护税的理论研究始于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主体(企业或者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不能以市场价格机制反映的外部影响。由于环境的价值无法量化,经济主体的污染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经济主体并未对此承担付费的责任,这就是外部不经济。因此,市场不能有效地对环境问题进行调节,只能由政府运用税收手段,弥补个人与社会成本的差额,让破坏环境的行为主体承担环境成本。如果政府的征收水平与污染行为的环境成本相等,那么行为主体的私人成本就等于污染行为的社会成本,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2、公共物品理论
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难以界定其产权主体。所有经济主体都能自由地使用产权,过度利用环境资源。最终就导致了资源不能有效利用,过度使用以致稀缺;污染不能得到控制,逐渐演变为环境恶化的结果。当产生环境问题时,由于产权主体不明确,导致没有人来承担责任。因此,政府要承担起相关责任,作为自然环境的产权主体,利用政治手段与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可能产生“免费搭车”的现象。当城市的环境问题严重时,有少数人付费去治理污染,而其他未付费的人也能享受到治理后的效果。征收环境保护税,能解决这个问题。
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环境资源可持续的使用。不但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以环境保护的视角,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可持续性,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保护和改善环境,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煤炭与天然气等;循环使用与研究开发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水能与太阳能等。
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环境保护税的研究理论,其中,公共产品理论是出发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导向,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保护税的制定施行提供了理论根据。
二、国外环境保护税的经验借鉴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用环境保护税手段,并且成效明显。
(一)国外环境保护税的发展历程
国外的环境保护税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期间环境保护税基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污染者收取监控行为的成本,是补偿成本型的收费。征税对象以废弃物以及污染等显性污染为主,税收的种类包括用户费和特定用途收费两大类,例如荷兰的废水排污税和垃圾处置税。环境保护税的雏形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段期间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绿色税制,排污税、硫税与碳税等税种逐步提出实施并完善。环境保护税逐渐成形,财政功能日益显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这段期间环境保护税迅速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实现全面完整的绿化税制的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主题。
(二)国外环境保护税经验的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税有研究价值与借鉴价值。
1、开征环境保护税要结合实际考量
环境保护税的税基与税率等要素的制定,要立足本国的国情。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环境现状与环境治理的目标都不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了环境保护税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各国的环境保护税的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规定也有区别。开征环境保护税要结合本国国情,确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目标,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税制度。
2、开征环境保护税要逐步进行
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对经济影响重大,需要市场主体慢慢去适应。美国和丹麦的成功经验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初期税率均较低,征收对象范围较窄,给企业与居民适应的过程,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情况与环境保护税政策的实施情况逐步提高,税率提高,征收范围扩大。按照这种方式,有利于降低开征环境保护税的风险与阻力。
3、环境保护税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功能
环境保护税的税制设计要使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在实践中实现。美国和丹麦为使环境保护功能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制定多种税收优惠制度,鼓励污染者减少污染的排放量。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借鉴成功经验,确保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实现。
三、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利弊分析
开征环境保护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趋势,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导向作用,是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驱动力。但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有弊,要求权衡利弊,科学合理地进行。
(一)有利影响
1、环境治理资金的税收来源
治理环境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环境保护税作为税收手段,能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公共财政收入,作为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治理环境问题,建设与管理环境设施。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当一个国家环境治理投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1――0.15区间内,说明环境问题的得到基本处理与控制;当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02――0.03区间内,说明环境的质量有所提高。因此,为了减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切实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则需要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5%――2%左右,其中美国达到了2%,德国达到2.1%,日本有2%――3%。
我国近年来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见表3.1:
从上述数据看出,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较低,直到2010年才超过1.5%,与国际水平仍相差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仍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投入比重。根据国际经验的结论,我国近几年只是达到基本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境保护投入水平的偏低是导致了我国这十年来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成效不明显,污染控制与环境改善的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实证研究表明,OECD国家的环境保护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呈增长态势,环境保护资金充足,环境保护税的作用逐渐增强。部分OECD国家2008年至2010年环境保护相关税收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例。观察总体,2008年6.84%上升至2010年的7.31%,增长了0.47%。从各个国家来看,2010年比例最高的为14.98%(土耳其),最低的为3.18%(英国)。在26个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没有增长。从这些数据来看,环境保护税在税收系统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
开征环境保护税,是运用税收手段的强制性,来筹资用于环境的保护,是最为可靠而且有效的方法。
2、促进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题下,当务之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税本质目标是防范和治理环境污染,具有税收调节的作用,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环境保护税采用价值规律,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对可能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的行为进行税费征收的措施。只有环境保护税的征收标准大于治污成本,才能达到抑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对于生产者,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利润减少。基于理性经济人的理论,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减少污染排放,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向低污染产业方向发展来减少税负。对于消费者,环境保护税促使消费者减少使用污染的产品。环境保护税加重了产生污染的消费品的成本,以致消费品的价格也相应提高,税负最终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购买或使用破坏环境的产品或者服务,就要为该产品或者服务承担环境成本,消费更高。所以,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避免该类高价消费品,减少使用甚至不再购买这类的消费品,转而使用清洁产品。长期以往,使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环境保护税的开征都会对环境治理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最终能达到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的目的。
根据西方各国的经验数据表明,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例如挪威的碳税,自开始施行,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下降了21%,居民使用的机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下降了2%到3%。工业企业采取技术创新的措施,让每桶石油造成的污染减少了百分之二左右,降低了90%的排污量。丹麦的二氧化碳税,制定了二氧化碳的等级标准,对供暖等的征收水平有所提高,在短时间内丹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下降了280万吨。另有对废弃物课征的税种,使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比例增长了一倍,掩埋比率的下降比例超过一半,环境效应非常显著。北欧五国制定了含铅汽油与无铅汽油的差别税率,使含铅汽油从市场退出,污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降低。可见,环境保护税能引导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防止外国进行污染转嫁
外国企业为规避本国的环境保护税,必然将污染产品转移至低税甚至是无税的地区。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在无环境保护税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将在我国投资建立污染密集型的产业,进行污染转嫁,严重危害我国的环境。
从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外商的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就占第二产业的九成以上,其中多为制造业中的污染密集型产业。当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加剧。
因此,我国有必要开征环境保护税以防范污染转移的问题。环境保护税将提高了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以此抑制破坏环境的产品与技术向我国的转移。
4、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提高效益
环境保护税的计税标准取决于环境保护费用的高低,环境保护费用的高低又由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所决定,换言之,纳税主体的应纳环境保护税税额取决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这种标准有利于抑制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迫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转向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活动。对于小规模低效益的高污染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会进一步加大生产成本,若不采用新技术,则无法维持经营。
从长远角度分析,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污染、提高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增强企业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出技术革新的优越性。
5、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保产业与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环境保护税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开征环境保护税不利于污染企业的发展,环境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若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可能导致企业缩小规模。对应污染产业来看,行业规模也可能出现整体萎缩。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开发环保产品,间接地推动了环保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另外,环境保护税的税收所得将有部分用于发展环保产业,通过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的手段,激励、鼓励、支持环保产业的规模壮大。同时,企业引入环保设备,环保产业的利润有较高的提升空间。这项政策使环保产业被重视,鼓励资本向环保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转移,形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不利影响
环境保护税作为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受市场经济逐利性、盲目性的影响,环境保护税的优势无法全部发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想充分实现环境保护税的功能与作用,就一定要全面考虑环境保护税的不利影响。
1、环境保护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对环境保护税敏感的一般生活用品,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品,可能导致环境保护税在分配上的不公平。以碳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不论作为生活质量的标准指标的是收入或是支出,碳税的附加税负都会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产生累退效应。根据美国的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对富裕的家庭,附加税负担仅占收入的1.5%;对收入中等的家庭,附加税负担就占收入的5 %;对贫穷的家庭,附加税负担则上升至收入的10.51%。环境税的累退性将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从而产生其他的社会问题。在制定环境保护税政策时,必须考虑分配效应,尽可能的降低对低收入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2、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的影响
环境保护税限制了生产中的污染行为,企业必须采取技术革新的措施用来降低环境保护税的支出。但在实际中,减少污染排放、治理环境问题的新技术,具有长期性、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与盈利能力,不一定选择进行如此长期并且成本风险都巨大的投资。
环境保护税同污染严重的企业影响更大,污染产业萎缩,短期内,生产企业会进行转移从而导致失业率提高,引起社会问题。
3、环境保护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篇6
1工程背景
1.1地下储气库工程
世界上第一个地下储气库工程于1915年在加拿大建成[1],其中利用枯竭气藏作为储气空间是应用最广泛的储气方式,约占储气库工程总量的3/4。地下储气库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适应高耗气地区的用气储存需要和实现调峰功能,以提高供气效率,缓解供气管线输气能力不足的压力,并使枯竭气藏存储空间得到利用。1969年,大庆油田利用枯竭气藏建造了萨尔图1号地下储气库,是我国第一个地下储气库工程。至本世纪初,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缓解天然气供气紧张状况,各地开始大量建设地下储气库工程。根据资料预测,至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耗量将达到1600亿立方米,需建设的大型地下储气库达30座以上[2]。
1.2文96地下储气库工程
中原油田文96地下储气库项目是榆林-济南天然气管线的配套工程。该储气库整于河南省境内,储气空间利用既有文96气藏,包括文96主块、文92-47块两大板块,储气地层属砂岩类。除利用既有枯竭气藏空间外,其新建工程还包括集注站、井场、输气干线、集输管线等内容。
2地下储气库环境保护验收流程及内容
a)验收流程。根据现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前,应首先进行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或备案。对于地下储气库工程,纳入生态影响类项目进行管理的,其环境保护验收主要流程包括委托编制验收调查报告书(表)、验收(或备案)申请、批准(或准予)验收(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调查报告书(表)的结论,符合验收条件的直接批准验收或备案;对存在问题的则限期整改,视结果给予验收(备案)。b)验收内容。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依照HJ/T394-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类》中所提出的具体点、项实施,并由有资质单位编制调查报告。验收的主要内容:①工程变更情况。比较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工艺、数量,以及线性工程的选线是否与环评报告书所评价的相关内容一致或基本一致;②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包括主体工程绿化措施及效果、水土保持设施,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临时工程的恢复,并需要达到相应的恢复效果;③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包括生产废水、生活废水收集、处理设施或措施;废气处理及处置措施;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储运与后期处置设施及措施;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等;④环境管理。除具体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外,还包括工程运营阶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台账管理情况等;⑤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涉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编制运营期突发事故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作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一部分纳入风险防范管理。即验收内容还包括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及有关环境应急设施建设、物资储备等[3]。除上述内容外,现行环境保护验收(备案)一般还要求建设单位进行环保信息公开、开展公众意见调查。
3地下储气库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要点
以中原油田文96地下储气库工程为背景,该项目施工、运营均采用目前国内外较新的通用技术,其建设、运营工况具有代表性。项目现已通过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分析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可总结的技术要点如下。
3.1线性工程
a)线位变更核查。文96储气库工程敷设的输气干线、集输管线共计约30km,线性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的关键是线位的变更情况核查,即线位走向与环评比较是否存在重大变化。验收的依据是环评文件,实际工程线位与环评阶段的设计比较如果发生重大变化,则相应的工程量、穿越区域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产生的环境影响、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也与环评阶段的评价、预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验收时无法给出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结论,或者需要系统的、重新评价环境影响。在本项目中,管道工程实际较环评报告中设计长度缩短了约5km,其原因是在局部地段管道取直,以及埋深变化引起的管道坡度变化使管道长度减少。此项变更未引起环境影响的重大变化,不构成重大变更。存在线位重大变化的项目应该在变更初期对相关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完善落实相关资料补充、报备手续,在验收阶段才有利于顺利通过。b)环保施工工艺。一般的线性工程环境保护验收内容主要是对施工临时设施、占地的生态恢复及其效果,例如施工面复耕、绿化等,在施工阶段已经基本落实,通常不存在遗留问题。验收中关注的重点是线性工程环保施工工艺的采用情况。在本项目中,对输气干线穿越河道的施工,根据环评文件要求应采用定向钻施工,可明显减小大开挖作业对环境的破坏,属于重要的环保措施,验收过程重点核查了定向钻施工的金堤河地段的工程情况、迹地恢复等内容。c)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对涉及易燃易爆品的建设工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的核查是环保验收的重要环节。其关键点包括两方面:一是严格核实针对管道沿线环境敏感目标如居民住宅、学校等房屋和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搬迁措施的实施情况;二是截断阀室的设置情况,除满足安全管理要求外,还应满足环境保护主要是对特殊敏感目标的保护要求。截断阀室的设置往往是该类工程环保验收中较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3.2站场
集注站、井场属于站场工程内容,以污染影响为主并主要集中在运营期。针对各项污染因子的验收技术关键包括如下。a)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置工艺和排放去向。站场污水中生产、生活污水根据其成分、排放量的不同,环评文件中均提出了明确的处置工艺、设施要求,验收环节重点核查相应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其工艺、规模是否能够满足废水处置的要求。废水排放去向往往根据处置工艺和达标要求决定,必须执行环评提出的排放去向要求。文96储气库集注站污水经处置后要求排入周边的油气田污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后用于回注地下。b)废气排放达标情况。验收重点关注各类废气排放的达标情况,并且需从采气期、注气期分别开展监测工作。文96集注站运营期站场废气主要为两部分:一是采气期三甘醇加热装置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有组织排放废气;二是集注站的设备、管道产生的烃类的无组织排放,和偶发性的放空火炬燃烧产生的烟尘、废气等无组织排放。c)降噪设施及达标情况。在噪声方面验收关注压缩机、空冷器等高噪声设备的降噪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减振、防护措施,吸声、隔声材料和厂房的建设等,并需通过监测考察场界达标情况。d)危险废物处置。在固体废物方面,除一般的生活垃圾、检修垃圾处置的基本验收内容外,其关键是核查危险废物是否有相应的处置渠道及其可行性、依法合规性。文96项目中集注站内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矿物油、危险化学品等即属于此类,验收过程重点核查了相关危废的处置去向并需在验收文件中附相应的委托处置协议。e)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验收中需重点考察新建钻井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情况,与环评文件中的现状调查进行比对,给出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结论。文96项目涉及新建注采井14口,采用了新型的负压射孔技术[4],使钻井作业时间缩短,孔壁防护强度明显提高,从环保方面其施工技术起到了减少地下水水文环境破坏的作用,并在运营期有效防止油气对含水层的污染。
4结论
a)地下储气库线性工程部分环境保护验收应重点核查管线线位的变更情况,与线位走向紧密相关的是工程对临近保护目标产生的环境影响、环评文件提出的环保措施;管线施工采用的环保施工工艺及其达到的环境保护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中的沿线敏感目标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截断阀室的设置。b)集注站、井场等站场工程验收中,生产、生活污水重点关注其处置工艺和排放去向,应严格按环评文件提出的要求落实;废气、噪声排放按要求需监测达标;固体废物则以对危险废物的处置为核心,考察其处置渠道的可行性,并做到依法合规;要通过对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开展监测等判断钻井工程在施工、运营阶段是否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我国地下储气库工程在竣工阶段环境保护专项验收评估方面的技术研究目前开展较少,随着大量的储气库工程逐步进入完工使用阶段,国家环境保护验收政策和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对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积累,乃至于建立储气库工程相关的验收技术体系具有较为迫切的需求。
作者:李新刚 单位:中国石化中原储气库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忠鹤,贺宇.地下储气库的功能和作用[J].天然气与石油,2004,22(2):1-4.
[2]许德全,牛树伟.对地下储气库生态环境的监测[J].油气储运,2003,22(4):57-59.
篇7
[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环境保护 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9-01
1 淡水渔业环境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2 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
3 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1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
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
3.3 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4 结语
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i.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篇8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秦皇岛虽为华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秦皇岛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成为秦皇岛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计划中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秦皇岛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缺乏等原因,仍使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着农村环境。
1.1农村生活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日趋增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由食品类有机物组成的厨余垃圾;一类是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包装纸等包装类垃圾。经调查,大部分村庄都建有公共垃圾池,较以往随便丢弃垃圾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距离公共垃圾池较远的房屋前后、田埂、山坳、路边、沟渠等处却可见到随手乱扔的生活垃圾。特别是一些开通农家乐旅游的村庄,游客所扔的垃圾随处可见。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腐败后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和严重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并滋生对人畜有害的蚊蝇等。目前,秦皇岛市每个农村日产生活垃圾约3吨,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约为2800吨,生活垃圾污染严重[1]。
1.2农业生产污染
1.2.1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养殖业户的增多,养殖规模的扩大,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特别是饲料喂养的畜禽粪便中氮磷化合物的含量更高。这些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会发酵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甲烷等有害气体,既污染空气又对农村居民健康造成影响。随意堆放的粪便,若随雨水进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秦皇岛市农村普遍存在养殖业水体污染现象,全市约有十万人口受到养殖水体污染的影响。
1.2.2农药、化肥及地膜污染
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是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过量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虽然大,但是利用率却仅有三分之一左右,多数农药及化肥都在使用中流失或浪费了[2]。
过量的农药会使大气、土壤以及水体受到污染,果蔬中残存的农药也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农药的喷洒杀死了危害农作物的病虫害,同时也杀死了其他一些动、植物和昆虫,造成了农村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化肥的过量使用,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使出产的植物营养失衡。化肥中的氮、磷等无机盐随水进入到水体,可以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和浅层地下水硝酸盐超标,长期饮用会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地膜很难完全清理干净,不仅造成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残存在土壤里的地膜很难降解,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农作物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小部分地膜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3]。
1.2.3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都开始向农村转移,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近年来,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各种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直接污染了农村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这些工业企业排放的“三废”已成为秦皇岛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秦皇岛市卢龙的卢龙镇、抚宁的抚宁镇、昌黎的朱各庄镇等都是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乡镇。
2.秦皇岛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由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不够、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的缺乏等原因,造成了上述环境问题的出现。综合各方面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是农村生活的主体,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是农村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媒体、文艺宣传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农民环保知识的普及,让农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防治生活污染
建设和完善公共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生活污水可以按村落划分,集中收集,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条件好的村落,可以鼓励建设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应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引导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定点堆放,特别是电子废弃物、有毒有害物的回收与处置,并增加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渠道,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2.3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应改变规模小、分散的畜禽养殖模式,将广大农户散养的畜禽集中起来,科学规划、统一饲养,便于统一对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便于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4推广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是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农作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从减少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入手,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调整化肥与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合理施肥。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用高度、剧毒农药。提倡
使用可降解的地膜,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和回收地膜,减少白色污染。
2.5加强企业治污,减少工业污染
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进行整顿,特别是产值低、污染重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各工业企业要加大技术和环保设备的投入,对“三废”要实施严格监控,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结合农村实地条件,合理安排工业园的布局,鼓励和支持无污染或少污染企业的发展,尽可能形成生态工业园,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4]。
3结语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农村环境的改善关系村民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要从观念、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改善农村生活面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篇9
措施,开发利用,发展
1.生态公益林资源特点分析
山脉生态公益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区和城郊的森林资源, 主要功能是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环境保护, 森林资源特点基本符合功能要求。
(1)森林覆盖率高, 乔木林单位面积生长量高、蓄积量大。山脉生态公益林中, 乔木林平均生长量1999 年高达0.27 立方米/亩·年、2003 年高达0.34 立方米/亩·年, 每年林木消耗量少, 所以, 每年蓄积量增加较多, 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已从1999 年的5.1 立方米/亩增至2003 年的6.2 立方米/亩, 公益林比较高大粗旷、林相整齐、林分质量良好。
(2)植物资源丰富、阔叶林比例高乔木林中阔叶林: 较高, 并且阔叶林中有多种树种混交, 林木生长良好, 其中木本植物179 属, 乔木类植物126 种, 乔木类中常绿阔叶树36 种。竹类植物6 属, 18 种。亚热带针叶林: 以马尾松林为主, 马尾松林在砂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尤为集中,其中灵隐寺尚有柳杉、桧柏林分布。常绿阔叶林: 木荷林成片的见于北高峰南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青栲、紫楠、大叶锥栎为主要混交林, 紫楠、枫香混交林较集中分布周围。落叶阔叶林: 化香、黄连木、麻栎林在飞来峰等多处的山坡皆有分布。
(3)生态林景观优美。生态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自然景观的主景或背景、衬景,区内有阔叶林、柳杉林、竹林、桂花树、梅花林、茶园等多种特色知名景观, 如双峰插云、九里云松、永清竹浪、天外茶园、灵峰探梅等景点, 都与生态林景观有关。两侧的红楠、紫楠、木荷、枫香、毛竹、桂花的林带中, 生长着众多的被称誉为佛门植物象征的娑罗子( 七叶树) , 以它特有的姿态和花果色彩, 渲染和散发着浓浓的朝香敬佛的佛国气氛。参考网。九里云松的上层青松、中层槭树、下层杜鹃花的植物配置, 谱写了“九里青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的意境。
2.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柔美的山脉轮廓起伏, 瑰丽苍翠的林相变幻, 丰富的名胜古迹, 厚实的文化积淀, 使景区山脉旅游备受中外游人青睐。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培育、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利用的必要保证。生态公益林在现代更担负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 因而在种植和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 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环境美。对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 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 因而希望通过公益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生态公益林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
2.1 合理的生态采伐
生态采伐的原则是,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参考网。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生态采伐设计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养分、水分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反映自然- 社会- 环境的和谐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景观水平上,使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特征。模仿自然干扰则是模仿森林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自然燃烧或遭遇风倒等现象,通过外力干扰帮助森林成长。如有计划地人工助燃,可以消灭森林中的病虫害,烧死一些过密的林下植物。风倒可以形成林窗、林隙,大小不同的林窗、林隙,其实就是多种生物的乐园。
2.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护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538处,总面积达到111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121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64处;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0处, 面积有303公顷。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队伍、管理规则和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破坏和任意改变林分的经营方向,还有利于保护珍贵树种,特别是稀有种和濒危种。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林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 2.3 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的
一个重要措施,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当年,据对全国57个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县的典型调查,工程实施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初见成效。57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四年间减少了41. 97万公顷,沙漠化减少了5. 05%。
(2)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退耕农户每人每年平均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入为241. 37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4. 7%来自退耕还林。
(3)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1998年, 57个退耕还林县2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50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 32% ,到2002年,已累计退耕3516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 8万公顷。
(4)农林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57 个县2002年的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 6个百分点[ 4 ] 。“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已经涉及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0多个县、6亿多农业人口,工程建设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涉及中国生态类型的2个大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 、11个类型区(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水土流失区、风蚀沙化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等) 。
2.4 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以生态和社会需求为主,兼顾经济利用,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分类发展。一是按生态、社会和经济利用的要求,将森林按区域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区域的划分不是按行政区域,而是按资源的自然特征划分,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管理效率。二是林业计划体系应有权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林业的规划是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上的,这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保证了林业计划制定和实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任务明确。三是林业计划体系将基本森林资源计划与重要林产品长期供求预测联系起来,作为林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和制定林业政策的指南,这样的计划体系既突出生态建设,又强调了林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用材与生态利用兼顾,有利于引导林产品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预测,组织森林培育和经营,使培育与生产不脱节。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计划落到实处,并充分尊重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2.5 加快国有林改革
第一,明确国有林的地位和作用。国有林的作用已向生态环境、游憩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文化教育等多用途利用发展,其地位就是担负着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持,同时,也承担着相当的木材生产任务;第二,改革国有林经营机制,减员增效,提高国有林的经营效益;第三,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财政支持。中国的国有林承担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没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有林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支持。
2.6 加强森林防火
进入80 年代以后, 景区农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 燃料结构发生变化, 农户改烧煤气, 山上的枯枝落叶、茅草、灌木等可燃物大量积累。同时,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进入景区的游客量剧增, 许多人上山随意吸烟、野炊, 香客随地烧香, 上坟扫墓者上山烧香点烛, 极易引发山林火灾。成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各部门协同配合, 各司其职,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落实防火经费建立联防组织, 坚持目标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火源管理;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防火队员培训力度, 确保景区已连续二十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参考网。
2.7 着力护育养护
大洋山景区景区山脉终年郁郁葱葱的生态公益林充满生机和活力。群山茂盛的植被得益于当地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也是自唐、宋、明、清以来先人们不断植树,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来大规模采取以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为主的经营措施, 禁止进行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生产性森林采伐活动, 使得生态公益林林木葱郁, 浓荫蔽日, 兼以灌木花草地丛生, 山林野趣油然而生。由于拟松材线虫危害,为了防治拟松材线虫, 对有松树的过熟林应采取适度的林相改造措施, 对有松树的幼龄树、中龄树应采取抚育间伐措施。
篇10
关键词:焦化行业;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焦化行业的污染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焦化行业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荒煤气、粉尘、颗粒物、以及污水中的NH3-N,COD。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改善,是焦化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1 焦化企业的污染物
目前,我国炼焦工艺的污染源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面污染源;二为点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主要包括备煤系统(如储煤仓等)、焦炉以及相关的净化煤气的系统;点污染源主要包括锅炉烟囱、焦炉烟囱及熄焦塔等设备。
1.1 备煤车间以及筛焦车间的污染情况
用以备煤的系统主要包括配煤室、粉碎机、煤坑、煤焦制样室和带式输送机、转运站等。首先,带式输送机将原料洗精煤从洗煤厂直接运送到备煤车间。然后,经过煤的选配,再由破碎机粉碎成直径小于3mm的微粒。最后,再被带式输送机运送到塔顶,进入焦炉中提供施工。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排放出来的大气污染物为煤粉、煤尘。
1.2 炼焦车间的污染情况
洗精煤从备煤工段输送出来以后,被输煤栈桥输送到煤塔中,再通过给料器装入装煤推焦机的煤箱,最后由推焦机从机侧输送到碳化室。在碳化室内经过高温作用一段时间,馏形成焦炭还有荒煤气。在此工序中,由于装煤而产生的烟尘被炉顶的除尘车吸出,经过燃耗和洗涤后形成废气排放。而碳化室中的焦炭经过高温作用后,被推焦机推出,进入熄焦车,再由电机车拉至熄焦塔内喷水,冷却以后再输送到筛焦段。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污染:
1)在装煤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即在炼焦炉内装煤过程中由于设备不够严密泄漏出的荒煤气。荒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焦尘,为大气污染物。
2)由于密封不严造成焦炉炉体中的废气泄漏,这可能是炉盖和盖座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或炉体的其他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
3)对于湿地熄焦,煤矿企业一般不在熄焦塔顶安装捕尘器,造成废气排放、颗粒物排放的速率、浓度过大,从而产生熄焦烟气。
4)在推焦操作过程中产生周期性排放的废气,如,荒煤气和推焦煤气等。
1.3 煤气净化车间的污染情况
煤气净化车间主要组成工段有冷凝鼓风工段、硫铵工段、粗苯工段、油库工段以及生化工段等。在这个工段中,如果焦炉加热时所采用的为净化不完全的焦炉煤气,燃烧后所产生的废气将产生焦炉烟气,由烟囱排放到大气中;而粗苯管式炉如果燃用净化不安全的焦炉煤气,废气将形成管式炉烟气,经过15m高排气筒被排放。蒸汽锅炉燃料如果采用净化不完全的焦炉煤气,将产生锅炉烟气,经过25m高的排气筒排放。因此,煤气净化车间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以及烃类化合物,主要来源是储槽容器中的发散气体以及设备当中泄露的气体。
2 焦化行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 粉尘的防治
粉尘的防治包括抑尘、降尘、除尘和防护等。
1)进厂煤采用汽运,要求煤车到达卸煤点再将覆盖层去掉,可抑制煤尘的扬尘和一路的抛洒。同时,露天贮煤,由于气候条件,风沙大,扬m是极其严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采用室内煤库进行封闭贮煤,从长远规划着想,既防治了扬尘又使得企业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是符合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2)炉顶装煤时,由于炭化室内呈正压,必然在煤车一离开的瞬间大量煤尘扬起。另外,现行使用中还发现开关高压氨水瞬间对集气管压力影响较大,因此,炉顶安装消烟除尘车,采用高压氨水喷洒进行无烟装煤来减少粉尘的污染,同时,加强工艺管理以及规范工人的操作可大大减少粉尘的污染。
3)出焦时,焦炭推出的瞬间产生大量粉尘。这可通过地面除尘站来降低粉尘,其除尘效率可达到95%以上,因此采用除尘设备是降尘的最佳措施。
防护是指在各种措施下,粉尘仍不可避免,操作工要佩戴防尘口罩,因为成人一次大约呼吸500mL的空气,则24h内将呼吸约10000mL的空气,约为13.6kg。因此,防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浓度)对职工健康及焦化厂的清洁生产等都是不可忽视的。
2.2 荒煤气的防治
焦化荒煤气可通过以下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控制:
1)安装无烟装煤车利用高压氨水喷洒进行无烟装煤,装煤后对煤孔进行及时封盖并进行泥浆密封,同时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
2)上升管荒煤气泄露主要通过及时清除上升管盖和桥管内以焦油、石墨及其他沉积物,保持压力平稳。同时对上升管于炉顶连接处进行泥浆密封。这样可阻止荒煤气的泄露。
3)炉门的泄露,目前大多采用敲打刀边炉门,这种炉门结构简单,投资省,调节方便。但不能消除炉门因热变形而引起的冒烟现象,采用空冷式炉门改善炉门铁槽与炉门框因受热而引起的不协调变形,同时采用带弹性腹板的不锈钢炉门刀边,用小弹簧施加弹性力来调节刀边的密封性,再配上机械化清扫炉门和炉框的措施,加强管理,定会改善其泄露现象。
4)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焦化工业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发生了具大的变化,炼焦炉在向机械化、大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煤气净化技术与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焦炉煤气及化学产品的质量,而且使应用焦炉煤气的领域更加广阔。对于独立的焦化厂,除焦炉自身燃用外,有将近50%左右的焦炉煤气外送,随着外送煤气的饱和,外送煤气量受到限制。因此,焦化厂应从长远考虑,焦炉煤气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将净化的煤气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例如用作苯加氢、用作生产炭黑、发电、用于甲醇的生产等,这样将对焦化过剩的煤气进行综合利用,减少放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浪费。同时焦炉煤气将在各行各业充分发挥出潜在的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2.3 污水的治理
焦化污水的产生主要来自蒸氨、脱苯、焦油加工等工段。由于焦化废水含有高浓度苯环有机物,成分复杂,而且还含有高浓度的NH3-N,COD。是典型的难处理工业废水。经过普通生物法处理,酚、氰等污染物能基本达标,但其中的COD,NH3-N却达不到排放标准。为满足经济发展及环保需要,需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理方法有A/O,A-A/O及短程硝化、反硝化等生物处理工艺。目前,焦化废水生物氮的A/O,A-A/O工艺较成熟,在我国的焦化行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若工艺参数设计合理,工艺条件控制适当,可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A-A/0法是在A/O系统缺氧池之前加一个厌氧池,起到酸化水解的作用,有利于大分子多环类化合物链或环的断裂,从而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特性。因此A-A/O工艺的处理效果要优于A/O工艺。但A-A/O工艺的水力倍留时间长,基建投资相应也要高一些,并且焦化厂生物脱氮装置大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废水场所有时会受到限制。所以在工艺选取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水处理要求,综合考虑。另外,焦化废水在进入生化处理装置之前,一半都经过溶剂脱酚和蒸氨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酚和氨的浓度。即在化产车间要上蒸氨塔和氨分解装置来降低生化处理入水中的氨含量,减小生化处理的负担,使出水水质达到熄焦用水标准,全部进行闭路
循环。
焦化厂废水虽然已全部闭路循环,但对熄焦车腐蚀严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正在进行的废水三期改造工程,就是在原有的水处理设施基础上,投资450万,采用A-A/O工艺所进行的改造。相信,改造后的水处理将会对出水水质有很大的改善,可达到熄焦用水标准以减少二次污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环境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工艺装备和科学管理着手,搞好焦化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除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提供一个轻松、舒适、愉快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安全及文明生产。
参考文献
[1]杜娟.新形势下焦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能源与节能,2015,(12):92-9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