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育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育前景

篇1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的符号化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喜欢鲜活新奇和造型复杂的事物,如鱼儿、小狗、变形金刚、卡通人物以及玩具枪等。学生在认知这些复杂新奇的事物时,往往对他们具有解构的冲动,因为他们不像乒乓球、杯子、桌子等那么简单,而有些美术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复杂的东西只要简单地向学生表达一下就可以,而当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为什么”时,老师也往往回答:“就是这样的。”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缺乏对学生内心感受的解读。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窗口,通过一幅画像以及它的绘画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绘画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也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为主。然而儿童的兴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不应该在美术课堂上被抹杀。老师也不应该以他人作品为标准,令学生都按照此种标准来执行。例如,某张画所表达事物的形状和色彩都很符合标准,但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或许换一种形状或者色彩会更符合某个学生的内心需求。

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对策

1.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让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美术教育的第一大主题就是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传统的美术简单技能教学是教条主义授课,会抑制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因此要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新教材的编排比旧教材更具有人性化、更具弹性,教师要灵活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备课。其次,要定期欣赏高水平的作品。经常组织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或者利用课件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含义,更要挖掘作品的思想表达,让学生产生与作品主题强烈的共鸣。再次,让美术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表现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让学生自己用积木来表达内心所想,激发其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对美的感知和享受。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的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和解决美术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思维模式。美术的创新思维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和敏捷性。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和培养。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不能轻易就说这种想法不可以,那种做法是不规范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获得学习的规律和技能,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乐于探究和喜爱质疑的创新型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想法的能力。再次,重点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创新的情感,比如强烈的创新热情,远大的志向与理想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久而久之,形成的是学生的创新人格,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去抒感,去创新。

篇2

【关键词】公共美术 教育 高校 设施 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依赖的是学校教育的发展。纵观一个社会,教育发达则人才济济,经济繁荣,国家兴旺,反之则贫穷落后。一名优秀的人才,需要学校大力培养,教导有方。而高校现有教学计划在公共美术教育上则刚刚起步,这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美术教育所遇到的困境,浅谈一下美术教育的出路。

1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

1.1 公共美术教育地位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差

由于传统教育注重的是人的智力发展,拘泥于应试教育的套路,教育功利化相当严重,在此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新兴的人文教学科目成为无足轻重的配合者甚至是一个摆设,教学地位不突出,广泛不受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也是草草配置而已,缺乏专门的教学队伍,师资力量相比于其它科目显得微不足道。教学设施也是陈旧落后,很少具备专业的硬件条件,学生的美术教育实践受到很大限制。

1.2 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发展遭遇重重阻碍

高校在公共美术教育上没有明确严格的规定,随意性相当大,使得美术教育成了“副科”,受到冷落。大量拥有艺术天赋的学子由于本课程被排斥而被迫转向其它专业领域,埋没了一批美术人才。

1.3 高校人文艺术氛围不浓

公共美术教育没有相应的教学环境,课程短,内容简单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它各种文体活动的诱惑也使学生相对远离美术课程,使美术教育处于尴尬的冷清地位。

2 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出路

2.1 提高公共美术教育地位,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力兴建美术教育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发展不仅是智力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在审美技能、人文素养、丰富想象力上的发展。美术可以拓宽一个人的思维视野,使人感受美的真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学校领导应给予美术教育应有的地位,让它找到归宿,具备一个支撑点,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要设立专门的艺术学院,统一规划人文艺术教育,广招纳贤,从社会、科研部门、其他院校引进一批高层次教研人员,夯实基础,增强师资力量。其次,美术教学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美术教育的需求,学校须兴建美术教育专用的教学楼、阅览室、展览室、绘画室,配备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设施,在影像投影、多媒体教学上加大投入,方便教师教学,这对美术知识学习和接受美学熏陶都大有裨益。

2.2 健全教学体制,促进公共美术教育发展

(1)高校的教学纲要中要添加公共美术教育项目,使之成为众多教育课程中同等重要的一员。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了解美术教育的内在规律,据此出台有关加强美术教育的政策文件,把高校发展美术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美术教育提高到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高度。(2)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高校必须制定完整的美术教育计划,科学安排相关课程,指定课程教学人员,合理配备教学辅助器材。(3)美术教育要与教师绩效和考评挂钩,压力出成果,重视出成绩,使公共美术教育真正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高校人文艺术专业化教育的一个重点。(4)美术课程要成为一个主要的科目,美术考试必须严格规范,禁止弄虚作假,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而学生的美术成绩和美学素养分值应计入毕业总成绩,以此来衡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达不到要求的要补考,否则不予毕业,严格把好人才质量关。

2.3 制定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教研组要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想办法,把公共美术教学计划制定得完美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上课时要声、文、图并茂,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传播关于美术的各种影像资料,积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绘制,实践能从根本上触动人的灵魂深处,激发潜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浓郁的美术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美术,热爱美术,反过来又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就需要重视人文教育,关注美术教育。只有提高公共美术教育的地位,完善教学制度,努力培育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长点,才能做好美术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靖.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年26期.

[2]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9年40期.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 困境 策略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的性质是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美术教育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美术这门学科一直被视为“副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和受到的重视往往不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副科”思想的存在不仅体现在学校,更体现在家长和学生当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美术教育却面临着许多尴尬的现实,如何突破这一困境,需要美术教师和学校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对美术教育思想观念的认识有误

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之一是思想观念的认识有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考试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识都是将其当作“副科”,美术教育没有受到基本的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本来学生是比较具有美术天赋的,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程度都要高于其他学科,但是由于美术学科在考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影响,这样的学生硬生生被拉回到了语数外学科的学习上来。对美术教育思想观念的认识不足和有误,致使初中美术教育缺位,这样的困境亟待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以及教师甚至家长一起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

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之前,学生在小学基本上接触过了简单的色彩和线条知识等,但是随着年级的逐步增加,美术教育逐渐被语文和数学占据,美术课程时间被安排的也越来越少,学生接触和学习美术教育的时间和机会也被减少和中断。等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时,美术教师才尴尬地发现本来有些知识点是能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现在却是处于空白状态。初中生美术基础知识的缺失,学生美术基础的薄弱,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美术教育的难度加大,同时也逐步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也是致使初中美术教育陷入困境的因素之一。教学方法的单一,在课堂上表现在临摹的单一。在反复临摹的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思维小创意进行鼓励和培养,例如将原来的蓝色底图换成绿色,对此有些教师则是批评多余赞赏,使得学生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将要大大折扣,课堂上也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致使美术教学陷入困境。

二、走出美术教育困境的策略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思想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进行,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已难以适应现在的课题教学。因此,促进初中美术教育走出教学困境的局面,需要教育决策部门和学校以及家长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对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认识。新课程标准已强调,美术教育不仅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更是对学生的美育,这种美体现在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要走出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首先就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开始。

(二)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美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审美,具有审美情趣。走出初中美术教育的困境,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在教学《卡通故事》一课时,考虑到学生普遍热衷于卡通片,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经典动画《鼹鼠的故事》,一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来可以唤起其儿时的美好回忆,利于将其思路引入教学主题,学生们果然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进而让学生一同走进卡通世界去一探究竟。

(三)联系生活实际以体现美术魅力

要想改变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首先要让学生改变对美术学科的错误认识,激发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只要他们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了,那么初中美术教学就必然会摆脱目前的困境。为此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联系到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感悟到美术带给人的美好生活感受,发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让他们真正的喜欢上美术,爱上美术。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或组织学生去观看画展等等,从而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学习美术,进而改变初中美术的教学现状。

三、结语

由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美术学科在中学教学的地位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术学科依然是不在中学重点学科范围之内的。在此条件下,学校和美术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对美术这一门学科予以重视,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政.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151.

篇4

【关键词】教学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引言

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我国美术学生自我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策略与思路的一种必要行为和方式。随着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教育的创新要求越来越强,创新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全面开展,但是效果并不好,仍然存在很多发展障碍和问题,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面发展素质,改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从美术教育的观念、方法、制度、内容中都做出改善。

1 当前美术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美术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我们知道,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技法将自己对周边事物的感知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别人作品上。

(2)忽略了美术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教师常常忽略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感到疲倦和乏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美术教学也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方式来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这都是错误的学习指导行为,长期的教学漏洞造成了学生的素质变差,学校追求更高的成绩,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变得更差了。

(3)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长期保持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逐步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感觉,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忽略了学生独立学习方式的培养,限制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美术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理念。美术教师首先确立创新教育模式,传统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做出示范,学生们模仿教师的思路、手法进行模仿,规律的学习技法。虽然看似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非常稳定,学生学习技法也可能很稳固,但是往往这样的稳固性的教学方式会带给学生一种枯燥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长期以往削减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变得更强,绘画的自主能力变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化发展。在新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锻炼拓展性思维,丰富想象力,改变传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能力,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现美术教学在未来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

(2)完善美术教学策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美术教育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合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教育环境。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课程内容。走出课堂,多点写生,让学生感知,对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发展,独立完成美术作业。

要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在创作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在课堂上多与教师交流,在课堂下面要多做出独立思考,尽量多看些书籍,培养自我更多的独立空间,引入一些具有创作性思路的绘画技巧,培养自我的绘画意识与能力。老师在拿到学生的创作作品后,要鼓励学生,其次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与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不受到任何拘束的相互合作与拓展自我的思路,创作绘画与美术作品,采用多种的绘画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与技法,积极选用多种变通和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与思路在绘画之中,为日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做出努力。

篇5

美术教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他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本文浅谈精神文化的含义与价值;及在美术教程中人文精神的体现,进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人类精神文化的含义与价值

所谓精神文化它关注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着人类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终棕关怀”。是一种高度重视人与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现代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人文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独立的体会人生的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探索、发展、判断、澄清从中获取知识和成就感。在人文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情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系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人文精神正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生成的精神品格,其中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1 美术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大家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但对每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的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使我们认识生存的意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的教育就是唤醒智慧和美感”。

1.2 美术的实践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通过美术课程的欣赏与活动对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与纯粹抽象的理论教育或某种带有强迫性的法纪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对思想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陶冶,而陶冶思想感情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1.3 在美术的实践活动中营造了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学习气氛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追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已达到美术学习与人性培养并行和谐的发展。

2.美术教学与精神文化的培养

2.1 人类精神文化的背景,多元文化的并存。

我们接触过很多美术作品,其形成的多样化象征的多重意义,这是由文化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如苹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象征,在基督教艺术中,由于苹果是夏娃从智慧树上摘取的禁果,一般象征着人类的堕落;而婴儿耶稣手拿苹果,其实是象征着赎救人类。这些都是源于希腊神话的象征。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规定性,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作品,甚至不能理解作品的真正用意。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记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全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社会、家庭、个人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生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认识自然美,对美术材料形式有内容和对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了解其中的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对不同国家的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相应了解与尊重。

2.2 美术与人。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作用于人的感知器官,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唤起人情感体验的符号,任何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可以称之为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相连接,使其用美术方式表现和宣泄自己、释放自己,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不同历史所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屑追求。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3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其生活的乐趣。

艺术源于生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学习美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对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

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创作。

3.在美术教程中精神文化的体现

“美术教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育、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变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3.1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文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2 发挥美术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拨多样,丰富多彩,并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3.3 开扩学生美术文化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息息相关,使身心协调发展

在新课标,新教程中充分体验到科目之间相互的联系,学科间整合是现代教育的理念,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底融合不同学科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

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可表现为:

(1)美术与文学:创作童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

(2)美术与英语:创建趣味英语课程让每个字母、单词生动地表现在学生面前。

(3)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4)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游乐园模型等。

(5)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

(6)美术与自然:创作昆虫、植物、风景、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

(7)美术与历史:用报告、画、雕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结果等。

(8)美术与信息技术:运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活动,或利用互联网丰富的美术资源信息,开阔视野,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等。

此外还可以密切配合学校活动。如设计与布置艺术节、运动会、音乐会场,设计与布置平时的教室和节日中的教室等。形成多学科结合,方式灵活多样的立体式教学。

5.艺术修养的提高,审美素质的加强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情境教学;运用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数学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持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活动的情境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化解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体验数学意境,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增强数学教学的活力,使幼儿善学、乐学,学有所得。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来说,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那么怎样将幼儿在一日活动发现的数学进行梳理呢?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将一日生活有序的展示,既客观又贴近幼儿的生活。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中班数学《我的一天》,先问小朋友:“你们的一天都是怎么过的呀?那在你的一天中,都是什么时候是去找数字做朋友的?”小朋友就说出了很多很多,我便举了几个典型的,制作了课件,里面有展示电视机遥控器上的数字;(看电视的时候要与数字做朋友)时钟上的数字;(看时间的时候要与数字做朋友)电话上的数字(打电话的时候要与数字做朋友)等等。再出示一个小朋友头上打“问号”的画面,问:这些数字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着,发现着,纷纷交流着。接着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有些什么数字,小朋友就说:我发现鞋子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这双鞋子有多大;医院角的针筒上也有数字,是告诉我们刻度的;书上好有数字,是告诉我们书的页码……带孩子观赏生活中的各种房子,并引导幼儿说说这些房子上有哪些图形。

我们知道,多媒体中有声音、色彩、呈像等,这些是引起幼儿的注意力的关键。在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的认知”,为了能让幼儿正确数出正方形、长方形的个数,我先将正方形和长方形涂上鲜明的对比色---红色和绿色,并做上链接,活动中,幼儿数出正方形时,就点击鼠标,会发出和幼儿一起数数的声音:“1、2、3、4、5,小朋友真棒,恭喜你数对了!”此时所有的正方形就会闪烁并成一排,长方形也一样。这样的结合使得幼儿对这堂课就感兴趣了。我们可以把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做成多媒体课件来生成一堂课,从而也萌发了他们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凸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剖析,能让幼儿既听又看,心领神会,更能激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次中班上册数学活动《数字歌》中,我只是让幼儿听录音机的儿歌,第二天问小朋友:你们会写“9”以内的数字了吗?(用手指写)很多小朋友回答:“不会。”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住“9”以内的数字写法,我通过多媒体回放数字歌:“0像鸭蛋营养多,1像铅笔把字写,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飘呀飘,5像鱼钩把鱼钓,6像小勺把饭吃,7像镰刀把草割,8像麻花嘴里尝,9像口哨嘻嘻笑……”同时呈现与儿歌匹配的画面,幼儿听到这些小耳朵竖的高高的,当天,95%的幼儿都会写了,这样就突破了该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得到的效果也更佳乐。

又如大班数学活动——《我们去游玩》,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我先是在车牌号上埋下伏笔,让幼儿对数字顺序的排列有个大概印象,重点是课件的红绿灯部分,根据红绿灯倒数的原理让幼儿更形象生动地掌握10以内的倒数,“现在我们跟着电脑先生一起倒数:10、9、8、7、……”效果比预期的要明显,只出示了一次,第二次不用我说,大家都自己在那数起数来,重点部分的掌握对我这个活动下半部分所要开展的内容起了很大的帮助,幼儿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所有任务。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编,扩展幼儿数学经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游戏,其效果和作用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抓住幼儿“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活动,巩固幼儿已学的知识,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使乐学落到实处。如大班教学《自编应用题》后,幼儿刚接触这样的内容就很感兴趣。课后我就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到网上搜索查找一些幼儿数学方面的,可以编应用题的有趣的网页,从而更巩固地掌握这一活动,幼儿通过搜索和交流,不仅在数学方面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上升,有的还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直接把应用题和图片在数学机上打印了出来,需要资料时,他们又在网上即查即用,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广了,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课外知识。

据我了解,幼儿平时在家大多数都是看动画片、出去无目的地玩,隔天我就布置任务让幼儿上网找关于数学的有利于学习的游戏,如:《七巧板拼图》、《站高地》、《冒险岛》、《盖房顶》、《走方块》等新颖有趣的游戏。发给老师,存起来备用。在一次数学游戏活动时,本来我们课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具和学具,有了这些准备,不仅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而且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弊端,又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有趣。他们一个个学而忘我、争强斗胜,积极去求异创新。

篇7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堂教学; 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27-01

乡土美术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承传性的民间美术,它往往与特定的乡土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于该区域生长的人们更具乡土意义,更容易产生无限的思乡情怀和爱国热情。美术教学虽不是美术创作,但他们也有相似之处,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心,也要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湘西自治州的基础美术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民族与文化优势,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民间美术,学会观察,学会利用,巧妙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引导学生的兴趣,适时地增设弹性课程,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开发农村自然风光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湘西自然风光瑰丽,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从授课效果看,这样的课往往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同学们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锻炼了技法技能,同时又能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学习兴趣大增。在锻炼捕捉创作素材能力的同时,又加强了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参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以建筑为载体开发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

翻开美术教材,我们不难找到关于建筑的内容,从撕纸拼贴到绘画到欣赏,真可谓形式多样,但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比较遥远,而且不能表现出我们当地一些建筑的特色,所以学生对于本地的建筑仍旧是比较陌生的。湘西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吊脚楼,表现了其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了湘西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这些都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教育意义的建筑,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底蕴。灵活多样地将这些地方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除了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外,还组织学生亲自走进这些平时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用眼睛观看,用心灵触摸,让学生在多样化表现的方法中进一步感知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气息的作品。

三、开发民间工艺美术,彰显民族艺术特色

湘西是工艺美术之乡,蜡染、土家织锦、根雕、剪纸、苗绣等都是极富特色的地方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这都是很好的地方课程资源。通过参观、拍摄、采访、欣赏、创作等手段对民间工艺进行了解和学习,把这些地域特色的文化引用到我们美术教学中,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更好的服务于课程改革。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信息科学技术更换的速度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乡村的乡土人文,民间美术,地域风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因此,让本土的民间美术走进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乡土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渊源和基础,是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搜集、整理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做了明确的表述和要求,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常锐伦教授曾说:“作为教育的导向,应该使下一代公民树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根。乡土美术是本地各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载体,乡土美术教材所进行的教育正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乡土美术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从而培养热爱乡土美术文化的感情,使维系民族情感的‘根’深深地扎于学生心中。热爱乡土的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人类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之所在。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

美国作家约翰・来思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社会高科技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间艺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就连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对电子音乐的一种反映。”乡土美术的创作,是一种真诚的思想感情的流露,使情与美结合为一体,而无浮华与虚饰,其审美创造是情与美、善与美、用于美的统一,这也就是乡土美术审美价值的魅力所在。乡土美术历来注重人情化表现,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与其说学习乡土美术是在学习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学习乡土民间美术是在教学生学会怎样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怎样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如果不理解这些,那你就不上热爱他们。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条件较优越环境的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

表现生活中真善美为特征的意念造型手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的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酸甜苦辣可能都有,然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却极少有痛苦和伤痕的表现,总是表达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力的情怀。这种人文关怀,正好适合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张扬文化精神,增强自信心,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乡土美术课程教学,例如制作剪纸、织锦、编织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体念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在工艺制作中倾注情感容量和个性,感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崇尚境界,调节并补偿了现代化教育引发出的人伦精神需求失衡。让乡土美术走进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是对学生教育情感缺失的一种补偿,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全免的、健康的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特立也十分强调乡土美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他说:“哪怕是一个小村子,抬头看,就有人,低头看,就有地。这虽然是局部的大地,而把它作为教学上研究的出发点,就已经足够了。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直接利害关系的地方,不仅易于认识,而且能认识得特别深刻。”总之,农村美术课程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以乡土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气势恢宏的风雨桥、吊脚楼、凤凰古城、芙蓉古镇、土家织锦、苗族刺绣、湘西凿纸刻花、根雕艺术都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弘扬和传承湘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

篇8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出它的单一性、滞后性.信息技术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主题词: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采集·交流·想象·评价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环境和条件,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它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的认知领域。

在信息技术还未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之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美术课都是采用“讲授示范、临摹练习”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基本成了被动接受和“依照型”技能训练的工具,其独立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甚至遭到扼杀。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发展,可供教师选择的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用也越来也方便,以环节化和协作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必将通过技术信息手段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优化设计、开发管理、评价过程”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互动环节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出了“采集·交流·想象·评价”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使用方便,教学灵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本模式是一种环节式结构模式

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采集· 搜集资料·发现美

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是实施本模式的基础环节。

其中心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与课时有关的资料,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美。

让学生自己采集资料就是要培养学生搜取信息和发现美的能力。按课时要求,老师提前几天布置采集方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互联网以及校园网去采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自己认为最具有美感特征的资料存入自己的资源文件夹,网上不理想的,他们会到生活中去寻找,寻找到了以后拍成照片,再经过扫描进入电脑,成为资料。整个采集过程其实就是审美过程。因为从动态过程考察,学生审美感受是由直接感知审美对象而发生的。审美对象的形状、色彩、声音、光线、运动、空间变换等感性物质美的要素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直觉感知,但当某几个感性物质美的因素由于自身的排列组合,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整体性反映和学生原有的某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需要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审美能力。

第二个环节——交流·阅读资料·理解美

这是实施本模式的启导阶段。

其中心是:学生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老师启发导入,培养创造思维。

要求学生把自己存放资料的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这样即缩小了学生浏览资料的范围,又缩短了在网上搜取资料的时间,为同学们学习赢得了时间也扩大了知识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阅读”到与课时有关的共享资料。所谓阅读,一般指读书,而在美术教学中,可称之为“读画”。这里所指的阅读就是要求学生把共享的资料的布局、景物、构图、色彩等通通“阅读”一遍。通过“阅读”促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并由感受深入理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作品的主题、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增强群众意识,取长补短,在众多议论中达成共识,培养理解美的能力。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把对美已有的零星的感性认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解美感产生的原因,启发引导他们发展想象思维,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第三个环节——想象·自行探究·创造美

这是实施本模式的提高环节。

其中心是:指导学生针对资料认真观察、讨论、自行探究和掌握创造美的方法、手段进行创作实践。

这一提高环节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加工处理信息、形成具有个性的创造方法的集中性思维过程,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运用已获得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获得创造美的能力。因为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主体深入生活积累审美形象的原型,再由审美主体对积累起来的原型进行思维加工,在头脑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然后在审美知识和审美观点和指导下,借助与审美技能将头脑中的新的审美对象“外化”、“物质化”的一个整体阶段。

第四个环节——评价·欣赏评述·鉴赏美

这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

其中心是:检验作品效果,总结创作经验。

这个环节的全过程是: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把创作过程、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和手段一一告诉同学和老师。也是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决策并获得成功的自我总结。也是后面环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可能把一件构思新颖但表现效果不佳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使学生学习多角度的欣赏和认识同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互相欣赏和互相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做法即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全面了解学生对同学作品的评价,又让学生学习到了别人的学习经验和创作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培养鉴赏美能力。

3、 教师点评

篇9

关键词:陶瓷文化;地域文化;小学美术课程;影响

美术课程的资源是美术教育中的关键,它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整个课程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几年,按照国家要求,美术教育要更适应素质教育,各地应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美术课程资源,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中,使美术课程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当地优秀的地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创造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江西优秀地域特色文化的代表。陶瓷艺术与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它们的本质都是对美的追求。因此,景德镇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对江西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色

景德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盛誉,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不仅呈现了延续千年的窑火历史,而且体现了高雅的陶瓷艺术魅力。宋以来,制瓷工艺和技术不断发展,景德镇的陶瓷艺术被不断改良、创新,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铸就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独特的风格。

1.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宋代景德镇以成功创烧青白瓷而闻名世界,形成了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了晶莹剔透的玲珑瓷、瑰丽多姿的斗彩瓷、诗情画意的粉彩瓷、变幻莫测的颜色釉瓷等更多的陶瓷艺术。青白瓷在当时“光致茂美,四方则效”。青花瓷把国画技法运用到青花装饰上,青花瓷釉色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纹饰典雅,造型美观大方,在其身上融汇了中国画的精髓,体现中国文人的审美理想。粉彩瓷源于清代,是一种取珐琅彩的制作工艺,颜色温润柔软,又被称为“软彩”。粉彩瓷用线与用色都是干净利落,光泽透亮。珠山八友时期,粉彩又融入了写意画的风格,把中国画的笔墨观、意境观、气韵观运用到陶瓷釉上彩绘,体现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玲珑瓷始创于与宋代,晶莹剔透,细致精美。另外,玲珑瓷因常饰以青花,因此常被称为“青花玲珑”。近年来,玲珑瓷在装饰手法和格式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玲珑除与青花组合外还与釉上粉彩、古彩、新彩、腐蚀金等组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颜色釉瓷色彩厚重,变化丰富,“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峡谷飞瀑兔丝镂,窑变奇景天外天”。它的美不仅在于它瑰丽的外观,更在于的不可复制性。每一件颜色釉瓷都是材料在窑火的洗礼中脱胎而出,即使是同样的着色剂和同样的胎体在窑火中任何的一次偶然变化,都将影响其最后的呈现的效果。每一件颜色釉瓷作品细细品味,都美得各有千秋。

2.技艺一体,工艺精湛。景德镇的生活用瓷制作美观,洁白细腻,规整度好,透光度和热稳定性好,瓷釉结合度好、重金属在高温下不易溢出,并且耐温差、不易炸裂。而陈设瓷及礼品瓷将各种绘画技巧融入其中,使瓷器不仅具有陶瓷材料特殊的质感,而且通过各种制作工艺进行组合,使其取得更加突出的艺术效果。景德镇的雕塑瓷传统工艺完善,又不断吸收西洋雕塑的手法,作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们经常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形容景德镇精湛的传统陶瓷工艺水平,现在的景德镇陶瓷生产历经了千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地完善、发展,工艺不断推陈出新,瓷器产品体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对江西地区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影响

“小学美术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美育功能,注重对小学生文化和精神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应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江西地域文化艺术的丰富与优秀,进而感受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使其感知人类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江西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保持着自己恒久不变的艺术魅力。陶瓷艺术与美术教育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对美的追求。以景德镇陶瓷艺术为核心的陶瓷文化必然对江西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1.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陶瓷文化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对于江西地区的小学美术课程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任务承担者——美术教师的影响。陶瓷文化的多元性促使着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的不断探索与思考。(1)改变美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景德镇陶瓷文化促使小学美术教师改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从教育专业领域来看,她们应该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者。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资源多样性欠缺,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认识不足,把自身角色定位为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景德镇陶瓷文化将促使小学美术教师思考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可能性,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从社会领域来看,教师应是文化传承的引导者。小学美术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任务。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地域优秀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出现,使美术课教学不仅形成了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审美和塑造美的能力,还让他们担负起传承地域优秀文化的重任。(2)拓展对教学资源的认识。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使小学美术教师将小学美术教学资源限于教科书、现成的教具、画具,教学环境是教室和学校。景德镇陶瓷文化将影响教师对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认识,小学美术教师应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环境和广泛的文化情境,从中寻找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风格多样的手工艺术等都可以成为美术课程的资源,这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欣赏美、创造美。

2.完善着美术课程的功能。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通过高超的技术和手工制作体现出来,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江西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使学生通过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亲身体验陶瓷制作工艺,认识美术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江西地区的优秀传统艺术,加深对地域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扩展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不仅是欣赏美,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过程,而且自身的学习过程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

3.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江西陶瓷文化在改变教师观念、完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强调学科中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以模仿、记忆,依靠教师的指导来完成学习任务。陶瓷艺术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创新能力要求高。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探讨,完成自己的艺术创意,从而完成课程的任务。陶瓷文化作为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通过体验、合作、探究学习获取美术知识,使美术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与江西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相联系,研究其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影响,目的是探索地域特色文化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以及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景德镇陶瓷艺术既具有美术欣赏价值,又是很好的手工制作教材。这种地域特色文化将会使小学美术课程更加的生动、有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土化美术教材与学生生活贴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使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中自然地成为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注释:

①蓝浦《景德镇陶录》云:此类御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名著,而昌南之名遂微”。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2011.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2011.

[2]余国琴.从青花瓷上品中国文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3).

[3]黄建群.试论青花瓷的创作与审美[J].景德镇陶瓷,2011,(2).

[4]雷鸿智.中国青花瓷艺术特征解析[J].包装工程,2010,31(12).

[5]斯泓.论传统粉彩的艺术特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11).

[6]钟莲生.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美学特征(续)[J].中国陶瓷,2002,38(5).

[7]余振泰.浅谈玲珑瓷[J].景德镇陶瓷,2009,19(4).

[8]胡学文.高温颜色釉陶瓷的文化特征[J].景德镇陶瓷,2012,(2).

篇10

一、选题富有时代性与地域特色

本次参评论文的选题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关于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有美术教学及评价改革成果的展示,也有对当前美术新课程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质疑或反思:有中小学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有馆校结合的美术教育研究,涉及美术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此外,参评作者的地区分布较广。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也有内地的,其中,不乏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选题凸显地域特色,紧紧围绕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保护、继承与发展当地本土美术文化的课题进行探讨,富有时代性与地域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充实且有推广价值

由于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美术教育、教学的行为,因此,针对所发现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能否提出可行与有效的对策,是研究能否获得成功、论文内容是否充实的关键。本次参评文章中,有不少是围绕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或校外教学展开论述的,提出了具有独创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研究和写作方法比较规范

一些论文或教育叙事的作者善于发现真问题,并能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的某一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在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规范性上比以往有明显提高,体现出较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含量。在凸显美术教育研究学科特点的同时,一些论文的作者力求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开展美术教育学与心理学、美术教育学与科学、美术教育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从而产生一些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四、今后的期望