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75-01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易疲劳,不爱活动,常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明显延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1 生理方面
1.1 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1.2 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1.3 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 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 心理方面 患者的心理需求
2.1 急躁、焦虑心理 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 抑郁失落心理 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3 自责消极心理 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3.1 康复的目标 使患者获取康复知识,树立健康的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年患者达到尽可能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得到恢复。
3.2 康复护理指导的方法 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要针对患者复杂的躯体及精神状况、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种族及娱乐等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如语言、文字、手势等。特别要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方法、语调语速,使患者在交流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3.3 康复护理指导的内容 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及时解决不适、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讲清疾病的预后,诱导患者,使其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做到护患合作。结语:老年骨折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其骨折也应该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双方面的治疗,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达到现代医学治疗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建中.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87~488
[2]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5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骨折患者施行围手术期有效护理,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有效护理,观察护理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本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均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之后有1例患者因尿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患者在手术之前施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全面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康复指导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n effective nursing care to the pelvic and fracture patients who ar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the sake of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appen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pertinent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pati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ir recovery as early as possible.Method: Selecting 6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that the pelvic and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and cured by our hospital, the effective nursing care was implemented on the patients who wer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omote patients earlier recovery,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was made to the after-surgery patients based on observing nursing effect and summarizing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peration was made on each patient after their conditions were getting stable, there was one case, after operation, that con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happening due to urethral injury, but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 was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Conclusion: the active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treatment before operation, and overall nursing car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proper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s after operation, may promote pelvic and fracture patients to be recov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clinical effect is worthy to be extend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elvis bone fracture; Encircles surgery time nursing; Analysis; Recovery instruction
骨盆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撞击骨盆或者暴力挤压所导致,患者除了有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腹部、胸部、头部联合伤,治疗方法或者护理措施不当,可以给患者造成较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死亡[1],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对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骨科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8~79岁之间,平均年龄35.8±3.5岁,因外伤所致骨折患者42例,交通外伤18例。有20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并发症:伴尿道损伤7例,脾破裂3例,腹膜后血肿2例,肾挫裂伤2例,颅脑损伤2例,合并四肢骨折5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4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并对症治疗,进行正确的护理,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在手术之前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制动和防压疮护理,对术后患者施行预防切口感染护理、预防尿路感染护理、预防便秘护理,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患者的康复疗效。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均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之后有1例患者因尿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患者在受伤后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心理状态比较复杂,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特点,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要对老年患者的意见要听取和采纳,使患者能够树立积极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从而预防骨关节并发症的发生[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3.1.2 健康状况评定:在手术之前完成各项检查,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的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患者能够接近生理状态,能够更好的耐受手术。骨盆骨折患者多是由于较强的歪理所致,常会伴有头、胸部、腹部、四肢的合并损伤,而且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因此患者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应该及时将病人转到急救室,建立静脉通道[4],护士要配合医生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并检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皮肤色泽、每小时尿量、瞳孔、神志、直肠有无出血,以及下肢的运动感觉。
3.1.3 制动护理:为了维持患者骨盆的稳定性,尽量的减少患者搬动的次数,以避免骨折的再移位,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出血是护理的基本原则。将患者安置在充气垫的硬板上,患者不能随意的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健侧翻身[5],并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3.2 术后护理
3.2.1 术后生命监测:由于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比较长,在手术中的出血比较多,因此手术之后48h内要严密的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每2h挤压引流管1次[6],给患者实行功能心电监护,并正确记录引流量,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汇报医生。
3.2.2 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骨盆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切口比较大,并且损伤周围的组织比较多,术中出血较多,因此患者在手术之后切口处容易形成血肿并继发感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药彻底的止血,在手术之后除了要加压包扎外,还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伤口周围肿胀情况、体温、波动感和牙痛,并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3.2.3 术后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有的患者在骨盆骨折是会伴有尿道损伤,因此患者在术后要留置导尿,与预防尿路感染,这对于预防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十分重要。保持导尿管的密闭、无菌、通畅并定时的夹闭尿管,每隔3~4h开放一次。鼓励患者多饮水[7],如果尿液出现浑浊,伴有血块时可以使用庆大霉素8万U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冲洗膀胱,并保持会引的清洁。
3.2.4 术后预防便秘的护理:骨盆骨折的患者由于骨折的刺激,可能会造成患者植物神经的紊乱,加上患者卧床的时间比较长,导致肠蠕动减慢,因此患者出现便秘。可以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少食用或者不服用产气的食物,可以食用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有便秘的患者可以口服缓泻剂或者开塞露通便。
3.2.5 术后一般护理:每天按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室内禁止吸烟,每天给患者拍背2~3次,协助患者及逆行那个扩胸运动,并知道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自主排痰,必要时可以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和肌力的变化,注意患者患处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情况, 患者下肢一旦出现肿痛、皮肤温度升高、严禁进行按摩,防治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3.3 术后康复指导
3.3.1 术后西医康复指导:患者在手术成功后要尽早的的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减少脂肪栓塞和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已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患者的功能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活动范围有小到大,由单关节到多关节,使患者逐渐适应,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和屈伸运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的静止性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膝关节。在2周之后鼓励 患者主动活动下肢关节,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并指导患者逐渐扶拐不负重行走,在手术后的3个月要进行X复查,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功能锻炼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
3.3.2 术后中医康复指导: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中药熏蒸疗法,为了使中药充分分的发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消炎止痛的作用,将红花、没药、乳香等中药制成熏蒸药袋,使用前将药袋放置于熏蒸罐内,浸泡加热后使用,每次熏蒸的时间为30~40min,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受寒凉,注意劳逸结合,护理人员在使用熏蒸机器时,应该严格掌握操作程序和控制舱内温度。此外还可以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在针灸时选择患者相应穴位,以毫针针刺30min,目的是通过针灸穴位,可以达到驱寒、通络、化湿的作用。
患者在手术之前施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全面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以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燕,张海峰.骨盆骨折合并伤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6,22(6):416
[2] 乔彩霞.严重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l,1(1):15
[3] 甘玉云.人工假体置换、翻修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25
[4] 李建英,汪贵茹,王建英.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0
[5] 姜德红,李定国,王万春,等.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1):61~63
篇3
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3
【摘 要】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方法: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 两组,每组36 例。A 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B 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 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要低于相应B 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医康复护理;实效性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一般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问题,故该病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对象。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类骨折最常见的方法,但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常需长久卧床,增加了其发生便秘、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为尽量促进骨质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中医康复护理从中医的角度,运用康复护理方式,训练患者自我康复意识,以达到康复为目的[1]。本文为评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的实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1~2015.1 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6 例。其中A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64~88 岁,平均(68.9±4.8)岁,住院时间9~22 天,平均(14.2±4.0) 天;B 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63~89 岁,平均(69.3±5.6)岁。住院时间10~23 天, 平均(13.9±3.2) 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1.2 护理方法
B 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具体: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常伴有焦躁、恐慌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骨折患者早期多有瘀血,易伴随有腹胀、便秘等症状,故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其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中后期多吃钙质类食物,注意健脾胃、补肝肾、强筋壮骨,多吃骨头汤、鱼汤等食物促进骨折愈合。③疼痛护理:为消除瘀肿早期可用四黄散外敷,中后期为促进血液循环,可外贴狗皮膏等。④护理:卧床期间最好保持脊柱平直,躺于硬板床上,最好处于平躺仰卧姿势。⑤并发症的护理:骨折患者的胃肠功能常出现紊乱,此时除了做好饮食护理外,还可对患者腹部实施热敷或按摩,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指导其按揉下腹部促进排尿。⑥功能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上肢体运动,中后期可指导患者用仰卧姿势进行功能锻炼。定时对患者全身各部位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或按摩。⑦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服用汤药进行调理,对体寒患者给予热性汤药,体热患者则给予寒性汤药。还可在骨折处用适宜温度的中药包进行外敷。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2]。其中,若护理后患者大便正常,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则可评为显效;若大便、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可评为有效;若缓解或加重则评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对所选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行X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医康复护理主要指患者身心的康复护理。其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包含形体功能的康复,还包含心理情感的康复。本文探究了中医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性护理组的75.00%,且前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也明显降低。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心情难免会低落,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性,该类骨折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恢复,此时患者极易出现焦躁、忧愁等情绪。且脊柱骨折患者一般都存在血虚气滞,胃肠功能紊乱,失去自主排泄大小便能力等多种问题。故本文中医康复护理组从心理、饮食、、并发症、药物以及功能训练等多方面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了细微科学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其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伍洁云. 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1):98-99.
篇4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老年人口飞速增长,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逐年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病后,生活往往不能自理。本研究对患者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62.83±8.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2.35±8.5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骨骨折68例,粗隆间骨折5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86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80例。患者均通过X线骨密度仪检测为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 ①与患者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有关,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会有所下降,这使患者骨骼的承受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正常冲击下出现骨折情况。②老年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的跌倒率增加,并且该几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升高,使患者出现意外跌倒的情况增加,进而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增加。
1.2.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有换药护理、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性锻炼护理、卧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1心理护理 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绝望心理。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通过积极的态度引导患者正面配合治疗。
1.2.2.2卧床护理 主要内容是对卧床休息患者的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此时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卧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房内温度湿度的监控,做好室内清洁,并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擦身、翻身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便,并将患者排便量进行记录。
1.2.2.3功能性训练指导 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功能性锻炼时,护理人员应从旁监督和协助,确保患者功能性训练的正确性与强度。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医学知识的指导,使患者家属能够更为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从家属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励。
1.3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显效以及无效。①痊愈:患者得到康复且未出现后遗症或残疾;②显效:患者骨折得到康复,但出现后遗症;③无效:患者骨折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严重残疾后遗症。对两组患者骨折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20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5例,对照组患者中,跌倒性骨折患者为118例,其他原因骨折患者为27例,两组患者跌倒原因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与患者年龄增长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跌倒有直接关系[1]。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治疗缓慢、效果不佳且致残与致死率高[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1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有效率远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效的避免了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3]。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姣,宋彩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篇5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康复护理
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骨科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顺利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1-2]。为探讨股骨头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医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治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62~89岁,平均(73.43±4.45)岁;股骨头陈旧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颈新鲜骨折62例(60.19%),双侧股骨头坏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与临床使用价值。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要点
2.1 麻醉后护理:术后患者回室,将枕头除去,头偏向一侧,保持平卧6~8 h,每15~30 min监测血压、脉搏以及呼吸,协助患足穿钉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护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会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内最剧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患者康复。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伤口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渗血、渗液时要及时更换。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脱出、引流液量及颜色,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在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时增进食欲。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保持睡气垫,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每2小时抬臀按摩受压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正确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无力,可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
2.5 饮食指导: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6 心理护理:老人在治疗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碍、经济负担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弃治疗和轻生的念头[4]。因此,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多加体贴患者,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常鼓励患者,使其重获信心,早日康复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根据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讲解既能使患者听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属共同参与,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8 指导功能锻炼:一般与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行肢体锻炼,同时在指导锻炼时,反复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详细讲解示范锻炼的方法、时间、目的及注意事项。锻炼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损伤。
2.9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术后肢体活动极少,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防止深静脉栓塞[4]。
2.10 出院指导:嘱患者术后半年内,为防止假体脱出,应避免患肢行外旋、内收、下蹲、盘腿、坐矮凳或软沙发及侧卧屈髋。一旦发生假体脱位,立即制动并及时就诊。提醒患者注意爱惜假体,禁止单腿跳跃,避免过度负重,防止粗暴或过度活动。
3 讨论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和钙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现骨质疏松,因此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当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后,骨折难以愈合继而引发股骨头坏死,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通常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解决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而护理康复是术后护理的要点,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反应和行动比较迟缓,而且由于体质较弱而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也对术后康复缺乏信心,这都不利于老人术后的康复[6]。护士必须给予全面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通过康复护理,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并且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普遍表示满意。总之,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2] 陈建华.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21):361.
[4] 陈艳辉.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2010,29(1):145.
篇6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折
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因外力损伤或病理因素造成的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严重者会出现患肢功能障碍或丧失[1]。手术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院近年来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66例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两组。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具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37.9±5.8)岁;17例为股骨骨折,14例为手部骨折,9例为胫骨骨折,9例为肋骨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7例为桡骨骨折,其它骨折3例。对照组74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38.3±6.4)岁;16例为股骨骨折,12例为手骨骨折,10例为胫骨骨折,9例为肋骨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8例为桡骨骨折,其它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模式,详述如下。
1.2.1心理康复 由于突然发病、疼痛剧烈、肢体活动障碍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给予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地。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善于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多安慰多鼓励,疏导消极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及儿童,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康复护理工作,除耐心倾听、宽慰交流外,还需满足其特殊要求,征得家属得支持配合,创造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
1.2.2 生活护理 患者因卧床时间较长,患肢术后疼痛缓解,想急于活动的现象,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出血,缝线断裂,因此根据骨折部位指导其适当的运动是十分必要的,避免突然用力,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愈合及功能的恢复为前提,以恢复肢体的负重为目的,指导患者的活动量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于处在卧床期的患者,需加强其生活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
1.2.3康复锻炼 护理人员应在骨折固定后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尽早进行对患者的康复锻炼。在血肿机化期,需抬高患肢制动,鼓励患者加强患肢肌肉收缩的锻炼;在骨痂形成期,需鼓励患者逐步增加对患肢功能的锻炼,从单个向多关节逐步加强锻炼;在塑形期,可相应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次数的锻炼力度。锻炼时保持连续性,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量力而行。
1.2.4辅助疗法 骨折前期常伴有出血、肿胀严重,3d后运用活血化瘀,脱水利尿药物以促进肿胀消退,后期可运用补肝肾的药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配合TDP理疗,同时可以结合针灸、穴位按摩以促进局部组织代谢、血液循环,中药穴位帖敷以防止患者便秘、失眠。
1.3观察指标 ①骨折愈合情况: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受损肢体功能恢复完全,骨折愈合良好;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骨折愈合一般;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肢体功能未恢复,骨折愈合不良。②按照关节功能评定得分来判断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正常:100分,优秀:>90分,良好:75~90分,尚可:50~74分,差: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骨折愈合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6.97%(64/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4%(55/6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6.91,P
2.2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94%(6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0%(53/6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5.47,P
3 讨论
骨折术后遗留的患肢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骨折的治愈期一般为3个月,治疗过程中由于疼痛、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易出现紧张、烦躁、悲观等消极情绪,同时如不提前进行康复训练,后期也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帮助患者克服身心障碍,尽可能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2]。多项研究表明[3-4],骨折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进行必要的康复护理活动。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前提,因此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只有让患者有个积极的心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后期整个康复护理顺利进行下去;必要的生活干预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后期康复至关重要。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疏解负面情绪,树立了患者的康复信心,为后期护理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骨折主要包括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塑形期,我们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功能锻炼,为每个患者制定了合适的锻炼计划,同时发挥中医药特色,给予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大大促进了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就提示,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灵巧.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7-38.
[2]王红霞,凌希莲.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Dupuytren骨折术后的临床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06-107.
篇7
【关键词】内固定术;髌骨粉碎性骨折;早期康复护理
前言
髌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0%左右,是最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由于髌骨在膝关节活动时具有重要作用,加上其解剖学特点,若伤后恢复不佳,则会导致骨不连、膝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1]。目前,临床治疗髌骨骨折多采取内固定术后治疗,但术后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以促使患肢的尽快康复。我院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了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发性髌骨粉碎性骨折,且术前均未见膝关节周围韧带出现肌肉损伤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52.3±3.4岁。对照组20例,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1.1±2.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一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行全方位的早期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无法避免地出现术后疼痛、短时间需卧床休息以及不能进行正常活动等,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甚至拒绝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如为患者讲解手术的优势,耐心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术后成功治愈的成功案例,以使患者能够降低心里负担,提高护理的配合度。
1.2.2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会影响术后体力的恢复,并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另外,术后疼痛会使患者活动受限,进而降低功能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手术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首先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如术后3~6小时内给予患者双氯氛酸钠治疗,若患者仍感觉疼痛难忍,可酌情再给药或给予镇痛药治疗。另外,注意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也可采取听广播、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1.2.3并发症护理
为防止术后出现并发症,应合理使用消炎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另外,督促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时排出痰液。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避免出现肺感染。此外,为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应定时观察患者的肤色变化以及体温情况,每天对伤口进行按摩,每天1次,每次20min。
1.2.4功能锻炼
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趾关节伸屈锻炼,足尖朝上,并用力屈趾和反复上翘。术后1至3天则可增加膝关节微曲次数,并逐渐加大运动幅度,活动量也可逐渐增加,力求达到200次/d。术后4至7天,由于创伤反映期已过,疼痛感逐渐减弱,此时可指导患者进行髌骨推动,动作应轻柔,每天坚持推动数次,以防止关节面与髌骨初选粘连现象。同时,逐步过渡到进行患肢的自行锻炼,可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每天坚持做50至100次,具体做法:先帮助患肢直腿抬高10至20cm,然后放手,鼓励患者坚持停留3至5s后再缓慢放下[2]。术后一周后则可进行负重练习,但注意负重适量,避免站立过久和跌倒。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出院后3~6个月进行随访,依据HSS评价标准对患肢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3例出现短暂性静脉栓塞、1例肺感染、2例关节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0%。所有并发症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P<0.05)。
2.2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观察组 20 9 7 2 2 80
对照组 20 4 6 5 5 50
注: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差异较大,x2=4.0,P<0.05。
3.讨论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增加股四头肌的收缩力,对膝关节的深层组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一旦髌骨骨折则会使膝关节失去这一保护屏障,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内固定术治疗,但术后若不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则易出现肌肉萎缩、静脉栓塞、肺感染、关节内出血、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对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为比较护理的效果,给予对照组一般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且功能恢复优良率(8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50%),P<0.05。
可见,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采取全方位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康复技术水平的发展,使疾病死亡率逐步下降,生存率不断提高。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康复护理学科的重要课题。
创伤骨科康复护理,是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功能的康复护理,康复方案的制定越早越好,最佳开展康复的时机原则上不应在治疗结束后开始,而是应与治疗同时并进,并且需要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对于创伤骨科病人来说,着重是运动系统的康复,其主要方式是病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应预防三大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我们积极摸索了一些对创伤骨科病人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2 ~88岁;手术部位:单上肢38例,单下肢101例,双肢32例, 脊柱29例;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72例。术后病人均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2实施方法
2.1合理安排人员及班次:我科由一名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负责康复护理工作,并设责任护理小组四组,每组白天由一名具一定工作经验、业务素质较高的护士负责,且一星期内相对固定。护士长进行全面质控,不定期抽查,以获得病人的反馈信息。康复工作以白班为主,晚夜班为辅。各组上午利用整理病房及皮肤准备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协助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及检查主动功能锻炼;皮肤准备时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指导,下午在书写护理病程记录之前再对所负责的病人进行全面的康复指导。
2.2制定创伤骨科病人康复护理宣传卡:经科室主任审改后,印发创伤骨科病人康复护理宣传卡,发给每位新入院病人, 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康复护理计划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康复护理奠定基础。其内容包括:预防畸形和并发症的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法等。
2.3以护理人员为主,注重提高业务素质,并加强医护协作: 护士在康复护理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康复护理这项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①科室领导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科主任购买《创伤骨科护理学》,且人手一册;护士长不定期考核,督促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②多请教医师, 既能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实施,又能做好医护之间的衔接工作。
2.4注重病人的自我护理:在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要以自我护理为中心。针对病人因亲人过度关怀导致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的特点,通过耐心指导、训练、鼓励、帮助,充分挖掘病人的内在潜力,促进功能重建,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2.5积极采用先进仪器及设备:①引进先进的骨科牵引床, 鼓励并督促病人利用牵引床上的拉手抬起上身,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排净膀胱中尿液;牵引床床头、床尾以及床头、床尾左右侧均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有助于病人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②采用HGB-200型骨科治疗仪, 对于内固定术后及各种外固定病人分别采用内生电流、高压静电模式治疗,可起到消肿,促进骨痂生长等作用。根据医嘱每天1~2次,每次30 min,收到满意的效果。③采用关节持续被运动器(简称CPM)作辅助训练,以起到局部消肿、防止或减轻关节粘连,减少关节僵硬的作用。
3体会
篇9
【关键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1―02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骨科疾病,该病症高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老年人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髋周肌群也逐渐退变,很容易因外界因素造成股骨颈骨折[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措施,由于该骨折部位比较特殊,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且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该骨折,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心绪不良等情况,因此,加强针对性护理尤为必要[2]。本研究对30例股骨颈骨折需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分布57-78岁,平均年龄69.3岁,其中10例为全髋置换,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经手术治疗,均解除了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也不同程度得到恢复。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首先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对手术通常会有恐惧心理,且容易焦躁不安、恐慌,护理人员术前应该主动与患者交流,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其次是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身体素质,同时要保证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等常规项目检查,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2.2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心电监护仪显示异常,需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并通知相关医生进行处理;术后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放置;避免患肢内旋内收防止股骨头脱出;护理人员应该经常帮助患者进行抬臀;鼓励患者进行健肢主动锻炼。预防并发症是术后护理需要重视的任务,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并指导患者经常做深呼吸,防止出现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排尿,做好清洁工作,防止患者泌尿系统出现感染,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运动训练,并定时为病人进行向心性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出现静脉血栓。
1.2.3实施健康教育
对老年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术后健康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护理过程中定期为病人宣传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术后应该吃什么、若出现身体不适需要怎么做、怎样控制情绪、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般特点、术后功能锻炼,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等内容,通过聊天的形式进行口头讲解,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效果[3]。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抗炎、止血等治疗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
3 讨论
股骨颈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骨科疾病,该病症高发于老年群体,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进行干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对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健康护理的主要过程包括,疾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与制动护理等,除了对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护理,还要切实贯彻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舒缓老年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抑郁的心情,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30例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干预性健康护理,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总之,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新菊,金云丹,许锦.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2,9(02)136-137.
[2] 刘跃.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8:344-345.
[3] 夏咏梅.下肢保暖套在骨科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杂志,2012,22(01):90-93.
篇10
[中?D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a)-0166-04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reven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emur fractures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WU Lingling1 CHEN Jin1 ZHANG Muchun1 CHEN Fang2 DENG Eryi3 CHEN Yuting1 LI Xiaoyan4
1.The Third Department of Bone Surgery,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2.Bone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3.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Bone Surgery,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4.Operating Room,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reventing the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femoral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90 cases with femoral fracture treated in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o routine nursing on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o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one month. The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rat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ospital expenses,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FIM)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rate,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FIM scores of two groups at 2 weeks, 1, 3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e increase of above index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postoperative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femoral fractures operation, and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promot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emoral fractures; Deep vein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作为骨科患者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好发股骨骨折术后,若未能及时有效对深静脉血栓进行处理,易合并出现严重的肺栓塞、脑栓塞甚至是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加强对股骨骨折术后的预防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常规护理仅能满足股骨骨折术后的基本需求,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较差[2]。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全方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将促进疾病康复作为重点,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均在我院行X线或CT检查后确诊,术前查B超无血栓,术后1周左右复查,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够与医护人员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及妊娠期者、智力低下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0~66岁,平均(47.2±2.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29~68岁,平均(49.3±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保持室内外卫生、监测与记录生命体征及指标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如下:①在护理前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培训,查缺补漏,对存在缺陷的护理对策给予改进,定期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3]。②针对股骨骨折患者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个性化护理对策,并向患者及家属提前介绍,共同商讨并做出合理的修改。③护理人员于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给予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包括股骨骨折相关知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可通过使用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手册给予指导,并与患者家属取得沟通,面对所提疑问给予耐心解答[4]。④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周内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肌肉的舒缩运动,定期改变,同时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曲运动,每日20~30 min,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的收缩放松练习等。2周内指导患者练习坐位以及屈膝练习,根据骨折的情况控制屈膝的角度,不应超过90度。3~4周内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利用助行器站立,逐渐训练行走。住院期间,根据患者需求给予使用下肢静脉泵以及足底静脉泵,每日2次,每次30 min[5]。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强调有效止痛以及多模式止痛的概念,向患者讲解与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并给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及视频转移注意力,减少病房内不必要人员的走动,必要时给予止痛药或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g、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①采用彩色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评价。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6],方法为在一张纸上划上10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分,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疼痛做标记,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项目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体感舒适度等,得分在80分以上评为非常满意,60~80分作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④采用FIM[7]对患者术后2周,术后1、3个月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两个方面,运动功能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走,认知功能包括交流、社会认知,满分为126分,运动功能评分91分,认知功能评分35分,得分越高说明独立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疼痛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FIM评分对比
两组术前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FIM评分均升高;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股骨骨折多由于直接且强大的暴力伤所致,较为常见的诱发原因包括汽车撞击、重物砸伤、机械损伤以及高处坠落等,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股骨骨折,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下肢活动受限情况,同时伴有骨折部位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等症状,甚至还可出现扭曲或成角畸形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股骨为人体全身最大的骨头,在发生骨折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大出血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目前临床工作中多选择手术作为治疗股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且在采取手术治疗期间配合给予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另外,加之骨折本身会伴随机械性损伤以及感染性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静脉血栓在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中的凝结情况,加之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对肢体的活动进行限制,使血流减慢,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不论是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术后护理工作中均需要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通过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从而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骨折术后一类最为常见的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血栓脱落即可造成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有重要的意义[8]。以往临床工作实施的常规护理仅可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9]。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将患者以及早期康复作为关注重点,是未来护理学发展方向之一。由于骨折本身为患者带来心理变化,包括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术后的康复,快速康复护理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沟通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建立患者面对疾病恢复及治愈的信心[10]。通过加强对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定时的更换,促进静脉回流,期间适当的进行多种运动,促进增强肌肉强度,避免对肺功能以及组织的氧化能力造成损伤,有利于血液循环[11-12]。另外,疼痛作为骨折术后不可避免的一类问题,不仅对下肢肌肉的恢复造成影响,同时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加强疼痛护理,减轻患者身体方面的不适感,提高康复质量[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