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常态;中原经济区;金融体系;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53-02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针对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提出的,而中国经济的过去式是指2007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一模式的理解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分析,即当时的宏观经济模式。自从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崛起”的发展号召之后,中原经济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从中国经济“过去式”的结束,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保持较快稳定发展,是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中原问题。
一、经济“过去式”的分析
2007年以前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二是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三是资产价格上行的压力一直存在。这些特点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保持较高储蓄作用下形成的。较高的储蓄规模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投资水平,投资水平的增高就会形成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快,高投资和高增长下就会引起低通胀。但是由于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中国资本对国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金融资产的投资方面,很难获得境外有形资产。政府为了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同时抑制资产价格的上升压力,采取了各种措施,最主要的就是金融压抑,就是通过该利用对金融产品和汇率等的管制,来限制资金的使用和流通。
二、经济“新常态“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形式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新常态”。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人们储蓄观念的改变,银行储蓄率出现下降趋势,导致有形资产和资产积累增长速度趋缓,GDP的增长速度也逐渐趋缓。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反映到供给方面则不是特别明显,最终出现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同时伴随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象。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在投资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就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实现金融创新,提高投资的质量。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就是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三是金融创新管制放松。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启示
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中原经济区要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要在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下大力气。
(一)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增加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金融行业发展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了减少中小企业负担,维持涉农企业正常发展,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的条件,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适度的减免,对于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权,使他们在确保中小企业在确实无力偿还贷款情况下对其进行重组,并适度对贷款期限进行延期等。加快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相关手续的审核速度,简化审核手续,提高审核效率,对于不良资产做到及时掌握,及时化解,对三农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度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关服务部门,加大对有能力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投放速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充分利用资金的杠杆作用,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调动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资本市场在吸收资金,实现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制度,支持中小板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作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一些资产运行情况良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在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情况下鼓励其开展相关的重组和兼并工作,提升企业水平,促进企业有序发展。为了提升企业整合速度和升级规模,市场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审批,提升规模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和其他融资形式,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使用,适时发行中小企业债券,推进相关债券交易的试点工作。
第三,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不断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中原经济区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是较大的,这就离不开信贷服务的支持和完善。在对相关企业进行支持的过程中,要坚持有选择的原则,要区别对待,对于具有一定实力的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信贷支持方面要进一步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对于关系民生的投资和建设,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政府在政策和信贷支持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快信贷审理速度,提高房贷效率,积极支持涉及三农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企业。对于青年人创业和具有科技含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要积极探索支持模式和信贷扶持模式。对于一些具有大量订单又具有较好市场信用记录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企业暂时困难。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第一,壮大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机构。在扶持本地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壮大实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原经济区的跨区域经营,引进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投资者,吸收全国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来中原经济去进行投资和开展多种规模的金融服务,积极实施“引进来”的投资策略。不断放宽对各类风险投资和相关资金的政策限制,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法律范围内正常成才和经营,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实现中原经济区内各种金融机构的有序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第二,加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加大金融业对中原经济区内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持,创新支持模式,对于现代化交通系统和先进的物流体系建设要进行重点资金扶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内现代生物行业的有序推进工作。对于中原经济区内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如医疗、教育等要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的新思路,重点将信贷支持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的质量,提高金融资金在使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改变以往金融支持的“注血”模式,帮助企业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综合实力实现“造血”能力。
第三,加强金融机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创新模式,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方面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不断创新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金融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鼓励中原经济区相关金融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集中优势资源对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创新对涉农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方法,稳步推进金融机构电子化,加快实现金融机构网络化步伐。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商业承兑汇票,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促进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培育完善特色市场。完善外汇市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开展结售汇业务,逐步将业务范围由即期向远期、掉期发展,推动发展专业外币兑换公司。培育黄金市场,推动金融机构拓展黄金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展黄金的销售、租赁、远期、期权等业务。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的宣传推广,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积极引导大型绩优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不断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发挥期货市场功能,鼓励各期货经营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引导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期现套利,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探索发展新型市场。搭建投融资交易平台,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区域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有效发挥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其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服务企业直接融资。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和推广远期现货交易模式。探索建立其他各类富有特色的金融要素市场,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扩大市场辐射范围。
第三,申请在郑州成立中原证券交易所。中原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有利于缩小中原经济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利于为中原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筹集资金,也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和企业上市。做大郑州商品交易所,引进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货经纪公司分支机构、地区总部入驻郑州,支持本地期货经纪公司通过资本手段做大规模,扩大本地交割仓库规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土地流转和基于土地的用益物权担保融资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5).
篇2
一、“实习场”的发展渊源及其基本理念
“实习场”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当代学者森杰(Senge,1994)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他指出:“实习场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式场所,也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所,而是一种基于具体的社会案例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实验环境。在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活动,与今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问题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它实现了从教育认知到社会认知的过渡。”由此可见,实习场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它强调学习者在此环境中学到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
“实习场”理念不是教育理论中的新理念,而是很多教育家所倡导的一种基本的儿童教育观念,从卢梭、裴斯泰洛齐、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到杜威,都有类似的思想。一直以来,教育家们关注实习场理念并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比如,美国学者凯瑟琳,坎普·梅茜等人在《杜威学校》一书中说明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再如。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戴维·H·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一书中具体阐述了创设实习场的几种方法。在国内,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我国部分幼儿园中开展的工作坊其实就是一种“实习场”,其核心精神就是与生活关联、与生产关联、与行动关联。
综合国内外对“实习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虞永平教授总结了实习场学习的几个特点:1,真实性。是指学习者参与的是真实的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活动:真实的活动(包括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真实的行动(真实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真实的操作而非虚构的游戏过程(真正的问题解决)。2,情境化。是指教育者要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为学习者学习创设“情境”,这种情境必须是生动的、真实的,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与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的活动与学习者未来在校外可能从事的活动基本一致。3,行动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实际行动参与情境性活动、采取实际措施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甚至是进行的基本操作活动都要在某种程度上与“情境化任务”建立或多或少的联系。4,发展性。是指选取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挑战性”和“适宜性”的内容,并且将挑战镶嵌于整个实习场学习情境脉络。构筑学习者学习适宜的“最近发展区”。
二、“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启示
虞永平教授对“实习场”理念的剖析和阐释、对幼儿园“实习场”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为近年来国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专业支持。从而对当前国内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样,这一理念对我们创设集体教学情境、优化集体教学效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达成有效教学的良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却可以见到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境创设。以实习场理念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下文就结合实习场特点的“真实性”“行动化”“适宜性”,来谈谈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注意点。
一、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实习场设计的核心要点。在最能体现实习场核心精神的“工作坊”活动中,学习者所扮演的角色是真实的“工作人员”,而非仅靠“角色扮演”其他行业或领域相应人员特色来“玩游戏”。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情境的“真实性”:一是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活动和行动的机会。比如,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把课堂从活动室搬到花园里,改惯常地看图片、看视频为亲密接触真正的花木,到花园里去找一找、认一认、比一比,这样的活动比排排坐的集体活动要生动、自然得多。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二是通过设置与工作相关的。或模仿从业者真实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学习环境。比如,学习用彩泥做点心可以替换成用面粉做真正的点心,做完后蒸熟享用,让幼儿在其中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三是借助图片、实物与信息技术创设逼真、仿真以及虚拟实境来提高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以上第一第二个途径包含着真实的活动、真实的行动、真实的操作,可以实现实习场理念所倡导的“真实”。而第三个途径对教师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我们知道,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由于受场地、空间、季节等外部条件的限制,教师常常会创设虚拟情境来达成教学目标。反思幼儿园的虚拟情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了虚拟的情境,幼儿明知是假,但仍然愿意投入或沉醉其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以虚的手段达到了实的目的。我们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是真实有效的。另一种是教师创设的情境与事实不符甚至违背了现实生活的常规,让幼儿觉得虚假、可笑,因此不愿意进入其中。没有了幼儿的全情投入,活动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我们说,这样的情境就是无效的。是有违“真实性”原则的。
综上所述,关注集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是指给幼儿创设的情境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创设真实场景、提供真实物品也好,创设虚拟场景、提供替代物品也罢,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真实的经验和能力。
二、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
“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明白了。”这一至理名言揭示了学龄前幼儿“在行动中学习”的特点。因为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幼儿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也即强调了“行动中学习”的重要性。
实习场理念强调要“维护学习者探究的权利”,要“通过学习者自身实际行动、与所在集体合作(互动)来共同完成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从本质上来说,实习场反映的就是“做中学”的基本理念。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了行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强调行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对于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那就是——让幼儿在以互动交往为主要方式的集体课堂中学习。这里的互动交往包括几个方面:一要增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二要增进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三要增进幼儿与环境材料间的互动。而落实到《纲要》提到的五个领域,可以具体为:对于语言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有更多对话、交流与表达的机会,避免作品的简单学习。对于科学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在探索和发现中建构经验,避免科学知识的直接记忆。对于社会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通过交往和实践来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避免规则的简单接受。对于健康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自我服务和体育运动。避免生活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枯燥练习。对于艺术领域,要创设相应情境,让幼儿发自内心地喜爱并参与到艺术课程的欣赏、学习、表现和创造过程中,避免艺术的机械复制。
重视集体教学情境的行动化。能更好地践行“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的教学理念。它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能让幼儿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更好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强调集体教学情境的适宜性
“借鉴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过程创设真实的情境脉络。但实习场的设计不能仅仅停留于模仿专业领域实践的“表面”学习,还需要考虑学习内容对于特定阶段学习者的发展适宜性。”实习场设计要讲究“适宜性”,幼儿园集体教学情境也是如此。
集体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宜性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集体教学中的情境包括教学过程中人、事、物,以及人们之间言语、表情、行为的总和,因此构成教学情境的素材是丰富而多元的,诸如场景、教具、学具、语言、音乐、影像,等等。因此在选择情境素材时,就要考虑某些素材是否必要。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是否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否能营造出教学所需要的氛围?是否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是否能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等等。其次,情境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也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其动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因此,适合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情境自然也是大有区别的。如:“玩家家”“做客”这样的游戏情境让小班幼儿乐此不疲,对大班幼儿却毫无吸引力;而大班幼儿感兴趣的竞赛式情境、小组合作式情境却不适合小班幼儿。再如,习惯了排排坐问答式学习的幼儿,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参与式”情境。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的学习需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
篇3
关键词:莱芜境内 齐长城 旅游资源整合与保护
一、莱芜境内齐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完成于战国,毁于秦,复修于明、清和民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川,千余里以备楚。”①据以上所说,齐长城为春秋时代始建,齐宣王时代完工,比秦长城始建要早一百多年。齐长城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是齐鲁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屏障,是齐鲁大地的分水岭和屋脊。齐长城的走向,虽在泰沂山脉的分水岭之上,但不走山脊线,而是筑在山的阳坡陡险处,蜿蜒600多公里,史称千里长城。其为目前国内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
齐长城莱芜段是齐长城中保存最好,极为重要的一段。莱芜境内有两条齐长城:主线由蒿滩东山入境,先后沿与章丘、博山交界线前行,至双堆山南崖出境,长56390米;复线从青石关西侧的梯子山,至东侧的炮台顶,长4350米。莱芜境内这段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不仅见证了长勺之战、艾陵之战,阅历了嬴城的兴建与衰败,倾听过黄巢练兵的雄壮呐喊,直到时期,它还被人民武装群众所利用给日寇以坚决的抵抗。齐长城莱芜段全段有3个门,史称三关:西有天门关,东有青石关,中为锦阳关。
(1)锦阳关。锦阳关也叫通齐关,是齐长城上三大重要关隘之一。位于今章丘正南、莱芜正北,磨池岭和曹峪顶雄峙东西,中间一道谷地是南北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锦阳关在时期曾是莱芜战役的战场,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
(2)黄石关。由锦阳关逶迤而东,到茶业口镇北王庄村北,这里就是黄石关。关楼已无,形制与锦阳关相同。关南东侧的高地上,原有孟姜女坟和孟姜女庙3间。关址虽无遗存,但关山雄姿犹在。关东1800米处是瓦岗寨(山)遗址,寨门尚存。
(3)青石关。齐长城在茶业口镇逯家岭村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又从博山区樵岭前村,东进莱城区和庄乡大梯子山。大梯子山下就是青石关村,东北部就是齐长城规模最大的关隘――青石关。该关与锦阳关、黄石关形制不同,其实称之为关城更为合适。“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②。青石关是齐都临淄的南大门,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之称。其为齐长城上至今发现的唯有的一座独特的关城,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青石关原有四门中,现仅存北门,是齐长城现存唯一的关门。
二、齐长城莱芜段文化历史悠久
莱芜市的齐长城历史遗存资源十分宝贵,文化底蕴深厚,加之典型的民族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长城南遗有“青石关”等较多的石刻、雕塑和孟姜女等动听的故事,是一本美丽的书画长卷和发展旅游的重要文物资源。
1、蒲松龄有《青石关诗》:“身在瓮盅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罗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早露。”
2、莱芜齐长城沿线发生和流传的孟姜女传说最具代表性。孟姜女的原型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的齐国大夫杞梁之妻,她是一个擅长哭调的歌手。隋唐以后,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传说才基本定型。孟姜女的原型是齐人,最初的传说也发生在齐地,那么从情理上推测,传说中的孟姜女所哭倒的长城,也应该是齐长城。从文化学的角度说,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孟姜女传说和大大小小孟姜女庙的存在,无疑大大提高了莱芜段齐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典型意义。
3、《左传》中《曹刿论战》曾记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疲我盈,故克之。”说的“敌疲我打”的方针,就是曹刿“一鼓作气”的战术。从此,长勺之战名播海内外,莱芜齐长城一带也成为国内外历史学家、军事学家、考古学家以及文人墨客欣然前往、寻古探幽的胜地。
三、莱芜境内齐长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长城旅游线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莱芜段齐长城周边生态景区众多,可与之联合开发。南有雪野生态旅游区和孔雀山景区,吕祖泉景区;北有章丘的锦屏山景区;西南有房干景区。但是,莱芜段齐长城大多高不足几米,加之多为土夯,很难有八达岭长城的气势。很多墙体顶部已与内侧田地取平,连为一体。因此,齐长城的保护应有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体,宣传国家有关的文物保护法令法规,树立“爱我长城、护我长城”的意识。第二,由各级政府保护齐长城的公告,禁止在齐长城上动土、动石,不许在齐长城两侧规定的范围内兴建工程。第三,在齐长城遗址保存比较好的地段,设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碑或标志物,并由专人负责看护。第四,对坏齐长城遗址者,应予以处罚和教育。对保护长城遗址有功人员,应予以奖励。
(二)旅游资源的整合。当前莱芜北部地区景点众多,但各景点相对独立,没有进行很好的串联和整合。应该以近些年来莱芜市重点开发的雪野湖旅游区为重点,将齐长城的旅游景点很好的融合进去,使该地区的旅游景点更具吸引力。开发这一带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妨做如下工作:第一,在征得有关部门许可的前提下,接着现存的齐长城遗址(保持遗址原貌),沿山岭向西重修一段齐长城,尤其是青石关的齐鲁古道,更应该修建配套旅游设施,方便游客的进出。第二,修复娘娘庙和烽火台等遗址。第三,充分开发和利用景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第四,加大宣传,提高齐长城知名度,可根据齐长城的特点结合莱芜战役在该地区建设青少年军事教育基地。
现在,整个莱芜北部地区开发还处在前期起步阶段。莱芜齐长城及其沿线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各景区、景点又比较集中,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存丰富,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附近旅游景点虽然各自独立,但是相互之间皆有山间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便利。另外,随着济南都市圈的建立,齐长城旅游区与莱芜城区及济南的距离将日益缩短,交通也会更加便捷。所以,我们坚信,只要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就一定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大大加快莱芜部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刘艳.浅析齐长城的价值 [J].才智,2009(20)
注释:
篇4
[关键词] 环境资源 公共管理 产权 租赁 排污权
资源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总称,自然资源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理论只注意到了土地、矿产、风力、水能等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贡献,没有注意到自然环境以承受废物排放的形式对生产的参与。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并据此指出了企业向自然环境排放造成的外部成本应由企业承担。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自然环境容纳和承受气态、液态、固态废弃物和光、噪声、辐射等污染物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环境做为排放物“仓库”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观念开始确立起来,环境资源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何认识环境资源,如何搞好环境资源管理,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课题。
一、产权问题对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的困扰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的前提是健全的产权制度。当代市场经济通行的产权规则要求产权是明晰的、可以自主转让的,而且必须得到有力地保护。如果产权制度不建全,必将导致对经济资源占有、使用、处分和管理的混乱。但是,政府在总量控制原则下,把环境资源以排污权形式配售给厂商时,却出现了产权问题的困扰。
第一,把排污权视为所有权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厂商从政府手中购得的是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则必然会导致两个后果,其一,政府对排污权的调整会造成干预和剥夺厂商私人财产的问题。其二,政府会因排污权售尽而丧失环境资源,至少是大部分丧失。环境资源一旦脱离政府控制,被私人垄断性拥有,其后果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都是可怕的。
第二,把排污权作为使用权所存在的矛盾。在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中,使用权人是无权处分使用对象的。这与我国农户不能将承包土地进行转让的道理一样。排污权制度的生存与活力就在于其市场交易性,使用权与转让权的冲突对环境资源市场化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众多争议,很不规范,不能将排污权这种新兴事物也拖到这种混乱当中。
二、用租赁关系来解释、引导和规范排污权交易这种环境资源的市场化管理模式
可以把环境资源的产权和管理问题简化归集为四种基本情况(如下图所示)。第一种,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不加以界定,也没有适当的管理。第二种,产权归国家所有,政府进行行政性和计划性管理,符合法理一般认识,但是缺乏效率,效果差。第三种,把产权分化到私人,借助市场机制自由调整环境资源,这种做法必然涉及到代际公平、市场准入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背离了环境资源的强公共性,即使在技术上能够实现,也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和严重环境问题。以上三种情况已经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落选了”。第四种情况,是与当代公共管理市场化进程相一致的国家所有,市场化管理模式。我们探讨的环境管理市场化进程中的产权问题就集中在这里,为了解决这种产权矛盾,又不影响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的实现,可以引入租赁理论。
环境资源的产权和管理问题简化归集示意图
第一、可以非常清晰地界定环境资源市场化管理过程中的产权归属问题。产权清晰不仅要求所有权明确,而且要求各利益相关方在所有权行使中的地位和权能清楚具体。租赁理论考虑到了排污权的期限性、付费性、可让渡性和所代表环境资源的可归还性(环境再生和自净能力使排污权到期后国家的环境资源不发生实质性减少)等特点,把环境资源界定为国家所有,符合民众的基本认识和根本利益;同时把厂商购置、使用和转让排污权的行为界定为环境资源的租赁权,借助成熟的法律理论解释了较为抽象的新事物,并凸现了环境的资源性。
第二、可以明确厂商对环境资源的权属内容,确保外部性内部化,规范环境资源的使用。租赁人只能在约定的期限、权限和范围内使用租赁标的物,并履行付费义务。把排污权界定为租赁权,其权利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自然就清楚了,其付费性也无需再讨论,厂商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负外部性也会因交纳租金而自然实现内部化。
第三、借助租赁契约,可以实现政府对环境资源的新型管理。租赁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是私权的表现,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外在形式,契约化管理是当代新公共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和发挥市场作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借助契约,政府可以在一般租赁关系的基础上设定与环境资源管理相适应的事项和内容,以更多地体现鼓励生产和维护环境安全相统一的环境资源管理目标,并尽可能的使行政事务民事化,市场化,消除传统公共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环境资源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资源类型,环境资源管理属于当代公共管理的范畴,并呈现着明显的市场化发展趋势。为了确保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的良性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厂商购置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问题,可以借助租赁和租赁权转让理论来认识和引导排污权制度,排污权初次配售是政府将环境资源依合约租赁给厂商的过程,排污权转让交易是环境资源承租人经特定手续将租赁权转让给受让厂商的过程。环境资源的租赁和租赁权转让实现了环境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政府作为出租人借助期限性租赁契约调整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以所有权人和民众代表的双重身份对承租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家属定期探视;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22-03
为方便我院住院患者家属来院探视患者,2008年起我院开通了市中心到我院的免费班车,班次为每月第2周的周日和最后一个周日,探视时间为1h,地点为病区外开放区域。对患者家属带来的物品,按照精神科入院须知严格检查并逐一登记,探视结束安全检查后患者方可返回病区。为探讨接送患者家属定期探视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进行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12月长期住院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2)住院在3年以上,长期服用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近两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未做大的调整;(3)有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均长期住院康复治疗,无办理出院意向。
本研究共入组样本40例(男21例,女19 例),年龄 35~76岁,平均(57.0±8.9)岁,精神分裂症病程 8~58 年,平均(32.85±11.38)年。住院时间5~29年,平均(13.15±6.43)年。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在年龄、病程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试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方法及随访方案
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家庭成员的探视情况分为两组: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乘我院免费班车每月探视1次;无探视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之中家庭成员来探视次数小于3次或无家庭成员探视。所有入组患者完成基线评估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评估内容
1.3.1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该量表包括30个症状条目,其中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各7条,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条,每个症状条目均从无症状到极严重,按1~7级评分,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
1.3.2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1] 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可归纳成7个因子分即: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及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本量表为频度量表,每个条目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总体病情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基线和随访前后PANSS与NOSIE-30评分的变化。
2 结果
2.1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PANSS评分比较
随访时,探视组和无探视组PANSS量表评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组内和组间NOSIE-30评分比较
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前后对比,总消极因素因子分下降,病情总估计因子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精神病医院仍是半封闭的管理,长期、单一的治疗和生活模式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形成孤僻,懒散,行为退缩等不良行为[2],严重影响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家属来院探视看作家庭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信息[3],这是他们与亲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缓解患者的思家情绪,进而安心住院,给患者以精神鼓励,成为战胜疾病的强大精神力量[4],通过探视组和无探视组基线和随访时NOSIE-30评测数据不难看出,无探视组患者在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迟缓,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无探视组患者由于长期没有家属探望,认为遭家人遗弃,心情焦虑不安,不能安心住院,不配合治疗,有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生活质量下降。探视组上述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探视组患者在1年之中住院生活质量变化不大,与李鑫等[5]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PANSS和NOSIE-30精神病表现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杨九州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均得到一定控制,处于慢性稳定状态,也说明家庭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疗效有限。
慢性精神疾病的治疗,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影响预后最为重要的是家庭照顾[7]。从精神医学发展史来看[8],精神分裂症向来就被置于脱离社会的封闭性住院设施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正常交往,钟亚玉等[9-10]研究都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率很低。虽然探视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作用不大,但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住院期间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无探视患者[11]。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强调要给予精神病患者关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关心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12],虽然我们呼吁社会希望能够给予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爱,但来自家庭的关爱更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不宜探视,缓解期适当探视,长期住院患者鼓励家属探视[13],适当时期的探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14],我院探索的主动接送患者家属探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探视次数和探视率,通过1年的NOSIE-30和PANSS量表评分对照观察,确实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益,值得借鉴。当然,每个医院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探视时机,探视时间,探视环境,探视路线可自行决定。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5-217.
[2] 孟江.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业疗效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32.
[3] 李宝梅,马素红,韩增英,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9(20):52-53.
[4] 王艳荣,张建惠.探视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1,7(14):1797.
[5] 李鑫,张炜,掌永莉,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3):10-11.
[6] 杨九州,杨松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定结果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9-70.
[7] 沈渔.精神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42-1043.
[8] 杨德森.基础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9-743.
[9] 钟亚玉.126例住院精神病人家属探视情况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3):179-180.
[10] 张秀青,吴洪明,沈文龙,等.精神分裂症与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探视情况对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2.
[11] 徐静文,江汶,陈义平,等.探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6(11):2.
[12] 钱志萍,徐政红,梁峰,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0,46(2):169-170.
[13] 孔少云.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建立与家属的沟通并进行合理探视[J].医药前沿,2013(34):17.
篇6
关键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全化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也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内的茶叶企业面对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也面对着全球的消费者市场,这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加强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切实的研究应对市场经济的策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工作。
1市场经济的发展
1.1市场经济简述
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运行方式不是靠政府的调控和计划安排,而是靠市场进行调节。市场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活动对象是供方和需求方,市场经济的生产者由需求方加以导向,因为市场的需要才是生产者生产的动力。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调控方式是市场波动,如果供给方过多而市场需要很少,就会导致商品降价甚至销售不出去,而当需求方很多供给方很少,这种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会非常强烈,即使大幅度上调收购价格也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生产者和参与者要确保靠正当竞争来参与生产相关活动。为了保证正当竞争,国家和国际社会也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法规来规范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
1.2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变了过去的计划经济运行方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GDP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化经济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各大跨国公司也愿意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建设中来,外国公司都积极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经济形势过热的时候,政府会给予适当的提醒,避免过多的重复性投资;而当某个领域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府又会积极出台政策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鼓励经营者参与进来。
2茶叶行业的过去和现在
2.1茶的诞生与古代中国的茶叶行业
茶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在还未有国家概念的氏族社会时期就发现了茶叶并开始饮用茶叶,茶叶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在现代社会与咖啡和可可一起并列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茶叶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中国人是最早开始人工种植茶叶并生产茶饼和茶砖的,古时候草原人尤为需要茶叶,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过于油腻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商人开始把茶叶运往草原,用很少的成本就可以从草原换得大量的牛羊和各种皮制品,这是中国茶叶行业最早的对外贸易。后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开始走向欧洲,走向世界。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迷上了茶叶,清朝末年因为中国茶叶、瓷器等商品对英国的出口远大于中国对英国商品的进口,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倾销鸦片并最终导致了的爆发,这些历史都证明了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辉煌。
2.2中国茶叶企业和行业的现状
据调查,中国目前登记在册的茶叶企业有四万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上千家,每年茶叶的销售金额达到几百亿,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并一度成为第一产业的支柱产业。中国茶叶企业在总体上的数量比较庞大,其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是不可估量的,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是在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中国茶叶企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我们茶叶企业很多,但是知名的茶叶企业却是屈指可数。我们一提到中国茶叶,首先想到的是龙井茶、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这些耳熟能详的茶叶名字,但是却很难想起像英国“立顿”茶这种茶叶品牌。我们的茶叶行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知名品牌,缺乏企业宣传,缺乏文化输出,在世界上,中国茶很知名,但是中国茶企却不为人知。我们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有着璀璨的茶文化,有着众多的茶叶爱好者,有着大量的国内国外消费者,这是我们的荣耀;但是我们没有扬名世界的茶叶品牌,没有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是我们的尴尬。
3市场经济下的国内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策略
3.1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品牌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我们提起汽车都知道“奔驰”“宝马”;提起家电都知道“索尼”“西门子”;提起饮料都知道“康师傅”“红牛”;提起超市都知道“沃尔玛”“家乐福”。但是当我们提起中国茶叶,基本上无法脱口而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的购物习惯都会自觉地把知名品牌作为首选对象。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商品物资极其丰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面临的选择也是格外多,品牌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树立民族茶叶企业的品牌能够有效的促进茶叶的销售,例如现在的凉茶品牌“加多宝”,一句广告词“凉茶就喝加多宝”传遍了大江南北,经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大量的节目赞助,使人们都认可了加多宝是一种可以解暑祛火的健康饮品,加多宝每年创造上百亿的销售额,加多宝凉茶饮品的成功销售模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茶叶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3.2推广茶叶文化
起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早就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茶文化的流行,使得中国人更加热爱饮茶,也促进了茶叶极其周边产品的销售。但是外国人喜欢上了茶叶,却并没有接受中国的茶文化,这导致他们对于茶叶的饮用并没有特殊要求。我们应该推广中国的茶文化,使每一个喝茶的人甚至是从不喝茶的人爱上茶文化,爱上中国茶叶,这也是茶叶销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以茶文化的人文内涵为契机带动茶叶的销售。
3.3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多元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茶叶企业在茶叶种植方式和茶叶收购方式上越来越多样化。茶企在控制茶叶质量达到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全球化的种植或者采购。目前很多中国农民到俄罗斯或者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租地种粮,茶叶企业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世界各地选取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壤和自然环境,选择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茶叶种植。茶叶的发源地在中国,现在的主要种植地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内茶叶企业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采购,当然标准一定要严格要求,设立比行业标准更高的企业标准。对于茶叶的深加工和包装车间,企业可以直接设立在茶叶产地或者靠近茶叶消费地的地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压缩运输成本。茶叶企业在进行茶叶生产和销售活动外,还可以进行深加工,比如生产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叶周边产品,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发展,茶叶企业也要紧跟时展,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
3.4茶叶品牌的宣传方式
茶叶品牌宣传要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利用报纸杂志海报等传统平面媒体,还有电视电影等立体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促进茶叶的品牌宣传。同时,我们的茶叶企业应该引入专业的品牌营销公司,推广自己的品牌,打造专属自己的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公益事业的投入以及文化产业的传播,树立国内一流的茶叶品牌形象。对于不同的品牌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同一个企业可以运营不同档次的品牌,既要有专攻超市一类底层市场的品牌,也要有专攻高档消费场所的品牌,更要有针对茶叶行业内专业人士的高端品牌。
3.5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茶叶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想要把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在过去很多茶叶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或者家族企业,在今天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聘请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制定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审核企业经济运行,控制企业成本,加强企业宣传,构建企业文化。面对日益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茶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速企业转型,适应新常态的变化,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3.6建立合适的激励和惩罚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待遇和未来光明的发展前途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在市场经济下人才的争夺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茶叶企业应该设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对于切实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给予重大奖励,而对于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奖罚分明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避免出现老国企的大锅饭现象,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庄恩岳,卢修贤,何成梁.新财务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左藤嘉彦.降低成本新利器[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明天的“热点问题”[J].东方企业家,2005:113.
[4]丁锋.知识经济时代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0,22(5):55-57.
篇7
关键词:便士报革命;民主市场社会理论;述评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便士报革命的原因:民主市场社会崛起
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勇于打破传统并成为后来报业典范的“便士报”,这种报纸最具开创性的特征就是售价为1便士,这次变革被称为美国新闻业的“商业革命”。便士报革命的原因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民主市场社会”崛起相关。
1.经营方式的改变
1830年以前的商业化报纸和党报的情况是:内容上以政治内容为主,有部分广告,财源来源于政党;价格一般是六美分,发行量低;报道的相关立场并非中立,读者群多为商界和政界的精英;报纸的作用是商业信息,成为党派宣传的工具;办报极端个人化,一人身兼数职。
便士报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经营上大量发行吸引广告,不依赖社会关系和政党关系办报,这使美国新闻业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价格上售价一便士,发行量大;内容上迎合广大民众,逐渐关注崛起的贸易运输制造行业的中产阶级;新闻来源上新闻成为报纸的重心,开始聘用记者。
2.科技的作用
对于便士报出现的原因许多学者分别提出了“科技论”、“识字率论”、“自然史论”等观点,试图探讨这场变革产生的原因。新闻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革新,科技的进步为这场新闻业革命提供了条件,但并不是产生的原因。识字率是报纸发行量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类是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条件,但同时又创造出自己的历史,有时甚至还打破了塑造自身的条件和限制。
3.民主市场社会的崛起
便士报革命的原因与民主市场社会的崛起相关。关于现代新闻业的起源,习惯上一致追溯到便士报,现代新闻业是随着民主市场社会的崛起而诞生的。“民主”是指贵族统治的政治文化被大众民主的理念和制度所取代。由于杰克逊时代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使普通人获得了选举权,政党体系取代了立法预备会议,越来越多的人以从政为业,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化”的影响超出了政治的范畴,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愈来愈多的美国人参与市场活动,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货物,而且市场文化也渗透到美国人的社会意识中,这种文化是民主的文化。
二、便士报革命带来的变化
1.城市中产阶级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向前,形成便士报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和新兴资产阶级这一全新的信息消费需求群体,而民主化的浪潮使人们趋于追求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包括追求信息的客观及信息获得渠道的平等,加之经济发展造成传统社区瓦解形成现代社会、对公众或他人信息的大量需求,以上种种催生了便士报,引发了这场新闻业的革命。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呼吁着政治平等和经济机遇的平等。在这期间,便士报便在提倡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树立自己中立的形象。因为只有在立场中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谈到客观性的存在。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新闻客观性还并不是新闻人的专业核心理念和本身的做事原则,而仅仅只是一种能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的方式而已。
2.社会概念的形成
“社会”是由城市、陌生人和个体构成的冷漠世界。人们获得自由,焕然一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又要承受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赋予的重负,人们一面想了解陌生人的故事,一面又要竭力避开公众,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城市中产阶级在那时兴起,他们多为熟练的工匠、大大小小的商户和三教九流的零售商,这些人有能力跨入政界、商界,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变革。
三、便士报对新闻和现代社会互动关系的评论
1.便士报对现代新闻的意义
便士报作为现代新闻业的起源,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民主市场社会理论分析便士报革命的原因,可以让受众通过宏观的视角看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对新闻业的作用,反过来新闻业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这与19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关系密切,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框架,能帮助我们解读便士报,而便士报也解释了社会结构。
2.便士报对现代社会互动关系的意义
通过解读便士报崛起的原因,我们看到现代新闻的起源离不开民主市场社会的崛起。社会生力产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同时也是推动新闻业前进的力量。
通过对便士报革命的民主市场社会理论的述评,我们看到在“民主市场社会”文化的土壤下,才能产生相信“事实”而不是相信“现实”或者价值的“客观性”的信念。
篇8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起源于西方,当它传入中国以后却面临了种种问题,其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困难。墨家所主张的“兼爱、交利”思想正能给我们以启示。它告诉人们在现实的功利世界,不要放弃道德目标,在思想深处实现内圣的理想。
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常常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文化,既融合了西方市场经济的思想,又不违背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道德是一股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市场主体的行为,它使市场主体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幸福、正义、公平等因素。因此,伦理道德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一种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方式,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实现方式。构成市场经济的要素有:第一,有自由、平等且目标一致的经济主体;第二,有作为市场客体的用于交换的商品化社会资源,有明确界定资源的主体条件和文化条件;第三,必须有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第四,必须有对自然资源认知的科技条件,有对资源进行大规模利用加工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有超地域大规模交换的技术条件;第五,有保障产权、保障主体平等地位和进行自由交换、维护法治并受法治限制的政府。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因而在通常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尽力去追求个人自利行为效用的最大化,这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动机和目的。但由于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最终必然演化成这样一种经济局面:为了竞争中占得优势,实现其经济价值目的,他们都各自必须也必定会努力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扩大自己劳动产品的市场化潜力,而这种合乎理性的行为,最终必定带来整个社会或市场的经济效率的增长。这样,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市场经济就达到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效果。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目标。
经济活动中,我们不可回避这样的问题,即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使用是否有某种既合乎经济理性又合乎道德伦理原则的价值尺度。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二)市场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首先,市场经济活动应当坚持这样的价值原则,即功利主义所提出的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主张,在你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你不仅应该考虑快乐的量,而且也应该考虑快乐的质;不仅应当考虑经验的可感受的幸福,也要考虑到心灵的、精神的快乐和幸福。功利主义相信,如果每个人都以这种方式看待幸福和快乐,那么个人的算计理性就可能转化为社会的集体合理性。
其次,努力提高经济效率也是市场经济中的美德。效率首先是人类目的性价值的直接体现。对于“效率”概念,伦理学上的理解认为,效率即是某种行为目的的价值实现。效率不仅意味着财富,而且也意味着社会美德。“美德”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有“成就”、“杰出”、或“优秀”等意思,而这些品质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效率。
最后,市场经济在分配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分配原则。市场经济不论人的出身、门第、登记、亲缘关系等,它只按照每一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做出的有效贡献来分配效用价值。市场以它的市场效率为第一分配原则。哪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付出的成本较低,同时具有价格优势,那么他可能获得的利润或效益就相对多。
二、墨学中的“兼爱”、“交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兼爱”、“交利”思想是墨家文化的核心,且“兼爱”学说是现代人类公德得以成立的基本价值,也为市场经济行为提供了道德依据。它的论证方式是“实践理性”的方法,而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正是依靠普遍的社会道德经验事实的理性分析或推理来寻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契合的。
1.“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自己学说的宗旨,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实现这一宗旨的基本原则。所谓“天下之利”,除指“天下之富”外,还包括“天下之治”,也就是社会各等级、各成员之间的“和调”;“天下之害”,就是相互攻伐、篡夺,即“交相贼”。墨子把“交相贼”的原因归结为“不相爱”、“别相恶”。为了“兴利除害”,他主张用“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原则取代“别相恶,交相贼”。墨子认为,社会成员虽然贫富有别、贵贱有等,但作为道德主体却是平等的。为天下兴利除害是一切道德行为的目的,也是道德价值之所在。道德之所以“贵”,在于“义可以利人”。反之,“亏人自利”则“不义”。
2.志功为辨
墨子从强调功利出发,在中国伦理史上,首先提出了“志”、“功”这对范畴,认为对行为道德的评价,应“合其志功而观焉”。有将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的思想因素。动机与效果是一对有关道德评价的基本范畴。在道德评价中,应该如何处理动机和效果的关系问题,墨子认为“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人们做事的动机是好是坏,要看事情的效果如何。要根据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来评价其善恶与否同时,也不可以对人们的行为动机不闻不问,要“合其志功而观焉”。
3.兼以易别,以兼易偏
墨子在寻找社会弊端的病根时,指责了“不相爱”的道德现状。之后墨子又提出要以“兼相爱”来代替“不相爱”:“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易之,譬之犹以水救水、以火救火也,其说将必无可焉。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墨子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用兼爱代替偏爱”的命题。他主张的“兼爱”之普遍平等的爱,及不分血缘的亲疏和等级的贵贱而给予无差别的爱。
三、“兼相爱,交相利”作为中国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某些方面仍不够完善,尤其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常常出现道德失范的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除了法律,我们还应该寻求一种人文精神,从思想上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而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这种精神正是当今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所需要的。因为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存在着许多一致之处。
(一)兴利除害与功利主义
在墨家的“兼爱”学说中,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道德观,这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原则——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一致的。
墨子认为“交相贼”的原因是“不相爱”、“别相恶”,而事实上“别相恶”是由于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产生了利益冲突而造成的。所以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他认为应该“兴天下之利”,因为只有当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满足的时候,真正的个人利益才能够实现。这与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是十分一致的,两者都主张义与利的兼容,认为人的个体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取向,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功利主义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市场主体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公共利益,因为如果整个市场是“交相贼”的状况,个人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只有“天下之利”得以实现,才能使每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
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兴天下之利”的道德思想是需要提倡的。近年来,中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种种令人瞩目的不道德行为:交易中的诚信缺失、为追求商业利润而对环境的污染、传销行为的日益泛滥……这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正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让市场的行为主体明白,对公共利益的破坏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利益,即使实现了,那也决不是长远的、永久的利益,只有在保证“兴天下之利”的情况下,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全面、持续地发展。
可以说,经济学提倡的重视效率,是相对于社会总体效率而言的。因此,评价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效率应看其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财富的增加,应把他的动机与效果相结合。首先,一定要注重市场主体行为的实际后果,要根据道德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来评价善恶与否。同时,绝不能采取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动机不闻不问的实用主义态度。即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还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来参与市场经济的建设,把动机与效果用以起来,做到“合其志功而观焉”。
(二)兼以易别与公平分配
墨子所提倡的“兼以易别”传达着平等、博爱、民主的理念,这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分配原则极为类似。
墨子“兼爱天下”的道德理想从根本上反对了“爱有等差”的思想,认为应该以平等的、无贵贱之分的爱来代替偏爱,表达了墨子对民主社会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理想。这种保证社会主体地位平等的原则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不管人是怎样的出身或等级,都按照每一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所做出的有效贡献来分配效用价值,它反对不劳而获、无功得利。两者同时看到了社会财产的公平分配对整个社会的重大意义,
公平的分配原则对当今的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公平的又是最优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努力寻求可行的“公正”配置机制,来解决社会收入合理分配问题,从而缓解贫富差距扩大的局面,以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理想的和谐社会。
四、结论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可能的,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与市场经济的许多道德原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兼相爱,交相利”更多地关注,它有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能力本位观的确立;有助于系统的建构和确立基于平民精神、平民的生存哲学或公共哲学;有助于确立个体本位与重视社群相统一的新价值观,兼爱理论的阐扬可以作为当代人文精神的传统生长点和创造性基础。
[参考文献]
[1]〔清〕孙治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1986年2月版。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篇9
我国进入前所未有的大立法时期,就是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建立规则的佐证,而对于行政透明的要求,则是在我国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下,约束政府行为使之符合三公原则。正因为我国是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政府权力在资源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我国在规则建立中的焦点问题在于:第一,在立法之后如何在执法层面做到一视同仁?第二,如何防范在市场效率的名义下对于政策手段的泛用?
以此次上调印花税而论,就集中体现了上述两个方面未尽人意的一面。
虽然调整印花税的出发点是让股市恢复理性这一初衷,但在具体的手段以及行政的透明度方面均存在可议之处。税收政策在我国属于行政手段还是财政手段,各方意见不一。总体而言,如果设立新的税种或者改变税率经过了人大审核、公开听证等一系列程序,那么这样的政策就是在合法性支撑下的公开而透明的财政政策,否则,就带上了强烈的封闭的行政色彩。此次印花税上调后,反对者指责最多的就是个别官员此前含糊否认印花税上调有误导投资者之嫌。这样的指责辅之以市场的变化调整,隐含了对于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及诚信度的不满。仅仅上调印花税不至于引发这样的恐慌,股市数次相似的恐慌,无不起源于投资者建立规则诚信的信念受到伤害。政府的行政手段的改革显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
建立规则应该允许有试错的过程,但试错的结果是为了减少政策成本,以最终符合市场所需。引用刘煜辉先生的话,“在市场经济中,选择最好的规则,而不是选择最优的政策才是政府政策实践的常道。通过‘前后一致的政策’以及‘一视同仁的赏罚’所彰显出的政府诚信,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山西;焦煤集团;营销;策略
我国的一次性资源中70%以上为煤炭资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稳定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对煤炭企业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严格控制煤价,煤炭企业一直处于低位运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才逐步放开煤炭市场,将煤炭推向市场,推行市场经济的营销模式。至此,煤炭企业受到严峻的冲击和考验,在运行初期,经济效益下滑,煤炭滞销,严重亏损。针对煤炭市场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我国政府逐渐出台一些调整政策,以期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的产业布局,这既给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市场营销的内涵
市场营销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具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我国近二三十年也在逐渐接受这一概念。市场营销是以市场为导向,是对市场、产品及服务的定价,通过促销及各种营销方式来使顾客满意,达到个人或者组织的目标。市场营销是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中间环节,企业只有通过这个环节才能把产品及服务销售出去,将潜在的市场机会转变成现实的发展机会,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从而获得利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必须认清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山西焦煤集团也必须重视市场营销,转变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以产量为目标的营销观念,采用新的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对煤炭市场的预见性,提高销售业绩。
二、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的改革,山西焦煤集团已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服务为中心的营销机制,并对营销的理念、营销的体系、技术支持及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企业得到了小幅度增长,但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焦煤集团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机制,但受传统营销观念的营销,企业还是普遍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无法对消费者制定针对性的产品营销策略,对企业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宣传重视度也不够。在营销过程中还是以价格策略为主要的营销手段,虽然可以根据客户的情况进行自己定价,但却无法做到差别定价,对煤价博弈的各方不能达到准确的分析。销售的渠道依然是直供方式,这样的销售渠道过长,层次加价,最终销售端价格过高,影响销售的质量和服务。再次,焦煤集团在营销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营销计划,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也不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对市场定位没有准确的把握,仅仅是照搬煤炭企业发展的一般营销理论和方法,也不管是否适合本集团的发展,生搬硬套,缺乏自身的特色,致使营销活动缺乏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影响营销业绩。由于受传统的营销策略思维定式的影响,焦煤集团对企业产品缺乏必要的广告宣传力度,对促销这样的先进的营销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敢开展人员推销活动,对公共关系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影响了产品的生产,特别是产品的销售。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焦煤集团应该严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为集团的发展创造企业效益。焦煤集团可以采取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走集团化发展的模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集团化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规避经营风险,有利于煤炭企业更好地面对市场的竞争,发挥自我的优势,实现行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要搞好煤炭的综合开发,提高产品的多样化水平,发挥煤炭及其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加大对煤炭及产品的加工及改造,适应市场化经济发展的要求。焦煤集团应该积极做好煤炭市场的培育和扩展,及时调整煤炭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扩大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发挥在市场经济运营中的积极作用,提高集团的企业效益。再次,积极开发新产品,狠抓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和差别化程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大对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扩大“山西焦煤”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树立山西焦煤集团及其产品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各种促销活动,以信誉和服务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与信赖,扩大市场的占有额。并根据煤炭产品的特殊性和季节性,适时调整煤炭价格,针对不同的市场区域、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时段采取差异化价格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永水:当前煤炭营销市场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中州煤炭报,2000(1).
[2]岳福斌:煤炭价格与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